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交通出行问题调研报告(优选.)
合肥市中心区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基于不同区位的研究

" - -,
本次调查发送问卷 46 份 , 10 回收 45 份 , 0 2 其 中 5 份问卷由于被调查者的配合度和隐私观念 , 2 数据完整性不够 , 或者与正常值偏差过大, 比分 对
以缓解 城 市快 速 扩 张 带来 的交 通 压 力 , 但城 市交
通拥堵 日 益严重及公共交通相对滞后问题却 日 益 突出。对城市居 民交通出行特征的研究是解决问
题 的重 要手段 之 一 。德. . 拉 巴拉概 述 了建立 综合
强调交通可持续发展 的 目标规划 的重要性 , 出 提 解决 交通 问题 , 唯一 的选择 就是 减少 出行 距离 , 发 展有联 系的出行链[ 。H B r n 20 ) 究 了 2 ] . at (0 0 研 o 人 口密度和出行选择 、 城市规模 与出行 总距离 的 关系 。研究表明随着人 口密度 的增加 , 城市规模
有 着 较 大影 响 , 于市 中 心 的小 区 , 理 位 置 优 处 地
越 , 同时也存在交通量较大 , 但 单向交通流集 中的 问题 ; 处于较偏远地区的小 区, 交通流较小 , 但交 通 网络构建不够完善 , 给居 民出行带来不便 。为 了 了解 合肥 市交 通 区位 对 居 民出行 的影 响 , 市 将
Ur a sd n sTr v lCh r c e itc a e r h b n Re i e t a e a a t rsisRe s a e
o f ib s d o f e e o a i n f He e , a e n dif r ntl c to
CH EN Xi
我 国城市 化和 机动 化 的快速增 长使 得城 市处 于空 间结 构 重 构 与新 的 交 通 体 系建 立 的关 键 时 期 。城 市 的城 区 面 积 和道 路 宽 度 在 不 断扩 大 , 交 通状 况 的不 断改善 仍然 赶不 上人 口与 车辆 的迅猛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合肥高铁南站是合肥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为了方便乘客出行,在高铁南站周边建设了丰富的公共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公共交通逐渐成为了出行的瓶颈。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并对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调查方法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合肥市高铁南站周边的居民和出行者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高铁南站周边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频率、出行方式以及对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我们共有500份有效问卷,涵盖了各个年龄层和职业类型的受访者。
二、调查结果1. 出行工具调查结果显示,高铁南站周边居民和出行者主要使用的出行工具为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
公交车是最受欢迎的出行工具,有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公交车作为出行方式。
其次是地铁和出租车,分别占比20%和10%。
2. 出行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每天需要出行,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超过两次。
这也说明了高铁南站周边的出行需求相当旺盛。
3. 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少部分受访者采取步行或自驾方式。
选择公交车和地铁的比例最高,分别占比60%和30%。
4. 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高铁南站周边的公共交通整体满意度较高,超过80%的人表示满意。
受访者认为公共交通的便利性、舒适度和安全性较好,但也有少部分人对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和车辆拥挤度表示不满。
5. 意见建议在调查中,我们还收集了受访者的一些建议。
有受访者希望增加公交车和地铁的运营频率,以满足高峰时段的出行需求;有受访者希望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减少换乘的次数;还有受访者建议增加环保型的公共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或电动车。
三、分析与展望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合肥高铁南站周边的公共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和展望。
高铁南站周边公共交通的出行工具主要以公交车和地铁为主,这与合肥市的发展方向相符。
合肥地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调研报告

合肥地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调研报告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肥市的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将就合肥地铁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二、合肥地铁的发展现状1. 建设情况合肥地铁目前已经建设并运营了多条地铁线路,涵盖了城市主要区域。
其中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等多条主干线路,以及支线和环线。
据统计,合肥地铁线路总里程已经超过200公里,覆盖了大部分市区。
2. 运营情况合肥地铁的运营情况良好,列车运行准点率高,乘客出行体验较为舒适。
地铁站点设置合理,覆盖了市内重要商务区、居民区和交通枢纽,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3. 车辆设备合肥地铁的车辆设备更新换代较为及时,列车性能稳定,安全系数较高。
车辆内部设施齐全,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坐环境。
4. 运营管理合肥地铁的运营管理较为完善,安全保障和应急响应能力较强。
地铁公司还优化了乘掌柜务,推出了多种便民举措,受到了市民的好评。
三、合肥地铁发展面临的问题1. 运营压力加大随着城市人口和出行需求的增加,合肥地铁的运营压力日益加大。
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高峰时段,地铁客流量激增,导致部分线路运营压力过大。
2. 线网规划不足合肥地铁的线网覆盖仍然存在不足,部分新建区域和热点地区缺乏地铁线路,未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3. 设施老化部分地铁设施和设备已经使用多年,存在老化和磨损现象,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
