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体系分离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娴熟的实验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分析化学人才。

基本要求是: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为科学教育事业献身精神。

2、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掌握本学科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分析化学专业和理论及实验研究、独立承担该专业专门技术工作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3、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及其摘要。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2、微流控分析3、电分析化学4、催化动力学分析三、学习年限2-4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修完38学分即完成教学计划。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培养质量。

2、采取讲授、自学、讨论等形式进行课程的系统学习,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选修课要突出特色,因材施教,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科考试(或考查)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对研究生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实验技能和外语水平做出全面评估,并做为中期筛选的主要参考依据。

3、导师要认真抓好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关键环节,确保论文质量。

六、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1、加强教学初步训练,在第三、四学期安排16-30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

2、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3、参加与科研工作有关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七、学术活动1、加强学术交流。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一般不少于十次。

色谱文献综述

色谱文献综述

第1章文献综述1.1.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分析化学中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1-4]、中药[1-3]、聚合物[4-6]、环境[7]和药物[8]等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为各种色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蛋白质组学和中药等研究中样品体系极其复杂,采用传统的一维分离模式所能提供的分辨率和峰容量难以满足高效分离与高灵敏检测的要求[9, 10]。

Gidding等[11]指出,当样品中的组份数超过系统峰容量的时,样品在系统中便得不到良好的分离。

对于随机分布的样品,完全分离其中98%的组份,系统的峰容量需要是样品中组份数的100倍以上[12],采用一维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时,分离500个峰需200万理论塔板/m(分离度1.5)的柱效[13]。

显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维色谱分离能力能提高几个数量级[14],因此,只能采取其他方法,如多维色谱分离系统。

多维色谱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Martin和同事利用纸色谱法[15],在两次分析中,将流动相以直角的方式洗脱样品,第一次实现了二维的高效分离。

近年来,色谱工作者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使用现代柱色谱技术代替薄层技术上。

柱色谱技术的优点包括重现性、速度、选择性和易用性,重要的是,柱色谱易于与其他检测技术相连,如质谱。

1978年,Erni和Frei[16]设计出了阀切换系统,构建了GPC/RPLC模式的二维色谱。

由于采样不足(切阀时间长达75 min),分离度有限,同时没有自动化的阀配置和数据转换过程,没有给出二维色谱图,因此并没有引起重视。

1987年,J. W. Jorgenson受J. C. Giddings的启发,开始研究复杂样品分析实用的多维色谱方法。

1990年[17],Bushey和Jorgenson改进了Erni 和Frei的装置,构建了IEX/SEC二维系统,通过降低采样时间到6 min,以及协调两维间的流动相梯度和流量,实现了较高的正交性分离,并第一次以3D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实现了蛋白质的全二维分析,第一次展现了多维色谱的巨大优势。

第十二章 复杂物质的综合分析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第十二章 复杂物质的综合分析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2.溶剂萃取分离
在含有被分离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萃 取剂和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震荡, 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的性质, 使一些组分进入有机相中,使另一些组 分仍留在水相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梨形分液漏斗
溶剂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萃取分离的依据
物质
亲水性 离子型化合物 相互转换
疏水性 共价键化合物
(CH3CH2)2O + H+ = (CH3CH2)2O+H (CH3CH2)2O+H + FeCl4- = [(CH3CH2)2OH] +[FeCl4] -
被 (CH3CH2)2O 萃取
3.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称为离子交换分离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分离效率高,既能用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 的分离,还可用于带相同电荷或性质相近的离子之间的分离, 同时还广泛用于微量组分的富集和高纯物质的制备等。方法的 缺点是操作较麻烦,周期长。所以,分析化学中一般只用它来 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分离问题。
沉淀将痕量组分共沉淀分离富集。 利用生成混晶进行共沉淀分离
利用生成混晶对痕量组分进行共沉淀分离富集。例如利用 Pb2+与Ba2+生成硫酸盐混晶,用BaSO4共沉淀分离富集Pb2+。 有机共沉淀剂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 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 亚甲基蓝;
Db
表示相同条件下,两组分于同一萃取体系内在两相中分配比 的比值,当两分配比相差越大,分离因素就越大,分离效率高 萃取的选择性越好,两组分可以定量分离。
溶剂萃取分离 溶剂萃取的主要类型

反相体系分离方法

反相体系分离方法

反相体系分离方法1.引言1.1 概述反相体系分离方法是一种用于将混合体系中不同相之间实现有效分离的技术。

在许多化学和工业领域,混合体系的分离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使用反相体系分离方法,我们能够将混合体系中的不同相分离并纯化,以便进一步研究、应用或销售。

反相体系分离方法基于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在两个相(例如固相和液相或液相和气相)之间的差异行为。

通过调整体系的温度、压力、pH等条件,可以引发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变化。

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对混合体系中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在反相体系分离方法中,选择合适的反相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反相体系包括正相体系、离子交换体系、溶剂萃取等。

