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合集下载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_孙瑜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_孙瑜

・建筑水暖・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孙 瑜1,姜杰文2(青岛沿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摘要: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宜采用自然排烟或加压送风的方式。

本文介绍了各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并就地上与地下分别为防烟楼梯间时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及注意的问题做简单总结,以期使防排烟设计更为合理有效,保证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加压送风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2-0079-01引言在各类火灾事故中,大部分人员并非被火烧伤,而是由于烟气窒息、中毒,不能安全疏散才导致伤亡,而高层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对这些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排烟设计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进行讨论。

1 防烟楼梯间防排烟采用方式及适用场合高层建筑中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宜采用以下方式:1.1 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可利用可开启的外窗或阳台、凹廊等自然排烟。

这种方式的排烟效果会受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其构造简单、经济,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平时还可兼做换气用。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宜优先采用。

此方式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

1.2 加压送风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使其保持正压,阻止烟气侵入。

这种方式防烟效果好,能够保证人员疏散和扑救的需要,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居住建筑及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应采用加压送风的方式。

2 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风量确定及系统设计根据《高规》第6.2.8条规定,所有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均分成上下两段,形成两个独立的楼梯间。

2.1 加压送风量的确定地下部分满足封闭楼梯间要求时,只需考虑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设计

设 .0的隔墙和 乙级防火 门隔开 , 并 称《 高规》 、 B 50 89 )G 0 9 —8人 民防空 工程 设计 防火规 范 ( 0 1版 ) 入 口处 , 置耐火极 限不低 于 2 0 20 ( 以下简称《 防规 》 均对 不能 满足 自然 排烟条 件 的 防烟楼梯 间 应 有明显标志。该条文作 为 《 人 ) 高规》 《 防规 》 及 人 的强 制性 条文 推 做 出了防烟的要求 。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1 7期
20 0 7 年 6 月
山 西 建 筑
S N XI ARCH I HA TECTURE
Vo. 3 No 1 I3 . 7
Jn 2 0 u . 07
・15 ・ 9

水 ・ 暖 ・ ・ 电 气 ・
出 , 须严 格执行 。对该条 文解 释为 : 必 地下 室与地 上建 筑没有进 防烟设计不仅 是 暖通设计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也是 消 防审查 、 行有效的分隔 , 容易造成 地 下层火 灾 蔓延 到地上 建筑 ; 为防止地 同时避 免上 面人 员在疏散 施工 图审查 的重点 。《 高规》 《 防规》 、人 作为设 计和 审核共 同遵 循 下层 烟气 和火焰蔓延 到上部其 他楼 层 , 应 .0 的依据 , 其条文及其解释具有重要 意义 。但 规范条文 及解释并 非 时误 入地 下层 , 对地 上 层 和地 下层设 置 耐火 极 限不低 于 2 0

般无外窗 , 能 实现 自然 通 风 , 旦 发生 火 灾 , 不 一 疏散 与 扑救 困 不低于 乙级 的防火 门。地 下室 或半 地下 室与地 上层 不应 共用楼
当必 须共 用楼 梯 间时 , 在首 层与地 下 室或半 地下 室 的出 应 难。GB5 0 59 0 4 —5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 范 (0 5版 ) 以下简 梯间 , 20 (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编整知识点之一,值得学习!下载后此处可编写删除!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详细内容是什么,下边我为大家解答。

对于正压送风防烟系统的正压度问题不论国内或外国的防火标准,都有一致的加压要求,即应使在火灾时,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廊或室内压力。

所谓正压度,指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前室与走廊间的防火门双侧的压力差值。

而正压度又可分为最大同意压差值与最小压差值。

所谓最大同意压差值,是指全部防火门在封闭状态下防火门双侧同意的一般人力能推开的最大压差值,对于最大同意压差值,各国的取值不完整一致,多半国家均把50Pa作为最大同意压差。

所谓最小压差值,是指火灾时人员进行分散。

防火门一旦打开,楼梯间及开门前室的压力将刹时降落,为了防备烟气侵入,要保持门洞处拥有必定的反吹风速应有的最小的压力差值。

对于火灾时防烟要求的最小压差值〔或最小门洞风速〕,各国也有不一样的规定与要求。

我国原?高规?对防烟的最小压差〔或最小门洞风速〕未提出明确的数值要求,仅指出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应略高于前室的压力。

