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顶礼之物,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论述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武术文化的传承中国武术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源远流长。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战争与狩猎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形式。
武术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
这种传承方式不仅让后代能够掌握武术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涵,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尊师重道等价值观念。
二、武术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武术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武术的出现为武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载体。
武术比赛和表演成为了推广和传播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不仅使得武术更加立体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为普通人提供了参与和了解武术的机会。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武术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去。
三、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一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之一,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武术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的一部分,通过大型文化活动和国际比赛,中国武术得以展示在世界的舞台上,为国家争光。
此外,武术文化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武术训练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毅力,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等。
结语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勇气,更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同时,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参与,只有如此,才能让中国武术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辉煌。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技击特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1.1 传说中的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传说,黄帝时代就有了武术的雏形,如黄帝内经中的八卦掌等。
1.2 军事需求的催生: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频繁,军事需求成为武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各个朝代都有专门的武术训练机构,如唐代的武散、宋代的武班等。
1.3 文化熏陶的影响:中国武术还受到了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禅宗等文化的熏陶,形成为了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二、发展历程:2.1 古代武术的发展: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训练为主,各个朝代形成为了不同的流派和拳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2.2 近现代武术的发展:近代以来,武术逐渐从军事训练转向民间传承,武术比赛和表演成为推广武术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科技和体育理论。
2.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重要成员,世界武术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的举办也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三、流派分类:3.1 南拳与北拳:中国武术可以分为南拳和北拳两大流派,南拳注重身法灵便、快速攻击,北拳则注重力量和技击的表现。
3.2 内家拳与外家拳:中国武术还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流派,内家拳注重内功的修炼和身心的调和,外家拳则注重技击的表现和力量的发挥。
3.3 传统流派与现代派别:中国武术还可以根据其传承方式分为传统流派和现代派别,传统流派注重师徒传承和宗族传承,现代派别则更加注重科学训练和竞技表演。
四、技击特点:4.1 内外结合: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既注重内功的修炼,如呼吸调控、意念运动等,也注重外功的表现,如拳法、腿法等。
4.2 柔中有刚:中国武术强调柔中有刚的原则,通过灵便的身法和技巧,充分发挥力量的效果,同时保持柔韧性和灵便性。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流派、现代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1.1 古代战争时期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是古代军事技能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1.2 军事训练的渊源:中国武术最初是为了战争需要而产生的,是古代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1.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融合了道教、儒家、佛教等思想。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2.1 历史演变:中国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2 传承发展: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不同朝代的支持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流派。
2.3 文化传承: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
三、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3.1 南拳北腿: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主要包括南拳北腿、太极拳、形意拳等,各具特色。
3.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和。
3.3 形意拳:形意拳注重快速攻防和力量的运用,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实战流派。
四、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4.1 国际影响:中国武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4.2 体育化发展: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4.3 理论研究: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不仅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承,还注重理论研究和科学化训练。
五、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5.1 世界传播: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传播。
5.2 国际比赛:中国武术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张名片。
5.3 文化交流: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不仅体现在体育领域,还体现在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方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华武术的武术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华武术的武术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华武术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武术文化。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不仅是一项优秀的武术技术,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的武术文化,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重要课题。
首先,中华武术的武术文化传承需要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是指将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的技艺传承下去,保持其原汁原味的特色。
在传承过程中,应注重师徒传授、口传心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体会中华武术的精髓。
同时,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技艺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华武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次,弘扬中华武术的武术文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除了传承技艺,还要注重武术精神的弘扬。
