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合集下载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记录,它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它对人生有着众多的启示,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格完善的人,然后才能照顾好家庭,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

2. 求知与学习:《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谦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并努力追求知识和智慧。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3. 孝道和仁爱:孔子强调了家庭中的孝道和社会中的仁爱。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道和仁爱的论述,它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孝顺父母和对他人的关怀和善良,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4. 诚实守信和正直:《论语》强调诚实守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它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真实和正直的态度,不做虚假和不诚实的事情。

诚实、守信和正直的品质是一个人的基础,也是他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5. 务实和实践:《论语》强调了务实和实践的重要性。

它认为一个人应该脚踏实地,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和虚幻。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论语》对人生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强调了个人修养、学习、孝道、诚实守信和务实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想和智慧之源,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论语》读后感1寒假,我读了些《论语》,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我用来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处,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从这里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学习,见到坏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错误。

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伟大的孔圣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被几个孩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孩子说出了挡路的原因,孔子认为有理,见他聪明,就又提了一些问题。

项橐对答如流,孔子便虚心地向他求教了!那么有学问的孔子都虚心地向一个小孩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更要虚心好学啊!观光电梯的发明也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个酒店因原来的电梯不够用而请来了建造师和工程师设计新的电梯。

建造师和工程师一致认为在每层的楼板都要开一个孔,以便安装新的电梯。

一个清洁工听到他们的谈话,就建议把电梯建在酒店的外墙上就省事多了。

建筑师们眼睛一亮,连声叫好,观光电梯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建造师虚心地听取了清洁工的意见,才有了观光电梯的诞生。

如果建造师们看不起清洁工,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不能诞生今天的观光电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论语》读后感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

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

《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读论语心得感受100字(优秀10篇)

读论语心得感受100字(优秀10篇)

读论语心得感受100字(优秀10篇)读论语心得感受100字篇1《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仅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仅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仅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仅有克制自我,让言行贴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贴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到达仁是极不容易的。

跟孔子学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跟孔子学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 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受到巨大撞击 和在极寒中被冰冻了20多分钟的机长西 蒙,居然在医院里被救活了过来,而且 在3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 后来的调查表明,这场事故是由于 机械维修师在更换飞机挡风玻璃时,粗 心上错了螺母而引发的。更让人后怕的 是,多亏当时没有丢下机长,因为一旦 机长被丢下,他百分百会被卷入机翼上 转动的引擎里,结果只能是机毁人亡, 谁也救不了!
学会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智慧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 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 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 其一,做人要重视“仁德”。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重师长,为人谦 虚谨慎、讲究诚信,胸怀博爱之心,对 仁者特别亲近。以上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孔子要求弟子们多读一点 书。当然,这里的学文,不仅仅是指学 习书本知识,也包括学习各种技艺(古 时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 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 和拾荒者是肮脏丑陋的,也是低智商的。 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 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样有 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素质一点都不 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生活 所迫没有时间坐下静静阅读罢了。他们 每次看书前都会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 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 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 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 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 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 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 性。

儒家思想的智慧启示论语中的人生哲学

儒家思想的智慧启示论语中的人生哲学

儒家思想的智慧启示论语中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的智慧启示——论语中的人生哲学《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展现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本文将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几个重要篇章,探讨儒家思想的智慧启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启迪。

一、修身篇孔子认为个体修身是为立德、成人的基础。

他强调了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的重要关系,提出了“为政以德”、“君子爱人”等重要观点。

例如在《为政》一章中,孔子谈到了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不能管理好自己,那么就无法管理好一个家庭,更无法治理一个国家,更谈不上能够对整个天下施行效忠。

这表明修身是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人生价值。

二、学习篇儒家思想非常重视学习,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表明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学习新的技能,才能够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

孔子还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从身边人的言行中汲取知识和智慧,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学问。

这告诉我们要保持求知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见识和能力。

三、友善篇在人际关系方面,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朋友之道,三省吾身”等重要观点。

他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当不忘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人。

孔子强调了友善、宽容、礼貌等素质对于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他还提出了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审视自己的言行,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这些观点提醒我们要与他人友好相处,注重他人感受,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四、治国篇孔子提出了“君人者,以来世不易之心为本”、“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等重要观点,强调了良好的政治理念和引领力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领导者应当有长远的目光和稳定的心态,坚持正义和公平,以身作则,引导他人。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_作文1150字_关于人生的作文_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_作文1150字_关于人生的作文_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

