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材料凝固理论
材料成型 第02章上
图2-4: 容器内气体压力做体积功
第二章 材料凝固理论
概括介绍了材料凝固的热力学基础,凝固的形核、生长 及溶质再分配规律 简要论述了共晶合金的凝固特点、材料的凝固方式及凝 固成形的应用
重点: 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条件 固液界面生长方式;非平衡杠杆定理;成分过冷判据; 合金凝固方式及 凝固成形的应用 难点: 溶质再分配规律 成分过冷与晶体生长形态 凝固成形的应用
• 从固-液界面微观尺度考虑,可将其自然划分成粗糙界 面和光滑界面。光滑界面也被称作小晶面, 其表面有很多 空位或几乎没有空位,粗糙界面又称作非小晶面,晶体表 面有一半空缺位置时自由能最低,大部分金属属于其类。
图2-16 界面原子角度的差别
需要指出的是,固-液界面的结构,是以原子尺度 为标准划分的。从原子尺度上说是粗糙的,在宏观 上却是“光滑”的;反之,在原子尺度上是光滑的, 从宏观上看却是“粗糙”的,如图2-16,示意界面 原 子角度的差别,图2-17示意了宏观角度界面的差别。
• 形核率:形核率是单位体积中、单位时间内形成的 核心数目。 • ΔT增大,ΔG*下降,形核率I上升。表达式为:
G G A I C exp exp KT KT
式中:K 为波尔兹曼常数, I * Δ T ≈ 0.2T m Δ GA 为扩散激活能。 • 对于一般金属,温度降到 某一程度,达到临界过冷度 (ΔT*),成核率迅速上升, ΔT 计算及实验均表明, ΔT*~0.2Tm左右,可见,均质形核 需要很大的 过冷度。而在这之前,均质形核的形核率随过冷度 的增加几乎始终为零,即不可能发生形核。
材料科学基础之材料的凝固
材料科学基础之材料的凝固引言材料的凝固过程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凝固是将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在材料制备和性能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材料的凝固过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
1. 凝固的概念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原子、分子或离子进入有序排列的结构,形成固态晶体。
凝固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因为凝固过程降低了分子之间的自由度。
2. 凝固的类型材料的凝固可以分为两类:晶体凝固和非晶体凝固。
2.1 晶体凝固晶体凝固是指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形成有序的凝固体。
晶体凝固过程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晶体的结构密切相关。
晶体凝固常见的类型包括共晶凝固、细小晶粒凝固和晶体生长等。
2.2 非晶体凝固非晶体凝固是指物质形成无序而没有周期性的凝固体。
非晶体凝固的材料通常具有高度的无定形性和非晶性。
非晶体凝固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序结构,凝固速率较高。
3. 凝固过程的影响因素凝固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成分和凝固速率等。
3.1 温度温度是影响材料凝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改变会导致凝固过程的快慢和凝固体的结构特征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会加快凝固过程,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缓凝固。
3.2 压力在一定温度下,增加压力可以使凝固过程的速率加快。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可以提高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有序凝固结构的形成。
3.3 成分凝固过程的成分也对凝固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成分的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凝固特点。
例如,共晶物质的凝固温度会比单一组分物质的凝固温度低一些。
3.4 凝固速率凝固速率是指物质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速度。
凝固速率受到温度、成分和凝固体的结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快速冷却会增加凝固速率,而慢速冷却则会降低凝固速率。
4. 凝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材料的凝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凝固过程直接影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第二章 凝固热力学(最新)
