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六氨合钴
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6a0f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4.png)
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1. 介绍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由六个氨分子和三个氯离子配位形成的,呈现出八面体的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步骤。
2. 实验材料和设备•氨水(浓度约为28%)•氯化钴(CoCl2)•盐酸(浓度约为37%)•高纯度水•烧杯•搅拌棒•恒温水浴•滤纸•干燥器3.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氯化钴溶液1.在烧杯中取适量氯化钴粉末。
2.加入足够的盐酸,使氯化钴完全溶解。
3.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步骤2:制备氨水溶液1.取适量氨水,加入足够的高纯度水中,以稀释氨水。
2.搅拌溶液,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3:混合溶液1.将步骤1中制备的氯化钴溶液缓慢地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氨水溶液中。
2.在混合过程中,用搅拌棒搅拌溶液,使其充分混合。
步骤4:沉淀三氯化六氨合钴1.将混合溶液置于恒温水浴中,并保持恒温。
2.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会出现深蓝色的沉淀,这就是三氯化六氨合钴。
3.反应完成后,将溶液静置片刻,使沉淀充分沉降。
步骤5:分离沉淀1.将溶液倒入滤纸中,用滤纸将沉淀分离出来。
2.将沉淀置于干燥器中,使其充分干燥。
步骤6:收集产物1.将干燥后的沉淀称量,记录下质量。
2.将产物存放在干燥的容器中,防止潮湿。
4. 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步骤和反应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oCl2 + 6NH3 + 3HCl → Co(NH3)6Cl3在这个反应中,氯化钴(CoCl2)与氨水(NH3)反应生成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
5.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三氯化六氨合钴,并得到了化学方程式。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剂、染料、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制备方法和了解其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合物。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57681e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c.png)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三氯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作催化剂、颜料、荧光剂、磁性材料等。
本文将介绍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1. 氨水还原法氨水还原法是制备三氯六氨合钴的常用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氢氧化钴和氯化铵按摩尔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在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氨水,直到反应液呈现出深蓝色。
(3) 继续搅拌反应液,并加热至70-80℃,持续加热2-3小时。
(4) 将反应液过滤,收集固体产物,用水洗涤干净,干燥后即可得到三氯六氨合钴。
反应机理如下:氢氧化钴和氯化铵在水中反应生成CoCl2和NH4OH。
氨水加入后,NH4OH和CoCl2反应生成Co(OH)2。
Co(OH)2再与氨水反应生成Co(NH3)6Cl2。
最后,加热反应使Co(NH3)6Cl2变为Co(NH3)6Cl3,即三氯六氨合钴。
2. 氢氧化钴氯化法氢氧化钴氯化法是另一种制备三氯六氨合钴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氢氧化钴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均匀。
(2) 在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氯化铵溶液,直到反应液呈现出深红色。
(3) 继续搅拌反应液,并加热至70-80℃,持续加热2-3小时。
(4) 将反应液过滤,收集固体产物,用水洗涤干净,干燥后即可得到三氯六氨合钴。
反应机理如下:氢氧化钴和盐酸反应生成CoCl2和水。
氯化铵加入后,NH4Cl和CoCl2反应生成CoCl2·2NH4Cl。
继续加热反应,CoCl2·2NH4Cl分解,生成Co(NH3)6Cl2和NH4Cl。
加热反应使Co(NH3)6Cl2变为Co(NH3)6Cl3,即三氯六氨合钴。
3. 反应机理分析无论是氨水还原法还是氢氧化钴氯化法,最终得到的产物均为三氯六氨合钴。
反应机理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方法中均采用了还原剂(NH4OH或NH4Cl),将Co2+还原成Co(OH)2或CoCl2·2NH4Cl,再通过氨水的配位作用,形成六配位的三氯六氨合钴。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d398f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2.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三氯化六氨合钴,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是一种暗红色结晶物质,也称作氰化钴(III)盐。
在化学实验中,它常用于检测铁离子或铜离子的存在,并可用于气体检测,催化剂制备等。
其化学式为 [Co(NH3)6]Cl3,分子量为267.5。
实验现象:将三氯化六氨合钴溶于水中时,溶液呈现出红色,当加入氨水后,溶液颜色由红转为深蓝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深蓝色溶液会逐渐变为浅蓝色,最终慢慢变为粉色。
解释: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红色溶液是由于配合物[Co(NH3)6]3+的颜色引起的。
在配合物中,铵离子作为配体,与铵离子形成包围金属离子的八面体结构,从而形成了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复合物。
这个配合物呈现红色,属于吸收绿色光的背景,从而使红色光被反射和传播。
当加入氨水后,会发生反应,生成[Co(NH3)6]2+ 配合物。
这个配合物由氨分子包围六个铵离子和一个钴离子,会使得该化合物的分子体积更大,这样就会使它吸收与[Co(NH3)6]3+ 配合物不同的波长的光,由红色变成更深的蓝色。
此外,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盐酸根离子(HCl)也会从溶液中分离,且生成的氯化钴离子会使溶液的酸度降低,从而使[Co(NH3)6]2+ 的酸-碱指数发生变化,使其吸收不同的波长。