而新?高规?第条中提出了开门时的门洞风速2要求,即开启门时,经过家风速不宜小于。

还在第条中提出了防烟楼梯间与前室的余压要求,即其他压值应切合下列要求:防烟楼梯间为50Pa;前室、全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逃难层〔间〕为25Pa。

对于加压送风口的形式问题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一般每2——3层设1个,均为常开百叶风口,详细形式可为单层百叶或双层百叶,双层百叶对送风量的调理与均衡更加有益些。

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一般每层设1个,而对送风口的形式,那么有不一样的选择与做法。

一般做法把前室〔适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选为常闭式〔静电接点〕。

当发生火灾时立刻启动加压送风机,同时仅打开着火层、着火层相邻层的前室之送风口。

这类做法,把前室的送风量集顶用于加压这3层〔或4层〕上,这些层的送风量根本不受其他层前室开门与否的影响,自然这对保证这3层〔或4层〕的防烟成效是有益的,但也存必定问题:假如分散人员还没有打开楼梯间、前室的防火门,那么这些送风层前室内的压力将会急骤上涨,出现这些层前室压力高于楼梯间压力〔楼梯间压力一般不开门时可经过余压阀保持在50Pa〕的状况,如不采纳足够的泄压举措,将影响走廊至前室门的开启,明显是特别危险的。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 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作者:范志敏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以消防电梯前室为例,给出了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点,以实例论述了设计中的每一个阀件在调试中所起的所用,对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系统;设计;调试0 引言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防火设计中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GB 50045—95(2005年版)的要求进行设计并配合调试,使得高层建筑的正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能够发挥作用,进而保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高规》第8.3.7条规定: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

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为25Pa至30Pa。

1 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控制方式在国家标准图集《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K103-1中,对前室正压值的控制提供了三种方式,分别为:采用余压阀控制前室正压值、采用旁通阀控制前室正压值、采用变频风机控制前室正压值。

采用余压阀控制前室正压值,余压阀的选择按照规范给定的公式计算、选择、安装、调试即可满足控制前室正压值的要求;采用变频风机控制前室正压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3.9.6条规定:消防设备的控制回路不得采用变频调速器作为控制装置。

所以在工程设计中电气专业总以本条拒绝为加压送风机设置变频控制。

下面就采用旁通阀控制前室正压值加以论述。

2 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系统设计实例图1为某栋建筑物的消防电梯前室示意图,以20层计算。

图1 消防电梯前室2.1 正压送风量的确定2.1.1 查表法得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量为22000-27000;2.1.2 压差法一个加压送风口的漏风量(加压送风口均按1000x630计、按300Pa计):2.1.4 加压送风量的选择取查表法、压差法、风速法所得风量的最大值为26611。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施设置范围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施设置范围

一、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施设置范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中规定:凡建筑高度度超过24米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其相连的且高度超过24米的裙房当中没有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地下一层、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夜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场所;设有地下商店的建筑均应进行防、排烟设计。

需要设置防排烟的部位有: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的下列部位: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封闭式避难层;3、设置在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4、设置在地下一、二层的商店。

二、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的防排烟设计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防排烟方式有自然排烟和正压送风防烟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在同一部位仅可以使用一种,不可两者并存。

1、下面根据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排烟设施。

(1)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仅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如设有窗户必须为不可开启的固定窗户;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50米以上的部分只可采用机械送风方式,如设窗户必须为固定式窗户,50米以下部分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2)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除外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根据情况不同,采取的方式和位置不同,见下表:组合关系防排烟方式选择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均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消防电梯前室具备自然排烟消防电梯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消防电梯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消防电梯前室采用机械加压系统楼梯间具备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系统前室、合用前室具备自然排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前室,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系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系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阳台、凹廊或前室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2、满足自然排烟的条件:(1)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小于3平方米。

【 规范学习】《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0251-2017 学习100问

【 规范学习】《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0251-2017  学习100问

【规范学习】《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0251-2017 学习100问以下《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0251-2017 100问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以下“新规范”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老规范”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规”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6-2018 年版)(以下为正文,黑字为规范条文,红字为问题,蓝字为解答)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新规范)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可以拿到正式稿?答:截止目前仍有部分条文还在修改中,目前尚未见到 8.1 日不能实施的正式文件。