第二节 二元合金的稳定相平衡
dF=dFA+dFB =(PA+PB)dVA=0。 但dVA≠0,所以,PA=PB。
当两相在恒温且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两相 当两相在恒温且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时, 的压强应相等。 的压强应相等。
假设两相间的接触面是平面,如果接触面 为弯曲界面,如图所示,
化潜热远低于气化潜热。根椐金属汽化潜热与熔化潜热的 比值,可以推出金属在熔时其配位数变化时很小的。 (三)熔化熵 三 熔化熵 表明物质(或系统)内部混乱程度。熵增大 ,混乱程度增加。
第一节
液态金属结构
金属在熔化时熵有较大的增加,说明金属在熔化时虽然原 子间距及配位数变化不大,但是原子排列的有序度却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体系中均匀一致的部分,该部分与其他部分有 明显的分界线。
金属熔体有固 体从熔体中析 出
固体与金属熔体之间有 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存在 (固/液界面)
体系于两相以上的多相状态
相平衡问题
第二节 二元合金的稳定相平衡
一、热平衡
设将A和B两个相封闭在一 个与环境无热量和物质交 换的体系内,A与B两相间 只有热量交换,即A,B两 相间的隔板完全固定,只 能导热,如图1—1所示。
式1-3与式1-4相加,可得:
第二节 二元合金的稳定相平衡
当TA>TB时,d(SA+SB)>0,即体系处于不平衡状态,热量 由高温传至低温。
当体系处于平衡态时,由热力学可知,其熵应为最大值,也 就是d(SA+SB)=0,于是可以得出δQ(TA-TB)=0, 但∆Q≠0,故有: TA=TB。
两相在互相接触的情况下达到平衡时,温度应该相等。
第一节
液态金属结构
两类凝固反应的区别:一类是突然转变成晶体,另一类 是连续地转变为玻璃质。 原因:具有不同的物质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液 体中形成结晶相核心的机率不同所造成的。
材料凝固理论
即即与与熔熔融k融T熵m 熵值值SkmS成成正正比比
即与熔融熵值Sm成m 正比
19
N 界面上可被占据的原子位置数
N 界面上实际占据的原子位置数 A
x N N,界面上原子沉积几率 A
k N
玻界耳面兹上曼可常被数占据的原子位置数
NN 界界面面上上可实被际占占据据的的原原子子位位置置数数
当温度T在Tm附近凝固时,将上式代入得:
G H TS Hm TSm
H
m
(1
T Tm
)
H m T Tm
SmT
式中, T Tm T ,过冷度
可见,进入凝固的驱动力,主要取决于过冷度ΔT ,过冷度越大,
凝固的驱动力越大。
6
第三节 形核
根据经典的相变动力学理论,金属
根据物理化学,存在以下关系:
式中,S—体系的熵,反映了所考察体系紊乱程度的大小。 V,P ,T—体系的体积、压力、温度。
金属的凝固过程一般在定压下进行,故上式可表示为:
3
已知体系的墒S恒为正值。对金属来说,温度升高时,其Gibbs自由 能降低,降低速率取决于墒值大小。液态金属属短程有序排列结构,紊 乱度自然大于固态金属.故有高的墒值,其Gibbs自由能随温度上升而 降低的速率高于固态金属的。若对上式求二阶偏导数,则有:
30
不同生长方式生长速率与动力学过冷度间的关系
31
第五节 溶质再分配(单相合金的凝固) 一、溶质再分配
从原子尺度上说是粗糙的,在宏观上却是“光滑”的;反之,在原子 尺度上是光滑的,从宏观上看却是“粗糙”的,下图示意界面原子角 度的差别,下下图示意了宏观角度界面的差别。我们可以详细的比较 上面两图的差别。
第二章材料的凝固
正温度梯度
材料科学基础
实际金属结晶主要以树枝状长大。 是因存在负温度梯度,且晶核棱
角处散热好,生长快,先形成一
次轴,一次轴产生二次轴…,树 枝间最后被填充。
负温度梯度
材料科学基础
金属的树枝状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三节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物质在固态下晶体结构随温度变 化的现象称同素异构转变。同素 异构转变属于相变之一—固态相 变。 白锡四方13 灰锡金刚石立方 ⇌ ℃
⑶ 振动、搅拌等: 对正在结晶的金属进行振动或搅动, 一方面可靠外部输入的能量来促进形核,
另一方面也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
目显著增加。
电磁搅拌细化晶粒示意图
材料科学基础
气轮机转子的宏观组织(纵截面)
细晶的熔模铸件(上)
普通铸件(下)
材料科学基础
4、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常温下,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 大,因而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 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即细晶强 化。
铸件中的气孔
张开的气孔
材料科学基础
四、铸造缺陷的消除与防止
净化
镇静钢与沸腾钢
连续铸造
)
形核前的界面能为:σLCA1 形核后的界面能为:σLSA2+σSCA1 故:ΔGS=(σLSA2+σSCA1)-σLCA1 =2πr2σLS(1-cosθ)+πr2θ(σSC-σLC) 把σLC=σLScosθ+σsc代入上式,得: ΔGS=πr2σLS(2 -3cosθ+(cosθ)3) ΔGS为形核的界面能变化值;
