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谷先生生平简述》
_无双的国士_袁嘉谷
“无双的国士”袁嘉谷
■ 高建安 文 / 图
建于焕文公园的石屏状元楼
2012 年 8 月 23 日,是清光绪二十九年经济特 科状元袁嘉谷先生诞辰 140 周年,追忆袁嘉谷先生 一生的不朽轨迹,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对他产生无 比敬仰之情。
勇夺桂冠 一举成名天下闻 历史上,云南自元设置行省以来的 600 多年 间,一直被国人视为蛮荒之地,这也难怪,远的不必 说,仅在清朝出过的 112 个状元中,云南一个都没 有,至于此前的朝代更不用说了。袁嘉谷于清末光 绪二十九年(1903)应经济特科考试,高中第一等第 一名,考取了状元,这不仅是家乡石屏的光荣与骄 傲,也是云南人的光荣和骄傲。“为谋雪耻筑金台, 旷古科名一日开”,因此,省城昆明原来的“聚魁楼” 被改名为“状元楼”,并悬挂上了“大魁天下”匾,充 分显现出了云南官民士绅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 清朝政府为招揽人才,除三年一考的科举正科 外,还特设了特科。所谓“特科”,即不受条件制约, 不拘一格选人才,士民工商、达官贵人均可参考。如 光绪二十九年的癸卯“特科”,就有光绪乙未科状 元、四川人骆成骧参与应考。 因特殊原因,清朝历史上,仅开考过三次特科 (前两次称为“博学鸿词科”,分别于康熙十八年 (1679)和乾隆元年(1736)举行。石屏的另一位学 士张月槎曾考取乾隆二年,即 1737 年补试上年的 博学鸿词科第二等第三名)。可见,特科应该说是当 时最高的科举考试。而经济特科考试,清朝仅仅开 考过一次,因此,袁嘉谷还被称为全国唯一的经济 特科状元。 袁嘉谷高中经济特科状元后,慈禧太后和光绪 皇帝曾两次诏见,并赞其为“无双的国士”。翰林院掌 院大学士孙家鼐手书朝廷所赐的“国朝第三人”匾。 袁嘉谷生于 1872 年 8 月 23 日,字树五,号屏
1905 年,袁嘉谷从日本考察归国,曾在学部图 书编译局任局长,掌管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编 译工作,兼任国史馆协修长。
袁嘉谷天下无双的状元
袁嘉谷天下无双的状元作者:阿墨来源:《新西部》2015年第04期2015年新春,以“名花、名人、名园”闻名的昆明市昙花寺又一“名园”—袁嘉谷纪念园启动建设,成为喜欢游园踏青的春城市民很感兴趣的话题。
袁嘉谷何许人也?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在学界和书法界,袁嘉谷却是一位耳熟能详的大家。
他是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下云南惟一一位状元,他从旧科举制度下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知名教授,不仅是历史上的第一人,放眼世界,也是独一无二。
而袁嘉谷的传奇人生,亦如教科书般,堪称经典。
滇南状元郎1872年7月12日,袁嘉谷出生于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
地处滇南红河州的石屏县,在清代即有“文献名邦”之称,历代有重教兴文的传统。
史载,明清以来,石屏先后出文武进士77人,文武举人638人,贡生760人,在云南仅次于昆明、大理而居第三,前人曾有诗赞曰:“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
”受故乡重教风气影响,袁嘉谷自小即接受启蒙教育,后习诗书,聪明过人。
1891年,不到20岁的袁嘉谷离开石屏至昆明,就学于云南名宿陈子潘、张竹轩门下,22岁入当地著名的经正书院研习。
自21岁开始,袁嘉谷参加科举考试,在应科试、应优贡试以及应乡试中常名列榜首,学友尊他为“课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霸”。
但是,26岁时,他赴京应试却不第,于是写下“丈夫不作禁囚泣”的诗句,回到云南发愤苦读,“住院潜修达五年”,又得当地许印芳、陈荣昌等名师培养,学识大有长进。
五年后,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一改过去常科取士的办法,开经济特科,袁嘉谷由云贵总督魏光焘保荐应试,结果在应试的306人中名列一等第一名,成为“经济特元”,人们仍按常科称之为“状元”。
这样,袁嘉谷便成为科举制度以来云南的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状元。
其实,袁嘉谷这个状元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科举制度下,状元一般三年考一次,而特元一二百年未必能遇到一次。
忧国忧民的一代宗师袁嘉谷
不派 兵 援 助 又 不 发 给 粮 食 忍 心 置 他 们 于 死 地
。
他们 不 得 已 求 救 于 满 清 政 府 得 到 的 是 无
。
年 云 南 发 生 大旱 袁 嘉谷 在 北 京 进 行
+
,
情 拒绝
,
募 捐 共 得 一 万 七千 余两 白 银 如 数 汇 回 云 南 贩
,
台 湾 经 过多 年 苦 战 终 于 给 日 本 强 盗 霸 占 去 了 诗人 痛不 欲 生 把 血 泪 化成 了 感人 肺 腑 的
,
,
扬 从 者 人如 市
,
今 日何 寂 寂 官 一 从 者 二 人
。
,
,
为 提 学 使 一 定 支 持 他 他 将 获得 胜 利
“ ”
, , 、
,
。
哪 里想
,
境 无 送 迎 戒 途 无声 势
岂 谓大 水灾 宁 俭 不 中
,
, , ,
,
