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

合集下载

技术型人才的概念是

技术型人才的概念是

技术型人才的概念是
技术型人才是指具备一定技术专长和知识背景的人,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术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价值。

技术型人才通常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熟悉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发展,并且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技术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科学研究领域,技术型人才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改变现有的科学认知和开创新的研究方向;在工程领域,技术型人才可以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改善生产和制造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在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型人才可以开发新的软件和应用,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等等。

要成为一名技术型人才,一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来获得相应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同时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素质。

技术型人才通常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人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和任务。

技术型人才的概念界定

技术型人才的概念界定

技术型人才的概念界定技术型人才指的是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能独立地运用和创新技术的人才。

他们在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和应对技术挑战。

技术型人才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技术型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

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他们深入了解技术的原理和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其次,技术型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

他们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并能够快速应对和解决技术上的各种挑战。

他们在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此外,技术型人才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尽管他们在技术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但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们能够与同事和合作伙伴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和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团队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技术型人才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他们不仅关注技术的发展,还注重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

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科学、公正、诚信的原则。

他们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为组织和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技术型人才是在技术领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独立运用和创新技术的人才。

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技术知识,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和应对技术挑战。

他们注重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他们还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技术型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改进 空间。建议未来政策制定应更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参 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 具体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详实、科学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等方面的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 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问 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 任务。
能力要求方面,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能力、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 需要具备出色的项目管理、协调沟通和领导才能,以实现团队目标。技术型人才 则注重技术研发、工艺设计、设备维护等技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成长路径方面,应用型人才通常从基层岗位开始,通过实践积累经验,逐步 提升自己的职位。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工作环境。技术型人才则从专业技术岗位起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 逐渐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

引进人才的六种类型

引进人才的六种类型

引进人才的六种类型引进人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为其注入新的智慧和活力,还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将人才分为六种类型:学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领导型人才和实施型人才。

学术型人才是指在学术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人才。

他们通常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广泛的学科知识,能够在学术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学术型人才的引进可以帮助提升学术水平,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技术型人才是指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他们在特定领域内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持。

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可以加强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竞争力。

接下来,创新型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们能够不断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推动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可以带动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管理型人才是指具备优秀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人才。

他们能够有效地协调资源,合理安排工作,推动团队的高效运转。

管理型人才的引进可以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优化运营效率。

再者,领导型人才是指具备领导才能和领导经验的人才。

他们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和决策,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领导型人才的引进可以为组织注入新的领导力量,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实施型人才是指具备实施能力和执行力的人才。

他们能够将战略和计划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实施型人才的引进可以提高组织的执行力,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总结起来,引进人才的六种类型是学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领导型人才和实施型人才。

每种类型的人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引进。

通过引进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为国家、企业和组织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因此,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不同类型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制定合理的引进政策和措施,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怎样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

怎样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是指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可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具有较高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角色定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对“应用型人才”的概念进行明确。

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相较于基础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能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理念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上,教育强调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的学生更倾向于实际应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校必须更加强调实践,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

实践教学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实验和社会调查等。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工作技能,尤其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到工作的流程和难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内容。

例如,引入企业教师,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和开设选修课程,注重工程实践、项目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因此,学校需要大力投资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建设,推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研究实践水平和开展人才培训项目等。

质量保证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何谓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是偏向应用的人才,于学术性人才对应。用专业术语来讲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二:为什么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含量将会大大增加,对各类学有专长的技术人才的需气量将随之大大增长,人才市场的看涨,将为应用型带来光明前景。结合我们学校来讲,我们学校建立较晚,若要涉及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和那些知名的大学来讲是处于劣势的。由于各方面像师资名气等等的原因,相对而言,我们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比较合理和复合情况的。而且我们学校的宗旨也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或于其他人才培养的区别) 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2.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人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同样也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四:如何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1.总的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有新的思路,不要总是学习知名大学的教学思路。已有的教学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是必须的,但由于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社会情况的不同,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不一样的。2.对学校的方面建议:高等院校应当与企业密切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企业的经验与知识,使专业课程能符合实际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要包括足够的实习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经常设计及举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活动,摒弃单向授课,使教学更富趣味、更互动。企事业要用行业的经验和思维支持高等院校课程的充实和改进,参与院系课程的设计;要提出切合现实需求的课题,让教师和学生作重点性的科研和练习;要提供实际工作环境及技术上的支援,使学生能充分地得到锻炼。3.要加强学校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合的培养。如果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其个人的技术也有功利价值。个人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互动关系。学校办学就业率高,学生有用武之地,其所学为之所用,就有成就感,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也得以提升。4.政府和国家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政府可以帮助建立一些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在甬高校、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以学科为依托、以专业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社会平台。政府还应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和特色办学的原则,以学生就业、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深化改革,加强建设。五:关于我们学校的建议我们学校的现在正处于成长和发展时期,我们最先应该分析相应的政府法规和政策。在利于我们学校发展的政策基础上,正确的判断市场的需求,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样不仅是我校发展的需求,也是我校对所有师生最基本的负责任的做法。。

