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学好数轴,用好数轴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例题讲解+基础、提高练习
《数轴》例题解说为了学好有理数的观点,使思想适应数集的扩大,我们把现实生活中大批的相关模型,如直尺、杠杆、温度计、仪表上的刻度,所拥有的实质属性抽象化,成立起数轴模型.数轴的成立,给予了抽象的代数概念以直观表象.数学一开始就是研究“数”和“形”的,从古希腊期间起,人们就已试图把它们一致同来.数与形有着亲密的联系,我们常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问题;另一方面,也利用图形来办理代数问题,这类数与形互相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联合思想.利用数形联合思想解题的重点是成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现阶段,数轴是联系数与形的桥梁,主要表此刻:1.运用数轴直观地表示有理数;2.运用数轴形象地解说相反数;3.运用数轴正确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4.运用数轴适合地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系的问题.例题解说【例 1 】 (1) 数轴上有A、B两点,假如点 A 对应的数是 2 ,且 A 、 B 两点的距离为3,那么点 B 对应的数是.(江苏省比赛题 )(2)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1和13,则线段 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5是.(江苏省比赛题 )( 3)点A、B分别是数 3 ,1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使线段 AB 沿数轴向右挪动到 A B ,2且线段 AB 的中点对应的数是3,则点 A 对应的数是___,点 A挪动的距离是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 思路点拨(1) 确立B点的地点; (2) 在数轴上选择两个特别点,探究它们的中点所表示的数与所选两点所表示的数的联系;(3)在平移的过程中,线段AB的长度不变,即AB A B .【例2】如图,在数轴上有六个点,且AB BC CD DE EF ,则与点 C 所表示的数最靠近的整数是________.思路点拨利用数轴供给的信息,求出AF 的长度.【例 3 】比较 a 与 1的大小.a思路点拨因为 a 表示的数有随意性, 直接比较常会发生遗漏的现象,若把各个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议论它们的大小,则形象直观,解题的重点是由 a1 1a 、 无心义得a出 a 1, 1,0,据此 3 个数把数轴分为 6 个部分.【例 4 】阅读下边资料并回答以下问题.(1) 阅读下边资料:点 A 、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 、b ,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当 A 、 B 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如设点 A 在原点,如图 1, ABOBba b当 A 、 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 2 ,点 A 、 B 都在原点的右侧 AB OB OA b a b a a b ; ②如图 3 ,点 A 、 B 都在原点的左侧, AB OB OA b ab aa b ; ③如图 4 ,点 A 、 B 在原点的两边, AB OB OA bab ( a)a b ;综上,数轴上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a b .(2) 回答以下问题:①数轴上表示 2 和 5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 2 和- 5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 1 和- 3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②数轴上表示 x 和- 1 的两点 A 和 B 之间的距离是,假如AB 2 那么 x 为________;③今世数式x 1 x 2 取最小值时,相应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南京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阅读理解从数轴上看,a b 的意义.链接: 有效地从图形、图表获守信息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数轴上获得相关信息是解有理数问题的常用技巧,主要包含:①数轴上诸点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②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1) 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特色, 但字母拥有抽象性, 所以在条件同意的范围内给予字母以特别值来计算、判断或探究解题思路,能化抽象为详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赋值法” ,但这类方法不可以作为解题的规范过程.(2) 纯粹的代数方法比较抽象,如能借助图形 (利用数形联合的思想方法 ),则可使很多抽象的观点和复杂的数目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甚至简单化.【例 5 】试求| x -1 |十| x - 2| + | x - 3 | + |x - 1997 |的最小值.(天津市比赛题)思路点拨因为 x 的随意性、无穷性,所以, 经过逐一求出代数式的值解题显然困难,不如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利用数轴下手,借助【例4 】的结论解题.【例 6 】 (1) 工作流水线上按序摆列5 个工作台 A 、 B 、 C 、 D 、 E ,一只工具箱应当放在哪处,才能使工作台上操作机器的人取工具所走的行程最短?(2) 假如工作台由 5 个改为 6 个,那么工具箱应如何搁置能使6 个操作机器的人取工具所走的行程之和最短?(3) 当流水线上有 n 个工作台时,如何搁置工具箱最适合 ?思路点拨把流水线看作数轴, 工作台、 工具箱看作数轴上的点, 这样,就找到认识决本例的模型——数轴,将问题转变为【例4 】的形式求解.链接:设 a 1 、 a 2 、 a 3 、 a n 是数轴上挨次摆列的点表示的有理数.①当 n 为偶数时,若 a nx a n ,则 x a 1 x a 2x a n 的值最小;212②当 n 为奇数时,若 xa n 1 ,则 x a 1x a 2x a n 的值最小.2基础训练一、基础夯实:1.在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则 a-3=________.2.a 、 b 、 c 在数轴上的地点如下图,则 1 、 1 、 1 中最大的是 ________.a c cb b aa b c 0 b a 0 c 1 A B CD(第2 题)(第3题)(第 4题)3.(第 12 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有理数 a、 b 、 c 在数轴上的地点如下图,若 m= │a+b│- │b-1 │- │a-c │- │1-c │,则 1000m=__________.4. 如图 ,工作流程线上 A 、B、C、D 处各有 1 名工人 ,且 AB=BC=CD=1, 此刻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 ,使 4 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的安置地点是__________.5. 有理数 a 、b 、 c 在数轴上的地点如图,化简│ a+b │- │c-b │的结果为 ( )A.a+cB.-a-2b+cC.a+2b-cc a 0 b A B C D AD OCB(第 5题)(第6题)(第8题)6. ( 第 15 届江苏省比赛题)如图 ,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 1 个单位 ,点 A 、B、C、D 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a,b,c,d, 且 d-2a=10, 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A.A 点B.B 点C.C 点D.D 点7.│x+1 │+ │x-1 │的最小值是 ( ).8.( 第 18 届江苏省比赛题 )数 a 、b 、 c、 d 所对应的点 A 、B、 C、D 在数轴上的地点如图所示 ,那么 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A.a+c<b+dB.a+c=b+dC.a+c>b+dD.不确立的9. ( 北京市“迎春杯”比赛题)已知数轴上有 A 、 B 两点, 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 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求全部知足条件的点 B 与原点 O 的距离的和 .10. 已知两数 a 、 b, 假如 a 比 b 大 ,试判断│ a │与│b │的大小 .二、能力拓展11. 有理数 a 、 b 知足 a>0,b<0, │a │< │b │,用“〈”将 a 、b 、-a 、 -b?连结起来 _________.12. │x+1 │+ │x-2 │+ │x-3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 13. 已知数轴上表示负有理数m 的点是点 M, 那么在数轴上与点 M 相距│m │个单位的点中 ,与原点距离较远的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2001 年山东省比赛题 )14. 