那么读者们读后有什么收获呢?请往下看。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希望你喜欢。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篇一何为人?还是孔子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人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去干自己需要干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将眼前要干的事干好,那么样样事都会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不问收获,只求耕耘也是我们能做成一件事之大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当初都是默默无闻的,所以说你若是到了“老之将至”而一无所成的话,真不是你太笨恐怕是太聪明的原因了。

一个人能做到踏实稳重,便是有礼了。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他必定成了一位有尊严的人。

我们在社会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就是想让自己活的体面一些,能得到虽不是周围人的尊重最起码不会受到轻视。

在这个社会上,越是卑微的人越是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世俗大众们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维护世俗的人情关系,可是终归落下的却是东家长李家短的是非人生。

古人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当今社会用情不如用礼,“礼之用,和为贵,”与其为情所困,不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处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合作关系都应礼字当先。

礼便是尊重,便是宽容。

这才是人之大爱,也是对己获得的最大的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受辱,很可能是我们自己轻浮不稳重的原因造成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受辱之一;克,伐,怨,欲为二(好胜,自夸,怨恨,贪欲);巧言令色为三。

孔子言:“刚﹑毅﹑木﹑讷近仁。

”就是教我们学会忍让,坚持,敦厚而谦卑。

如若再能做到:“贫而无諂,富而不骄。

”那我们便可为一个真正的无忧无惧,坦坦荡荡的人了。

做好了自身又如何处事呢? 孔子便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世俗之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他最大的处事原则。

在生活中他处处审时度势,他教你怎样和乡党们相处,如何表现。

在工作中如何和上级交流,如何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

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怎样相处,比自己差的又另当别论。

论语对我的启示为人处事

论语对我的启示为人处事

论语对我的启示为人处事《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部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人们的处事原则和道德准则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论语》教导我们要以诚实守信为根本。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提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句话强调了说话要言出必行的重要性。

诚实和信用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我们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让别人能够信赖我们,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

其次,《论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修身,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我们才能做到宽容谦和、有涵养,以及善待家人、朋友和他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大众,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正直和公正的重要性。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以道义为准绳,明辨是非,坚守正义。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角色中,我们都应该以正直的品格和公正的原则行事,不为私利和权力所诱惑,做一个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人。

此外,《论语》也提到了谦虚谨慎和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骄慢躁进取。

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仁德和品德。

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追求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论语》教给我们的10个道理!

《论语》教给我们的10个道理!

《论语》教给我们的10个道理!孔⼦诲⼈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句教条,也全⽆道学⽓。

他爱⾳乐,也喜欢唱歌,听⼈家唱得好,⼀定要请他再唱⼀遍,⼤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哭了,就不唱歌了。

孔⼦是⼀位可敬可爱的⼈,《论语》是⼀本有趣的书。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可见古⼈对此书评价之⾼。

《论语》作为记载孔⼦思想和⾔⾏最为权威的⼀部著作,有着博⼤精深的⽂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标以及为⼈处世等都有着极⼤的影响。

1、敬畏之⼼孔⼦⽈:“君⼦有三畏:畏天命,畏⼤⼈,畏圣⼈之⾔。

⼩⼈不知天命⽽不畏也,狎⼤⼈,侮圣⼈之⾔。

”⼤意是:“君⼦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敬畏圣⼈的语⾔;⼩⼈不懂得天命⽽不加敬畏,对有德之⼈态度轻慢,对圣⼈的⾔语多有轻侮。

”这⾥所谓畏就是敬,南怀瑾说:“只有两种⼈可以⽆畏,⼀种是第⼀等智慧的⼈,⼀种是最笨的⼈,可以不要畏”,⼈⽣⽆所畏,实在危险,孔⼦教我们要有敬畏之⼼。

敬畏——是⼈对待事物的⼀种态度,有时候它是⼀种风格,有时候它是⼀条底线。

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之⾔,怕违反了圣⼈的话。

⽂⼈读孔孟之书,培养兼济天下的抱负,他们“敬”先贤的⼈⽣理想和道德形象,“敬”是⼀种引⼈向上的⼒量。

⽂天祥、⽅孝孺、史可法这些英杰都是遵从“敬”的感召。

我们中国,时⾄今⽇,是有敬畏之⼼的⼈多呢,还是⽆敬畏之⼼的⼈多呢?我们对于⾃然、⽣死,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法律、道德,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传统、⽂化有多少敬畏?现在社会,畏⾼官的多,畏圣⼈之⾔的少,值得思考。