材料科学基础
体积相变吉布斯自由能:
凝固理论
晶体凝固的基本条件
(2)热力学条件
△Gv=-Lm△T/Tm a △T>0, △Gv<0-过冷是结晶的必要
条件(之一)。
b △T越大, △Gv越小-过冷度越大, 越有利于结晶。 c △Gv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晶体凝固的基本条件
2 结构条件 ( 1 )液态结构模型: 微晶无
序模型(准晶体模型)
长大
结晶规律:结晶过程是晶核不断形成和长大的过程 晶粒立体长大
两个过程重叠交织
形核
长大
形成多晶体
晶体凝固的基本规律
(2)描述结晶进程的两个参数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量。 用N表示。 长大速度:晶核生长过程中,液固界面在垂直界面方向上 单位时间内迁移的距离。用G表示。
晶体凝固的基本条件
凝固理论的应用
二、 单晶体制备 1、意义:单晶是电子元件和激光元件的重要原料。金属单晶也 开始应用于某些特殊场合如喷气发动机叶片等。 2、基本原理:根据结晶理论,制备单晶的基本要求是液体结晶时 只存在一个晶核,要严格防止另外形核。 3、制备方法:尖端形核法和垂直提拉法。
1、垂直提拉法
2、尖端形核下移法
•
• • •
急冷凝固技术 —模冷技术、雾化技术
模冷技术
是将溶体分离成连续和不连续的,截面尺寸很小的 熔体流,使其与散热条件良好的冷模接触而得到迅速凝固, 得到很薄的丝或带。如平面流铸造法,熔体拖拉法。
雾化技术
是把熔体在离心力、机械力或高速流体冲击力作用下, 分散成尺寸极小的雾壮熔滴,并使熔滴在与流体或冷模接触 中凝固 ,得到急冷凝固的粉末。常用的有离心雾化法、双 辊雾化法。
晶核的长大
晶核的长大
晶核的长大
材料的凝固
特点: 1)平均距离:液体中略大; 2)配位数CN:液体少, 熔化时体积略微膨胀; 3)液态中原子排列混乱的程度增加。
12
8.1.2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实验证明,纯金属液体被冷却到熔点T0(理论 结晶温度)ideal melting point时保温,无论保温 多长时间都不会进行结晶,只有当温度明显低于 T0时,结晶才开始。 金属要在过冷的条件下才能结晶。
温度temperature
压力pressure
由一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晶体,称为单组元晶体或纯晶体。
该体系称为单元系
从一种相到另外一种相的转变相变 phase transformation
液态固态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solidification。
3
凝固
液态晶态 —— 结晶crystallization 晶体 特点:性能发生突变
均匀形核 homogeneous nucleation
是指新相晶核在母相中均匀地生成,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cluster 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非均匀形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是指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 质或外来表面形核,也称异质形核。
到能量高峰又散开成无序状态。
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是对应的。
10
液体金属结构
径向分布函数 Radial pair distribution function
11
Structure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liquid and solid of metals by XRD diffraction
T < Tm Cluster 晶胚 Embryo
第二章 材料凝固理论(南理工材料学院复试科目)
表2-2为几种金属冷却过程中的熵变,可见在发生液-固转变时由于结构改 变熵的变化比同种结构冷却时大的多。
第二章 材料凝固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材料凝固概述 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形核 凝固理论的核心 生长 决定材料的组织、 缺陷,从而影响性 溶质再分配 能 共晶合金的凝固 金属及合金的凝固方式 凝固成形的应用
本章重、难点
重点:
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条件 固液界面生长的方式 非平衡杠杆定理 成分过冷判据 合金凝固方式及其影响规律
[4] 陈平昌等. 材料成形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5] 陈玉喜等. 材料成形原理.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6] 胡亚民.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7] http://202.117.16.117/wwwroot/Ncourse/materialworking 材料成形技 术基础网络教程. 西安交通大学.
