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照手法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就是法国浪漫主义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她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这本书就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与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四百多年前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法国。丑陋的卡西莫多被圣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收养,长大后成为教堂的撞钟人。克洛德自从偶然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她的美丽诱惑得无法自拔。虽然克洛德知道这就是教会禁欲,但神魂颠倒的她还就是指使卡西莫多抢走了爱斯梅拉达。途中被国王骑兵队队长弗比斯所救,并鞭打了卡西莫多。但由于善良的爱斯梅拉达送水给喝,使得卡西莫多很感激她,并不断报答她。
天真的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弗比斯。失去爱斯梅拉达的克洛德怀恨在心,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使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在圣母院中,诗人甘果瓦引诱救爱斯梅拉达的乞丐与卡西莫多大战。同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洛德从教堂顶楼推下摔死,并拥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
2特色:
《巴黎圣母院》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
1.离奇的情节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与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就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非凡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就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与人格力量就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她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罗德的禁欲与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雨果独具的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3.强烈的对比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就是雨果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首先就是巴黎城市与圣母院与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
其次就是草菅人命,任意诬陷的封建王朝与尊重人权,公正廉明的"奇迹王朝"的对比;
最主要的就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对比--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就是善良,真诚与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罗德、法比则就是自私、冷酷与丑恶的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地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身上,产生强烈的对照。还有正面与正面,反面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自身对比,如加西莫多外貌与心灵的对比等。对比原则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情节与人物显得更奇特,主题更鲜明,突出。
此外,作者以浓烈的色彩描绘了中世纪特征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
了一个充满绚烂与奇特声响的世界。
这些描写都极强地增加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表现:
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就是雨果一贯倡导的文艺作品的创造原则,也就是她在文艺理论与美学方面所提出的主要原则。顾名思义,所谓“美丑对照原则”即就是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莫过于《巴黎圣母院》中几个代表人物:有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却纯洁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当然也有美貌与美丽心灵俱备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尔达。而卡西莫多作为最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仅仅在她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外表的极度丑陋与心灵的高尚美好。这不但体现了雨果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极具夸张的想象力,也体现了她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毕竟在她以前,大部分文艺作品中的崇高总就是附加于相貌俊美者,相应的丑陋者一定就是心灵黑暗卑劣之徒,但雨果并没有循规蹈矩。
3主要对比就是:内心外表、言行、个人与社会、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的不同表现等。
在书中,美与恶的对比就是非常强烈的,而当这种对比在人的外表与内心中形成时,就更不就是一般的强烈了。副主教弗罗洛,这位上帝在人间传道的使者,在光辉的法袍下却居然掩藏着比下水道里的烂渣还要龌龊的心灵,这就是外表所谓的道德极高尚与其内心人性极丑恶间的极鲜明对比;弗比斯队长,英俊潇洒如斯却就是个玩弄感情的流氓,最后甚至还反过头来陷害、追捕爱斯梅拉达,在外在的正义、光辉的完美形象与放荡无耻的内在心灵间又形成了强烈对比;伽西莫多虽也就是身心反差巨大,但与弗罗洛与弗比斯不同的就是,她的身心美丑刚好反了过来,虽然她的外貌极尽丑陋、残疾,但她的心灵及人性却几乎就是这些人里面最完美的,包括她对爱斯梅拉达的爱,都就是如此的真、善、美。这些人物形象上的矛盾,给人的感觉可能不就是非常真实,但给人心灵所带来的冲击却绝对就是非常强烈的,它使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自己,重新来剖析、审视自己,正视自己身上的反差。
《巴黎圣母院》始终围绕着人物、社会之间的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的对比展开。三个性格、相貌、身份地位不同的主人公: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自私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与外表丑陋、内心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之间发生的故事,构成了整部作品的主要情节。
爱丝梅拉达就是善良美丽的象征。她纯洁善良、品格坚贞。她从内心的善良出发对待任何人。对于误入乞丐王国的诗人甘果瓦,她救了她一命;对于受刑的卡西莫多,她送水给她喝。她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宁死不屈。表现了雨果对封建专制残酷统治与教会邪恶势力的憎恨,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卡西莫多就是“善”的化身。她外表虽然丑陋,受尽嘲弄,但内心崇高善良、知恩图报,就是一个富有情感与正义感的人。她对爱丝梅拉达的爱就是混合着感
激、同情与尊重的柔情,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纯洁质朴的爱,完全不同于克洛德的自私欲望。雨果通过她的形象,体现了善战胜恶,真诚战胜虚伪的伦理。
克洛德就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她就是宗教邪恶势力的代表,阴险毒辣,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出于淫欲指使卡西莫多抢走爱丝梅拉达;出于嫉妒刺伤弗比斯却嫁祸于爱丝梅拉达;出于恼怒而将爱丝梅拉达置于死地。另一方面,她又就是宗教禁欲的牺牲品。原本克洛德对爱丝梅拉达真实的爱,因为它被禁欲极度扭曲的人格,而在痛苦中变成邪恶、自私、不惜一切的占有欲。雨果不仅她过她讽刺、批判了封建礼教的禁欲制度,也表现出了对受到禁欲欺压者的同情。
《巴黎圣母院》告诉我们,一个人就是光明还就是黑暗、善良还就是邪恶、美丽还就是丑陋真正在于这个人的内心,而外表就算再美丽,也只不过就是一层“糖纸”。美丽的“糖纸”里包着的说不定就是苦涩的“咖啡糖”;但或许一层普通的“糖纸”里,包着的却就是甘甜的“牛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