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基于这一思想,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功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然而,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情境的创设脱离课堂教学实际,不考虑课堂教学的需要与否,盲目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但无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针对当前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将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运用于课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
开展有效情境创设教学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师生沟通、对话,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而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最常用的手段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意义。
课堂有效教学情景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策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0篇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小学数学拓展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本期我们学校筹备了课改样板校的许多工作,我们四年级又是课改样板年级,为了找到适合我们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研究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将其精华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效结合,倡导学生主动预习、自主学习;预习生成,拓展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知识。
使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有效地把握时机进行拓展:复习引入进行拓展,例题形式进行拓展,巩固练习进行拓展,课外实践进行拓展等等。
透过拓展教学,也找到了它许多的益处所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让学生增添了对数学的热爱,巩固应用、综合实践的有效拓展更是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优秀学生得到了培养。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潜力、科研潜力也得到了提升。
现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1、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寻求最佳的方案。
2、教科室建立了数学课题研究的电子邮箱,课题研究教师要按时将自己的研究资料发送到课题邮箱,给课题研究教师带给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同时便于教科室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方便资料的收集。
3、课题研究教师每期要求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撰写2篇课题论文,期初要有计划,期末写阶段性总结。
4、对于课题研究认真负责,按时收集资料的教师每期给予50元的奖励。
二、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及成果1、为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课题组的粟春红老师赴长沙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并在学校举行了新课程讲座。
2、杨远成老师给全体教师上了一节高效课堂的数学示范课,让老师觉得耳目一新。
3、开展了教师各科目高效课堂的教学比武活动,老师们都上出了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戈先华、谭早梅、林忠老师均获一等奖。
4、用心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导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导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我校组织开展的“在小学数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是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课题立项:x教科规计[xxx]2)市级课题,该课题组于xxxx 年3月正式接到批准立项书。
两年多来,课题组依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证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情境和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的有效性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一、课题研究背景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战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笼统性和小同学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规范》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同学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是同学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创设教学情境,不只可以使同学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同学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笼统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发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同学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同学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生长的需要。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同学的心灵,充沛调动同学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异颇大。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1、领导重视,举措得力。
学校保证了该课题的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和实验教师的到位,还积极承办区域性该课题研究活动,在校内还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如:建立科研基金,重奖实验取得成果的实验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倾斜实验教师的得力措施,如减轻一些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在外出学习、参与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和在职务晋升、评先、加级等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通用6篇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通用6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篇一一、课题基本情况在xxxx年6月我们数学组部分成员参加了市级立项课题《“问题为串,练习为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
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
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二、研究方法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完成了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做好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
课题负责人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教学理论,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方向: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5、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或方式为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理论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研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研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研究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研究的资源,而是缺少研究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中心概念的界定: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研究、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
2.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通过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糊口化的情境,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和发展了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研究》结题报告作者:吕静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3期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学术界对情境创设研究比较多,但目前的研究成功比较零散、肤浅,缺乏有效性。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研究试图从情境创设的效性方面有所突破,使创设的情境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以及和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充满童趣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1.研究目标:使情境创设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更具有效性。
2.主要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在设计训练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在合作、探究、讨论、质疑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3.研究方法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本教研为主导,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讨论,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研究的步骤和措施第一阶段:2014年2月前期准备,并于2014年2月底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1月实践研究第三阶段:2014年12月结题、总结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第一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我组承担的溧阳市级课题《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自2012年9月起,进入研究实施阶段。
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等,在研究中有收获,更有困惑。