四羊铜尊
举世闻名的晚商四羊铜尊, 如图,是商代奴隶主用的 盛酒器。它造型奇特。花 纹十分复杂,尊身四隅有 四只羊头,各长一对卷曲 的羊角,尊的扇边楼空。 这一作品经专家分析鉴定, 是采失蜡法铸造而成的。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通高133厘米,横长110 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根据 目前发展的商代熔铜坩锅,一次 约能熔铜12.7公斤.铸造司母戊 这样的大鼎,就需要七十多个坩 锅.如果一个坩锅配备三至四人, 就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尽管如此,古代对液态金属的凝固控制只是停留在经验的基 础上,正像那时候最有名的铸剑师也不会明白什么叫做形核
第2章材料凝固理论4
倾向于逐层凝固的合金,如纯金属、 共晶成分的合金或结晶温度范围窄的合 金,形成缩孔的倾向大,不易形成缩松;
而另一些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如 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产生缩孔的倾向小,却极易产生缩松。
因此,缩孔和缩松可在一定范围内 互相转化。
缩孔、缩松的存在都会使铸件受力的有效 截面积减小,使铸件强度降低。在生产中应尽 量防止或减少缩孔、缩松。
1、焊接熔池特征
焊接熔池凝固及焊缝的形成
1、焊接熔池特征
• (1)熔池体积小 30mm2、冷却速度大 4-100℃/s • (2)过热温度高 1770 ℃ • (3)动态凝固 电弧吹力 • (4)对流强烈 机械力、气流吹力、电磁力、密度 差别
2、焊缝凝固特点
1)外延生长
熔池中柱状晶的形成
典型熔池形状
生产中常用画“凝固等温线”和画 “内切圆”的方法来近似确定缩孔位置。
其中前一种方法一般用于形状较简单的 铸件,而对于稍复杂的铸件,则用后一 种方法。
缩孔位置的确定:
a)凝固等温线法(适于形状简单铸件) 铸件断面上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曲线为凝固等温线
内切圆法:铸件壁交接处的内切圆直径大于 铸件壁厚,这些地方凝固较晚,缩孔可能在 那里生成。
稳定的凝固壳层一旦形成,柱 状晶就直接由表面细等轴晶凝 固层中某些一次分枝与散热方 向(垂直于型壁)相反的晶粒 择优向生长,发展成由外向液 体内生长的柱状晶区。
图7.11 内部柱状晶区的形成
液
铸
态
型
金
属
图7.12 柱状晶生长过程的动态演示
柱状晶区:表面细等轴晶通过择优取向长成
3、内部等轴晶区:过冷熔体非自发形核, 界面前方晶粒游离,激冷晶粒游离。
两相竞相生长的过程通过搭桥机制来完成。
第一章凝固热力学 - 材料科学和工程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第二章 材料凝固理论 主要内容: • 材料凝固概述 •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形核 •生长 •溶质再分配 •共晶合金的凝固 •金属及合金的凝固方式 •凝固成形的应用
第一节 材料凝固概述
一、凝固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 1、基本问题: 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铸造缺陷的防止与控制 铸件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控制
( S H
)p
1 T
( S T
)p
1 T
( H T
)p
Cp T
dG dH TdS
C
p
(H T
)p
( T 2G 2)p( T S)pC Tp0
等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 降低,且液态金属自由能随温度降低的趋势 大于固态金属。
三、自发过程 判据一、Helmholtz自由能最低原理:
等温等容条件下体系的自由能永不 增大;自发过程的方向力图减低体系的 自由能,平衡的标志是体系的自由能为 极小。 判据二、Gibbs自由能判据:
等温等压条件下,一个只做体积功 的体系,其自由能永不增大;自发过程 的方向是使体系自由能降低,当自由能 降到极小值时,体系达到平衡。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
SG LS LG cos cos SG LS
LG
,cos0,900,表现为润湿情况
SG
LS
,cos0,900,表现为不润湿
SG
LS
接触角 又称润湿角。
第三节 形核
一、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等压条件下有:
