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 8.固体也热胀冷缩吗必备知识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中,第8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热胀冷缩现象概述定义: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即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适用范围:热胀冷缩现象不仅适用于液体和气体,同样适用于固体。

二、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固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例如,加热金属球后,金属球无法穿过原本能穿过的金属环;冷却后,又能穿过金属环。

微观解释: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固体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当温度升高时,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幅度加大,导致固体体积膨胀;当温度降低时,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幅度减小,导致固体体积缩小。

三、固体热胀冷缩的应用与实例铁轨缝隙:铁轨之间通常会留有缝隙,这是为了防止铁轨在受热膨胀时相互挤压而损坏。

这些缝隙为铁轨的热胀冷缩提供了空间。

水泥路面:水泥路面在铺设时也会留有空隙,同样是为了防止路面在受热膨胀时破裂。

这些空隙能够容纳路面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

温度计:除了液体温度计外,还有固体温度计(如双金属片温度计),它们也是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当温度变化时,固体温度计中的双金属片会因热胀冷缩而发生弯曲,从而指示温度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与拓展知识实验安全:在进行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安全。

例如,加热金属球时要使用酒精灯等安全加热设备,并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体以防止烫伤。

反常现象:虽然大多数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也有一些固体在特定条件下会表现出反常现象。

例如,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冷胀热缩的现象。

因此,在理解热胀冷缩现象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综上所述,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中第8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的必备知识点包括热胀冷缩现象的定义与适用范围、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微观解释、固体热胀冷缩的应用与实例以及注意事项与拓展知识等方面。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1.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

2.电的用途:家用电器、电动汽车、农业生产3.现代生活中,发电的方式有: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

4.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过高压运输、变电站变压和长途输送后到达用电场所。

5.节约用电倡议书:(1) 随手关灯;(2) 一般情况下,不要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3) 适度控制电热水器的水温;(4) 空调制冷温度不宜过低。

6.不能用金属线同时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7.小灯泡、金属线和电池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时,灯丝中有电流通小灯泡就会发光。

8.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一个电路的必要元件,通过开关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10.金属钥匙、曲别针等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木头梳子、塑料直尺等极不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11.验电球是由电源和灯组成的电路,可以检测人体是否导电。

12.人体和水可以导电,都是导体。

13.发电厂输送的高压电和生活用电的交流电电压远远超过人体的安全电36V,使用不当或电器老化等都会引发用电事故;雷电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

14.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用电事故?(1)将手伸入插座(2)用湿布擦灯泡(3)在高压线下玩要(4)攀爬电线杆15.安全用电守则:(1)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章制度;(2)家用电器异常时,要断开电源;(3)不使用超龄旧电器。

16.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17.在室外遇到雷电天气时,怎样预防雷电事故?(1)不要在树下避雨;(2)雷雨天不要接打手机;(3)雷雨天不宜骑自行车。

18.发现有人触电了:(1)向身边的人求救(2)拨打120急救电话(3)不能直接接触伤员。

应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物拉扯伤员,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19.家用电器着火了:1.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2. 请大人帮助或拨打119火警电话; 3. 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应选用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

第四单元知识点1.我国有许多风景名山,他们的主体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水的循环过程:水通过太阳的蒸发,从地面或海洋中升到天空,形成水蒸气。

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会不断聚集,直到它们变得太重而降落到地面,形成雨、雪、雾等。

降落到地面的水会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最终返回海洋或蒸发到空气中,完成水的循环。

2. 水的不同状态: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在温度为0摄氏度以下时,水结成冰,呈现固态;在常温下,水呈液态;在100摄氏度
以上时,水会蒸发为水蒸气,呈现气态。

3. 水的利用和保护:人类在生活中大量利用水资源,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水资源,避免污染和浪费。

节约用水的方法包括修筑水库、修筑梯田、打井等。

4. 水的净化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如用明矾沉降、用漂白粉消毒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微生物,使水质更加清洁卫生。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建议多做习题、阅读相关资料,加深理解和记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2020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冷与热 知识点