每种反相体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通过合理地选择反相体系,我们能够实现对特定物质的高效、选择性分离。

反相体系分离方法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中,反相体系分离方法常被用于纯化药物成分,以确保制剂的质量。

在环境保护领域,反相体系分离方法可用于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分离和去除。

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反相体系分离方法常被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纯化。

尽管反相体系分离方法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功,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部分混合体系中的成分可能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将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此外,反相体系分离方法也可能面临操作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

综上所述,反相体系分离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可以预见,反相体系分离方法将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验和应用选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述: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反相体系分离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该方法的定义和原理,并阐述本文的目的。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将对反相体系分离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是指体积较大且化学性质复杂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这些分子在生命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也是医药研究、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关键研究对象。

因此,分离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方法1. 溶液层析法溶液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形状、电荷或亲和力差异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大小不同的孔径柱、离子交换柱或亲和性柱等进行分离。

在溶液层析法中,溶液流经柱子,分离成不同的组分通过吸附、脱附等机制分离。

2. 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将带电分子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分子大小、电荷、形状等差异,借助电力场将不同大小的分子带到凝胶中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分离。

凝胶电泳法可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分子。

3. 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是基于生物大分子在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下,按照不同的密度离心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整离心条件,可以分离不同的组份。

该方法主要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等生物大分子。

二、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1. 光谱学分析法光谱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与辐射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和识别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学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构象、原子排布以及化学反应机制等。

2. 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来进行分析和识别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包括酶反应测定、免疫反应测定、亲和力层析、光化学反应测定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亲和性、代谢路线、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3. 生物计量学分析法生物计量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生物分子在其受到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来进行分析和识别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计量学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浓度测定、核酸浓度测定、细胞计数、分子质量测定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浓度、分子质量等。

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体系分离与识别的分子印迹技术最新进展

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体系分离与识别的分子印迹技术最新进展

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体系分离与识别的分子印迹技术最新进展谢宝轩;吕洋;刘震【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24(42)6【摘要】由生物样品中复杂组分所导致的基质效应会严重影响分离分析技术的准确性、灵敏度与可靠性。

免疫亲和技术作为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分析和蛋白纯化等领域,但该技术仍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成本高昂、制备流程繁琐、保存条件苛刻以及配体浸出等问题。

目前,如何通过有效降低或消除复杂生物样品中的基质效应来实现痕量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及识别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与色谱分离等领域,随着MIT的发展,各种新型印迹策略被提出;其中,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作为一种能够模拟抗原-抗体间相互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从各种复杂生物样品中提取出目标分析物,从而有效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

MIP不仅拥有高特异性与高亲和力的优点,而且与抗体和适配体等生物大分子相比,MIP还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廉以及制备简便等优势。

近年来一些基于MIT的传统分离技术得到了深入发展,其中包括色谱固定相以及固相萃取吸附剂等。

此外,结合了MIT与高灵敏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在疾病诊断和生物成像等领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印迹策略,并介绍了基于MIP的分离分析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最后对MIT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总页数】16页(P508-523)【作者】谢宝轩;吕洋;刘震【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相关文献】1.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分离识别中的应用2.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识别3.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手性药物和生物分子识别分离中的应用4.分子印迹技术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Ⅱ)—流动相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5.分子印迹技术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色谱评价及物理化学表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DNA、RNA、蛋白质等。

它们的结构复杂,分子量高,充满了不同的功能和生物活性。

因此,对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成为了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而要进行这样的研究,首先就需要对这些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与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性质和功能。

分离技术1.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与分析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分离的生物大分子样品被限制在凝胶基质中,然后通过电场将分子向着电极移动,根据大小、形态、电荷密度等特性将分子分离出来。

其中最常用的凝胶基质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双层凝胶等。

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分离DNA、RNA、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且成本低、可重复性好,因此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离心离心技术是一种通过重力势能的差异用于分离生物分子的技术。

在离心过程中,待分离的生物分子样品可被置于离心管中,借助离心机的高速旋转,生物分子会在离心管中沉淀或浮起来,从而在不同位置分离出来。

针对不同的生物分子,可选择不同的离心条件,如离心速度和时间等。

离心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纯化的过程中。

分析技术1.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分子共价和非共价结构的技术,主要是将待分析样品分子通过鉴定质量-电荷比(m/z)的德技术,得到该分子的分子量以及结构信息。

在生命科学中,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质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等。

质谱分析技术可进行非常精确的定量分析和离子结构分析,因此在生物分子研究的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常用于分析与结构生化过程相关的生物分子的技术。