慢慢深蓝色的配合物溶液会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发生了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氨分子逐渐分解,生成一些氮气和氢气气泡,在溶液中释放出了氢离子,这些氢离子能作为邻近氨分子的酸基而影响其配位性质。
氧气会在配合物溶液中催化反应,使得氢氧化钴离子生成,由于其水溶性不佳,逐渐从溶液中析出,溶液变浅蓝色。
随后,氢氧化钴离子不断发生水解反应,最终形成了一种粉色的物质,这是水合铵离子的染色。
参考文献:1. Swati Anand, Jainendra Jain.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NH3)63+ and its use as chiral selector[J]. 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A, 2002, 958(1-2):289-295.2. Sun D, Duan Y, Li X,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H3)63+@TiO2Hybrid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J]. ChemistrySelect, 2017, 2(18): 5106-5111.3. Roger L. DeKock, David E. Drown. A Study of the Resonance AbsorptionSpectrum of Tris(ethylenediamine)cobalt(III) 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5, 77(1): 246-251.。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9e276e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d.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1.31,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下面将从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用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深红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它在空气中相对稳定,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这种化合物在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反应等方面。
关于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方法,通常是通过将氯化钴和氨水混合反应而成。
具体步骤是将氯化钴溶解于水中,然后缓慢加入氨水,生成深红色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三氯化六氨合钴晶体。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在实际应用中,三氯化六氨合钴具有多种用途。
首先,在有机合成中,它可以作为重要的催化剂参与氢化、氧化等反应,促进反应的进行。
其次,在化工生产中,三氯化六氨合钴可以用作氧化剂,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染料、颜料的合成中间体,用于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合物。
总的来说,三氯化六氨合钴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在化工、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掌握其基本性质、制备
方法和用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合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性质及应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回复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e92fa0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2.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回复三氯化六氨合钴是由三个氯离子和六个氨分子与钴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这个配合物的颜色是深紫色,而且它还有着特殊的光谱性质。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三氯化六氨合钴颜色的问题,并介绍其形成机制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钴元素和配位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钴属于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多个价态,其中最常见的是+2和+3价。
在配位化学中,过渡金属通常与配体形成配合物,通过配位键与金属中心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钴离子形成三氯化六氨合钴的过程。
当钴离子与氨分子反应时,它们会发生配位作用,形成金属-配体配位键。
氨分子中的孤对电子与钴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可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o(H2O)6]2+ + 6NH3 →[Co(NH3)6]2+ + 6H2O在这个方程式中,反应的起始物是水合钴离子[Co(H2O)6]2+,它的颜色是粉红色或浅红色,具体取决于反应条件。
当氨(NH3)配体与水合钴离子形成键合物时,它们中的电子重新排列,导致配合物的电荷、几何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
形成后的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2+)配合物呈现出深紫色的颜色。
这种颜色是由于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性质所致。
根据琼斯方程(Jahn-Teller 方程),八面体型配合物([Co(NH3)6]2+有六个氨分子环绕在中心的钴离子周围)发生畸变,使得配合物不再对称。
此畸变导致配合物吸收某些特定波长的可见光,通过选择性吸收来呈现深紫色。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来验证。
另外,三氯化六氨合钴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光学性质,如荧光和磷光。
当受激态的配合物返回到基态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或磷光。
这些光学性质使得三氯化六氨合钴在生物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三氯化六氨合钴被用作某些酶的模拟剂,这些酶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此外,该配合物还被用作某些化学传感器和探针,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金属离子的存在。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https://img.taocdn.com/s3/m/1154d3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5.png)