若 a>0,b<0, 则使│x-a │+ │x-b │=a-b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武汉市选拔赛题 )15. 如图 ,A 、 B 、C 、D 、 E 为数轴上的五个点 ,且 AB=BC=CD=DE, 则图中与 P?点表示的数比较靠近的一个数是 ( ).A B C PDE16. 设 y= │x-1 │+ │x+1 │,则下边四个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 ).A.y 没有最小值B.只有一个 x 使 y 取最小值C.有限个 x(不只一个 )使 y 取最小值;D.有无量多个 x 使 y 取最小值17. 不相等的有理数 a 、 b 、 c 在数轴上对应点分别为A 、B 、 C,若│a-b │+ │b-?c │= │a-c │,那么点 B().A. 在 A 、C 点右侧;B.在 A 、C 点左侧;C.在 A、C 点之间;D.以上均有可能18. 试求│x-2 │+ │x-4 │++ │x-6 │+ │x-2000 │的最小值 .19.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0,第一步从 K0向左跳 1 个单位到 K1 ,第二步由 K1向右跳 2个单位到 K ,第三步由 K 向左跳 3 个单位到 K ,第四步由 K 向右跳 4 个单位到 K ,?按以2 23 3 4上规律跳了100 步时 ,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点K100所表示的数正是19.94,? 试求电子跳点所表示的数 .蚤的初始地点K三、综合创新20.如图 ,在数轴上 ( 未标出原点及单位长度 )点 A 为线段 BC 的中点 ,已知点 A 、 B、 C 对应的三个数 a、 b 、 c 之积是负数,这三个数之和与此中一数相等,设p 为 a、 b 、 c 三数中两数的比值,求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与数轴动点问题提高专题
数轴与数轴动点问题提高专题一.【数轴基础知识】:⒈【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画法】:(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
(2)在直线上选取一个点为原点,并用这个点表示零(在原点下标0)。
(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取适当的单位长度,以原点为界点,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从原点向左,依次标上-1,-2,-3,…。
3.【归纳数轴上的点的意义】: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结论】: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我们规定:(1)数轴上的原点表示0;(2)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3)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4.【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①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②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③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重要结论】: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①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②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③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5.【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6.【相反数,绝对值与数轴的关系】:①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二.【知识应用】:Eg1.【数形结合思想】:有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例1】:在数轴上距2(注意:在数轴上到某个定点距离为定值的点有两个)【例2】:a,b为两个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把-a,-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把a,b,-a,-b,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七年级数学上册2.3数轴数轴解释代数式的意义素材苏科版
数轴解释代数式的意义难易度:★★★关键词:有理数答案:用数轴解释代数式的实际意义应把握好数轴本身的意义并加以运用。
【举一反三】典例:大家知道,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5的点与原点(即表示0的点)之间的距离.又如式子,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6的点与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类似地,式子在数轴上的意义是.思路导引:一般来说,此类问题应考虑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本题中式子中有两个数,a+5也可以写成a—(—5)所以题目中的5实际为—5.标准答案:表示a的点与表示-5的点之间的距离.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之数轴类(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之数轴类(二)1.如图,A、B两地相距28个单位长度.AO=8个单位长度,PO=4个单位长度,∠POB=60°,现在点P开始绕着点O以60度/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自点B 沿BA向点A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时,∠AOP=90°;②假若点P、Q两点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③如果点P绕着点O以a度/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A自点B以bcm/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Q到达点A时,∠POQ恰好等于90°,求a:b的值.2.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2厘米,点P,点Q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点P,Q分别从点A,点B同时相向出发沿直线运动t秒:(1)求P,Q两点刚好重合时的t值;(2)当P,Q两点重合后继续沿原来方向前进,求相距6厘米时的t值;(3)当点Q离A点的距离为2厘米时,求点P离B点的距离.3.如图,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2|+(b﹣1)2=0.(1)求线段AB的长;(2)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x+2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PC,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1)的条件下,将点B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至点B’,此时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4.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c|>|a|.(1)化简:|b﹣c|﹣|c﹣3a|+|2a+b|;(2)若|a+10|=20,b2=400,c是|x﹣3|﹣30的最小值,求a、b、c的值;(3)在(2)的条件下,a、b、c分别是A、B、C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点到C点的距离加上P点到A点的距离减去P点到B点的距离为50,即PC+PA﹣PB=50?若存在,求出P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两侧,且OB+8=OA,点A对应数是20.(1)求B点所对应的数;(2)动点P、Q、R分别从B、O、A同时出发,其中P、Q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点R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R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及R所表示的数;(3)当t≤5时,BP+AQ的值是否保持不变?若不变,直接写出定值;若变化,试说明理由.6.如图,点O为原点,A、B为数轴上两点,AB=15,且OA:OB=2:1 (1)A、B对应的数分别为、;(2)点A、B分别以4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则几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3)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PB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7.