通过将待分析样品暴露在恒定的磁场下,然后利用外界的电磁波辐射的方式来激发样品内原子的核自旋,进而和分析核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在检测器中得到相应的能谱,最终得到该分子的结构信息。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复杂体系分析分离1、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原理,特点?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固相萃取(Solide Phase Extraction,SPE)是利用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质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达到分离或者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固相萃取实际上采用的是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分离模式主要包括反相、正相、离子交换和吸。

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与液相色谱常用的固定相相同,只是在填料的形状和粒径上有所区别。

固相萃取的特点固相萃取与液液萃取等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 大大减少了高纯有毒溶剂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属于无相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组分,可以处理小体积试样; 3 高的回收率和高的富集倍数; 4 操作简单、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

固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制备技术,在环境分析、食品分析、临床分析、药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固相微萃取的基本原理:集预处理和进样于一体,将试样纯化、富集后,可与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而特别适用于有机物的分析测定。

固相萃取分离法属于非溶剂型萃取法。

其中直接固相微萃取法是将涂有高分子固相液膜的石英纤维直接插入试样溶液或气相中,对待分离物质进行萃取,经过一定时间在固相图层和水溶液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即可取出进行色谱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分离法是将涂有高分子固相液膜的石英纤维停放在试样上方进行顶空萃取,这是三项萃取体系,要达到固相、气相和液相的分配平衡,由于纤维不与试样基体接触,避免了干扰,提高了分析速度。

特点:1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样品用量小、重现性好;2优于固相萃取的特点是传质较快,避免了堵塞,缩短了分析时间,且不需要溶剂;3容易自动化以及与其它分析技术联用; 4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特别适合于野外采样;5不是将待测物全部分离出来,而是通过样品与固相图层之间的平衡来达到分离的目的;6可以萃取挥发性样品。

1联用:与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毛细管电泳(CE)、红外(IR)联用。

复杂体系样品的综合分析现状与展望

复杂体系样品的综合分析现状与展望
分 析方法 简称 为“ 析” 剖
1 综 台 分 析 现 状
1 1 分 析 化 学 教 学 中 的盲 点 .
在现代 中外分析 化学教科 书 中一直沿用 的教 材大 都是 以单一 分 析方 法为 章 节 , 彼此 孤 立 的教 科书 内容 。如 : 原子 光谱 , 子 光谱 , 磁共 振 波谱 , 谱 , 分 核 质 x射 线 衍 射 分 析 , 电子 能 谱 分 析 , 谱分 离分 析 , 机 分 析—— 分 离分 析- 构分 析 : C M 、 C F - I_M 、 C N 色 联 结 G / S G / TI P/ S L / MR、 R、 - . , M / SM S M / S等 。而对复 杂体 系 的样 品分 析却很 少涉 及 。作 为分析 化 学 的知 识传 授教 学 , 学 使 生掌握 系统 的理论知 识 , 无疑 是非常重 要 的。每一 种分 析方 法 和仪 器 的研 究者 都 在尽 力扩 大
① 元 素分 析—— 无机 、 有机 阴离子 和 阳离 子分析 ; 采用 各种原子 光谱 , 离子 色谱等 。 ② 形态分 析—— 晶态 、 价态 分析 , 复合 、 络合 、 合分析 ; 用差 热分析 , 缔 采 x射线 衍射分 析 , 电子能谱 , 子光谱 等 。 分 ③ 表 面与微 区分 布分 析—— 表 面 、 表 面 、 层 分 析 ; 用 电子 能谱 , 外光 谱 , 亚 表 采 红 拉曼 光
在 分 析 中 为 解 决 某 一 类 技 术 问题 , 往 把 几 种 分 析 方 法 或 几 种 仪 器 结 合 起 来 作 为 一 种 专 往 门 的 分 析 技 术 , 催 化 、 料 、 油 、 境 等 研 究 课 题 中 的 专 门 分 析 方 法 和 技 术 , 可 能 是 几 种 如 材 石 环 也 分 析 技 术 的组 合 。如 :

有机合成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

有机合成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
有机合成中复杂体系的 分离分析
主讲: 专业:有机化学 导师:
汇报内容
有 机 色 谱 分 离 技 术
概述 薄层色谱 柱色谱 纸色谱
概述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 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 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 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 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 色谱法分离混合物时各组分在固定相表 面存在不同的吸附与脱附的平衡,一个分 子的吸附性能与极性有关,也与吸附剂的 活性及流动相的极性有关。
洗脱剂的选择
用来淋洗色谱柱的液体——洗脱剂或淋 洗液。洗脱剂的极性大小对混合物的分离 影响较大。选择时可根据样品中的各组分 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来考虑, 且经常要凭经验决定。 各类有机化合物极性顺序: 饱和烃<烯烃<芳烃、卤代烃<硫化物<醚类 <硝基化合物<醛、酮、酯<醇、胺<亚胺< 酰胺<羧酸
柱色谱

