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三)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国考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

教师资格国考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

教师XX历年真题教师XX真题命中教师XX编号查询入口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l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提出的八项主X,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锻炼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歌曲和联系实事热点两个环节导入新课。

(2)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XX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XX的重要性及XX问题的由来,激发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

(3)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4)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更好的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2)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把XX 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使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XX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教法: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一汇报交流,整合信息一质疑释疑,分析探究一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材料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引文中的“帝”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帝喾D.帝舜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史籍的记载和相关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并将其击败杀死。

故本题选择A。

2.“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正确答案:C解析: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内容中有一条就是普遍推行县制。

他把全国合并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

公元前3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因此本题答案选C。

3.图1中人物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

A.远嫁呼韩邪单于,促成汉匈友好B.辅助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C.远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好D.发明棉织机,传播棉纺织技术正确答案:A解析:图中的人物为西汉时期的王昭君。

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本题选A。

4.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是()。

①西晋②北魏③北周④元朝A.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D解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掉了魏帝自立为帝,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史称西晋,西晋为汉族政权。

北魏和北周均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元朝为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因此本题选D。

5.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

”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正确答案:B解析:宋朝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削弱武将势力,重用文臣,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因此本题选B。

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和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都是()。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______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解析: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主要通过界定君臣权限来实现;“废分封,立郡县”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利于国家统一;至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的目的就是维护国家统一。

故选C。

2.据史书记载: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回归中央政权。

这里的“中央政权”应为______A.秦朝政府B.汉朝政府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就说明当时的“中央政权”实行行省制度,综合选项中四个朝代,我国的元朝政府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有______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才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了手工业生产市场的狭小,对技术的垄断成为手工业劳动者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同时,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性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习方式。

这种传习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其制作技术的保密又使许多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失传或变异,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______A.小农经济制度的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解析:由于土地押租制的流行,佃农可以有偿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也可以有偿转让和典押,反映出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doc
(A)合作小组
(B)互助组
(C)集体农庄
(D)承包组
15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 )。
——董仲舒《天人三策》问题:
(1)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持一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崇尚什么学说?
(3)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30材料:
下面某教师在“辉煌隋唐文化”实录:
师:李白是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1 000多首流传至今,很多熟知,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C)强化历史课程的综合性
(D)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
二、简答题
26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7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史料应遵从适切性来自则,为此应该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28简述中学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主要功能。
三、材料分析题
29材料: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问题:
(1)你认为老师的课程讲述是否恰当?主要理由?
(2)历史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31某教师关于“俄国与日本改革”设计流程:一、根据表格看书(10分钟)。 二、分组讨论(10分钟)。三、各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10分钟)。四、师生答疑(5分钟)。五、教师课堂小结(2分钟)。六、巩固提高(8分钟)。问题:(1)你认为老师的流程安排是否恰当?理由是什么?(2)历史教学活动中探究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三)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成语填空:千____ 万缕锦____ 前程牛郎____ 女衣____还乡 ____ 入扣花拳____腿讲述:这些成语都和丝或丝织品有关。

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

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

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一)丝绸之路课件: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伴配乐诗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路,一直以来人们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关注更为密切。

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历史上称为西域。

今天进行的探究之旅活动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

这个团队由四种不同身份人员组成,即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他们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

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

教师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知识和丰富、合理的想象来完成本组的主题,准备好回答相关的提问。

课件:荒漠、沙漠、绿洲、戈壁、草地、雪山。

(先显示图片,待学生回答后在图片下方显示文字)旅游观光小组的同学说出以上所显示的景象名称,并即兴创作成一段简短的丝路风光的介绍,展示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当年徒步往来于丝路的商旅而言,路途不只是遥远,自然界的沙漠、戈壁和高山都是障碍。

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中体会到行走丝绸之路的艰辛。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12、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答案】B 【解析】【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唐代已经不存在井田制,谈不上瓦解,故A项错误;唐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 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唐代国家授予的田地指的是均田制,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B项正确;唐代没有实 行分封制,故C项错误;宋代打破坊市的界限,唐代对“市”仍有严格的限制,故D项错误。
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问”,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B项正确;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发生在1959--1961年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 务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3、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 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
试卷链接:/t/ecx8o9p.html
【解析】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 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3+2015年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3+2015年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3 2015 年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5,分数:30.00)1. 泼水节是我国哪一个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A. 彝族B. 傣族√C. 瑶族D. 珞巴族解析:泼水节是我国傣族最重要的节日。

