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防腐实验报告

防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讨不同防腐剂对食品的防腐效果;2. 评估不同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3. 为食品防腐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原料:鲜鸡蛋、食盐、糖、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脱氢乙酸;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操作台等;3. 实验试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滤纸、无菌培养皿等。

三、实验方法1. 鲜鸡蛋处理:将鲜鸡蛋洗净,去壳,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A、B、C、D、E组,每组鸡蛋50个;2. 防腐剂添加:A组鸡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作为对照组;B组鸡蛋添加0.5%食盐;C组鸡蛋添加0.5%糖;D组鸡蛋添加0.1%柠檬酸;E组鸡蛋添加0.1%山梨酸钾;3. 分组培养:将处理好的鸡蛋放入无菌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7天;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鸡蛋的腐败情况,并记录数据;5.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防腐剂的防腐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A组):在培养过程中,鸡蛋逐渐出现腐败现象,如变黄、变臭等;2. B组(食盐):在培养过程中,鸡蛋的腐败速度明显减缓,腐败现象较轻;3. C组(糖):在培养过程中,鸡蛋的腐败速度减缓,但腐败现象较B组稍重;4. D组(柠檬酸):在培养过程中,鸡蛋的腐败速度减缓,腐败现象较轻;5. E组(山梨酸钾):在培养过程中,鸡蛋的腐败速度明显减缓,腐败现象最轻。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盐、糖、柠檬酸、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对鲜鸡蛋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2. 山梨酸钾的防腐效果最好,其次是柠檬酸、食盐、糖;3. 食盐、糖、柠檬酸、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在食品防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选取了食盐、糖、柠檬酸、山梨酸钾等常见的防腐剂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些防腐剂对鲜鸡蛋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2.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食品的特性、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腐剂;3. 本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酸钾的防腐效果最好,但应注意其使用量,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4. 食盐、糖、柠檬酸等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应注意其过量使用可能对食品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可行的食品防腐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 手套- 口罩- 棉签- 称量器- 平板计数器- 无菌培养基- 食品样品(如苹果、牛奶等)- 食品防腐剂(如苏打粉、食盐等)2.2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洁净无菌。

2. 将食品样品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如苏打粉、食盐等)。

3. 将每组食品样品分别涂抹在无菌培养基上。

4. 将培养基培养于恒温箱,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5. 经过一定时间后,使用平板计数器计数不同培养基上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在添加较低浓度的食品防腐剂下,微生物的生长相对较快。

这是因为较低浓度的防腐剂未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 随着食品防腐剂浓度的增加,微生物的生长数量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防腐剂具有更强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 当食品防腐剂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对食品本身的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且过度使用防腐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适当使用食品防腐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变质的风险。

然而,过度依赖食品防腐剂可能对食品品质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食品防腐剂和浓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寻找其他有效的食品防腐方法,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五、参考文献(无)。

防腐消毒药的杀菌效果观察实验报告

防腐消毒药的杀菌效果观察实验报告

防腐消毒药的杀菌效果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防腐剂的防腐作用
二、实验指导
液体药剂易被微生物所污染,尤其是含有营养性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的水性液体药剂,更容易引起微生物的滋长和繁殖。

抗生素和一些化学合成的消毒防腐药的液体药剂,有时也会染菌生霉。

这是因为各种抗菌药物对本身抗菌谱以外的微生物不起抑菌作用所致。

液体药剂一旦染菌长霉,会严重影响药剂质量而危害人体健康,不能再供临床应用。

《中国药典》2000年版对液体药剂的染菌数限量要求和检查方法均有明确规定。

使液体药剂达到药品卫生学标准,必须采取有力的防腐措施。

一般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污染、灭菌和添加防腐剂。

单糖浆为高渗溶液,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与繁殖,经稀释后为营养性液体,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羟苯乙酯系优良的防腐剂,在pH值5~7范围内,抑菌有效浓度为0.06 %,对霉菌、酵母菌与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通过对照实验和细菌培养观察其防腐作用。

三、实验内容
1.含防腐剂与不含防腐剂单糖浆稀释液的配制。

(1)量取单糖浆50 ml,加纯化水稀释至100 ml,搅匀,分成甲、乙二份,各50 ml,测定其pH值。

(2)在甲液中加入纯化水中1.0 ml,乙液中加入羟苯乙酯醇溶液1.0 ml(每ml含羟苯乙酯30 mg),混匀。

2.细菌的培养、观察。

3.取经灭菌的培养皿2个,将乙液分别倾入培养皿中,置空气中暴露半小时;另取经灭菌的培养皿2个,将甲液分别倾入培养皿中,同法制备为对照。

分别于25~28 ℃培养7日后观察结果。

丙酸钙实验报告

丙酸钙实验报告

食品防腐剂丙酸钙的制备实验报告食品防腐剂丙酸钙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丙酸钙性质、制备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学会用蛤壳制备丙酸钙的实验过程。

3.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 掌握EDTA的配制以及标定。

4.掌握减压过滤和重结晶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丙酸钙的分子式为(CH3CH2COO)2Ca, 白色轻质鳞片状结晶颗粒或粉末, 无臭, 无味或略带异味, 熔点400℃以上, 对热和光稳定, 可制成一水物或三水物, 为单斜板状结晶。

