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张学良的最黑暗时刻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生命的奇迹:曾吸毒的张学良将军享寿101岁

历史趣谈:生命的奇迹:曾吸毒的张学良将军享寿101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命的奇迹:曾吸毒的张学良将军享寿101岁导语: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一时也不好说清楚。

张学良将军(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30岁前是吸毒的,1936年后又被软禁54年直至1990年。

张学良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一时也不好说清楚。

张学良将军(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30岁前是吸毒的,1936年后又被软禁54年直至1990年。

张学良将军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能享百岁高寿确实值得探讨。

我们一一来分析吧~~第一:他戒毒了,而且是很成功很彻底的。

热河兵败后,张学良被迫下野,蒋介石安排他去欧洲考察军事。

出国前,张学良为了不给外国人留下“东亚病夫”的印象,下定决心戒毒……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的瘾君子1933年3月12日,张学良在夫人于凤至和赵一荻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做短暂停留,等待宋子文为其办理出国手续。

此时的张学良是有生以来最痛苦的时刻:家恨国仇未报,“不抵抗将军”的帽子未摘,20多万东北军客居他乡。

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的失意,万般痛苦一下子压在这个年仅33岁的年轻人头上,痛苦可谓到了极限。

无以解忧的他更加频繁地使用毒品来麻醉身心,甚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张学良此时毒瘾究竟深到什么程度,他的部下王卓然曾有过回忆:“他每日要打400多药针,才能过瘾。

你知道这400多药针有多大力量吗?据医生说,这400多针,若是一次给无病的人打上,每人一次打上10针,可以打死或重病40多人……”如此之深的毒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张学良回忆说:“我吸上鸦片,是在郑州战事之时。

在那个时候,我已厌倦内战,心中十分烦闷,战生活常识分享。

张学良一生的数字谜团

张学良一生的数字谜团
16 4年 以前他 们 只是 事 实上 的 夫妻 ,并不合 法, 9 只 能算 “ 法 同居 ” 他 的 合 法 妻 子 是 于 风 至 。 非 。
直 到 16 4年 ,张 学 良才和 于风 至 解 除婚 约 ,和 9 赵 一获正 式结婚 。 ≯ 的 是 张 学 良 与 赵 一 获 生 活 了 7 2年 , 以
有一 条铁打 不 变的原 则 :绝对避 开 农历 四 月十 七 和 公 历 6月 4 E。 12 l 8年 的皇姑 屯事件 发生 在 6 9
月 4日,这一 天 的农历 是 四 月十 七 ,正是 张 学 良
生 日 天 。因此 ,张 学 良年 轻 时不过 生 日,有人 这
问起 他 的 生 日是 哪 一 天 ,他 也 总是 设 法 回 避 。
子 ,如此 巧合 ,真是造 化弄人 。
两个 1 1 月 3日:被囚与解禁
l5 年 1月 I 7 g 5日,张 学 良被 武装押 离南京 , 被 囚于浙 江奉 化 溪 口镇 的 雪 窦山 ,从此 正 式踏上
了他 那 漫长 的、颊 沛流 离的囚徒 生涯 。此后 他 长 期 被软 禁 , 先后被 囚于浙 、 、湘、黔 、台湾等地 。 赣
18 8年 1月 I 9 5日,蒋经 国去世 。 张 学 良从 此真正 开始 获得人 身 自由。
张 学 良的人 生起 点 与终 点都 是 0 年 ,都 是 1

个 新世 纪的起 点。
两个星期一:生日与忌日 、
张 学 良 1 0 年 出生 的那 天是 6月 5日,按 1 9
两个 “ -) ” 九- k :荣辱两重天
15 的 “ 0年 9 九一八 ” ,张 学 良一 纸和平 通 电 ,
张学 良才算走 出台湾。他于 19 年开始侨居 美 5 9

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在干什么

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在干什么

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在干什么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动事变。

当晚,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事后东北守将张学良亦成了众矢之的。

有传闻说,九一八当晚,张学良与影星胡蝶跳舞,断送沈阳,张氏遂被人骂为“风流将军”。

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究竟在哪里,在干什么? 传闻: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与影星胡蝶跳舞 九一八事变后,诗人马君武抨击张学良与影星胡蝶共舞,断送沈阳。

“九一八”一个多月后,天津《庸报》刊发《张学良的“九一八”之夜》一文披露说:“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北三省之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东北军之最高统帅张学良将军彼时却正与红粉佳人胡蝶共舞于北平六国饭店……”11月20日,马君武根据此文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两首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人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 诗一见报后被传诵四方,立即引起国人哗然。

