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中位数和众数)

合集下载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公开课)2022年2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公开课)2022年2

§6.2 中位数与众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异,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防止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师: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们又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我们一起来看以下一组数据: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

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婷婷有欺骗妈妈吗?【板书: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n1(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

】生:没有。

师: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三的分数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有投机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生:平均分受两个极端数据2分和10分的影响。

师:你对此有何评价?生:…〔复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响不出问题的,为引入其他数据代表奠定根底。

另外新课伊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

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问题2 阿冲应聘先请一位同学给画面编一段话。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 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辨析。

2. 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一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二、探究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15分钟)1.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三、学习求众数和中位数的方法(20分钟)1.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四、练习求众数和中位数(15分钟)1. 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求出众数和中位数。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五、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强调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众数和中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1.3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1.3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运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展示数据,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数据、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众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众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众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中位数的性质: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中位数难点:如数据集{1, 2, 3, 4, 5, 6}的中位数是(3+4)/2=3.5,而非3或4,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求中位数的方法。
-众数难点:如在数据集{1, 2, 2, 3, 3, 3, 4, 4}中,众数是3,但如果数据集是{1, 2, 3, 4},则没有众数。
-应用难点:如在分析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时,学生需要判断使用中位数还是众数更能反映班级学生的身高特点。
5.课后,我会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引导学生们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我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增强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1.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理解较为顺利,但在具体计算和应用时还存在一定困难。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强化算理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中位数和众数》名师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名师教案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刘翔)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感受用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估计总体的情况的统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完善学 生的统计观念. 2.学习目标(1)20.1.2.1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20.1.2.2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作出决策,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学习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利用中位数、众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4.学习难点感受中位数、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阅读教材P116—P120,思考:中位数的意义是什么?众数的意义是什么?中位数和众数作用是什么? 2.预习自测1.(2015•黔西南州)已知一组数据:﹣3,16,4,﹣1,0,1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 2B .23C . 0D .4 2.(2015•盐城)已知一组数据18,17,18,16,16,1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16 B .17 C . 17.5 D . 183.(2015•丹东)如果一组数据12,14,x ,13,15的众数是14,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 . 15.2B . 14.6C .14D . 13.6预习自测1.A 2.D3.D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如果有n 个数:x 1,x 2,x 3,……x n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nx x x x x n123++++=,这个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2)一般地,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f +2f +…k f =n )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是kkk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 ............321332211+++++++=,x 也叫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1f ,2f …k f 分别叫1x ,2x …k x 的权.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活动一 中位数的意义问题1: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全班数学平均成绩是78分,小明考了83分,小明说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水平,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合适吗?议一议:交流讨论,各抒己见,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出中位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⑴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⑵求中位数的步骤:首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作为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⑶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中位数的优势在于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故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的变化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平均水平,中位数的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各数据的信息.●活动二 中位数的求法问题2:某班四个小组的人数如下:10,10,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点拨:利用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表示平均数,然后分类讨论当8≤x 时,当108<<x 时,当10≥x 时,三种情况的中位数。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公开课)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公开课)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董绍华
【教学内容】中位数和众数
【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特征及其实际意义,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本节课设计了“怎样表示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算一算、比一比、论一论体会到学习中数与众数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应用,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体验到学习中位数与众数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其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活动】。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三课时。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使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本节课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认识、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需要,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数学思考:通过实际背景,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现实世界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理解平均数及其含义,能正确地求出平均数,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学生明确运用较少,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学生该部分知识缺少生活经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课前板书: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中位数: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数据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2、同学们,这是三种统计量的定义,咱们来齐读一下。

在大家读的过程中我在想,我们的汉字真伟大,用红笔点点。

3、谁能说出三种统计量的求法4、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会求这三种量,困惑较多的是面对一组数据到底该选择哪种统计量。

你能说说什么情况用什么统计量吗?(众数用于销售、选举)5、2个月后将要举行升学考试,比较海港区各个小学毕业生数学平均成绩应该选取那种统计量?板书:适用于大量事物的整体水平(每一个同学的成绩都影响铁新里小学的排名,希望每一个人尽全力为母校争光。

)6、假设十年后-----同学成为了一名射击运动员,有一天-----找他去学射击,俩人各打4枪,A的成绩为10982B9432那么我们用平均数代表二人的射击水平合适吗?为什么?(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用那种统计量合适?(中位数)为什么?(板书::适用于个别数据过大或过小)7、请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同学起立,请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同学起立,好咱班有---同学是独生子女。