4. 安全管理城市地铁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如防恐防爆、应急救援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合肥地铁未来发展方向建议1. 加快规划新线路为解决地铁线网覆盖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快规划和建设新的地铁线路,特别是连接新区和热点区域的地铁线路,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2. 强化运营管理加强地铁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线路布局和列车调度,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缓解高峰期的客流压力。
3. 提升设施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对老化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提升地铁设施水平,提高乘客出行舒适度。
交通调研报告 (1)

合肥市三孝口商业圈老报馆休闲文化广场交通影响分析现状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按照公安部、建设部有关要求,建筑面积大于20000㎡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50000㎡的住宅小区,应在方案阶段委托相关专业部门对其进行项目和停车场的出入人流、车流的流量、交通组织及相关道路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该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及其对周边地区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与建议,分析与评估的成果将作为规划报建审批的的依据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内容如下:(1)现状调查及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对该项目影响区域内道路交通现状进行实地调查。
根据收集资料和调查结果,对影响区域内交通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出现状存在的问题。
(2)交通改善及评价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应用交通工程设计理念和规划理念,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提出交通改善建议。
技术路线图:三.研究范围:本次研究采用将基地相邻交叉口外扩一个交叉口的方法,确定影响区范围。
绿地分布 水系分布 建筑分布四.具体内容本次调查选定安徽省老报馆及其周边道路,并对其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 现状调查分析 1、项目及周边开发情况1.1.1 区位分析:合肥——古庐州府邸,以逾两千年史,新中国成立,既设安徽省府。
五十年代初,城垣拆除;兴建苏联式风格建筑,安徽日报社选址于今日环城,公园边也,银河畔,佳木葱茏,鸟语花香,碧波清澈,芳草覆地——时代文化中之精粹,乃邑之一胜也。
安徽日报“老报馆”始建于1952年,创刊六月一日,五十多年来,主导安徽舆论,弘扬时代精神,国逢盛世,万业昌隆,老报社旧址再造辉煌:原老苏联式建筑群结构再现与新徽派建筑文化融洽;环城公园抱昔日“老报馆”1952于怀,容生态、审美、游憩于一炉,纳“宜人、宜商、宜游”于一体,故邑人誉之;翡翠项链之明珠。
该建筑位于合肥市金寨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南临合肥市环城路、环城公园;北临近城市主干道长江路;西接合肥师范学院;东边还有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合肥高铁南站是合肥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为方便旅客出行,该站周边设有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如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
为了了解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情况,本文将对该站的公共交通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合肥高铁南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站点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赭山路与长江中路的交汇处,附近有地铁站和多个公交站点。
从高铁南站出发,旅客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和4号线到达合肥市区各个地方,也可以搭乘多条公交线路前往合肥市区以及周边城市。
地铁是合肥高铁南站最为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
目前,合肥地铁1号线经过高铁南站,旅客只需购买地铁票,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合肥市区的各个地方。
合肥地铁4号线已规划建设,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高铁南站的地铁交通能力。
对于部分旅客而言,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乘坐出租车前往目的地。
在合肥高铁南站,出租车也是一种常见的公共交通方式。
出租车站点设在高铁南站的南侧,旅客可以通过出租车前往合肥市区各个地方。
出租车在交通拥堵或高峰期时可能会受到影响,旅客在选择出行方式时需注意预留足够的时间。
通过对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该站的公共交通网络相对完善,可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对于一些新到访的旅客来说,可能存在对交通路线的不熟悉,或者对交通方式选择的疑惑。
建议高铁南站在站内增设交通指示牌,提供详细的公共交通路线和信息,方便旅客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
合肥高铁南站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比如可以加大对公交线路的宣传力度,提供实时的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可以增加出租车的数量,提高运力;也可以加强地铁与公交之间的衔接,提供更加便捷的换乘通道。
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其公共交通情况相对良好,提供了多种出行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还需要对公共交通网络进行优化,提供更加便捷、快捷的出行服务。
合肥交通调研报告

合肥交通调研报告合肥交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合肥市交通状况,包括交通网络覆盖范围、道路拥堵情况、交通工具使用情况等,为合肥市交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居民对合肥市交通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2. 田野调查:观察并记录合肥市主要道路的交通情况。
3. 统计数据分析:收集合肥市交通相关数据,如交通流量、道路建设情况等。
三、调研结果1. 交通网络覆盖范围调研结果显示,合肥市交通网络较为完善,主要覆盖了市区和周边地区。
市区内主要道路密集,连接方便,但周边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道路建设不完善。