柱色谱法又称柱上层 析法,简称柱层析。 它是提纯少量物质的 有效方法。常见的有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和离子交换色谱。 (硅胶吸附柱层析)
吸附剂的选择
吸附剂的要求
① 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 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 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 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 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 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色谱柱。 ④ 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 察。
相关参数

比移值(Rf)
组分2
组分1 一
Rf 的范围: 0< Rf<1 Rf=0.2~0.8(常用) Rf=0.3~0.5(最佳)

管理体系“两张皮”现象分析及对策

管理体系“两张皮”现象分析及对策

管理体系“两张皮”现象分析及对策5500字摘要:主题词:0 前言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之后,我们又贯彻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HSE管理体系、内控体系,除此之外其他很多企业还推行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其他标准体系、EPC 总承包模式、ERP企业资源计划、ZSM规则、NSM规则等大量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管理体系或模式等。

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上述各种体系的认证工作,有市场准入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企业有自身发展的需求,但这些管理体系是否真正有推广价值,我们从这些工作中真正收获了什么,投入和产出是否经济,还有企业是否具备推行各种标准体系的条件,都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论证和总结。

这种没有经过论证的而引进的管理体系如果没能被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最终融合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势必引致消化不良,严重时会出现“两张皮”现象:所谓“两张皮”是比喻引进的管理体系和运行和实际管理工作完全分离的状态,体系记录是一套,实际做法却是另一套。

久而久之造成认认真真弄虚作假,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实际现状。

1“两张皮”的形成归纳“两张皮”的各种现象的制度形成过程,可以总结如下:高层管理因为信息优势的原因,能够对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做到不同程度地了解、熟悉和掌握,但往往没能形成科学的共识,而常常把企业管理机构划分为管理体系部门和非管理体系部门。

企业中层是管理体系的高层和基层的联结部门,中层管理部门负责人通常指定“专人负责”与管理体系部门相“对口”协调,中层管理人员对体系的掌握和运用仅仅限于部分“贯标”人员,而其他更多的人似乎和体系管理没有瓜葛。

基层管理就干脆设立贯标专职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在这个专职人员的协调下,只在“贯标”时有限参与,只是配合“贯标”人员搜集和整理相关文字资料。

2体系管理虽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内容与形式,但其实质是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全员投入学习、研究,不断地从中吸纳有益的新鲜营养成分,并与实际管理思维与模式相融合,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适应于何善于应对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管理挑战,能够从效率、效果和效能三方面实现持续改进。

分离和富集解读

分离和富集解读

(三)利用惰性共沉淀剂
加入一种裁体直接与被共沉淀物质形成固
溶体而沉淀下来。例如痕量的Ni2+与丁二酮肟
镍螯合物分散在溶液中,不生成沉淀,加入丁
二酮肟二烷酯的酒精溶液时,则析出丁二酮肟
二烷酯,丁二酮肟镍便被共沉淀下来。这里裁
体与丁二酮肟及螯合物不发生反应,实质上是
“固体苯取”作用,则丁二酮肟二烷酯称为

各种金属离子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 pH 开始沉淀时的 pH 沉淀完全时的 pH 氢氧化物 溶度积 KSP [M]=0.01 [M]=0.01 mol· L-1 mol· L-1 Sn(OH)4 0.5 1.3 1×10-57 TiO(OH)2 0.5 2.0 1×10-29 Sn(OH) 2 1.7 3.7 1×10-27 Fe(OH) 3 2.2 3.5 1×10-38 Al(OH) 3 4.1 5.4 1×10-32 Cr(OH) 3 4.6 5.9 1×10-31 Zn(OH) 2 6.5 8.5 1×10-17 Fe(OH) 2 7.5 9.5 1×10-15 Ni(OH) 2 6.4 8.4 1×10-18 Mn(OH) 2 8.8 10.8 1×10-13 Mg(OH) 2 9.6 11.6 1×10-11
一、无机共沉淀剂 1. 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利用 CaC2O4 作载体,可将微量稀土离子的草酸盐吸附。
2. 利用生成混晶进行共沉淀
海水中亿万分之一的 Cd2+,可用 SrCO3 作载体,生成 SrCO3 和 CdCO3 混晶沉淀而富集。
二、有机共沉淀剂
有机共沉淀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得到 的沉淀较纯净。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有机 共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由于有机共 沉淀剂具有这些优越性,因而它的实际应用 和发展,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利用有 机共沉淀剂进行分离和富集的作用,大致可 分为三种类型。