人才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人才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人才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在企业中,人才包括但不限于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人才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能够熟练从事本职工作。

2. 能力和素质: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质,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工作经历和业绩:人才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业绩,证明其能够在该领域中取得成功。

4. 道德品质: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

5. 发展潜力:人才需要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人才的定义和判断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

在实际招聘和选拔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定位,制定相应的人才标准,并通过多种方式来考核和评估候选人是否具备成为人才的潜力和能力。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学术和创新热点之一,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其创造和推动作用不断提升。

该文主要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概念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群体。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他们具备在企业或科研机构中创新应用研究成果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应用型”,指的是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即拥有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能力,熟悉作战实践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较强的发展和应用能力。

他们的特点是在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独立开展创新项目,完成关键技术研究,最终实现技术创新产出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1、多领域专业知识: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拥有跨领域的综合素质,具有多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应用实践能力,在独立进行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有效运用各类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2、独立创新研究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独立进行创新研究时,具有相应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在组织和实施创新研究中拥有自主的判断力和决策权。

3、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在研究创新方案并开展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懂得合理的时间和资源管理,协调和处理内部成员的各种关系。

4、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创新研究中的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上,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因此,采用实践和应用考查方法,提高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培养,而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完整培养模式。

1、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开放的实践学习环境。

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运而生,成为各大高校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特点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应用型人才对于社会和经济的意义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他们可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应用型人才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可以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二、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1.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起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该围绕行业需求、企业需求进行规划,同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2.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习实训的设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和市场信息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起双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标建构及路径探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标建构及路径探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标建构及路径探析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变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文章在梳理和评价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整合過去相对碎片化的多学科视角,从四个方面深入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提出一个由14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校定位为引导,以市场参与为路径,以内外联结为保障的系统工程,应强化教育政策的指导作用,产学结合的互动机制,行业化的课程体制,灵活多元的支持机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急速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有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其战略重心也逐渐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

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和要求在不断提高,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因此,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

正确回答什么是应用型人才,用什么培养人才,怎样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关于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学界尚无权威的界定。

有些学者把应用型人才界定为“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与学术型才和技能型人才不同之处在于“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胡黄卿、陈菲莉,2008)。

部分学者将应用型人才与学术研究完全分割开来,将应用型人才界定为: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在理论规范的指导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潘懋元、石慧霞,2009)。

学术性、应用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特点与接受相应教育的特点

学术性、应用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特点与接受相应教育的特点
人才类型的培养与Fra bibliotek受相应教育的分析
人才类型(按社会功能分) 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人才(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 智能结构特征 基础理论深厚,有较好的学术 修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相应学历层次 相应课程类型 理论型/为研究作准备/进入高技 术要求的专业课程。达到“具有 进入高级研究领域的能力”(符 合学术型人才规格),或者传授 大学本科或本科 应用科学知识(医学、牙医学、 建筑学等)以“可以从事高技术 以上 把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的设计、工作规划或运 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应 要求的专门职业”(符合工程型 工程型人才 行决策,主要从事有关设计、规划工作 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人才规格)。其典型要求是进入 高等研究的能力。可以直接通向 高一级课程 生产类,如工厂技术员、工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强调 实用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 艺工程师、农艺师、建筑施 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关的专业 课程,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 工员、植保技术员等 知识面要求更宽广些;综合应 程,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一特定职 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大学专科层次 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 管理类,如车间主任、工段 力应更强些,特别应具备解决 (高等职业教育 门技能--对学习完全合格者通常 长、设备科长、护士长、行 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 的发展方向) 授予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有关资格 政机关中的中高级职员 还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有 证书"(符合技术型人才规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协调 格),并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 职业类,如会计、护产士、 组织好所在工作群体的能力 程 医士、导游等 强调工作实践的熟练程度 中等教育和中等 职业教育为主, 向大专延伸 职业岗位课程
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 应用型人才 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 (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 利益的工作,把工程型 利益的人才) 人才或决策者的设计、 技术型人才 规划、决策变换成物质 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 作用。属于工艺型、执 行型、中间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_吴中江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_吴中江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吴中江 黄成亮【摘 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问题。

