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知识点全面汇总 9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690个知识点汇总资料总结

高中地理690个知识点汇总资料总结

高中地理 690 个知识点汇总21保护宇宙环境除去太空垃圾、增强国际合作。

22地球的均匀半径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 万千米1宇宙的基本特点24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区分: 连结东西的线。

每 1 个纬度为由各样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停运动和发展变化。

111.1 千米; 0-30、 30-60 、 60-90 。

2天体的分类 :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25经线和经度连结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3天系统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整天系统统。

26东西两半球的区分西经 20°和东经 160°的经线圈。

4天系统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7南北两半球的区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日地均匀距离 1.496亿千米28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 66°34′纬线6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地点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29本初子午线 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7八大行星按结构特点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30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远日行星(天海)31东西方向的判断无穷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8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由:光照条件、稳固的宇宙环境、适合的大西。

气和温度、液态水。

32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9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33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0太阳辐射能量的根源核聚变反响34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察看,呈逆时针旋转。

11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保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35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23 小时56 分 4 秒(真实周期);太阳日,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地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理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以下是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包括地球的层次结构、地表特征与地球运动、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和土壤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

2. 社会经济地域差异与区域发展:这一知识点主要研究区域内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包括各地方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和财富分配等问题。

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一知识点主要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包括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等。

4. 地理学科研究方法:这一知识点主要介绍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包括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实地考察和调查等。

5. 人口与城市:这一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包括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城市化与城市规模、城市环境与城市管理等问题。

6. 农业与农村:这一知识点主要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

包括农业类型与农业发展、农村人口和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发展政策等。

7. 工业与城市:这一知识点主要学习工业与城市的关系和影响。

包括工业体系与工业分布、城市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结构、工业环境与工业管理等。

8. 交通与通信:这一知识点主要介绍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和现状。

包括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网络、通信技术与通信设施、交通和通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9. 文化与旅游:这一知识点主要研究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和作用。

包括文化传承与文化多样性、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文化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

以上就是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学科内容涉及较广,需要学生掌握并运用各种地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增强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为高考和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地理690个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690个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690个知识点汇总地理主干知识1.五大地理要素:水文、土壤、地形、生物、气候1.1水文(河流水文特征):水能、流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1.2土壤:常见的土壤(黑土、黄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肥沃与贫瘠、非农占地、土地盐碱化-科学排灌、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1.3五大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地势平坦低平,坡度大,以平原为主1.4生物: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原退化、森林减缓全球变暖1.5气候:气温、降水(多风沙-营造防护林,气候条件优越,雨热同期,冬季寒冷,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多,海上多风浪,等压线图对某地的天气趋势进行准确地预报)2.四大地理空间位置分布:纬度、海陆、半球、相对位置(东西南北位置、河海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3.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答题的最佳线索)、比例尺(图上距离计算,实地距离计算)4.四大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4.1人口观:人口迁移,人口稠密,城市人口比重4.2资源观: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开发治理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4.3环境观:保护环境,环境灾害(全球变暖、水和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4.4可持续发展观: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5.四大区位理论:工业、农业、城市、交通5.1工业:常见工业部门,工业产品间上下游关系,工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城区的污染5.2农业五大部门(农林牧副渔):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调整产业结构5.3城市: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空间结构,城镇体系构成,城市服务功能,城市规模,城乡差异5.4五大交通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作用,线路的选择6.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水体运动、环境分异6.1地球运动:太阳光照变式图,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间的推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6.2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气压、气温、风速、云量、锋面,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寒潮)6.3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火山地震多发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多见山区,山高坡陡)6.4水体运动:洋流,渔场成因,调水工程,填海造陆6.5环境分异:整体性和差异性,经度、纬度、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7.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接近消费地,需求量大)、交通便利、优惠的政策、技术(科技水平高、人才集中)、劳动力、地价、资源、原料、动力、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具体知识1、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一一耕作业;山地一一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一一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一一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一一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梯田一一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一一改造水分(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34、影响工业区位因素(1)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2)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3)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5、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2)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5)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6)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7)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8)工业惯性的影响(9)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6、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1)工业联系: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2)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7、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形成类型:(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发展特点:(1)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2)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1)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一一促进了城市出现(3)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2、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地理因素:(1)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2)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3)河流: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宜宾一一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一一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一一长江与汉江汇合处上海、广州河口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一一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2)交通: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一一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一一蚌埠;陇海线一一宝鸡运河城市:扬州、济宁(3)政治古希腊一一雅典;古罗马一一罗马;古都一一西安、洛阳、杭州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4)军事(5)宗教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新的因素出现: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3、城市化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大纲要求:1.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共有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 中国地处于亚洲板块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起伏,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和文化传统。

- 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3. 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
- 中国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各具特色。

-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平原,气候温暖潮湿,经济发达。

- 南部地区多为高山丘陵,气候湿润,农业发达。

- 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资源丰富。

- 北部地区多为大陆性气候,寒冷干旱,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4. 中国的重要地理区域
-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
最重要的经济带。

- 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
国的母亲河。

- 西藏高原:西藏是中国的自治区,地势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气候寒冷,是中国
的重要工业基地。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区域地
理特点以及重要地理区域。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2)2010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A.自来水厂B.大型超市C.大型服装批发市场D.造纸厂答案:A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1)1980年城区主要沿河流呈带状延伸,2010年受铁路、公路吸引,城区向交通干线沿线拓展。

故选A。

(2)读图可知,在2010年产业布局中,造纸厂位于城区,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故选D。

2、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A.位于城市中心B.土地租金高C.交通通达度高D.周边居民数量多(2)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A.甲—休闲旅游中心B.乙—化学工业中心C.丙—对外交流中心D.丁—商业贸易中心答案: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答】(1)读图可知,M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成为商业区。