色谱联用技术

色谱联用技术

1.5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用
• Daniel L. Gustafson 等利用 LC - MS 法 ,研究从欧州红豆杉 Taxus baccata 提取出的多烯紫杉醇在人体内发生转运和转化的药 代动力学规律。居文政等利用 HPLC - ESI - MS ,测定人血浆中灯盏 乙素总苷元 ,线性范围为 0. 0126~3. 24mg/l,发现灯盏花素片口服 药代动力学特点是达峰时间较长 ,约占受试者总人数 45 %的药时曲 线有双峰现象。杨汉煜等应用HPLC - MS - MS 法测定人血浆中伪麻 黄碱浓度 ,以SRM 扫描方式 ,以准分子离子(m/z166) 作为母离子 , 利用生成的主要碎片离子 m /z147 进行定量分析 ,血浆中的内源性 物质不干扰待测物的测定 ,其定量下限可达5ng/ml,具有高度的专属 性和灵敏度。符旭东等利用 HPLC - MS 法 ,测定 Beagle 狗血浆中 石杉碱甲,线性范围为 0. 1~12ng/ml, 最低定量浓度为 0. 1ng/ml, 可以检测到 Beagle 狗静注和口服 100μg 石杉碱甲后 12h 的血药 浓度。
2.3在与药效学相结合的应用研究
• 通过 GC/ MS 联用技术对雷公藤的脂肪油进行了分析 ,鉴定出了 12 个化合物 ,并从中分离和鉴定出了 P 和 P -DDT ,进而讨论了雷公藤 中抗炎免疫和雄性抗育成分 —雷公藤氯内酯醇的生物来源。对天然 产物无花果抗肿瘤成分检测分析 ,以 HPLC 及 GC/ MS 分析具有显 著抗癌疗效的无花果抽提物有效部位的有效化学成分 ,分析结果推断 其抗癌作用与其芳环类化合物有关。对芫荽子挥发油进行了 GC/MS 分析 ,并利用 Ames 标准菌株 TA~98 加与不加 S~9 代谢系统对 其挥发油进行了体外致突变性检测 ,未发现芫荽子挥发油有致突变性 。

分离分析课后思考题整理(2、3章)

分离分析课后思考题整理(2、3章)

第二章沉淀分离法7. 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为什么不能完全根据氢氧化物的K sp来控制和选择溶液的pH值?答:(1)实际获得沉淀的溶度积数值与文献上报道的溶度积有一定的差距;(2)在计算pH时,假设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只以一种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忽略了金属离子的其它存在形式;(3)文献上记载的溶度积是指稀溶液中,没有其它离子存在时,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实际上由于其它离子影响离子活度使得离子的活度积与溶度积存在一定的差别。

8.【Mg(OH)2的K sp=5×10-12】9.举例说明均相沉淀法的各种沉淀途径。

答:均相沉淀法的原理是,在沉淀开始时,整个溶液中沉淀物质的相对过饱和度均匀地保持在刚能超过临界过饱和度,使晶核可以形成,但是聚集速率较小,形成的晶核也较少,以后继续保持均匀的适当低的相对过饱和度,晶核就逐渐慢慢地长大,这样就能获得颗粒粗大,而且形状完整的晶形沉淀。

沉淀途径:(1)改变溶液的pH值。

一般多用尿素的水解反应来达到逐渐改变pH值的目的。

(2)在溶液中直接产生出沉淀剂。

例如,硫酸二甲酯水解,可用于Ba2+、Ca2+、Pb2+等的硫酸盐的均相沉淀。

草酸、草酸二乙酯水解,可均匀生成Ca2+、Mg2+、Zr4+等的草酸盐沉淀。

(3)逐渐除去溶剂。

例如用8-羟基喹啉沉淀Al3+时,可在Al3+试液中加入NH4AC缓冲溶液、8-羟基喹啉的丙酮溶液,加热至70-80℃,使丙酮蒸发逸出,15min后即有8-羟基喹啉铝的晶形沉淀出现。

(4)破坏可溶性络合物。

例如测定合金钢中的钨时,用浓硝酸(必要时加点高氯酸)溶解试样后,加H2O2、HNO3,钨形成过氧钨酸保留在溶液中。

在60℃下加热90min,过氧钨酸逐渐被破坏析出钨酸沉淀。

10.举例说明无机共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的作用机理。

答:无机共沉淀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类:(1)吸附或吸留作用的共沉淀剂。

常用的载体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氢氧化锰及硫化物等。

复杂体系色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复杂体系色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2 0 1 3 ,8 5 ( 1 5 ) : 7 1 O 9
[ 4] S a l v a t o r e E,C o c c h i M, Ma r c h e t t i A, e t a பைடு நூலகம் .A n a l C h i m A c t a ,
2 01 3,7 5l:3 4
组分 的快速 分析 。wu等 通 过简 化样 品预 处理 步
骤, 使 用 短 柱 和 快 速 升 温 程 序 的 GC — MS测 定 , 利 用 免疫 算 法对蔬 菜 中的农 药 残 留进 行 了快 速 分析 ; 结 果表明, 简 化 样 品 预 处 理 步 骤 可 以 避 免 目标 组 分 的 损失 , 利 用 快 速 升 温 程 序 可 以 实 现 快 速 分 析 。 因此 , 免 疫 算 法 与 实 验 技 术 结 合 有 望 成 为 实 际 复 杂 样 品 快 速 分 析 的有 效 途 径 。 3 高 维 数 据 分 析 方 法