有吸湿性, 易溶于水, 微溶于甲醇、乙醇, 不溶于苯及丙酮, 10%水溶液pH为7.0~9.0。

在200~210℃无水盐发生相变, 在330~340℃分解为碳酸钙。

利用经过物理粉碎的扇贝壳壳粉丙酸钙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 + 2 CH3CH2COOH Ca(CH3CH2COO)2 + CO2 + H2O100 2×74.08 186.2利用蛤壳、蛋壳等制丙酸钙, 成本低廉, 产品质量比较高, 很适合用于大批量生产。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 HH-S6数显恒温水浴锅、电子调温万用电炉、抽滤瓶、布氏漏斗、SHZ-D (Ⅲ)循环水式真空泵、烧杯(250mL)、玻璃棒、电子天平、量筒、表面皿、容量瓶(250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25mL)、碱式滴定管、坩埚、石棉网、烘箱、滤纸、粉碎机、筛子、玻璃珠。

试剂: 钙指示剂、10%的氢氧化钠、EDTA.去离子水、1: 1盐酸。

原料: 丙酸、扇贝壳粉。

四、实验步骤EDTA的标定:称量0.5gCaCO3于100ml烧杯中, 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1的HCl溶液, 直至CaCO3刚好溶解。

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 定容。

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 加入5ml10%的NaOH溶液, 加入Ca指示剂(大约10mg), 用EDTA标定至纯蓝色。

记录所用EDTA的体积V1。

做一次平行试验, 记录体积V2。

制取丙酸钙:(1)选择原料扇贝壳, 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 再用研钵磨成粉末, 过100目的分子筛, 得到所需样品。

木材防腐实验报告

木材防腐实验报告

木材防腐实验报告木材防腐实验报告一、引言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天然的特性,木材容易受到真菌、昆虫和微生物的侵蚀,导致腐朽和降解。

为了提高木材的耐久性,人们开展了各种防腐处理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防腐剂对木材的防腐效果,并评估其可行性。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木材样品:选取同一种类的木材样品,切割成相同尺寸的小块。

- 防腐剂:选择几种常用的防腐剂,如生物防腐剂、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

- 控制组:未进行任何防腐处理的木材样品。

2. 实验方法:- 将木材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放入不同的防腐剂中浸泡一定时间。

- 取出样品后,用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并观察样品的外观变化。

- 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并进行显微镜照片的拍摄。

-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不同防腐剂的防腐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质量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样品的质量变化明显。

与控制组相比,经过防腐处理的样品质量损失较小,表明防腐剂对木材的腐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2. 外观变化:- 防腐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呈现出不同的外观特征。

有机防腐剂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光滑,颜色较为均匀;无机防腐剂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出现了一些颗粒状物质;而生物防腐剂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出现了明显的孔洞和裂纹。

3. 显微结构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不同防腐处理后的样品细胞结构发生了变化。

有机防腐剂处理后,木材细胞结构保持完整,无明显破损;无机防腐剂处理后,木材细胞结构出现了一些破坏;而生物防腐剂处理后,木材细胞结构严重受损,出现了大量空洞。

四、讨论与结论1. 防腐效果评估:-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防腐剂对木材的防腐效果不同。

有机防腐剂在防腐效果上表现较好,能够有效抑制木材的腐朽;无机防腐剂次之,其防腐效果相对较弱;而生物防腐剂的防腐效果较差,无法有效保护木材。

2. 可行性评估:- 虽然有机防腐剂的防腐效果较好,但其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钢铁防腐实验报告

钢铁防腐实验报告

钢铁防腐实验报告钢铁防腐实验报告引言:钢铁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易受腐蚀的特性,钢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防腐方法对钢铁腐蚀的效果。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钢铁试样:使用相同尺寸和材质的钢铁板作为实验样本。

- 防腐涂料: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防腐涂料,如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和聚合物涂料。

- 盐水溶液:制备一定浓度的盐水溶液,模拟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情况。

2. 实验方法:- 准备试样:将钢铁板切割成相同尺寸的试样,确保表面光洁。

- 涂覆防腐涂料:将不同种类的防腐涂料均匀涂覆在试样表面,待干燥。

- 腐蚀实验:将涂有不同防腐涂料的试样分别浸泡在盐水溶液中,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腐蚀实验。

-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试样表面的腐蚀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蚀实验,观察和记录了不同防腐涂料下试样表面的腐蚀情况。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1. 环氧树脂涂料:- 腐蚀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蚀实验,环氧树脂涂料表现出良好的防腐性能,试样表面未出现明显的腐蚀现象。

- 分析:环氧树脂涂料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能有效隔绝钢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延长钢铁的使用寿命。

2. 聚氨酯涂料:- 腐蚀情况:聚氨酯涂料下的试样表面出现了一些细小的腐蚀点,但整体腐蚀程度较轻。

- 分析:聚氨酯涂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但相对于环氧树脂涂料而言,其防腐效果稍逊一筹。

3. 聚合物涂料:- 腐蚀情况:聚合物涂料下的试样表面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腐蚀现象,试样表面出现锈蚀。

- 分析:聚合物涂料的防腐性能较差,可能是由于其涂层密度不够,无法有效隔绝钢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比了不同防腐涂料对钢铁腐蚀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涂料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能有效延长钢铁的使用寿命。

聚氨酯涂料在防腐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环氧树脂涂料而言稍逊一筹。

脱氢乙酸实验报告

脱氢乙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脱氢乙酸(DHA)在食品中的含量检测方法,了解其检测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掌握脱氢乙酸的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原理脱氢乙酸(DHA)是一种高效防腐、防霉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

由于DHA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摄入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对食品中的DHA含量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食品中的DHA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分离、检测和定量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注入色谱柱,在柱内与流动相(载气)进行分配,根据各组分的保留时间进行分离。

检测器将分离后的组分转化为电信号,经数据处理系统得到各组分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食品样品:选取市售的果汁、酱菜、糕点、淀粉制品、肉制品、发酵豆制品、复合调味料等食品。