马君武的诗讽刺张学良不爱江山爱美人,把沈阳给断送了。

此诗写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似乎坐实了张学良与影星胡蝶共舞的传闻。

张学良秘书回忆:马君武写这两首诗或出于对张学良的怨恨。

马君武为何写这两首诗?或许是对蒋介石、张学良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强烈不满。

不过,根据张学良当年的秘书惠德安的回忆,马君武写这两首诗,还有他和张学良个人之间的恩怨因素,并非完全出自爱国的公心。

惠德安说: 马君武听传说张学良曾给天津张伯苓办的南开大学,捐助不少办学金。

马几次求见张,请他拿出一笔款助学,由于东北情况紧张,又加张的身体不好,没能邀见他,他很不满意。

……据当时财政部冀晋察绥特派员荆有岩同志说,张见马以后,张曾询问荆能否设法给“民大”弄点钱?荆说他那特派员公署,每月支付班禅北平办事处、蒙藏委员会驻平机构、外交部办事处以及其他一些额外开支,数目就很可观。

现在东北出了问题,以后的军饷能否发出去,都成疑问。

1933年张学良辞职:真相并不简单

1933年张学良辞职:真相并不简单

1933年张学良辞职:真相并不简单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8年第27期1933年3月,张学良因热河失陷引咎辞职。

关于张学良辞职经过,1950年代,张学良在《杂忆随感漫录》中说:“我谒见蒋委员长于平汉路某车站,请训之下,我决定去职。

连夜返平,将职务交付何敬之(应钦)”。

1990年代初,张学良又对历史学家唐德刚说:“谁说我不愿意辞职呀,我这个人是扔就扔掉了,当然我不辞职他也没法子,我这个人向来是拿得起放得下,不是那回事。

”但从近年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张学良不愿去职1933年3月4日,日军轻取承德,热河失陷,全国舆论哗然,纷纷谴责张学良和国民党政府。

3月6日,《大公报》创始人、时任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的吴鼎昌(字达诠)等来见蒋介石,要求从速下令撤销张学良职务,以平天下之愤。

由于张学良对舆论指责没有回应,蒋介石对撤张一事犹豫不决,遂决定先行北上,与张学良会晤,看情况再定。

3月6日下午3时,在行政院代院长宋子文陪同下,蒋介石从南昌乘飞机出发,5时抵达汉口,午夜乘专列沿北汉路(即平汉线)继续北行。

3月7日,部分国民党监察委员要求监察院弹劾汤玉麟、张学良。

监察院即呈文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要求“将违反命令失陷地方之汤玉麟、张学良等,尽快惩治,以肃国纪”。

当天,行政院决议将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免职查办。

同一天,张学良致电国民党中央请求辞职。

张学良此电一方面为应付当时国内舆论,另一方面也在试探国民党中央对他的态度。

第二天,电文在天津《大公报》公开发表。

3月8日下午3时,蒋介石专列到达河北高邑,军政部长何应钦、参谋次长杨杰、内政部长黄绍竑等来迎接。

5时到石家庄。

当晚,蒋介石与何应钦等商议处理北方军情办法,决定:(1)准张学良辞职;(2)取消北平军分会,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指挥各部;(3)设平津察戒严司令。

此后,蒋介石电约张学良在保定会面。

同一天,国民政府明令缉拿汤玉麟。

3月9日上午,蒋介石与宋子文商议张学良辞职办法,决定先由宋子文到保定与张见面,转告蒋同意其辞职的意见,根据张的态度,再决定蒋与张见面谈话内容。

张学良自传:1936之后,世上已无张学良

张学良自传:1936之后,世上已无张学良

张学良自传:1936之后,世上已无张学良
张学良自传:1936之后,世上已无张学良
张学良的一生,从1931年发生一次大转折,再到1936年淡出军界政界,直至到事实。

36岁之后的张学良,已经不再是张学良。

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


“九一八事变”之前,张学良还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大好青年,创建空军,组建新式部队等。

“西安事变”之前,在国内军界也是说的上话的。

之后,人生轨迹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张学良软禁地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先后被软禁于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的郴州、沅陵,贵州的修文、开阳、桐梓和四川的重庆,辗转流离,终于1946年11月2日被转至台湾,幽禁于新竹县竹东镇井上温泉。

张学良明史
张学良被幽禁后,读书不辍,并有了研究明史的想法,且兴味日浓,不时托人从外面买书,还列出书单,请毛人凤帮助寻购。

据说宋美龄得知张学良的治史兴趣后,专门请了一位明史专家,到张学良的山中居所,行“伴读”之责。

宋美龄还曾托信差转送给张学良大量家书。

张学良最不愿提及的事情
几十万全副武装的东北大汉拱手让出了白山黑水,3000万东北人民顷刻沦为亡国
奴,真是一夜之间,两世为人。

日本将军本庄繁和张学良私交颇好,把他的私人财产,分了10个
火车皮送到了北平。

他对本庄繁说:“你要是不把这些东西拿回去,我在火车站都烧了,与你脸面不好看。

要拿我自己会拿,我用不着你送,你这是羞辱我。

你要还,还给我东北三省!”于是,这些物品又被运回了山海关,散失殆尽。

本文作者:公子玉。

历史趣谈:张学良被软禁是都干啥了?为何自由后没回大陆

历史趣谈:张学良被软禁是都干啥了?为何自由后没回大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被软禁是都干啥了?为何自由后没回大陆导语: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就开始了被软禁的生活。