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请写出a、|b|、c的大小关系(用“<”连接);(2)若m=|a+b|﹣|b﹣1|﹣|a﹣c|,求:1﹣2014•(m+c)3的值;(3)若a=﹣2,b=﹣3,c=,且a、b、c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是数轴上的一动点,设点P表示的数为x.①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与A的距离是P与C的距离的3倍?若存在,请求出动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请直接写出|x﹣2|+|x﹣4|+…+|x﹣6|+|x﹣20|的最小值.(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解决,相信你对用数轴解决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提出一个与数轴有关的数学问题或得到一个与数轴相关的数学结论.8.【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的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数轴上A点、B点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10,8,点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3)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若A,B按上述方式运动,直接写出中点M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9.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点A在点B的左边,|a|=10,a+b =80,ab<0.(1)求出a,b的值;(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遇?相遇的点表示的数是多少?10.数轴上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如图,将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在“折线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m、n,我们把m、n之差的绝对值叫做点M,N之间友好距离,即MN=|m﹣n|.那么我们称点A和点C在折线数轴上友好距离28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点P从点A出发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B点时,点P、Q均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1)当t=4秒时,P、Q友好距离个单位长度,当t=14秒时P、Q友好距离个单位长度.(2)当P、Q两点友好距离是16个单位长度时,t=秒.(3)P、Q两点相遇时,求运动的时间t的值.参考答案1.解:①当∠AOP=90°时,t==0.5s或t==3.5s.故答案为0.5秒或3.5秒;②点P,Q只能在直线AB上相遇,则点P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为=2s或=5s.设点Q的速度为y个单位长度/s,当2秒时相遇,依题意得,2y=28﹣4,解得y=12;当5秒时相遇,依题意得,5y=28﹣12,解得y=3.2.答:点Q的速度为12个单位长度/s或3.2个单位长度/s.③由题意得:Ⅰ)当P点再旋转90°﹣60°=30°时,=,则a:b=15:14;Ⅱ)当P点再旋转180°﹣60°+90°=210°时,=,则a:b=15:2.综上所知a:b=15:14或15:2.2.解:(1)由题意,得:t+2t=12,解得t=4.故P,Q两点刚好重合时的t值为4秒;(2)因为运动时间为t秒,则2(t﹣4)+(t﹣4)=6,3t﹣12=6,t=6.故相距6厘米时的t值为6秒;(3)当点Q离A点的距离为2厘米时,分两种情况:①点Q在A点的右边,因为AB=12cm,此时t=5,P点经过了5厘米,点P离B点的距离为7厘米;②点Q在A点的左边,因为点Q运动了(12+2)÷2=7(秒),此时t=7,P点经过了7厘米,所以点P离B点的距离为12﹣7=5(厘米).综上所说,点P离B点的距离为7厘米或者5厘米.3.解(1)∵|a+2|+(b﹣1)2=0,∴a=﹣2,b=1,∴AB=b﹣a=1﹣(﹣2)=3.(2)2x﹣1=x+2,解得:x=2,由题意得,点P只能在点B的左边,①当点P在AB之间时,x+2+1﹣x=2﹣x,解得:x=﹣1;②当点P在A点左边时,﹣2﹣x+1﹣x=2﹣x,解得:x=﹣3,综上可得P所对应的数是﹣3或﹣1.(3)①甲、乙两球均向左运动,即0≤t≤3时,此时OA=2+t,OB’=6﹣2t,则可得方程2+t=6﹣2t,解得t=;②甲继续向左运动,乙向右运动,即t>3时,此时OA=2+t,OB’=2t﹣6,则可得方程2+t=2t﹣6,解得t=8.答: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秒或8秒.4.解:(1)观察图形可知,c<0<a<b,所以,|b﹣c|﹣|c﹣3a|+|2a+b|=b﹣c+c﹣3a+2a+b=﹣a+2b;(2)∵|a+10|=20,a>0,∴a=10.∵b2=400,b>0,∴b=20.∵c是|x﹣3|﹣30的最小值,∴c=﹣30;(3)设P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x,∵PC+PA﹣PB=50,∴|x+30|+|x﹣10|﹣|x﹣20|=50,当x<﹣30时,﹣x﹣30﹣x+10+x﹣20=50,解得x=﹣90;当﹣30≤x<10时,x+30﹣x+10+x﹣20=50,解得x=30,不合题意舍去;当10≤x<20时,x+30+x﹣10+x﹣20=50,解得x=;当x≥20时,x+30+x﹣10﹣x+20=50,解得x=1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C+PA﹣PB=50,此时P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90或.5.解:(1)∵点A对应的数是20,∴OA=10,∵OB+8=OA,∴OB=24.又∵点B在原点的左侧,∴点B对应的数为﹣24.(2)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对应的数为2t﹣24,点Q对应的数为4t,点R对应的数为﹣5t+20,依题意,得:4t+2t﹣24=2(﹣5t+20),解得:t=4,∴﹣5t+20=0,即R所表示的数为0;当点R恰好为PQ的中点时,t=4,R所表示的数为0;(3)当t≤5时,BP+AQ的值保持不变;理由如下:当t≤5时,BP+AQ=2t+(20﹣4t)=10,∴当t≤5时,BP+AQ的值保持不变,定值为10.6.解:(1)设OA=2x,则OB=x,由题意得,2x+x=15,解得,x=5,则OA=10、OB=5,∴A、B对应的数分别为﹣10、5,故答案为:﹣10;5;(2)设x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当点A在点B的左侧时,4x+3x=15﹣1,解得,x=2,当点A在点B的右侧时,4x+3x=15+1,解得,x=,答:2或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3)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分两种情况:①当P在点B的左侧时,如图1,∵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PB的中点,∴PM=AP,PN=PB,∴MN=PM+PN=AP+PB=AB=;②当P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2,同理得:PM=AP,PN=PB,∴MN=PM﹣PN=AP﹣PB=AB=;综上,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AB=.7.解:(1)如图所示:a<c<|b|;(2)由a,b,c在数轴上的位置知:a+b<0,b﹣1<0,a﹣c<0,所以m=﹣(a+b)+(b﹣1)+(a﹣c)=﹣a﹣b+b﹣1+a﹣c=﹣1﹣c,所以m+c=﹣1,则原式=1﹣2014×(﹣1)3=2015;(3)①存在.设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x,分三种情况:Ⅰ)当点P在点A的左边时,由题意得﹣2﹣x=3(﹣x),解得:x=2(不合条件,舍去),Ⅱ)当点P在点A和点C之间时,由题意得x﹣(﹣2)=3 (﹣x),解得:x=0,Ⅲ)当点P在点C的右边时,有x﹣(﹣2)=3(x﹣),解得:x=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0或2;②当10≤x≤12时,|x﹣2|+|x﹣4|+|x﹣6|+…+|x﹣20|的最小值=50;(4)点P是数轴上的一动点,设点P表示的数为x,求|x+1|+|x﹣2|+|x﹣3|+|x﹣1|的最小值.本题答案不唯一.8.解:(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8﹣(﹣10)=18;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为=﹣1;(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10+3t;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8﹣2t;(3)设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x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3x+2x=18﹣4,解得x=2.8,3x+2x=18+4,解得x=4.4.答:A、B两点经过2.8或4.4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由题意得=0,解得t=2.答:经过2秒A,B两点的中点M会与原点重合.M点的运动方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故答案为:18,﹣1;﹣10+3t,8﹣2t.9.