(2)脱氢乙酸标准品:纯度≥99%。

(3)色谱柱:SH-Polar D。

(4)流动相:乙酸乙酯。

(5)其他试剂:甲醇、氢氧化钠、盐酸等。

2. 实验仪器:(1)气相色谱仪(GC):Shimadzu GC-2030。

(2)色谱柱:SH-Polar D。

(3)移液枪:SHIMSEN Pipet。

(4)容量瓶:10 mL。

(5)锥形瓶:50 mL。

(6)分析天平。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制备:(1)准确称取0.01 g脱氢乙酸标准品,置于10 mL容量瓶中。

(2)加入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线。

(3)配制浓度为1.0 g/mL的标准溶液。

(4)依次配制浓度为10.0 g/mL、50.0 g/mL、100 g/mL和200 g/mL的标准溶液。

2. 样品前处理:(1)准确称取10.0 g食品样品,置于50 mL锥形瓶中。

(2)加入10 mL甲醇,充分振荡,使DHA溶解。

(3)加入0.5 g氢氧化钠,搅拌均匀。

(4)室温下静置30 min,使DHA充分转化为钠盐。

飞机结构防腐实验报告

飞机结构防腐实验报告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实验(实习)报告课程名称:飞机结构防腐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姓名:学号:实验一超声波检测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波检测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应用局限性。

2、熟悉超声波检测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使用垂直探头和斜探头探测试件内部缺陷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体型号)1、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大体分为三部分:超声波发射系统、探头、接收和显示系统。

2、被测试块和耦合剂。

被测试块是标准试块。

三、实验原理超声波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1、利用压电材料产生超声波,入射到被检材料中。

2、超声波传播到金属与缺陷的界面处时,就会全部或部分反射。

3、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探头接收,通过仪器内部的电路处理,在仪器的荧光屏上就会显示出不同高度和有一定间距的波形。

4、根据波形的变化特征判断缺陷在工件中的深度、位置和形状。

四、实验步骤1、探头连接:将直探头、斜探头或其它类型探头与超声波探伤仪相连接。

2、超声波探伤仪基本参数的设定:根据探伤构件的材料、外形尺寸及选用的探头类型,调节、设定超声波探伤仪的声速、声程等检测参数。

3、仪器校准:利用标准校准试块,校准仪器,设定仪器零点。

4、涂耦合剂:在探伤区域内涂抹耦合剂。

5、进行探伤操作。

五、实验结果描述实验中用到的标准试块的厚度是100mm,接收和显示系统中接收范围选择的是127.4mm。

1、纵波检测:将探头放在试块厚度为100mm处,在接收和显示系统中的荧光屏上大约80%位置处出现了底面回波,另外在大于80%位置处还存在一定的干扰发波。

此时将探头逐渐向左移动,在底面回波的左侧会逐渐出现一些回波,其中出现了两处比较明显的增益,先是在68%位置处出现伤波、再是在74%位置处出现伤波。

当探头再向左侧移动时,68%位置处的伤波逐渐消失,只存在74%位置处的伤波,这说明试块在68%和74%位置处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验报告金属的腐蚀与防腐研究

实验报告金属的腐蚀与防腐研究

实验报告金属的腐蚀与防腐研究实验报告:金属的腐蚀与防腐研究摘要:本实验通过对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腐蚀实验,研究了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防腐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的腐蚀程度受到环境湿度、温度和金属材料自身特性的影响。

基于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金属防腐建议。

1. 引言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表面受到外部环境作用而逐渐失去其原有性能的过程。

金属腐蚀不仅会造成质量损失,还可能对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探索金属的腐蚀原理和开发有效的防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2. 实验方法和材料2.1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铁、铝和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金属样品浸泡于不同的溶液中观察其腐蚀情况。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的质量变化,并使用显微镜观察金属表面的变化。

2.2 材料- 铁、铝、铜样品- 盐水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电子天平- 显微镜3. 实验结果3.1 铁的腐蚀实验将铁样品分别浸泡于盐水溶液、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

经过一定时间后,我们发现铁样品在盐水溶液中腐蚀较严重,表面出现铁锈。

而在酸性溶液中,铁样品也有一定程度的腐蚀现象,但比盐水溶液中要轻微。

在碱性溶液中,铁样品表面则相对较为平滑,腐蚀程度较轻。

3.2 铝的腐蚀实验对比铁,我们发现铝样品在盐水溶液中腐蚀相对较轻。

在酸性溶液中,铝样品表面也有一定程度的腐蚀,但较为均匀。

与之不同的是,在碱性溶液中,铝样品几乎没有腐蚀现象,表面保持较好的状态。

3.3 铜的腐蚀实验与铁、铝不同,铜样品在不同溶液中的腐蚀程度较为相似。

无论是盐水溶液、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铜样品表面均出现了腐蚀现象,但程度相对较轻。

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金属对不同溶液的腐蚀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铁的腐蚀较为严重。

- 环境湿度和温度对金属腐蚀有一定影响,一些金属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腐蚀。

- 不同金属材料的自身特性也会影响其腐蚀情况。

5. 防腐建议基于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金属防腐建议:- 控制金属制品所处的环境湿度和温度,减少金属腐蚀的条件。

水果腐败实验报告

水果腐败实验报告

水果腐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水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腐败过程,探究水果腐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腐措施。

实验材料•苹果、香蕉、橙子、西瓜•透明塑料袋•冰箱•通风通风室•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步骤一:选择水果从市场上购买新鲜的苹果、香蕉、橙子和西瓜,确保它们在开始实验时都处于相似的新鲜程度。

