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二)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

二、对课标的解读:新课标是想通过对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地形分布特点主要河流并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方法,读图、析图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1、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阅读地形剖面图。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材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在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

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范文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范文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范文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气候的特点。

2.认识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及季风的利弊。

3.举例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

4.利用所学的亚洲气候知识来分析非洲的气候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亚洲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半部分,这次课我们继续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后半部分,内容是“亚洲的气候”。

在今天学习亚洲的气候内容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下面我们通过抢答的形式来完成这几道复习题。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拓展训练】展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图。

师:上面这幅“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是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亚洲地势中间高,东西低。

我们现在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判断一下北美洲的地势特征。

生:北美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低,东西高,和亚洲相反。

【温故知新】师: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亚洲的气候,在分析亚洲气候特点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关于气候的两个问题。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2、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是?生: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过度】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下亚洲的气候情况。

【授课】出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亚洲气候有几种类型。

生:亚洲气候主要有九种类型。

师:我们再看看北纬30度纬线穿过亚洲的哪些气候类型?生:北纬30度纬线穿过亚洲的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怎样进⾏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起来看看吧。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标:使⽤地图进⼀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标:能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洲的⾃然环境. 3.情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活的⼤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 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般⽅法 学⽣预习展⽰ ⼀、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东西半球图, 让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亚洲地图,分别⽤⽩⾊、黄⾊、红⾊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道,引导学⽣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洲和⼤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洲,东南临⼤洋洲,东隔⽩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结:怎样描述⼀个⼤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每⼩组挑选⼀个⼤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亚洲地形图,由学⽣代表指出“青藏⾼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四周低。

3.引导学⽣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代表指图说出;鄂⽐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候 1.出⽰亚洲⽓候图,找⼀找全球共有11种⽓候,亚洲的⽓候共有⼏种,其中分布最⼴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候。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江苏泰州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李佳梅■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人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3)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2)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的内在联系;(2)如何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亚洲自然环境的图片、数据等资料;(2)制作教学课件;(3)准备相关地理模型。

2. 学生准备:(1)预习亚洲自然环境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3)查阅资料,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了解?2. 亚洲自然环境特点(1)地形:高山、平原、盆地等;(2)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3)河流: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等。

3. 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水稻、小麦、玉米等种植;(2)城市分布:沿河流、沿海等地;(3)交通:陆路、水路等交通网络。

4. 案例分析:亚洲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1)以长江为例,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2)以日本为例,分析地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5. 小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分组讨论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2)强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以“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

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四、教学准备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提出问题: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有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你还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第一?2.讲授新课:-活动一:亚洲之旅。

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 页至第6 页,完成以下问题:-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别是什么?-亚洲有哪些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什么?-亚洲的河流有哪些?主要河流的流向是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活动三:小组讨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15分钟)针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亚洲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谈谈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地理位置、范围及分区;(2)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3)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地理位置及分区;(2)利用资料了解亚洲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洲地理位置、范围及分区;(2)亚洲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3)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2)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亚洲自然环境》;(2)亚洲地图及相关图片;(3)气候类型分布图;(4)小组讨论资料。

2. 教学设施:(1)投影仪;(2)计算机;(3)黑板;(4)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地理位置及范围;(2)提问:“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分区吗?”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第一部分:亚洲地理位置及分区1.1 讲解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1.2 分析亚洲的分区及分区特点。

(2)第二部分:亚洲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2.1 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2.2 分析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第三部分: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1 讲解亚洲自然地理特征;3.2 分析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3 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2. 写一篇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短文;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续)(4)第四部分:亚洲生态环境问题4.1 分析亚洲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4.2 讨论亚洲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4.3 举例介绍亚洲各国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措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各个方面。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环境也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和图片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3.准备PPT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亚洲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做好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理解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1)亚洲的气候成因及特点。

(2)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范围。

2.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3.亚洲的地形特点(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4.亚洲的气候特点(1)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

2.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1)展示亚洲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3.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1)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4.亚洲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2.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3.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难度。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生能够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的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主要特点。

2、难点(1)亚洲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2)亚洲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地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如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奔腾的长江黄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问:“这些美丽的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的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1、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2)讲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强调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介绍亚洲的海陆位置,让学生明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的范围(1)展示亚洲的政区图,让学生指出亚洲的六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2)结合地图,简单介绍每个分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分布。

(2)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举例说明亚洲的著名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青藏高原等。

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观察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纬度跨度大、海陆差异显著、地形复杂多样等。

(4)重点讲解亚洲的季风气候,包括季风的形成原因、风向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等。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2)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等;(3)了解亚洲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2)运用比较法,探讨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成因;(3)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基本情况介绍(1)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3)人口:约4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4)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5)河流: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等。

2. 亚洲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等;(2)季风气候显著: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3)大陆性特征明显: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大陆性气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洲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2)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等;(3)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2)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地图,了解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特征;(2)数据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亚洲人口、面积等数据,掌握亚洲基本情况;(3)比较法:让学生比较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探讨其成因;(4)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长江洪水、印度干旱等。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地图、地形、气候等图像资料;(2)教学挂图:辅助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特点;(3)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新闻报道、研究论文等,丰富教学内容。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六年级的地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二课《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材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亚洲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提高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图、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亚洲的某个国家为例,讲解其自然环境特点,如日本的地形、气候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板书设计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气候:多样、大陆性、季风河流:长、多、大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教材,简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 描述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形区?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课后拓展:1. 让学生收集亚洲各国的自然环境资料,进行比较学习。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3、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4、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地理模型5、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总结归纳作业布置二、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112 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如高原、山地、平原的分布。