到 小 学 台 袁 嘉谷 顺应 潮 流 遵 循 民 意 毫 不询
礼
民 国三 十 二 年 ! ∀ ∋ 八 月 一 日 国 民 政府 & ∃
,
口 张道藩
”
,
处 在 我的 地 位 你 肯 不 肯接 受
, ,
,
主 席林 森 先 生 逝 世 安 葬 在 距 离 重 庆 十 余 公 里
% ∀
袁 嘉 谷 与他 们 不 愧 为 中 国 知 识
, , ,
者 不 及 半焉 保
息
。 。
,
其他 则 强 有 力 者 散 四 方 为人佣
,
,
,
分 子 的 榜样
,
。
袁嘉谷及其著述
袁嘉谷及其著述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号树圃,又号屏山,石屏人士。
聪明好学,由许印芳、陈荣昌等老师的辛勤培养,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应清末经济特科考试,名列第一,这在云南实行科举考试以来,从未有过。
时人引以为荣,滇督魏午庄特书“大魁天下”四字以示祝贺和纪念。
袁嘉谷像(看云南网)1904年,袁嘉谷被清廷派往日本考察学政,兼任云南留日学生监督。
次年回国,任学部编译局局长,聘请了一些有学识的人在局中工作,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就是其中之一。
1909年,袁嘉谷调任浙江提学使兼布政使,对浙江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11年辛亥革命,他回到云南,先后任过云南省图书馆馆长、云南大学教授等职务,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撰写过许多著作,涉及历史、文学、教育、经济学等各个领域,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成为云南文化史上卓有贡献的学者。
袁嘉谷对文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史学上。
他对全国历史和人物有研究,对云南地方史着力尤多。
《滇绎》、《云南大事记》及其他一些史学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研究成果。
《滇绎》四卷,是一部笔记体的史学著作。
他“生滇、长滇、尤恋爱于滇”,“暇辄看书,凡关滇事者,随见随采随编,正其伪误,补其缺略”,“穷数年力,旁搜博拾成兹钜制。
”(见王灿:《滇绎》序)全书共267篇,以时间为序,从先秦至民国有关云南的史学、事件、人物、古迹、风物,多在论述之列。
其中有的辑录云南珍贵史料,足补史志之缺。
有的是对云南史实考证,如《爨世家》及《爨后之滇》二文,详细考证了魏晋之际对云南历史颇有影响的爨氏家族兴衰,文约意丰,是研究有关问题的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有的是记述滇中人物,风物特产,轶闻掌故,可供后世作多方面研究的参考。
在本世纪30年代,袁嘉谷参加过《新纂云南通志》的编写,他担任《云南大事记》部分。
以编年体的方式,记述从“唐尧元载甲辰”,至“清宣统辛亥年”,共4268年的云南历史大事,共六卷。
袁嘉谷文集标点拾误
《袁嘉谷文集》标点拾误蒋寅、张广绍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又字树圃,晚号屏山居士。
云南石屏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同年中经济特科第一名。
授翰林院编修,未几赴日本考察政务、教育,归国后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
出为浙江提学史,兼布政使。
民国后任国会议员,创建云南大学,为近代云南最著名的文化人物。
袁氏毕生勤于学问,著述涉及政治、教育、语言、文学和地方文献等不同领域,内容极为丰富。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排印出版的《袁嘉谷文集》三册,收罗袁嘉谷的全部著作,为研究近代文史和云南地方文化提供了方便。
美中不足的是,全书标点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断句错误、书名号错误和引号错误。
全书卷帙甚巨,不遑一一胪列,仅以第2册所收《卧雪诗话》为例,略举一斑。
一、断句错误这里仅举不该断而断,读破文句之例。
如:1.树五精声韵,学于古韵,剖析极精,考证极详。
(第455页)按应为:树五精声韵学,于古韵剖析极精,考证极详。
2.今人多效此,纤细而不学杜、王之清峭,故知初学取径,宜得其正矣!(第486页)按应为:今人多效此纤细,而不学杜、王之清峭,故知初学取径,宜得其正矣!3.句句生造确切。
《唐梅》同作者有孙采臣观察,云:……(第487页)按应为:句句生造,确切唐梅。
同作者有孙采臣观察,云:……4.坊间所刻之本注曰,某韵通某韵,遂沿用之,而不知非也。
(第503页) 按应为:坊间所刻之本,注曰某韵通某韵,遂沿用之,而不知非也。
5.今欲为作诗计,似以《广韵》为较善,然如风枫决不可沿用,于东韵骓隅决不可沿用,于虞韵而删山之诗韵可以兼用,仙韵耕清之诗韵可以兼用青韵,此类虽近体诗,无害也。
(第503页)按应为:今欲为作诗计,似以《广韵》为较善,然如风枫决不可沿用于东韵,骓隅决不可沿用于虞韵,而删山之诗韵可以兼用仙韵,耕清之诗韵可以兼用青韵,此类虽近体诗无害也。
6.五唐《诗谱详说》八卷详引,唐宋大家,……(第504页)按应为:五唐《诗谱详说》八卷详引唐宋大家,……7.厚庵论诗,绝句,道咸中独推此人,有以哉!(第508页)按应为:厚庵《论诗绝句》,道咸中独推此人,有以哉!8.犹记己酉岁,前辈约余往观,法国人伯希和字履中所获之敦煌石室书,……(第531页)按应为:犹记己酉岁,前辈约余往观法国人伯希和字履中所获之敦煌石室书,……9.端甫名,以庄。
