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

合集下载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情况
1. 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深入的体育学科知识基础、能熟练开展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研究的高素质的专业硕士人才,能够在各类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及体育管理部门中担任骨干工作,服务于体育教育的发展。

2. 培养时间:
一般规定为2年,学制为3年;
3. 培养范围:
主要包括专业概论、体育综合素质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育临床诊断与评价课程以及体育训练与指导课程,并且要求学生把握体育理论、体育教学及科研方面常用的先进技术;
4. 培养方式:
按照学习自主和师生合作的原则进行教学,采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习训练、论文等方式,多媒体讲解和文献检索资料支持,注重研究开发实践势;
二、培养要求
1. 具有较强的概念把握能力:
能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理解并掌握体育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
业的理论模型;
2.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深入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当前行业内容,能够从行业内容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综合能力、实习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体育管理、技术分析、教学训练等领域有所涉猎;
4. 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体育学术领域进行较为完整的学术交流,并能够准确传达和分析体育学术观点;
5. 具有较强的素质修养:
能够认识严格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的眼光,有能力到媒体和社会各类实际活动中学习探索。

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1. 你知道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可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哟!就好比学游泳,不是一下水就能游得飞快,得一步步来。

我们要给他们制定全面的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践,让他们既能懂体育的原理,又能在场上一展身手。

难道不是这样吗?像安排各种专项训练课程,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这多棒啊!2. 培养体育研究生,那得注重个性化呀!每个人就像不同的运动项目,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不能一概而论地培养呀!比如有的同学擅长长跑,那咱就给他更多耐力训练的机会。

这就像裁缝做衣服,得量体裁衣,才能合身呀,对吧?我们要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3. 嘿呀,实践经验对体育研究生老重要啦!不能光读书本知识呀。

就好比学骑自行车,光看说明书可不行,得上去骑一骑才知道咋回事。

所以要多安排他们去实习,去参加比赛,真正感受体育的魅力和挑战。

这样他们毕业后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不是吗?4. 导师的作用那可大了去了,就如同航海中的灯塔呀!体育研究生可得有优秀的导师来引导。

导师要像朋友一样和他们交流,指导他们。

你想想,要是没个好导师,那不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容易迷失方向嘛!所以选好导师很关键呢。

5. 团队合作对体育研究生也不能忽视呀!这就好比打篮球,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赢比赛,得大家一起配合。

我们要鼓励他们多参加团队项目,学会和别人协作。

这样他们以后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和团队融合,不是吗?6. 创新思维对体育研究生来说也是必需的呀!不能老是走老路。

就像跑步,偶尔也得换个新路线找找新鲜感。

要鼓励他们思考新的训练方法、新的研究方向。

这样体育行业才能不断进步,对吧?7. 对体育研究生的培养,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体育人才呀!能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他们带着知识和技能,在体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呀,没有别的!。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04一、学科简介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自1979年开始招收“武术理论与方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在全国率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列入国家体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在本学科设立全国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拓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学”,2004年成为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2005年、2008年成为上海市(第二、三期)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本学科主编我国第一本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参考书,在全国第一次举办面向全国研究生的“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网络学术论坛”,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凝练了“武术历史、武术文化、武术传播,武术教育教学、武术科学化训练,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三个研究领域、六个研究方向。

现有10名教授,7名副教授(其中,1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名教师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已形成职称、学历高,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近年来,获7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资助研究,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科技服务贡献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贡献奖等二十余项奖励。