2. 2017.12 建设部公告提到 2018.8.1 日实施,请问是否有调整?答:问过四川消防所相关人员,目前没有新的文件。

3. 新规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地铁建筑、医药高洁净区等反响较为强烈,应按其专业标准执行。

人防、汽车库仍按相应规范执行。

4. 新规范编制的出发点是什么?答: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兼顾灭火救援。

5. 新规范强制性条文情况?答:第 3 章1 对于不同高度建筑物机械加压送风和自然通风方式的使用条件;2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要求(合用前室、剪刀楼梯);3 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要求 3 条(楼梯间、前室、避难间);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分段设置要求;5 加压送风管道材料要求及风速限制;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固定窗设置要求;7 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确定(1.2 倍计算风量);第 4 章;1 水平设置排烟系统按防火分区独立设置;2 排烟系统设置要求(分段设置、排烟防火阀设置)3 排烟管道的材料要求及风速限制;4 设置补风系统的条件与要求;5 排烟系统风量的确定(1.2 倍计算风量)第 5 章1 加压送风机的启动控制要求2 火灾发生时的加压送风系统的联动控制;3 排烟系统与补风系统控制要求。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旳一般规定1.1建筑中旳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立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旳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旳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立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不小于300 m2且常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旳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00 m2或一种房间建筑面积不小于50 m2且常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旳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立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不小于200 m2或设立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旳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高层建筑内设立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立在地下一层旳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4长度超过20m旳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旳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不小于40m旳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不小于24m旳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旳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旳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适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旳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适宜不小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旳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适宜不小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适宜不小于7m/s;排烟口不适宜不小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适宜不小于10m/s,公共汇集场合不适宜不小于5m/s;自然补风口不适宜不小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旳送风机宜设立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旳隔墙和1.5h旳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她部位隔开。

关于高层住宅地下室前室与楼梯间加压送风的探讨

关于高层住宅地下室前室与楼梯间加压送风的探讨

关于高层住宅地下室前室与楼梯间加压送风的探讨由于高层住宅群的高速发展,住宅群都配有地下车库,作为地下车库与单体住宅的连接通道的地下室合用前室、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的防排烟问题,成为地下室火宅时消防疏散的重要通道,笔者将结合相关知识,定性定量的阐述地下室消防前室及地下室合用前室是否需要设置消防加压送风,当需要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量宜为多少。

标签: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量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民用建筑在全国各地出现,并配套设有地下室及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与高层住宅通过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相连接,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作为地下室火宅发生时的安全疏散通道,消防上对其有严格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民用建筑在全国各地出现。

现在的城镇建设楼盘大多以住宅群的方式出现,一般的住宅建筑面积都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平米不等,均采用多层与高层住宅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由于建筑密集,人员居住密集度增加;当代居民各家各户一般都有私家车,地上的空置地已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要求,所以一般的住宅群都设置有地下车库及相关的设备用房。

地下车库与住宅通过地下室疏散通道相连接。

地下车库作为停放车辆的场所,车辆多以汽油、燃气为动力;所以地下车库属于容易引起火宅的场所。

另外,一旦着火其产生的浓烟不易排出去(地下室自然通风效果差),故地下车库需要设置消防排烟设施,平时根据地下室情况(半地下室且面积小于2000m2,有均匀可开启的高窗,满足单量车开窗面积要求,采用自然通风。

其它情况设计机械通风)确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当地下车库发生火宅时,有人员在地下车库,人员须通过地下室疏散通道逃离火源发生地。

地下室前室及楼梯间作为疏散的必经通道,是否需要设置消防设施;困扰了很多暖通设计人员。

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当地下室仅为一层时,设置加压送风设施太浪费,想当然的不考虑消防措施。

一般高层住宅楼消防设施配置要求

一般高层住宅楼消防设施配置要求

一般高层住宅楼消防设施配置要求住宅建筑分高层与单多层,建筑高度不大于27m得住宅建筑为单多层;高层又分一类与二类,建筑高度大于54m得住宅建筑为一类,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得住宅建筑为二类。

建筑高度超过100m 得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一般一类髙层住宅消防设施有以下配置要求:1)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配置。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配置。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置。