2020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冷与热 知识点

第三单元冷与热一、我会填1.我们的假设是对是错,需要用(事实)来验证!2.一般来说,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3.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热胀冷缩”)。

4.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C)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

5.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作(蒸发),(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

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

6.蜡烛和冰块受热后会(熔化)。

7.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蒸发),因此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9.(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

10.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产生的过程物体的形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

二、我会判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4.测量水温的实验时,一定要等温度计液面不动时才能读数。

(√)5.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态。

(√)6.露水、白云、雾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7.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不能变成水。

(×)8.早晨,草地上有许多晶莹的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9.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过程需要放热。

(√)10.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中没有水蒸气,海面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11.我们经常看到冰冻的矿泉水瓶外壁有水珠产生,这些水珠是里边的矿泉水渗透出来的。

(×)12.玻璃瓶外面的小水珠不是由瓶内的冰渗透出来的,所以与里面的冰没有关系。

(×)三、我会选1.超市里面的饮料都不装满是因为( B )。

A.商家缺斤短两B.预防温度上升胀破瓶子C.怕结冰2.下列哪些现象不是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C )A.有“白汽”出现B.温度计示数不断升高C.沸腾时没有气泡出现3.水沸腾时的温度(B)A.不断上升B.保持不变C.逐渐下降4.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B)。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一、引言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植物的生长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1. 种子发芽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开始,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湿润和温暖,会发芽生长。

种子中的胚芽在发芽时会向外生长,同时根部也会向下生长,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2. 根的生长植物的根是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它会从种子底部延伸并向下生长。

根会分布在土壤中,并通过细小的毛状结构吸收水分和养分,供植物全身各部分生长所需。

3. 茎的生长植物的茎负责将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茎会向上生长,并在顶端不断分裂增长,形成新的枝条和叶子。

4. 叶的生长植物的叶子是负责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生成自身所需的养分。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长出新的叶子来进行光合作用。

三、植物的繁殖除了生长,植物还通过繁殖来延续种群。

1. 花的结构和繁殖植物通过花朵进行有性繁殖。

花朵通常包括花瓣、花萼、花蕊和花柱等部分。

花瓣和花萼呈现出各种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

花粉是雄性生殖细胞,通过昆虫飞行或风的传播,落到花柱上,与雌性生殖器官结合,最终形成种子。

2. 种子的繁殖种子是植物进行无性繁殖的重要方式。

当花朵受精后,会形成果实,果实内部则包裹着种子。

种子外部的果皮可以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同时,当有合适的条件时,种子可以萌发出新的植物。

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通过风、动物、水等将种子传播到新的地方。

这样,每个种子都有机会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发芽生长。

四、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种子的发芽、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都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步骤。

而植物通过花朵和种子的繁殖来延续种群。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单位:XXX(HZ)。

他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运用: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拨动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哪个音高?细的。

例如: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4、振动的物体有厂有短,长与短比力,哪个音高?短的。

例如: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5、同样的力去击打不同的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大音叉音低,小音叉音高。

6、不同的力去击打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量不同,用力大的声音强,轻轻击打声音弱。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大音叉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3、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物体,轻轻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弱,重重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4、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例如锣面虽然停止敲击,但是锣面还在振动,)。

8、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10、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

它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11、小常识: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如:橡皮筋)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重力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2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我们在以垫圈的重力作为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中发现:①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②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

③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的重力。

反冲力4.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5.反冲力的例子:火箭、喷气式飞机、水火箭、水上飞行器6.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结论:①小车行驶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

②气球吹得越大,小车行驶的越远。

③气球的喷嘴越粗小车行驶的越远。

弹力7.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8.利用弹力的例子:跳跳球、跳高的撑杆、跳水的跳板、蹦床、健身球等。

9.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结论: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长。

②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10.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鞋底的花纹、瓶盖上的花纹、轮胎上的花纹、手指上指纹、运动员手上镁粉等。

减小摩擦力的例子:轴承中的滚珠、链条上涂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12模拟搬运重物过程的实验结论:①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②“滚木”在移动盒子时受到的摩擦力比直接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小。