张学良先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就开始了被软禁的生活。

张学良先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又在1942年2月把张学良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1946年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软禁生活中他都干点啥?昔日风光的阔少,当摘掉一切光环后,他变得再普通不过。

“自己在室内听收音机”。

冬天室外冷,只能待在屋里。

这台收音机当时在台湾算是“奢侈品”了,也是井上温泉张学良唯一可使用干电池的“家用电器”。

宋美龄送收音机时,专门交代要配上几节电池。

有了收音机,在大山中的张学良得以了解世界的变化。

为啥不回大陆呢?晚年,张自感对不起祖国人民,打算去大陆老家看看,去东北给父老乡亲认个错,那么,张学良在人生的最后10年里,究竟为什么始终没回大陆呢?1991年,张学良确曾计划回大陆一趟。

该年年初,张将老部下之子王冀叫到台湾,希望由他穿针引线,瞒着台湾当局,先秘密与大陆方面接触,“拿到邓小平或者杨尚昆的邀请信”。

王冀回到美国后,“和北京政治局的朋友直接取得了联系”,同年3月,王冀前往北京商议具体事务,临走时强调“此事一定要保密,信(邀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

历史趣谈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的幽禁岁月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导语: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

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她见证了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

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她见证了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

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

1967年,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

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

因此,张闾蘅是最有资格来谈张学良的张家后代,她最清楚的是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但多年来,她一直拒绝谈论,“我很不赞成很多人写张学良。

许多写小说的人千方百计的要接触我,我反对与他们接触。

他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人,不是一些人的生财之道。

”。

然而,2010年,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张闾蘅接受笔者专访,回忆了那段岁月。

第一次看见大伯,从门缝里偷看张学良在日记中记载,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和赵一荻被秘密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先是在新竹县井上温泉,住的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木板房,旧式木板房里只有简单家具,冬天潮湿阴冷。

夏天稍遇大雨便四处漏水。

周围都是台湾山地原住民,他们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

井上温泉与外界只有一条公路,路面损坏严重,如果遇到暴风雨,人和车都无法通行。

1949年2月2日凌晨3点,张学良又被突然转移到高雄,秘密藏在寿山要塞的兵舍中。

当时,“代总统”李宗仁要求“恢复张、杨自由”,毛生活常识分享。

九一八前后张学良的三个失误

九一八前后张学良的三个失误

九一八前后张学良的三个失误:对日寇太容忍“九一八”使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为了洗脱这千夫所指、万众唾骂的耻辱,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全国抗战,千秋功罪,在这一刻有了定评。

回顾“九一八”,从当年到如今,人们更多地关注于“不抵抗主义”和谁是“不抵抗主义”的始作俑者,却忽视了一些本不该被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却与所谓的“不抵抗”没有多大的关系。

“铸剑为犁”让社会产生错觉张学良骨子里就厌恶战争,生在军阀家庭的他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然而,作为长子和继承人,他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按照父亲的意愿当了一名军人。

父亲张作霖是地地道道的军阀,却很有政治头脑。

张作霖一直不满足于已有的地盘和势力,一心想统一中国,因此频繁地用兵关里,参加各种军阀混战。

这些内战在张学良的眼里被视为不义之战。

他认为,频繁的内战,除了造成民生凋敝,老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之外,又容易给日俄强盗侵略东北以可乘之机。

他曾劝父亲说,冯玉祥是中国人吧?阎锡山也是中国人吧?那吴佩孚、孙中山不都是中国人吗?无论他们谁在掌权,中国不都还在中国人的手里吗?为什么咱们要中国人打中国人呢?张学良晚年回忆说:“我对我父亲的事情很苦恼。

因为我反对我父亲进行的内战……我希望中国统一。

后来我父亲不在了,我自己做事,我一直是拥护统一的……我不光是想让东三省,而且想让全国都好起来。

”因此,当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后,他开始有机会实现自己当初的政治思想。

首先,他决定停止内战,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将奉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军。

这一决定结束了民国以来军阀割据的长期分裂局面,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紧接着,张学良便开始推行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息争罢兵、铸剑为犁的政策。

他接受了国民政府关于裁军的决定,大量压缩军费开支,对军队进行全面整编。

将军队由原来的50万精简到30万,并组织编余过剩人员放下刀枪,拿起锄头,实行军垦。

他还把迫击炮厂改为民生汽车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载重汽车。

论张学良将军生平大事

论张学良将军生平大事

论张学良将军的生平大事论文摘要:中东路事件,“不抵抗”内幕,“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的生活这个张学良不愿多谈的事件,不仅仅是苏方胜利、中方失败这样简单的结果,也不仅仅是造成中国“雄鸡”版图上的“鸡冠”——黑瞎子岛被占近80年之久。