4)泵房、消防水池与水箱配置。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置。

6)防排烟系统配置。

刀消防电梯配置。

8)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配置。

9)建筑灭火器配置。

(一)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40 L/so室外消火栓得数量应经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得用水量为10〜15 L/s,应设2〜3个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

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距楼得距离宜为5〜40m,距路边得距离不宜大于2m,与被保护对象得距离不应大于150m。

(二)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40 L/s,同时使用消防水枪数不应少于8支,每根竖管最小流量为15L/So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消防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包括设备层在内得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消火栓应设置在走廊、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与前室明显易于取用得地点。

室内消火栓得布置应满足同一平面2支消防水枪得2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得要求,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3m计算。

室内消火栓得间距不应大于30m,消火栓栓口距地面宜为1、1m,消火栓口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得墙面相垂直,消火栓口得出水压力不应大于0、5MPa,当大于0、7MPa 时,必须设置减压设装置。

因该建筑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在屋顶应设置储水量不小于18m3得高位水箱。

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DN65 室内消火栓,配置公称直径为65 MM得有内衬里且长度不宜超过25M 得消防水带。

高层建筑消防配套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配套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
它未 受灾 层 的 防 烟 送 风 口关 闭 ,然 后 使 用 风 机 通 过 竖 井 混 凝 土 通 道 作 为灾 层 与 上 下 相邻 楼 层 的机 械 加 压 送 风 。 由于 该 放
前室开 门与否的影响,更有利于这些楼层的防烟效果。 但是 ,如果在送风前楼梯 间、前室 的防火门处于关闭状 态 ,一旦送风则室内的压 力会骤然升高 ,走廊至前室门的开 启将受到直接影响 ,因此在每层前室都需要装配泄压阀。如
除考虑加压送 风量 的计 算中以上 因素外 ,还应考虑热压 作用对加压送风量 的影 响。另外 ,北 方地 区室外温度降低时
加 压 风量 就 需要 增加 ,而 且 建筑 楼层 越 高 ,增加 的幅度 越 大。
疏散安全和及时扑救的要求,国内、外高层建筑 设计 中被 广 泛采纳使用的是加压 送风防烟 系统 ,这种防烟方式系统保护 下 的防烟楼梯间与前室 ( 合用前室 )的安全 系数大大提高。 接下来对加压送风防烟 系统设计 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1排烟系统的了解 . 首先我们 要 明确 自然 情况 下排烟所 需要 的条件 :首先
计时计 算确定 的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 《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防
楼梯间是建筑 内人员紧急疏散 的唯一安全通道 ,而消 防队员
火规范 》所规定的数值 。每层都 需要设立一个前室常 闭式加
压 送 风 口。 当 火灾 发 生 时 ,烟 感 器 一 旦探 测到 火灾 发 生 ,就
进行扑救火灾的主要运输工具是消防 电梯。 目前 ,为了达 到
高层建筇消 防配窖力 压 口 送风防烟系统设计
■ 朱 永 江
机 械 排 烟 、 自然 排烟 、机 械 加 压 送 风 防 烟 三种 排 烟 方式 组 成 了高层 建筑 防排 烟 方式 。 当高 层 建筑 遇 到 火 灾 时 ,防烟

建筑防火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

建筑防火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

建筑防火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在加压送风方面是如何进行应用的,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建筑防火;加压送风;应用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推广,防火设计问题越来越值得人们的关注,其中在防火设计中加压送风应用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下面我就来详细的阐述下。

1关于建筑加压送风问题1.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正压送风工作原理在高层建筑中,使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以便阻止烟气流向前室及楼梯间,或者说,当非加压区开向加压区的门关闭(或敞开)时,由于两侧有一定的压力差(或门洞处存在一般与烟气扩散方向相反的空气流),使走道内烟气无法进人前室及楼梯间。

1.2开门情况的分析用加压送风达到正压防烟的重要问题是向楼梯间和前室送多少风量才能满足防烟要求?为了确定这一风量问题,我们首先看看火灾时各层开门的情况。

火灾发生时,由于受灾人员疏散活动,正压防烟楼梯间的某些门总是要打开的,对于一幢楼层数为n的高层建筑来说,在某一瞬间所有楼层的楼梯间门、前室门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的机率是极小的,但某些楼层的前一道门、后一道门或两道门同时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则是存在的,我们将火灾时同时开门的楼层数记为m。