2. 道路拥堵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合肥市主要道路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高峰时段,特别是早晚上下班时间,主要道路拥堵情况较为严重,交通速度明显下降。
特别是部分瓶颈路段和交叉口,拥堵问题更为突出。
3. 交通工具使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合肥市居民主要使用私家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私家车在市区内占据主导地位,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其中,市区内地铁和公交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但线路覆盖面仍有待改进。
四、调研分析1. 道路拥堵问题合肥市道路拥堵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a) 交通流量增加:随着城市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流量大幅度提升。
b) 道路瓶颈:部分道路交叉口和连接路段容量不足,无法满足交通需求。
c) 不合理的出行方式:私家车使用率高,并且车辆通行道路有限,导致交通拥堵。
2. 公共交通利用率低合肥市公共交通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a) 我们发现,在市区内的部分地区,公共交通覆盖范围不足,线路不完善,难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b) 部分居民对于公共交通的乘坐体验不佳,例如车厢拥挤、车辆时间不准确等问题。
c) 私家车拥有更高的出行自由度,方便性和舒适度相对较高,因此,一些市民更愿意使用私家车。
五、建议1. 加大道路拓宽和建设力度:针对合肥市主要拥堵路段进行道路拓宽和改造,增加交通容量。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其周边的公共交通情况也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完善度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深入了解合肥高铁南站周边公共交通设施的情况,分析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线路布局,评价其便利性,提出改进建议,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完善合肥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合肥高铁南站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区域的交通状况,为高铁南站的日常运营和乘客出行提供重要参考。
针对现有公共交通线路的布局和设计,评估其对整体交通系统的影响,为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提供建设性意见。
最终,通过对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合肥高铁南站周边公共交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前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设施情况,探讨高铁南站公共交通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评价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便利性,提出改进建议,探讨高铁南站公共交通的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可以为提升合肥高铁南站的交通出行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为居民和游客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选择。
本研究也旨在引起社会对高铁南站公共交通状况的关注,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和发展,推动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使合肥高铁南站成为一个现代化、便利化的交通枢纽。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合肥高铁南站周边公共交通情况。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实地调查:研究人员将前往合肥高铁南站周边地区,对公共交通设施进行实地调查,并记录各种交通线路、站点、车辆数量等相关信息。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用户,了解其对公共交通便利性的评价和建议。
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研

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研摘要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正在逐年改善和进步中,本文根据”安徽大学道路安全宣传小队“在合肥市调研的情况,分析了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总结了合肥市重视道路交通安全显现出来的亮点,提出了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合肥市;道路交通;交通安全Road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in HefeiAbstractThe situation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Hefei is improving and progressing,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which did by ”Anhui University Road Safety Propaganda Team" in Hefei city,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Hefei, summarizes the causes for those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 construction work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Hefei.Key words:Hefei;road traffic;traffic safety导语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这其中社会管理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摘要】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公共交通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合肥高铁南站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现状、与市区及主要景点之间的公共交通线路及班次以及乘客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研究发现,合肥高铁南站周边公共交通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规划需要加强,乘客出行体验需要改善。