中华武术所包含的武德精神、修身养性的思想、忠孝信义的价值观等,都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通过武术文化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培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武术的价值观念,进而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提升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此外,弘扬中华武术的武术文化也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华武术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开展国际性的武术交流活动和比赛,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中华武术,促进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也可以借鉴外国武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交流与学习,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武术文化传承与弘扬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切实的措施和持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弘扬添砖加瓦,让这项古老而珍贵的文化传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武术发展历史与状况
武术发展历史与状况武术作为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武术是以手、足、器械等肢体为主要手段,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技能,达到身心健康和实战能力的一种运动方式。
在中国,武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武术比赛、武术保健、武术表演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武术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进行一些类似于现代武术的活动。
最早的武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降服野兽,保卫家园就需要一些技能。
在古代,武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和民间自卫。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之间就有了不少武艺高超的名将。
到了唐宋时期,武术逐渐成为了一种娱乐和体育活动,并开始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家。
明清时期,武术逐渐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学问,并逐渐形成多个流派。
20世纪初期,武术开始受到西方人的重视,并随着中国的开放,逐渐传到了海外。
武术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并且与时代的变迁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武术在我国发展出了新的气息。
武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武术开始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了国际认可的正式比赛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武术表演成为了其中的一项嘉宾演出项目。
同时,在国内,武术开始进入了中小学教育,成为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甚至一些武术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体育教育和职业培训。
目前,国内武术运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国武术搜满了多样化的竞赛、表演、教学、传承等多种形式。
与此同时,由于武术在国内的流派和各个领域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程度上差异化的体系。
我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武术文化和价值正在被快速遗忘和淡化。
除此之外,少数贴金表演化、低俗化、功利化的“武术”也遭到一些专家、民众的质疑。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武术文化,保持武术的优良品质和传承,同时加强武术的发展和推广,在国内和国际上推动武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武术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存在。
从初期的军事训练到现在的艺术表演,武术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武术文化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不仅是在军事、政治上,也是在社会、文化等方面。
因此,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以来就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历程武术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国早期封建社会的军事训练,这时期训练的对象主要是军人。
到了宋代,武术的训练已经扩展到了民众范畴。
民间武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各种武术门派的形成。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武术已经分为明教、少林、武当等数十个派别,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武术风格。
在明清时期,武术进一步扩大到社会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在社交活动、宗教活动和民间娱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武术由一种武术技能向一种文化、艺术性的表演形式转化,这种改变为中华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尊崇民族文化,提倡全国各族人民发展自身文化,武术文化再次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创始人毛泽东对武术文化的支持和资助,使之成为国人自信的精神特征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武术经过研究和实践发展出一系列训练方法和练功技巧,开发出新的武术套路和武器使用技巧。
同时,为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武术学院、中央文工团等机构相继建立,使得武术文化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文化和艺术形式。
二、武术文化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武术文化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承问题成为了武术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传统的武术文化传承方式渐渐失去效果,新兴的媒体平台正在取代传统的武术道场。
传统的道场和家传不易传承,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少,武术文化传承的问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时,武术文化的发展也遇到了其他问题,研究和发展现代武术,在时代的浪潮下也成为了当前的一大课题。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在道家、儒家、佛教等思想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体系。
在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需要为主,作为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有着较为严格
的军事化训练和实战技法。
到了北魏时期,武术开始出现专门的武术学校和武馆,逐渐形成了以武术为主的武术体系。
隋唐时期,武术在社会上逐渐普及,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技艺。
宋代以后,武术逐渐从战争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
明清时期,武
术开始融入到文化、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样化的派别和流派。
其中,少林、太极、八卦、形意等武术流派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近现代,中华武术在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爱国者孙中山等人发起的北伐战争,为中华武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武术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到了21世纪,中华武术已经成为了一种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受到了国际社
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国将武术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动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创新,在国际武术比赛中频频夺冠,展现了中华武术在世界舞台上的风采。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华武术不断汲取中国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华武术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综合了武技、哲学、医学和文化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并创造了各种武术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用性为主,注重生存和战斗技能的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成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并融入了哲学、文化和艺术等元素。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武术的发展:古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技巧来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奴隶社会时期,武术开始有了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第三阶段是封建社会时期,武术逐渐成为贵族和士人的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并且开始流传于民间。
2. 武术的整合与发展:在宋朝时期,武术开始融合了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形成了“文武合一”的理念。
明清时期,武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流派和拳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同时,武术开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方法,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