作为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一种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独立人才类型,其显著特征在于学以致用,以用为本。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标准、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与突破,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收稿日期】 2013年9月【作者简介】 吴中江,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成亮,南京工程学院高教所教师、教育学博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这是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学校分为三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型人才;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不同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人员,如律师、教师、工程师、医师等“师化”人才;职业性技能性高等院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1]。

第二类高校主要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依赖资源、劳动力向依赖创新、人才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正确回答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什么是应用型人才1.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内涵。

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是科技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是人类历史上三次影响重大的社会分工。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说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脑袋里一下子就蹦出了“实践、实践、再实践”这几个字。

你知道,现在的社会,不是你光有个本科学位就能高枕无忧的。

现在的企业,最看重的不是你背了多少理论,而是你能不能动手做事。

很多人一听到“应用型人才”这四个字,可能会想,哦,这不就是那种能在工作中马上用得上学到的东西吗?没错,关键就是“用得上”。

你想啊,一个学生,天天呆在教室里看书,做题,考试,毕业后才发现,自己除了能背个理论,别的啥都不会。

你问他:你会操作机器吗?不会!你会写代码吗?不会!你会搞项目吗?不会!那你告诉我,你学了这么多书,学出来有什么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别以为拿个文凭就能吃得开,现在的社会更加看重的是你能不能跟得上节奏。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真正的能力。

比如说,你在学校学了很多经济学理论,结果毕业后去做销售,理论根本帮不上你啥忙,你还得学会跟人打交道,学会说话,学会推销自己。

这些,才是现实工作中最需要的东西。

说起来,这就好像做饭。

你看,学厨艺的都知道,光看食谱怎么做菜、背各种做饭的技巧不行,关键还是得在锅前站一站,动手去做。

你只有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调整,才知道盐放多了会腻,火候掌握不好会焦,切菜速度快了容易划伤自己。

理论和实践,永远不能分开。

人家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现在说的“应用型人才”,还得是能走在前面的那种。

光会做事情不行,还得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你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中不动,得学会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得适应新的技术、新的工具。

如果一个人一心只想着过去的经验,而不去了解新鲜事物,那他就容易被社会淘汰。

比如以前大家都用计算机写代码,现在大家用人工智能写代码,谁能适应这股新潮流,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呢,光说这些好像有点沉重,我其实还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是光靠学校的教育来完成的。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各有其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一、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及特点学术型人才是指在某个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人才。

他们通常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广泛的学科知识,擅长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

他们注重理论的创新和学科的发展,追求学术上的突破和贡献。

应用型人才是指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擅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他们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实践的成果,追求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二、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术型人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学术型人才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为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路。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应用型人才为学术型人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应用型人才通过实际工作的经验和实践的成果,为学术型人才的研究提供了实际问题和实践案例。

他们的需求和挑战推动了学术型人才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在某些领域中可以实现有机结合。

学术型人才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可以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应用型人才通过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及发展趋势学术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学术探索,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的学术成果和理论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学术型人才还通过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ppt课件

应用型人才培养ppt课件

一、应用型本科人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概念3、人才培养的历史考察
学术型人才: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为主导,以自由教育为 原则、以知识本身为目的。 19 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强化科学研究,培养学术人才 19世纪后半叶,美国开创研究型大学模式:科学研究、研 究生教育并将学术型人才培养延伸到本科教育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其内涵具体有以下方面
4.兼顾人文。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稳定的情 绪、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合作的意识等心理素质以 及良好的职业操守、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5、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职业性是其根本属性。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性质,又从属 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专业性是其内在属性。培养“专门职业人”。1)教育专 门化,接受特定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具备该职业特具的 专门的知识和技能;2)素质综合化,包括高水平的普通 教育和训练;3)活动标准化,具备符合专门职业要求的 知识标准、技术标准和专业伦理等;4)职业规范性,依 法取得社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明或开业注册许可。 基础性是其发展属性。以本科教育丰富性和知识基础性为 根基,重视作为本科教育普通知识和基础能力培养。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因此,应用型本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 本科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 养规格上,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 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 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 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这意味着,应用型人才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

如果说,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那么,应用型人才则是一种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之上,按照行业的职业规范制定人才标准,特别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性要求,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胜任人才培养为原则构建“双师”结构、多元组成的教师队伍,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所有这些要素的达成必须坚持产学研相融、走校企合作(行业合作)教育的道路。

