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精品.doc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2. 使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 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5. 总结: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区域农业发展案例的图片、数据和新闻报道等。
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相关文献和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农业发展的经验和见解。
3. 开展农业发展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农业知识竞赛、农业科技制作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第一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区域农业发展的定义1.2 区域农业发展的意义1.3 区域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第二章: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自然因素2.1.1 气候条件2.1.2 土地资源2.1.3 水资源2.2 社会经济因素2.2.1 人口与劳动力2.2.2 市场需求2.2.3 政策与支持第三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3.1 粮食作物种植模式3.1.1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3.1.2 小规模家庭农业种植3.2 经济作物种植模式3.2.1 水果与蔬菜种植3.2.2 茶叶与咖啡种植3.3 综合农业发展模式3.3.1 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3.3.2 农业与循环经济的结合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4.1 优化农业结构4.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3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4.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4.5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5.1 案例一:中国的东北农业发展5.1.1 背景介绍5.1.2 发展策略与措施5.1.3 成果与启示5.2 案例二:荷兰的花卉产业5.2.1 背景介绍5.2.2 发展策略与措施5.2.3 成果与启示第六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挑战与问题6.1 资源与环境问题6.1.1 土地退化与水资源短缺6.1.2 农业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2 市场与经济问题6.2.1 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6.2.2 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6.3 政策与支持问题6.3.1 政策支持不足6.3.2 农业保险与信贷体系不完善第七章:现代农业技术与区域农业发展7.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7.1.1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7.1.2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7.1.3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7.2 现代农业技术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7.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2.3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第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8.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1.1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8.1.2 确保农业资源永续利用8.1.3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8.2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措施8.2.1 生态农业建设8.2.2 农业循环经济8.2.3 农业绿色生产与营销第九章: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9.1 农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意义9.1.1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9.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9.1.3 农村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9.2 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的关系9.2.1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产业融合9.2.2 农业品牌建设与农村市场营销9.2.3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人才培育第十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研究10.1 案例三:地中海地区的葡萄栽培10.1.1 背景介绍10.1.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1.3 成果与启示10.2 案例四:日本的精密农业实践10.2.1 背景介绍10.2.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2.3 成果与启示10.3 案例五:巴西的农业扩张与可持续发展10.3.1 背景介绍10.3.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3.3 成果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重点环节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环节三: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重点环节四: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重点环节五:区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重点环节六:区域农业发展的挑战与问题重点环节七:现代农业技术与区域农业发展重点环节八: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重点环节九: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重点环节十: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围绕区域农业发展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策略与措施、挑战与问题、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战略以及国际案例研究等内容。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第三章:区域农业特点和优势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点;不同区域的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改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5. 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分析;国际上成功农业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概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自用--绝对原创).doc
4. 1区域农业发展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2.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3.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4.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5.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I •教材助读(一)地理条件1.知道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地位。
2.尝试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二)农业布局特点3.理解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4.牢记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布局。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5.了解东北地区,以及三江平原的重要地位。
6.知道生产突出的特点。
(四)农业发展方向7.知道农业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后果。
8.结合具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尝试理解不同区域农业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II.知识体系构建课前完成,简明扼要。
我的展示:m.预习自测完成大聚焦p30与p33基础巩固。
课内学习探究案探究点一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1.读图4. 1认识东北地区的位置。
这里的东北地区和我们习惯上的东北地区是否相同?有何区别。
2.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我的展示:3,完成p61思考题。
我的展示:4.完成p62活动。
每小组任选题目中一个地区特色农业,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我的展示:探究点二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5.读图4.4和图4.5完成p63思考题。
我的展示:6.理解完成并牢记下列表格农业区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分布探究点三商品粮基地建设7.分析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成因。
我的展示:8.完成p66活动。
我的展示:探究点四农业发展方向9.认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问题、原因、表现、危害,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0.结合具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
我的展示:。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3)能够分析评价区域农业发展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农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2)认识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3)区域农业发展的合理性分析。
2. 教学难点:(1)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2)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3)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我国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2)提问:什么是区域农业发展?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3.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现状;(2)介绍国际上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强调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练习题;2. 搜集有关区域农业发展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问。
4-区域农业发展 教案
教案:4-区域农业发展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教学内容区域农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课程概述和预期学习成果。
1.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学生分享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经验。
1.4 教学资源教材:区域农业发展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表和案例。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对农业发展的看法和经验。
第二章: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技术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中不同因素的作用。
2.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案例资料:提供具体案例供学生分析。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第三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让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效益。
3.2 教学内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以粮食生产为主,依赖劳动力。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生产效率。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介绍不同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效益。
3.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案例资料:提供不同模式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学生提交对不同模式分析和评价的报告。