本题选B。

2.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法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因此本题选B。

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的特征?( )A. 强制性B. 免费性C. 普遍性D. 基础性√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三个特征:强制性;免费性; 普遍性。

因此本题选D。

4. 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

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中,要求教师( ) 。

A. 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B. 对学生放之任之C. 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D. 抓紧课堂,放松课外解析:留白,即故意留有一定空白,留有一定余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逼得太紧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晾一晾”,留一个缓冲的余地,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5. 下列选项中( )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维果斯基D. 奥苏伯尔解析:教师观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者身份的认识和基本的态度。

“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

6.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体现了教师的( 色。

初中历史教资的教学设计题

初中历史教资的教学设计题

初中历史教资的教学设计题导言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将了解过去,了解世界,也将形成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

历史教育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还包含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设计题目对于初中历史教育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系列初中历史教资的教学设计题目,并阐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育。

教学设计题目一:《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英雄人物。

2. 掌握《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背景、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主要英雄人物形象。

2. 英雄人物的身世、品德、才能和战功等方面的特点。

3. 英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1.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文本,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呈现一个英雄人物形象的介绍。

3.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模拟英雄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体验英雄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题目二:中华民族古代历史的重大事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民族古代历史的重大事件。

2. 掌握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辨析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夏商周时期的建立与发展。

2.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

3.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

4. 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教学方法:1.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资料,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运用图片和文本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3. 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就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

教学设计题目三: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真题答案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真题答案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真题答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2. 掌握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的主要内容;3. 能够分析宋元时期经济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2. 元代经济的特点:统一货币、海外贸易的繁荣;3.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科举制度的推行、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其影响;2. 讲解元代经济的特点,包括统一货币、海外贸易的繁荣及其影响;3. 讲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科举制度的推行、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及其影响。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四、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一份选择题练习,检验他们对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的理解程度。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宋元时期经济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根据教案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的文章。

答案范本:选择题练习:1. 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手工业、商业B. 文学、艺术、哲学C. 政治、军事、外交D. 神话、传说、民俗答案:A2. 元代经济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统一货币B. 海外贸易的繁荣C. 发行纸币D. 重视商品经济答案:C3.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什么?A. 推行科举制度、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繁荣B. 崇尚武力、重视宗教信仰、忽视教育C. 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社会动乱D. 抵抗外敌、扩张领土、建立帝国答案:A。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真题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真题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真题
课题:古希腊文明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
2. 理解古希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3.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难点:古希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科书、图片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
2. 分析古希腊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发展;
3. 探讨古希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集体讨论。

四、活动设计(15分钟)
1.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古希腊的艺术发展;
2.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古希腊文明相关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的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和对西方文明的重要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造力。

但在活动设计和讨论环节,应该适当增加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教师资格证《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教师资格证《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1•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2.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

A. 拿破仑B华盛顿C伊达尔哥D俾斯麦3•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 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 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 新航路开辟一一奴隶贸易B. 英国工业革命一一印度民族大起义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一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6. 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是()。

A. 《虎门条约》B. 《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C. 《望厦条约》D. 《黄埔条约》7•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 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B •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D.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8.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A邓小平B刘伯承C. 陈毅D. 粟裕9.唐朝继续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的内史省在唐朝改名为()。

A. 中书省B. 门下省C尚书省D内侍省10•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A. 《权利法案》B. 《人权宣言》C. 《独立宣言》D. 《1787年宪法》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2.中共四大的中心议题是()。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真题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真题

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初中)》真题1.【单项选择题】学者在研究人类早期历史时经常使用“青铜时代”这个概念。

我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是()。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2.【单项选择题】下图是汉代耧车的模型,耧车的功能是()。

A.播种B.垦荒C.脱粒D.运输3.【单项选择题】史载“大小之官,咸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与文中所述相关的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单项选择题】为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而迁都的历史事件是()。