它的发生给张学良将军留下了太多的遗患,以致在一段时期内深刻地影响着张学良的政治判断和决策。

一言以概之,中东路一战把张学良打怯了。

主政东北后,未及而立之年的张学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接连干了几件大事。

世人一次又一次地将目光聚焦在这位年轻的少帅身上,此时的张学良可谓志得意满。

而这一时期,北伐战争刚结束不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在世人关注的目光中,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很想施展一下子”,他把这一目标定在了让他时刻感到不舒服的中东路上。

此时,东北军中一些少壮派,向张提供了一些错误的讯息:苏联内部空虚,边境武装不堪一击,战端一开,必然土崩瓦解,有了这张所谓的底牌,张学良信心十足,开始着手于解决中东路问题。

战争初期,张学良满以为可以顺利地从苏联手中夺回中东铁路。

但在大规模武装冲突爆发后,东北军却连连失利,节节败退。

信心满满的张学良在5个月的坚守后,不得不在12月20日,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与苏联签订了《伯力协定》,收回中东路权益的美好愿望招致了战败的耻辱,这样的滋味让张学良感觉挺难受。

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后第一次大的对外军事行动。

战争的惨败无异于给意气风发的张学良当头一棒。

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张学良与苏联的交恶。

此番受挫,是张学良主政东北以来遭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而这种挫败感一直延续到“九一八”事变。

二、“不抵抗”内幕1931年9月18日,一个令中国人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日子,于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因为有了中东路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九一八”,张学良不敢再贸然行事了。

诚如他所言:“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这次挑衅的举动,来势很大,可能再兴起大的战争。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_名人故事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_名人故事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张学良喜欢钓鱼,也许有对自己当时的处境的理解:既逃不脱,也逃不得;既不能死,也不可死。

就如同这天桥下的鱼儿一般。

养鱼解闷,农民给鱼池挑水每担五角钱凤凰山位于沅陵城东,与沅水相傍,山顶凤凰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寺也不大,也少见香客进香,幽禁岁月让张学良只能静心排解烦闷。

他叫人将凤凰寺左一块平地辟为球场,临沅水北面陡峭的凤凰山边缘,整修了用红岩板砌成的一条蜿蜒直下江边的两华里长的石板路。

以后张学良就常和赵四小姐在此打球、骑马和散步。

寺右是一道狭窄的山涧,隔岸是一座船形小岛,中有小桥相连。

张学良叫人依照岛形,修建了一座船形小屋,四面嵌以大玻璃矮窗。

以后,这里便成了张学良经常看书、钓鱼的地方。

沅陵县政协文史委退休干部姜宏顶干了半辈子收集张学良在沅陵的历史资料,他还记得当地老人说起过的这望江台的来历。

1938年冬,沅陵县县长王潜恒,多次暗中托人要求晋见少帅,张学良面对严密监视的宪兵和蒋介石“不得与任何人晤见”的指令,只得遗憾地向来人说:“不必说见,王县长的心意我领了。

我这里身体欠佳,去处不多,能否请王县长给我在山顶修个小亭子。

”王潜恒遂派人在凤凰山顶古寺右侧改修了一座上下两层的“望江楼”。

在望江楼与凤凰古寺之间,又加修了一座宽1。

5米、高6米、长30多米的“天桥”。

桥下面是鱼池,张学良常把钓来的鱼养在鱼池里,有时还买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活鱼喂养。

这鱼池呈长方形,约有半亩地大,但缺水,张学良对给他鱼池挑水的农民格外优待。

从凤凰山顶至山脚的沅水江畔挑水,来回有4里路。

开始,每挑一担水,宪兵连付给5分钱,张学良听到农民反映便宜了,便当众宣布:“担水一担,给钱2角。

”炎夏,张学良看到农民担水爬坡累得满身大汗,很辛苦,又令宪兵连司务长每担水给5角钱。

由于上下山方便,距河又近,张学良每天都要到河边去钓鱼,被一群内迁到沅陵的江苏医学院和国立柳州艺专的学生发现了。

他们有的就写信给亲友,谈到自己所见所闻。

信件被邮检员查获后,张去钓鱼就只能坐在船上,由专人陪同。

【名人故事】张学良:西安事变把天捅了个窟窿

【名人故事】张学良:西安事变把天捅了个窟窿

【名人故事】张学良:西安事变把天捅了个窟窿,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的自我评价是“我把天捅了个窟窿”。

这一事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张学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自从他以请罪的姿态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后,他就失去了自由,被长期软禁,辗转迁徙,无法再上战场。

张学良与蒋介石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黄发有,原题为:《张学良:书房里的囚徒》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的自我评价是“我把天捅了个窟窿”。

这一事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张学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自从他以请罪的姿态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后,他就失去了自由,被长期软禁,辗转迁徙,无法再上战场。