步骤二:准备实验环境将实验室准备好两个不同的环境条件:冰箱和通风通风室。

确保两个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尽量保持一致。

步骤三:分组放置水果将水果分成两组,每组包括苹果、香蕉、橙子和西瓜各一个。

将一组水果放置在冰箱内,另一组放置在通风通风室中。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两组水果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特别注意水果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的变化。

步骤五:整理数据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水果腐败的过程。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记录,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冰箱环境下的水果腐败过程在冰箱环境下,水果的腐败速度相对较慢。

苹果、橙子和西瓜在初始几天内仍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水果逐渐变软,表面出现斑点并散发出异味。

香蕉则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深褐色斑点,变得非常熟透。

通风通风室环境下的水果腐败过程与冰箱环境相比,通风通风室中的水果腐败得更快。

苹果、橙子和西瓜在几天后就开始出现明显的腐败迹象,包括表面凹陷、褐色斑点和异味。

香蕉在更短的时间内变得完全黑色,表皮松软,无法食用。

结论与讨论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水果腐败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冰箱环境中的低温可以减缓水果腐败的过程,而通风通风室中的较高温度加速了腐败的发生。

这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2.水果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在水果表面和内部繁殖,分解水果的组织,产生异味和腐败的特征。

3.不同种类的水果在腐败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金属防锈腐蚀实验报告

金属防锈腐蚀实验报告

1. 了解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2. 掌握金属防锈腐蚀的方法和措施;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防锈腐蚀方法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面发生损失和劣化的现象。

金属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过程中不产生电流的腐蚀过程;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离子导电性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实质上由于金属表面形成许多微小的短路原电池的结果。

金属防锈腐蚀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护、化学防护、电化学防护和生物防护。

物理防护是通过隔绝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如涂层、涂镀、包覆等;化学防护是添加缓蚀剂、表面处理等;电化学防护是采用阴极保护、阳极保护等方法;生物防护是利用微生物抑制腐蚀。

三、实验材料1. 金属样品:铁、铝、铜等;2. 腐蚀介质: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等;3. 防锈腐蚀材料:油漆、涂料、缓蚀剂等;4. 实验仪器:电化学工作站、腐蚀试验箱、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所需的金属样品,包括铁、铝、铜等常见金属;2. 将金属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进行不同的防锈腐蚀处理,如涂层、涂镀、缓蚀剂等;3. 将处理后的金属样品置于腐蚀介质中,进行腐蚀试验;4. 通过电子天平、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测量金属样品的腐蚀速率;5. 对比不同防锈腐蚀方法的效果。

1. 准备金属样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晾干;2. 将金属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进行不同的防锈腐蚀处理;a. 第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b. 第二组:涂上油漆;c. 第三组:涂上涂料;d. 第四组:添加缓蚀剂;e. 第五组:进行电化学保护;3. 将处理后的金属样品置于腐蚀介质中,进行腐蚀试验;4. 在腐蚀试验过程中,定期测量金属样品的质量变化,记录腐蚀速率;5. 实验结束后,对腐蚀速率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防锈腐蚀方法的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金属样品在腐蚀介质中发生严重腐蚀,腐蚀速率较快;2. 涂油漆组:金属样品腐蚀速率有所降低,但效果不明显;3. 涂料组:金属样品腐蚀速率明显降低,效果较好;4. 缓蚀剂组:金属样品腐蚀速率明显降低,效果较好;5. 电化学保护组:金属样品腐蚀速率最低,效果最佳。

钢铁防腐实验报告

钢铁防腐实验报告

钢铁防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钢铁表面防腐处理方法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为工业领域中的钢铁材料选择合适的防腐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钢铁样品、酸碱溶液、防腐涂料和试验设备等。

•钢铁样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种类,如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等,每种材料选取多个样品。

•酸碱溶液的浓度和种类根据实验要求确定。

•防腐涂料选择几种常用的类型。

2. 钢铁表面处理•每个钢铁样品在进行防腐处理之前,需进行清洗和脱脂,以确保表面没有杂质和油脂。

•清洗完成后,可以选择进行表面打磨或除锈工序,以保证表面平整和清洁,便于后续处理。

3. 防腐处理针对不同样品和不同防腐涂料,采用不同的防腐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 涂刷法:使用刷子或喷枪将防腐涂料均匀地涂刷在钢铁表面,确保整个表面都被覆盖。

- 浸泡法:将钢铁样品完全浸入防腐涂料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取出,待涂料干燥。

- 染色法:将防腐涂料与染色剂混合,将钢铁样品浸泡其中,确保涂料与金属表面充分接触。

- 热浸镀法:将钢铁样品先进行酸洗处理,然后在预热的镀液中将其浸泡一定时间,形成镀层。

4. 实验条件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以下条件: - 温度:实验室温度保持稳定,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 湿度:控制实验环境的湿度,以保证实验条件一致。

- 时间:针对不同的防腐处理方法,设置不同的处理时间。

5. 实验测量•处理完成后,测量每个样品的尺寸和重量,记录下来作为后续分析的依据。

•可选地,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以了解防腐处理对钢铁表面的影响。

6. 腐蚀测试•将经过不同防腐处理的钢铁样品,置于具有腐蚀性质的酸碱溶液中,模拟实际使用环境的腐蚀情况。

•每个样品在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记录下来。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进行附着力测试等实验,评估防腐涂层的性能。

实验结果钢铁表面处理效果•根据对样品的表面观察,清洗和脱脂步骤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和油脂,提高防腐涂层的附着力。