本文建议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优化线路规划与班次安排,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合肥高铁南站的交通服务质量。
这将对优化交通组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调查,分析,周边设施,线路,班次,满意度,改进,建议,措施,完善,规划,体验,服务水平1. 引言1.1 1. 研究背景: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公共交通状况备受关注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公共交通状况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合肥市的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尤其是高铁南站所在地区。
作为高铁枢纽站之一,合肥高铁南站承担着连接本地和外地乘客的重要任务,因此其公共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乘客出行的便捷程度和交通运行的效率。
目前,合肥高铁南站周边的交通设施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交通拥堵、出行不便、设施陈旧等情况较为突出,给乘客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对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提升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通过深入研究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状况,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交通发展和智慧交通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22. 研究意义:对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助于优化交通组织,提升服务质量研究意义:对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助于优化交通组织,提升服务质量。
作为合肥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着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整体交通服务水平。
合肥市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原因分析

合肥市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原因分析现状分析合肥目前的公共交通大致是这样:在平常工作日,除去上下班高峰时期,市民的正常出行还算是便利,公交车能做到保证两板之间有合理的间隔时间,车上的乘客数量保持在正常合理的状态,公交班次在规定路线的行驶时间趋于稳定。
出租车能做到招手停靠,有能力的乘客能结合日渐发展完善的网络打车软件,有效保证自己的日常出行。
在交通比较拥堵的的老城区,市民出行尽量避免下午一点以后以及五点以后,因为私家车问题以及道路问题,公交车拥堵时间长,车上乘客数量多,会产生不好的乘车体验。
虽然政府明令禁止出租车不给在那个时间段交接班,但是作为三餐时间之一,可以理解他们要吃完饭。
周末全天拥堵,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汽车保有量剧增。
造成拥堵的因素:(一)、道路方面1、因地理条件限制,合肥市环城公园以内的中心城区出入口数量偏少,只有长江东路、长江西路、寿春路、阜阳路、蒙城路、亳州路、金寨路、徽州大道等八条主要对外通道。
而该区域却是合肥市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最发达地区,交通流量最集中区域,出入口不顺畅,难免出现梗阻现象。
2、道路规划不合理,城区内断头路、丁字路过多,车辆通行受限,降低了通行速度,增加了停车等待时间。
典型的有徽州大道、金寨路、宿州路、桐城路、庐江路等。
3、中心城区道路普遍较窄,除长江路经过几次改造拓宽至双向八车道外,其余主要道路只有双向四车道或六车道,对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而言,道路交通的承载力明显不足。
4、畅通一环并不畅通。
全长17.2公里,总工期近5年的“全线无红灯”畅通一环改造工程,虽然已全部贯通,但由于与相邻道路衔接不顺,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畅通,金寨路、徽州大道、梅山路等处高峰时期已成为中心城区最为拥堵的路段。
(二)车辆方面1、机动车增长迅猛。
根据合肥市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7月底,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93万(含四县一市)。
出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分析对象

2017年4月中131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人文社会 .“出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分析对象姚红松合肥市出租汽车管理所 安徽 合肥 230088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市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出行方式也更加注重方便、快捷、舒适。
而城市公共交通尽管运力、运量有所增长,运输组织方式也有所优化,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市民“出行难”问题凸显,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为分析和研究的范本,对导致出行难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进而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市民;出行难;原因;解决路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市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出行方式也更加注重方便、快捷、舒适。
而城市公共交通(公交车和出租汽车)尽管运力、运量有所增长,运输组织方式也有所优化,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市民“出行难”问题凸显,如何有效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已经成为考量城市管理者智慧和水平的一大课题。
一、市民“出行难”成因分析(一)根本原因——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政府有限提供公共交通能力间的差距以合肥市为例,目前,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15万人,每日出行需求约1141万人次,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约415万人次。
而当前,合肥市域范围内有公交车4110台,折合5069标台),线路总长度2472公里,平均每日运送乘客525人次/每标台,每日运送乘客约185万人次。
市域范围内有出租汽车9402台,平均每台车每天运送乘客50车次,平均运送1.6人/每车次,每日运送乘客约75万人次。
公共交通日均运送乘客260万人次。