火灾时,开门机率最大的楼层是着火层,其次是火灾层的上一层和下一层;另外,楼梯间底层的门由于成为二层以上受灾人员疏散的必经出口,也会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时开启的楼层仅仅局限于这些楼层。

所以,m值的物理意义是代表火灾时可能同时开门的楼层数。

一般来说,随着楼层数n的增大,同时开门的楼层数m也相应增大。

在这里无法精确推算出m 值,只能按经验做出适当规定,同时对于m的取值各国不同。

根据国外资料,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国内有些专家建议,当n小于15,取m=1;n=16一20,取m=2:n=21一32,取m=3;n>32分段设计。

高层建筑自动消防防排烟系统设置要求

高层建筑自动消防防排烟系统设置要求

高层建筑自动消防防排烟系统设置要求一、防烟系统的选择及一般规定建筑类型防烟系统特殊条件及备注H > 50m公共建筑H > 50m工业建筑H > 100m住宅建筑机械加压送风H≤ 50m公共建筑H≤ 50m工业建筑H≤ 100m住宅建筑宜自然通风无法采用自然通风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楼梯间不设置防烟系统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刖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刖室或合用刖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RJ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楼梯间自然通风当独L刖室、共用刖室及合用刖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②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③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二、防烟系统的设置1.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下列情况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①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小于30m;②避难走道两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60m。

2.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LOnf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 0 ∏f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严格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完善加压送风防烟设计

严格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完善加压送风防烟设计

严格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完善加压送风防烟设计作者:李昌霖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本文结合对高规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在设计中的常用方法和应引起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烟送风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6.5 文献标识码:A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防排烟设计中,对于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设计计算方法、火灾时防火门的开启层数与数量及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导致设计运算、运行效果、工程投资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差异。

现结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门的开启层数和数量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时开启层数与数量是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它与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正压值的保持及开启时门洞断面的风速等要求都是密切相关的。

建筑物层数小于20层时按开启两层门计算,建筑物层数大于等于20层、小于等于32层时按三层门计算,大于32层时按避难层分段处理。

这是参考国外规范并考虑到我国同类建筑物人员密度大、疏散秩序以及运行管理水平不同等因素决定的。

将火灾时同时开启门的层数记为m,建筑物楼层数记为n,m的取值与建筑的层数n、内部人员密度、人员疏散的秩序、疏散的时间以及防火安全标准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随着楼层数n的增大,同时开启门的数量m值也相应增大。

有文献把此作为随机变量用概率论来分析计算,一幢19层的建筑物,疏散时按开启一层门计算,一幢32层的建筑物,疏散时按开启两层门计算,其安全系数是满足疏散要求的。

二、关于加压送风口形式的确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中已明确规定:“楼梯间宜隔2层~ 3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其中只有数量的要求,但对送风口的形式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于是在实际设计中就出现了下列几种情况:1、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一般均采用常开百叶风口,对此争议不大。

浅谈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浅谈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浅谈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在《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3.1.6条中规定,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

当与地上部分的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

现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方案一般均采用共用防烟楼梯间的形式,且按规范要求在首层与地下室外入口处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隔墙和防火门将上下隔开,防排烟加压送风量应为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相加总和,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会严重不足,存在着安全隐患,此时加压送风系统如何设置,规范中并无相应条文规定,本文对地上、地下共用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简单总结和分析。

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改进和完善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共用防烟楼梯间防烟设计存在的问题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地上、地下共用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根据最新防排烟技术规范要求,当与地上部分的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加压送风机仍选用一台,置于屋顶,加压送风竖风道仍为地上、地下共用送风烟道,根据建筑专业要求地上与地下防烟楼梯间有一道防火门的存在。

如果没有那道防火门,地下室与地上层防烟楼梯间设计成一个加压送风系统,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有了那道防火门,再设计成一个加压送风系统就产生了问题:当地下层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均开启送风,绝大部分风量均送至地上层防烟楼梯间,当仅地下一层时,地下防烟楼梯间仅1个风口送风,送风量严重不足,远达不到规范中要求的25000m3/h(前室不送风)或16000m3/h(楼梯间与前室分别送风);当地上层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均开启送风,由于地下防烟楼梯间所设风口亦开启送风,故地上层防烟楼梯间送风量亦显不足,也难以符合规范规定的送风量;当地下层与地上层同时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开启送风,地下防烟楼梯间仅1个风口送风,送风量严重不足,地上部分送风量也显不足,上下均达不到规范规定的风量要求。