现简要小结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本学期,我们把数学教研组与课题组相结合,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研究进度和收获。
1、本学期我们深入课堂进行行动研究,在学生得口算、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教学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2、本学期我们组织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多节研讨课,课后进行认真讨论、反思。
并围绕“提高小学生口算水平策略方法谈”、“ 笔算错误探因”、“ 估算,怎样为好” “简算习惯培养方法议”这四个话题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每位老师能够如约而至,并且能够敞开心扉交流我们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有效性探索的问题。
老师们普遍认为要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促成参与方式,让学生情感、行为、思维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来。
(3)、调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4)、加强对参与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在多样化的计算算理教学中不断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3、在实验中,本组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更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近一年来我参加了市级课题下的庙安小学数学“磨课”子课题《数学课堂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还是学生学到什么》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人撰写的论文《激活学生的思维》获县级20XX年获得二等奖。
下面我就谈谈我最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
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
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最近发展区,营造学生认知心理上的悬念,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态。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
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
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
(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性总结本年度主要进行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进行大半年了,我们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
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回顾如下:一、学习情况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自己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自己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
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
在课题研究中,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1、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
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分析
材 内容 缺 乏 真 实 性 。
2提 炼 现 实 . 近 生 活 . 贴
活 逻 辑 , 讲 究 科 学 , 此 以 往 势 必 不 长
降 低 学 生 对 老 师 的 信 赖 , 去 探 究 失
数 学 知 识 的原 动 力 。
这 节 课 是 梯 形 面 积 计 算 公 式 的
推 导 , 了 引 入 课 题 , 妨 这 样 设 为 不 计 : 们 在 四 年 级 上 册 已 经 学 过 梯 我 形 的 认 识 , 家 回顾 一 下 有 关 梯 形 大 的 一 些 知 识 ( 生 回顾 ) 在 实 际 生 学 ,
师 ( 书 课 题 ) 那 梯 形 的 面 积 板 :
师 , 看 到 商 场 里 的 书 包 都 是 标 单 我
价 , 有标 5 一共 多少元的。 没 件 没 有 真 实 性 怎 能 激 起 学 生 的探 知 欲 望 ? 显 然 , 生 不 能 接 受 这 种 学
如 何 计 算 呢 ? 今 天 我 们 就 来 研 究 梯
击 倒 数 的 本 质 , 是 一 些 不 着 边 际 尽 的 东 西 。 可 想 而 知 , 生 对 倒 数 的 学
境 充 斥 着 课 堂 , 在 着 诸 多 的 问 存
题 。本 文 试 从 课 堂 情 境 创 设 是 否 有
目 前 , 师 们 都 努 力 在 生 活 这 教
个 数 学 大 课 堂 中提 取 数 学 素 材 , 创 设 生 动 的 情 境 , 学 生 在 富 有 生 活 使
生 : 形。 梯
包 , 个拉 杆 式 书 包 标 价 8 0 , 通 5 4元 普
式 书包 每 个 1 6 ( 示 商 店 书 包 场 5 元 出
兔 赛 跑 , 这 一 次 它 们 是 绕 着 一 个 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固城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2001年经市教育学会批复立项。
我们随即启动了本课题的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如下:一、研究的背景提出本课题时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课题组人员对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比较到位。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情境的创设认识比较模糊。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我们展开了本阶段的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方法的研究三、本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1、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四、本阶段研究的意义:1、通过本阶段的研究使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提高情境创设的水平。
2、本阶段的研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与兴度,营造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研究的程序1、文献检索:查阅有关文献,明确研究的思路。
2、行动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情境创设的方法。
3、经验总结:对情境创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
六、本阶段预期的成果形式论文、案例七、本阶段研究的时间2002年3月~2003年1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第一阶段进展报告固城小学本阶段课题组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第一阶段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涵义本课题的情境限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
它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发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索的佳期境。
二、本阶段的研究过程1、认真研制本阶段研究计划。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研究。
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成立了以数学学科带头人为主持人,其他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为了了解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情况,我们对我校数学课中情境创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及时召开通报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卢林艳一、课题提出有效教学不仅是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
新课改的推进离不开教学的主渠道——课堂,而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又广泛的存在“学生学的艰苦,教师教的辛苦,”导致教学低效的现象,在对个别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教与学这对矛盾进行了认真统计及分析,并聚焦课堂,追求到问题的焦点——“方式决定效率”这个真问题,为更好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了通过有效教学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另外,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的学科。
它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向这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过渡。
这是一个逐步积累、衍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就能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近而达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反之,如果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教与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是被强制式地灌输数学知识,那么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只是机械地“生吞活剥”知识,稍好者“高分低能”,更甚者会厌恶或恐惧学习数学。
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应试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也是当前新课改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另外,我校的学生的智力结构很不平衡,而且彼此水平相差很大,坐在同一教室的同学之间就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轻松地达到学习目标。
有效的教学情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启和生长,使学生学到有生命的数学。
同时,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有趣,兴趣盎然。
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定义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地要求每个成员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种基本素养。
由此看来,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面对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现阶段开设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性和综合性的学习为主要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以实际操作或数学游戏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因此,教师要摆脱重知识传授、灌输,轻教法、学法、能力的指导,要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在当前要强调“乐学”。
数学实践活动课“乐园式”教学要通过创设愉快的活动情景和新奇有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