因此,全市公共交通日均缺口约155万人次。
“打的难”和非法营运现象普遍。
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政府有限提供公共交通能力间的差距是出行难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直接原因——城市公交发展相对滞后1.公交运力不足。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摘要】摘要: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公共交通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合肥高铁南站的地理位置优越,但公共交通工具种类有限且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乘客出行更倾向于选择出租车和公共汽车,对现有公共交通工具的满意度较低。
针对问题,建议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种类,拓展覆盖范围,提高乘客出行选择的便利性。
完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提升服务质量和舒适度,提高乘客满意度。
未来,应加强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市民和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地理位置、交通工具、乘客出行方式、满意度调查、改善建议、问题存在、措施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市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合肥市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合肥高铁南站的客流量也在不断增加。
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情况对于方便乘客出行、优化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合肥高铁南站周边的公共交通工具种类繁多,覆盖范围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线路不畅、换乘不便、客流高峰期拥堵等。
对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改善乘客出行体验,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情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措施,为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乘客体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合肥高铁南站的公共交通情况,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和交通效率提出建议。
具体包括探讨合肥高铁南站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公共交通工具的种类和覆盖范围,调查乘客的出行方式和对现有公共交通工具的满意度,从而确定当前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措施。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

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收稿日期:2018-07-13基金项目:国际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1059083,201711059084);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HJG17207);数据分析与仿真创客实验室(2015ckjh08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708085QA12)作者简介:孔大力(1996-),男,安徽寿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通讯作者:王磊(1984-),男,安徽颍上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力系统。
一、引言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公共交通也在飞速发展,同时公共交通系统出现的问题也渐渐显露。
例如合肥市城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35%以上,市区65个主要交叉口中,严重阻塞的达到25%,合肥市新旧城区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并诱发交通事故,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1]。
因此,关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反映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的真实情况。
根据调查分析反映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从而使合肥高铁南站有一个完美的交通运营体系,带动城市良好发展。
二、合肥高铁南站交通现状分析合肥高铁南站是集各种交通换乘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建筑,站内设有公交站、出租车候车站、地铁站,且设置合理,如:出租车站实现人车分流,矩阵式发车理念[2],对人车冲突点采用立体交叉,保障了乘客的安全,提高了效率。
但是,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发现合肥高铁南站的交通还是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合肥高铁南站车辆还是供不应求,造成人流拥挤、滞后,其中公交的问题最为严重,基本上每辆通往合肥高铁南站的公交车都非常拥挤,而且乘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排队候车。
因此,对合肥高铁南站公共交通情况做调查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数据分析本文数据是以问卷形式收集得到,为了了解问卷的设计是否合理,对问卷作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
合肥市公共交通居民满意度分析

“合肥市公共交通居民满意度分析”调查方案1、调查目的: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功能运行的大动脉,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各城市的公共交通都至关重要,它方便、便宜,成为不可替代的出行方式。
通过调查合肥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程度,揭示合肥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合肥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参考。
从而为合肥市居民的出行创造更好的公共交通环境。
2、调查对象:合肥市四个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范围内居民。