高层建筑防烟设计楼梯间及前室正压值的控制

高层建筑防烟设计楼梯间及前室正压值的控制

高层建筑防烟设计楼梯间及前室正压值的控制作者:范志敏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6期【摘要】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正压值的控制,结合实例分析比较了四种方案,并提出了笔者的看法【关键词】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正压值;控制0 引言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通常会被切断电源而停止运转,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进行扑救的主要垂直运输工具;因此,大多数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成为内部人员唯一的垂直疏散通道,为了疏散和扑救的需要,必须确保在疏散和扑救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井内无烟,而防烟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的疏散。

实践证明,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设置防烟设施,是阻止烟气进入该部位从而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队员扑救火灾的最佳措施。

1 工程案例分析下面通过工程实例,加以分析、论述。

图1为某栋建筑物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示意图,图2为某栋建筑物的防烟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示意图,层数为32层。

1.1 加压送风系统的确定首先按照《高规》第8.3.2条确定风量。

1.1.1 图1中的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确定1、查表法得:25000m3/h;2、压差法:1.1.2 图1中的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的确定1、查表法得:22000m3/h;2、压差法:3、风速法:2 楼梯间、前室正压值的控制2.1 方案一采用初步调节加压送风机的全压控制加压送风的正压值图3为楼梯间正压值的控制,本方案选用合适风量和足够资用压头的正压送风机,在正压送风机出口设置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

在调试阶段,调整风机出口侧的调节阀,使得楼梯间下部三分之一处的压力值满足《高规》规定50Pa的正压值。

图4为前室正压值的控制,本方案选用合适风量和足够资用压头的正压送风机,在正压送风机出口设置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

在调试阶段,调整风机出口侧的调节阀,使得最下层前室压力值满足《高规》规定25Pa的正压值,则最上层前室压力值可以计算确定,层高按照3.3计算,管道井风速按照14.5m/s计算,火灾时开启三层,管道井长度为26x3.3=85.8m,风量40000 m3/h,风管尺寸选择1000x800,沿程比摩阻为2.06Pa/m,则开启最上层前室与开启最下层前室的沿程阻力相差:2.06x85.8=176.7Pa。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常见问题的探析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常见问题的探析

随着我 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高层建 筑 已从大 中城市 发展 到 中小城 市 、 县镇, 并 且朝着 大型化 、 高层 化 、 多功能化 的方 向发 展, 火灾 所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也越来越大 。而在大量 的火 灾实例统计数字 表 明 , 火 灾 中受烟 害直 接致死 的约 占 8 0 % 以 上, 在高层建 筑中 , 由于烟囱效应作用 的影 响, 火灾产生 的烟气 浓 度黑 、 温度 高 , 危 害性 比一 般建筑 更加严 重 。如何 使火 灾烟 气 控制在火灾发源地 而不 蔓延 扩散出去 , 如何 使火灾烟气迅速 地最 大限度地排除到安全 的地 方 , 如何在疏散 通道上保证实现 防烟安全 区, 这些 问题使防排烟工程设计 及施 工成为建筑 防火 设计施 工 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 部分 。本 文仅 就高层 建筑 防烟楼 梯 间及 前室机械加压送风 设计及 施工 中存在 的常见 问题进 行
探析 。
度, 以有 效的阻止烟气入侵 , 保证 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 烟气的侵害使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 发
生火灾时 , 从 安全 角度出发 , 高层建筑 内可分为四个 安全区 : 第

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 间 ; 第 二类 安全 区为防烟楼 梯间前 室 、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 避难层 ; 第三类安全 区为走道 ; 第 四类 安全区为房间 。依据上述原则 , 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
Ab 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s mo k e s t a i r w e l l s a n d f r o n t oo r m me c h a n i c a l p r e s s u r i z e d a i r s u p p l y mo r e t h n a t h e r e q u i r e d p r e s s u r e v lu a e i t i s d i f i -

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4.8.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4.8.2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前室。

4.8.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较多的地上房间。

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地上丙类仓库;7 汽车库.4.8.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高压系统选用。

