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和主要内容;2.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五四运动的影响;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探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五四运动标志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五四运动(约15分钟)- 讲解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包括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巴黎和会等。

- 分析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和爱国运动的特点。

3. 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约20分钟)- 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包括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抗争精神。

- 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包括启发了新文化运动和促进了社会变革。

4. 活动与巩固(约15分钟)-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五四运动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 小结与总结: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 达标检测(约10分钟)- 完成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人物和事件,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思辨能力。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过程、结果及意义;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德育目标: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五四运动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五四运动的有关史实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形成)(一),创设情境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是什么?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五四运动的成果有哪些?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6.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导读单(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国内: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③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4)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国际:①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同革命指明了道路:②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探究二】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教材旨在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和影响;(3)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性判断和辨析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思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解放和进步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和主要经过。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及其意义。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了解吗?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简单回答,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梳理(20分钟)1.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外国列强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凡尔赛和约》等。

2.讲解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学生示威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群体行动等。

3.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影响:爱国主义思想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第三步:思辨拓展(3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

2.每个小组选出代表,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并进行陈述。

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辩论。

4.教师引导总结讨论结果,点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第四步:补充案例(10分钟)补充介绍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以及《新青年》、北京大学的相关事迹。

第五步:知识巩固(15分钟)1.设计小组练习题,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解答。

2.教师抽查几组进行答题和讲解。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与现实关联。

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案【篇一: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历史科教材高一(上)第五章第二节《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经过、影响。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列表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结合史实使学生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亮标(2分钟):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从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在屈辱面前,中国人民没有低头,反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抵抗,请同学们列举出来”(在学生们列举出后,教师总结),指出“这一系列抗争都失败了,但到了20世纪初,中国人民最后选择了共产党,最终把中国人民的抗争引向了胜利,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五四运动。

”亮标: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重点)二.五四运动的经过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难点)同时点出重难点:重点是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难点是五四运动的标志性意义。

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14分钟)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9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并探讨“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不是五四运动就不会发生?”学生回答。

各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精讲(5分钟)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的,是当时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各方面大变动的产物。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法:通过讲解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3. 列表法:通过列出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进程。

4. 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使学生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运动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发生的?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和原因。

2. 教师讲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重要事件。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精神,如爱国主义、民主思想、科学精神等。

三、巩固知识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将五四精神应用到当代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五四运动对当代的启示和意义,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完美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完美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

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资料收集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再现历史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_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
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五四运动的复杂背景;
2. 认识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介绍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

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
讲解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组织形式。

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就五四运动的意义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思考拓展(10分钟)
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五四运动,中国的发展会有什么不同?如何评价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五四运动的起因、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读后感或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五四运动进行综合性分析,结合个人观点和历史事实,形成较为完整和客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扩展相关知识,了解更多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

教学设计2: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2: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分组发言的方式进行教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849年,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用生命实践了他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无独有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祖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也同样涌现出了一批勇于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的热血青年,他们共同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那么,这场运动究竟是怎样爆发并发展起来的呢?又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出20万华工担负起了繁重的后勤任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一战结束后,中国也以战胜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当时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期待胜利能改善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

北洋政府派出了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教师展示图片《巴黎和会会场》,提出问题:满怀希望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目标实现了吗?学生回答:要求: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结果:没有实现。

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0页文字,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要求、主力和斗争形式是什么?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要求主力斗争形式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学生示威游行3.师生探究:“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性质?师生总结:“外争主权”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内除国贼”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精选)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精选)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精选)标题: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引领精神文化变革的鲜活历史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4.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和关键事件;3.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一张五四运动的时间轴海报;2.五四运动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五四运动,并了解他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2.呈现五四运动的时间轴海报,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观察和思考;3.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探讨;4.学生报告分组讨论结果。

二、核心内容(30分钟)1.呈现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五四运动的火热场景;2.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和关键事件,并回答相关问题;3.学生报告分组学习成果。