故选C。

(2)图示该地盛行偏北风,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附近有山林、河流与湖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乙位于大城市东北郊,城市上风带,不宜建化学工业中心,否则会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丙在城市东郊,近铁路、高速公路,可建仓储物流中心,而不是对外交流中心;丁在城市西郊,远离交通线,不适合商业贸易中心。

故选A。

2021年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

2021年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下面是课件为您推荐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

人口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底和高的分界值0.1%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高中地理必考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地理必考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地理必考基础知识整理汇总自然地理知识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地理作为高中学科之一,对于考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而高中地理考试中,总是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和熟记的。

本文将为大家全面汇总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 地球的基本参数和天球坐标系
地球的基本参数包括地球的周长、半径、面积、体积、密度以及年月日等等;天球坐标系则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学生们需要理解如何使用赤经、赤纬等天球坐标系的基本坐标和诸如恒星、星座等基本知识。

2. 地形和地貌
地形和地貌是高中地理的重要考点,在地形上学生需掌握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不同的地貌特征;在地貌上则需要了解海洋地貌、陆地地貌、冰川地貌等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地貌过程。

3.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需掌握洪水、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防灾减灾对策等知识点。

4.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可避免的地理考点,学生需了解气温、降水量、风等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5. 农业和工业地理
农业和工业是高中地理中重要的考点之一,学生需了解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特点等。

同时还需要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有所了解。

6.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涉及到城市的形成、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城市化的原因、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等知识点。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必背考点的全面汇总,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复习、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2021年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

2021年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下面是职场 ___的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资料,欢迎参阅。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1.判断地图反应内容详略: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等高距越小,对地形反映得越为详尽。

2.判读等高线数值给与计算: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⑵有关等高线图的计算问题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米)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H相/100×0.6。

③坡度计算:在考查能否修建梯田时,常用到坡度计算,如果坡度大于25°时就不能修建梯田,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间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三角函数表中查出。

④打井深度计算: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要打多深井才能出水h=a-b,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线⑤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ⅰ陡崖顶部的高度(海拨高度)H顶,其公式为:a≤H顶<a+d(< span>其中a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大值,d为等高距),如图1-2中陡崖D处顶部的海拔高度为500米≤H顶<600米。

ⅱ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其公式为:b-d<h< span>顶≤b(其中b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1-2陡崖D处底部的海拔高度为200米<h< span>底≤300米。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1.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和递变规律:经度向东度数增加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加为西经;纬度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加为南纬。

2.纬线和经线的形状和长度:纬线互相平行,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相等。

3.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方法:沿着自转方向增加为东经,减小为西经;度数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4.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5.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的关系: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6.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等值线的疏密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8.等高线和河流、山脉的关系: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9.天体的分类和层次:包括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层次为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XXX系。

10.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11.月球的特征:正面永远面向地球,有昼夜更替;无大气,表面温差大,有陨石坑、山脉、平原和火山。

12.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3.太阳的外部结构及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4.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会影响气候,耀斑会影响电离层和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磁场和磁暴。

地表温度的维持是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能源。

高中地理名词及概念汇总素材

高中地理名词及概念汇总素材

名词及概念汇总学好地理要知道75个地理名词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4、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向外扩展到外围空间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地球外部磁场.5、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8、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201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9、康拉德面:地胯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10、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2019年由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

1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2、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13、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17、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18、天体: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全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全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全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学会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理解地图所表达的信息。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文特征等。

- 湖泊与地下水: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成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植被的分布与类型:热带雨林、草原、沙漠、寒带植被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 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分、交通规划等。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业技术进步等。

3. 工业地理- 工业类型与分布: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 工业区位理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分析。

- 工业与环境:工业污染与环境保护。

4. 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 交通网络与区域发展: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交通问题与对策:交通拥堵、事故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电磁波的传播、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2021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查字典地理网小编准备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 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高中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021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

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

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0度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

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

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

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

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全面汇总一、时区计算的规律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2、确定太阳高度:(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确定日期分界线: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

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二、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三、经济地理特征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

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

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

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三、农业地理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地理,是指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狭义的农业则单指耕作业。

农业地理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方式(耕作业、畜牧业、渔业中以哪一种为主。

是集约农业还是粗放农业)、耕作制度(一年几熟)、地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特征: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棉区以及各种纤维、油料、糖料、饮料等作物,淡水渔业、家畜、家禽等重要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本区。

又如西德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北部平原发展了乳肉畜牧业,并种植麦类、马铃薯、甜菜等。

中部高原山地发展了乳牛业。

南部的河谷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

四、交通运输及其他这里主要指公路、铁路线,内河航运与海上航线,主要交通枢纽和港口,海陆交通联运,货物流向等方面,有些还可考虑它的名胜古迹及历史纪念地。

例如法国的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部,跨塞纳河两岸,河上有大桥沟通。

水上运输方便。

市内有多条铁路和运河通往全国各地。

那里集中了全国主要工业部门,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巴黎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一八七一年建立过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市中心区还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

五、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是否合理等等。

例如苏联。

森林、矿物和土地资源都很丰富。

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和东欧平原的北部布着针叶林。

它的煤、铁、石油、天然气、锰、铜、铅、锌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东欧及西西伯利亚地区平原辽阔,有利开发。

境内大河不少,为水运、水利、水力、航运、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方位词的正确使用方位词是日常用语的常用词,但往往有部分学生使用随意,错误丛生。

在地理学习中用好方位词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方位词?在地理学习时使用方位词有如下几类原则: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

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

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如北部。

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

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

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

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

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

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

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

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

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

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

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

中纬度35°N附近,仰望九月苍穹,在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

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

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望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

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

方位词看似容易,实际上欲经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举。

平时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可随之避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四、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