一、概述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一直是化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二、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结构和性质1.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分子结构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分子式为[Co(NH3)6]Cl3,其中钴离子由六个氨分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在八面体的六个顶点上分别连接着氯离子。
2.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性质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深红色的晶体固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在化学反应中,其离子配位数对于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三、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探讨1. 配位理论的基本概念配位数是指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周围配体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
根据络合物的几何构型和晶体结构,可以确定其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2.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测定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热力学实验等手段,可以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的配位数进行准确测定。
3.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影响因素离子半径、配体种类、晶体场理论等因素都会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产生一定影响,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四、相关研究和应用1. 基于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催化机理研究三氯化六氨合钴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扮演着催化剂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其配位数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为催化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 三氯化六氨合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三氯化六氨合钴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例如作为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配位数对其生物活性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配位数的研究对其医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通过对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心离子配位数的探讨,我们对这一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为其在催化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实验4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实验4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da61c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5.png)
实验5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III )的合成及其组成测定的操作方法。
2.加深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对3价钴稳定性的影响。
3.掌握碘量法分析原理及电导测定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配合物合成原理:钴化合物有两个重要性质:第一, 2价钴离子的盐较稳定;3价钴离子的盐一般是不稳定的, 只能以固态或者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例如, 在酸性水溶液中, 3价钴离子的盐能迅速地被还原为2价的钴盐。
第二, 2价的钴配合物是活性的, 而3价的钴配合物是惰性的。
合成钴氨配合物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两个性质之上的。
显然, 在制备3价钴氨配合物时, 以较稳定的2价钴盐为原料, 氨-氯化铵溶液为缓冲体系, 先制成活性的2价钴配合物, 然后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将活性的2价钴氨配合物氧化为惰性的3价钴氨配合物。
活性炭2CoCl 2·6H 2O + 10NH 3 + 2NH 4Cl + H 2O 2 ========== 2[Co(NH 3)6]Cl 3 + 14H 2O (橙黄色)2.电导测定原理电解质溶液同金属导体一样, 遵守欧姆定律。
在一定温度时, 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电阻R 与电极间的距离l 成正比, 与电极面积a 成反比。
即a l R ρ= 或者 la k R L ==1 式中L 为电导, 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 是电阻R 的倒数, 国际单位用西门子(Siemens )表示, 简称为西(S, 1 S = 1 AV1)。
k 为电导率, 也称比电导, 是电阻率ρ的倒数, 即, k = 1/ρ, 显然, k 是a 和l 数值相等时的电导, 如果这些参数的长度都是以cm 为基础, 则k 表示一个边长为1 cm 的立方体溶液的电导, 它的单位为S cm1。
因S cm 1的单位太大, 故常用mS cm 1或μS cm 1。
对于一对固定的电极而言, l 和a 都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1/a 为常数, 称为电极常数, 用θ表示。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aae2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7.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三氯化六氨合钴,并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