三、拓展延伸(35分钟)1.学生观看一段五四运动相关的电影片段,并进行讨论,思考电影中的情节和主题与五四运动的关联;2.小组合作,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并形成小组报告;3.学生展示成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综合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2.带领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今天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质量,包括小组讨论、报告和展示的情况;2.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3.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思考的表达。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五四运动教案三篇

五四运动教案三篇

五四运动教案三篇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三篇各有特点的五四运动教案,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或教学情况自行选择。

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时、地、人、口号等)、结果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概况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观察再造场景从课文和插图、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现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探索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作用讨论分析理解概念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构建宏观知识结构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思想意识中国的资产阶级天生软弱妥协,无法完成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革命需要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难点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就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她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这个目标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2.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

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略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学历史中重要的一课,是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难点。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三篇优秀的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一一、课型:新授课课时:1 课时二、课程标准: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应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

(3)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认识到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不屈的探索与抗争才是中国不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四、教学方法:1创设历史情景:利用电影资料使学生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温习五四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课堂讨论: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授课过程(导入)师:在坐的各位包括我都是年青人,年青人充满的热情,充满着理想,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我们年青人还有自己的节日,什么节?(五四青年节)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呢?(五四运动)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大家翻开课本64页,看第16课,(板书,五四爱国运动)(讲授新课)本节课我们将分四个环节来进行:寻源五四、走进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让我们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寻源五四”。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
2. 能够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好奇心。

2. 讲解: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对中
国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
考和分享。

4. 深入理解:通过案例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
代史的影响。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五四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
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整理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和背景等,并写一篇小结。

2. 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否有类似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当今社会?请写一篇思考文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避免片面理解历史事件。

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领导阶级、斗争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其深刻内涵和意义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五四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历史资料,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初步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五四运动?”引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然后,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级的作用,以及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第13课 五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第13课 五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五四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发展过程、结果以及运动的性质、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性质、意义。

难点:“五四”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五四青年节话题导入。

二、新课探究●梦想破灭——了解“五四”之因。

师生合作,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青春不悔——重现“五四”之史(1)五四运动的经过自主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爆发与扩大的相关信息,并完成表格(2)角色扮演——穿越时空,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选一)情境一: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北大学生,5月4日,你来到天安门前集会,站在人群中发表演讲,你会怎么说?情境二:假如你是一名工人,你怎样动员身边的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动。

三、合作交流,魅力展示●生生不息——继承“五四”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口号中国的土地可以断送而不可以征服!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材料二:习近平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五四“精神有哪些?(3)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呢?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检测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民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扩大、结果和历史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时空观念)2.通过观看和分析图文材料,记忆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难点:感悟“五四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中国现代节日?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原因:材料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内部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材料二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最后协约国阵营取得胜利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

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和会……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基本的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外部原因(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基础知识)二.五四运动扩大1.扩大原因:(1)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号召、宣传: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北洋政府的态度:日本帝国主义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五四运动扩大的基础史实,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2.时间:1919年6月5日后3.扩大的表现: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4.主力:工人阶级5.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1)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规定为: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因此,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二目“‘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过程、结果。

第三目“五四精神”,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五四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本课的有关内容,学生比较陌生的是五四精神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因此,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

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可以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整体设计思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分析和学科特点,决定本课的主线是“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教学设计上分为三个环节:“五四前夜——风雨欲来”、“五四现场——风起云涌”、“五四遗产——风声雷动”。

教师力图通过精彩的讲述和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以及五四精神。

【教学方法】1、讲授法2、问题教学法3、史料分析法4、多媒体教学法5、分析研讨法【板书设计】第16课五四运动一、五四前夜:背景二、五四现场:过程三、五四遗产: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关于五四运动的图片并配合《共青团团歌》。