113 学生能够识别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分析其分布规律和成因。

114 学生能够了解亚洲主要河流的分布,并能分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32 使学生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11 教学重点111 亚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地、平原的分布和地势特点。

112 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113 亚洲主要河流的水系特征,以及河流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难点121 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22 理解季风气候对亚洲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1 讲授法111 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向学生传授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

112 讲解过程中,注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地理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PPT,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3.准备学生活动材料,如地图、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利用 “亚洲地形 ”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最北:81 °N;最南:11°3';
[副板书]:在哪里 —— 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
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教材图 《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 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 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亚洲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描述区域某一 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
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
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
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 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 — 亚洲。
[板书]:(第一节 自然环境)
[新课导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和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环境。

教材编写呈现突出方法主线,体现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思路。

本节“自然环境”内容分两部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复杂的气候”。

重点在于如何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地理学习,已掌握相关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又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达到以案析理、以理及案之目的。

教学目标1运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2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特征;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4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地理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了多种自然要素,我们将从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要素来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地形、河流这两要素。

2 展示学习目标3 知识回顾: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

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比较不同地形的海拔高低、地形特征。

过渡:回顾了地表五种基本地形形态,那么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4亚洲地形图我们一起来看亚州地形图,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看图例: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高度,绿色海拔200米以下,表示平原,棕色、褐色,随着颜色的加深,海拔升高。

我们尝试着来找一些地形区: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深棕色表明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蒙古高原、伊朗高原,浅棕色表明平均海拔在1000-3000米;中西伯利亚和德干高原,浅黄色表明海拔在1000米以下。

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等,颜色浅绿色,说明海拔200米以下据数据统计,亚洲的高原山地和丘陵约占了3/4,平原地形占了1/4,归纳: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突出了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且起伏大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勾画地形区,以及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通过北纬30°和东经80°两幅地形剖面图验证下,从北纬30°穿过的地形区来看,地势突出中部高东西低,东经80°穿过的地形区,地势突出中部高南北低,可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征。

6过渡:水往低处流,地形地势是怎样影响河流的呢?我们先来认识亚洲的一些大江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湄公河向东南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这些河流最终都注入海洋,称为外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流入湖泊或沙漠,没有注入海洋,称为内流河。

由于亚洲范围广,高低起伏大,因而长河众多,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必然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水系特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读图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我们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学习方法做个小结:通过查找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及高度,结合地形剖面图,归纳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进而推断出河流特点。

承转:通过学习亚洲地形和河流获得的经验和方法,我们来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7北美洲地形图:1)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拔在3000米以上,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及山间盆地、高原组成,如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中部是宽广的平原,如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东部是低矮的高原山地,海拔在3000米以下,如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因此北美洲地形突出表现为纵裂分布,西部高大的山系、中部宽广的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原山地,且地势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

2)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地形剖面图同样体现了地势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

3)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河流,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长江,是世界第四长河。

干流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支流发源东西两侧的山地,向中间汇入干流。

北美洲东西高中部低的地势决定了其干支流的流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认识一个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学习目标。

8对大洲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来欣赏地理集锦,亚洲之最你知道多少?9对本节知识汇总,同学们你们学会归纳一个地区的地形、水系特点了吗?我们下节课再见。

第二课时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的地形、河流要素,这节课我们学习气候要素气候不仅影响自然景观,还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影响非常大冬季我们去印度尼西亚和东西伯利亚这两个地方,携带的物品一样吗?显而易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两地的气候差异明显,我们要根据两地的气候情况准备携带的物品。

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2展示学习目标3读亚洲气候类型图1)请大家先熟悉下亚洲的气候类型,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全球共11种,缺少温带海洋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种类多,气候特点差异大,体现了复杂多样的特点。

那么亚洲气候为什么会出现复杂多样的特点呢?教师总结:亚洲纬度跨度大,跨越寒温热三带,形成热带到寒带的不同气候。

亚洲面积大,沿海与内陆的海陆距离大,形成不同干湿度的气候。

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高低起伏大,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这三个方面的影响相互叠加,使的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即使同一种气候类型,也存在差异(例如我们兴城和青岛两个城市,都是温带季风气候,但在气温和降水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2)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分部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分析气温降水图,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呢?教师总结:亚洲内陆地区范围广大,这些地方的大气因远离海洋而得不到或得到极少的水汽,受本身大陆性质的影响降水稀少、干旱少雨,且冬夏气温变化大,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我们生活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在世界七大洲中,只有亚洲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而且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齐全,在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气候特征类似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没有典型的季风,因而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我们来看看季风是怎么形成的?教师总结: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这样才会产生季风最强大的冬夏季风,使得亚洲的季风气候范围比其它大洲的面积大。

季风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分析下季风气候的特点,从气温和降水量图来比较,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是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是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是温带季风,虽然三种季风气候存在差异,但体现出季风气候共同特点: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季风气候的降水很不稳定,当夏季风强,雨带来得早,退的晚,持续时间长,降水多,容易发生涝灾;反之,夏季风弱,雨带来得晚,退的早,持续的时间短,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

因此在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旱涝灾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落实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认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

总结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图,我们归纳出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例如新疆虽然降水少但瓜果甜)4通过对亚洲气候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大家先熟悉下北美洲的气候类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北美洲的气候类型也体现出复杂多样性,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思考: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①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三面临海,中部距海遥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

②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

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被西部和东部的山地阻挡,难以进入内陆,因此中部分布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在北美洲西部形成了狭长的温带海洋和地中海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小结:下面我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做下总结,地形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通过河流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地形地势又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气候影响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和湖泊的多少也会增加气候的复杂性。

希望大家能理解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