dG Vdp SdT dH TdS Vdp
(G T)p S0
又:
控制铸件的凝固组织是凝固成 形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已建立 了许多控制组织的方法,如孕育、 动态结晶、定向凝固等。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技术教案
教案(理论课)2010~2011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教学系机械工程系授课班级焊接091主讲教师晏丽琴职称讲师培黎工程技术学院二○一一年二月课程基本情况系主任: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材料加工概述一、材料加工概述二、材料加工的基本要素和流程第二节材料成形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一、凝固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二、塑性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三、焊接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四、表面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绪论学习思考问题·材料加工的基本要素和流程是什么?·材料成形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任务是什么?一、材料加工概述任何机器或设备,都是由许许多多的零件装配而成的。
这些零件所用材料有金属材料,也有非金属材料。
零件或材料的加工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4类:(1)成形加工:用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或兼有改变材料的性能。
主要有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粉末压制和塑料成形等。
(2)切除加工:用于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主要有车、铣、刨、钻、磨等传统的切削加工,以及直接利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进行的特殊加工,如电火花加:[、电解加工、超声加工和激光加工等。
(3)表面成形加工:用来改变零件的表面状态和(或)性能,如表面形变及淬火强化、化学热处理、表面涂(镀)层和气相沉积镀膜等。
(4)热处理加工:用来改变材料或零件的性能,如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特征、工作条件及使用要求、生产批量和制造成本等多种因素,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以达到技术上可行、质量可靠和经济上合理。
零件制成后再经过检验、装配、调试,最终得到整机产品。
二、材料加工的基本要素和流程材料加工方法的种类虽然繁多,但通过对每种材料加工方法的过程分析表明,它们都可以用建立在少数几个基本参数基础上的统一模式来描述。
该模式便于对各种加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横向比较。
凝固原理
11
3.3.1 溶质再分配
• 离开界面处的成份将有很大变化,但界面处的平衡条件 要求T*、 C*L、C*S三个之一被确定时,另外两个参数 依据相图也被确定了。平衡分配值(分配系数)K= C*S/C*L。
12
3.3.1 溶质再分配
• 概念之二:杠杆定律
液态合金原始成份为C0,在长度为L的坩锅中从一端凝 固,固体开始生成温度为TL,其成份为CS=KC0,固相中 溶质含量低于C0,继续冷却,液相、固相的溶质逐渐富 集,温度为T*时,液固界面处的固液相溶质相平衡。假 定液相、固相完全扩散,CS=CS*,CL=CL*。 对于T*时,固液相的质量分数为fs、fL,则有: 凝固fs所析出的溶质等于固液 f s (C0 − CS ) = (1 − f s )(C1 − C0 ) 交界面液相中溶质的增加。 即: CSfs+CLfL=C0,为杠杆定 fs=(Tl-T)/(Tl-Ts) 13 律, fS+fL=1
2022凝固第二章
15
在一定温度下,也不象平衡状态那样是一个定值,而是 在一个范围内,其值大小取决于动力学条件。J.CBrice 从理论上导出界面前沿溶质分配系数K与晶体长大速度 间的关系。
设v为原子的扩散速度,α为溶质原子在S/L界面上 的粘着系数,β为已被吸附原子脱离系数,CS 、 CL分别