1946年11月2日,张学良和赵一荻离开重庆的松林坡公馆,早上六点一刻从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十二点十五分抵达台北松山机场,11月3日下午一点到达新竹的井上温泉(现已更名为清泉温泉)。

1949年2月2日,张学良夫妇乘坐飞机离开新竹,被转移到高雄寿山要塞的兵营中,由重兵看管。

1950年1月27日,张学良夫妇离开寿山要塞,先乘坐火车,再换乘汽车,迁回井上温泉。

直到1957年10月24日,张学良夫妇终于离开井上温泉,再次迁居到高雄的西子湾。

也就是说,张氏夫妇在井上温泉被幽禁了十年有余。

在井上温泉时期,张氏夫妇住在一栋木结构的日式建筑中,在日据时期是一处青年训练所,门前有一条小溪,山泉清澈见底,平时可?水走到对岸,如果遇上大雨天气,山洪暴发,出入时就只能从吊桥上行走。

从贵州到重庆再到台湾,张学良一直由拥有少将军衔的刘乙光负责看管,此人外表斯文却为人严苛,有“希特勒”的外号。

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期间,刘乙光命令警卫严防死守,据说他当时接到上峰密令,如果张学良受到冲击或被趁机劫走,就会杀人灭口。

在1947年3月5日的日记中,张学良写道:“连日沉闷和鬼祟情形,使我十分不痛快。

”1947年10月30日,张治中携带妻子儿女访问井上温泉,久别重逢的他们谈了约有四个小时,张学良托张治中向蒋介石转达两项要求:首先是恢复自由;其次是让刘乙光及其家人搬离他的房子,由他自己料理生活。

张学良建昌抗战始末 中国军旗被炮火燃烧破碎

张学良建昌抗战始末 中国军旗被炮火燃烧破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学良建昌抗战始末中国军旗被炮火燃烧破碎
导语:1933年2月末、3月初,发生在辽西建昌东北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是张学良将军亲自部署并指挥的东北军与日本侵略军在东北战场的唯一一
1933年2月末、3月初,发生在辽西建昌东北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是张学良将军亲自部署并指挥的东北军与日本侵略军在东北战场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可谓是一场东北军痛雪“不抵抗”之辱的光辉战例。

如今,这场战斗已经过去80多年,但是对于这场惨烈战事,国内却鲜有资料记载。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对有关资料进行搜集和回溯,以纪念那些为抗战胜利英勇牺牲的无名英雄。

日军进犯热河
建昌位于辽西边陲,界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

新中国成立前,建昌称为凌南,属热河省东部区,故“建昌抗战”又称“凌南抗战”。

1933年2月17日,日本侵略军纠集十余万人,分北(由通辽攻开鲁)、中(由锦州攻朝阳)、南(由绥中攻建昌)3路,向热河大举进攻。

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一改过去“不抵抗”的消极态度,响应全国人民“武装保卫热河”呼声,做出“积极抗战”姿态,派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会同北平军分会司令张学良,到热河前线视察并部署防务。

鉴于日军在北线云集大量兵力,且大造战争声势,宋子文、汤玉麟(热河省主席)等认为北路是日军主攻方向,所以将防御重点布列开至朝阳一线。

张学良则认为,南路建昌必是日军主攻目标。

因为建昌地处热、辽、冀3省接合部,攻取建昌即可直入热河腹地。

所以张学良适时调整防务计划,从自己任总指挥的第一集团军调拨八旅(旅长丁喜春)、
生活常识分享。

“九一八”事变之夜的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之夜的张学良

<div class="article_tit"> “九一八”事变之夜的张学良 </div> <span>作者&nbsp;:&nbsp; 黄卫东</span> <p> 历史,作为岁月的留痕在人们的记忆中是很难抹去的。

<br>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采取欲盖弥彰的卑劣行径炮轰沈阳北大营,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而挑起了侵华战争。

这一天,从此成为了中华民族遭受耻辱的日子。

时光荏苒,“九一八事变”时隔已经80年。

可是曾经遭受过巨大苦难的中国人民一时一刻也不敢忘记那段屈辱不堪的岁月。

在每年的9月18日这一天,各地的人们都会举行撞钟仪式和拉响警报,以此告诫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br/> 然而,长久以来,当人们在纪念“国耻日”的时候,有一个谜题一直困扰着中外史学界:这个谜题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夜,时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并不在沈阳,那一夜他究竟在哪里,在干什么?许多年来,史学家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进行了诸多的猜测。

<br/> 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九一八”事变之夜,张学良并不在沈阳,而是在天津参加一场舞会;二是说张学良因患伤寒病正在北平住院;三是说张学良在事变当晚携夫人于凤至和赵一荻于北平的一家戏院看戏。