解:(1)∵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且点A在点B的左边,|a|=10,a+b=80,ab<0,∴a=﹣10,b=90,即a的值是﹣10,b的值是90;(2)设经过x秒,两只蚂蚁相遇,2x+3x=90﹣(﹣10),x=20,∴相遇的点表示的数为:90﹣20×3=30,答:经过20秒时间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遇,相遇的点表示的数是30.10.解:(1)当t=4秒时,点P和点O在数轴上相距10﹣2×4=2个长度单位,点Q和点O在数轴上相距18﹣1×4=14个长度单位,P、Q友好距离2+14=16个单位长度;当t=14秒时,点P和点O在数轴上相距(14﹣10÷2)×1=9个长度单位,点Q和点O 在数轴上相距18﹣1×14=4个长度单位,P、Q友好距离9﹣4=5个单位长度.故答案为:16,5;(2)依题意有10﹣2t+18﹣t=16或8+10+2(t﹣14)+t=28+16解得t=4或t=18(舍弃),故答案为:4;(3)依题意有10+(t﹣5)+t=28,解得t=.故运动的时间t的值为秒.。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10、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表示的点,分居在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还表示这个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
二、实数大小的比较1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1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实数的运算13、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任何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加减法运算统一为加法后,可以省略加号。
也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任意把两个数相加,不过移动位置时一定要连同加数的符号一起移动。
16、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有的面是平面、有的面是曲面。
我们知道,面与面相交成线,在棱柱与棱锥中,面与面的交线叫做棱。
(edge)其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棱与棱的交点叫做棱柱的顶点(vertex)棱锥的各侧棱的公共点叫做棱锥的顶点。
棱柱的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棱锥的侧面都是三角形图形都是由点(point)、线(line)、面(plane)构成。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2《数轴》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2《数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2的内容。
数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大小和位置的工具。
通过数轴,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以及进行实数的比较和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为数轴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操作,包括数轴的绘制、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数轴上的距离计算等。
这些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数轴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和距离计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能够绘制数轴,并计算数轴上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轴的定义和特点,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数轴上的距离计算。
2.教学难点: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数轴上的距离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数轴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实数的大小比较,引出数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绘制数轴,并练习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和距离计算。
4.疑难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5.巩固提高:学生进行数轴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和应用。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轴的概念和应用,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
2024年秋季学期新苏科版7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2 数轴
选项
是不是数轴
判断理由
A
不是
缺少原点.
B
不是
缺少正方向.
C
不是
单位长度不一致.
D
是
符合数轴的概念.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的一般步骤(1)画数轴:选择恰当的单位长度建立数轴.(2)找对应点:先根据数的符号确定其在原点哪一侧,然后在相应方向上确定其距原点有多少个单位长度,再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描上实心小圆点.(3)标数:在实心小圆点的正上方标出所要表示的数.
示例1
数轴
_
敲黑板(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2)“规定”的含义:规定是指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选取、单位长度的大小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的.
2.数轴的画法
步骤
图形
(1)一画:画一条水平直线.(数轴通常是画成水平的,但也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一条直线)
(2)二取:在这条直线的适当位置取一点作为原点,并用这个点表示0.
第2章 有理数
2.2 数轴
七上数学 SK
1.理解数轴的概念,会正确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发展几何直观.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4.知道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具有传递性.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_
步骤
图形
(3)三定: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通常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_
步骤
图形
_(在同一条数轴上,单位长度必须统一.根据所表示的数的大小灵活选取单位长度)
【初中数学++】数轴+数轴的概念课件+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数轴的应用1:知点写数。
例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5,2, 2 ,3.5, 2 3 .
5
4
-3.5
2
3 4
2 5
2 3.5
数轴的应用2:知点写数。
三、独立训练: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B)
A、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整数;
-1750m
2000m
国家大剧院的北门
借助一条直线,我们建立了长安街上的地点与数的对应关 系。
二、探究新知:
在数学中,我们用下面的方法建立数与形的联系: (1)画一条水平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取一点0,
我们把这个点称为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画箭头表示),
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 (3)取适当的长度作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 长度取一点,依次在直线上并标出1,2,3…,从原点向左 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在直线上并标出-1,-2,-3…。
4、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 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此时它表示的数是_-_1 。
5、指出数轴上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解:点A、B、C、D、E、F 分别是-4、-1、3、0、1.5、-2.5.