2、君⼦三戒孔⼦⽈:“君⼦有三戒:少之时,⾎⽓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刚,戒之在⽃;及其⽼也,⾎⽓既衰,戒之在得。

”⼤意是:年轻的时候,⾎⽓未定,应警惕迷恋⼥⾊;壮年的时候,⾎⽓⽅刚,应警惕争强好胜;到了⽼年,⾎⽓既衰,应警惕贪得⽆厌。

孔夫⼦没恐吓⼈,把⼈⽣分了三个阶段,并且说了每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

孔子《论语》给人生的启示

孔子《论语》给人生的启示

SHANGHAI ENTERPRISENovember 2018孔子《论语》给人生的启示■张坤/文孔子的《论语》不仅是一部谈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著作,还是一部谈人生理想与人生智慧的著作。

每每读来都给人以莫大的启示。

对于人生的规划,老年之后的孔子对人生的感悟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的话,其大概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一切基本已成定局,天命所归;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耳顺;七十岁时道德修养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十有五而志于学”,年轻时要立下远大的志向。

孔子明确地说自己到了十五岁才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也就是说他真正立志的时间是在十五岁。

事实上,人也只有达到十五岁这个年龄阶段才能有资格立志,因为这个时候对客观世界以及对自己本身才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现在我看到的教育却不是这样,都是在褒扬早立志,好像自幼就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能成大事。

因此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会出这样一道题:我的志向。

而学生们经常会写一些诸如“我立志做一名科学家”之类的东西。

说句不好听的,这全是些儿戏的废话。

你说一个小学生连心智都还没怎么发育,他能懂什么叫做立志吗?他知道什么叫科学家吗?“三十而立”,人到30岁之前要把握好人生方向。

孔子这么有能力的人到了三十岁才略有建树。

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建树就是为自己的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已,孔子三十岁以前那些经历都只是一些理论以及尝试性的实践,只有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他一生的事业。

也就是说,孔子到了二十九岁才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他在二十八岁的时候还有点迷糊甚至很困惑。

孔子说人“三十而立”,这句话到现在还很具有普遍性。

试想,我们读完大学都二十几了,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积累一些经验,真正的事业起步都在三十开始(而大多数人三十岁前都结婚了,所以说先成家后立业是社会的主流)。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面对缺憾与苦难: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孔子的话给我提供了很多指导。

比如,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让我明白,不必过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是否了解他人。

不断学习与进步: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他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他也强调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追求,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动力。

重视自我修养: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反思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秉持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启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秉持中庸之道,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和协调,从而避免走向极端。

推崇仁爱之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爱之心的重要性。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以一种仁爱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人,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非常多,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如何保持不断学习、如何重视自我修养、如何秉持中庸之道以及如何推崇仁爱之心。

这些启示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阅读《论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爱、诚信、忠孝等美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养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论语》中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包容和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教导我要注重道德修养,不断学习进取,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启示将伴随我一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

No matter what you do, do not rush to return, because sowing and harvesting are not in the same season, and there is a period of time between them. We call it persistenc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论语》读后感1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

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

,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论语》述而第七《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

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

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样,钻研《论语》多年,然后带着火药味地和别人争论仁义君子。

我是不太赞同的。

《论语》读后感2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通过《论语》中的思想启发学生的人生规划

通过《论语》中的思想启发学生的人生规划

通过《论语》中的思想启发学生的人生规划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也提供了许多对当代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有益启示。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论语》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其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1. 尊重他人和自己根据《论语》,孔子强调了尊重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的价值,并尊重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同时,也应该保持对自己身份、才能和价值观念的尊重。

•学生可以从中明白到:与他人合作时,需要平等相待,并认同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性。

•同时,在制定自身目标时,学生应该秉持着对自己内在潜力、个性及激情保持真正了解,并为此去追求理想。

2. 追求真理和知识《论语》教导我们应该不断地寻求知识,并追求真理。

学生应该具备探索精神,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为了寻求真理,学生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够审视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学生也应该善于思考、分析和总结,以便获取更多的知识并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培养品德和道德观念孔子强调了品德与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品德素质,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正直、诚信、尊重他人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生也应保持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4. 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论语》中许多对话提到了个人发展与进步。