不管哪一说,其中有一点是各种说法存有共识的,即“九一八”事变当夜,张学良本人确不在沈阳。

所以,当他得知“事变”的消息时,异常惊愕。

这其中,是否有张学良无法预知的隐情呢? <br/> <br/> 听命于蒋介石,奉命不抵抗 <br/> <br/> “九一八”事变前,日寇即已蠢蠢欲动,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然而,张学良和东北军政当局在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下,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作相应的准备,以致日军突然进攻时,东北军出现了惊慌失措、丢城失地的狼狈局面。

宁宁张学良在什么心境下发动西安事变

宁宁张学良在什么心境下发动西安事变

重读抗战之六:张学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暗中通共,军统戴笠也收到了线报。

蒋介石却坚持张学良不会这么做,因为在几个关键的时刻张学良都站在自己一边,是自己的政治盟友,所以对戴笠的报告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有发生过。

8月29日,国民党省党部便衣奉命秘密逮捕了在东北军中颇有影响力的中共嫌疑人宋黎等人,史称“艳晚事件”。

就在同一天,中央军3个师及一补充旅由郑州西开赴西安一带,这么大的军事情况,竟没有和西北“剿总”代总司令的张学良打声招呼,这不正常让少帅吓出了一身冷汗,不知所措。

动手,中央军已经逼近了;不动手,就违背与中共的约定。

让少帅想不到的是,莫斯科向中共发出了要求中共将“反蒋抗日”改成“联蒋抗日”的指示。

在斯大林看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袖人物是蒋介石,如果中国抗日不利,那将直接威胁到苏联直接利益,所以“反蒋”是苏联不愿意看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学良发现,不管是劝蒋有条件和共,还是支持中共打通国际路线,都是一件超高难度的事情。

可苏联给了张学良一个回东北的梦想,“日俄战争”让苏联一直耿耿于怀,而日本野心很大,正觊觎着苏联的远东地区。

少帅思前想后,为回东北,不管怎么样,都要做一些事情。

就在这时,苏联对中共的1000吨左右武器援助到了。

这些东西对只有七八万人的红军来说太有诱惑力了,可拥有十几万军队、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压根儿就看不上眼这些东西,何况共产国际来电明确说,里面并没有中共中央所希望的飞机大炮。

[1]张学良彻底失望了,没有飞机大炮,怎么和南京抗衡?就中共这些小米加步枪怎么和日军抵抗?跟着中共,跟着苏联人,连个飞机大炮也捞不着,自己真是越混越差劲了。

正在张学良纠结不已时,1936年11月2日,蒋介石飞抵洛阳,进一步策划“剿共”。

第二天,蒋介石在洛阳军分校阅兵开场白时令人吃惊地谈起了汉奸:“汉奸有两种,一种是无知识的低级汉奸,如李守信、王英。

另一种是有知识有组织的高等汉奸,他们出卖整个国家与民族,实为汉奸之尤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可以是一部英雄史诗,也可能是一折风流才子戏,全看从哪个角度观察。

在1930年代初的国人眼中,这位东北军少帅恐怕是不折不扣的厚黑剧主角。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丢了大半个东北;1932年,他又在国民政府的一再严令下放弃锦州,不战而逃,一败再败却丝毫没有下野赎罪的意思,仍然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的名义坐镇北平,执掌热河、河北、察哈尔、山西、绥远五省及平津两市军政大权。

少帅并非无耻之徒,也非纯然无能之辈,但家乡沦陷的恶名和对日前线的重担,让他在逃避和坚持之间难以获得平衡,终于在1933年热河战败后达到了临界点。

风暴来袭前的浑浑噩噩“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风流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马君武的这首《哀沈阳》流传一时,让后人以为事变当晚张学良正在享受欢歌艳舞。

事实虽非如此,但也相差不多――当天北平开明戏院举办赈济江淮水灾义演,晚11时许,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入场,观赏压轴曲目、梅兰芳的《宇宙锋》。

只是一曲未竟,副官谭海闯入包厢,报告了日军攻击沈阳北大营的消息。

而1933年1月1日晚山海关发生爆炸,驻屯日军进犯中国军队阵地时,张学良已经睡去了。

这并非他因“九?一八”事变而痛改前非、生活更加规律,而是吸毒更加厉害的结果。

民国初年,吸食鸦片之风十分普遍,军队指挥官更是视为指挥作战时抵御困倦、消除疲劳的良方,身为奉军高级将领的张学良也不例外。

被张学良视为臂膀的郭松龄起兵反对张作霖,最终兵败被杀,张学良在精神上顿失支柱,此后历经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接管东三省、宣布易帜加入国民政府、枪杀杨宇霆常荫槐等重大事件,张学良在精神上不堪重负又无人分担,逐渐沉溺于鸦片带来的短暂欢愉。

以至于得知东大营受袭后,张学良并非返回行营召集会议,而是立即返回协和医院内他的包间病房。

“当时我的工作很困难,没有鸦片不行,干不了,结果上瘾了。

”张学良在晚年承认对毒品的依赖。

“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30岁的青年丢掉了东三省老家,也丢掉了最后的精神和尊严。