6、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2.5,4
1 2
,3
1 4
四、拓展提高: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数轴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
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 ★正,负数,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倒数 教案
正负数,数轴,倒数,绝对值,相反数知识点1、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知识要点】1.正数概念:比0大的数。
用“+”表示,读作“正”,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如:“+”号读作“正”,如“+32”,读作“正三分之二”,“+” 可以省略不写. 负数概念:比0小的数 。
用“-”表示,读作“负”,不可以省略不写,所以有“-”号的数是负数。
如:“–”号读作“负”,如“–5”,读作“负五”, “–”号是不可以省略的.注意:a -不一定是负数,关键看a 是正数、负数还是0考点1:正负数分类例题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11,127,4.8,+90,73,-2.9,-61,0,45,-7.46.例题2:A 市某天的温差为7℃,如果这天的最高气温为5℃,这天的最低气温是 .2.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考点1:相反量的表示例题1:(1)如果向北行走8km 记作+8km ,那么向南行走5km 记作什么?(2)向南走记作+8 km ,那么 –5km 表示什么?(3)如果运进粮食3 t 记作+3 t ,那么–4t 表示什么?例题2:学校对七年级女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能跳1.6米为达标,超过1.6米的厘米数用正数表示,不足1.6米的厘米数用负数表示,第一组10名女生评价如下:+2 -4 0 +5 +8 -7 0 +2 +10 -3问这组有百分之几的学生达标?3.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中考连接:例⒈在电视上看到天气预报中,绵阳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某天气温为“-5℃”表示的意思是 。
例⒉如果+10%表示“增加10%”,那么“减少8%”可以记作( )A .-18%B .-8%C .+2%D .+8%知识点2、有理数分类【知识要点】1.相关概念: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轴》苏科版)
《数轴》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的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相关问题.【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数轴的含义及其数轴的三个要素,并正确画出数轴;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与解决问题,认识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将已知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数轴的概念;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一、导入新课观察如图的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 (1)点A 表示多少摄氏度?点B 呢?点C 呢? (2)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温度哪个高?哪个低? 学生观察温度计回答:A 表示0°C ;B 表示20°C ;C 表示-5°C ; B 点所表示的温度最高, C 点最低.教师总结:温度计上的刻度,使我们能方便地读出温度的度数,直观地判断温度的高低. 提出问题:能不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零和负数?从温度计上能否得到一点启发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数轴类似的,我们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 做一做:1.画一条水平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我们把这点称为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箭头表示),向左为负方向.3.取适当长度(如1cm)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教师归纳: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总结数轴的特征: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者缺一不可; 3.同一数轴中的单位长度要一致.教师说明:在数轴上,用原点右边且到原点的距离是1.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1.5,用原点,左边且到原点的距离是2.4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2.4…… (二)例题讲解例1、分别写出数轴上A 、B 、C 表示的数: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解:点A 表示的数是-2.5;点B 表示的数是0;点C 表示的数是3.5. 例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学生自主完成: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提出问题: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议一议: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 是无理数,如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a 的点? 1.将边长为a 的正方形放在数轴上(如图);2.以原点为圆心,a 为半径,用圆规画出数轴上的一个点A . 点A 就表示无理数a .311.53 1.53.52---,,,,做一做:怎样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圆周率π?1.画一个直径为1的圆片,将圆片上的点A放在原点处;2.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点A到达的位置点A′表示的数就是π.师生共同归纳: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归纳总结: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三)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试一试:1.把0℃、5℃、-3℃、-2℃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在数轴上画出表示0、5、-3、-2的点,你能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吗?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解:-3 <-2 <0 <52.任意给出几个数,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这几个数的点,你能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吗?思考:数轴上点的位置与它们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类比问题1的结论,归纳总结:在数轴上的两个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例3、比较-3.5和-0.5的大小.师生共同完成:解:如图,在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3.5和-0.5的点A、B.因为点B在点A的右边,所以-3.5<-0.5.归纳: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离原点远的数较小.例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 学生自主完成:解:如图,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各数的点: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 三、本课小结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数与数轴上的点: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数的大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四、巩固练习1.分别写出数轴上A 、B 、C 、D 、E 表示的数: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5、-3.5、-2、-3、0.5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号将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 -4.5、1.5、0、4.5、-0.5、-4、34.如图,点A 、B 、C 表示的3个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略。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3 数轴(1)
怎样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圆周率π? 1.画一个直径为1的圆片,将圆片上的点A放在 原点处; 2.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点A到达的位置 点A′表示的数就是π.
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 的点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表 示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
1.分别写出数轴上A、B、C、D、E表 示的数:
七年级(上册)
2.3 数轴(1)
在小学里,我们会根据直线上的一个点 的位置写出合适的数,也会在直线上画出表示 一个数的点.
-4 -3
3
5
把图中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写在相应 的方框里.
1.画一条水平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取一 点表示0,我们把这点称为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箭 头表示),向左为负方向.
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5,3.5, 2,3,0.5.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
3.取适当长度(如1cm)为单位长度,在直 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 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 长度取一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三要素缺一不 可噢!
单位长度
例1 分别写出数轴上A、B、C表示的数:
解: 点A表示的数是-2.5;点B表示的数是0; 点C表示的数是3.5.
例2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3, 3 ,1.5, 3 1 .
5
2
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是无理数,如何在 数轴上画出表示a的点?
1.将边长为a的正方形放在数轴上(如图); 2.以原点为圆心,a为半径,用圆规画出数轴 上的一个点A. 点A就表示无理数a.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数轴》评课稿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数轴》评课稿引言本文是对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中《数轴》这一单元进行评课的文档。
本单元主要介绍数轴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和运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课程概述1. 课程背景《数轴》是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的第X个单元。
它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属于初中数学必修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数轴的概念、性质以及数轴在表示数值、计算距离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应用。