学生应该树立追求卓越的态度,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努力学习、培养技能和才华,是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同时,反思与他人交流时获取的反馈意见,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

结论通过《论语》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学生可以得到关于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的有力启示。

他们应该尊重他人及自己、追求真理与知识、培养优秀品德、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

论语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生前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孔子的智慧和思想。

在为人处世方面,孔子有许多重要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探讨《论语》中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修身养性孔子认为,修身养性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人们应该通过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的观念,即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世。

通过修身养性,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二、待人接物孔子认为,待人接物要遵循“礼”的原则。

人们应该以礼待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在与人交往中,要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孔子也强调了“恕”的观念,即要以宽容之心待人,理解他人的难处和情感。

三、求知敬业孔子认为,求知敬业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品质。

人们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

在求知敬业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四、淡泊名利孔子认为,淡泊名利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境界。

人们应该看轻名利,不被金钱和地位所迷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不被贪欲所控制。

五、谦逊虚心孔子认为,谦逊虚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品质。

人们应该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

在与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倾听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谦虚,否则可能会给人留下不自信的印象。

六、交友之道孔子认为,交友之道是为人处世的重要方面。

人们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在交友过程中,要遵循“忠恕”的原则,即要对朋友忠诚、诚实、关心和帮助。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依赖朋友,要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发展。

七、孝顺父母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

人们应该尊重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他们。

论语名句和感悟启示

论语名句和感悟启示

论语名句和感悟启示《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和思想总结,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其中包含了许多名句和警句,这些句子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论语》名句及其感悟启示: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并且时常温故知新,岂不快哉?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一时的功夫,更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和提升。

只有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得到成长。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虚伪的言辞和虚假的笑容,不能算是真正的仁爱之心。

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仁爱应该来自内心的真诚和善良,而非表面上的伪装或虚假的外在形象。

只有真诚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知道某事的人不如喜欢某事的人,喜欢某事的人不如享受某事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对一件事情真正热爱并投入其中,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满足感。

单纯地了解或兴趣不够,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 君子胸怀开阔宽广,小人心胸狭窄而忧虑重重。

这句话教导我们,一个有品德和修养的人应该胸怀开阔,豁达大度,不拘小节。

而一个心胸狭窄、计较得失的人则容易陷入困境和痛苦中。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学习而不思考,是盲目的;思考而不学习,是危险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通过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消化和应用所学,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这些《论语》的名句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具有普世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它们启示着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真善美和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遗产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获得了对人生的深刻启示。

首先,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做到治家、治国、平天下。

这给予了我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论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给予了我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以及诚实、宽容、谦虚等品质。

这给予了我对于君子行为准则的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论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

这给予了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论语对于人生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强调了道德修养、教育、君子行为准则和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启示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论语,并将其中的启示融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部经典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和思考,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语》教导我们尊重他人、注重修养、追求真理,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尊重他人是《论语》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即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这个观念教导我们要对他人保持尊重和关爱之心,不要侵犯别人的权益,不要用自己的言行伤害到他人。

尊重他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其次,《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修养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修养好了自己,才能影响他人、改善社会。

《论语》中的很多格言都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如“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意味着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持续的学习,就无法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需要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此外,《论语》也给我们提供了追求真理的启示。

孔子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念,即持续学习和实践是获取真理的关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反思和探索,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发展。

只有通过追求真理,我们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论语》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孔子教导我们要有“礼”的观念,即在与人相处时要讲究礼貌和尊重。

他提倡谦虚、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通过良好的人。

论语的启示

论语的启示

论语的启示《论语》是孔老夫子和他的学生们上课,谈论问题的语录体,由于时代久远,很多人认为它苦涩难懂,而我认为《论语》所讲的许多道理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论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而快乐。

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仁者爱人”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大学四年是最好的交友时间。

因为我们有很自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碰到很多有共同爱好的人群。

朋友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好朋友可以促进我们成长,反之可能毁灭我们。

然而怎样才能结交好朋友呢?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在这里刚好提出了三类相对的朋友。

他告诉我们应该与正直的而不是喜欢谄媚逢迎的人交友;应该与诚实的而不是两面三刀的人交友;应该与有真才实学的而不是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交友。

同时我觉得孔子也鼓励我们要做到“直”、“谅”、“多闻”,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友谊。

