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宫廷“赏花钓鱼之会”与赋诗活动(一)
《笠翁对韵》(上卷)六鱼 原文及译文
六鱼羹对饭,柳对榆。
短袖对长裾。
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
周有若,汉相如。
王屋对匡庐。
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注]羹: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浓汤。
裾:衣服的后襟。
芙蕖(fúqú扶渠):荷花的别称。
周有若:有若,孔子弟子,貌似孔子,他是东周春秋时人,故称周有若。
汉相如:西汉司马相如,当时著名辞赋家。
壮士句:史称汉高祖刘邦手提三尺剑起兵,因而后人常把三尺剑作为有志男儿的象征。
杜甫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男儿句:相传战国时学者惠施很有学问,“其书五车”,后来用以称人的博学。
南朝(宋)鲍照诗:“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疏影二句:(宋)林逋(公元967~1028),字君复,北宋钱塘人。
性恬淡好古,擅长行书,好作诗,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不娶,以植梅养鹤为乐,世称梅妻鹤子。
诗风淡远,多写隐居生活和淡泊心境,卒谥和靖先生。
他写的《梅花》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句子,一向为人称道。
逋(bū布,阴平),逃亡。
轻阴二句: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头几句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他的诗写自己住宅的环境,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句子。
陶潜,(公元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符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吾对汝,尔对余。
选授对升除。
书箱对药柜,耒耜对耰锄。
参虽鲁,回不愚。
阀阅对阎闾。
诸侯千乘国,命妇七香车。
穿云采药闻仙子,踏雪寻梅策骞驴。
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注]选授:量才授官。
升除:升,晋升。
除,授予官职。
升除,等于说阶除、陛除,拜官授职,即除去旧职就新职,由皇帝授予。
耒耜(lěisì磊四):都是古代的耕具,类似今天的犁;又解释为翻土所用的农具,耒为其柄,耜为其刃。
古代钓鱼诗词赏析
古代钓鱼诗词赏析第一篇:古代钓鱼诗词赏析古代钓鱼诗词赏析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在渔猎活动中创造了大量的渔猎文化,从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智慧和情趣,他们一边渔猎一边抒发对周围景物的热爱、抒发在钓鱼活动中的快乐和感受。
这些古诗词寓意深刻,是讴歌、是情怀、是警句、是对劳动者的歌颂、是勤劳智慧的结晶。
我们今人通过对古代钓鱼诗词的欣赏、鉴析来陶冶情超,加强修养,同时也是对古代钓鱼诗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古代文人范仲淹非常同情劳动人民,他在诗中写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那时的江上往来人一定是达官贵人,携妻挈妾来品尝开江鱼的鲜美,鱼儿虽然鲜美殊不知那是乘着一叶扁舟的渔者顶着风浪,在波涛凶涌的江中辛勤拼博的成果。
鲜美的鲈鱼不仅让我联想到唐肃宗时以渔为乐的隐居者张志和,他在诗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曾担任过待诏翰林,贬官后隐于渔者,并非钟情于渔,而是淡泊名利,重在隐于江湖以垂钓为乐。
友人送他一艘渔舟,从此他便放舟于西塞山前垂钓,以舟以水为家了,想必以中自有其意趣和快乐。
〈〈水经注〉〉云:“西塞山璧立千仞,横截江流,漩涡沸激,舟人过之,每为失色”。
但对**之患,张志和却隐跃言外,含蕴不露,笔墨神奇入化,超然尘埃之外,凸显了这位烟波钓徒精神气质的高远、恬淡、悠然、脱俗。
用现在钓迷的话说简直是神仙过得的日子。
西塞山并非十分险恶,苏轼在〈〈浣溪沙〉〉中也写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他和张志和一唱一合斜风细雨也不回家,毛毛细雨中,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桃花流水中垂钓鳜鱼。
如果说雨中垂钓是一幅水墨画,那么蓑衣就是最好的道具。
古代的雨具—蓑衣诗人多有描写,唐代诗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清代诗人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也写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苏轼在《浣溪沙》中也写道:“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这种意境、氛围是今人难以体会到的。
《储光羲钓鱼湾》古诗赏析
《储光羲钓鱼湾》古诗赏析钓鱼湾唐代: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译文垂钓在春天的绿水湾,春已深杏花盛开纷繁。
潭水澄澈疑心水清浅,荷叶摇动才知鱼游散。
直到日暮等待知心人,系上小船停靠绿杨岸。
注释春深:春意浓郁。
宋秦观《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
”乱:纷繁的样子。
情人:志同道合的人。
维舟:系船停泊。
维:系。
南朝梁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钓鱼湾岸边草木丰茂,一片青绿;点缀在绿荫中的几树红杏,花满枝头,不胜繁丽。
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
暮色渐浓,那小伙子等待着自己的情人,他把船缆轻轻地系在杨树桩上。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
这首清新的小诗,将春天、春水、春花、春树与青春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某某某。
一二句写暮春季节钓鱼湾的动人景色。
点缀在绿荫中的几树红杏,花满枝头,不胜繁丽。
这时,暮色渐浓,那小伙子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了钓鱼湾。
他把船缆轻轻地系在杨树桩上以后,就开始“垂钓”了。
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管他怎样摆弄钓杆,故作镇静,还是掩饰不了内心的忐忑不安。