3. 武术的现代发展:20世纪初,中国武术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武术选手参加了各种国际武术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武术也逐渐成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俱乐部和体育教育中。
三、中国武术的影响与意义1. 保护传统文化: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练习武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培养品质和修身养性:中国武术注重修身养性的培养,通过训练可以培养人的毅力、耐力和自律性,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
3. 促进身心健康:武术作为一种身心结合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中国武术文化研学报告
中国武术文化研学报告中国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武术文化,本次研学报告将从武术的历史渊源、主要流派、文化内涵、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历史渊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
武术最初是先民们为了生存、自卫和狩猎而创造的搏击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演变成一种兼具健身、防身、竞技、表演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现象。
二、主要流派1.少林武术:起源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以刚猛、勇猛著称,具有丰富的套路和精湛的技艺。
2.武当武术:起源于湖北省武当山,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为特点,强调内外兼修。
3.峨眉武术:起源于四川省峨眉山,以女子武术为主,兼具刚柔之美。
4.咏春拳:起源于广东省,以短打、中线理论为核心,讲究实用性和快速反击。
5.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以缓慢、柔和、养生为特点,被誉为“中国武术的瑰宝”。
三、文化内涵1.哲学思想:中国武术融合了道、儒、佛等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内外兼修。
2.道德观念:武术强调武德,提倡尊师重道、忠诚守信、勇敢正义等品质。
3.审美价值:武术动作优美、节奏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4.民族精神:武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智慧、坚韧的精神品质。
四、现实意义1.弘扬传统文化: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健身养生:武术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3.防身自卫:武术技能可以用于防身自卫,提高个人安全意识。
4.竞技交流:武术比赛和表演为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武术的普及和发展。
5.影视产业: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结:中国武术文化研学报告旨在深入挖掘武术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一、传统武术的继承1.人才输送传统武术的继承需要有优秀的教练和传承人,他们承担着传统武术的普及、宣传和传承的责任。
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等多方支持,对传统武术进行人才输送,如招募人才、提供教练培训、奖学金等措施。
2.文化保护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需要重视文化保护,包括建立相关机构、开展传统武术文化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出版有关传统武术的书籍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登记、保护和修复等。
3.传统武术教育传统武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武术,也能够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因此,需要建立适合传统武术教育的教材、课程、考试和评价制度等。
二、传统武术的发展1.对传统武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传统武术的创新和改进是其发展的关键,如将传统武术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开发相应的科技产品或服务,使传统武术更加便于传播和应用。
2.传统武术与社交活动相结合传统武术也可以与社交活动相结合,如将传统武术与舞蹈、音乐等相结合,创造新形式的传统武术活动,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3.传统武术旅游传统武术也可以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旅游文化,如开设武术学校、武术教练培训、武术比赛和表演等,为群众提供许多经验丰富和有意思的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我们关注和支持。
传承和保护传统武术的文化遗产,重视传统武术教育的建设和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武术活动和旅游服务,都将有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并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武术的历史知识点
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武术的历史知识点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经历了漫长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武术的历史知识点,以及对其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
一、中国古代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狩猎和战争活动。
最早的武术形式较为原始,主要以实用性为目的,用于保护生命和打击敌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开始融入到礼仪、宗教以及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中国古代武术流派中国古代武术流派繁多,数量庞大。
其中,一些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在武术领域享有盛名。
比如太极拳,以其柔和的动作和内功训练而闻名于世;少林功夫,以其迅猛、刚猛的攻击方式而闻名于世。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法,代表了不同的武术传统和地域文化。
三、中国古代武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国古代武术的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
历史上,一些武术大师通过口授和示范将武术技艺传承给后人。
如少林寺的僧侣们世代相传,保护和发扬少林功夫。
如今,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古代武术的保护力度,举办各种培训班和比赛,推广中华武术的技艺和文化。
四、对中华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古代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历史和社会背景。
长期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使得武术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其次是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个人修养和内功培养也是武术继承传统的重要因素。
五、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华武术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与交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武术,不仅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和自我防身技能,更是为了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些国际比赛和演出也为中华武术的推广做出了贡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结语:中国古代武术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一,既是中国人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中华武术文化,强身健体
学习中华武术文化,强身健体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中华武术文化,通过强身健体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内在修养。
一、中华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中华武术起源于远古的狩猎、战争和民间格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
在古代,武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公安、自卫等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武术逐渐演变成一种体育运动,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
二、中华武术的特点和价值中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不仅强调身体素质的训练,更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武术中的招式和动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思想,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学习中华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如何学习中华武术1.寻找合适的教练或老师:在学习中华武术之前,建议寻找一位经验丰富、专业合格的教练或老师,他们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2.基本功训练:学习中华武术需要从基本功开始,如站桩、马步、拳法等。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技能。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华武术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学会各种招式和动作,还要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思想。