防腐实验报告

防腐实验报告

防腐实验报告防腐实验报告引言:腐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不仅对金属、木材等材料造成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带来许多问题。

为了寻找有效的防腐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实验一:金属防腐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通过暴露在不同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显示,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腐蚀,而铜和铝则相对较为稳定。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铁的腐蚀主要是由于氧气和水分的作用,形成了铁锈。

为了防止铁的腐蚀,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如涂层、镀锌等。

实验证明,涂层可以有效地隔绝氧气和水分的接触,从而减缓铁的腐蚀速度。

实验二:木材防腐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但它容易受到真菌和昆虫的侵蚀。

为了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涂层材料,如油漆、清漆等。

结果表明,这些涂层可以有效地阻止真菌和昆虫的侵入,从而延缓木材的腐烂速度。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天然的防腐方法,如热处理、浸泡等。

实验证明,这些方法可以改变木材的结构,提高其抗腐蚀能力。

实验三:化学防腐除了物理方法外,化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防腐领域。

我们选取了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如酸、碱、盐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结果显示,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改变环境的酸碱度,从而影响腐蚀的速度。

例如,酸性环境可以加速金属的腐蚀,而碱性环境则可以减缓腐蚀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防腐剂。

实验证明,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防止腐蚀的发生。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蚀的发生。

其次,不同的材料对腐蚀的抵抗能力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防腐方法。

最后,防腐方法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使用环境和成本等因素。

展望:虽然我们在实验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防腐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何找到更加环保和经济的防腐方法,如何提高防腐材料的耐久性等。

防腐材料实验报告(3篇)

防腐材料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防腐材料在高温、腐蚀性气体、酸雾等环境下的防腐性能,为实际工程中防腐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KNM22烟道防腐材料- 二氧化硫烟气烟囱防腐材料- 盐酸酸雾专用氯离子防腐材料- 氰凝防水防腐材料- 环氧树脂涂料- 有机硅改性涂料- 聚氨酯涂料- 防锈漆- 含氟涂料- 丙烯酸盐类防腐涂料- 防腐合金(如不锈钢、哈氏合金、钛合金)2. 实验设备:- 高温烤箱- 腐蚀性气体发生装置- 盐酸酸雾发生装置- 水下浸泡装置- 耐候性试验箱- 机械强度测试仪- 耐磨性测试仪三、实验方法1. 高温防腐性能测试:将不同防腐材料样品置于高温烤箱中,在1800℃下持续加热,观察材料表面变化及重量损失。

2. 腐蚀性气体防腐性能测试:将不同防腐材料样品置于腐蚀性气体发生装置中,模拟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观察材料表面变化及重量损失。

3. 盐酸酸雾防腐性能测试:将不同防腐材料样品置于盐酸酸雾发生装置中,模拟盐酸酸雾腐蚀,观察材料表面变化及重量损失。

4. 水下浸泡防腐性能测试:将不同防腐材料样品置于水下浸泡装置中,模拟长期浸泡在水中的腐蚀环境,观察材料表面变化及重量损失。

5. 耐候性测试:将不同防腐材料样品置于耐候性试验箱中,模拟户外环境,观察材料表面变化及重量损失。

6. 机械强度及耐磨性测试:使用机械强度测试仪和耐磨性测试仪,对不同防腐材料样品进行测试,评估其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高温防腐性能:KNM22烟道防腐材料、环氧树脂涂料、含氟涂料等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防腐性能。

2. 腐蚀性气体防腐性能:二氧化硫烟气烟囱防腐材料、KNM22烟道防腐材料、防腐合金等材料在腐蚀性气体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防腐性能。

3. 盐酸酸雾防腐性能:盐酸酸雾专用氯离子防腐材料、氰凝防水防腐材料等材料在盐酸酸雾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防腐性能。

4. 水下浸泡防腐性能:氰凝防水防腐材料、环氧树脂涂料等材料在长期浸泡水中表现出较好的防腐性能。

铝合金的防腐实验报告

铝合金的防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铝合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氧化、腐蚀等,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研究铝合金的防腐性能,探讨不同防腐措施对铝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为铝合金在各类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铝合金板材:材料牌号为6061,厚度为2mm。

(2)实验药剂:磷酸、硝酸、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等。

(3)实验设备:电化学工作站、中性盐雾试验箱、超声波清洗机、电子天平等。

2. 实验方法(1)腐蚀试验将铝合金板材分为四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A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B组:进行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电压为20V,处理时间为2小时。

C组:进行电镀处理,镀层为锌,镀层厚度为5μm。

D组:进行表面涂层处理,涂层材料为氟碳漆,涂层厚度为50μm。

将处理后的铝合金板材置于中性盐雾试验箱中,进行盐雾腐蚀试验,试验时间为720小时。

(2)重量损失法在腐蚀试验结束后,取出铝合金板材,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去除表面的盐雾和腐蚀产物。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腐蚀前后铝合金板材的重量,计算重量损失率。

(3)金相分析对腐蚀后的铝合金板材进行金相分析,观察腐蚀形态和腐蚀产物。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腐蚀试验结果表1 腐蚀试验结果组别重量损失率(%)A组 4.20B组 1.50C组 0.80D组 0.30由表1可知,经过不同防腐处理后,铝合金板材的重量损失率明显降低。

其中,D 组(表面涂层处理)的重量损失率最低,说明表面涂层处理对铝合金的防腐性能有显著提高。

2. 金相分析结果表2 金相分析结果组别腐蚀形态A组全面腐蚀B组局部腐蚀C组局部腐蚀D组无明显腐蚀由表2可知,经过不同防腐处理后,铝合金板材的腐蚀形态有所不同。

其中,D组(表面涂层处理)的腐蚀形态无明显腐蚀,说明表面涂层处理能够有效防止铝合金板材的腐蚀。

丙酸钙实验报告

丙酸钙实验报告

实验部分(直接法)