杏花的纷纷繁繁,正好衬托了他此刻急切的神情。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进一步写小伙子的内心活动。
这一联富有民歌风味的诗句,包孕着耐人寻思的双关情意:表面上是说他在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
实际上是暗喻小伙子这次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多阻,姑娘兴许来不成了。
一见“荷动”,又误以为姑娘轻划小船践约来了,眼前不觉一亮;谁知细看之下,却原来是水底鱼散,心头又不免一沉,失望怅惘之情不觉在潜滋暗长。
这里,刻划小伙子在爱情的期待中那种既充满憧憬欢乐、又略带担心疑惧的`十分微妙的心理变化,真可谓丝丝入扣,惟妙惟肖。
唐诗赏析-《虢国夫人夜游图》原文译文鉴赏
《虢国夫人夜游图》原文|译文|鉴赏'《虢国夫人夜游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题画诗。
全诗前十句以画意为诗,笔墨酣畅;末四句,揭示意图,语意新警,大笔淋漓,有如史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虢国夫人夜游图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宋代:苏轼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译文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
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
飞龙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
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
此时宫中正在演奏曾被附会为能催发杏柳开花的乐曲,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
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
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
虢国夫人素妆淡雅,乘车缓缓而行,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放慢,惊尘不动。
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
人在世上,繁花如梦,俯仰之间,重滔覆辙者比比皆是。
隋炀帝与陈叔宝一样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于吴公台下、雷塘路边。
可是当年他却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
注释⑴虢(guó)国夫人夜游图:唐代画作。
此画在北宋末期已成为稀世珍品,曾藏于宋徽宗画院,据说上面有徽宗的题字。
此画原图已佚,今辽宁博物馆有宋仿者一帧。
绢本,横卷,题《临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唐朝杨贵妃三姐的封号。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
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
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2022年部编版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3)《卖油翁》对比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3〕《卖油翁》比照阅读〔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①而入胡②。
人皆吊③之,其父曰:“此何遽④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⑤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⑥。
此独以跛⑦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亡:逃跑。
②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③吊:对其不幸表示抚慰。
④何遽:怎么就。
⑤引弦:拉开弓弦。
⑥十九:十分之九。
⑦跛:瘸腿。
1.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2〕汝.亦知射乎〔〕〔3〕但微颔.之〔〕〔4〕其子好.骑〔〕2. 用“/〞划分句子停顿〔限划一处〕。
丁壮者引弦而战3. 以下句中加点词跟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堕而.折其髀。
A. 而.钱不湿B. 康肃笑而.遣之C. 马无故亡而.入胡D. 睨之,久而.不去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 【甲】【乙】两文在简短的故事中分别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答案】1.〔1〕擅长〔2〕你〔3〕点头〔4〕喜欢2. 丁壮者/引弦而战3. C4. 〔1〕陈康肃公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2〕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相互保全生命。
5. 甲文:熟能生巧;做人需要谦虚低调。
乙文:祸福相依,好事和坏事可能会相互转化,要时常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
北宋理学家邵雍《渔樵问对》原文及译文
北宋理学家邵雍《渔樵问对》原文及译文《山村咏怀》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如果没读过他的诗,也听过他的名曲《渔樵问答》部分学者认为,据此文《渔樵问对》推演出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渔樵问答》,此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相州林县上杆庄(今河南省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人,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大邵村)。
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随父迁居卫州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定居于苏门山,少有大志,刻苦为学,刻苦读书和游历天下,出游黄河、汾河、淮河、汉江流域,并悟到“道在是矣”。
