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参考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解决问题 (2)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解决问题 (2)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
三单元课题解决问题(一)课型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
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吗?
生:水
师: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
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那么你们了解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出示健康小知识:
2、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根据这个测定你能计算体内的水分重多少千克?我们
也一起帮他算一算。

要求学生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
“1”?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析、思考过程和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3、同学们真聪明,能根据自己的体重算出自己的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也根据这
个测定算出了自己的“体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发展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分数除法是分数计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随着所学新知识的增多,学生往往会受旧知识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以便进一步区别异同,在比较中鉴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同样要注意安排对比练习,使学生对它们的内在联系加深认识。

明确它们在解题思路上的共同点都是要认清以谁为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不同点则是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思维方式。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抄写数据、认真审题、认真书写、认真演算、及时检查验算的习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此外,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式,即看到“简便运算”这一要求时,才会运用简便方法,如果没有这一要求,学生则可能不会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更应通过教学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掌握基本简算技能的基础上,强化简算意识,创设简算与不简算的对比情况,将简便运算融入四则混合运算的研究中,先提供得到正确答案的多种方法,再优化出简便方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进行简算的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思维方式。

11 倒数的认识……………………………………………………………………………….1课时2 分数除法………………………………………………………………………………….3课时3 解决问题………………………………………………………………………………….2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

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脑、思维敏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按照一定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打折、出行路程计算等。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2. 例题演练•结合课本中的例题,带领学生逐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馈•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简单的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及时检查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反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掌握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学会描述和解释问题的解法。

4.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3.培养学生坚信团结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

2.能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细致描述问题的解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图片或小故事等方式引入“解决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习新知识2.1 概念讲解1.介绍“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最基本的策略。

2.2 经典例题解析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解析解题过程。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鼓励他们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找出最佳答案。

4. 拓展练习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些拓展性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如角色扮演或实地考察等。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强化他们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后作业完成指定的练习题目,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明天的课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引导、分组合作、经典例题解析等,激发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热情,但在授课过程中仍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并细致描述解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抽象的“1”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1”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本章节将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具体的数的概念上,对抽象的“1”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抽象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抽象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抽象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抽象的“1”的概念,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划分学习小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一家超市在促销活动中,买100元的东西可以送10元的东西,小华买了200元的东西,问他实际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引出抽象的“1”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和实例呈现抽象的“1”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抽象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抽象的“1”来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抽象的“1”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该章节主要引导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2. 自主探究(10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鼓励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解答。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 讲解示范(10分钟)我会在黑板上用粉笔示范如何用画图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和要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实际问题:小明买书问题2. 画图策略:步骤1、步骤2、步骤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练习第35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画图策略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关于小明买书的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讲述这个问题,我旨在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应用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应用问题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最难得就是如何解决应用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如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老师们在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给出了一些有关解决应用问题的教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教案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不断地自我思考、提高。

引入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如何计算购物、灌溉、盖屋子等等,这样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明了。

例如:亮亮家买了草莓、樱桃、桃子,分别是2公斤、3公斤、5公斤,他请你帮忙算一下,柿子的重量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既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

第二、教授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在引入问题后,老师要介绍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如图解法、分析法、代数法、模型法等。

这些具体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问题:草莓每公斤5元,樱桃每公斤8元,桃子每公斤4元,柿子多少钱?解:先算三种水果的总价,相加得出柿子的总价。

草莓价钱:2公斤×5元/公斤=10元樱桃价钱:3公斤×8元/公斤=24元桃子价钱:5公斤×4元/公斤=20元柿子价钱:草莓价钱+樱桃价钱+桃子价钱=10+24+20=54元。

这样的解决方法是一种非常实际和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实现问题解决的同时更明白一些数学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具体方法的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老师要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形,帮助学生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导学生按照具体问题所需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应用数学的实际意义,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1.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含义,能够根据已知的另一个数的值,独立分析数量关系,求解这个数的值,并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能独立分析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难点: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线段分析图。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如何计算。

生回答后板书: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即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715=35÷715=75kg。

师:如果将这道题中的条件“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换成“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像这样的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出示课件,教学课本第38页例5。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获取以下信息: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几分之几?要求的问题是谁的体重?2.依据题意,分析解答。

(1)师: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815,那么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几分之几呢?生1:这里把爸爸的体重看成单位“1”,小明比爸爸轻815,那么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1-815=7 15。

生2:如果把爸爸的体重平均分成15份,小明的体重比爸爸体重轻其中的8份,则小明的体重相当于其中的(15-8)=7份,也就是说,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715。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怎么画线段图呢?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条线段表示爸爸的体重,将其平均分成15份,小明体重比爸爸轻其中的8份,小明体重占7份,是爸爸体重的715,也就是35kg。