4.坚持不懈:学习中华武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
四、学习中华武术的益处1.强身健体:学习中华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
2.培养意志品质:学习中华武术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可以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3.增强自信心:通过学习中华武术,我们可以掌握一些防身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4.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中华武术的过程中,需要与同学或教练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积极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中华武术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
中华武术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其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相互交融,既保留了优秀传统,又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中华武术的传统传承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战争时期,它不仅是一种具有强大攻防能力的技术,更是一种集身心修养、道德教育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一体的综合体系。
中华武术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在功夫的修炼,如内功、气功和心意力量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外在功夫的训练,如拳法、剑术、刀术等技巧的磨练。
传统中华武术融合了哲学、医学、艺术等多种元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对武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中华武术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现代创新主要体现在武术的应用领域、教学方法和竞技规则等方面。
在应用领域方面,中华武术通过与体育、保健、娱乐等领域的结合,推广普及并造福于民众。
现代人们对健康、养生意识的增强,使得武术在健身保健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中华武术的文化特色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和了解。
在教学方法方面,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为武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传统的师徒传授模式仍然存在,但现代技术的应用加入其中,使得武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通过网络教学、移动应用等方式,人们可以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学习中华武术,促进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和普及。
在竞技规则方面,现代武术竞技项目的设立和规范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武术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武术比赛以外,现代人们还开创了类似散打、拳击等规范化、职业化的武术比赛项目,为武术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些比赛既是对传统武术技艺的检验,也是对武术实战能力的体现,有力地弘扬了中华武术的精神。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精髓为现代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渊源,而现代技术和社会需求也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技击艺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正文内容:1. 武术的起源1.1 史前时期的武术史前时期的武术是人类为了生存和自卫而形成的基本技能。
石器时代的人们通过狩猎和战斗锻炼了身体的力量和灵便性,逐渐形成为了最早的武术技巧。
1.2 中国古代的武术中国古代的武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古代的武术主要包括刀兵技击、拳法和武艺等,它们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武术与哲学的结合中国武术与哲学密不可分,特别是与道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相结合。
武术强调的是内外兼修,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在的力量和平衡。
2. 武术的发展历程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武术流派相继形成。
其中,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唐宋时期的武术唐宋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武术在宫廷和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武术家们不仅注重实战技巧的研究,还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功的培养。
2.3 清朝时期的武术清朝时期,武术逐渐融入了官方的体制,成为了一种正式的训练项目。
同时,武术也逐渐向民间传播,形成为了多个流派和门派。
3. 武术的影响与传承3.1 武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和技击动作,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人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力,增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
3.2 武术对精神修养的影响武术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更注重精神的修养。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可以培养顽强不拔的意志力、自律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推动武术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以及对中国社会和全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时期。
在古代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和自卫,开始探索和研究各种格斗技巧和战斗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巧逐渐演变成了武术。
古代中国的武术主要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大派系,分别强调内功修炼和外功技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融入了宫廷文化和民间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专门的武术学院和武术教育制度,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才。
同时,武术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和官员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将武术视为一种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方式。
二、流派分类中国武术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承。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流派: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它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注重内功的修炼和身体的协调。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咏春拳:咏春拳是广东武术的代表,以快速、直接的攻击和防御技巧著称。
咏春拳强调实战能力,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3. 形意拳:形意拳是山东武术的代表,以刚猛有力的拳法和独特的身法动作著称。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运用和技击的准确性。
4. 花拳:花拳是中国北方武术的代表,以灵活多变的手法和身法动作著称。
花拳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技巧的变化。
三、对中国社会和全球的影响中国武术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身体锻炼方式,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多人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国武术,提高了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起源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背景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各种格斗技巧和战斗技术。
这些技巧和技术逐渐形成为了中国武术的雏形。
二、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古代,武术主要是军事技能的一部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项目和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朝代,武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推广。
1. 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需求为导向,包括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
这些技术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为了各种流派和门派。
2. 宫廷武术宫廷武术是指在古代王朝的宫廷中培养和传承的武术形式。
宫廷武术注重姿式优美、动作流畅,更注重武术的艺术性和表演性。
3. 民间武术民间武术是指在百姓中广泛传承和发展的武术形式,它更注重实用性和实战性。
民间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这些流派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和谐。