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终身不仕。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去世,终年六十七,获赠著作郎。
宋哲宗元祐年间,赐谥号康节。
咸淳三年(1267年),从祀于孔庙。
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渔樵问对》被誉为千古雄文。
通过渔夫和樵夫的对话,以钓鱼为契机,讲述了利害、体用、物我、名实、治乱、观物、人天、利害、力分、易理、人物、权变、生死、小人,才正不正、择用、善恶等一系列问题,阐释了观物之道以及天地万物的化生之道,讴歌了圣人,赞颂了孔子,讨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最后在关于君子、小人与善、不善以及治乱的关系的论述中作结。
渔樵问对邵雍一、“利害”之辩渔者垂钓于伊水之上。
樵者过之,弛担息肩,坐于磐石之上,而问于渔者,曰:“鱼可钩取乎?”曰:“然。
”曰:“钩非饵可乎?”曰:“否。
探析古文献中记载的垂钓史料
探析古文献中记载的垂钓史料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垂钓是一种绝佳的以静养生的好方法,它可以调畅情致、舒缓神经、修炼性格,既有赏画的情趣,又有弈棋的睿智,还有旅游的放松,利用闲暇时光,约上亲朋好友,带上钓具,一起来休闲娱乐。
我国的垂钓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交替时期,民间典故中就有姜太公在渭水之滨直钩垂钓的故事。
正史中不断出现垂钓情境的描述,同时垂钓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笔下的主题,盛唐时期是休闲垂钓诗歌发展的顶峰。
这些均为我们研究古人垂钓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矣,王巾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日:‘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可见,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是出世。
在与垂钓活动有关的意象群中有一些意义非常特殊,那就是与政治活动相关联。
也许垂钓之举所得感悟极为微妙,后来很多古代爱好垂钓的文人逐渐倾向于使用该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封建政治以及官场中某些不为人道的体会。
一、民间典故中垂钓的记载战国时期《庄子》中记载:“庄子钓于蹼水。
”〔’〕“庄子钓于蹼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日:‘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
古代诗同曲赋记载垂钓类主要包括钓鱼、钓竿、渔父、渔歌、渔曲等。
魏晋南北朝诗。
晋代孙绰《秋日诗》:“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淡然古怀心,嚎上岂伊遥。
”川南朝梁代何逊《春夕早泊和刘语议落日望水》:“单舶时向浦,独二百钱,乘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描写渔家钓鱼谋生的艰难。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蹲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首诗汇聚了垂钓意象的所有要素,道尽了渔父形象的逍遥风流。
二、诗词曲赋中垂钓的记载“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翻译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翻译
出自《文忠集卷一二七归田录卷二》:真宗朝,岁岁尝花钓鱼,群臣应制。
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
时丁晋公谓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译文:宋真宗时期,每年都要举行赏花钓鱼活动,以示君臣同乐,期间大臣们要写应制诗。
某一年,宋真宗与大臣们钓鱼时,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这让宋真宗觉得很扫兴。
见此情形,丁谓在应制诗中写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读到此诗,宋真宗称赞不已,其他大臣也自愧不如。
宋人钓鱼诗词
宋人钓鱼诗词
嘿,你知道吗?在宋朝那个时候啊,好多文人墨客都超爱钓鱼的哟!他们把钓鱼的感悟和乐趣都写进了诗词里,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呢!
比如说,范仲淹在里就写了“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你看,他通过这么简短的几句诗,就把江边那些爱
吃鲈鱼的人,还有那在风浪中打鱼的渔民的情景都展现出来了,厉害吧!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喜欢吃某种美食,然后就会有人去辛苦地制作
一样。
还有苏轼,他可是个大文豪呢!他写过“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
时分付。
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哇,这感觉就是那渔夫好
潇洒啊,想喝酒就去喝,也不管什么钱不钱的,多自在呀!这不就跟
我们有时候想去放松一下,就啥也不管了,尽情享受那一刻差不多嘛。
你想想,他们坐在江边或者湖边,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那心情该
是多么平静又期待呀!就像我们等待一个很重要的消息一样,心里又
紧张又兴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这句诗,那简直太有意境了!一个人在那么寒冷的天气里,还在钓鱼,这得是多痴迷呀!这不就跟
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执着一样嘛。
这些宋人钓鱼诗词,真的是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它们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能透过时光看到过去的美好。
我觉得啊,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诗词的价值哟!。
宋代钓鱼活动
宋代钓鱼活动
嘿,你知道吗,宋代的钓鱼活动那可真是超级有趣!想想看啊,在那个时候,人们没事儿就爱去湖边、河边甩甩竿子。
就说有一天吧,我看到一个老爷子,优哉游哉地坐在河边钓鱼。
他那专
注的神情,就好像世界上除了他和那条河,啥都不存在了似的。
嘿,这场景不就跟咱现代人喜欢玩手机游戏一样投入嘛!