大学是学习的圣地,我想没有人会反对这一观点。

怎样学习是一个伴随我们一身的问题,而在大学里尤为重要,因为大学是我们接收正式教育的最后一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一个学生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加思考,那么他只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同样一个人不认真学习而整日空想,也只算得上是一个梦想主义者。

没有成功是通过空想而得来的,成功者的身后必然布满勤学的足迹!《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篇1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

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读完论语的启示

读完论语的启示

读完论语的启示读完《论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这些启示不仅对个人的修养和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论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学习和修养。

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修养,才能做到待人和善,处事圆滑。

《论语》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而是要充满爱心和关怀他人。

同时,孔子还教导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过分自负和自贱。

只有平等对待他人,并且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第三,《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和行动。

孔子曾说过:“言必行,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将言行一致,并且能够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去实际行动,这样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的。

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第四,《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和人性的修养。

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明辨是非,以义为重。

而小人则追求个人利益,他们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这样的人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

因此,我们要注重道德和人性的修养,做一个有良知和责任心的人。

《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

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同时,孔子还教导我们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利益,也要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样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郭卉艳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药学2012012111《论语》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共知的,堪称世界名著的人生哲学书。

小小的、薄薄的一本《论语》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充满了为人处事的智慧、经世致用的哲理,对人的启迪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关于从政的格言警句,至今对我们大有裨益,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学习和探究的。

这也真正的体现了《论语》中的春秋末期的孔子的伟大和睿智。

古人曾经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中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每一则的含义都是引人深思的。

其中每则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十分具有魅力。

《论语》主要从十一个方面:修身、君子论、处世、治国、师道、治学、识人、交友、论仁、礼说、论孝进行了讲述。

对还是学生的我,处世不深,生活环境比较简单单纯,没有太多的烦恼,《论语》中关于处世方面的道理对我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没有太多的体会;治国之道对我来说又比较大,这是我更不能体会的,但是在治学、识人、交友、论仁、礼说、论孝、修身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初中时我最初学到的是《论语十则》其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对我的学习产生了影响。

温习学习过的旧知识,就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也可以做老师了,在学习生活中我就深深体会了这一点。

《论语》还主张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在《论语》强调学习要不耻下问,好学不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人非生而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我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前进的动力,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停滞于此,不能前进分毫。

一个人不能轻易满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学习中去理解、感悟,把学来的东西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里谈到,获取知识首先要做到“勤勉”、“好问”。

“文”、“行”、“忠”、“信”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

第二境界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被老师耳提面命的一点,只有不断的巩固自己学到的东西,
才有可能在实践里很好地运用。

而第三境界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全面发展,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论语》中提到学生要在诗、书、礼、御、乐、射等方面都加强学习。

孔子强调一个人的成长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可以鼓励人心,兴起向善的意志;礼可以端正人的行为,使人坚持既定的原则;乐可以涵养性情,使人养成高尚的人格,这和当今的全面发展相符合。

知识结构单一化的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承担建设社会的重任。

《论语》中关于识人、交友、论孝、修身方面的哲学一直被我们提倡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准则,伦理道德,很多都是从中《论语》汲取过来的。

它成了我们衡量道德水平的天平。

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慎交友。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同三种人交朋友有益处,同三种人交朋友有坏处。

同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益处;同逢迎谄媚、当面恭维背后诋毁、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害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的这番话是十分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

第二,慎享乐。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意思是说,快乐是多样的,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得到的礼乐的调节,宣扬别人的长处,多交贤良朋友,这三种快乐是有益的。

而尊贵骄傲、游手好闲、大吃大喝快乐是有害的。

第三,常持戒心,遇事多想,全方位思考,尤其是想不好的结果。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不同,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贪念女色;壮年时,血气方刚,要警惕争强好胜;年老时,血气已衰,要警惕骄傲自大和贪得无厌。

第四,人人在家力行孝悌,在国就能力行忠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不到远方云游,(如果)去云游一定有方向。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已经变得太难实现了,我们也许会说,时间太少,事业太忙,学业太紧,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说服自己,不是自己不孝,而是需要奋斗来为父母养老。

只是一厢情愿,从来不问候老人的意见,
甚至也不打电话问候父母一声,孝字何存呀!所以我们应该大大的提倡孝道,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更何况报效祖国,忠于祖国。

这些就是我从《论语》中深深体会到的几点,《论语》中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的内容还很多,我体会的也仅仅是几句话而已。

《论语》使我们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多多提倡学习,同时《论语》中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