三、主要流派中国武术有众多的流派和门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流派: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著名的流派之一,以其缓慢、柔和的动作和内功修炼而闻名。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调和和内外的协调,被誉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 形意拳形意拳是一种以意为主,形为辅的武术形式。
它注重意念的集中和力量的发挥,通过意念的调动来控制身体的动作。
形意拳的动作简洁、刚猛有力,被称为“拳中之王”。
3. 八卦掌八卦掌是一种以八卦图为基础的武术形式,强调身体的旋转和转移。
八卦掌的动作灵便多变,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被称为“变化无穷”。
四、特点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特点:1.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和外功技术的结合。
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
那么,下文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早在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
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
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予,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
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
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
并代代相传。
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武术家——蚩尤,蚩尤此时发明出多种兵器,其中一部分经演化传承至今。
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还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
当时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
据《史记》记载,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强图霸,战争十分频繁。
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武术可谓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其源远流长,技艺高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武术中,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艺术。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中国武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那个时候,武术被视为一项生存技巧,用于保护自己和家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扬下去。
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个国家便开始出现各具特色的武术流派。
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战国时期的孙武和吴起,他们各自创立了著名的兵法,对中国武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多样化的中国武术流派中国武术流派繁多,涵盖了拳术、剑术、刀术、棍术、枪术等多个门类。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之处,表现出不同的技法和特点。
拳术是中国武术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
它强调拳法的刚柔相济,姿势舒展,力道凝聚,兼具攻守并重的特点。
著名的拳术流派有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等。
剑术则注重剑法的灵动和剑意的凝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剑术不断演化出多种流派,如峨嵋剑、武当剑、太乙剑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剑法风格和精妙的技巧。
除了拳术和剑术外,中国武术中还有许多其他流派,如刀术、棍术和枪术等。
这些流派各自有着独特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内涵和魅力。
三、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或技击技巧,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它在实践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准则。
中国武术强调“以柔克刚”,即运用柔和的力量来应对外来的强势。
这种理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智慧和胆识的体现。
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可以培养出平和、理性和智慧的品质,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此外,中国武术还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身心的统一。
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同时锻炼身体和意志,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中国武术的介绍
中国武术的介绍(原创版)目录1.中国武术的概述2.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3.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4.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5.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正文【中国武术的概述】中国武术,又称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方式。
武术源于古代战争,与军事技能密切相关,它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吸纳民间技艺,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商周时期,武术就作为一种军事技能被用于战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武术开始向民间传播,许多门派和武术技艺逐渐形成。
隋唐时期,武术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和门派相继出现。
宋元时期,武术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拳谱。
明清时期,武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门派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各具特色。
主要的门派包括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北腿、八卦、太极等。
这些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套路和训练方法,有的注重内功修炼,有的强调外功锻炼,有的讲究柔韧性,有的注重力量和速度。
尽管各门派之间有所不同,但都遵循着一定的武术原则,如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快慢相间等。
【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武术最早的功能是技击,即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格斗技能,用于自卫和进攻。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健身、养生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武术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方面。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武术的历史、文化、技艺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武术的内涵。
其次,我们要将武术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参与武术。
中国武术的历史与传承
中国武术的历史与传承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既有体育竞技性,又有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中国武术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剑术、拳术、重剑、长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每一种都表现出独特的韵律和风采。
中国武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最早的武术记录可以追溯到《周易》、《史记》、《左传》等书籍中。
其中《周易》中的“太极”概念被认为是武术理论的最早来源之一。
据记载,周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些武术流派,如周武、纣武、姜武、陈武等。
汉代的武术流派有少林派、武当派、华山派等,这些流派都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和背景,并且各有千秋。
中国武术的传承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师徒传承,另一种是会馆传承。
师徒传承是武术传统的基本方式,它是从师傅到徒弟的传承方式。
徒弟要遵循师傅的教导,学习武术技能,一路相随,互相扶持。
弟子对师父的尊重和依赖是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核心。
而会馆制度则是指几个武者之间的组织,会馆传承多是在商业运作上形成的,会员可以进入会馆学习武艺,对于武艺的习得没有那么苛刻的要求。
不过这种方式在抗战时期兴起,并作为国防系统的一部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武术的传承过程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要求徒弟不仅要学会招式、套路和技巧,而且还要领悟精神、道德和文化的内涵。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武术哲学的思想。
武术哲学强调的是内外兼修、动静相间、柔刚并济的文化思想。
它提倡“和谐共存、自我完善”和“端正心态、自我加强”的文化精神。
在武术的修炼中,不仅要强身健体,还要强化道德和文化意识,注重培养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和自我修养,这些都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表现。