教师:这激昂的音乐、震撼的画面坚定地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青年们的爱国情感和抗争意识。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伟大运动,在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那么为什么是在那样的时间,那样的一群人,做了那样的一些事呢?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一起来探索、感受五四爱国运动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气氛,并且图片与歌曲相配合,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样使导入更自然、更贴切。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五四运动前夜的故事。

在《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中有这样一段话,“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下面我们将通过下列六组镜头来看五四前夜中国是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让我们来感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中国。

呈现教材:日本强占山东后,又于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款”要求,······要求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自己称帝,接纳了“二十一条款”,使日本在山东的地位更为巩固。

——香港现代版《高中中国历史》5上首先,镜头一,大家在这幅图片和材料中捕捉到怎样的历史信息呢?从镜头一大家可以捕捉到什么历史信息呢?左边的图片是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就是日本妄图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所拟定的文件,右边的蝎子政策是揭露日本侵略中国阴谋的宣传画。

那你来说一下,这说明什么?生答: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请同学起来回答。

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一战时期,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镜头二表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下面我请同学起来说一下你观察到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荒地不断增多,说明耕地减少,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困苦。

当时社会流传着这样的两句话,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砍砍杀杀,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由此可见,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当时的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成为必然。

镜头三中的材料说明五四前夜阶级基础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则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生: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师: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就为五四运动的开展提供了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镜头五说明五四前夜思想上出现什么变化?(新文化运动解放人民的思想,使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新的解放道路。

由于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因此,十月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不是孤立的了,而是同世界人民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连在一起了,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变化。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加入巴黎和会,“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让我们大家带着期望和梦想,走进镜头六——巴黎和会。

我们一起来聆听中国代表顾维钧与牧野男爵关于“山东问题”的辩论。

结合视频和教材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思考多媒体上的这四个问题。

中日辩论的焦点是什么?(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山东问题,这一问题由来于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在巴黎和会上,公理并没有战胜强权,正义最终也没有胜利,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就此打破。

外交失利的噩耗传来,举国震动,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五四现场。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的过程中注意运动的时间、地点和参与者。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见证了五四运动发展的过程,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表格。

第一阶段的开始时间是1919年5月4日,运动的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斗争形式是罢课,斗争的结果是遭到镇压。

第二阶段的时间是1919年6月3日,运动中心是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斗争形式是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三罢斗争将运动推向高潮,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从北京到上海,从学生到工人,最终取得了初步胜利,这些初步胜利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看图说话,这是当时的国内专电,内容是免曹令已下,曹陆章皆免职,这是当时的报纸上的报道,主要内容是在凡尔赛大会忙碌之余,中国代表解释不签字的理由,中国代表认为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殊欠公允。

最后这张图片是北京被捕学生获得释放。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而巴黎和会,拒签对德合约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1919年6月28日时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

为什么运动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呈现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人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较之以往的运动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关键因素是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过渡: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响乐中的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是中国青年引以为豪的光荣历史。

历史走过昨天,历史见证今天,让我们一起五四之后说五四,参观五四带给我们的遗产。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不知道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新姿态”这个词语,那么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新在哪呢?就让我们一起在比较中发现“新”。

这充分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咱再继续看这则材料,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

之所以称之为基本,是因为传播广泛,即他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在思想意识层面考虑,它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当我们揭开笼罩在五四身上的层层光环后,会发现五四不仅仅是一场学生运动,也不仅仅是一场“打到孔家店”的反传统运动,更不可能只是宣扬民主自由的廉价舞台;它是一种精神。

“五四”运动距今96年了,但“五四”精神焕发出的时代光彩,对当代青年仍富有引领启发的意义,当代青年也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代的职责。

(放PPT)解说词:他们是民族尊严、国家实力的见证;他们是国家有灾、人民遇难时挺起的脊梁;他们是随处可见的心手相牵的红色力量。

他们还是什么?也许就是由在座的每位青年将要续写的篇章——请拿起你手里的笔,的旋律里写下你们青春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