二、培养目标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

具体要求:(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学风端正、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文武兼修”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文武兼修”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也是不尽相 同的。 综 合各 高校的培养 目标 ,表述基本 相 同, 不同 ,他们重点强调哪一方面。同时,在研 究方 向设置上缺少 主要 为“能够从事教学 、运动训 练、科 学研究及管理… 高层次 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研究方向,过于倾向武术及养生 的教学理论
专门人才 ”,这样 笼统 的培养 目标范 围过大 ,并且未 能显示 出 与方法 ,似乎武术与养生成了民族传统体育 的代名词 。
致研究生毕业后不能指导 教学 、训练实践 。长期以来 ,普通 高 龙舞狮 、抖空竹等等 ,都未涉及开展 ,更罔论地域特色 民族传统
校 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 ,仅仅学习理论教 体育项 目课程 的开设 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民族传统体育
学 ,而忽略了“文武兼修 ”的综合能力培养 ,不能够适应 社会的 高等教育的发展 。
“文武 兼修 ”型民族传 统体 育专 业硕士研 究生人才培 养模式 的研 究
Research on 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M ode for M aster’S Degree of National Traditiona l Sports
孙永武 ,于翠兰 ,张 岩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56(2013)l1—0014-2 doi:10.3969/j.issn.1005—0256.2013.11.007
随着我 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 的开设重理论 ,轻技术 ,不符 合社 会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
SUN Yong —wu,YU Cui—lan,ZHANG Yan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 育专业硕士研 究生人 才培养存在 的问题的分析 ,从人才培养 目标的确 定 、人才培养的规格 、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对“文武兼修”型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 究生人 才培养模 式做 了研 究 。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 育;硕士研 究生;培养模式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某一领域的实际工作。

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高等院校大学专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运动实践经验,并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者,也可以报考。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全国联考和各招生单位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1、采用全脱产学习形式的,学习年限为2年;2、采用在职集中授课形式学习的,学习年限为3年;3、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四、课程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采用学分制。

课程结构分为公共课程、专业领域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课程设置:(一)公共课程(1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逻辑学36学时/2学分外语72学时/4学分计算机36学时/2学分(二)专业领域核心课程(10-12学分)体育教学方向:体育课程导论54学时/3学分体育教材教法54学时/3学分运动技能学习原理36学时/2学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36学时/2学分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运动训练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54学时/3学分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54学时/3学分运动训练科学监控36学时/2学分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36学时/2学分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社会体育学54学时/3学分健身理论与实践54学时/3学分运动处方36学时/2学分运动休闲项目概要36学时/2学分大众体育管理36学时/2学分(三)选修课程(6-8学分)体育课程导论36学时/2学分体育教材教法36学时/2学分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36学时/2学分社会体育学36学时/2学分健身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四)实践教学(6-8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1年)五、培养方式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由学校导师与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体育学理论及其应用,具有中高级职称资格,具备从事体育管理、竞技训练、科研教育等多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具有下列素质与能力:1.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能够深刻认识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

2.熟悉体育事业的组织管理、经济运行及规划、决策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全局观和战略思维能力。

3.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于体育中,能够使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体育数据。

4.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体育技能及竞技技巧,并具有相应的综合素质,如心理素质、管理素质等。

5.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掌握现代研究方法和技术,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内容1.体育学基本理论(体育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等)。

2.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学等)。

3.体育竞赛管理(体育器材技术、竞技规则、比赛组织与管理)。

4.体育经济管理(体育产业与市场、体育赞助与营销、体育策划与管理)。

5.运动训练科学(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6.运动伤害与康复(运动损伤与急救、康复体育、康复训练)。

7.体育管理与法律(体育组织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体育法律与政策)。

8.知识产权(参加合法网上及现场比赛、开发和分享个人收获,促使全球分享他们的学问知识和对体育的见解,知识产权对于硕士考试和论文研究非常重要)。

三、培养方式1.以课程教育为主,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

2.大力实施学业导师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中由导师指导。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验、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发挥实验室、实训场馆和实习机构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

5.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既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也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从事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优良,作风朴实,学风严谨,具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愿意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献身的思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掌握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各级各类体育机构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

3.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

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6.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

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专业代码:0403二级学科名称: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代码:04030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代码:040302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代码:04030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代码:040304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在体育、健康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服务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掌握本门学科所需要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熟悉本学科学术上的动态和新成就,了解其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开展学科教学和研究。

4、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5、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2.运动人体科学(040302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4.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四、学习年限1、本学科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成绩优秀者,可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经批准可推迟半年至一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它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1. 介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学科。