2. 课程目标•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比较和计算数值;•能够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数轴的引入:通过实例介绍数轴的概念和作用;•数轴的构造:学习如何构造一个数轴并了解数轴上点的表示;•数轴上的距离:介绍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程分析1. 教材分析《数轴》单元的教材由苏科初中数学上册编写。
该教材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示来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和运用,并提供了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目标学生是初中初一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数轴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
3.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理解数轴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数轴的构造方法和点的表示方法;•学会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够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轴的概念,如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高度差,让学生感受数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数轴的构造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参与,讲解如何简单构造一个数轴,并介绍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和正负数的表示。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之数轴类(一)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之数轴类(一)1.如图,图中数轴上的单位长度为1,A、B两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1)图1中,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2)图1中,数轴上一个动点P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到达点M,若点M表示的数是1,则点P所表示的数是(3)图2在,半径为1个单位的圆片上有一点Q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圆的周长公式是C=2πr.①如果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1周,那么点Q到达的点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如果把圆片沿数轴向左滚动2周,那么点Q到达的点所表示的数是多少?(结果保留π)答:,;②如果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2,﹣1,+3,﹣6,﹣1,当圆片结束运动时,Q点运动的路程共有多少?此时点Q所表示的数是多少?2.如图,点A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点B也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点B的速度是点A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点A、点B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点B的正中间?(3)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时,另一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点运动,当遇到A点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又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点追上A点时,C点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 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写出点P对应的数;(2)若点P到点A,B的距离之和为6,那么点P对应的数;(3)点A,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P点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刻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4.如图,数轴上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14,满足BC=6,AC=3BC.动点P 从A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匀速向右运动,同时动点Q从C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匀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则a=,b=.(2)当P点运动到数2的位置时,Q点对应的数是多少?(3)是否存在t的值使CP=CQ,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已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1、3、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表示的数为x.(1)若P到A、B的距离相等,则x=;(2)是否存在点P,使PA+PB=6?若存在,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M、N分别从A、B同时出发,沿数轴正方向分别以2个单位/秒、1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6.如图,小明在一张纸面上画了一条数轴,折叠纸面,使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5的点重合.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的点重合:表示数7的点与表示数的点重合.(2)若数轴上点A在点B的左侧,A,B两点之间距离为12,A,C两点之间距离为4,且A,B两点按小明的方法折叠后重合,则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数是.(3)已知数轴上的点M分别到(2)中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2020,求点M表示的数是多少?7.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两条动线段PQ和MN,PQ =2,MN=4,如图,线段MN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开始一直向右匀速运动,线段PQ同时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开始向右匀速运动,当点Q运动到C时,线段PQ 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当点P运动到点A时,线段PQ、MN立即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整个运动过程中,线段PQ和MN保持长度不变,且点P总在点Q的左边,点M总在点N的左边)(1)当t为何值时,点Q和点N重合?(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线段PQ和MN重合部分长度能否为1,若能,请求出此时点P 表示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填空: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问题解决】(2)如图②,点A和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0和40,点C是线段AB的巧点,求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应用拓展】(3)在(2)的条件下,动点P从点A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个点运动同时停止.当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t(s)的所有可能取值.9.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表示的数为6,点C为线段AB的中点.(1)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是;(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当t为何值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t为何值时,点P、Q、C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三等分的点).(直接写出结果)10.在一个“磁悬浮”的轨道架上做钢球碰撞实验,如图1所示,轨道长为180cm,轨道架上有三个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钢球A、B、C,轨道左右各有一个钢制挡板D和E,其中C到左挡板的距离为30cm,B到右挡板的距离为60cm,A、B两球相距40cm.现以轨道所在直线为数轴,假定A球在原点,B球代表的数为40,如图2所示,解答下列问题:(1)在数轴上,找出C球及右挡板E所代表的数,并填在图中括号内.(2)碰撞实验中(钢球大小、相撞时间不记),钢球的运动都是匀速,当一钢球以一速度撞向另一静止钢球时,这个钢球停留在被撞钢球的位置,被撞钢球则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钢球撞到左右挡板则以相同的速度反向运动.①现A球以每秒10cm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则A球第二次到达B球所在位置时用了秒;经过63秒时,A、B、C三球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是、、;②如果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A球向左运动,B球向右运动,A球速度是每秒8cm,B球速度是每秒12cm,问:经过多少时间A、B两球相撞?相撞时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多少?参考答案1.解:(1)设点A表示的数是x(x<0),则点B表示的数是﹣x,根据题意得﹣x﹣x=4,解得x=﹣2,故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2;(2)设点P所表示的数是y,根据题意得y﹣2+5=1,解得y=﹣2.故点P表示的数是﹣2;(3)①如果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1周,那么点Q到达的点所表示的数是2π,如果把圆片沿数轴向左滚动2周,那么点Q到达的点所表示的数是﹣2π;②|﹢2|+|﹣1|+|+3|+|﹣6|+|﹣1|=13,Q点运动的路程共有:13×2π×1=26π;(+2)+(﹣1)+(+3)+(﹣6)+(﹣1)=﹣3,﹣3×2π=﹣6π,此时点Q所表示的数是﹣6π.故答案为﹣2,2;﹣2;2π,﹣2π.2.解:(1)设点A的速度为每秒t个单位,则点B的速度为每秒4t个单位,由题意,得3t+3×4t=15,解得:t=1,∴点A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则点B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如图:(2)设x秒时原点恰好在A、B的中间,由题意,得3+x=12﹣4x,解得:x=1.8.∴A、B运动1.8秒时,原点就在点A、点B的中间;(3)由题意,得B追上A的时间为:15÷(4﹣1)=5,∴C行驶的路程为:5×20=100单位长度.3.解:(1)∵1﹣(﹣1)=2,2的绝对值是2,1﹣3=﹣2,﹣2的绝对值是2,∴点P对应的数是1.故答案为:1;(2)当P在AB之间,PA+PB=4(不可能有),当P在A的左侧,PA+PB=﹣1﹣x+3﹣x=6,得x=﹣2;当P在B的右侧,PA+PB=x﹣(﹣1)+x﹣3=6,得x=4.故点P对应的数为﹣2或4.故答案为:﹣2或4;(3)解:设经过x分钟点A与点B重合,根据题意得:2x=4+x,解得x=4,∴6x=24.答: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24个单位长度.4.解:(1)∵c=14,BC=6,∴b=14﹣6=8;∵AC=3BC,∴AC=18,∴a=14﹣18=﹣4;(2)[2﹣(﹣4)]÷2=3(秒),14﹣1×3=11.故Q点对应的数是11;(3)P在C点的左边,则18﹣2t=t,解得t=6;P在C点的右边,则2t﹣18=t,解得t=18.综上所述,t的值为6或18.故答案为:6;18.5.解:(1)由图可得,x=1;(2)PA=|﹣1﹣x|,PB=|3﹣x|,则PA+PB=|﹣1﹣x|+|3﹣x|,当x≤﹣1时,﹣1﹣x+3﹣x=6,解得:x=﹣2;当﹣1<x<3时,x+1+3﹣x=6,无解;当x≥3时,x+1+x﹣3=6,解得:x=4;(3)设t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MN=|(﹣1+2t)﹣(3+t)|=1,|t﹣4|=1,当t>4时,t﹣4=1,解得:t=5,当t≤4时,4﹣t=1,解得:t=3.答:经过3s或5s,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6.