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关键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双元制是一种胜利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在全世界职业教育行业内已经得到了广博的认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开始学习、借鉴德国职教经验,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全国职业教育优秀地区先后以例外形式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教育改革试点。由于政府干预、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职教改革有经验也有委曲。笔者通过近年来到德国学习考察,在国内一些地区的交流参观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结合笔者学校实施中国特色双元制校企合一模式试点的实践,谈谈自己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一、xx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1.“双元制”是xx职业教育的核心

德国的职业学校有两部分学生,一部分是“双元制”学徒,另一部分是全日制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中有70%参加了“双元制”培训,另外30%在全日制职业学校学习。从表面上看,这是两种途径,实际上“双元制”模式占了几乎全部的比重。

全日制学校有三种类型,职业完全中学、职业专修学校、职业预科学校,其中除了职业完全中学的学生毕业后要进入大学之外,其他两种类型的学生毕业后还要选择工种,进行“双元制”培训,只不过企业可以免去其职业基础课的培训过程。而德国的“双元制”有法律上的保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途径,将隐含在“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全日制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2.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是德国职业培训的主要模式

学习领域的划分和行动导向方法地位的确定,是德国职教体系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他们确实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学习领域的严重之处,就是面对这种现实,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入手,划分例外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法对学

生进行“职业”培训,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它的重点是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琐碎的理论验证,只有在行动上进行训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工人,抽象的理论描述是培养不出有职业能力的工人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打破学科体系,恢复职业教育的“本来面目”,体系变化的结果必定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3.能力培养是xx职业教育的严重目标

学习领域、行动导向和关键能力,在德国职业教育中一直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国原国家教委在一九九八年初就明确了能力本位职教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认真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关于“关键能力”的分析方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力要求和目标,这也是我国职教深化改革的关键点。

4.完善的中高职贯通体系为技术工人继续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是高等职业教育从1997年到现在仅仅是15年的时间,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应该借鉴德国的胜利经验,建立规范的高等职业培训体系,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带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5.xx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职业培训的内容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而不断拓宽,这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显明特点。随着技术发展,最近几年德国的职业种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变化,这是任何国家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因此职教体系的构建应该考虑到容纳新技术、新工种的灵活性,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要借鉴这方面的经验。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建设双元制校企合一模式试点,在将教学大纲和培训大纲本土化的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及教育教学动态实施等方面感触颇深。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关键在于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双元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职业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在企业进行实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企业受训的时间多于在学校学理论的时间,企业在职业培训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德国“双元制”胜利的关键在于政府干预,国家和

地方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并起到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一个主体与企业密切合作,行业协会扮演严重角色。

“双元制”引进了我国多见的模式就是产教结合(或叫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与经济接轨的有用载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用的方式,也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有用途径。通过合作培养,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培训学生,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这种模式由于缺乏合适的土壤,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突出原因在于:双元制模式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元,学校以教育教学为目标,在教育责任上责无旁贷,因此学校作为双元制的一个“元”,往往是积极的。但是,企业却往往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多数参与合作办学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够,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作用很难发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缺少实质的“产教融合”,致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差距较大,没有真正达到合作的实际目的。

因此,实施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从2008年起着手实施的中国特色双元制校企合一模式,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吸引优质企业以“双赢”的形式进入学校,融合校企双方资源优势,全面推行“学校即企业,课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以职业为导向,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理论教学以案例为主,实训教学以项目课题为主,让学生学习设备操作技术、维护保养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等,完成教育教学从虚拟→模拟→真实的零过渡,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距离转变,学生技能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目前,这种尝试已经进入了实施性阶段,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可以肯定,校企合一的模式从根本上调动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必将成为我国解决校企合作难题的胜利范例。

三、引入双元制的考核模式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必须做到客观规范考试结果才能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

在“双元制”模式下,学生毕业也须通过两类考试:一类是企业的技能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企业培训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由行业协会实施;另一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