③搬运货物时使用轮子既方便又省力。

认识弹簧测力计13.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14.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1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16.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7.使用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8.力与运动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摩擦力。

风车运转起来,需要风力。

磁力小车拐弯,需要磁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让皮球弹起来需要弹力。

潜艇浮出水面需要浮力。

2、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的实验。

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假设: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重量、小车运动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实验设计:1.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穿过支架扣上钩子,垂在桌子旁边。

2.在钩子上钩上钩码,一个一个的增加钩码,分别测一测小车从桌子的这一头行驶到桌子的另一头,需要多长时间。

结论:小车前进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9.弹力1、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2、具有弹性的物体有:弹簧、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皮球、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长度越短。

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

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所受的拉力将会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样。

4、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指针、刻度、挂钩4个部分组成。

5、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点:A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C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10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填空。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5、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7、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9、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振动(快),声音(高),拉得松,振动(慢),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它,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当钢尺伸出桌面4厘米时拨动它,我们看到它振动得(快)听到它发出的声音(高),当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时,我们看到它振动得(慢)听到它发出的声音(低)。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

(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

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不能听到铃声。

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答:沙子传声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气。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由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答:办法有:装满豆子、装满水、轻轻摇、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第三单元 运动与力 知识点整理附思维导图-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运动与力 知识点整理附思维导图-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附思维导图第三单元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树上苹果掉落,小孩子从滑滑梯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在小缆车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5.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6.小车实验时,每种情况至少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力求实验结果更准确。

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 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4. 我们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1)子弹炮弹出膛,由于反冲会产生后座力。

(2)游泳. 滑冰等一些运动,也是利用反冲力。

(3)一种俗称“钻天猴”的烟花,点火后飞到空中,然后爆炸,飞到空中的过程就是利用反冲力。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橡皮筋. 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松紧带. 票夹. 弓箭. 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一定条件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也越远。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1.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主要包括提环. 指针. 刻度板. 挂钩和弹簧,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调零。

提环——便于用手握住测力计弹簧——测出力的大小指针——指向力的大小的刻度刻度板——表示出刻度挂钩——挂住被测量的物体3.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大自然中的物质- 树叶:树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

- 石头:石头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常用于建筑和道路材料。

-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支持生物生活。

- 空气:空气是一种气体,由氧气、氮气等组成,人和动物呼吸所需。

2. 物体的特征- 形状: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 颜色:物体的颜色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等。

- 大小:物体的大小可以用尺寸或重量来描述。

- 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材质构成,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

- 液体:液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但体积保持不变。

-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和体积。

- 蒸发:液体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称为蒸发。

- 凝固:液体在降温条件下转化为固体,称为凝固。

- 溶解:固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融合,称为溶解。

4. 温度和热量-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的能量,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 传导:热量在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空间传递,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

5.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来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乐器、人的声带等。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遇到障碍会产生回声。

-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高低、响亮和持续时间长短等特点。

6. 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物体反射、折射或吸收。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 折射:光线穿过介质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如光在水中的折射。

- 颜色的形成:物体吸收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

以上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要点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要点   教科版
筋特点相似。拉力(
),弹簧伸得(
4.科学上用(
)作为力的单位吗,简称(
),用字母(
)表示。
研讨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
)而产生的。
);
①调零: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②平视:读数时,视线与指针(
③量程: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研讨1.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气球向外喷气时,产生了和喷气方向相反
的(推力也叫反冲力),(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
研讨2.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远近的关系)

研讨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如何减少摩擦力?)
①.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
子有(旱冰鞋安装、自行车
、汽车轮胎的
)等。
)等,减少摩擦力的例
②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轮胎、脚蹬子表面采用(做
刹车采用()的方法),减少摩擦力的做法有(安装
的方法)使表面粗糙,
用垫圈的(重力)让绳子具有拉力,使小车(运动)。。
用手挡住小车(阻力)可以让小车停止(静止)。
研讨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速度慢);
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速度快)。
二.《用气球驱动小车》: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一、知识点总结。