解:(1)由折叠知,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5的点关于表示数2的点对称,∴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关于表示数2的点对称,表示数7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关于表示数2的点对称,故答案为:6,﹣3;(2)∵折叠后点A与点B重合,∴点A和点B关于表示数2的点对称,∵A,B两点之间距离为12,∴点A和点B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都为×12=6,∴点A表示的数为2﹣6=﹣4,点B表示的数为2+6=8,∵A,C两点之间距离为4,∴①当点C在点A左侧时,点C表示的数为﹣4﹣4=﹣8,②当点C在点A右边时,点C表示的数为﹣4+4=0,∴点C表示的数为﹣8或0,故答案为:﹣4,8,﹣8或0;(3)如图,由(2)知,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8,设点M表示的数为m,①当点M在点A左侧时,m<0,∴(MO+BO)+(MO﹣AO)=2020,∴(﹣m+8)+(﹣m﹣4)=2020,∴m=﹣1008,②当点M在点B的右侧时,m>0,∴(MO+BO)+MO﹣AO)=2020,∴(m﹣8)+(m+4)=2020,∴m=1012,即点M表示的数为1012或﹣1008.7.解:(1)当Q、N第一次重合时,有3t﹣t=(﹣10)﹣(﹣24),解得,t=7,当Q、N第二次重合时,有3t+t=[10﹣(﹣24)]+[10﹣(﹣10)],解得,t=13.5,综上,当t=7s或13.5s时,点Q和点N重合;(2)①在PQ与MN两线段第一次重合中,当Q在线段MN上,且MQ=1时,有3t﹣t=[﹣10﹣(﹣24)]﹣(4﹣1),解得,t=5.5,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24﹣2+3×5.5=﹣9.5;当P在线段MN上,且PN=1时,有3t﹣t=(﹣10)﹣(﹣24)+(4﹣1),解得,t=7.5,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24﹣2+3×7.5=﹣3.5;②在PQ与MN两线段第二次重合中,当P在线段MN上,且PN=1时,有3t+t=[10﹣(﹣24)+[10﹣(﹣10)]﹣(2﹣1),解得,t=13.25,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10﹣2﹣3×[13.25﹣]=2.25;当Q在线段MN上,且MQ=1时,有3t+t=[10﹣(﹣24)+[10﹣(﹣10)]+(4﹣1),解得,t=14.25,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10﹣2﹣3×[14.25﹣]=﹣0.75;综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线段PQ和MN重合部分长度能为1,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9.5或﹣3.5或﹣0.75或2.25.8.解:(1)因原线段是中点分成的短线段的2倍,所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2)设C点表示的数为x,则AC=x+20,BC=40﹣x,AB=40+20=60,根据“巧点”的定义可知:①当AB=2AC时,有60=2(x+20),解得,x=10;②当BC=2AC时,有40﹣x=2(x+20),解得,x=0;③当AC=2BC时,有x+20=2(40﹣x),解得,x=20.综上,C点表示的数为10或0或20;(3)由题意得,AP=2t,AQ=60﹣4t,PQ=,i)若0≤t≤10时,点P为AQ的“巧点”,有①当AQ=2AP时,60﹣4t=2×2t,解得,t=;②当PQ=2AP时,60﹣6t=2×2t,解得,t=6;③当AP=2PQ时,2t=2(60﹣6t),解得,t=;ii)若10<t≤15时,点Q为AP的“巧点”,有①当AP=2AQ时,2t=2×(60﹣4t),解得,t=12;②当PQ=2AQ时,6t﹣60=2×(60﹣4t),解得,t=;③当AQ=2PQ时,60﹣4t=2(6t﹣60),解得,t=.综上,所求运动时间t(s)的所有可能取值为,6,,12,,.9.解:(1)因为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表示的数为6,所以AB=6﹣(﹣10)=16.因为点C是AB的中点,所以AC=BC=AB=8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10+8=﹣2故答案为:﹣2;(2)①设t秒后点O恰好是PQ的中点.由题意,得10﹣2t=6﹣t解得,t=4;即4秒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点C为PQ的三等分点时PC=2QC或QC=2PC,∵PC=8﹣2t,QC=8﹣t,所以8﹣2t=2(8﹣t)或8﹣t=2(8﹣2t)解得t=;当点P为CQ的三等分点时(t>4)PC=2QP或QP=2PC∵PC=2t﹣8,PQ=16﹣3t∴2t﹣8=2(16﹣3t)或16﹣3t=2(2t﹣8)解得t=5或t=;当点Q为CP的三等分点时PQ=2CQ或QC=2PQ∵PQ=3t﹣16,QC=8﹣t∴3t﹣16=2(8﹣t)或8﹣t=2(3t﹣16)解得t=或t=.综上,t=,5,,,秒时,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10.解:(1)依题意得:AC=180﹣30﹣40﹣60=50(cm),40+60=100(cm),则C代表﹣50,E代表100,如图所示:(2)(40+60+60+40+50+30+30+50+40)÷10=40(秒),[63﹣40﹣(60+60)÷10]×10=130(cm),130﹣40﹣50﹣30=10(cm),50+30﹣10=70(cm),故A球第二次到达B球所在位置时用了 40秒;经过63秒时,A、B、C三球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是﹣50、40、﹣70;(3)设经过t秒时间A、B两球相撞,依题意有8t+12t=2×180﹣40,解得t=16,16×8﹣80×2=﹣32.故经过16秒时间A、B两球相撞,相撞时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32.故答案为:40;﹣50、40、﹣70.。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数轴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数轴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特点以及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教材通过引入数轴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为后续的实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但对实数的大小关系缺乏直观的感受。
通过数轴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实数的大小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轴的定义,掌握数轴上的基本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轴的学习,培养学生直观认识实数大小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定义及其特点;2.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轴的图片和实例;2.准备数轴上的基本运算题目;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数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数轴的定义、特点以及数轴上的基本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一些基本运算,如求距离、比较大小等,巩固所学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数轴上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讨论数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轴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数轴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总共为50分钟。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1
4.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合作意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方式多样,合作意识有待培养。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然后,我会引入数轴的概念,讲解数轴的构成、特点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通过数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数、负数和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负数和数轴的理解。我会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某商店在一天中的盈利和亏损情况,如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思考方法。在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部分小组分享他们的答案和思考过程,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目包括: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情况:
-向东走5米,向西走3米;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关注负数的概念,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上升和下降、盈利和亏损等。那么,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负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讲解负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规则。首先,我会给出负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会讲解负数的性质,如相反数、绝对值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_《数轴》学习指导
《数轴》学习指导一、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能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大小.难点: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考点: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常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相关知识链接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正数和负数:像5,1,1.2,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号叫做负数,如-10,-6,…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二、学习引导想一想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么样的改动,才能更好地用来表示有理数呢?画一画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放大的温度计:<1> <2>试写出图1中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各是多少?、、.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请与图2对比,加深理解】像上面,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origin),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unit length),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positive direction),就得到数轴(number line).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做一做例1 如图,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例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2332,-3.5,0,5,-4,-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试一试: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1)-2和+6 (2)0和-1.8 (3)32-和-4.提示:先在数轴上找到这些数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再根据前面的结论比较大小.三、预习检测1.数轴上的一个点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终点表示的数是-1,那么原来的点表示的数是()A.-6B.-5C.5D.62.