宋代的那些文人墨客也超爱钓鱼的哟!他们一边钓着鱼,一边还能吟诗
作对呢。
“哇,那该有多惬意啊!”你难道不想想象一下?苏轼不就写过好多和钓鱼有关的诗词嘛。
还有啊,那时候邻里之间也会相约去钓鱼。
“走啊,一起去钓个鱼呗!”就跟咱现在喊朋友去打球一样自然。
大家一边等着鱼儿上钩,一边谈天说地,时不时还互相打趣一下:“嘿,你怎么半天都没钓上一条啊!”哈哈,多有意思啊。
我觉得宋代钓鱼活动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能让人放松下来,忘掉一切
烦恼。
在那个瞬间,你只需要专注于水面上的浮漂,期待着下一秒会不会有
鱼儿咬饵。
这不就跟我们现代人想要逃离喧嚣,找个安静的角落待一会儿是一样的嘛。
宋代的钓鱼,那就是他们的一种休闲方式,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
总之,宋代的钓鱼活动真是太有魅力啦!它不只是一项简单的活动,更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感受啊!。
钓鱼的古诗词诗句
钓鱼的古诗词诗句钓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休闲活动。
钓鱼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能体味大自然的美妙。
而古代文人墨客们更是借钓鱼之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
“岁晚渔舟唱晓风,沉冥斗柄懒纽弄。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所作的《秋日登吴山楼寄张半山》中的一句诗句。
诗中以钓鱼渔舟为题材,描绘了一个秋天清晨的景色。
作者在这片宁静的山水之间,钓鱼、唱歌,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有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千里悠悠暮雪休。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秋日景色的诗。
在这首诗中,登鹳雀楼的高处,作者仰望着远方的江水和钓鱼人,心情忽然感到愁绪万千。
暮雪飘飘,周围的景色仿佛凝固在时间的止点,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钓台观晚》中,他肆意地享受着钓鱼的乐趣,诗中描述了他钓鱼的情景:“开东篱,通西溪,水缸酒壮杂瓷瓷。
”他把渔舟停靠在台头,随意放下鱼钩,轻松地享受着美丽的晚霞和浩渺的江水,心情愉悦到了极点。
钓鱼诗词中的意境多样,有的是表述对自然景色的感受,有的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有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雅兴,更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到钓鱼的乐趣与情趣。
钓鱼作为一项独特的休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许多人钓鱼时,习惯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陶醉于那份宁静和放松中。
正如唐代文学家杜甫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所写:“银河欲曙星沉沉,宿鸟归林雨蒙蒙。
”他将自己置身于钓鱼的凉爽夜晚,借景抒发心中的思绪与情感。
钓鱼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等待。
正如唐代文学家杜牧在《秋夕寄严郑同年》中的一句诗所言:“钱关出柳昏昏,朝饭无人与钓矶。
”尽管等待过程有时漫长,但正是这份耐心与执着,让人们更加静心沉稳,更好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钓鱼之乐不仅仅存在于古代文人笔下,在现代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众多的钓鱼爱好者在城市的喧嚣中,通过钓鱼来放松自己的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钓鱼宴”
在宋朝,公务员晋升有一条“捷径”,那就是诸多文人士子做梦都想参与的“钓鱼宴”。
每当阳光明媚的日子,皇帝经常会召集一定级别的官员到皇宫,在亭台水榭间赏花、钓鱼、赋诗、习射,大家戴宫花、品佳酿,会桃李之芳园,序君臣之乐事。