1 实验所需原料及设备 鸡蛋壳,6mol/L盐酸(A〃R),丙酸(A〃R),10%NaOH, PH=10的氨缓冲溶液,钙指示剂 DHG-91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81-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SHB-3循环水多用真空泵 PL4001分析天平 XP-201透射偏光显微镜 电子天平

丙酸钙介绍及工业常用制备方法
1 丙酸钙的生产方法比较简单,为酸碱中和法。国外有关
专利报道:有液相法和浆料研磨法。液相法设备比较简单, 反应容易控制,输送、计量比较方便,产品质量较易保证, 国内外基本上采用此工艺路线生产。故本项目采用国内开发 的以丙酸和石灰乳为原料中和反应生产丙酸钙的工艺技术方 案。
丙酸钙实验报告
鸡蛋壳制备丙酸钙
前沿
制备方法
问题与讨论
前沿
• 1 前言 • 丙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它对霉菌,好气性芽孢杆菌,革兰式阴性
菌,特别是对使面包生成丝状黏质细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对酵母几乎没 有作用。同时其毒性极低,在防霉的同时,还可抑制黄曲霉素的产生,为防 霉防腐杀菌剂,能耐高温而不分解,广泛用于食品、烟草、医药行业。也可 用于丁基橡胶,防止老化和延长使用寿命,是理想的防霉、防腐剂。在食品 行业中,与其它防腐剂相比较更能延长食品的保鲜存放期。在面包及糕点、 果冻、蜜饯、果酱、糖果、饮料、酱油中都可使用因而广泛用于面包,糕点 和奶酪的保存剂和饲料的防腐剂。它已经被美国、欧洲共同体、法国、英国、 德国、以及中国等数十个国家允许使用。需要量逐年增加,美国在1987年已 经达到13200吨,日本1981年丙酸盐产量为3000余吨,并规定每公斤面包或 糕点中丙酸钙用量为3.15克(按丙酸计为2.5克)。 有人做过相关的防腐剂测试实验:分别用丙酸钙、DHA、苯甲酸钠用于面包 进行对照实验用量均为0.3%。结果空白组6天、苯甲酸钠组10天、DHA组12 天开始长霉,而丙酸钙组30天不长霉。可见丙酸钙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食品 防腐剂。此外,丙酸钙也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日本、美国和欧洲共同体都 将丙酸作为法定的饲料添加剂,用于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密封防腐实验报告

密封防腐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金属、混凝土、塑料、玻璃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设备、管道等工程中。

然而,由于环境因素、材料自身特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这些材料往往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研究有效的密封防腐技术对于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提高工程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一种新型密封防腐材料——精蜡带防腐密封材料在各类材料表面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1)精蜡带防腐密封材料:由石油微晶蜡、塑化料、腐蚀抑制剂与无纺布等组成;(2)精蜡底剂:由石油微晶蜡、塑化料及腐蚀抑制剂组成之膏状涂料;(3)试验样品:金属、混凝土、塑料、玻璃、木材等材料;(4)辅助材料:砂纸、刷子、剪刀等。

2. 实验设备:(1)温度计;(2)湿度计;(3)电子秤;(4)电子天平;(5)烤箱;(6)干燥箱;(7)超声波清洗机;(8)电子显微镜;(9)X射线衍射仪;(10)极化电阻测试仪。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不同材料样品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达到NACE/SSPC-SP2、ISO-St2或WJ2标准。

2. 密封防腐处理:将精蜡带防腐密封材料和精蜡底剂分别均匀涂抹在样品表面,待其干燥后进行密封防腐处理。

3. 腐蚀试验:将密封防腐处理后的样品放置于特定腐蚀环境中,观察并记录腐蚀情况。

4. 性能测试: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极化电阻测试仪等设备对样品进行性能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腐蚀试验结果(1)金属样品:在密封防腐处理后,金属样品表面无明显腐蚀现象,表明精蜡带防腐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2)混凝土样品:在密封防腐处理后,混凝土样品表面无明显腐蚀现象,表明精蜡带防腐密封材料对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3)塑料、玻璃、木材等样品:在密封防腐处理后,这些材料表面无明显腐蚀现象,表明精蜡带防腐密封材料对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树脂防腐实验报告范文

树脂防腐实验报告范文

树脂防腐实验报告范文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许多金属制品常常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因为腐蚀而失去其功能和寿命。

因此,研究并开发一种有效的防腐方法变得非常重要。

树脂材料作为一种常见的防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防腐保护。

本实验旨在研究树脂材料在金属表面的防腐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树脂材料对金属表面的防腐效果。

2. 探究树脂涂层中树脂材料的用量对防腐效果的影响。

3. 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提出防腐实践中的改进建议。

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 铁片(5cm x 5cm)- 树脂涂料- 防腐涂层剂- 溶剂- 实验平台仪器- 手套- 显微镜- 称量器- 电子天平- 钢刷- 烘箱实验步骤1. 准备铁片样品。

将铁片清洁并抹干。

2. 进行铁片涂覆。

依次将树脂涂料和防腐涂层剂涂覆在铁片上。

3. 控制涂层厚度。

根据实验设计要求,控制树脂涂料和防腐涂层剂的涂层厚度。

4. 树脂固化。

将涂覆好的样品放入烘箱中,使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固化。

5. 进行腐蚀试验。

将不同防腐涂层的铁片置于盐水浸泡中,并观察腐蚀状况。

6. 实验结果记录。

观察每个样品的腐蚀情况,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7. 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涂层的防腐效果。