线段图如下所示:(3)师:从线段图中我们发现了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求解爸爸的体重呢?方法一: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先求出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几分之几,然后由已知的小明体重求出爸爸的体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抽象的“1”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和练习的巩固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抽象的“1”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引导和练习的巩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抽象的“1”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引导、小组合作、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抽象的“1”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实例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何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
3、依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5分钟后检测,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 做对检测题。)
练一练
1果、树用X含棵有,未梨知树数的的棵式数子是表苹示果果树园的里43 。有苹 (1)、梨树有多少棵?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课堂小结
已知两个数和(或差)及这两个数的倍 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解题方法是: 1、找出单位“1”并设为X; 2、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 3、根据两数关系(和或差)列方程。
已知两个数和(或差)及这两 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题目中两个关系量及两关系 量之间倍数关系、两个未知量和(或差) 的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3、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找出各种方 法间的关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1页例6。 思考: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 2、上、下半场得分我们不知道,怎么样设 未知数?
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 2 ,上衣和裤子分别
是多少元?
3
当堂训练
一、填空
1、文艺书和科技书共25本,文艺书是科
技书的 2 ,求科技书的方程是(

3
2、文艺书比科技书少25本,文艺书是科
技书的 2 ,求科技书的方程是(

3
当堂训练
1、六一儿童节布置教室共用红气球和黄
气球56个,其中黄气球个数是红气球的1 ,
红、黄气球各有多少个?
7
2、一套运动服的裤子比上衣便宜60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4个课时,分别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这4个课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解决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提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3)》优质课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3)》优质课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3)》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的第6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而导致解题过程的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关键要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找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建立合适的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尝试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3.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关键要素,指导学生建立合适的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5.总结:学生总结解题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练习:学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一、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二、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引入问题•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并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示范引导法:老师示范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解题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问题•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理解问题:学生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2.分析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3.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4.检验答案:学生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老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解答过程。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1.老师强调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7 37 页的例 4 4 和练习题。

教材分析:教材注重类比思维提供更多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发现问题的策略,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及分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这节课的,学生已经有了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经验,相信可以迁移到分数除法上来。

本节课如果用算术法解答,较难理解,学生难以判断谁是单位1,数量关系也较复杂。

因此本节课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1 / 6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谈话激趣,复习铺垫 1.师生交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吗?生:水师: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至关重要,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那么你了解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师:让医生来告诉我们吧!(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2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54。

) 2.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如果我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 60kg,你们能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算你们自己体内的水分质量吧生:答师:小明的体重是 35kg,你们能帮他算出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是---------------------------------------------------------------最新资料推荐------------------------------------------------------怎么算出来的呢?生回答后板书:小明的体重54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3554 =28(kg) 师:如果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是 28kg,那么你能算出他的体重是多少吗?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能够正确应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2.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记录下来。

3.教师指导(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沟通不畅、思维不够开阔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帮助他们提高。

五、作业布置1.参考本课所学知识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小组活动。

2.完成课后习题《解决问题练习册》第3页至第5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熟练运用分数的加减乘除进行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分数混合运算。

2.使用分数进行复杂的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准备教学课件。

3.准备板书内容。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分数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几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步: 讲解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第四步: 操练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 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六步: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出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答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他们写出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为本课教案,希朇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包含4课时,主要内容有:分数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综合练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含义,掌握解决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有了较为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也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分数除法、百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等。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困难,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第一课:认识工程问题目标•了解什么是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工程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将常见生活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进行解决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认识到其中的工程问题。

2.通过生动案例分析,明确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课: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训练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图表在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表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练习,逐步掌握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三课:模拟实验解决工程问题目标•了解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得出有效结论教学重点•掌握模拟实验的基本步骤•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第四课:实际应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重点•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并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提供真实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讨论,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倍”“差倍”问题》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

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例题情景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

(二)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1)根据题意,请学生把线段图画在草稿本上,其中一个学生黑板上板演。

(2)对照板演的同学,检查自己的线段图有什么不足之处。

2.独立解答。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2)解题方法预设:
方法一:
方法二:
(3)学生逐题讲解解题思路,教师配合线段图加以说明。

3.教学用方程解答例6。

(1)想一想:如果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目,你能在题中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
(2)说一说: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应该把哪个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量又可以怎样表示?
①把上半场设为分,那么下半场可以表示为分或分;
②把下半场设为分,那么上半场可以表示为分或分。

(3)做一做:用方程完整地解答例题,并请学生板演。

学生用方程解答预设:
①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则下半场得分为。

②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则上半场得分为。

③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则下半场得分为。

④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则上半场得分为。

(在PPT中呈现教材中的解答过程。


(4)如何验证方程的结果是否正确?
(5)比一比:此题不同的列方程解答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不同的等量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关键是要从题目信息中找准数量关系。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我们也可以把今天学习的这类题型叫做“和倍”问题。

在解题时,我们应先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其中一个量为未知数,用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到了六年级,线段图的教学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画线段图的机会,为分数应用题教学分散难度。

例6的教学,有线段图做铺垫,学生并不困难,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但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适时把学生引导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

不但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路设未知数列方程,还要能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4题。

2.鼓励学生列方程解答。

(二)拓展提高
1.把练习九第3题进行适当改编,拓宽学生思路。

学校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人数的,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15人,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2.比较这一题与前面的习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前面的习题称为“和倍”问题,这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倍”问题。

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应该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上,我们需要做到循序渐进。

练习九的第1、2、4、5题基本上同例题一样属于“和倍”问题,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不但强化了这节课的重点,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把练习九的第3题稍加改动,变成“差倍”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练习中基本上采用全部放手的做法,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第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