“钓鱼宴”也叫“赏花钓鱼宴”,是皇帝牵头举办的大型文娱活动,好似“宫廷春晚”。
宋太祖“陈桥兵变”取天下后,经常召来自己亲近的官员,赏花习射于宫苑之中,这是钓鱼宴的最初发端。
不过,当时参加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不定期,也很随意。
雍熙二年(985),宋太宗正式把钓鱼宴参加的人员、规模、程序确定下来,作为朝廷定例,年年如期,“雍熙二年四月二日,诏辅臣、三司使、翰林、枢密直学士、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三馆学士宴于后苑,赏花、钓鱼,张乐赐饮,命群臣赋诗习射。
赏花曲宴自此始。
”那么,宋朝皇帝为什么要年年举行这样的文娱活动呢?简单地说是试才华、拉关系、稳政权。
立国之初,人才是本,除了开科取士之外,领导层又想出这一招,在赏花赋诗中吸引人才、发现人才、提拔人才。
同时,宋朝取后周而代之,大多数官员都是后周旧臣,有许多心理与礼制层面的问题要解决,君臣有隙,邦国不宁,提高部下的向心力、构建新的上下级关系、维护核心权威,是朝廷当务之急,正如后来宋孝宗与大臣们交谈时所说:“祖宗时,数召近臣为赏花钓鱼宴,朕亦欲暇日命卿等射弓饮宴……君臣不相亲,则情不通。
早朝奏事,止顷刻间,岂暇详论治道!故欲与卿等从容耳。
”(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二》)要稳固皇权,必须把官员们牢牢捆绑在自己的周围,形成稳定的上下级关系,钓鱼宴恰好提供了这个平台。
钓鱼宴年年举行,一批人才从这个“宫廷春晚”中脱颖而出。
据宋代孔平仲《谈苑·卷四》载:“赏花钓鱼,三馆维直馆预坐,校理以下,赋诗而退。
”宋太宗规定,钓鱼宴中,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官员只有一定级别以上的才能赋诗参宴,如果是校理以下级别的只赋诗不参宴,把诗交上去就走人。
一场咏石雅事引出的悲喜剧
文/贺 林 by He Lin一场咏石雅事引出的悲喜剧宋仁宗的出其不意古代皇帝常常附会风雅,心血来潮就让群臣现场赋诗,写得好的自然有赏。
如南北朝时,南朝皇帝常常出题让臣子赋诗。
有次,某帝还让臣子们咏石,于是就有了一组同题的《咏石》诗。
不过“石”并非特指观赏石,而是泛指石头。
这种风气到了宋代得到发扬。
从宋太祖开始,由皇帝牵头,每年春天在皇宫举办大型文娱活动“钓鱼宴”(也叫“赏花钓鱼宴”),“宴于后苑,赏花钓鱼,张乐赐饮,命群臣赋诗习射”(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朝皇帝希望通过钓鱼宴发现人才、提拔人才,文人们也希望通过钓鱼宴引起皇帝的注意,得到重用提拔。
于是,官员们对钓鱼宴都很看重,都会事先做好家庭作业,预先将赏花钓鱼的诗做好,到时候背写出来就行,好在钓鱼宴一152·宝藏 2019·第7期般都会提前确定举行的日期和赋诗的题目,让大家有准备的时间。
但到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事情有了变化。
在钓鱼宴召开前,永兴军进贡了一块上面刻有“山水”二字的观赏石(下称山水石),而且那字还是唐明皇所写。
仁宗命令将石头放置在清辉殿。
钓鱼宴在这年农历三月壬申日如期举行,仁宗先在群臣的拥簇下,到清辉殿赏石,并当场宣布,今天咏的就是这块山水石。
随后宴会在太清楼举行,那些被仁宗打个措手不及的馆阁官员们在忙着写诗,一帮以歌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在表演节目。
好戏已经开场,现在趁这些高官们捉笔冥思苦想之际,让我们看看这块石头的来历。
山水石的来历“永兴军”可不是军队,而是北宋行政区划名称,首府在京兆府,即今天陕西西安,辖地包括今天陕西、甘肃各一部分,河南西部一小部分。
西安在唐代为首都长安,山水石就来自长安城外的路边(即咸阳道边)。
最初,永兴军要建造砖塔,知府姜遵命令多采集石头代替砖,并将石头烧灰使用,他管辖的区域内石碑都因此被弄没了。
他得到山水石后不敢毁掉,就献给了宋仁宗。
他为什么不敢毁掉呢?因为这块石头很不一般。
帝子设宴纳宾贤,赏花钓鱼赋太平--中国古代曲宴初探
帝子设宴纳宾贤,赏花钓鱼赋太平--中国古代曲宴初探
张胜海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曲宴本义,并非设有音乐歌舞之宴.它是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无事而宴,时间、地点不固定,席上常有赏花、赋诗等活动,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曲宴是一种高档的休闲方式,由汉到清不断发展变化,而以在宋代最为兴盛,也最典型,多为辽、金所模仿.