实验结果在盐水浸泡下,树脂涂层能够显著提高铁片的抗腐蚀性能。

与未涂覆涂层的铁片相比,涂覆树脂涂层的铁片表面仍然保持较好的状态,没有明显的腐蚀迹象。

而未涂覆涂层的铁片则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锈迹和氧化。

结论树脂涂层对金属表面的防腐效果明显。

通过实验证明,在盐水环境下,树脂涂层能够有效地延缓铁片的腐蚀速度。

此外,树脂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与树脂涂料的涂层厚度有密切关系,适当增加树脂涂料的涂层厚度将能够获得更好的防腐效果。

实验总结与展望本实验通过研究树脂涂层对金属表面的防腐效果,验证了树脂材料在防腐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

然而,本实验仅考虑了树脂涂料与金属表面的防腐效果,未对树脂涂层剂的成本和环境影响进行考虑。

果酱的防腐保藏实验报告

果酱的防腐保藏实验报告

果酱的防腐保藏实验报告果酱的防腐保藏实验报告一、引言果酱是一种由水果制成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果酱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糖分,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和腐败。

为了延长果酱的保藏期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究不同方法对果酱防腐保藏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防腐方法对果酱保藏效果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条件下果酱质量变化情况。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a. 新鲜水果:草莓、桃子、蓝莓等。

b. 白砂糖。

c. 食用明胶。

d. 高温灭菌器。

e. 干净无菌容器。

2. 实验步骤:a. 将新鲜水果洗净并去皮去籽,然后切成小块。

b. 将水果块放入干净无菌容器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

c. 加入适量的食用明胶,再次充分搅拌均匀。

d. 将制作好的果酱装入干净无菌容器中,密封好。

e. 将果酱置于高温灭菌器中进行高温处理。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a. 将制作好的果酱放置于室温环境下观察。

b. 每天记录果酱外观、颜色、气味和质地变化情况。

2. 高温处理组:a. 将制作好的果酱经过高温处理后取出。

b. 将果酱放置于室温环境下观察。

c. 每天记录果酱外观、颜色、气味和质地变化情况。

五、实验讨论1. 对照组:a. 在室温环境下,果酱开始出现微生物污染,外观变得模糊不清。

b. 随着时间的推移,果酱变得发霉,气味变得异味,并且质地变得粘稠。

2. 高温处理组:a. 经过高温处理后,果酱在室温环境下的保藏期明显延长。

b. 果酱的外观、颜色和气味保持良好,质地也较为稳定。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高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果酱防腐保藏方法,可以显著延长果酱的保藏期限。

2. 在室温环境下,果酱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和腐败,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腐保藏。

3. 高温处理后的果酱外观、颜色和气味较好,质地也较为稳定,适合长时间储存和食用。

七、实验改进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高温处理时间对果酱保藏效果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的高温处理条件。

飞机结构防腐实验报告分析(doc 9页)

飞机结构防腐实验报告分析(doc 9页)

飞机结构防腐实验报告分析(doc 9页)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实习)报告课程名称:飞机结构防腐1.2.进行探伤操作。

一、实验结果描述1.在纵波检测法中:工件无缺陷时,只显示始波和底波,当工件有缺陷时,在始波和底波之间出现一个伤波,当缺陷横截面积很大时,将无底波,声束被缺陷全反射。

2.在横波检测法中:横波辅助纵波进行检测,在缺陷的地方出现伤波,一般无底部回波。

二、回答思考题1.简述超声波检测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答:超声波检测的特点:优点:a 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b 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c 缺陷定位较准确;d 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e 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f 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缺点:a对试件中的缺陷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仍需作深入研究;b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c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d材质晶粒度等对检测有较大影响;e以常用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检测时结果显示不直观,且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

超声波检测的适用性:a.从检测对象的材料来说,可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b.从检测对象的制造工艺来说,可用于锻件、铸件、焊接件、胶结件等;c.从检测对象的形状来说,可用于板材、棒材、管材等;d.从检测对象的尺寸来说,厚度可小至1mm,也可大至几米;e.从缺陷部位来说,既可以是表面缺陷,也可以是内部缺陷。

2.说明纵波探测法根据什么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答:设探测面到缺陷的距离为x,材料厚度为t,从示波器始波T到伤波F的长度为LF ,从始波到底波的长度为LB,可得x=(LF/LB)t。

由此,可求出缺陷的位置。

另外伤波高度随缺陷或损伤增大而增高,所以可由伤波高度估计缺陷或损伤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谭娜
姓名:
学号:
实验一超声波检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检测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应用局限性。

2、熟悉超声波检测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使用垂直探头和斜探头探测试件内部缺陷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体型
号)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被测试块和耦合剂
三、实验原理
超声波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a 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b 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c 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d 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四、实验步骤
1.探头连接:将直探头、斜探头或其它类型探头与超声波探伤仪相连接。

2.超声波探伤仪基本参数的设定:根据探伤构件的材料、外形尺寸及选用的探头
类型,调节、设定超声波探伤仪的声速、声程等检测参数。

3.仪器校准:利用标准校准试块,校准仪器,设定仪器零点。

4.涂耦合剂:在探伤区域内涂抹耦合剂。

5.进行探伤操作。

五、实验结果描述
不同的缺陷显示的波形不一样,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显示器上的波形也增加。

六、回答思考题
1、简述超声波检测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答:a 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b 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 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c 缺陷定位较准确;d 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e 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f 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2、说明纵波探测法根据什么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答:工件无缺陷时,只显示始波T和底波B。