实验原理: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o(NH3)6]Cl3。
它可以通过溶剂热法合成。
在反应中,氯化钴和氨水反应生成氯化六氨合钴。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氨水、氯化钴、去离子水。
2.称取适量的氨水并加入到烧杯中。
3.称取适量的氯化钴并加入到氨水中。
4.将烧杯放在加热板上,进行溶剂热反应。
反应时间根据实验需求可自行调整。
5.反应完毕后,将溶液过滤,得到沉淀。
6.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至中性。
7.对合成产物进行干燥。
8.使用仪器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如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
实验结果:
经过溶剂热反应合成的三氯化六氨合钴溶液,先生成深蓝色的沉淀,然后过滤和洗涤后得到干燥的深蓝色晶体。
实验结论: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氯化六氨合钴,产物为深蓝色晶体。
根
据实验得到的结果,可以确认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溶剂热反应要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
3.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洁净,避免杂质进入产物中。
4.合成产物需要进行表征,以确保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纯度和结构。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e13a81b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6.png)
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三氯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冶金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三氯六氨合钴的制备方法。
1. 实验原理三氯六氨合钴是由钴离子和六个氨分子以及三个氯离子组成的配合物。
其制备原理为:将氯化钴和氨水混合,生成六氨六氯钴酸,再通过还原反应得到三氯六氨合钴。
2. 实验步骤材料:氯化钴、氨水、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纯水、乙醇。
仪器:热水浴、磁力搅拌器、过滤器、干燥箱、电子天平、pH 计。
步骤:(1)将氨水加入氯化钴溶液中,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氯化钴完全溶解。
(2)加入氯化钠,使溶液pH值维持在8以上。
(3)加入硫酸,使溶液的pH值降至4-5。
(4)将溶液置于热水浴中,加热至70℃,并在搅拌的同时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的pH值维持在9-10。
(5)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6)将过滤后的溶液置于热水浴中,加热至80℃,并在搅拌的同时加入乙醇,使三氯六氨合钴沉淀出来。
(7)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三氯六氨合钴。
3.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氨气。
(2)加入氢氧化钠时,要逐渐加入,避免pH值过高。
(3)过滤时要使用滤纸,避免杂质进入沉淀中。
(4)沉淀洗涤时要用纯水和乙醇交替洗涤,避免杂质残留。
(5)沉淀干燥时要避免高温和长时间干燥,以免影响产物质量。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三氯六氨合钴。
产物经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符合三氯六氨合钴的结构和成分。
5.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氯化钴和氨水的反应,制备了三氯六氨合钴。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产物纯度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79de69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7.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相对分子质量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化学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标题所示。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式为[Co(NH3)6]Cl3。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特性和应用。
一、化学性质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深红色晶体,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可以在常温下稳定存在。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金属配合物,由六个氨分子和一个钴离子以配位键的形式组成。
在水溶液中,它会逐渐水解生成[Co(H2O)6]3+和Cl-离子。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水解反应可用于配位化学的研究。
二、物理性质三氯化六氨合钴晶体呈立方晶系,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
它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密度较大,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其熔点约为100℃,沸点约为200℃。
它在常温下为固体状态,呈现出深红色的颜色。
三、应用领域三氯化六氨合钴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可溶性,它常被用作化学试剂和催化剂。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三氯化六氨合钴可以作为氨基化合物的氨源,参与氨基化反应。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有机合成反应。
四、环境影响三氯化六氨合钴在正确使用和处理的情况下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由于其含有钴离子,应注意防止其进入水体和土壤中,以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在使用三氯化六氨合钴时,应遵循相关的环保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五、安全注意事项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和储存时,应注意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
如果意外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化学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可溶性。