4.8.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4.8.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护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7月总第217期陕西建筑23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李延平 李 斌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710048 西安)
摘 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进行防排烟时,设计者针对经常会采用和争论的系统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设计系统形式及解决方案,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方式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排烟方式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对目前在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风口设置、经常会采用的系统形式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最合理的系统形式及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其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不能满足《高规》8.2.2的开窗面积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部位的设置详见《高规》8.3.1的条文解释第二条表17。

1.针对目前层数不超过32层
的高层建筑,当防烟楼梯间不能
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采用机械加
压送风系统时,加压送风系统及
其风口设置常见的几种情况进行
分析探讨:
1.1对于无地下室的防烟楼梯
间,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仅设置
一套系统,其风量及风压需满足
《高规》8.3.2的要求。

1.2对于有地下室的防烟楼梯
间,防烟楼梯间地上、地下分为
两个防火分区。

其加压送风系统
的设置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第
一,地上、地下分别采用一套加
压送风系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
自垂百叶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
至三层设一个自垂百叶风口,每
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均应满足《高
规》风量及风压的要求。

第二,
地上、地下合用一套加压送风系
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自垂百叶
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至三层设
一个自垂百叶风口,其加压系统
风道及其风机风量均需按地上、
地下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
之和进行计算。

第三,对地上、
地下合用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地
下部分设置一个消防多叶电动风
口,地上部分每隔三层设置一个
消防多叶电动风口。

地下部分发
生火灾时,仅打开地下部分的风
口;地上部分发生火灾时,打开
地上部分的风口。

其加压系统风
道及其风机风量需按地上、地下
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中最
大的一个进行设计。

第一种方法
最优,防烟效果最好,目前已得
到了广泛的认可及应用。

第二种
由于地下室加压风口距屋面风机
距离较长,地下室防烟楼梯间的
防烟效果较差,当底层部分无法
布置风机或无法设置两个加压风
道时方可使用。

第三种方法由于
造价较高,系统火灾报警控制联
动较麻烦,目前应用较少,仅风
2013年7月总第217期
陕西建筑
24
道尺寸受到限制且底层无法布置风机的情况下,可考虑第三种防排烟方式。

在进行系统方案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第一种最佳设计方案。

1.3根据《高规》8.3.4的要求,对于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两个楼梯间的风量和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但在前室不送风仅对防烟楼梯间送风的条件下,通常会造成土建风道尺寸及风机的型号偏大,这种情况下最好两个楼梯间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系统运行后,每个风口的风量及风压易满足规范的要求。

2.针对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时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2.1地上、地下应分段进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每一段加压送风系统及其风量均需满足《高规》风量及风压的要求。

但设计时风机及风管经常无法设置,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排烟效果。

当地下室为人防时,加压送风系统最好布置在人防之外。


布置在人防之中时,会造成人防
封堵比较困难。

采用两道人防门
及土建集气室解决了人防封堵的
问题,但又会造成风量及其风压
的损失,不能满足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的基本要求,且造价较高。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用以下两
种办法进行解决:第一,人防顶
板之上设置至少2m高的设备夹
层,地下部分的加压风机及其风
管布置在管道夹层内,而地上部
分的加压风机及其风管布置在屋
面上。

第二,两段送风系统应分
别设置土建风道,两个加压风机
均布置在屋面上,两个送风系统
均需满足《高规》风量和风压的
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底层无法
布置风机时,可以考虑采用第二
种送风系统进行设计。

但是第二
种加压送风系统需设置两个加压
风道,这就要求建筑专业在方案
设计时需考虑风道的位置,否则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大
的困难。

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在
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
下几点问题:新风入口不应受到
烟火的威胁,在风机的气流出口
段应设置止回阀,加压风口不应
设置在易被阻挡的部位。

除土建
风道外,其余加压风管应采用不
燃烧材料制作。

加压风机及风管
应避免布置或穿过火灾可能性较
大的区域,当不可避免时风管应
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风管制
作,且设置专用风机房。

总之,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
系统设计是消防设计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值得每个暖通工程师
的重视,针对防烟楼梯间机械加
压送风系统设置时经常会遇到的
问题,本文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
的几种合理的设计系统方式及解
决的方案,供设计者进行参考及
借鉴。

依据标准及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2]《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
册》第二版 陆耀庆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