袁嘉谷与图书馆
馆 章 程 , 师 开 办 图 书 馆 , 限 宣 统 二 年 , 省 也 京 且 各
一
律 开 办 图 书 馆 。 浙 江 省 于 10 9 9年 , 巡 抚 增 韫 由
奏 准 , 充 浙 江 藏 书 楼 , 与 浙 江 官 书 局 合 并 , 扩 并 改
寺 行 宫 , 属 禁 地 , 蒙 殊 恩 , 于 文 澜 阁 旁 建 馆 同 倘 准
储 书 , 合 学 部 奏 章 , 朝 德 意 , 《四 库 全 书 》 既 先 而 照
旧存 储 , 足 以 昭 示 郑 重 。 尤 ”西 湖 行 宫 是 清 代 康
熙 、 隆 、 正 等 帝 南 巡 时 所 居 之 地 , 称 禁 地 。 乾 雍 故
称 “浙 江 图 书 馆 ”, 于 7月 正 式 开 放 。 袁 嘉 谷 到 任
的 图 书馆 , 袁 嘉 谷 还 曾创 建 过 一 个 名 不 见 经 传 而 的 小 图 书 馆 , 就 是 石 屏 图 书 馆 。 袁 先 生 曾 北 上 这
人 , 嘉 谷 先 生 在 经 学 、 学 、 育 、 文 、 法 等 袁 史 教 诗 书
方 面 都 有 突 出 的 成 就 , 一 个 方 面 都 值 得 后 人 学 每
习和 研 究 。 而 我 认 为 , 使 仅 作 为 一 个 图 书 馆 人 即
来 说 , it=的 业 绩 也 是 绝 不 平 凡 的 。 袁 嘉 谷 在 京 y ̄- - I
落 成 , 人 曾 奉 派 点 收 。 此 为 本 馆 第 一 步 之 发 本
展 。② 家 治 的演 说 , 证 了 此 事 , 他 所 说 行 宫 ”钱 印 但
茶知识
1“禅茶一味”究竟是什么味?·赵海若“吃茶便吃茶,辞年分岁莫说它。
花生到口香扑鼻,糊饼壳上有芝麻!毕竟如何?——一声爆竹,几点梅花。
”春节在即,也就是临近“辞年分岁”的时候了。
今年春城的冬季稍有点冷,与二三友人坐下来小歇,煮泉啜饮。
看着汝窑茶具上自己写的“禅茶一味”四字,不由想起虚云老和尚这段《除夕吃茶开示》。
“茶禅一味”字幅,早在北宋时圆悟克勤禅师就书写了,赠给东瀛弟子带回,对日本茶道影响深远。
茶道与书道一样,在日本一直传承和演化,自成一格。
而我东土则间断了数十年。
回想中原自唐代以来,禅寺僧人种茶、采茶、制茶,以茶供佛,静居品茶,并赠茶和办茶会与众人结缘,这些都是禅门修炼的方式和过程,意在举手投足、举眉瞬目间参悟自己的本来面目。
后来文人的”禅茶”,就剩下了品茶,在煮饮之际体悟禅意,“一味”指悟禅与品茶为一体。
这样的理解亦无不可。
如今也有人把“禅茶”视为异常精致并高雅于普通小民的生活情调。
看到某位翘起小拇指、端着名贵茶杯饮茶的样子,不由一笑,尊之为”禅派小资”。
那么,“茶禅一味”究竟是什么味呢?“一味”实为佛家名词,梵语指所有一切事象本质平等,并无差别。
”禅茶一味”合起来讲,就是品茶时,让心静下来,体悟一切万象本来并无差别,莫起分别,也就不生烦恼。
可以品尝茶的味道,但要知道味觉也是一种幻觉,因此不要执着。
其余在生活中的如视觉、嗅觉、闻觉、触觉也是如此。
即如《心经》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且再听另一段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示众》的开示:“我们本来天天吃茶,何以今天名‘吃普茶’呢?这是先辈的婆心,借吃普茶提醒大家。
天下相传‘云门饼’、‘赵州茶’。
现在诸位正在吃茶吃饼,会了么?如若未会,当体取:吃茶的是谁?吃饼的是谁?大抵古人念念合道,步步无生;一经点醒,当下即悟。
所以诸位总要放下一切,不使凡情妄念染污自己的妙明真心。
你现在吃花生,如不知吃花生的香味,就同木石;若知花生的香味,就是凡夫。
重新认识袁嘉谷
[收稿日期]2003-01-08[作者简介]杨知秋(1939-),男,开远人,彝族,编审,主要从事中国文史研究.重新认识袁嘉谷杨知秋(云南省文联,昆明 650031)[关键词]经济特科;中外时事;商业;重新认识[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袁嘉谷:一、经济特科以策论取士,而常科以八股文取士,所以经济特科第一名比常科状元强;二、袁嘉谷忧国忧民,洞达中外时事;三、袁嘉谷对历代统治阶级重农抑商持批评态度,对商业的作用有充分认识。
[中图分类号]K 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58(2003)02-0031-05K now Yuan Jiagu Once AgainY AN G Zhi 2qiu(The Literature and Art Union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31,China )K ey words :The special subject of economics ;current affairs home and abroad ;know once again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wants to know Y uan Jiagu once agai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The special royal examination in economics chose the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rticles on policies ,but the usual royal examination chose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rticles