中国武术传承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在现代社会里,许多武术家都将武术技艺传授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武术文化。
许多著名武术家也在积极参与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的传播。
他们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文化创作等方式,挖掘和传承中国武术的文化遗产,为打造中华武术文化新气象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摘要]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千载,在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世界武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本文就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理论、文化及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武术文化遗产继承发展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以踢、打、摔、拿、击、制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在实战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杀伤、约束对方,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出的技击格斗技能,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又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合一,体现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心神意志活动和气的总和;所谓外,即手眼身法步等形体活动。
内与外,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这个特点主要是通过武术的功法来实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门派武功的准则,如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修,要求“以心修气,以气运身”,形意拳注重“内三合,外三合”。
同时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相结合,做到“心动随形”“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此来锻炼身心。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武术所蕴藏的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儒家思想和中国古哲学之阴阳辩证法等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武术的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棍棒猎取食物和防御侵袭,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和利益,进一步制造了更有杀伤力的武器,并且在人与自然的竞争中,人们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防御格斗功能的技击技能,武术初具雏形。
随着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在隋唐五代时期,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无论是人们将技击格斗招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武术套路,还是行走江湖的卖艺者,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
就此看丰富的武术生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因此唐文宗时把“裴旻剑舞”与“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
到了现代,随着火器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告别了冷兵器,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阻碍,其技击格斗功能也逐渐被其表演功能所替代。
为弘扬中华武术,使之得到传承与发展,党和国家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国武术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
首先,中华武术扎根传统,科学发展,去粗取精。
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是在不断地否定和扬弃中成长起来的。
中华武术也是这样,要发展就要勇于否定事物中不合理的东西,而吸收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能给武术带来生机与活力的新血液。
为促进武术走向世界,推动武术的普及与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将融合所有实战技击格斗技能的武术分为竞技套路和散手以适应进入奥运会的条件,同时制定符合国际武术竞赛的规则,以便将武术推向世界,这就是一种进步。
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们武术也要立足传统,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及时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更新,在事物内在矛盾运动下,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武术发展。
发展中华武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既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又是形成理论的动力。
实践活动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决定了他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使主体了解把握主客体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导主体按客观规律办事以取得成功。
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向前推移时,理论就应随之改变,否则就会犯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反之会犯超越实际的错误。
为使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国家先后组织专门人员,对中华武术进行全面细致的挖掘整理工作,挽救了许多濒临失传的武术套路,重新考证新时期下中华武术医学,健身养生等理论,建立专门武术档案,编写专辑,为武术的继承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再次,注重学校发展是弘扬中华武术又一个新思路和重要途径。
一般学校偏重于文化教育,而忽略了体育教育,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青少年学习奋斗的本钱。
学生是年轻群体,适合武术对人体的各项身体条件要求,包括力量、柔韧性和反应能力。
由于受功夫片和武侠文艺作品的影响,学生对武术有较高的兴趣,比较喜欢武术。
另外学校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易管理的团体,为武术在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于是国家在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小中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年业余体校也建立了武术班。
自
1982年功夫片《少林寺》风靡全国后,许多青年武术爱好者慕名来到少林寺。
河南登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几十家武校,培养了大量世界武术冠军,向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国家传统武术的传承,同时也使在校学生心理意志得到锻炼,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最后,散手与套路合一,武术又称功夫、国术和武艺,其实质就在其攻防技击性,必然要受到攻防技击性的制约。
武术套路就是物化在人体上的各种技击招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竞技武术则是其枝叶,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即使为了追求美的视觉效果,也不能将类似于体操的高难度动作来替代攻防兼备的技击招式。
将套路与散手合一,就是练打合一,在竞技套路练习与比赛过程中用实战的心态去体会,将攻防技击动作充分展现出来,在散手比赛中注重平时演练的攻防技击动作的应用。
二者虚实相生,合二为一。
散手只有经套路练习,才能在技术上得到传统武术的滋养;同时套路经散手练习,在技术上才能形成具有明确攻防含义的动作。
为了使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武术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展,国家体委于1979年发出了《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组织全国观摩交流大会进行调查。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发掘整理的号召。
1983年在江西召开了工作会议,发掘整理正式全面铺开,历经3年,摸清了我国武术的现状,进行了文字、图片、录像、文献的搜索和整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与此同时,国家体委设点对散打、短兵进行了试验。
后来散打、太极拳推手逐步成熟,作为全国单项比赛。
目前散打比赛已经列入世界武术锦标赛项目。
中华武术还进行了国际交流,并具有相当的影响。
国家和地方经常派武术代表团出国进行访问和表演,还派遣武术专家和学者赴国外讲学和担任教练,使武术在世界各地更快地得到传播和开展。
1985年,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对外发展中的历史性突破。
随后欧洲、南美、亚洲等地的武术联合会相继成立。
1987年、1989年和1992年,分别在横滨、香港、汉城举行了第一、二、三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990年武术进入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竞技体坛。
在1994、1998年,武术又分别成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亚运会比赛项目。
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1993与1995年,分别在马来西亚和美国举办了第二、第三届世界锦标赛。
这标志着武术已冲出亚洲,稳步
地走向世界。
王鸿翔(1986—),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美国少林功夫禅学院的少林功夫禅特别指导师父。
研究方向:武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