1.以技术体系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依据,而是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其课程内容体系,在“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目标指导下,强调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先进性。

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动态、市场需求呼声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内容体系的“催化剂”,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可雇佣性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区别于传统本科人才课程体系当中的探究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显著特征。

2.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其教学方法体系应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强调综合训练、仿真训练、创新训练等;突出项目教学和企业实习环节。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从事认识世界,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为 销决策、电信网络规划)的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 形成A’B’C’D’,增加的表面功与克服附加压力所 从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出发,个人认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应突出以下两点:
• 1、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依靠科学理论,通过经验积累,从而对客观
• 3、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也被称为“中间型人才”,重要特 点之一就是其理论基础教育要介于学术型人才和职业 技能性人才,因此在讲述基础性课程时应注意把握理 论讲解的度,不能够高,也不能过低。下面举例说明 对于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应用型人才的 培养。
Y-Laplace方程的推导
﹒r
γ
应用型人才的三要素中,除了必要的 而实践技能的教育工作更主要是体现在应用性更强的模块课程中。
依靠科学理论,通过经验积累,从而对客观
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 推导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逻辑性
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性知识应注意适当强化课后的巩固过程,让学生首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结构。 社会间接谋取利益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
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 1、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 Y-Laplace方程的推导
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有关 形成A’B’C’D’,增加的表面功与克服附加压力所
仅靠课后习题的方式是无法有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 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解决操作
因此在讲述模块课程时应注意将所讲授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生产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有更 深刻的了解。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辨析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辨析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辨析就人才类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总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

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教育来培养,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这种人才又可分为三类:生产类,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植保技术员等;管理类,如车间主任、作业长、工段长、设备科长、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行政机关中的中高级职员;职业类,如会计、统计、牙技师、导游、空勤人员、农业生产经营者等。

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必达到工程型人才要求,而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由于他们大都是在生产现场工作,因而与工程型人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相关专业知识面要更宽广,如工艺人员除需要工艺知识外,尚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特别要具备解决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一定的操作技能;三是由于生产现场的劳动常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因此,人际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是这类人才极为重要的素质;四是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更强调工作实践的作用。

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

1 / 2技术工人不属于这类人才,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者,虽有操作任务,但不能简单地归入技能型人才,尚须分析其智力含量的多寡,才能决定其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本文从科学研究与科学应用的视角,对现代社会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标签]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悉心体味这些文章及思想,我们发现人们对这种人才类型的特征或属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混乱。

或语焉不详,人云亦云;或立论不洽,违背逻辑;或仅从表面和常识的层面来解释,而没有深入进去以揭示其实质。

基于此,本文拟对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所关涉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现代社会人才类型之分析要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我们首先必须从现代社会人才类型的结构谈起。

从本质上说,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所决定的。

而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倚赖于两种需要的推动:一种是认识世界的需要,即认识世界的本质属性及其客观规律;另一种是改造世界的需要,即利用客观规律以服务于社会实践。

众所周知,人类认识世界的终极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也就是说,要把客观规律转化为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

在客观规律转变为社会直接利益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转化:一个是把客观规律转变为科学原理,如相对论、量子论、电磁波、热力学原理的发现等;另一个是把科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转化为产品(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如发电机、蒸汽机、电信的出现等。

从严格的科学立场看,第一个转化是科学原理的发现过程,应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第二个转化显然属于科学“应用”的范围。

相应地,这两个转化就需要两类人才:1.学术型人才。

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

从学术型人才的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基础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语言学等;从学术型人才的工作职能来看,其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由是观之,学术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从事学术性的工作,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关系不是很直接。

在现实中,学术型人才主要指那些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如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语言学家等。

2.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

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

从学理上说,应用科学是与基础科学(或理论科学)相对应的一个词,指和人类生产生活直接联系的科学,如医学、农学、林学、工学等。

在实践中,常把应用科学作为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总称。

所谓工程科学是指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从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

这些学科是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在科学实验及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出来的。

所谓技术科学是关于技术的基本理论的科学,它以人工自然为研究对象,以技术客体为认识目标,通过技术理论的建立和应用给出工程技术客体的有效设计和计算方法,为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提供理论。

从应用型人才的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是利用学术型人才发现的科学原理以服务于社会实践。

由是观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科学原理及人工自然为研究对象,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二、应用型人才之分析应用型人才是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工程原理进而再转化成产品的人才,主要从事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作。