3、调查项目及项目表:2.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居住城区、文化程度。
2.2调查对象对合肥市各项公共交通指标情况的满意度:2.2.1司机的服务态度。
2.2.2车辆的行驶安全。
2.2.3秩序状况。
2.2.4公共交通环境。
2.2.5发车频率。
2.2.6首末班车时间设置。
2.3调查对象对合肥市公共交通总体满意度以及建议。
项目表(见附录)4、调查时间:2012年9月20~2012年9月30。
5、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
样本容量:每人每个小区保证20份有效问卷,共50个人。
6、项目细分:2.1选题。
2.2调查方案设计。
2.2.1调查名称。
2.2.2调查目的。
2.2.3调查时间。
2.2.4调查内容。
2.2.5调查方法。
2.2.6项目细分。
2.2.7试试计划。
2.2.8费用预算。
2.2.9遇到问题。
2.2.10结果分析。
2.3问卷设计。
2.2.1小组讨论。
2.2.2查阅相关资料。
2.2.3 确定问卷结构。
2.2. 4修改问卷。
2.4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5撰写分析报告。
7、调查组织实施计划:2.1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表2.2各区主要主要公交(选取了四条)各区主要公交车次2.3人员分工(实现将人员标号1~50):2.2.1第一天所有人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并选题、确定调查对象、设计问卷。
城化进程中交通发展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发展地问题-以合肥市为例摘要:近20年来,我国地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从1990年地26.4%1增长至2009年地46.6%0,创造了举世瞩目地奇迹,带动了经济地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快速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等方面地城市问题•本文以合肥这一城市为研究案例,着重研究合肥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地交通问题,主要探讨合肥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发展存在地具体问题.b5E2RGbCAP关键词:城市化;城市问题;交通问题一、合肥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现状根据2018年安徽统计年鉴,合肥市2018年户籍人口总数为494. 95万人,非农业人口为215. 85万人,利用人口比重法公式,城市化率二非农人口 /总人口 X100%可以算得2018年合肥城市化率为43. 61. p1EanqFDPw咅肥竦齐化:问现状与尽略氓祥研窕数据來源:合肥是安徽省地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地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地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地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跨跃式地发展.1982年底,合肥为55.5万人,建成区面积为57.6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己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合肥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0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实现GOPI073.86亿元,较上年净增增长17.5%。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67.77亿元,同比增长28.19%.提前四年实现了到201.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地目标.近期重点是实施四大基地建设,即:建设城郊型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内外重要地制造加工基地,建设国内重要地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国内重要地旅游、文化和教育产业基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地实施加速了产业梯度转移,合肥地城市化进程明显提速.安徽是一个拥有6400万人口地大省,但在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时,城市化水平只有28%而全国地平均水平为36%, 安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国家城市化发展战略提出了2018年全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安徽省提出达到40%.这对安徽来讲,今后几年将要有 800万人进入城镇安家.它必将加速省会合肥这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城市化进程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 一 2020>》,合肥市中心城区2018年和2020 年城市人口分别为300、360万人,建成区面积为300、360平方公里.DXDiTa9E3d 合肥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快以及城市人口地快速增加,使得合肥城市交通地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二、合肥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发展地问题随着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交通机动化进程加快,城币交通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政府提高了交通基础设施地投资力度,交通设施规模不断扩充,客货运输能力明显增强,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支持了城市社会经济地持续高速发展.虽然合肥市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人们日益增长地交通需求以及合肥地省会地位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地差距.动态来看,城市还要不断发展和进步,客观上对交通地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合肥市城市交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RTCrpUDGiT1>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恶化在道路使用方面,路边违章停车现象比较严重,过度挤占步行和自行车地交通空间,造成步行和自行车地交通环境恶化.人行步道地破损和老化严重,无障碍化地改造进展缓慢,道路交通管理存在以车为重地倾向,对弱势交通群体路权优先和重视地程度不够.道路交通管理存在“以车为本”倾向,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地理念.5PCzVD7HxA 2>土地利用和交通地协调不足,在老城区表现尤为突出环城河内老城作为合肥地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理应避免大量汽车交通汇集. 