他已经不能满足于鸦片,改用吗啡等更刺激的毒品,生活规律也从晚睡晚起变为早睡晚起,精神萎靡,不能自拔。

但也只有东北军统帅的地位和华北的财源,才能支撑张学良无度的开销,因此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已经不堪重任,更没有过任何让贤的念头。

在北平的张学良,表面上不忘国仇家恨,经常性地发布文告,鼓舞东北军将士要齐心用命,有朝一日打回老家;又资助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为奋斗在白山黑水的各路义勇军提供后援。

1933年1月3日山海关被日军攻占后,张学良也表示“如日方不顾一切悍然来犯,缓敌之谋无效,则我不得不尽其全力以与周旋”。

他开始动员部队、编组军团,但战略态势上仍然是一副等着对方进犯的态势,对日本军队未来的行动既无应对方略,又乏充足准备。

那些宣言、命令、决策签发的地点,甚至很少是他的司令部或者官邸,而是那间协和医院的病房。

昏聩的统帅自然难以承担“边防”大任。

以直接与伪满洲国“接壤”的热河为例,驻守在此的汤玉麟所部欠缺训练,士气沉沉,官兵久不发饷,偶尔一发也是兴业银行的本省钞票,五十元才能兑换法币一元。

不独薪饷如此,连军服分发也是寒暑倒置,士兵们承认只能靠偷摸抢掠维生,以“官胡子”自嘲。

占汤部半数的骑兵部队,既不能机动进攻,又不能就地固守,军内讽之为“高脚队”,尤以汤玉麟贤弟汤玉书亲统的师属骑兵团为最,该团人马不满500,每年经费则高达55万元之巨。

身为省主席兼驻军最高长官的汤玉麟本人,也毫无抗敌意识,甚至与日本人时常往来。

1932年2月,伪满洲国举行“建国大典”,汤玉麟派代表出席。

伪满发布命令任汤玉麟为热河省长兼军管区司令,汤仍不置可否。

张学良回忆,他当时已经意识到汤玉麟不可靠,打算要宋哲元去接替,但是思来想去,还是不敢撤汤的职,因为“我怕我一动,他就去投靠日本人。

我真没有办法”。

就在一片浑浑噩噩中,一场新的战争爆发了。

一个18万平方公里省份的迅速沦陷与逃避现实的张学良相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就抛出《满蒙自治国建立大纲》,将热河纳入版图。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举行“建国大典”,颁布“建国宣言”,更赤裸裸宣称热河为该“国”一部分。

1933年1月山海关事变后,中国参谋本部判断,日军“侵榆(榆关即山海关)实为图热之张本,图热亦为侵榆之主因”,指出日军占领山海关是在为入侵热河做准备。

1月21日,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在议会演说时称:“关于热河问题,余所欲一言者,为满蒙与中国以长城为境界,此事考察历史,则无议论余地。

说热河为满洲国之一部分,征之满洲国建国宣言,亦可以明白矣。

然最近热河省内非但有扰乱治安者,又有张学良麾下之《日满议定书》规定满洲国领土由两国共同负责,维持治安。

故……正规军越过国境,侵入省内。

日本国有条约上之义务,对于此抱重大之关心。

”这份演讲赤裸裸宣示了热河战争的到来。

同一天,张学良正在北平招待胡适、熊希龄、蒋梦麟等地方贤达,表示本人对御侮义无反顾,但对外作战必须全国总动员方可收效。

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在1933年2月17日发布关作命473号命令,正式展开“热河讨伐”。

日军原定于2月23日凌晨开始进攻。

但在19日下午1时,前线听到锦朝铁路南岭隧道有爆破声,认为作战计划已经暴露,于20日晚6时开始行动,一副东北军溃败的百景图也从此开始上演。

2月21日至24日,汤玉麟军董福亭第106旅先后弃守北票、朝阳。

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回忆,“董福亭旅在朝阳抵抗甚力,是汤部较好的将领”,因为其他的汤部将领更加不堪。

开鲁的骑兵第9旅旅长崔兴武被日方以3万元收买,打着“避免涂炭地方”的招牌逃往林西。

赤峰守将骑兵第10旅旅长石文华,素以胆小闻名,见到抛洒传单的日本飞机都要躲进防空洞。

建平守将保安骑兵第1旅旅长赵国增绿林出身,王化一找他商谈抗日策略,他的回答是:“我这旅不过三四千人,平时毫无准备,怎能干过日本,看吧!”战事一开,两人各自率部逃之夭夭。

热河的抗日演讲。

汤玉麟军团望风星散,东北军嫡系部队同样不堪一击。

2月27日,日军混成第14旅团进攻东北军第119师据守的凌南纱帽山,正逢该师与第108师交接防务,混乱中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各部队之间联系中断,四散奔逃。

