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问题与重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问题与重建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就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由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高校自我评价三方共同组成的多元共治型的评价主体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质量评价工作也相应开展起来,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评价理论的发展,也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借鉴,使得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然而,由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评价制度的建设至今还处在探索阶段,评价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目前,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干预评价过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完全由政府垄断,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是政府直接领导、控制的结果,由政府从上至下直接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了我国单一的政府行政型评价模式。政府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也是高等教育的办学者和直接管理者。这种角色的错位,势必会带来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弊端。如评价主体单一化,无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需求;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评价行为易出现某种垄断性和随意性;评价活动具有封闭性等,造成了政府评价周期较长、灵活性较低、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局面。

(二)社会评价力量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各利益主体越来越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利益关系人,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其所培养的人才、创造的成果以及提供的服务最终都要到社会上去检验,所以社会也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然而,由于政府独家控制了评价权,社会评价没有相应地发展起来,缺乏建立社会评价体系有关的政策、法律依据,社会评价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缺乏

完善的、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评价中介机构。

(三)高校被动参与评价

尽管在政府评价体系中,高校开展的自我评价是基础,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评价。因为它是由政府部门提出的,并非高校基于自我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学位授予质量的需要;评价指标都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并统一下达的,并非由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评价的方式是被动应付式的,而非积极主动参与的。政府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直接管理者,与高校之间是上下级的线性关系,政府制定决策,高校执行决策,体现政府意志。高校被动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其主动性、灵活性也无法发挥,这对需要高度学术自由的研究生教育来说,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问题的成因

造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单一,政府力量过强,社会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价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高等教育评价作为价值判断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联系。”①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是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度一致的。长期以来,在我国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处于政府集中管理的地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国家是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分配者,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实施全面管理和严格控制。国家统一制定标准,严格学位授权点的审核以及管理,统一制订招生计划,硕士入学考试统一出题,统一划定分数线,等等。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以及质量管理控制权更是牢牢控制在政府手里。这种高度集中的政府统一管理体制造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二)“官本位”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国社会上历来就存在一种“官尊民卑”的思想,认为官方评价具有权威性,有较高的认同度,其评价的结果也容易成为决策、选择的依据;而对于民间评价不信任,认为缺乏可信性和科学性,再加上有关法律、规章等并没有明确民间评价的合法地位,政府又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扶持民间机构独立、合法、科学地承担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任务。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社会评价发展十分缓慢。

(三)国家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与西方社会不同,在我国的价值观中,国家主义的价值观一直占主流地位,这既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有关,又与我国近代以来形成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有关。在这种国家主义价值观下,教育的首要价值是满足国家、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国家的利益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目标。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培养高水平人才、积极发展科学技术、为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一直就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把对国家的贡献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四)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来看,市民社会尚未在我国发育成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社会基础还不广泛

市民社会是在研究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备受关注,它是指“国家和市场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由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团体、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成的运动等,又被称为第三部门”。②市民社会一方面具有制衡国家力量、抑制国家权力过度膨胀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培育了多元利益集团,并为其参与社会生活管理提供了良好环境,从而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完善的以非政府组织、民间机构、专业团体为代表的社会评价机构的存在将会制约政府权力过分集中的趋势,反映市场经济下多元利益主体的需要,促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而现实条件下,我国市民社会尚未发育成熟,尽管出现了大量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但是他们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事、财务、运作等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法律地位不明确,是通过政府在其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让渡一部分职能而发展起来的,自身力量非常薄弱,无法以独立于政府部门的身份自主地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反映自身需要。

(五)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理念落后于评价实践发展的需要

科学的评价理念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使评价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不正确的评价理念则会对评价工作带来误导。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理念落后于评价实践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表现如下:在评价的目的上,重视以区分等级优劣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诊断、持续改进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往往面向过去,重视对过去所完成的工作的总结、鉴定、区别优劣、进行奖惩,而忽视了在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以自我诊断、自我完善、持续改进和提高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从而使得评价效益低下。在评价价值取向上,重视评价的工具性价值,忽视评价促进被评者发展的本体性价值。在评与被评者的关系上,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检查与被检查、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重建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