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心理误区与突破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课的心理误区与突破策略摘要:纵观当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心理;误区;突破;策略
思想政治课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率;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与突破策略谈几点粗浅之见。
一、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
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
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悖的。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二、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
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
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施教氛围,师生交往常常是“单向性”、“一言堂”。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
为此,教师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不断探
索出符合师生多项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互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四、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对马列主义的笃信程度,对政治理论传授热情的高低,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教师若能坚信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理论,热情饱满地投入课堂,具有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产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兴趣、愉快、满意、欢乐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若能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也有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艺术的感染,就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
享受,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高质量的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色地完成好肩负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