【总页数】5页(P131-135)
【作者】张胜海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邵氏闻见录》
《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宋-邵博●卷十七嘉塘年三月,仁皇帝幸后苑,召宰执、侍从、台谏、馆阁以下赏花钓鱼,中觞,上赋诗:“晴旭晖晖花尽开,氤氲花气好风来。
游丝胃絮萦行仗,堕蕊飘香入酒杯。
鱼跃纹波时泼刺,莺流深树久徘徊。
青春朝野方无事,故许欢游近侍陪。
”宰相韩琦、枢密曾公亮、参政张睢⑺稞ⅰ⒏笔嗯费粜蕖⒊滦褚韵陆院停帝独称赏韩琦“轻阴阁雨迎天步,寒色留春送寿杯”之句。
时翰林学士承旨宋祁久疾在告,明日和诗来上,帝览之已怅然。
不数日祁薨,益加震悼云。
真宗尝问杨大年:“见《比红儿诗》否?”大年失对。
每语子孙为恨,后诸孙有得于相国寺庭杂卖故书中者。
盖唐末罗蚪、罗邺、罗隐兄弟俱有文,时号“三罗”。
蚪登科,从事坊州,有营妓小字红儿,先为郡将所嬖,人不敢近,蚪亦悦之,郡将不能容,蚪弃官去,然于红儿犹不忘也。
拟诸美物,作《比红儿诗》百首,事出《摭言》,亦略见《太平广记》中,大年不知何也。
嘉讨校侍从官列荐国子博士梅尧臣宜在馆阁,仁皇帝曰:“能赋‘一见天颜万人喜,却回宫路乐声长’者也。
”盖帝幸景灵宫,尧臣有诗,或传入禁中,帝爱此二语。
召试赐等,竟不登馆阁以死。
兖州之东有漏泽,每夏中频雨,则积水弥望;至秋分后,声起水中如雷,一夕尽涸,初不可测,奇石林立,或寻其下得穴,水自此入。
李卫公平泉有石,刻字曰漏泽,作亭其前,曰鲁石。
有诗云:“鲁客持相赠,琼壤乃不如”者,兖之漏泽石也。
《国史补》载:“韩退之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发狂恸哭,赖华阴令百计取得之。
”或云无是事。
予读退之《答张彻诗》云:“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
日驾此回辖,金神所司刑。
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
磴苏达拳校梯飙妨尜贰;诳褚颜Τ荩垂诫仍镌铭。
”可信《国史补》不妄。
韩退之使镇州,《题寿阳驿》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
不见园花并巷柳,马头唯有月团团。
”《镇州归》再赋云:“别来杨柳街头树,摆撼春风只欲飞。
还喜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
北宋馆职词臣的宴赏赋咏活动
北宋馆职词臣的宴赏赋咏活动
陈元锋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48)003
【摘要】北宋三馆秘阁馆职及两制词臣频繁参与宫廷及馆阁宴赏诗会,构成北宋诗歌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赏花钓鱼是宴赏诗会的重要内容.群臣唱和以颂扬盛世、粉饰太平为务.君王对和诗往往品题并致赏黜,因此对诗风有影响.群臣对应制诗表现出求免和汲汲参与的不同态度.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陈元锋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I206.2
【相关文献】
1.王安石屡辞馆职考论--兼论宋代馆职、词臣之荣显与迁除 [J], 陈元锋
2.欧阳修与北宋馆职学士诗人群述论 [J], 陈元锋
3.北宋元丰五年文坛的伟大神话——苏东坡“两赋一词”著作的审美心理探析 [J], 谈祖应
4.赋题陶写与意念直陈\r——曲咏秋思之意趣兼与词吟秋思对读 [J], 丁淑梅
5.品一曲厚重的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及赏评 [J], 郑国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古文献中记载的垂钓史料
探析古文献中记载的垂钓史料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垂钓是一种绝佳的以静养生的好方法,它可以调畅情致、舒缓神经、修炼性格,既有赏画的情趣,又有弈棋的睿智,还有旅游的放松,利用闲暇时光,约上亲朋好友,带上钓具,一起来休闲娱乐。
我国的垂钓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交替时期,民间典故中就有姜太公在渭水之滨直钩垂钓的故事。
正史中不断出现垂钓情境的描述,同时垂钓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笔下的主题,盛唐时期是休闲垂钓诗歌发展的顶峰。
这些均为我们研究古人垂钓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矣,王巾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日:‘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可见,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是出世。
在与垂钓活动有关的意象群中有一些意义非常特殊,那就是与政治活动相关联。
也许垂钓之举所得感悟极为微妙,后来很多古代爱好垂钓的文人逐渐倾向于使用该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封建政治以及官场中某些不为人道的体会。
一、民间典故中垂钓的记载战国时期《庄子》中记载:“庄子钓于蹼水。
”〔’〕“庄子钓于蹼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日:‘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
古代诗同曲赋记载垂钓类主要包括钓鱼、钓竿、渔父、渔歌、渔曲等。
魏晋南北朝诗。
晋代孙绰《秋日诗》:“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淡然古怀心,嚎上岂伊遥。
”川南朝梁代何逊《春夕早泊和刘语议落日望水》:“单舶时向浦,独二百钱,乘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描写渔家钓鱼谋生的艰难。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蹲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首诗汇聚了垂钓意象的所有要素,道尽了渔父形象的逍遥风流。
二、诗词曲赋中垂钓的记载“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和御制赏花钓鱼,和御制赏花钓鱼王安石,和御制赏花钓鱼的意思,和御制赏花钓