9 2 6・


第 3 1 卷
物样 品的 G C — MS “ 高通量分析” , 在 l 0 mi n 洗 脱 时 间 内可 实现 4 0种 农 药 的 “ 完全分离 ” , 得 到 各 组 分
的丰富 信息 , 可 以 更 有 效 地 避 免 背 景 干 扰 和 基 体 效
应, 提 高 分 析 结 果 的 可 靠 性 和 准 确 性。L o z a n o 等 采用 超快 速 H P L C结合荧 光 检测 , 成 功得 到 了
四维色 谱数 据 , 并 定 量 分 析 了 橄 榄 油 样 品 中 叶 绿 素
的色 谱 和质 谱 信 息 。Y u等 ’ 利 用 免 疫 算 法 实 现

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一、气相色谱气相色谱的核心部分就是色谱柱,因此在选择色谱柱时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检测要求而定。

一个好的色谱柱它具有如下的特性:1.要有高的分离度;2.具有足够的塔板理论数。

影响这两方面就的因数有:1.色谱柱长度、孔径大小;2.载体颗粒的大小;3.固定相中固定液的性质。

我们知道固定液一般是涂布在载体上形成一层膜,这个膜就能够把我们复杂的样品组分进行很好的分离,它的分离原理是“相似相溶”原理,即极性溶于极性,非极性溶于非极性。

因此在色谱柱分离过程中,被分离的样品组分极性与固定液极性相同的组分后出峰(组分出峰先后顺序还与本身组分的融沸点有关),所以如果要得到很好分离效果的谱图就需要选择固定液与样品中被分离大多数组分极性相近的色谱柱。

如果不知道使用何种固定相,可以从非极性柱或弱极性柱如SPB-1或SPB-5开始试用,再按极性渐强的顺序选用中等极性直至高极性柱逐一尝试。

当不知道最佳柱长时,尝试使用25-30m长的色谱柱,10-15m长的色谱柱适合于分离含有很容易分离的溶质混合物50-60m长的色谱柱,最适合于分离含有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用于微量有机物分析2、热导检测器(TCD)用于常量、半微量分析,有机、无机物均有响应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4、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用于有机磷、硫化物的微量分析5、氮磷检测器(NPD)用于有机磷、含氮化合物的微量分析6、催化燃烧检测器(CCD)用于对可燃性气体及化合物的微量分析7、光离子化检测器(PID)用于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痕量分析一、非极性1、100%Dimethyl polysiloxane,100%聚二甲基硅氧烷,商品名:AC1,OV-101,OV-1,DB-1,SE-30,HP-1,RTX-1,BP-1二、弱极性2、5%Phenyl dimethyl polysiloxane, 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商品名:AC5,SE-52,3、5% Phenyl 1%vinyl dimethyl polysiloxane,5%二苯基1%乙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商品名:OV-5,DB-5,SE-54,HP-5,RTX-5,BP-5三、中等极性4、50%Phenyl dimethyl polysiloxane, 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商品名:OV-17,HP-50,RTX-505、14%Cyanopropyl phenyl polysiloxane, 14%氰丙基苯基(其中7%氰丙基7%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商品名:AC10,OV-1701,DB-1701,RTX-17016、50% Cyanopropyl phenyl polysiloxane,50%氰丙基苯基(其中25%氰丙基25%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商品名:AC225,OV-225,BP-225,DB-225,HP-225,RTX-225四、强极性7、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商品名:AC20,PEG20M,HP-INNOW AX(FFAP是其与2-硝基对苯二甲酸的反应产物)二、液相色谱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双向滴定法

双向滴定法

双向滴定法一、双向滴定法的概述双向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该方法基于不同组分之间的化学性质差异,通过在两个或多个反应体系中分别滴定,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和测定。

与传统的单向滴定法相比,双向滴定法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复杂混合物的分析。

二、双向滴定法的优势1.高分离效率:双向滴定法利用不同组分之间的化学性质差异,通过在不同反应体系中进行滴定,使各组分得以有效分离。

这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共存组分的干扰,提高了分离效率。

2.准确性高:由于双向滴定法可以实现对各组分的分别滴定,避免了单向滴定中可能出现的过量滴定或不足量滴定的问题,从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适用范围广: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合物分析,尤其适用于复杂混合物的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体系和滴定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组分的有效分离和测定。

4.可自动化操作:双向滴定法可结合自动化仪器进行操作,实现滴定的自动化和连续化。

这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还可减少人为误差,进一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三、双向滴定法的应用实例1.药物分析:在药物分析中,许多药物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难以通过单向滴定法进行分离和测定。