1.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搅拌。

- 实验: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透明杯子,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相同质量的食盐。

在一个杯子中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杯子不搅拌。

会发现搅拌的杯子里食盐溶解得更快。

搅拌可以加快微粒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使溶质与溶剂充分接触,从而加快溶解。

- 温度。

- 实验:取两个杯子,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再加入相同质量的糖。

可以观察到在热水中的糖溶解得更快。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溶质溶解的速度也就越快。

- 颗粒大小。

- 实验:取两份质量相同但颗粒大小不同(一份为块状,一份为粉末状)的硫酸铜晶体,分别加入到两个装有等量水的杯子中。

会发现粉末状的硫酸铜晶体溶解得更快。

因为颗粒越小,其与溶剂接触的表面积越大,溶解也就越快。

2. 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

- 在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例如在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只能改变是否搅拌这个条件,而水的量、溶质的量、温度等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这样才能准确地得出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3. 生活中的应用。

- 在冲咖啡或泡茶时,搅拌可以使咖啡粉或茶叶溶解得更快,让饮品更快达到合适的口感。

- 用热水冲洗衣粉可以使洗衣粉溶解得更快,提高洗衣效率。

- 把冰糖敲碎后再放入水中,会比整块冰糖溶解得快。

二、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在做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时,要严格控制变量。

比如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除了温度不同,溶质的种类、质量,溶剂的量等都要相同。

同时,实验操作要规范,如准确量取溶剂和溶质的量,准确读取温度计示数等。

2. 如果同时改变多个条件,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如果同时改变多个条件,就无法确定是哪个条件对溶解快慢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如果同时改变了搅拌和温度这两个条件,当溶解速度发生变化时,就不能确定是搅拌还是温度起的作用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考试必备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考试必备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1、实心粘土砖俗称红砖,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

2、岩石一般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3、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4、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5、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他们被开采后就不能再生。

6、石英云母和长石这三种矿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石英,硬度最小的是云母。

7、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8、收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

9、岩石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原材料,从古至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0、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一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11、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12、矿物的硬度较硬时,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13、得到岩石或矿物的标本后,可先记下标本的编号等相关信息,用软纸或毛巾包起来带回来。

14、制作岩石标本核实给收集到的岩石进行编号,然后放入标本盒的相应位置,同时填写名称。

15、观察岩石沙和粘土时,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16、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它的直径大于两毫米,粘土的威力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办法看清楚。

17、土壤里的腐殖质含量的不同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造就了五颜六色的土壤。

18、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用途很广。

19、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20、土壤从上到下依次是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
1、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两大类,第一来源于植物类的食物,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素食,主要包括:谷物、水果、蔬菜等。

第二来源于动物类,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荤食,主要包括奶和奶制品、蛋、肉类等。

2、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食物可以分为生食和熟食,生食有水果、部分蔬菜,熟食有肉类海鲜等。

3、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

第二课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当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5、在面包上滴上碘酒,面包会变成蓝色,这说明面包中含有淀粉。

6、人体缺钙会得软骨病。

7、脂肪的辨別方法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8、淀粉的辨别方法
(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2)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第三课
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2、人每天摄取最多的食物应该是谷物,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淀
粉)。

3、人每天摄取最少的食物应该是油脂类,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

4、搭配膳食营养的原则:
(1)荤素搭配;(2)细粗粮搭配;(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4)每日运动量比较大之后需要及时补充水份,补充足够的能量;(5)最近手指甲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第四课
1、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2、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而有的食物常带有细菌,必须煮熟了吃。

3、生食与熟食的区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熟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第五课
1、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

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3、霉菌生长的条件: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第六课
1、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与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3、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以惊人的速度繁殖。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除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4、要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就必须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5、储存食物的方法:冷冻法,暴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者低温灭菌法。

第七课
1、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标签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
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品标号等内容。

具备这些信息的才是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安全的食品。

2、“三无食品”是指:生产企业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