该专业主要包括武术、传统民族体育和相关理论课程等。

学生可以通过培养,掌握中国传统体育的理论、技能和文化内涵,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2.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在武术、传统民族体育、体育健身、教育、文化传媒等方面工作,或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推广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3. 培养课程1.武术技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2.传统民族体育:踢毽子、蹴鞠、抖空竹等。

3.相关理论: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社会体育学等。

4.文化素养: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中外文化比较等。

4. 培养方式该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武术、传统民族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技能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专项训练和理论课程的联系。

同时,学生在大学期间还将有机会参与国内外有关武术、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交流和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5.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武术、传统民族体育、健身、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推广工作,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同时,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跨文化素养,可以在其他行业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6. 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专注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学科,在实践中将中华文化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技能精湛的人才,为推广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4)一、培养目标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

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1.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2.武术文化与教育的研究3.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的研究三、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

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

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民传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从事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教学和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有条件的应选修二外,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熟练掌握一门民族传统体育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专业技术考核必须达到俱乐部训练规定的水平考核标准,5、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是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

如遇特殊情况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工作满三年以上;(2)外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3)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研究生院规定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如需要提前学习年限,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提出报告,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长审批,并按有关文件执行。

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未按时毕业的研究生,以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公共基础课100020001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必修100020001002 基础外国语必修学科基础课126020202001 体育学原理硕士生需至少选择3门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126020202002 体育教学论(必选)126020202003 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126020202004 运动生理学126020202005 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专业主干课126020403001 运动训练学硕士生必选3门6学分的课程126020503001 武术史学基础126020503002 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发专业方126020504001 民族传统体育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需至少选择4门不少于8学12602050400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方向课向课126020504003 太极拳理论分的课程126020504004 武术中医基础126020504005 民族传统体育养身健身理论与方法126020504004 运动心理学公共课、跨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要从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系列课程中至少选修一门2学分的课程。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

02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硕士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知 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 和科研人员
培养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事 业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和发展的专业人才
招生要求
招生对象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具 备扎实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和职业道德。
学生可以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向 公众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和技能。
创业支持与指导
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提供创业指导
学校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06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硕士的优秀毕业生案例
意义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 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推动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价值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知识和专业 技能,具备独立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 下坚实的基础。
强调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使其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 展的重要力量。
体育产业管理人员

体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300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中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在体育学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一个学科专业方向的研究或独立担负体育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熟练掌握本学科内的一种学科理论与方法,并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精通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二、培养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2.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3.体育教育训练学4.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三、学习年限:3年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阅读科技文献查阅文献和现场调研必须在第三学期末完成,文献阅读范围应涵盖整个学科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数量在90篇以上,写出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同时结合文献阅读完成专业外语学习、翻译二篇以上(含二篇)外文科技资料,译成中文,要求理解正确、文字通顺。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1. 引言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考核评价等内容。

2. 目标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具备扎实的体育训练和指导技能,能够独立承担体育训练和指导任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3. 培养要求3.1 学术能力和研究素养本专业培养重点是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术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

学生应通过阅读文献、课程研究、实验研究等形式,培养学术交流、阅读、写作和科研能力。

3.2 专业技能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学科专业、教育科研和体育训练工作领域内,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进行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训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培养期间要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和对策。

4. 课程设置4.1 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体育科学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管理学4.2 专业选修课程•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康复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统计学5. 考核评价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考核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5.1 课程考核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的考试或评价活动,形成成绩。

5.2 学术研究与论文学生在学习期间需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包括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等,并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5.3 实践环节学生需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如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并形成实践报告。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1. 引言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档将介绍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内容。

2. 目标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学科视野的体育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4.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体育专业人才;3. 培养要求体育硕士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1.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2.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4.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5.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化视野;6.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7.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8.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4. 课程设置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体育学专业课程:•体育学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与训练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2.专业选修课程:•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3.科研方法与文献阅读课程:•科研方法论•学术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与资料处理4.实践与实习:•实验实践•实地调研•实习实训5. 培养模式体育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学制为三年。