which should corresponded to the frame set up by the emperor ,so the first place of the examination in economics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e first place of the usual examination ;2.He worried about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and ha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 2rent affairs home and abroad ;3.He adopted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policy where agriculture got more at 2tention than trade ,and ha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rade.一、袁嘉谷与经济特科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树圃,号屏山居士。
袁嘉谷与图书馆
袁嘉谷与图书馆摘要:袁嘉谷是20世纪云南文化名人,他对云南文化建设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介绍他为图书馆事业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袁嘉谷;图书馆事业;贡献一、改建浙江图书馆,倡设石屏图书馆宣统元年至三年(1909--1911),袁嘉谷任浙江提学使。
他一方面大力推广教育,兴办学校,在浙江11府设立初级师范、中学、工校、医校、水产校、农校及各县小学,各级各类学校一时扩充到四千余所。
另一方面,他竭力收拾文献,提倡文化事业。
当时学部奏请朝廷,要求颁布图书馆章程,京师开办图书馆,且限宣统二年,各省也一律开办图书馆。
浙江省于1909年,由巡抚增韫奏准,扩充浙江藏书楼,并与浙江官书局合并,改称”浙江图书馆”,于7月正式开放。
袁嘉谷到任后,接受浙江学人的建议,上《请改西湖行宫为图书馆疏》和《勘定图书馆及修葺行宫遗址呈》①。
他在上疏中,请求于西湖圣因寺行宫空地建馆储书,使与文澜阁连成一气。
又援引学部在京师筹建图书馆时,得到热河文津阁《四库全书》及承德避暑山庄各殿陈设的藏书,并获准以内务府管辖的净业湖汇通祠为馆址的先例,提出:”浙省圣因寺行宫,同属禁地,倘蒙殊恩,准于文澜阁旁建馆储书,既合学部奏章,先朝德意,而《四库全书》照旧存储,尤足以昭示郑重。
”西湖行宫是清代康熙、乾隆、雍正等帝南巡时所居之地,故称禁地。
在呈文中,他对圣因寺行宫的改建和修葺作了全面的规划,提出在文澜阁西面修建图书馆,内设藏书库、阅书室、特别保存书库、特别阅览书室以及办公室等,主楼之外,再建庖厨一所,另外还有其他相应的楼阁、碑亭、棚架、铁栏等;行宫内原有的其他建筑,仍照原样修复。
在民国二十一年举行的浙江图书馆大会上,教育厅钱家治先生作了如下演说:”溯省立图书馆之渊源,实滥觞于文澜阁而胚胎于藏书楼。
藏书楼之设立为清光绪二十九年,其时本人游学东瀛,曾主张用图书馆之名,归国后供职学务公所,又与友人建议提学使袁公,以《四库全书》公诸众览。
巡抚增韫纳其议,于是有改建行宫为图书馆之举。
民族的_乡人的袁嘉谷
识”,虽然自在地悠久地存在于我们的历 人与中原同化,以法梧门成亲王倭艮峰盛 状元在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creation 5 2
昨夜滇云
袁当年带着抄目录的局员,后来都成了国 工具。有糊涂官员奏请皆用满文,袁立马
学大师、敦煌学大师,以王国维为最。 大惊,速奏干涉。其三,以“满文精深”
袁嘉谷名魁天下入仕为官时,也正值 之由加以拒绝。有策略,非蛮斗之人。第
5 3 creation
学者认为中华不是中国的谬误。袁先生的 清君主。而是那些在民族危难时,以天下 列入各大臣传中。
论证,不仅是学术上的拨乱反正,也是一 为已任的民族精英和铁肩担道义的民族脊
护卫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智者
种对世界的振聋发聩之声。
梁,他们勇敢地挑起唤醒民族积极意识,
袁先生还用独特的方法研究中华民族 重振民族雄风的重任。可以说,有袁嘉谷
觉得这样的引进可耻,袁则不然。可见,
袁说:“吾中国人也,读中国书,应
袁是个豁达大度的学者,没有那种狭隘的 光大中国之作以报中国。云南者中国之一
民族主义情绪。但在具体事情上,他则不 部也,吾生云南,壮而游,老而归。六
盲目。袁在学部设“编订名词馆”,亲 十年读云南书,应有光大云南之作以报云
自主持工作,为新旧交替的时代确定了很 南。生滇,爱滇,将保永久之滇,不得
其民族文化特征,孕育于斯矣,何以证 民 族 结 合 而 成 的 拥 有 广 大 人 口 的 国 维、罗振玉、王仁俊等,不分昼夜抄录
之,请证之《易》”。袁先生从《易经》 家。……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 伯希和所携写本、经卷等目录。袁又以学
里考察中华先民的物质生活、社会组织、 世,同时又是有光荣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 部名义,电饬敦煌县令,“凡敦煌窟中一
袁嘉谷与_马哈只墓志铭_
奚尔 恩
《 远 东史 》 第 十六章
。
旧
和 田 清 《 中 国史 概 况 》
》卷
。
页
。
刘 世 节 《 刘 忠 宣公 年 谱 俞汝 揖