A.商王盘庚迁殷B.周平王东迁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明成祖迁都北京5.【单项选择题】导致下表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玄武门之变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6.【单项选择题】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其中“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指的是()。

A.设置市舶司B.派文官任知州C.设置理藩院D.选文臣掌军权7.【单项选择题】史载:“松江能染青花布,宛如一轴院画……青久浣亦不脱。

”文中所述情况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单项选择题】“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

”颁布这一政策的清代皇帝是()。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9.【单项选择题】宋元明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组织是()。

A.私塾B.太学C.书院D.学堂10.【单项选择题】将粤东九龙司一区“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改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这一条款出自()。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B.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C.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D.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1.【单项选择题】下图邮票发行的年份是()。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一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一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一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课上,教师讲到“楚汉战中”中的项羽自杀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项羽真是个大傻瓜”,此时教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A. 批评学生扰乱秩序B. 视而不见,继续上课C.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D. 要求学生不乱说话【答案】C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主体教育思想B. 强调学生自主发展C. 鼓励学生自学成才D.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答案】C3、青年教师小王每次课后都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把失败之处记录下来,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这体现了小王老师注重( )A. 教学反馈B. 教学反思C. 教学创新D.情境创设【答案】B。

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小王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把失败之处记录下来,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4、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

这表明于老师( )A. 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B. 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C. 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D. 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答案】B。

解析:学生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进行教育。

于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正是体现了对学生发展个体差异的关注。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下列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不包括( )A.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B.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C.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D.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答案】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教资考试中学历史科目三教学设计题

教资考试中学历史科目三教学设计题

教资考试中学历史科目三教学设计题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是中学历史科目三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考生检验历史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机会,也是派发自己教学理念、教育观念的时候。

本文的设计思路是参照古人所讲的“观其大略”的思想,即教学设计不仅要有全局观,还要有细节加持,才能体现题目的全貌。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目标本文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教学设计案例,向考生表达以下观点:1.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情感和体验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设计中要针对客观题材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3.教学设计中要侧重实践性操作,降低认知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案例以下是本文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主题: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学目标: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掌握秦国的统一策略和手段,理解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教学内容:1.秦国的起源,秦国的强盛2.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矛盾3.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历程与过程4.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该环节需要用生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秦国的世界。

如可以利用音乐、画面、诗歌等多种媒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核心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秦国起源、秦国强盛的原因,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矛盾等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如试图展示秦国的历史图像、地图等,让学生有全面了解秦国的基本概况与发展过程。

三、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深刻理解秦国的统一策略和手段,并对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电子地图制作,以秦始皇东巡,南巡的旅行路线为蓝本,通过软件设计模拟秦始皇的统一工程,体验一把超级大包工程,让学生在当中感怀中国历史,明白这段历史的深刻意义所在。

四、复习环节: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可以结合历史文献、历史名人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坚定和规划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长道路。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材料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学者在研究人类早期历史时经常使用“青铜时代”这个概念。

我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是( )。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正确答案:B解析:先秦时期尤其是夏商西周时期都处于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使用的器具都由青铜制成,准确地说这仍是铜石并用的时代,日常器具仍是木、石、骨等材质,而且从出土的器具来看青铜多使用于礼器和武器。

从出土数量来讲,以商和西周时期居多。

2.图1是汉代耧车的模型,耧车的功能是( )。

A.播种B.垦荒C.脱粒D.运输正确答案:A解析:耧车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用于播种的农具,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其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

3.史载“大小之官,咸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与文中所述相关的是( )。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正确答案:D解析:引文意思是:“大小官职,都由吏部任命,细微的事情,都属于考核政绩的范围”,大家抓住关键词吏部,吏部在隋朝三省六部制中出现,负责官员的任命与考核升迁,而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是科举制,所以选D。

4.为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而迁都的历史事件是( )。

A.商王盘庚迁殷B.周平王东迁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明成祖迁都北京正确答案:C解析: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孝文帝在位期间为了稳固政权,积极学习汉族文化,同时也为减少变法阻力,于公元494年将都城迁至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区——洛阳。