它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常被用作化学试剂和催化剂。
然而,在使用和处理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操作。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性质和应用,以确保其正确而安全地使用。
三氯化六氨合钴
![三氯化六氨合钴](https://img.taocdn.com/s3/m/ee1dfecba1c7aa00b52acb62.png)
1.制备钴的氨配合物三氯化六氨合钴化学式为:[Co(NH3)6]Cl3物理性质:[Co(NH3)6]Cl3为橙黄色晶体,2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6mol·L-1。
相对密度2.096(25℃)。
加热至215℃时失去1分子氨。
不溶于乙醇、氨水,稍溶于水,溶于浓氨水。
也溶于盐酸化学性质:(1)将粗产品溶于稀HCl溶液后,通过过滤将活性碳除去,然后在高浓度的HCl溶液中析出结晶:[Co(NH4)6]3+ + 3Cl- === [Co(NH3)6]Cl3(2) [Co(NH3)6]Cl3 + 6 NaOH =△= 2 Co(OH)3 + 12 NH3 + 6 NaCl 挥发出的氨用过量盐酸标准溶液吸收,再用标准碱滴定过量的盐酸,来测定配体氨的个数(配位数)。
(3)在酸性溶液中,C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o2将粗产品溶于稀HCl 溶液后,通过过滤将活性碳除去,然后在高浓度的HCl溶液中析出结晶:(4)[Co(NH3)6]3+离子是很稳定的,其 K(稳)=1.6×1035,因此在强碱的作用下(冷时)或强酸作用下基本不被分解,只有加入强碱并在沸热的条件下才分解。
(5)与水长时间共沸分解为氨气和氢氧化钴(Ⅲ)沉淀。
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可知,在通常情况下,三价钴盐不如二价钴盐稳定;相反,在生成稳定配合物后,三价钴又比二价钴稳定。
因此,常采用空气或H2O2氧化二价钴配合物的方法来制备三价钴的配合物。
氯化钴(Ⅲ)的氨配合物有多种,主要是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橙黄色晶体;三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Co(NH3)5(H2O)]Cl3,砖红色晶体;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Co(NH3)5Cl]Cl2,紫红色晶体,等等。
它们的制备条件各不相同。
在有活性碳为催化剂时,主要生成三氯化六氨合钴(Ⅲ);在没有活性碳存在时,主要生成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9f95f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d.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深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o(NH3)6]Cl3、在实验室中,这种化合物是通过氨气和三氯化钴反应而得到的。
当混合这两种化合物时,可以观察到混合物的颜色由最初的蓝色变为粉红色,这是因为氨分子进入三氯化钴晶体中,与钴离子形成配位键,导致晶体结构发生改变。
实验中,当颜色转变后,加热反应液可使颜色变浅,很容易误以为反应已停止,但实际上只是由于温度较高导致配合物发生分解,重新变成了三氯化钴和氨气。
此外,混合物也可以被加入无水乙醇中,颜色会变为深橙色,这是因为乙醇可以竞争地与氨气配位,并将其中的氨分子取代。
如果向乙醇中添加氯化钠(NaCl),可以观察到颜色变为深红色,因为钠离子可以去除氨分子的竞争,使其重新与钴离子形成配位键。
这种颜色变化是由于钴配合物的化学性质。
钴在六个氨分子的协助下形成一个八面体的晶体结构,三个氯离子占据晶体结构的其中三个角落,形成了一个八面体结构。
氨分子具有很强的配位能力,可以向钴离子提供非键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在形成配位键后,钴中心的电子构型发生变化,能级发生变化,导致颜色发生改变。
不同的配位体可以提供不同的颜色。
此外,钴配合物还有很强的光谱特性。
在紫外线或蓝光照射下,钴配合物会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电子跃迁至高能级,然后再由高能级逐渐回落至低能级,形成特定波长的发射光。
根据这种发射光的特性,可以对钴配合物进行光谱分析,了解其精细结构。
总之,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实验现象可以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和电子能级的改变来解释。
同时,钴配合物还具有很多有趣的光谱和化学性质,对于化学分析和材料科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回复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9cdd55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a.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回复「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三氯化六氨合钴,化学式为[Co(NH₃)₆]Cl₃,是一种深蓝色的化合物。
其颜色是由于六氨合钴(Co(NH₃)₆²⁺)离子的电荷转移吸收和反射光谱特性导致的。
以下将以此为主题,一步一步详细介绍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首先,三氯化六氨合钴中的六氨合钴离子(Co(NH₃)₆²⁺)是该化合物产生颜色的主要原因。
在该离子中,钴(Co)原子的配位数为6,周围配位着六个氨(NH₃)分子。
这种配位构型使六氨合钴能够吸收以及反射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展现出特定的颜色。
其次,对于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来说,还需要考虑到氯离子(Cl⁻)的影响。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的三个氯离子(Cl⁻)与六氨合钴离子(Co(NH₃)₆²⁺)形成了配合物[Co(NH₃)₆]Cl₃,这些氯离子对六氨合钴离子的电荷分布以及电子吸引力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其颜色。
进一步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三氯化六氨合钴展现出深蓝色的颜色是由电荷转移吸收引起的。
电荷转移吸收是指分子中的电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的过程。
在三氯化六氨合钴中,六氨合钴离子的电子会从其高能级的d轨道跃迁到低能级的d轨道,这种跃迁所吸收的光主要是红外光,而剩下的光就呈现出深蓝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三氯化六氨合钴呈现出深蓝色的根本原因。
此外,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溶液浓度、溶剂、温度等。
这些因素可以改变配合物的电荷转移吸收谱,并最终影响到其颜色的呈现。
综上所述,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是由于六氨合钴离子(Co(NH₃)₆²⁺)的电荷转移吸收和反射光谱特性所决定的。
这种化合物的深蓝色是由于电子从高能级的d轨道到低能级的d轨道的电荷转移吸收过程所引起的。