罗 憋登
《
日 冈 本 良知 《 十 六 世 纪 日 欧交通 史研究 》
礼部 志 稿
》卷
。
。
《 明 宣 宗实 录 》 卷
《 西 洋通 俗 演 义 》 第
“
回
。
《 星搓胜 览 》
爪哇
”
。
旧 内田 直作 《 明代 的 朝贡 贸 易制 度 》 载 于 《 食 货 》
梁启 超
《 饮 冰室合集 》 第 三册
“
!
年
。
月
,
第
卷
期
。
祖国大 航海 家
—
郑和传
”
。
郑 和 父墓
《
,
民 国 元年
《
,
“
亲往 访 查
》
。
果得 郑 和 父
,
。
“
马哈 只 墓 志 铭 ” 拓 片
,
撰
。
郑和
》
、
昆 阳 马 哈只 碑 跋
,
等文 发表
、
遂使 世 人 才 较详 细 知 道 郑 和 家世 出 身
、
马 哈 只 墓及 墓 志 铭碑
也遂 为学 者 所 重 视 和 保护
袁 嘉 谷 深 通 经史
《
兼 崇汉 学
》
、
宋学
,
著有 《 卧 雪 堂 文 集 》
》
《
卧 雪堂 诗 集
》
、
滇绎 》
《袁嘉谷先生生平简述》
《袁嘉谷先生生平简述》【摘要】云南石屏袁嘉谷先生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在遥远的滇南之地,出了一位状元,本来便可令人啧啧称奇。
在他66年短暂的春秋中,他不仅出任晚清学部编译馆馆长,在任期内追回了一部分敦煌经卷;又曾在浙江提学使任上妥善处置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学潮;辛亥革命后回到云南,曾出任蔡锷将军参议;在京时曾参与编纂《清史稿》,回乡后又多次参与编修地方志,为云南地方志的编修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应东陆大学首任校长之邀在东陆大学、云南大学担任文科教授,主讲国学,座下弟子多为后来云南文史界之俊彦。
本文将对袁嘉谷先生生平做一小小说明,书其大略,以志先哲。
【关键词】袁嘉谷生平简述一、从滇南幼童到学部编译馆馆长石屏袁氏,源于四川巴县,明清之交时为避战乱而入滇,原有四支源流。
城内一支,城外陶村镇高坡村一支,宝秀镇一支,坝心镇袁家沟村一支。
袁嘉谷先生一支,源起高坡村,后徙入城,今石屏县城南正街22号便为袁嘉谷故居。
据石屏袁氏后人回忆,袁氏十三代时,高坡村袁氏与城内袁氏联宗,并为一支。
袁氏开族馆后,袁嘉谷在馆中受教。
据资料记载,“袁嘉谷幼年聪慧好学,‘有异禀,强记忆,龆龄嗜学’。
他五岁时开始读书,由父亲口授《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大学》等。
小小嘉谷能做到‘经耳无遗,触目成诵’,‘悉解字义’,让父亲心中欣慰之极。
”[1]袁嘉谷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为乡人称道。
1887年,袁嘉谷参加科举考试,名列一等,补廪膳生员;1893年,应省科试,名列第一;“1894年,袁嘉谷应光绪辛卯、甲午并科贡试,名列第一。
”[2]接着,“应光绪甲午科云南乡试,名列第二(是为举人)。
”[3] 20世纪初,满清王朝实行“新政”,欲扶大厦于将倾。
【滇南诗人】袁嘉谷
【滇南诗人】袁嘉谷【作者简介】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
云南石屏人。
袁嘉谷在云大执教十余年,是云南文化名人。
云南独一无二的状元。
袁嘉谷的字,自创一体,世称“袁家书”。
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这便是袁嘉谷。
【作者作品】偶成三径陶彭泽,平生马少游。
槐花深院雨,杨柳故乡楼。
帘影日将午,雁声天又秋。
便教青琐近,应不负沧洲。
夏日和孙采丞同年文达登螺峰峭壁削千尺,名山撑一峰。
紫云根石髓,碧草粉山容。
磴仄人踪少,天低日影重。
咒蛟台上立,松杪落残钟。
九月朔日倩画工绘万山寒柏图,题四诗以见志其二一睫九寒暑,寸心恨万种。
奚慰灵在天,继述日增恐。
悠悠昆池头,游学终懵懵。
死既哀重泉,生复别先冢。
春晚湖上愿与渔樵侣,家山日日游。
虹收寒食雨,天入异湖舟。
叠嶂分青霭,深渊睡白鸥。
蓼花红处饮,敢傲醉乡侯。
集英山寺山寺翠微界,天痕挂柳梢。
落花双屐软,夕霭万峰交。
风度樵吹叶,云归鸟出巢。
不嫌归路缓,携月下西郊。
奉太夫人游二忠祠敬题祠壁凛凛开边杰,巍巍享庙神。
云愁仙洞石,日落异湖春。
一死传千古,双忠愧贰臣。
北山坟八尺,碑旧血痕新。
迎岁感怀独有吟诗癖,春来兴倍雄。
雪肥梅影外,风碎鸟声中。
芝草映窗碧,灯花照简红。
龙门十二策,端不羡王通。
善觉寺故址只有秋虫恨,声声诉李唐。
空山一径月,断瓦半林霜。
寺废名犹大,花拈迹已荒。
前村新佛殿,铃语更苍凉。
渡易水徒欲刺秦皇,燕丹未必强。
况兹谋一劫,何怪国全亡。
壮士才原弱,短歌音自长。
停车易水渡,寒浪咽朝阳。
都中梦先赠公藤院绿沉沉,四更明月阴。
痴儿万里客,老父九原心。
报国才高举,防身病免侵。
梦中遣训在,懔懔口三缄。
正定府命仆旋滇诗以送之拙性常绳汝,忠心转慰吾。
荒鸡啼月店,瘦马走霜途。
问地方音杂,横天剑气粗。
收将昨夜梦,寄到异龙湖。
其二耕稼吾家业,南村尚有田。
半生误笔砚,两度赴幽燕。
岁月如流水,风尘各一天。
绸缪未阴雨,再结老农缘。
论袁嘉谷的_卧雪诗话_
古代文学研究论袁嘉谷的卧雪诗话!杨∀恬,∀杨开达(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昆明650092)[关键词]∀卧雪诗话!;袁嘉谷;论诗;诗法[摘∀要]∀袁嘉谷的卧雪诗话!,集中了他的全部学识和才智,它不同于一般诗人论诗,也不同于一般文人论诗,而是学者兼诗人论诗。