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学会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3)提高学生关爱农村、关注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4. 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5.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难点:(1)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农业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什么是区域农业发展?为什么它很重要?2. 教学新课:(1)讲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介绍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 案例分析:(1)选取两个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2)让学生比较两个案例,了解农业发展的差异。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2)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评价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有效性。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授。
2.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3.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2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指出区域农业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并且阐述区域农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0分钟)教师分析当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讨论存在的原因。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30分钟)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30分钟)教师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科技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六、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七、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强调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目标定位1.了解东北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的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
3.通过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核心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区域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
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东北区的区位优势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
核心点二农业布局特点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及畜牧业。
下列是对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比较,主要从分布区、农作物种类及分布考虑,如表所示。
农业区主要分布区主要农作物名称分布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森林区大、小兴安岭鹿茸、人参长白山区苹果、梨延边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苹果辽南畜牧业产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方法技巧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热、水以及土壤条件能够种植水稻。
因此,这一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
但是,在东北的其他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积温逐渐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使水稻种植向北扩展到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课程类型】综合课、新课教学【课程时间】二课时(约 80 分钟)【授课教师】程昕(实习生)【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以某一区域(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发展进行分析。
其中,对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面;对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方法只要求达到了解层面即可。
【教材解读】教材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然后以东北地区为例分四个版块介绍: 1、东北地区成为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的地理优势,教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说明,其中自然条件方面着重讲解;2、由于区域内部地理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造成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4、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其中第三部分阅读篇介绍农业地区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将美国与东北地区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总观全局,教材注重用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举一反三,比如说课本 64 页、 66页及 68 页的活动题。
综上,对于教材处理上先讲案例最后对农业区域发展的一般步骤进行总结。
【学情分析】高二 (1)班和高二 (2)班是理科班,本身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浓,再加上地理基础不是很好,故在讲授本节内容时不宜过难,应尽量以课本为主。
为提高学生上课兴趣要着重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可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故事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东北农业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条件;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农业生产所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特点;3、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4、清楚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5、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东北地区的位置、气温、降水和地形图等分析东北农业发展自然条件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1区域农业发展 教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教材前两个标题“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⑵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背景,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过程与方法】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和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⑵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并能够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得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
3. 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表格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2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区域地理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已有所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
教学重点:
1.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教法学法:
案例讨论、引导日学、多媒体辅助
教具用品:
电脑及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CAI放映呼伦贝尔大草原州面及音乐)
引入新课: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 的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CAI出示思考题)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从I」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 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 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木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 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地形和土壤条件。
(CAI出示图4. 3东北地区的地形)
由学生指出东北地区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称,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老师讲解并出示“黑土地图片”: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 一。初垦时,黑土层厚度60〜80厘米,最深处可达1米。有人形容这里的黑土 “攥一 把能流出界直接与松辽平原的草原和盐渍化草甸草原接壤,东界延伸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 的部分山间谷地及三江平原的边缘。黑土总面积734. 8公顷,其中黑龙江和吉林的黑土 约占黑土总面积的80%。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 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地图的技能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认识到人类的主观能动 性。
总结: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平原、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最好的草原。
(CAI展示平原、森林、草原图片)
学生自学:在社会和经济条件方面东 北有哪些优势,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解 次。依照书中的顺序:1.重要的工业基地;2.便利的交通;3.人口密度较低。
工
Iff
经营姗大
工业
机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
工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 业基础好,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利 用农业的产品作原料一一工业反哺农业。
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暧。
跨度大——跨暧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无霜期180天〜80天。年降水量300〜1000亳米。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 难改造的自然条件。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CAI展示图4.2:总结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交通:技术水平高,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人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大,属于绿色农业,
万便
优
农业
林 业
开发晚人
口密冰
逐步向大农业发展。
教师: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最直•接的因素是El然因素,尤其是气候条件。 但是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很少只适合或确定发展一个作物,而是存在着发展多种作物的 可能性。在这样情况下,究竟发展哪种作物就要由技术条件来决定,同时还要根据当地 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根据主要农业部门或作物的经营特点,去综合评估各 种条件的优劣,以及相对的利用价值。
(承转)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突出,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看看。
(CAI展示中国全图中的东北地区)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日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纬度高、跨度大。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CAI出示图4.1、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地图)。
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有关农业的知识。
出示投影:CAI图片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在地理2我们学习过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区位因素,学生读图I门I答。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
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 确定。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