在科学原理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原理或工作原理,我们将从事这个阶段工作的人才称为工程型人才。

第二个阶段是将工程原理或工作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等。

该阶段通常包括两类人才:一类主要从事实际操作或具体运作;另一类主要从事组织管理操作活动并处理操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我们将前者称为技能型人才,后者称为技术型人才。

据此,可以将应用型人才划分为三种类型:1.工程型人才。

工程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把学术型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如根据热力学原理研究并设计出蒸汽机的工作。

在现实中,像建筑师、软件设计师、统计师、经济师、会计师等就属于工程型人才。

2.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设计出来的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加工制造、提供服务等具体的操作工作。

在现实中,技工、商贸服务人员等就属于技能型人才。

3.技术型人才。

技术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

与技能型人才一样,技术型人才也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但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才,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

在现实中,那些在生产现场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就属于技术型人才。

从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看,工程型人才处于研发、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技能型人才处于生产、建设、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环节,技术型人才主要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这三类人才都具有彼此难以替代的职责。

从知识层面上看,工程型人才强调学科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技术型人才突出学科知识的广度和实用性,其深度相对较浅,但技术型人才又需要具有比技能型人才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

从能力要求上看,工程型人才侧重于工程科学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强调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型人才侧重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与开发,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技能型人才则侧重于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强调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能。

但在现实中,人们却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狭窄化,只是将那些处于实践一线从事具体生产建设活动或直接服务于生活实践领域的人称为应用型人才,此时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成为与从事理论工作的人才相对应的概念。

这种概念窄化的结果是将应用型人才等同于实物操作型人才,从而造成对各类人才属性和功能认识的混乱,进而导致了培养这些人才的教育机构或部门对所培养人才规格定位的模糊。

从学理上说,区分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工作职能的性质,而不是工作的性质,也就是说,不能以是否直接处于具体的实践活动领域作为划分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像工程院院士、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应用型人才,他们通常从事的也是理论性工作,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但他们未必一定处于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领域。

三、技术型人才之分析技术型人才产生于20世纪初,是技术活动日益复杂、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产物。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高新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断应用,产业技术已呈现出持续升级的发展态势。

在以复杂、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条件下,技术型人才的作用与功能愈益突显出来。

相应地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其工作领域从现场管理与工艺设计、设备维修和质量监控等技术应用‘层面逐渐拓宽到参与部分产品的设计、技术的改进与新技术的开发等技术创新层面。

因此,技术型人才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承担着两个职能:一是应用技术;二是改进或创新技术。

从国际上看,技术型人才视其程度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1.技术工程师(technologist or technician engineer),也称为现场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技术师等。

技术工程师主要从事理论技术的研究以及高新技术的开发工作,注重技术创新,强调的是技术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智力技能。

2.技术员(technician)。

技术员主要从事应用技术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工作,注重技术应用,强调的是技术综合能力和一般性智力技能。

可以看出,技术工程师与技术员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广泛地解决问题,并在开发更有效的新工具与新技术方面更富有创造力,而后者主要从事常规化与标准化的工作,因而不像技术工程师那样需要更好的资质与创造力。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经验来看,他们一般都是通过专门的教育类型——高等技术教育予以培养,以区别于科学教育(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

实际上早在1965年,美国教育家费依屈克(H.A.Foechek)就预言:在将来某一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科学类(science)、工程科学类(engineeringscience)、工程类(engineering)和工程技术类(engineeringtechnology)。

而工程技术类正是以实施高等技术教育为主的,例如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以及我国台湾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等不一而足。

和科学教育一样,高等技术教育一般也有三个层次,即专科、本科和研究生。

其中,专科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主要培养在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的人才;本科教育(包括部分硕士生教育)兼具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主要培养从事高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中间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以技术创新为主,主要培养从事高新技术发明的技术精英型人才。

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界定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性)人才。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技术应用型(性)人才”这个概念进行剖析:一方面,若将“技术”与“应用”并列起来看,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技术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之一种,是其下位概念,因此,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另一方面,从“技术应用”来看,技术应用不能诠释技术型人才的全部内涵,技术应用只是技术型人才的一个职能,技术型人才包括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术创新性人才。

由此看来,用“技术应用型人才”指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形式而言,其表述是不合逻辑的,而且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是不明晰的;就内容而言,没有完全揭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

这一称谓容易导致将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相混淆,从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1.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区别,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技术性无法得以昭示,其直接后果是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导向工程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