同时,氯离子的存在也对其颜色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除了这些主要原因外,其他因素如溶液浓度、溶剂和温度等也可能对其颜色产生影响。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a83e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2.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配位化合物,由六个氨分子和一个钴离子以配位键形式结合而成。
实验中,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钴和氨水后,可以观察到以下一系列现象。
首先,在加入氨水后,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在加入氨水之前,氯化钴溶液呈现深绿色,而加入氨水后溶液会变为鲜红色。
这是因为氨分子与钴离子之间形成了新的配位键,使得配合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也被称为颜色反应。
此外,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氨气气味的强烈。
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因此在实验中应注意保持通风良好的实验环境,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外,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化学试剂来验证合成产物的性质。
例如,可以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沉淀试验。
沉淀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试剂观察产生的沉淀颜色、形状和溶解性来确定物质的性质。
在观察到沉淀后,可以进一步验证其溶解性,如加入氨水可使部分沉淀溶解。
在加热实验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到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性质。
当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溶液的颜色会逐渐从鲜红色变化为深绿色,并且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氨和氯离子会脱离钴离子,配位键断裂,使得原始的氯化钴恢复到溶液中。
在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加入冷却溶液中的氯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氯离子的反应来检测钴离子的溶解度。
在实验现象的解释方面,可以参考一些化学实验教材、学术论文和学习资料。
其中包含了对氨和钴离子化学性质的介绍,以及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结构和反应机理等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参考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理论基础,如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理论等,来对实验现象进行综合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不得出现链接,因此相关参考内容的引用需要以文献出处或学术来源的方式进行说明,例如书籍的名称、作者、出版年份等信息。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6f071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5.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化学物质,通常用作催化剂,参与有机合成反应。
以下是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的描述:
在进行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实验时,通常需要将反应物混合物加热至反应温度,然后观察到一系列反应现象。
以下是可能的反应现象:
1. 观察到蓝色或紫色的溶液。
这是因为三氯化六氨合钴在加热时分解为三氯化钴和氯化钴盐,这些盐化合物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2. 观察到催化剂表面出现黑色或灰色的絮状物质。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三氯化六氨合钴被催化剂吸收,并在催化剂表面上形成催化剂沉淀。
3. 观察到反应产物的分布。
这取决于反应物和催化剂的使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反应产物可能会聚集在某些区域,而其他区域可能会保持反应物或催化剂的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的反应现象可能因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该仔细研究实验条件,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c449e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4.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将六氨合钴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并加热,观察到三氯化六氨合钴溶液的形成,呈现为红色溶液。
实验解释:三氯化六氨合钴实验实际上是一个化学反应实验。
在此反应中,氯化钠是氯的来源,而六氨合钴是六氨合钴离子的配体。
化学方程式如下:\[ Co(NH_3)_6^{3+} + 3 Cl^- \rightarrow Co(NH_3)_3Cl_3 + 3 NH_3 \]在反应开始时,溶液中的氯化物离子(Cl^-)与六氨合钴离子(Co(NH3)6^3+)发生了配位反应,Cl^-取代了配合物中的三个氨分子,形成了三氯化六氨合钴离子(Co(NH3)3Cl3)。
实验中观察到的红色溶液是由于三氯化六氨合钴离子的颜色导致的。
这是因为配合物的颜色通常与配体的结构和金属离子的电子配置有关。
由于配合物中的钴离子是高自旋态的d^6离子,并且氨和氯都是配体,因此引起的电子跃迁会产生红色光谱吸收。
因此,三氯化六氨合钴离子呈现出红色。
三氯化六氨合钴反应的实质是一种配位反应。
配位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配位物和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配合物。
在这个实验中,氨是配体,六个氨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到钴离子上,形成了六氨合钴离子。
而氯离子是另外一种配体,通过取代部分氨分子,取代它们的位置,与钴离子形成了三氯化六氨合钴离子。
配位反应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配位反应可以应用于分析化学、催化剂和药物的设计等领域。
在分析化学中,配位反应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金属离子。