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课程形态,学校和教师都对它感到很陌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我根据这一年以来我们学校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深深地认识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实施,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①是,广大数学教师应当知道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知识与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是怎么样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们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迷人的教学风景,这是一个十分宽广的领域,教师必须涉及。
②是,“让课堂活跃,使学生主动”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导,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
那么,数学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必须有所了解,必须清楚自己的学生喜欢上哪些内容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以怎么样的形式上,是游戏式、是调查式、还是其它的形式┄┄这是对教师特殊的素质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思考与启示
如, 第二册第 1 页练习三有个情境是“ 8 老鹰捉小鸡
游戏”让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 只小鸡, , 1 2 我已 捉住了5 还有几只?填算式进行计算。 只, ” 教学时我以 故
事引入, 接着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 “ 好多的数学问 题呢! 书上的 瞧! 扮演老鹰的小朋友正在想
想法还很天真, 他们关注的 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而
案例 1: 加几 ( 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问 。
题情境:课件演示“ 加几” ( 9 运动会场上的主题图) 小 师:
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 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 意把握好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
的思考 。
“ 乱花渐欲迷人眼”少了数学昧 。
启示之一: 充分挖掘创设情境中所蕴含的 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 培养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 ,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这些情境可以 来源于 儿童生活, 也可以来 自童话中, 但却蕴含着为学生的学
启示之二: 创设有明确数学活动与思考方向的情境, 有效地促进学生自 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的再创造需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但这 种经历不是还原, 有的也不可能还原, 数学课堂是个有限 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的知识来源也不一定是亲身经历。 教 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根据知识的生成特点和学生的 已有知识基础, 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 我在进行五年级
U墨 E u ain rci n s ac \ d c t a a t ea dRe e rh o I P c Nhomakorabea一
个数学问题呢, 她在想什么数学问题呢?” 小朋友们积
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自从上报《如何上好数学课》这个课题,我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就一直在想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备课和教学谈几点总结:一、备课(一)、准备阶段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2、发现问题,掌握问题。
(二)备课阶段要备起点、要备重点、要备难点、要备交点、要备疑点。
二、教学1、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平角和周角时,出示生活中的两把扇子,用它们先复习学过的角,很自然的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
记得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
临下课时,我想出一道难一点的题,我说:“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
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小机灵”赵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赵某某得意的说。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广大教师经过新课程的通识性培训,已经基本解决了关于新课程认识层面的问题,但把认识转化为教学行为,还需要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多数教师反映,虽然对新课程能说出很多观点,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仍然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需要实践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并通过新课程的实践,反过来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检查认识的正确性。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课题实验涉及多个层面,要使这项工作扎实开展,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能,体现价值,就必须建立健全实验专班,全面规划部署,明确目标,强化管理。
课题实验初期,学校成立了以赵鼎铭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陈振双为副组长,各分管主任参加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沈琼花、彭小丽等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实验小组,还聘请了市教科室主任何炜、教研员吴俊安等组成了课题实验指导小组,为我校课题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并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制定了《实验教师责任目标》、《实验教师奖励制度》、《实验成果申报评审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育科学研究条例》等规章制度。
以具体负责人为中心,将课题组分为三级管理。
第一级为学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实验工作;第二级为实验具体负责人——教科室主任,负责实验工作的安排和实施;第三级为课题组组长,负责将实验方案、要求传达给实验小组成员,并带领成员落实实验工作,同时将实验进展及实验情况及时上报给上一级负责人。
这样使教研工作层落实,不断推进,做到有部署,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形成了有特色、有特点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题实验,必须首先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实验才能取得实效。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通用6篇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通用6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篇一有效教学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
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成功就在前方。
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探索,我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欢欣鼓舞。
现在我将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简单汇总如下:一、课题进展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
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
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雏形。
通过活动,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获奖的论文:毛红卫、宋伟强《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省三等奖获奖的案例:毛红卫、宋伟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市一等奖正在评审的论文:宋伟强毛红卫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骆训阔、陈名汉的《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二、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效教学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真正走进高中课堂却是在新课改、特别是省素质教育会议胜利召开以后。
鉴于此,我们对“有效”充满着一种陌生,对如何做到“有效教学”的实践知之甚少。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1、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课堂,使得“理想”如海市蜃楼。
由于高考还是依照分数来录取,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所以家长、学生都分数的看重程度不得不让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尝试上充满顾虑。
因为因循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但是它的“实用性”,对很多教师依然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场镇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课题研究
阶段性小结
2016年1月
数学课题研究组
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组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创设—探究—发现—应用—创新”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本阶段通过研究,我们组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
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科研,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一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论》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解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撰写了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还在学校公开上了公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
二、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
自本次小课题活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
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前期的小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送课下乡,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学校骨干老师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
四、存在困难。
1、课题组成员首次尝试小课题的集体研究,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五、解决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