在刚才的统计中众数是什么?是“独生子女”而不是----人,板书适用于非数值性资料时需要注意的是---人是统计的过程,是产生众数的过程。

而不是众数8、在0、0、0、2、2、2、2、5、5、5、5。

这列数中,众数是()。

A、5B、0、2、5C、2、5D、没有(去掉2、5各一个再练一次)结论是没有众数。

众数还有的特点是不止一个或没有众数。

假设20年后这一组的同学都是维和部队的战士,在和恐怖分子的作战中需要炸毁敌人一个碉堡,小组内投票产生一个人去炸碉堡,谁是众数?……结果人人都为了胜利不惜牺牲自己,每人都选了自己,一人一票,有没有众数?9、看书:10、从上面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11、最容易得出的是哪个统计量?(众数)12、还有哪个比较容易?说说你的方法。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沿着创设情境,引入中位数、众数——探索、理解中位数、众数定义——应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决策——解决身边实际问题这样的主线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辅以学生小组活动,探索实践.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属中位数与众数第一课时,由一首含1、2、3、4的诗启示出生活中点点滴滴若留意,时时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入实际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发现平均数在有些
情况下很难反映问题真实的一面,进而思考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利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这一重点,本节设计了通过学生讨论、探索、尝试归纳的活动,然后教师适时适度引导,加深了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为了让学生达到能够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且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会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特选取了两个生活实例,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同时还让学生留心生活,列举了一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本节所学知识来解决的,使学生体会到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后生活点悟这一环节,既举出众数在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实例,又给学生一些生活启迪,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味到数学与艺术的联系,从而自主学习数学.。

中位数和众数(公开课)

中位数和众数(公开课)
中位数和众数(公开 课)
目录
• 引言 •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 •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 众数的计算方法 • 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而众 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02 为什么重要
通过案例分析,学员将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各个 领域的应用,如市场营销、医学研究等。
03 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练习,学员将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 力,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02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
中位数的定义
定义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值,当数据量是奇数时, 中位数是中间那个数;当数据量是偶数时,中位数是中 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详细描述
数据需要先进行排序,才能准确找到中位数;同时需要考虑数据个数是奇数还 是偶数的情况;此外,异常值可能会对中位数的计算产生影响,需要特别注意。
04
众数的计算方法
直接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众数计 算方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小、分布较 为集中时的情况。
详细描述
通过直接观察数据,找出出现次数最 多的数值即为众数。这种方法虽然简 单,但对于数据量较大或分布较为分 散的情况,容易产生误差。
在处理敏感数据时,如何保护隐私的同时进行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健性
中位数对异常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众数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
解释性
中位数提供了一个中心趋势的度量, 而众数提供了关于数据分布的信息。
06
案例分析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中位数和众数》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求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最常出现的值。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对数据的集中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3.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3.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某班有5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分布在60-100分之间,其中有20人的成绩在80分以上,问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直接计算这5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可能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求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 全省一等奖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  全省一等奖

《中位数和众数》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多角度地认识“平均水平”,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在具体情境中,能搞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并会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3. 情感与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引入老师带着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在公园里玩游戏,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岁):39,5,6,6,5,6,5,6,6,6.能用平均数表示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吗?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165.1(21 ,即,众数是和.2、合作探究例 某工程咨询公司技术部门员工一月份的月工资如下:(1)求该公司技术部门员工一月份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作为一般技术员,若考虑应聘该公司技术部门的工作,该如何看待工资情况?(2)虽然该技术部门员工一月份的平均工资是3860元,但它不能代表普通部门员工该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如果除去总工程师、见习生的工资,那么其余8人的平均工资为3475元,比较接近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因此,如果你是一名技术人员,你可根据该部门员工工资的中位数和众数来考虑是否应聘.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归纳起来:用中位数2900元或众数28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386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3、运用提高1. 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答案:A2. 你课前所调查的2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4、课堂小结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特征:1.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目的: 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情景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注意事项:在学生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时,最好是让他们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这样对学生理解数据的代表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它们作出评判颇有好处.5、布置作业1. 课内练习1、22. 课后作业题A组、B组3. 收集一组与本班同学相关的生活数据(例如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眼镜近视的度数、身高、体重等),并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说明本组数据的特征. 四、教学反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揭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不可一味地否定.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千万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可强加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意义。

2. 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 准备计算工具,如纸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 给出一个数据集,引导学生找出中间的数。

b. 解释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c. 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介绍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 给出一个数据集,引导学生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b. 解释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c. 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计算给定的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2. 让学生互相交换数据集,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四、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a.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让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b. 让学生讨论中位数和众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统计量,如方差、标准差等。

2. 探索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数据集和计算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应用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避免混淆和误解。

此外,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介绍其他统计量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统计学素养。