双向滴定法可用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测定,以及药物中杂质的分离和检测。

例如,在某些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中,可以通过双向滴定法分别测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降解产物。

2.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双向滴定法可用于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多种污染物成分的测定。

例如,对于水体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体系和滴定条件,利用双向滴定法实现各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分离和测定。

3.食品分析:在食品分析中,双向滴定法可用于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及有害成分的分析。

例如,对于食品中的钙、镁等矿物质成分的测定,可以通过双向滴定法实现各组分的分离和准确测定。

4.化学合成:在化学合成领域,双向滴定法可用于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监测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体系分析分离1、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原理,特点?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固相萃取(Solide Phase Extraction,SPE)是利用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质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达到分离或者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固相萃取实际上采用的是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分离模式主要包括反相、正相、离子交换和吸。

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与液相色谱常用的固定相相同,只是在填料的形状和粒径上有所区别。

固相萃取的特点固相萃取与液液萃取等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1 大大减少了高纯有毒溶剂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2 属于无相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组分,可以处理小体积试样;3 高的回收率和高的富集倍数;4 操作简单、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

固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制备技术,在环境分析、食品分析、临床分析、药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固相微萃取的基本原理:集预处理和进样于一体,将试样纯化、富集后,可与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而特别适用于有机物的分析测定。

固相萃取分离法属于非溶剂型萃取法。

其中直接固相微萃取法是将涂有高分子固相液膜的石英纤维直接插入试样溶液或气相中,对待分离物质进行萃取,经过一定时间在固相图层和水溶液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即可取出进行色谱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分离法是将涂有高分子固相液膜的石英纤维停放在试样上方进行顶空萃取,这是三项萃取体系,要达到固相、气相和液相的分配平衡,由于纤维不与试样基体接触,避免了干扰,提高了分析速度。

特点:1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样品用量小、重现性好;2优于固相萃取的特点是传质较快,避免了堵塞,缩短了分析时间,且不需要溶剂;3容易自动化以及与其它分析技术联用;4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特别适合于野外采样;5不是将待测物全部分离出来,而是通过样品与固相图层之间的平衡来达到分离的目的;6可以萃取挥发性样品。

联用:与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毛细管电泳(CE)、红外(IR)联用。

使用固相萃取图层时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在低于最高使用温度下使用,防止图层受热分解、脱落;2图层不能直接插入浸没在纯有机相或高盐度溶液中,以免涂层溶解,发射剥裂;3涂层纤维比较脆弱易断,伸出和缩回涂层时,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折断;4对与GC和HPLC分别联用的各种纤维涂层,不能混淆使用;5与GC联用时,必须注意更换GC进样口上的专用SPEM隔垫。

应用前景:(1)进一步发展SPME与各种分析仪器的联用,以拓宽其使用范围(2)研制更多新型涂层和涂渍技术的改进。

(3)使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更趋完善和成熟。

1由于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所以特别适用于现场在线监测。

还可将SPME与便携式GC联用,进行野外直接分析,避免了在样品保存和运输中可能引入的误差。

目前,SPME在环境样品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等领域均有应用。

2 目前SPEM主要是和GC联用分析环境样品中的有机物,也可将SPEM直接结合到原子吸收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火花放电仪以及辉光放电仪,将SPEM拓宽到无机物的分析中。

3 在其他一些领域,SPME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脂肪酸的分离测定、蛋白质的吸附萃取等。

新型涂层的开发研制是SPME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特别是发展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萃取图层,增加萃取过程的选择性是SPME图层研究的关键。

还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手段对纤维材料本身进行各种改性,以获得稳定性好又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萃取头,进一步拓宽SPME的应用范围。

2、现代样品前处理方法发展趋势?1 进一步提高与完善无溶剂或少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顶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膜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相微萃取等);2 开发高效、快速、无污染的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技术;3 与分析测定的在线联用;4 应用智能机械实现操作自动化;5 传统样品分离浓缩方法不断改进,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不断出现。

3、超临界流通萃取原理,特点,应用,发展趋势?原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

特点:1 超临界萃取具有比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扩散系数,比液体溶剂更容易穿过多孔性基体,提高了萃取效率;2 温度或压力的改变可以调节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温度和压力的调节得到适当溶解能力的超临界流体,进而建立选择性比较高的萃取方法;3 超临界流体提取的分析物可以通过压力的调节来进行分离,省去了传统萃取过程中的样品浓缩过程,节省了时间,避免了会挥发分析物的损失;4 超临界萃取常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可以有效防止热不稳定的物质的氧化和分解;6 二氧化碳既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又是一种不会发生燃烧的气体,没有毒害作用,在萃取过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比较安全可靠;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与色谱技术直接进行联用,有利于会发现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应用: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分析、天然产物提取分析、药物分析、环境样品分析等领域。