他评古今之作寥寥数言皆深中肯綮;存近人之作足以补救各种选本之不足;论诗法则随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10(2002)06-0104-06O n Yuan Jiagu#s Wo Xue Shi HuaYAN G∀Tian,∀YANG Kaida(T he Editor ial D ep ar tment of Jour nal of Yunnan N or mai University,K unming650092,China)Key words:∀Wo Xue Shi Hua;Yuan Jiagu;opinions on poems;poem principalsAbstract:∀Wo Xue Shi Hua written by Yuan Jiagu,is an embodiment of its writer#s literary or artistic talent.It differs from other talks on classical poetry or from any others common poets.It is just the com ment of a scholar.It discusses the w orks both in ancient times or today in a few w ords straightly.Keeping the w orks of present time helps to remedy the insufficiency of various antholog ies.It shines w ith w isdom everyw here in the auther#s poems.一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别字树圃,晚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
忧国忧民的袁嘉谷
珍珠滩 这 种罕 有的 严重 灾难 发生 时, 袁嘉谷 正在北京 学部 图 书编 译 局, 与王国 维、 严 复、 罗振玉、 高步瀛 等 编辑大 中小学教科 书, 参 考书, 并 出 版介 绍 了 许 多外 国 有 名 学 术 著 作, 希望改变 我国陈腐思 想, 以 利 于振兴 中国。袁嘉谷 接到家乡求 救 信函, 寝食不 安, 到处奔走 求救, 共 捐得白 银约几万两 , 汇回石屏发 放 救济, 千万 灾民才得 免一死。为 永 久计, 石屏 地方用他 汇回的捐款 买 了几千 亩田地, 并建 盖了一座可 容 纳万石 粮食的丰备 仓, 每年所收 租 谷藏于 仓内。遇灾 荒时, 即开仓 赈 济。这在旧 社会是一 件了不起的 大 事! 袁嘉谷做官 不摆架子, 他做 浙 江提学 使时, 在 视学 浙西舟中 示 属 吏 一 诗 中 描述 了 这 样 一 个 场 面: 轻装发杭州, 风采 轩使, 一 舸秋水碧, 两 岸桑烟紫。颇闻乡 老 言: 当年使者至, 旗旆云飞扬, 从者 人如市。今日何寂寂, 官一从者二, 入境无送迎, 戒途无声势。 岂谓大水 灾, 宁俭不中礼? 抑由小学台, 年轻 不解事? 纷纷互耳语, 趋前频目视。 岂知我亦民, 民心我不贰, 疾苦民之 隐, 边幅官之耻, 愿得古醇风, 我 二三子 。 这首诗描绘 得很有风趣, 那 个 年仅三十出头的 小学台 , 来自人 民, 知道人民的疾苦, 不像以前的提 学使出来大摆威风, 前呼后拥, 使人 望而生畏。他只领着 两个随行悄悄 地来悄悄地去, 不要人民欢迎, 也不 要人民送行。行动很奇怪, 农民们认 为他年轻不懂事, 交头接耳, 窃窃议 论, 又大胆地走上前频频注视他, 觉 得他与一般的官吏不 同, 对他感到 很亲切。 袁嘉谷虽是科举出 身, 但他是 个革新派, 在浙江任 提学使兼布政 使, 不过两年有余, 即兴办了四千多 所学校并搜集、整理 在战争中散失 的文澜阁收藏的 四库全书 , 将西 湖行宫改为西湖图书馆, 把 四库全 书 移入馆内供人阅读。 浙江宿儒孙树礼说: 公至, 锐 意提倡, 大如两浙师 范学校犯难而 整理之; 小如简易汉 字学塾捐廉而 推广之。凡校长之不称职, 学捐之有 积弊, 靡不立加惩创 。孙树礼说的 两浙师范学校犯难而 整理之 是怎 么回事呢? 原来 该校监督 ( 校长 ) 夏 振武 满 脑 子 封建 思 想 , 走 马 上任 时, 要教职员 学生按品 级穿戴礼服 拜迎。学校 教务长许寿 裳、教员周 树人 ( 鲁迅) 等都是 革新派, 哪里肯 向他屈膝? 他们和 他辩论, 夏振武 理屈辞穷, 横眉 怒目, 破口辱骂 。 全 体教职员不堪忍受, 气忿之下, 一致 罢教。 夏振武一不做二不 休, 便撤去 许寿裳的教务长职务 。周树人等教 职员不服, 即到提学使司控告。 杭州 的所 有中小学同情他们 , 也一致罢 课, 一时满城风雨。夏 振武趾高气 扬, 以为提学使一定支持他 , 哪里想 到 小 学台 袁嘉谷顺 应潮流, 遵循 民意 , 在 接见许寿 裳、周 树人等教 职员 后, 明白 实情, 即将鲁迅称为 夏木瓜 的夏振武撤职! 这是一件 大快 人心的事! 浙江两 级师范和杭 州所 有学校随即复课, 满城风雨消 逝了 , 悦耳的弦歌声又 飘扬在西湖 上。 袁嘉谷很能识拔人才。庚戌年, 清华成立, 部令选拔游美生, 浙江给 了八 个名额, 袁嘉谷却 总计选拔了 二十四人。经过复试, 二十四人全部 获选 。这也是令京师倾 动的一桩佳 话, 大家都钦佩他的识才, 而浙江父 老尤 其感激他为浙江培 植人材之良 苦用心。 袁嘉谷为官廉洁, 1911 年浙江 发生 水灾, 袁嘉谷捐出 八百两白银 赈灾, 并在杭州创办孤儿院。他兼任 浙江布政使, 库帑出入有盈余, 历任 官吏 即据为己有。这成 了一个不成 文的规定, 叫做陋规。库吏劝他照例 办理。袁嘉谷回答: 陋者规, 匪陋者 心, 吾其能以陋规陋吾心乎? 他做 了八 年的 满清 王朝 官吏 , 两袖清风, 在云南东陆大学 ( 云南大 学前身) 文科执教十四年, 不要分文 工资 。这在中国教育史 上也是少有 的事吧?