故答案选C。

5.导致表1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玄武门之变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正确答案:B解析: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导致北方地区大量人口丧生、流离失所,很多人选择南迁躲避战祸,唐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也大大削弱,因战祸丧生、逃亡、隐迹、托庇于豪强的人口众多,所以官方统计人口大量下降。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位皇帝首次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答案:A解析:秦始皇,即嬴政,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因此,选项A正确。

汉武帝是西汉的皇帝,唐太宗是唐朝的皇帝,康熙帝是清朝的皇帝,他们都在秦始皇之后,且并未首次实现全国的统一,故选项B、C、D均错误。

2.题目:下列哪项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A. 长安B. 洛阳C. 扬州D. 广州答案:A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都城长安(今西安)在唐朝时期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交往的中心,各国使节、商人、僧侣等络绎不绝地前来交流。

因此,选项A正确。

洛阳、扬州、广州虽然在唐朝时期也很繁荣,但并未达到长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故选项B、C、D均错误。

3.题目:明朝时期,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A. 郑和B. 戚继光C. 郑成功D. 岳飞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选项A正确。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英雄,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们与郑和下西洋无关,故选项B、C、D均错误。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真题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真题

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初中)》真题1.【单项选择题】《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引文中的“帝”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帝喾D.帝舜2.【单项选择题】“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3.【单项选择题】下图中人物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

A.远嫁呼韩邪单于.促成汉匈友好B.辅助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C.远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好D.发明棉织机.传播棉纺织技术4.【单项选择题】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A.辽与西夏B.北宋与辽C.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5.【单项选择题】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

”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6.【单项选择题】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和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都是()。

A.巩固边防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皇权D.精简中央机构7.【单项选择题】1840年某文人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朝贡贸易B.私商贸易C.闭关锁国D.门户开放8.【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

①《望厦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虎门条约》④《五口通商章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单项选择题】下图所示报刊的创办者是()。

A.维新派B.洋务派C.保皇派D.革命派10.【单项选择题】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它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它对知识青年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起了巨大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资教学设计题

初中历史教资教学设计题

初中历史教资教学设计题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课堂教学设计部分。

教学任务要求围绕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或重大事件,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出一堂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的课程。

具体任务包括:系统地阐述相关历史知识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一般年龄在13至15岁之间,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中特定时期或重大事件的基本知识,如事件的背景、过程、主要人物、历史意义等,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历史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去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反思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分析法、文献查阅法等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待历史问题的客观、公正态度,尊重历史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3)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多样性,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教师有意识地退居辅助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资格证笔试初中历史教案

资格证笔试初中历史教案

资格证笔试初中历史教案时间:45分钟题型: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唐太宗是哪位皇帝的名号?A. 李渊B. 李世民C. 李元昊D. 李隆基2. 以下哪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A. 秦始皇B. 汉高祖C. 唐太宗D. 宋太祖3.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朝代?A. 汉朝B. 唐朝C. 秦朝D. 两汉4.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清朝D. 唐朝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确立?A. 义和团运动B. 英国鸦片战争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6.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口号?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D. 习近平7. 四大发明中,下面哪个是指南针的发明?A. 火药B. 活字印刷C. 指南针D. 火药8. 《本草纲目》是哪位古代科学家著作的医药巨著?A. 李时珍B. 张衡C. 白居易D. 王羲之9.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是谁?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白10.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中国古代哪位皇帝派出的使者?A. 刘彻B. 朱元璋C. 汉武帝D. 秦始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2. 谈谈你对“封建社会”这个历史概念的理解。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20分)1.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什么?2. 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那位重要的政治家或者军事家的看法。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请分析一下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革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综合题(30分)1. 请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答卷时请认真填写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并按照要求逐题作答。

祝你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
(三)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l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编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理解。

(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自我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思维,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成语填空:千____ 万缕锦____ 前程牛郎____ 女衣____还乡 ____ 入扣花拳____腿讲述:这些成语都和丝或丝织品有关。

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

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

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一)丝绸之路
课件: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伴配乐诗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路,一直以来人们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关注更为密切。