和御制赏花钓鱼,和御制赏花钓鱼王安石,和御制赏花钓鱼的意思,和御制赏花钓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王安石,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的意思,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霭霭祥云辇路晴,下暖,锦鳞吹浪日边明。
从容乐饮真荣遇,愿赋嘉鱼颂太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宫廷“赏花钓鱼之会”与赋诗活动(一)
北宋帝王推行“右文”政策,导致北宋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
《宋史》卷四三九《文苑传一》概括说:“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模,可以豫知矣。
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
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北宋帝王所贯彻实施的重大“右文”政策,已经引起后人的足够重视,如改革科举制度与扩大科举名额、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待遇异常优厚、不以文字杀人,等等。
除了这些重大举措之外,北宋帝王还有许多具体细微的措施,引导朝野风气,形成文学创作的一时风尚。
北宋宫廷的“赏花钓鱼”与赋诗活动,即其中之一。
一“赏花钓鱼之会”的兴衰
宫廷赏花,历代有之。
然帝王召见王公贵族乃至朝廷重臣,一起赏花,且同时举行垂钓活动,君臣共同赋诗,这样的宫廷习俗起源于南唐。
马令《南唐书》卷二五《李家明传》载:“元宗赏花后苑,率近臣临池垂钓。
臣下皆登鱼,唯元宗独无所获。
家明因进诗曰:’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元宗大喜,赐宴极欢。
”这种宫廷活动,在南唐时期,并不固定举行,参与的人员也随意不定。
北宋太祖时期,宫廷的赏花活动还不具有特殊的文化涵义。
《宋史》卷
三《太祖本纪三》载:“(开宝六年)夏四月丁亥,召开封尹光义、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等赏花习射于苑中。
”到了北宋太宗时期,宫廷赏花钓鱼与赋诗活动才发展成为一项固定的宫廷大型娱乐文化活动。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三月十五日,“召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上曰:‘春气暄和,万物畅茂,四方无事。
朕以天下之乐为乐,宜令侍从词臣各赋诗。
’赏花赋诗,自此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
次年四月二日,“召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三司使、翰林、枢密直学士、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三馆学士,宴于后苑,赏花钓鱼,张乐赐饮,命群臣赋诗习射。
自是,每岁皆然。
赏花、钓鱼、曲宴,始于是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
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宫廷赏花钓鱼与赋诗活动年年举行。
翻检文献史料,诸如此类的记载甚多。
如:
(宋太宗淳化五年三月六日)召近臣赏花,宴后苑,上临池钓鱼,命群臣赋诗。
应制三十九人,上亦赋诗以赐宰相吕蒙正等。
因习射,上中的者六,张乐饮酒,群臣尽醉。
(《玉海》卷三〇《圣文》)
(真宗咸平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曲宴近臣于后苑,上作《中春赏花钓鱼》七言诗,儒臣皆赋。
遂射于水亭,尽欢而罢。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欧阳修《归田录》亦称:“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
”到了仁宗朝,参与这项文化娱乐活动的人员又有了扩大。
仁宗天圣三年三月,“幸后苑,赏花钓鱼,遂燕太清楼,辅臣、宗室、两制、杂学士、待制、三司使副、知杂御史、三司判官、开封府推官、馆阁官、
节度使至刺史皆预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三)。
根据记载,这项活动大都在暮春时节举行,大约在农历二月末至四月初。
胡柯《欧阳修年谱》还记载了这项活动的具体地点:嘉六年三月,欧阳修“侍上幸后苑,赏花华景亭,钓鱼涵曦亭,遂宴太清楼”(《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614页)。
北宋自太宗朝以来,国内割据势力基本上被消灭;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辽订立了“澶渊之盟”,外患也基本得以消除。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叶适《水心别集》卷一一《财总论》)。
社会的安宁和平,带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春天。
北宋宫廷赏花钓鱼与赋诗活动走向全面鼎盛,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的。
宋神宗在位十八年,励精图强,无暇从容享受。
所以,神宗“在位虽久,未尝御赏花钓鱼之会。
其幸西池与民同乐,亦才一二”(陆佃《陶山集》卷一一《神宗皇帝实录叙论》)。
宫廷赏花、钓鱼、赋诗活动,从此衰歇。
然而,从制度的角度来看,这项活动并没有被正式废除。
宋哲宗当政期间,大臣也有举行“赏花钓鱼之会”的建议,终因反对者过多而作罢。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七载:
(宋哲宗元佑六年四月)诏罢今岁幸金明池琼花苑。
先是吕大防以御试妨春宴,请赏花钓鱼之会以修故事,有诏用三月二十六日。
而连阴不解,天气作寒,未有花意,别择四月上旬间。
及将改朔,寒亦甚。
给事中朱光庭上疏请罢宴,大防意未然。
及对太皇太后,谕旨天意不
顺,宜罢宴,众皆竦服。
他日,王岩叟奏事罢,因进言:“昨见三省说,已有旨罢赏花钓鱼,此事甚善。
人以陛下敬天意,极慰悦。
今又入夏犹寒,天意不顺,陛下皆不忽,是大好事。
”太皇太后曰:“天道安敢忽?”岩叟曰:“自古人君常患上则忽天意,下则忽人言。
今陛下乃上畏天意,下畏人言,此盛德之事。
愿常以此存心,天下幸甚!”