为S 、 L相的溶质浓度。在S/L界面上:溶质原子从S相
时,熔点升高200多度。
10
2、晶体表面曲率的影响
凝固时,晶体表面不平,或凸、或凹,曲率不同,晶体 受到附加压力,晶体体积增加时,要克服附加压力作功。当
任一曲面体积的增加△V ,面积增加△A ,附加压力 △P 与
界面张力σ 的关系为
△A·σ= △P·△V
p A
V
式中, △A/ △V即为三维空间任一曲面物体的曲率,可表
dTp / dP= (Vs-VL ) / (Ss-SL ) dTp-平衡熔点的改变
9
平衡时, △G= GL-GS =△H-TM△S=0 △S=△H/TM VL- Vs= △V; Ss-SL = △S
变换上式,得到:
dTp /dP= -(VL- Vs)/( △H/TM )= - (TM △V)/ △H
6
一、纯组元
对于纯金属,如图2-11所示。
当T=TM时,GL=GS,处于平衡转变温度,从液相中
生成固相的自由能变化为;(克分子自由能)
△G= △H*-TM△S*=0 △S*=△H/TM △H*—结晶潜热,也称为焓。 △S—熔融熵,原子运动的混乱程度。
*--表示处于熔点平衡状态的自由能
7
若T≠TM:则:△G= △H-TM△S≠0
第2章 材料凝固理论1
熔化
1
单晶生长理论及技术关系到半导体工业中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规模和效益 凝固界面理论关系到人工制备复合材料技术的关键 快速凝固理论关系到金属激光表面重熔和上釉的成败 凝固的一般理论关系到铸件质量和成本优劣
2
铸造过程示意图
上砂箱 法兰管 木模
砂箱壁
图1 型砂
图2
型芯
10
第
二
章
第一节 材料结晶的基本规律
1 液态材料的结构
第 一
结构: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 特点(与固态相比):原子间距较大、原子配位数较 小、原子排列较混乱。
节
结 晶 规 律
11
第
二
章
第一节 材料结晶的基本规律
2 过冷现象 supercooling
第 一
节
结 晶 规 律
(1)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2)过冷度:液体材料的理论结晶温度(Tm) 与其实际温度之差。 △T=Tm-T (见冷却曲线)
9
凝固成形工艺是完成凝固成形的关键,影响成形工艺的 参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
• • •
金属性质:成分、凝固特点、密度、比热、导热系数、凝 固潜热、粘度、表面张力等 铸型性质:激冷能力、密度、比热、导热系数、温度、强 度、透气性等 浇注条件:浇注温度、速度、静压头、外力场的影响等 零件结构:铸件模数、复杂程度等
0
依靠螺型位错台阶生长时R与Tk的关系
40
第
二
章
R
第 四
节
晶 核 长 大
0
T k
不同生长方式生长速率与动力学过冷度的关系
第二章 材料凝固理论x
*
对G求导得:
表面自 由能 晶核
r
*
*
LS
m
*
将r 代入G式得: 对G求导得:
r*
令G ' 0得: LS 2 * * 2 式中 A 4 ( r ) 16 ( )
Gm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Gd
16G ' σ 3 4 r 2 G * 8 r 1 LS ΔG * (π 2 ) Amσ LS 3 ΔG m 3
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第二节
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材料凝固过程可以用热力学原理来描述。热力学可 用于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可能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如何。
一、状态函数的概念
热力学函数与状态函数
有关 W p(V )dV 与过程经历的“历程” V 热力学函数 无关, 与过程经历的“历程” 只与体系所处的状态有 状态函数 关
体积改变 大多数材料在经历液-固转变时,其体 积将缩小3-5%,原子的平均间距减小1-1.7 %,导致形成收缩和变形缺陷的主要原因。
凝固后体积减小导致产生收缩缺陷
外形改变
材料发生液-固转变后,其外形将保持 容器的形状,这就是铸造-古老而又年轻的 工艺手段。
熵值改变 表示一个体系的紊乱程度,熵值越大, 体系越紊乱。当材料发生液-固转变时, 熵值将减小,说明固体比液体的结构更 “整齐”。
V2
1
内能U
2013-7-29
焓H
熵S
二、状态函数间的关系
dG Vdp SdT dG dH TdS dH TdS Vdp H C ( ) T
p p