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历史上称为西域。

今天进行的探究之旅活动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

这个团队由四种不同身份人员组成,即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他们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

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

教师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知识和丰富、合理的想象来完成本组的主题,准备好回答相关的提问。

课件:荒漠、沙漠、绿洲、戈壁、草地、雪山。

(先显示图片,待学生回答后在图片下方显示文字) 旅游观光小组的同学说出以上所显示的景象名称,并即兴创作成一段简短的丝路风光的介绍,展示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当年徒步往来于丝路的商旅而言,路途不只是遥远,自然界的沙漠、戈壁和高山都是障碍。

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中体会到行走丝绸之路的艰辛。

考古小组的同学搜索学习网站揭开楼兰文明消失之谜。

思考:新疆的楼兰古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目睹楼兰古城的辉煌,只能凭借残垣断壁去遐想。

你认为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考古小组的同学回答,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对于学生联想到的环境遭到破坏、水源缺失、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结论应从思维的角度予以肯定。

学生搜寻网站的专题找出科学考证的结论:人为地乱砍滥伐森林、无计划地滥用水源是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

教师启发大家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谈谈自己从楼兰古城的消亡中得到启示,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科学治理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课件:胡萝卜、丝绸、中草药、西瓜、核桃、葡萄、瓷器、茶叶、铁农具。

(图片、文字显示)
提问:商人是要讲究经济效益的,如果你从中原出发,可以带以上哪些商品到西域才能盈利?在你归来的时候,你应该把西域的哪些物品销往中原才能赚到钱?
商人小组的同学回答此题。

讲述:在人类文化交流中,最普遍的是物产的交流。

中国物产在古代大量外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同时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物产流入中国,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课件:佛教、基督教、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针灸。

(图片、文字显示)
提问:丝绸之路最初只是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作为商品交换,后来突破了经济范畴,在政治、外交、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

在以上文化成就中,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哪些?世界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文化使者小组的同学回答此题。

教师强调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四大发明的西传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而中国文化在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也曾深刻地接受了外部文明的影响,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更新、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人们对丝路畅通的兴奋,对遥远世界的向往,对丝绸之路带来的种种具体感受,成就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交流与开放盼精神,至今仍然存在。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与丝路有关的文章、歌曲、影视、社会活动等。

视频“丝路集锦”: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片段、新丝路模特大赛片段、舞剧《丝路花雨》片段、歌曲《月牙泉》MTV片段、丝路旅游宣传片的片段。

(二)张骞通西域
导入:鲁迅说过,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丝绸之路造就了一批以果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丝路人物。

其中开通丝绸之路的先驱是谁呢?
多媒体播放动画短片《张骞“凿空”》。

提问:片中有这样的情节,张骞在出使途中被匈奴人抓住,被迫在匈奴结婚生子,过了十几年,张骞抛妻弃子,逃离匈奴,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

如果你是片中的那个孩子,你会恨你的父亲抛下你吗?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真诚表露自己的情感,教师启发学生学习张骞忠于祖国的献身精神和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

思考: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为了寻找盟友夹击匈奴,屡遭坎坷,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抱恨而归,那么张骞此行岂不是劳而无功?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①张骞出使西域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汉朝从此才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开始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和空前繁荣。

课堂小结:
课件:报纸上有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道。

(扫描制作)
思考:通过重走丝绸之路活动的所见所闻和学习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凿空”之功,你认为丝绸之路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吗?如果你成为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你的理由以获得评审田的认可?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此题即是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学生回答无须面面俱到,说清思路即可,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延伸:
课件: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铁路图。

思考:丝绸之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l0900千米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所取代。

丝绸之路已渐渐成为历史,虽然当地的人们依然行进在这条古路上,但同一条路已经不再具有原来的那种沟通世界的干线意义了。

你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可以开发哪些新的价值呢?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奇思妙想,畅所欲言。

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如开发大西北、发展旅游资源:建立影视基地和博物馆、开发光能发电等合理化的建议教师应予以赞扬。

作业布置:
在网上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网站,以“丝路花絮”“丝路人物”“丝路风情”“丝路故事”等任一标题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凡标注来源“山东教师考试网(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