但目前道路网络以集中在旧城地贯通性放射网络为主,城市主要贯通性干道均穿过老城,造成大量地过境交通通过其中,严重影响老城地整体交通环境.jLBHrnAILg 3>现状道路布局与城市发展形态不协调新一轮总规确定合肥市“ 141 ”组团地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41 ”组团式地城市发展布局要求城市道路网结构改变围绕主城区地环形发展模式,为组团城市结构服务.现有地道路网结构会越来越加重主城区地交通压力,而着力发展地新城区交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只有让道路网发展形态与城市发展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城市“ 141 ”地总体发展战略才有实现地可能,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地交通问XHAQX74J0X题.现状城市路网骨架结构还不能充分支撑城市发展形态,在现状地环形加放射型路网结构上,加快建设外围组团之间地联系通道,减少进入主城区地交通量,促进城市“ 141 ”空间发展战略地实现.LDAYtRyKfE4>公共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不协调合肥市目前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地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时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建城区公共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但在新城区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没有同步,造成外围地区无法开通公交线路,居民出行不便.公交停保场缺口较大,首末站占道停车较多,硬件配套设施地不足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地发展.合肥市将步入城市交通结构转型地关键时期,城市机动化发展较快,公交服务女口不Zzz6ZB2Ltk 能满足居民出行地需求,将造成其他机动出行方式地快速增长,对道路交通产生更大地压力.不积极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将使出行方式同低效率地私人小汽车方式转化地过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会更加严峻.dvzfvkwMIl5>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影响整体系统地功能发挥城市道路网级配不合理,城市快速路匿乏,同时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系统不够完善,通过性交通流和生活性交通流都集中在城市主干路上,相互干扰严重,造成道路运行效率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合肥市交通出行问题的调查报告学校:安徽建筑大学班级:组员:目录一、前言二、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的目的与意义-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三、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调查问题分析四、解决对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不同形式公共交通五、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前言近几年来,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矛盾日益尖锐。
作为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居民出行调查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了。
本文是根据调查,对合肥市中心区居民交通出行的有关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合肥市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因此,本次报告通过对合肥市中心区居民出行特征的统计和分析,掌握城市交通需求总量、主要交通发生源和吸引源、出行的时空分布、交通方式分布等,关注合肥市当今城市发展现状,了解合肥市交通状况,为维护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秩序和城市整体形象提出参考性意见。
研究掌握城市交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肥居民快速、安全、经济、舒适出行需求的参考性意见。
(二)调查的方法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通过现场勘查、问卷调查、访谈询问等一系列调研方式对城市居民出行的各个方面信息进行收集。
(三)调查的对象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私家车司机、摩的司机、的士司机、街头行人、小区邻居等二、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对合肥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调查中,选择公交车的受访者最多,占48%;选择私家车的受访者占26%;选择出租车的受访者占8%;选择摩托车的受访者占2%;选择非机动车的受访者占16%。
在问及认为当前市区交通存在哪些问题时,市民集中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道路拥堵,认同率为68%。
人们普遍反映,拥堵的时间段、路段比过去明显增多。
二是停车难,认同率为63%。
无论是街道,还是小区,停车难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三是秩序混乱,认同率为56%。
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较突出。
当问及合肥某些路段出现堵车现象的原因时,62%的受访市民认为是上下班时间集中造成的,所占比例最高;54%的受访市民认为是车辆过多造成的;51%的受访市民认为是由于司机、行人遵守交规意识不强而造成的;50%的受访市民认为是由于道路施工围挡多造成的;32%的受访市民认为是道路规划不合理所造成的。
应当注意到的是合肥市的电动车的增加,它的出行随意性大,基本上等同于自行车,但是电动车的行驶速度却很快,往往会影响到交通的正常持续。
目前对电动车的使用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及规范,但其对交通的负面影响在合肥中心区已经体现出来。
(二)调查问题分析大部分的市民反映上下班时间集中、车辆过多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老城区,希望政府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如错峰上下班、加强交通疏导等。
另外,“司机和行人的交规意识不强”也值得关注,司机开车时抢道、行驶于高架路上时随意变道、行人过马路时不按照交通灯的指示等现象不仅给司机行车带来困扰,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市民认为有些路段信号灯指示不合理以及交警对车辆的疏导不力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