对于处理复杂体系、组分易变的样品有特殊的优势。

发展趋势:超临界流体萃取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将样品处理时间缩短1-2个数量级,避免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有利于样品的纯化,使它在短短20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超临界流体也有自身的发展瓶颈,即极性物质的萃取和仪器小型化问题。

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其它分析技术的联用也推动了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器的问世和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临界流体萃取一定能取代现有的一些传统样品前处理技术,为分析化学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4、微波加热原理,特点。

微波加热原理:微波是一种非电离的电磁辐射,被辐射物质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可快速转向并定向排列,由此产生的撕裂和相互摩擦将引起物质发热,即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产生强烈的热效应。

因此微波加热过程实际上是介质分子获得微波能并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微波加热的特点: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高效节能,选择性加热,生物效应(非热效应),安全清洁。

微波萃取分离法基本原理: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的效率,使固体或半固体试样中的的某些有机物成分与基体有效地分离,并能保存分析对象的原本化合物状态。

微波萃取分离法的优点:快速、节能、节省溶剂、污染小;有利于萃取热不稳定性的物质,并可同时处理多份试样,特别适合于大量试样的快速萃取分离;适应面宽,较少受被萃取物极性的现在;仪器设备简单廉价。

5、微波辅助萃取和微波消解的区别?1对目标组分的破坏程度的区别:微波辅助萃取是将样品中的目标组分以其初始形式萃取出来;而微波消解技术是在微波能的作用下,破坏样品中目标组分的初始形态,使其以无机离子最高或较高价态的形式萃取出来;2应用范围的区别:微波辅助萃取技术主要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态分析,微波消解技术主要应用于元素总量分析。

6、加速溶剂萃取原理,应用,发展趋势?原理:一种在较高的温度(50~200℃)和压力(1000~3000psi或10.3~20.6MPa)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整个操作处于密闭系统中,减少了溶剂挥发对环境的污染,有机溶剂用量少、萃取速度快、样品回收率高,并以自动化方式进行萃取等突出优点,已在环境、药物、食品和聚合物工业等领域的残留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7、膜分离原理,应用发展趋势?原理:膜分离技术是指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使样品一侧中的欲分离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低分子溶质通过膜,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以此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具有装置简单、操作程序方便、无需有机溶剂处理、可与各种分析仪器直接连接、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在线操作等优点。

应用:应用于环境保护监测、生物分析、材料性能测定、工业卫生调查和评价、食品品质分析、医疗诊断、化妆品和香料组成分析、商品质量检验等行业。

成功应用于包括各种气体、液体、固体样品等多种样品的基体分离和预富集,可以进行挥发性、半挥发性甚至难挥发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

与顶空、吸附、微捕集、超临界流体技术及低温技术等分离技术联用,膜引进质谱、膜-气相色谱-质谱、膜-微捕集-质谱、膜萃取-气相色谱及膜萃取-液相色谱等技术联用。

用于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和在色谱及质谱分析样品的制备。

发展趋势:1 膜材料:继续开发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和开发无机膜材料;2 新的膜过程:膜蒸馏、膜萃取、膜反应;3 集成膜过程。

在解决某一具体分离目标时,综合利用几个膜过程,使之各尽所长,往往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分离效果,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8、天然产物分离分析方法进展?一、超临界流体萃取联用技术1)超临界流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2)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联用技术3)超临界流体萃取—光谱联用技术4)超临界流体萃取-核磁共振联用技术5)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其它分析技术的在线联用二、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1)高效逆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2)高效逆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3)高效逆流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联用技术3)二维逆流色谱技术三、微波辅助萃取联用技术1)动态微波辅助萃取-色谱联用技术2)微波辅助萃取-光谱联用技术3)微波辅助萃取与其它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四、亚临界水萃取联用技术五、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1)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2)固相萃取-光谱联用技术3)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六、超声波辅助萃取联用技术9、如何设计一个分离分析方法?答题抓住物质性质的差异,熔点,沸点,磁性,极性,溶解度,分配系数等等(能想到的,都列进去),因为这些物质不能自发的分离,需要外施加一场,在外场作用下,由于物质某性质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可以举色谱分离的例子。

分离方法的选择:要能选择满意的分离方法,必须熟悉各种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它的优缺点,熟悉所分析样品的性质,弄清后续分析方法的性质和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综合分析过程:1)分析任务确定2)分析方法选择样品性质、稳定性含量大致范围方法检测限及准确度、分析时间设备、费用、经验3)样品预处理4)含量测定、结构鉴定及表界面性质表征5)数据的正确表示与评估10、热解析、流动注射分析的原理、特点?热解析原理:将固体、液体、气体样品或吸附有待测物的吸附管置于热解析装置中,当装置升温时,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从被解析物种释放出来,通过惰性载气带着待测物进入GC、GC-MS分析的一种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