宣统帝任命袁嘉谷为浙江提学使敕谕
宣统帝任命袁嘉谷为浙江提学使敕谕
佘孟良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1991()1
【摘要】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又字树圃,号屏山,云南省石屏县人。
清光绪癸卯(1903)年,经济特科取一等第一名,即授翰林院编修。
次年奉派赴日本考察政务和学务,任云南留日学生监督。
1905年回国后,先后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国史馆协修长。
宣统元年(1909)九月任浙江提学使。
同年十二月兼任浙江布政使。
本则史料即宣统元年(1909)九月皇帝给他的敕书。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提学使;宣统元年;云南留日学生;经济特科;翰林院;布政使;史料;袁嘉谷;日本;浙江
【作者】佘孟良
【作者单位】云南石屏县志编纂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1
【相关文献】
1.乾隆帝《四库全书》谕的琴学思想论析(一) [J], 李小戈
2.乾隆帝《四库全书》谕的琴学思想论祈(二) [J], 李小戈
3.清光绪三十二年“敕河南省提学使司提学使”敕书 [J], 周舟
4.明神宗著浙江巡按催解军饷敕谕 [J], 房学惠
5.康熙帝进剿吴三桂敕谕 [J], 王澈;霍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袁嘉谷书法立轴
袁嘉谷书法立轴
袁嘉谷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2017(0)1
【摘要】袁嘉谷,生于1872年,卒于1937年,字树五,晚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
1903年,中经济特科,任清廷学务处副提调,1909年调任浙江提学史。
辛亥革命后,袁嘉谷回到云南,任云南都督蔡锷的参谋、云南省政府顾问等。
他的书法出自颜柳公,又收钱南园诸体,自成一家,用笔峭拔、隽秀取胜。
此书法现收藏于云南省档案馆。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袁嘉谷;书法;云南省政府;立轴;云南省档案馆;1937年;经济特科;辛亥革命
【作者】袁嘉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9.29
【相关文献】
1.王铎立轴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 [J], 柯溪
2.王铎立轴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 [J], 柯溪;
3.朱耷书法中的视觉特写
——论立轴《行书唐孙逖诗》中独特的空间分割 [J], 刘恩琪
4.清代莫晋绢本书法立轴的科学分析 [J], 徐文娟;裔传臻;沈骅;周新光
5.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J], 彭帆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袁嘉谷 文魁天下 快意翠湖
袁嘉谷文魁天下快意翠湖
佚名
【期刊名称】《风光》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正>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
云南历史卜独一无二的状元。
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至昆明求学,22岁入经正书院研飞,1903年6月,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成为了云南家喻户晓的大状元。
1904年7月,袁嘉谷赴日本考察学务、政务。
1905年8月回到祖国,任国史馆协修,并在学部编译图书局专管教科书事。
1911年辛亥革命,满怀一【总页数】4页(P58-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
【相关文献】
1.翠湖柳岸筑起翠湖精品——翠湖宾馆商务综合楼施工亮点 [J], 梁东;赵体英;黄建淞
2.袁嘉谷天下无双的状元 [J], 阿墨
3.心系美丽翠湖共建幸福社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华山办事处翠湖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纪实 [J], 丁艳琴;马杰
4.天下篇:快意厮杀 [J],
5.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分享” 锐志加装盯盯拍X1行车记录仪 [J], 李小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嘉谷先生生平简述》【摘要】云南石屏袁嘉谷先生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在遥远的滇南之地,出了一位状元,本来便可令人啧啧称奇。
在他66年短暂的春秋中,他不仅出任晚清学部编译馆馆长,在任期内追回了一部分敦煌经卷;又曾在浙江提学使任上妥善处置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学潮;辛亥革命后回到云南,曾出任蔡锷将军参议;在京时曾参与编纂《清史稿》,回乡后又多次参与编修地方志,为云南地方志的编修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应东陆大学首任校长之邀在东陆大学、云南大学担任文科教授,主讲国学,座下弟子多为后来云南文史界之俊彦。
本文将对袁嘉谷先生生平做一小小说明,书其大略,以志先哲。
【关键词】袁嘉谷生平简述一、从滇南幼童到学部编译馆馆长石屏袁氏,源于四川巴县,明清之交时为避战乱而入滇,原有四支源流。
城内一支,城外陶村镇高坡村一支,宝秀镇一支,坝心镇袁家沟村一支。
袁嘉谷先生一支,源起高坡村,后徙入城,今石屏县城南正街22号便为袁嘉谷故居。
据石屏袁氏后人回忆,袁氏十三代时,高坡村袁氏与城内袁氏联宗,并为一支。
袁氏开族馆后,袁嘉谷在馆中受教。
据资料记载,“袁嘉谷幼年聪慧好学,‘有异禀,强记忆,龆龄嗜学’。
他五岁时开始读书,由父亲口授《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大学》等。
小小嘉谷能做到‘经耳无遗,触目成诵’,‘悉解字义’,让父亲心中欣慰之极。
”[1]袁嘉谷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为乡人称道。
1887年,袁嘉谷参加科举考试,名列一等,补廪膳生员;1893年,应省科试,名列第一;“1894年,袁嘉谷应光绪辛卯、甲午并科贡试,名列第一。
”[2]接着,“应光绪甲午科云南乡试,名列第二(是为举人)。
”[3] 20世纪初,满清王朝实行“新政”,欲扶大厦于将倾。
其中极重要的一条便是变八股取士为经济特科。
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保和殿进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考试。
所谓经济特科,前身为“博学鸿词科”,有清一朝,仅有三科。
康熙十七年之状元为彭孙遹,乾隆元年之状元为刘纶,时人对“博学鸿词科”看法不一,如乾隆时期御史吴元安道:“荐举博学鸿词,原期得湛深经术、敦崇实学之儒,诗赋虽取兼长,经史尤为根柢。