培养期间,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实践实习。

6. 毕业要求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如下:1.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2.完成科研项目并通过论文答辩;3.完成实践实习;4.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通过学位论文答辩;6.取得硕士学位。

7. 评价与考核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表现评价:•课程作业成绩•科研项目评价•学术论文评价2.实践表现评价:•实践实习评价•实验实践评价•实地调研评价3.综合评价:•综合测评成绩•毕业论文评价•学位论文答辩评价8. 总结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高水平、专业化的体育科研和教学人才而设计的教育计划。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在体育领域具备深入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介绍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课程设置和科研要求等内容,为有意愿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水平、专业化的体育科研和教学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实习和实践环节的安排,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教学策划、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技巧等。

3. 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通过相关的管理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胜任体育管理和领导工作。

二、课程设置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广泛而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体育学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的基础知识。

2.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如运动训练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等,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3. 科研实践:通过科研项目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包括科研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统计和学术论文写作等。

4. 教学实习: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习,独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科研要求体育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科研要求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要求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要求学生完成科研论文:学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论文,包括学术会议报告和学术期刊发表。

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

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

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1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自治区族苗群众的骄傲。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实践对象,渗透在我们的国家传统文化中并随之发展壮大,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是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在国内自主培养和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应该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内涵,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品质。

其次,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实况,全面、准确、及时地把握实际地状况,及时调整体育教学与实践,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

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要积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最新研究与发展,根据自治区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质量和文化传承,使民族传统体育发挥更大的价值作用。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建设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精神和志职信心的高素质人才,又要培养具有系统分析能力、实践技能和独特创造性的人才。

2门槛高民族传统体育博士生的招生门槛较高,招生对象要满足本科学历、具有教师资格的要求。

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特性,对研究生的科技素质、技术综合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也具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加严格。

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博士生在入学前还需要通过严格的综合能力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水平考试、体育科学理论考试、体育教育实践能力考核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解能力考核,这也是较为严格的入学要求。

总之,虽然民族传统体育博士生的招生门槛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仍然应以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以保持民族传统体育应有的质量,以培养真正拥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4)
一、培养目标
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

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
2.武术文化与教育的研究
3.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的研究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

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

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实践活动。

3.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以及严谨求学、创新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

每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配合导师,协同指导,集体把关,定期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指导。

4.研究生培养推进个性化培养。

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三个月内制定完成研究生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经导师组批准后按该培养计划执行。

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种类别。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获得总学分达到29学分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

补修课不记学分。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2.教学方式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考核方式
(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可采用笔试(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

(2)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3)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

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

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4)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应重修。

同一门课程及实践环节重修不得超过1次。

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公共基础课须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缓考。

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不允许重修。

研究生若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最低学分,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
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应注重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

研究生论文开题前,应完成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较前沿的科学研究文献综述,要求3-5千字。

开题报告后经导师组同意认为选题合理、研究计划可行,才可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通过当面和书面等形式至少每两个月向导师做一次论文进展报告,在第五学期前三周由导师组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在向学校正式提交申请论文前一个月,由学科指导委员会组织讨论论文初稿及预答辩。

以保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

学位论文的答辩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在正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向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正式申请学位,提交论文。

经资格初审和专家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对不合要求者不予安排答辩。

硕士研究生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其它具体要求应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活动
要求硕士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不少于5次,毕业前作公开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每学期应提交学术报告手册,经导师审核签字,学院核查合格后记1学分。

2.教学及社会实践
硕士生应在第二学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本科学生上20学时的教学实践课,由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为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记1学分。

除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应积极配合导师参加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习题课讲授;指导试验设计、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

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如:教学实践、教育实习、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

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

社会实践活动后需要经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备案。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祥.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查理德.考克斯.张力为译.运动生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黄汉升.体育教育训练学理论与方法.文教出版社,2003
5.卢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民族出版社,2005
6.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事实出版社,2007
7.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