三、解决对策(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
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对于合肥要解决交通问题,首先要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思想。
“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优先发展合肥的公共交通是至关重要的,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影响着合肥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合肥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
城市人口密度大,节约土地和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而对于城市中心区更是如此。
合肥的中心区已经饱和,新建道路或高架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公共交通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小、污染指标低、能耗小。
是运量大、集约化经营的交通模式,也是对道路公共资源高效利用的交通方式。
只有发展公共交通才是解决合肥中心区交通问题的唯一途径。
使“公交优先”真正做到规划优先,建设优先,政策优先,从而解决合肥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二)发展不同形式公共交通合肥目前的公共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公共汽车和出租车。
出租车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作用比较小,而公交车又有速度较慢,直达性不强等缺点,所以公交交通方式对于合肥居民的出行吸引力比较有限,所以如何发展不同形式公共交通是改善合肥中心区交通情况的重要一方面。
公共汽车——公共汽车虽然有速度较慢,直达性不强的缺点,但是也有具有开辟线路简便、分布网广、运载量较大的优点。
合肥目前对于公共汽车的发展主要是要完善合肥的公交车专用道,防止专用道被侵占,完善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增强公交直达性,提高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
尤其在中心区,努力使电动车这一部分出行方式转化为公共汽车。
地铁——轻轨电车系统,以其高效快捷、无污染、无噪声而得到迅速发展。
它可在高架线路上行驶,当然也可转入地下,最适应于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补充地铁的公共交通网。
从前部分数据分析已经看出,合肥的居民远距离出行时公共汽车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发展轻轨电车对合肥公共交通发展十分重要。
目前合肥正在建设轻轨电车系统,但想建设完整的城市轻轨系统,合肥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城市公共自行车——城市是一个高能耗的特殊地区,每天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是最突出最重要的。
现在全世界提倡低碳生活,鼓励人们使用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必然成为人们的首选。
在城市中,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有一部分交通是不规律性的、短距离的。
合肥也是如此,如果在合肥设置公共自行车租借网点,那么对于方便出行,降低碳排放,缓解合肥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关于合肥市交通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 问卷编号:__ _尊敬的市民:您好!我们是安徽建筑大学的学生。
为了了解合肥市交通的状况,开展此问卷调查。
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映调查情况的报告。
感谢您的配合!1.您平时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什么?A.公交车B.出租车C.私家车D.摩托车 R.自行车F.步行G.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认为目前合肥市的交通状况:A.非常好B.好C.一般D.不太好E.很不好F.非常糟糕G.不清楚3、您认为目前合肥市的交通状况和以前比:A.有改善的趋势B.有恶劣的趋势C.差不多D.不清楚4、请选择您最关注的交通问题热点(可多选):A.公交月票问题B.改善公交系统问题C.私家车养路费、停车等问题D.《交通安全法》的完善问题E.出租车管理问题F.自行车丢失问题G.其它(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您认为造成合肥市当前交通问题的原因有(可多选):A.交通拥堵B.高峰时段人员流量过大C.公交系统不完善D.交通事故频繁E.有关部门对交通问题缺乏管理F.道路施工围挡多G.无照非法,摩的车猖獗H.电瓶车肆意行驶I.其它(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您认为目前合肥交通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可多选)A.机动车增长过快B.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C.交通规划与布局不合理D.停车车位难以寻找E交通管理与执法不到位F.行人/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G.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与交通道德修养不够,无良好行车风尚H.其它(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态度如何3.A.很反感,主张严惩不惜B.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C.无车通行时自己也会闯红灯,不走人行道D.自己不会违反,同时也劝告他人E.其它8、你认为合肥市交通安全宣传的重点对象是A机动车辆驾驶人B学生C农民 D外来务工人员E居民 F其它9、改善合肥市交通,您认为最应该做到下列哪几点A支持环保,提倡自行车B对小商小贩进行整C加大对交通违规的惩罚力度 D提高交管部门的管理水平E合理规划,建设一定量的停车场F政府加大道路设施的建设G提高市民交通意识 H.大力发展公共汽车、的士等公共交通I.其他11、您认为合肥市公交车设置有不合理吗?()A不合理:①车太旧,存在安全隐患②车辆班次太少,等车时间太长③司机素质不高④站台与站台之间太近⑤晚班车太少⑥可选择度不高,选择单一B.合理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一切顺利、天天好心情!结果统计:精品word.参考文献:[1]杨新苗.王炜.马文腾.基于GIS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2000[2]马昌喜.马永红.公交车辆合理配置的模糊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3]陆振波王雁晖. 基于宜兴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客运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4]凯文.林奇.城市形态[ M].华夏出版社,2001[5]百度百科.网络编辑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