G -体系的吉布斯(Gibbs)自由能 H -热焓,体系等压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第二节
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材料凝固过程可以用热力学原理来描述。热力学可 用于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可能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如何。
一、状态函数的概念
热力学函数与状态函数
有关 W p (V ) dV 与过程经历的“历程” V 热力学函数 无关 , 与过程经历的“历程” 关 状态函数 只与体系所处的状态有
H )p T
金属液-固两相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1.温度升高自由能下降,降速取决于熵值大小; 2.液相的熵值大,因此较固相下降的快; 3.自由能-温度曲线呈上凸型
纯金属液、固两相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
在熔点(Tm)附近凝固时,热焓 和熵值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则有:
m m m m m
LS
A 晶核表面积 A 晶核表面积 A 晶核表面积 A 晶核表面积
V
当晶核为球形时: 当晶核为球形时: 4 3 2 4 3 r G 4 2 r G 式中 r为球半径 G 3 r Gm m4 r LS LS 式中 r为球半径 3
体积自由 能变化 表面能 变化
' 2 m LS '
*
对G求导得:
表面自 由能 晶核
*
r
*
LS
m
*
将r 代入 G式得: 对 G求导得:
r*
令G ' 0得: LS 2 * * 2 式中 A 4 ( r ) 16 ( )
Gm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3 * LS * 2 LS m * * 2 LS 2 m
G 求导得: G 对G求导得: G 求导得: 导得: 对G求导得: 对 G 求导得: ' ' G 2 G 8 rr 2 4 r 2 对G求导得: 晶胚 G 4G m r G 8 'G ' 4 2 r 8 r G r G 8 r LS ' 4 2 m LS LS m G 4 r G 8 r G 4 r G 8 r ' 2 m G LS ' m LS r 8 r G 4 r 24 G G 8 r ' ' 令 G ' 0得: G m LS m LS G 0得: ' 令 ' G 令 0 得: G 0 得: G 0得: 0得: '0得: r 令令 G G 0得: 2 σ 2 σ * LS 2σ 22 σ σLS * LS r r * * LS 2 σ 2 σ r * LS r * r LS Δ G 2 σ Δ G r * r m LS ΔΔG G r Δ G mm Δ G 体积自 m m Δ Gm 由能 Δ Gm 代入 G 式得: * G式得: 将 * r* 代入 * 将r 代入G式得:
dG Vdp SdT dH TdS Vdp dG dH TdS H Cp ( )p T
G H TS ,当T T 时,G 0 ,
m m
H 故 : S T
m
H m T T G m H m (1 ) Tm Tm
式 中 : T Tm T , 即 过 冷 度
LS
A
式中 G 单位体积固、液自由能 差; 式中 G 单位体积固、液自由能 差; 式中 G 差; m单位体积固、液自由能 m m 式中 G 单位体积固、液自由能 差; m V 晶核体积; V 晶核体积; V 晶核体积; V 晶核体积; 固、液界面张力; LS 固、液界面张力; 固、液界面张力; LS LS 固、液界面张力;
又:
S ( )p 1 T H Cp S H 1 ( )p ( )p T T T T
dG Vdp SdT dH TdS Vdp dG dH TdS Cp (
自由能-温度曲线呈上凸型
Cp 2G S ( 2 ) p ( ) p 0 T T T
1
V2
状态函数是热力学函数的一种,其转变过程于 路径无关,而只与体系状态所处的状态有关。
容器内气体压力做体积功的示意—做功大小与过程有关
第二节
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材料凝固过程可以用热力学原理来描述。热力学可 用于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可能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如何。
一、状态函数的概念
热力学函数与状态函数
有关 W p (V ) dV 与过程经历的“历程” V 热力学函数 无关 , 与过程经历的“历程” 关 状态函数 只与体系所处的状态有
△Gd
Gd GL
△ Gd ??
