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练习及答案(2)

合集下载

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 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 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 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 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 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 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 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 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 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 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羁旅思乡诗突出特点之‚传情‘原理’‛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 及明。
羁旅思乡诗突出特点之‚手法‛
1、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 烘托、从对方入笔等。 2、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需要强调: ①乐景衬哀情。 ②侧面(从对方入)落笔。
参考答案: 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 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 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 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 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 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 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

三、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一是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是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三是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四是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高考试卷中的羁旅诗

高考试卷中的羁旅诗
1.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七、20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xīn li)事,水 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桥等意象(yìxiàng),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 起,是全诗的线索。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二、(2012年四川卷)(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dī shǒu),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六、2014湖北卷
早 发 晚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xiàoguǒ)。(3分) “背”,背离,相反。诗人朝寒冷辽阔的朔北艰难前 行,大雁朝温暖的南方轻快飞跃,形成强烈对比,写 出了自己旅程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
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
(shī jù)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zěnyàng)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
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

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①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①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①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①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以雨后蝉鸣起兴。

秋高气爽,雨过天晴,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

“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踌躇满志之情。

B.第二句由“听”转向“见”。

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

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

C.颔联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六首羁旅思乡诗,附参考答案和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六首羁旅思乡诗,附参考答案和译文赏析)

高考语文羁旅思乡诗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杜甫《春日忆李白》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⑴,俊逸鲍参军⑵。

渭北⑶春天树,江东⑷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⑴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⑵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⑶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⑷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颈联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B.全诗感情真挚,文笔华丽,字里行间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C.诗歌构思巧妙:以赞李白诗歌始,转而思念,以渴望相见、切磋作结。

D.杜甫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首诗歌鉴赏之作。

2.这首诗开头四句分别从哪三方面对李白诗给予高度评价二、杜甫《月夜》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②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十分独特,诗人欲写思念妻子的心情,却不从长安这边说起,而是借助想象,写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自己,一个“独”字,借妻子之孤单、寂寞和忧愁,实写自己。

B.颔联写年幼的儿女陪着母亲看月亮,却不解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一联也表达出作者对儿女深深的思念之情。

C.颔联以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天真的儿女除了增加她的负担,又能有什么帮助呢?D.尾联“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想象妻子对月泪流满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1】杜甫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

这首诗写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

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

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

2.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

C.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

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雨”“萧萧”“江乡”“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

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和情感语言“萧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孤舟”既写“舟”之孤,又写“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可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

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

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时应结合词中运用的具体意象以及由此展现的意境,整体把握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出词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从下阕“寂静”“孤灯”“酒已都醒”“夜永”能看到词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3.(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

诗歌题材:羁旅思乡诗(新)

诗歌题材:羁旅思乡诗(新)

)
A.“残月照吟鞭”一句景中含情,用“残”字修饰“月”,暗 示词人的悲伤孤寂之情。 B.“催上渡头船”与柳永《雨霖铃》中的“兰舟催发”情景相 似,意绪相同。 C.“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启下,词人由眼前水行所 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回忆。 D.词尾三句描写亲切温馨的场面,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 松活泼的家庭气氛。 E.词上片以写景为主,营造氛围;下片重在抒情,情真意切。 整首词用语清婉,哀而不伤。
【西楼伤怀】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 心之楼。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 李 煜《 相见欢》)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一剪 梅》)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晚唐 许浑《 谢亭送 别》) 【日暮斜晖】夕阳,归家之时。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不得语, 肠断白蘋(苹)洲。(唐 温庭筠《梦江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
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 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对写法,月夜: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解析:A项,“残月照吟鞭”是点明时间,主要表现的是 词人急于赶路、急于归家的心情;B项,“意绪相同”错, “兰舟催发”表现的是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意 绪,“催上渡头船”表现的是游子思归的意绪。
(2)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不成眠”与“残月照 吟鞭”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一、羁旅思乡诗: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娴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

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B.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也传达出诗人凭栏远眺的神情意态。

C.诗人被贬出京师,漂泊在海南,北归无期,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

D.诗人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游魂,苦苦地盼望天帝将它召还,“帝遣巫阳招我魂”隐喻自己的遭遇类同屈原,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前人评价:“这两首七绝抒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意趣隽永;而后一首以景写情,情感炽热绵长。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渐渐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2羁旅思乡诗

2羁旅思乡诗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材」(2)羁旅思乡诗【必备知识】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典例精析】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玄宗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马怀素请校正群籍,王湾参与集部的编撰工作。

书成后因功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

诗作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案] “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 (示例一)“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简要分析“正”“悬”两字的妙处。

[答案]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七)杜甫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曾:同“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主人公骑马前行,天上下着雪,天气十分恶劣,与下文的“指落”遥相呼应。

B.出征的队伍进入高山,“高山”这一特定环境也为“径危”和“筑城”提供了合理性。

C.“指落曾冰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摹诗中主人公因手抱寒石而冰冷刺骨的感受。

D.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浅显易懂,多用白描,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

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常见题材鉴赏分类讲练:羁旅思乡类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常见题材鉴赏分类讲练:羁旅思乡类

课外古诗词常见题材鉴赏分类讲练(二)羁旅思乡类题材特征:借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乡怀亲之情。

常见标志: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高楼、危楼、清雁、寒山、夕阳等。

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内容情感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见手法: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面落笔。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月夜忆舍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白《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人京使》、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庭中有奇树》、温庭筠《商山早行》一、习题训练(2021四川眉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

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额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羁旅思乡诗(简介+练习)

羁旅思乡诗(简介+练习)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羁旅思乡诗歌(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羁旅思乡诗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注释】①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①居人下:指遭贬。

①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妒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切”“独”二字奠定了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

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即景生情,“同”“共”二字用得巧妙,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

D.全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杜甫年年至日①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②雪后临丹壑,鸣玉③朝来散紫宸④。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至日:冬至日。

①杖藜:拐杖。

①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①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了诗人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4.首联中的“长为客”是全诗的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唐)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元稹(唐)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含答案)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5—6)题。(9 分)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
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译文: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 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 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 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 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 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 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答案: 1、C 解析 C 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 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 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 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 更富感染力。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
的孤苦。
内容情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感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
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余干旅舍(唐)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 “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结合全诗,评价第一句中“寒灯”二字的艺术效果。

(2)“故乡今夜思千里”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 5 6 )。

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
1、
(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表达离情乡思?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
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
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 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 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 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2、
(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
加急切。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 “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3、
(1)结合全诗,评价第一句中“寒灯”二字的艺术效果。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表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寒灯只影难于入眠的情景。

(2)“故乡今夜思千里”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特点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 。

诗人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诗中写的是亲人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4、
(1).湿、寒
(2).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

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应涉及“诗从对面飞来” ,“悲婉”,“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