在药物的设计中,配位反应可以用于改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参考内容:1. Cotton, F. Albert; Wilkinson, Geoffrey; Murillo, Carlos A.; Bochmann, Manfred (1999). "Ch. 16: The f elements".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ISBN 0-471-19957-5.2. Zhang, Xuemin; Newton, Michael D. (1997). "From Osmium to Darmstadtium: M-H Bond Activation by Metal Complexes".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62 (12): 389−395.doi:10.1021/jo962222d.3. Niknam, Khatereh; Hashemzadeh, Mahmoud; Mirkhani, Valiollah; Tangestaninejad, Shahram; Lippert, Bernhard (2003).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theCo(NH3)4(H2O)2(C5H5N)2Co(NH3)4(H2O)2(bipyridine)Co(NH 3)4(H2O)2(C5H5N)2Co(NH3)4(H2O)2", a carbonylation model reaction".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683 (2): 276−284. doi:10.1016/s0022-328x(03)00182-4.。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产率低的原因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产率低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080c7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4.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产率低的原因分析一、概述三氯化六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冶金等领域。
然而在制备过程中,常常遇到制备产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若干方面分析三氯化六氨合钴制备产率低的原因。
二、合成反应条件不合适1. 温度过高或过低:在制备过程中,若反应温度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范围,都会导致产率降低。
因为温度过高容易发生杂质生成或产物分解,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反应速率过慢。
2. 压力不足: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反应通常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若压力不足,会影响反应的进行,导致产率降低。
三、原料质量不佳1. 原料纯度不高:制备反应中使用的原料纯度不高会导致产物含有杂质,从而降低产率。
2. 原料配比不当:若原料配比不当,将导致反应过程中某些物质过量或不足,从而降低产率。
四、反应槽及设备不合理1. 设备腐蚀:反应槽或设备腐蚀会导致反应器材损坏,影响反应进行,导致产率下降。
2. 搅拌效果不佳:反应过程中不充分搅拌会导致反应均匀性不佳,影响产率。
五、催化剂选择不当1. 催化剂活性不足:选择活性不足的催化剂会导致反应进行不完全,产率减少。
2. 催化剂失活:长时间使用的催化剂可能发生失活现象,影响反应进行。
六、结论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产率低可能由于合成反应条件不合适、原料质量不佳、反应槽及设备不合理、催化剂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
为了提高产率,需要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原料质量,合理设计反应槽及设备,并选择适合的催化剂,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
七、参考文献1. 李华.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合成及其应用[J]. 化工技术, 2010(3): 56-58.2. 王强.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方法研究[J]. 化学工程, 2009(6): 78-81.六、改进方案为了提高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产率,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1. 优化反应条件:确定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压力范围,确保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合成反应,提高产率。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d80560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6.png)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三氯化六氨合钴,化学式为[Co(NH3)6]Cl3,是一种重要的配位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颜色。
下面将从其结构和电子能级分布的角度来解释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结构如下图所示:Co(NH3)6](Cl)3在这个化合物中,钴离子(Co2+)被六个氨分子(NH3)配位,形成了一个八面体结构。
在八个面中,六个面由六个氨分子配位形成,而另外两个面则由三个氯离子(Cl-)配位形成。
我们来看一下钴离子的电子能级分布。
钴离子的原子序数为27,其电子配置为[Ar] 3d7 4s2。
当钴离子形成配合物时,其电子能级会发生重新排布。
在三氯化六氨合钴中,每个氨分子都提供一个配位键,与钴离子形成配位键。
这六个氨分子的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钴离子中的d轨道形成配位键。
由于配位键的形成,钴离子的d轨道会发生分裂,形成高自旋态和低自旋态。
在高自旋态中,电子优先填充到能量较低的d轨道上。
由于d轨道的分裂,其中三个轨道的能量较低,称为t2g轨道,另外两个轨道的能量较高,称为eg轨道。
因此,在高自旋态下,钴离子的电子填充顺序为t2g↑↑↑ eg↑↑。
在低自旋态中,电子优先填充到能量较高的eg轨道上。
同样由于d 轨道的分裂,其中三个轨道的能量较高,称为eg轨道,另外两个轨道的能量较低,称为t2g轨道。
因此,在低自旋态下,钴离子的电子填充顺序为eg↑↑ t2g↑↑↑。
根据光谱理论,当某种物质吸收光时,其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颜色正是由于这种吸收和跃迁过程。
当三氯化六氨合钴处于基态时,其电子处于低自旋态的eg↑↑ t2g↑↑↑。
在可见光范围内,能够激发这些电子的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
例如,当光子的波长为红光时,其能量较低,可以被三氯化六氨合钴吸收。
当光子被吸收后,电子会跃迁到高自旋态的t2g↑↑↑ eg↑↑。
根据量子力学的选择定则,电子跃迁的过程中,会伴随着电偶极辐射。