GS
a
0 原子位置
凝固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 整个液相的凝固过程,就是原子在相变驱动力△Gm驱使下, 不断借助能量起伏以克服能垒△Gd,并通过形核和长大的 方式而实现的转变过程。
△G m
2、临界形核功与临界晶核半径
G G v G i G m V
2016/4/2
T -体系的温度
C -等压热容
P
三、自发过程
判 据 判据一:自由能最低原理: 等温等容条件下体系的自由能永不增大;自发过程的 方向力图减低体系的自由能,平衡的标志是体系的自由能 为极小。 判据二:Gibbs自由能判据(自由焓判据): 等温等压条件下,一个只做体积功的体系,其自由能永 不增大;自发过程的方向是使体系自由能降低,当自由能 降到极小值时,体系达到平衡。 运用自发过程判据可以判别一个凝固过程能否自发进行,从 而进一步了解凝固的形核与生长得以开展的热力学条件。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
SG LS LG cos SG LS cos LG
SG LS SG LS
固体表面的液滴及表面张力的示意
杨氏方程,接触角于界面张力的关系
0
, cos 0, 90 , 表现为润湿情况。 , cos 0, 90 , 表现为不润湿情况。
金属凝固的驱动力主要取决于过冷度△T,过冷度越大, 凝固的驱动力就越大。金属不可能在T=Tm时凝固。
二、自发形核
形核分为两类,一类为自发形 核,它是指:在没有任何外来界 面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
1、经典相变动力学理论 根据经典相变动力学理论,液相原子在凝固驱动力 △Gm作用下,从高自由能 GL 的液态结构转变为低自 由能 GS 的固态晶体结构过程中,必须越过一个能垒 △Gd才能使凝固过程得以实现。
产生凝固潜热
由于固体原子结合键的建立产生了凝固潜热
亚共晶灰铸铁冷却曲线
晶体结构改变
1500℃时液态金 属原子的状态
1200℃时液态金 属原子的状态 凝固后金属原子 的状态
原子排列从液态 的“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到固 态的“远程有 序”。
发生溶质再分配
凝固方向
K0<1相图一角
k0 C S C L mL mS
0
接 触 角 又 称 润 湿 角 。
第三节 形核
材料的凝固过程可分为两类: 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高分子、非晶; 有固定的凝固温度且放出凝固潜热—金属晶体。
一、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等压条件下有:
G ( ) p S 0 T
2 G S 1.温度升高自由能下降,降速取决于熵值大小; ( 2 ) p ( ) p 2.液相的熵值大,因此较固相下降的快。 T T
四、界面张力
2016/4/2
四、界面张力
表层原子受力 平衡被打破, 导致产生向下 运动倾向
界面张力形成示意图
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会形成分界面,分界面上原子受 力不平衡,合力则指向物体内部,从而使接触面产生自 动缩小的趋势。
液-气界面
液-气界面原子受力作用示意
可以这样理解界面张力:不同物体接触的界面 如同一张具有弹性的膜,该膜总是力图使界面的面 l 积减小。
4 3 G r Gm 4 r 2 LS 3
G
式中 r为球半径
Gi 4r 2 LS
表面自由能 晶胚 晶核
G
*
r
*
r
4 3 r Gm 3
GV
体积自由能
原子半径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将 r 代入 G 式得: 将 r 式得: 代入 G式得: 代入 G 3 * G式得: σ 16 1 3* 1 3 将r 代入G式得: 16 σ 3 1 LS σ 16 σ 16 1 * * * * ΔG *ΔG ΔG ( π ) A σ LS LS 3 临界形核功 σ 16 1 16 ( π ) A σ LS 3 ΔG * 2* ( π ) A σ LS ( π ) A σ LS LS σ 1 2 3 2 3 ΔG 3 σ 16 1 ΔG ( π ) A σ LS * * LS * *3 m 3 ΔG LS 3 ΔG 3 2 σ 16 1 3 ΔG 3 m ΔG ( π ) A σ * LS m ΔG ( π ΔG ) 3 2 A σ ΔG 3 A *σ LS LS 2 ( π m ) LS 3 ΔG 32 3 2 ΔG 3 * ** 2 m * 2 LS 2 3 m LS ΔG 3 * ) 16 2 2 A 式中 4 ( r ) 16 ( )r * LS m A 4 ( r ( ) 式中 A 4 ( ) 16 ( ) 式中 A r )) (( * 4 ( * 2 16 LS) 2 G G m m 式中 A 4 ( r 16 ) Gm * 2 2 * * 2 2 LS * 2 G LS * LS 4 ( r4 ) 16 ) 中 A (r ) 16 ) ( 16 ) ( Gm ) 2 式中 A ( 4 ( r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Gm Gm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Gm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即临界晶核表面积 临界形核功相当于表面能的1/3,这意味着固、液之间体积 自由能差只能供给形成临界晶核所需表面能的2/3,其余 1/3的能量要依靠其他能量(能量起伏)来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