据文献记载,反对者不仅仅只有朱光庭、王岩叟,如御史中丞郑雍亦持同样观点。
《郑公行状》载:“元佑五年冬,温;六年春,寒,如冬令。
公为上极论阴阳错谬、寒暑不时,宜图所以当天心者。
是岁,将赏花钓鱼,奏罢之。
”(綦崇礼《北海集》卷三四《郑(雍)公行状》)从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到朝廷诸多重臣,大致上达成一致意见。
北宋宫廷的赏花钓鱼与赋诗活动,从制度上得以终结。
南宋孝宗,追思祖宗之盛况,也想举行类似的活动。
《宋史全文》卷二五下载:“上(孝宗)宣谕曰:’祖宗时,数召近臣为赏花钓鱼宴。
朕亦欲暇日命卿等射弓,饮一两杯。
’虞允文等奏:‘陛下昭示恩意,得瞻近威颜,从容献纳,亦臣等幸也。
’上曰:‘君臣不相亲,则情不通。
早朝奏事止顷刻间,岂暇详论治道,故思欲卿等从容耳。
’”孝宗所看重的,是通过类似活动沟通君臣情感,更多地听取大臣治理国家的意见。
所以,不一定是“赏花钓鱼之会”。
而且,也没有了君臣赋诗等场面浩大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赏花钓鱼之会”对诗歌创作的推动
北宋宫廷的“赏花钓鱼之会”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作为“右文”政策的一种体现,参与者大都是与皇帝亲近的重要文臣,如翰林、三馆学士、两制、杂学士、待制、馆阁官等。
帝王有意识地通过类似的宫廷活动,以达到推尊文臣之目的。
其次,参与者必须人人应制赋诗,而且要求当场交卷。
每次赋诗的场面一定是“儒臣皆赋”、“从臣咸赋”、“从官皆赋诗”,年高位尊者不可以免,诗才欠缺者不可以免。
为了应付一年一度这样的场面,避免当众出丑的尴尬,许多大臣往往自己事先赋诗准备,或干脆提前请人捉刀,将现成作品记诵于心,现场“作弊”,蒙混过关。
彭汝砺《鄱阳集》卷五载《拟赏花钓鱼诗》十首,就应该是代人捉刀之作。
如果碰到皇帝一时兴起,临时更换题目,这些“作弊”者就免不了献丑丢脸了。
最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宋仁宗天圣八年:
(三月十九日)幸后苑,赏花钓鱼,观唐明皇山水字石于清辉殿。
命从官皆赋诗,遂燕太清楼。
每岁赏花钓鱼所赋诗,或预备。
及是,出不意,坐多窘者,优人以为戏,左右皆大笑。
翌日,尽取诗付中书,第其优劣。
度支员外郎、秘阁校理韩羲所赋独鄙恶,落职,降司封员外郎、同判冀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九)
赏花钓鱼会赋诗,往往有宿构者。
天圣中,永兴军进“山水石”,适置会,命赋“山水石”,其间多荒恶者,盖出其不意耳。
中坐优人入戏,各执笔若吟咏状。
其一人忽仆于界石上,众扶掖起之。
既起,曰:“数日来作一首赏花钓鱼诗,准备应制,却被这石头擦倒。
”左右皆大笑。
翌日,降出其诗令中书铨定。
秘阁校理韩羲最为鄙恶,落职,与外任。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