东北军第130师7000余人集中在凌源县城南北构筑阵地防御,在日军一个加强大队以装甲车实施的突击下慌了阵脚,只抵抗了一个多小时就开始撤退。

受第130师的影响,防守平泉的第129师也放弃阵地、一同向关内溃退。

在热河巡视部队的东北军将领杨正治感叹道:“一日之间垮了四个师,沦陷了几百里国土,实在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3月4日凌晨7时,汤玉麟率领骑兵部队,带着他的财产撤出承德。

有一种说法是日军骑兵128人率先进入承德的,其实不然,根据日军记载,午前不久,随川原挺进队行动的第8师团司令部参谋河野悦次郎少佐乘坐一辆装甲车视察前线,发现城内已无守军,就下令冒险冲入承德城内,早有准备的汉奸们立即发动流氓打手们打着市民的旗号拥到街面上“欢迎”。

张学良在向军委会汇报时,也是这么说的:“敌一部装甲汽车自我军空隙冲入。

因人民叛变,承德遂陷敌手。

”下午2时50分,击溃了周边中国军队的川原挺进队也进了承德城,随后派飞机和装甲汽车追击汤玉麟。

汤玉麟的车队被炸弹击中,白花花的银圆遗撒得到处都是,也没有几个人顾得上去捡。

对热河战场的崩溃,记者黄震遐在《申报》上评论,“此有极端可能性的亚洲最大的山地战,仅变成日军之行军演习”。

天津《益世报》社论更加激愤:“中国人不只是武力打了个大败仗,全国四万万人在精神上亦打了个大败仗。

中国人不只失去领土,中国人实在抛了脸面,失去人格!”张学良究竟是怎样指挥这场作战?没有更多史料可供佐证。

他的亲信部将何柱国回忆,“张吸毒的程度已深,他每天至少要注射几次吗啡,军机旁午,指挥作战时,完全依靠毒品提神……如果毒品供应不及时,他甚至要打人杀人”,或许与他当时的状态八九不离十。

“我当然要放掉军权,我是失败呀”承德失守、热河沦陷,张学良心中五味杂陈。

日军进犯之初,他率二十多位部将联名通电全国“时至今日,我实忍无可忍,惟有武力自卫,舍身奋图,救亡图存”,结果却一败涂地。

他痛心疾首,要王化一带上命令去拦截汤玉麟,碰上后就地正法,可后来又软下心来,汤玉麟毕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父执辈。

翻开报纸,全是不利于张学良的言论。

要军法审判的有,要杀张学良谢东北的有,至于抨击谩骂,已经不足为奇了。

监察院的夫子们引经据典,“拟请政府立将张学良明刑正典,并严拿汤玉麟一并骈诛”。

一贯温文尔雅的学者们,也高声呼吁将他撤职。

被张学良引为朋友的胡适更是专门写了一封信,劝他辞职并将队伍交给中央,其中特别点出张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

反应激烈的还有外交官们。

在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等外交官的努力下,2月24日,肯定中国对东北拥有主权、不承认伪满洲国的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在国际联盟大会上以44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日本人自己投的反对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日本代表团当即退出会场。

结果不到一个月热河就告沦陷,顾维钧回忆:“不论我们每次怎么说,宣称要坚决抵抗,但是到了第二天,传到日内瓦的消息总是又丧失一块土地。

”三位外交官悲愤尴尬,“心余力拙”,只有致电政府请求辞职。

热河溃败之快,也令南京政府惊讶乃至愤怒。

3月5日,立法院院长孙科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的谈话,集中反映了国民政府高层的观点和态度:“热河天险,守军达十余万,中央虽明知结果必败,然无论如何以为至少当能支持二三个月。

闻汉卿对人言,亦以二月为期,在此时期中,足予我国驻日内瓦代表以努力机会,俾国际对于制裁日本得更有力量之发展。

不料战事竟未及十日而全线崩溃,承德陷落,诚出人意料。

计算日军每日进展途径五十里,如入无人之境,谓为抵抗,谓有激烈战争,其谁能信。

”承德失守之前,蒋介石曾一再催促张学良赶赴前线指挥,“兄能早行一刻,则战事即早得一分之胜利”,张学良均置之不理。

承德失守后,张学良深知自己的处境,于是在3月7日致电国民政府,请求辞职,测试蒋介石对自己的态度。

当时他还心存侥幸,向左右表示要率王以哲、刘多荃等部“与日寇一拼,誓死收复热河”,还要万福麟立即反攻,否则就“拿头来见”,但是幻想很快就破灭了。

3月8日下午5时,蒋介石搭乘专列抵达石家庄,召集太原绥靖主任阎锡山、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商谈华北局势。

张学良事前打电报希望到石家庄迎接,却被蒋以“前方军事吃紧,调度需人,不必就来,有必要时再约地见面”婉拒。

参会的内政部长黄绍?f见到的张学良是“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精神颓丧”、“坐谈久了,他就要到里面去打吗啡针”,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军事指挥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