一堂优质课“众数、中位数”教学课例与分析

一堂优质课“众数、中位数”教学课例与分析
教学 重点 : 20 0 5年 6月 8 日
师: 我参 加 了面 试 , 由于我 的 出色表 现 , 总 决 老 定 录取 我.同学 们 , 我最关 心 的是什 么? 那
生 : 异 口同声 ) 资. ( 工 师: , 对 大家非 常 了解我 .后来 在我 与员 工 的交 谈 中听到 了三个人 的谈话 ( 出示 图片 )
达 不到 , 去掉 50 要 00元 , 再算 平均 数 , 以一 般员 工 很好 的反映公 司 的工 资 水平 , 时我 们 可 以参 考 中 所 这
没 有 20 0 0元
位数 、 众数对 数据进 行分析 , 出合 理 的判 断. 做
点评 兴趣是 学 习动 力的 源泉 , 是创 新 思维 能 力的催化 剂.张老师 以“ 为应聘 工作 ”为主 线.首 我 先是 讲述 了“ ”去 应聘 工作 时 看 到 了招 聘 启 示 上 我 写的 月平均 工 资为 20 0 0元.和 同事 们 的反映 不符 ,
掌握 中位数 、 众数 的概念 , 一组数 据 的中位数 求
和众 数. 教学难 点 :
总经理说 : 我公 司员 工收 入很 高 , 平均工 资为 月
2o O 0元 .
选 择 恰 当 的数 据 代 表 对 一组 数 据 做 出 分析 判
断. 教 学方法 : 这 节课 主要 采 用 “ 以问题 为 中心 ”的讨论 发 观 法: 即课 堂上 , 教师 或 学 生提 出适 当的数 学 问题 , 通
乏. =

£ g . .
f 手
数取 名字.今天 我们 来学 习新 的统 计 量 : 中位 数 和 众数. 平均 数 、 中位 数 、 数 在统 计 学 中都 是 常用 的 众 生 1老 总没有骗 , : 因为平 均数是 20 00元 ; 生 2 不对 , : 因为总工程 师 的工 资太 高 , 一般员 工 统计 量.由于总 工 程 师 的工 资 太 高 了, 均 数 不 能 平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2.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组数据,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知识点和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中位数(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位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学生讨论并回答。

3. 教师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练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师指导。

三、众数(15分钟)1. 教师讲解众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学生讨论并回答。

3. 教师总结众数的求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练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导。

四、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

3.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并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答。

2. 教师总结并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求解众数时遇到多个众数的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 提问: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 讲解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选取几组数据进行讲解,解释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意义。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求解给定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提问:还有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点?3. 拓展思维: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工具。

在实例讲解和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数据分析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做出恰当的判断。

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引入中位数、众数的必要性,并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

2、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3、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让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会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能在具体问题中理解意义,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合理选择。

教学过程:(一)复习平均数:同学们我们第十周进行了期中检测,你还记得你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吗?那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求平均分的方法,利用“总数÷个数=平均数”)(二)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5分钟)我有个朋友叫啊冲,前段时间与他的经理发生争吵,你们想知道他们争吵的原因吗?现在先请听一听其中的原由:阿冲大学毕业后去找工作,看到一则招工启事:招工启事因我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若干名员工。

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2000元。

有意者请与我联系。

当啊冲看到这则招工启事后,他觉得工资待遇还不错,就应聘去了这家公司。

可在公司工作了一周之后,他找到公司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找其他公司职员核实过,没有一个职员的工资可以拿到两千元的。

月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2000元呢?经理说:“阿冲,你先不要激动。

月平均工资确实是2000元。

”说着拿出了一张工资表:(三)学生讨论、交流(5分钟)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经理说月平均工资2000元是否欺骗了阿冲?2、平均工资20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平均收入?(经理告诉阿冲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从数字上说没有欺骗谁,但变相地欺骗了人。