若徒骈缀俪偶,推敲声律,纵有文藻可观,终觉名实未称。
”[4]于是,“下吏部议,定为两场,赋、诗外增试论、策。
”[5]光绪二十九年(1903)之时,又开经济特科,“皇太后诏举经济特科,命各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抚、学政保荐,有志虑忠纯、规模闳远、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者,悉心延揽。
并下政务大臣拟定考试事宜。
……二十九年,政务处议定考试之制,如廷试例,于保和殿天子亲策之。
凡试二日,首场入选者,始许应覆试,均试论一、策一。
简大臣考校,取一等袁嘉谷……等九人。
”[6],张之洞评袁嘉谷试卷评语:“精博和厚,似姚秋浓一流文字。
”[7]大学士孙家鼐评语:“弁冕群英,足添玉堂佳话。
”[8]授翰林编修。
由于袁嘉谷为清特科之第三位状元,故孙家鼐称其为“国朝第三人”,并为之题匾,匾额现悬于石屏袁嘉谷故居中。
1906年,袁嘉谷出任晚清学部编译馆馆长,广聘博学多才之士,如王国维、罗振玉、高步瀛等。
在各方面人才的带动下,学馆编译局作出了重大贡献,研究编写了“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国定教科书,在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
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
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
将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
袁嘉谷对敦煌文献的保护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1909年秋,法国人伯希和强买敦煌文献6000余卷,袁嘉谷获悉后,与其部下王国维、罗振玉等人商量后,报告了学部尚书严范孙,学部电饬甘肃总督:“凡石室中,片缣一字,均检送来京,不得再失。
”[9]敦煌地方官马上追回古籍,挽回了巨大损失。
敦煌学今为世界显学,我国在敦煌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其中不能否定袁嘉谷等人保存文献的功绩。
袁嘉谷在担任编译馆馆长期间,极爱惜人才,其中犹与王国维过往密切。
常常诗文唱和、研究甲骨文。
在王国维投湖自尽后,袁嘉谷感到很痛心,叹息曰:“中国每经政局变革,学者能存的无几。
……继往开来,人心赖以不坠,学者亦能勉强自存。
辛亥以后,潜心学问,而有古风者,推王静安。
”[10]“我想自今以后,如王静安这类人才,无论中国或世界,都应该设一个最好的办法招待他,不能最优,就是次点的也要做到,……我以前倡议请王静安来云南,竟成空谈,今日更是空谈了。
”[11]言语之中,可见痛心之态。
二、从浙江提学使到回滇1909年12月24日,袁嘉谷出任浙江提学使。
初一到任,便遇上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学生反抗其监督夏震武一事。
夏震武本为饱读程朱理学之士,思想极为保守,要求全体师生穿戴礼服共同谒礼,不可避免地与受“欧风美雨”熏陶的青年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
加之夏震武到任时又曾辱骂学生,更激起了学生以及新派知识分子周树人、许寿棠的不满。
周树人时任学堂教员,许寿棠任教务长,二人带头罢教,并有多名学生参与罢课。
夏震武采用“学生抗议则除学生,教员抗议则除教员”的极端手段处理。
由于其人固执,故被人称为“木瓜”。
袁嘉谷上任后,撤除夏震武之职,以示对进步学生的支持。
“随后,他认为许寿棠、周树人等‘人才难得’,即派孙智敏到湖州会馆,拜见许寿棠等人,送还聘书,请他们到校上课。
”[12]平息了学潮,鲁迅先生将此次学潮称为“木瓜之役”。
在任上,袁嘉谷继续创办发行《浙江教育官报》,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兴办各级学校,改建了浙江省图书馆,提拔好学青年。
1910年,选报留美学生,浙江省名额为8人,但经测验有24人成绩优异,袁嘉谷将之上报中央,经复试,24人均赴美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浙江省亦宣布独立。
袁嘉谷不顾浙江人挽留,离开浙江,返回云南。
1913年,第一届国会召开,云南省选举袁嘉谷担任参议院议员,1911年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撤销132名国会议员证书,袁嘉谷亦在其中。
熊希龄出任国务总理后,邀请袁嘉谷担任顾问,袁嘉谷看出了专制之不得人心,坚辞不受,返回云南。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将军联合唐继尧在云南发起“护国运动”,邀请袁嘉谷担任参议,组织护国军,委办全省团防事宜。
当袁世凯被迫取消复辟后,袁嘉谷欢喜不能自胜,提笔撰写了《云南护国门碑记》,表现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拳拳赤子之心。
1916年,袁世凯死去,黎元洪就任民国大总统,组织国会,唐继尧推举袁嘉谷等人入京,由于新的国会很快便沦为黎元洪、段祺瑞“府院之争”的工具,国会不欢而散,袁嘉谷愤然离京,居住于昆明,此后,他在昆明度过了其晚年。
1919年,“嘉谷半生显宦,名重海内,辛亥革命后归滇,并无一椽之屋。
时因子女就学方便移居省城,租房困难,家人屡请建屋。
得友人相助,多方筹集,乃决定于昆明九龙池北玉龙堆建楼房。
”[13]以袁嘉谷半生显宦,居然无钱建屋,可见其清廉。
此后,袁嘉谷多次任云南地方军阀之邀出任官吏,地方军阀因其声名显赫,多次聘请其担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高级顾问,以笼络人心。
然而他却乘此机会,奖掖后学,保释被捕的革命者。
部分论者认为袁嘉谷倾向于革命,但是袁嘉谷声言,他对革命一向是不感兴趣的,所以也就谈不上是倾向于革命了。
他说:“把这些会读书的人关进监牢,太不像话!”可看作是仅仅是爱惜其才具而已,谈不上同情革命。
“从袁嘉谷与鲁迅同时在杭州任职一层上来讲,……虽然都是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木瓜之役’中的人物,但并非由于此事件有什么个人之间的交往,”[14]仅此而已。
三、编修史书,任教东陆早在1914年10月,袁嘉谷便应邀清史馆馆长赵尔巽之邀加入了编纂《清史稿》编纂行列,负责编纂《清史稿·选举志》、《清史稿·文苑志》、《清史稿·大臣传》、《清史稿·地理志》中云南一节。
受明清以来章学诚等新史学思想的影响,袁嘉谷提出了自己的史学思想,他说:“我以为重整中国历史还应当注意三事:一、废弃正统。
……直以中华民国元年逆数而上,免却正统纪年之无谓纷争;二、名讳减少,凡一切国号、庙号、徽号、年号均一概取消。
如人名皆直呼其名,……以免纠缠有用之脑力;三、帝王一家之事皆可不管,……格外另加入几样:第一开物成务的;第二有功德于民的;第三是安内攘外的。
……我以为史学家也要特别表彰的,因为没有史学家,就无所谓史学了,所以应该要特别尊重他们。
但我所说的史学家,乃马班、陈范、荀悦、王隐、臧容绪、王劭、裴松之、裴骃、李德林、李百药一流,并不是坊间书集中的那些作《汉高祖论》、《留侯论》、《秦皇汉武合论》的词章家。
”[15]由其中可以看出,由“帝王纪年”到“民国纪年”,袁嘉谷没有摆脱旧的纪年思想的影响,但是他能大胆提出将以前帝王之纪年与年号统统取消之,以一统一标准纪年,不至于使后人因史书中年号频繁更迭而带来不便,也算是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