当电子从高自旋态跃迁到低自旋态时,会辐射出一定能量的光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氯化六氨合钴(Ш)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Ш)制备方法
2.了解钴(Ⅱ)、钴(Ш)化合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电极反应φθCo3+/Co2+=1.84V,所以在一般情况下,Co2+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不易被氧化Co3+,相反Co3+很不稳定,容易氧化水反应放出氧气(φθCo3+/Co2+=1.84V>φθO2/H2O=1.229V)。
但在有配合剂氨水存在时,由于形成相应的配合物[Co(NH3)6]2+,电极电势φθCo(NH3)63+/ Co(NH3)62+=0.1V,因此CO(Ⅱ)很容易被氧化为Co(III),得到较稳定的Co
(Ⅲ)配合物。
实验中采用H
2O
2
作氧化剂,在大量氨和氯化铵存在下,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
剂将Co(Ⅱ)氧化为Co(Ⅲ),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配合物,反应式为:
活性碳
2[Co(H
2O)
6
]Cl
2
+ 10NH
3
+ 2NH
4
Cl + H
2
O
2
====2[Co(NH
3
)
6
]Cl
3
+ 14H
2
O
粉红橙黄
将产物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除去其中混有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活性炭,然后在较浓为盐酸存在下使产物结晶析出。
三、仪器试剂:
分析天平,蒸馏装置,锥形瓶,滴定管;AgNO3标准溶液
(0.1mol·dm-3),HCl(浓,2 mol·dm-3,6 mol·dm-3,0.5 mol·dm-3标准溶液),氨水(浓),NaOH(10%,0.5 mol·dm-3标准溶液),CoCl2·6H2O(固),NH4Cl(固),H2O2(5%,30%),K2CrO4(5%),二甲酚橙(0.2%),甲基红(0.1%),ZnCl2标准溶液(0.05 mol·dm-3),乙醇,活性炭,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
1.称取
2.4818g Na2S2O3配成标准溶液0.1mol/L 100mL
2.称取2.0003gNaOH 配成标准溶液0.5mol/L 100mL
3.量取12mol/L HCl 8.33mL 配成标准溶液1.0mol/L 100mL
4.称取1.6990g AgNO3 配成标准溶液0.1mol/L 100mL
5.三氯化六氨合钴(Ш)的制备
6.0gCoCl·6H2O 10mL水0.3-0.5g活性炭14mL
4.0gNH4Cl 温水溶解[Co(H2O)2Cl4]2- 冷却浓氨水
[Co(NH3)6]Cl2冷至20o C [Co(NH3)6]Cl3 水浴加热60o C 冷却黑紫色8mL 6%H2O2棕黑色恒温20min 抽滤
滤液(弃)
30-50mL热水趁热抽滤沉淀活性炭(弃)
沉淀2-5mL浓盐酸滤液7mL浓盐酸迅速抽滤
室温
[Co(NH 3)6]Cl 3 90%乙醇洗涤 得产品,用滤纸吸干,称重得3.3715g ,计算产率 抽滤 滤液(弃)
理论产率计算:
CoCl 2·6H 2O [Co(NH 3)6]Cl 3 237.93 267.46 6.0 x 解得x=6.7g
产率=3.3715/6.7×100%=50.3%
五、组分测定
a.NH 3
称取产品0.1999g 80mL 水 10mL 接收瓶(冰水中) 分液漏斗 摇动 0%NaOH 30ml 0.5mol/lHCl 3ml (10%)标准HCl
大火加热样品溶液至沸,微沸50min ,直至氨全部蒸出,并被标准HCl 溶液吸收,停止加热。
最后用0.5mol/L 标准NaOH 滴定剩余HCl ,并记录数据。
m[Co(NH 3)6]Cl 3=0.2134g
根据反应方程式 [Co(NH 3)6]Cl 3+3 NaOH====Co(OH)3 +6 NH 3++6 NaCl
NH 3+H 3BO 3 ==== NH 4 H 2BO 3
NH 4 H 2BO 3 + HCl ==== H 3BO 3 + NH 4Cl
得HCl 与NH 3的计量比为 1:1 故样品中样重
⨯⨯⨯=
100017
%3Hcl Hcl V C NH
b.Co
3+
1、称取0.2027g 三氯化六氨合钴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50~80ml ),向锥形瓶中加入15ml 0.5mol/L NaoH ,加热至沸(15~20min )。
2、冷却,加入1g KI ,并加入15ml 6mol/L 浓HcL ,静置10min 。
3、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用0.5mol/L Na 2S 2O 3进行滴定,待溶液变成粉色停止滴加。
读取数据,计算含量。
已标定Na 2S 2O 3的浓度为0.1mol/L m [Co(NH3)6]Cl3=0.2027g
根据反应方程式[Co(NH 3)6]Cl 3+3 NaOH====Co(OH)3 +6 NH 3++6 NaCl Co(OH)3+3HCl==== Co 3++3 H 2O
2 Co 3++2I -====2 Co 2++I 2
I 2 +2 S 2O 32- ====2 I -+ S 4O 62-
得Co 3+与Na 2S 2O 3的计量比为 1:1 故样品中样重
⨯⨯⨯=
100093
.58%322322O S Na O S Na V C Co =
0.1mol/Lx8.1mLx58.93
1000x0.2027g =23.55%
1mol 样品中所含钴的物质的量为23.55%x267.5/58.93=1.07mol
c.Cl -
1.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1998g 样品溶解,然后用100ml 容量瓶定容
2. 准确移取25.00ml 溶液于另一锥形瓶中,加入1ml 5%的K 2CrO 4 溶液作为
指示剂
3. 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AgNO 3溶液滴定至出现砖红色不再消失为止,即为终
点,读取数据,计算氯的含量。
标准Ag2NO3的标准浓度为0.1mol/L ,滴定消耗 5.80ml ,样重m [Co(NH3)6]Cl3=0.1998/4=0.04995g 根据反应方程式
Ag ++Cl -=AgCl (白色)
所以Cl -与AgNO 3的计量比为 1:1
故样重
⨯⨯⨯=10005.35%AgNO3AgNO3V C Cl %
22.41%
10004995
.010005
.3571.231.0=⨯⨯⨯⨯= 1mol 样品中所含氯的物质的量为41.22%*267.5/35.5=3.1mol [Co(NH 3)6]Cl 3的含量测定结果汇总 氨 钴 氯 实验结果
23.55% 41.22% [Co(NH 3)6]Cl 3的理论结果 22.06% 39.81% 偏差 1.49% 1.41% 相对偏差
6.15%
3.54%
摩尔比 氨:钴:氯=x :1.07:3.1
样品的实验式
[Co (NH 3)x ]Cl 2.9
六、小结
1.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实验的温度,不同的温度会得到不同的产物,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要用水浴加热.
2.在水浴上加热20分钟的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保证反应完全。
3.产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制备过程中有损失;过度加热,致使样品分解;抽滤时有残留,未全部转移;过滤时速度慢;冷却时不充分。
4.组份测定中,样品实验式与.[Co(NH 3)6]Cl 3有差异,原因可能有:测定时引入的误差;产品中可能有其他物质
5.氨为能测定出来的原因是陪只得盐酸标准溶液浓度过大,没有在意,这有是人为过失,应要注意实验的溶液浓度,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