九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思考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2.学生可能会提到平均数、数和众数,并提问:“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什么?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有什么作用?”
(2)自主探索(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案例分析(15分钟)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并解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同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数据量为偶数时的中位数计算,进行讲解和指导。
(4)知识巩固(10分钟)
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数据分析过程中,如何正确找出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数据量为偶数时中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寻求帮助;
4.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15
38
8
39
4
40
2
航天员叔叔胜利回到了 祖国并带回了很多…
… …
那你通过这节课收获了…
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 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 系,它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 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 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 趋势,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 当一组数据中某 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 的一个量,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 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如上表中年龄的众数是42岁。
问题二
神舟5号、6号、7号上天时宇航员的身高如下:
杨利伟 费俊龙 身高 168cm 170cm 聂海胜 翟志刚 172cm 166cm 景海鹏 172cm 刘伯明 168cm
请找出身高的众数.
注意
当两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并列最多时, 我们就说这两个数据都是众数。
1900
=
员工 总工 工程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程师 师 员A 员B 员C 员D 员E 职员C 工资 5000 4000 1800 1700 1500 1200 1200
技术 技术 见习 员F 员G 技术 员H 1200 1000 400
众数
职员D1700
1500
(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该公司员 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 经理是否欺骗了小范?
(5000+4000+1800+1700+1500+1200+1200+1200+1000+400)÷10
(2)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 (3) 你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一般技术员的实际收 入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42
42
40
42
41
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40 41 42
中位数
42
42
即上表中年龄的中位数是42岁.
神舟5号、6号、7号上天时宇航员的年龄如下:
杨利伟 景海鹏 聂海胜 费俊龙 翟志刚 刘伯明 38 42 41 40 42 42 年龄 (岁 )
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38 40 41 42 42 42
中位数概念:
航天员叔叔考考你
杨利伟
瞿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杨利伟叔叔考考你
学校篮球队6名队员进行定点投篮训练, 将6名队员在1分钟内投进篮框的球数记录如 下:8、7、9、6、9、1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 数是 8.5 。
找中位数先排序:6、7、8、9 、9、12 加油
瞿志刚叔叔考考你
为了调查八年级某班学生每天完成家 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在该班随机抽查了8 名学生,他们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 (单位:分)分别是:60,55,75,55, 60,60,65,5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 是 55分或60分 。
我们好几个人的 工资都是1200元
职员C
职员D 这个公司员 工收入到底 怎样?
我的工资是 1500元,在公司 算中等收入
赵 经 理
应聘者小范 我这里报酬不错, 月 平均工资是1900元, 你在这里好好干!
第二天,小范上班了。
你欺骗了我,我 已问过其他技 术员,没有一个 技术员的工资 超过1900元.
1200
1200
1200
1000 400
(1500 +1200)÷2=1350(元)
员工工资的众数是1200元,中位数是1350元.
我们鞋店正在试销一种新 款女鞋,一周内各种型号的 鞋卖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如果让你负责这款鞋的销 售,你准备怎样进货?
型号 (码) 数量 (双)
34
3
35
5
36
10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
观察思考
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5岁.
他们的年龄分别是: (单位:岁) 7 , 8 , 7 , 8 ,8 ,
8,8,8,43,45,
问题一
神舟5号、6号、7号上天时宇航员的年龄如下:
杨利伟 费俊龙 聂海胜 翟志刚 景海鹏 刘伯明 年龄(岁)
38
40
41
42
42 42
众数
42
众数的概念:
(最高气温℃ ) 天数 25 3 24 1 26 2 23 1
则这组数据(最高气温)的众数是 (最高气温) 中位数是
25 ℃ 25 ℃
, 。
找中位数先排序: 23,24,25,25,25,26,26
加油
招聘启事
本公司需要招聘技术员一人, 有 意者请来公司面试。 本山公司人事部
2008年10月10日
1、作业本(1)4.3 2、找找生活中应用中位数、众数的实例。
老师寄语:
说一说
中位数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 个数据(当为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的 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
加油
刘伯明叔叔考考你 小明:妈妈,我们夏令营 结束 了,我数学考了85分, 平均分才80分。 妈妈:哦,你进步真大!
那其他同学考的怎么样?
小明:他们的成绩是:
100
100
100
95
95
95
95
85
20
15
妈妈:那你还要努力! 加油
景海鹏叔叔考考你
酒泉发射中心2008年9月19日至9月25日最高气温如下:
小范在公司工作 了一周后
平均工资确实 是每月1900元, 你看看公司的 工资报表.
下表是该公司月工资报表:
员工 总工
程师
工资 5000
工程 技术 师 员A 4000 1800
技术 员B 1700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见习 员C 员D 员E 员F 员G 技术 员H 1500 1200 1200 1200 1000 400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
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
如上表中年龄的中位数是(41+42) ÷2=41.5(岁).
观察思考
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5岁.
他们的年龄分别是: (单位:岁) 7 , 8 , 7 , 8 ,8 ,
8,8,8,43,45,
答:此表中身高的众数是172cm 和168cm。
问题三
翟志刚 身高 166cm 景海鹏 172cm 刘伯明 168cm
答:此表中身高的众数没有。
所以一组数据的众数是不唯一的,可 以有一个众数,也可以多个或没有。
神舟6号、7号上天时宇航员的年龄如下: 翟志刚 刘伯明 费俊龙 景海鹏 聂海胜
年龄 (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