在-6,0,3,8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6B.0C.3D.83.与原点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有个,它们分别表示有理数和.4.在数轴上把下列各数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将它们连接起来.6,-3.5,0,32,-4.参考答案1.B2.A3.2,3,-34. 如图所示。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3.1数轴》说课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3.1数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3.1数轴》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数轴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数轴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数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数轴的画法和应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轴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数轴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定义和性质,学会画数轴,掌握数轴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和合作,学生能够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轴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难点:数轴的画法和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轴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数轴的定义、性质和画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
3.实践:学生动手画数轴,练习表示数轴上的点,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轴的意义。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轴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数轴的核心概念和性质,包括数轴的定义、性质、画法和应用。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数轴的基本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 2.3 数轴 学习数轴应注意的三个方面素材 (新版)苏科版
学习数轴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数轴在有理数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重要工具.正确理解数轴,并能利用数轴解决问题是数形思想的重要表达.一.数轴的理解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理解数轴应把握以下三点:〔1〕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但直线不是数轴;〔2〕数轴有三个重要特征:①有原点〔表示数0的点〕;②正方向〔向右的方向〕;③单位长度;〔3〕数轴上的原点的位置、单位长度都是根据实际问题需要规定的,在同一条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应一致.二.数轴的画法正确画一条数轴的步骤可概括为:一画、二取、三选、四标.一画,就是先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二取,就是在直线上选取适当的点,用它来它来表示0,称为原点;三选,就是选择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并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四标,就是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如图1,就是一条数轴.但数轴的单位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要在数轴上表示-0.1,0.2等小数,那么单位长度可选长一些,可用1cm代表一个单位长度;要在数轴上表示-100,-300等数时,那么单位长度可取小一些,如用1cm长度表示100.图1例1指出图2 中哪些不是数轴吗?并指出你判断的理由.(1) (2)(3)(4)分析:在画数轴时,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①没有方向;②没有原点;③单位长度不统一;④标数不按顺序.而(1)中恰好是第①种错误;(2)恰好是第②错误;(3)恰好是第③种错误;(4)恰好是第④种错误.所以(1),(2),(3),(4)都不是数轴.三、数轴的应用1.利用数轴上点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但并不是所有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认识到这一点的.2.利用数轴可以比拟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利用数轴可以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在数轴上符号相反,且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如-2和2.4.利用数轴可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点a的数与原点的距离叫点a 的绝对值.例2在数轴上表示 3,1,-0.5, 0的相反数,并将它们的相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表示出来.解析:依据题意,建立如图3所示的数轴,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3,-1,0.5,0,从数轴观察得到:-3<-1<0<0.5.图3例3写出数轴上符合以下条件的点所表示的数.(1)与原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2)假设点A所表示的数是1,与点A的距离是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如图4数轴.(1)从数轴上很容易观察到与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有两个,分别为3,-3;(2)与点A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有两个,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2和4.图4。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1《数轴》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1《数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3节1课时的一节课程。
数轴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实数与几何相结合的桥梁。
通过数轴,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掌握绝对值的概念,以及解决不等式和方程等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数轴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以及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但对数轴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逐步建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具备观察、思考、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学生应能够通过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掌握数轴上的基本运算,包括绝对值、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3.能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定义和特点。
2.数轴上的基本运算,包括绝对值、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3.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如画数轴、标数值等,加深对数轴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数轴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轴的概念。
2.练习题:准备一些数轴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如直尺、铅笔等,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数轴是什么,数轴有什么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轴的定义和特点,如数轴是一条直线,有一个原点,有一个正方向和一个负方向等。
同时,介绍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如数值的表示、符号的表示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实际操作,如画数轴、标数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好数轴,用好数轴
数轴形象地反映了数与点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因此,学习有理数,一定要学好数轴,用好数轴.
一、学好数轴
1、数轴的概念:略.
2、数轴的画法:
(1)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通常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2)将表示刻度的点用短竖线表示,相应的数如0、±1、±2、…写在数轴的下方;将需要在数轴上表示出的数或字母写在数轴的上方,相应的点表
-、0,1.5,
示为实心小圆点.例: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3
1
1
-.规范的表示如右图.
3
3、学习数轴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画数轴时,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以下几种画法都是错误的.(想一想:为什么?)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反过来,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还可以表示无理数,以后将学到)
二、用好数轴
1、利用数轴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1)正确认识0
随着负数的引进,数的范围扩大了,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外,还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整数.
(2)正确认识整数
在数轴上原点和单位长度整数倍的点表示的都是整数。
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
(3)正确理解正数、负数
在数轴上,原点左边的所有点都表示负数,且越往左数越小;原点右边的所有点都表示
正数,且越往右数越大.从数轴上可以看出,没有最小的负数,没有最大的负数,同样,没有最小的正数,也没有最大的正数.
2、利用数轴探究问题
例1 如图,在数轴上从-1到1有3个整数,它们是-1,0,1;从-2到2有5个整数,它们是-2,-1,0,1,2;……,则从-100到100有个整数。
析解:原点左边和右边各有100个整数,加上原点表示的0,共有201个整数.
例2 已知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是2,那么在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析解:在点A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到它的距离等于3的点,因此符合条件的数有两个,分别是5和-1.
由上面可以看出: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利用数轴可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解决与有理数有关的问题;反过来,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又进一步加深了对数轴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数轴来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及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希望大家认真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