当工件中有缺陷时,在始波和底波之间出现一个伤波;当缺陷横截面积很大时,将无底波,声束被缺陷全反射。

设探测面到缺陷的距离为x,材料厚度为t,从示波器始波T到伤波F的长度为LF,从始波到底波的长度为LB,可得x=(LF/LB)t。

由此,可求出缺陷的位子。

另外,伤波高度岁缺陷或损伤增大而增高,所以可由伤波高度估计缺陷或损伤的大小。

当缺陷或损伤很大时,可以移动探头,按显示缺陷或损伤的范围求出缺陷或损伤的延伸范围。

3、分析超声波探测法中使用斜探头产生横波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在超声波检测中使用横波探测来辅助纵波探测。

答;通过选择探头角度,使声束与缺陷走向垂直,从而使反射回波最大,达到监测目的。

横波检测可以弥补纵波检测的不足之处。

用纵波直探头检测,工件中垂直于探测面的缺陷或损伤不易被发现。

因此,常辅以横波检查。

横波波长短,检查能力比纵波高,波束指向性好,分辨力强。

实验二涡流检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涡流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涡流检测深度的影响因素。

2、了解涡流检测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局限性。

3、熟悉涡流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涡流检测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体型
号)
涡流探伤仪、带三条不同深度划痕的试样
三、实验原理
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

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称为涡流。

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除与线圈的形状和尺寸、交流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外,还取决于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有无裂纹缺陷等。

因而,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用一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试件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得有关电导率、缺陷、材质状况和其他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的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

但由于涡流是交变电流,具有趋服效应,所检测到的信息仅能反映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情况。

四、实验步骤
1.首先应对试件表面进行清洗,去除试样表面对探伤有影响的附着物。

2.连接探头和涡流探伤仪。

3.仪器使用前,应先通电一定时间,使之稳定,然后才可选定试验规范和进行探
伤。

4.操作仪器菜单,设置合理的检测参数。

5.必须在保证适当和正确的探伤性能的情况下来选定探伤规范。

要把探伤仪器调
整到能充分探测出所定的缺陷,而将缺陷以外的杂乱信号排除掉。

(1)探伤频率的选定。

通常选择能把指定的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检测出来的
频率作为探伤频率。

(2)选择线圈。

首先要使所选线圈能适合于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同时要使之能
探测出指定的对比试块中的人工缺陷。

(3)探伤灵敏度的选择。

它是在其他调整步骤完成之后进行的,要把指定试块
上的人工缺陷的显示图像调整在探伤仪显示器的正常动作范围之内。

(4)探伤仪有平衡电桥时,应让试件在实际探伤状态下,放在无缺陷的部位进
行电桥的平衡调整。

(5)对装有移相器的探伤议,要调整相位角,使指定的对比试块中的人工缺陷
能最明显地探测出来,并将缺陷以外的杂乱信号排除掉。

6.用选定的规范进行探伤时,如发现探伤规范发生变化时,要立即停止探伤,此
时应重新调整并在稳定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进行探伤。

五、实验结果描述
利用涡流探伤仪,探测了三个不同深度的伤样,观测到激变的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六、回答思考题
1、观察探头形状,说明低频探头和高频探头的适用条件。

答:一般说来,高频涡流探头用于检测表面或近表面裂纹,低频涡流探头用于检测隐蔽面或紧固件孔壁上的裂纹。

2、分析涡流检测法的适用性。

答:涡流检测可以用来检查飞机结构导电构件的疲劳损伤和腐蚀损伤。

也可以用来检查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

对于不导电的非金属材料是不行的。

强磁性材料影响检测结果,所以不适用。

3、搜集有关资料,论述涡流检测法在飞机结构维修中的应用。

答:涡流检测法是飞机结构维修中重要的无损探伤方法之一。

如机翼大梁、桁条机身框架链接的紧固件周边产生的疲劳裂纹;起落架、轮毂等的疲劳裂纹;发动机叶片的疲劳裂纹;铝蒙皮的腐蚀等。

实验三渗透检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渗透检测法的应用范围。

2、了解渗透检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熟悉渗透检测法的基本步骤。

4、熟悉渗透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5、了解缺陷评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体型
号)
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带开口裂纹和疲劳裂纹的试样和干布
三、实验原理
液体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渗透液可以渗透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现实,(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四、实验步骤
1.表面预处理:去除油污、涂层、腐蚀产物、氧化皮、金属污物、焊剂、化学
残留物等。

2.涂渗透剂:施加渗透剂方法有浸涂、喷涂、刷涂和流涂。

受检表面应被渗透
剂覆盖,渗透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

3.清除多余渗透剂:保证缺陷中的渗透剂不被清除。

4.涂显像剂:作为吸出剂,将渗透液从开口吸出,呈现放大的缺陷显示。

5.观察显示。

五、实验结果描述
对于不同的缺陷,渗透显示图像不一样。

裂纹是连续线状显示,气孔是圆形显示。

六、回答思考题
1、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渗透剂:渗入缺陷中,保持湿润状态。

清洗剂:清除待检测表面任何妨碍渗透剂进入表面开口缺陷、影响渗透剂性能或产生不良本底的零构件表面附着物。

显像剂:作为吸出剂将渗透液自表面缺陷吸出并产生可见的指示。

2、如何进行显像缺陷的评定?
答:观察显示图像来确定。

连续状显示:主要由裂纹、冷隔、锻造折叠等缺陷引起的;断续线状显示:工件进行磨削、喷丸、锻造及其他机加工时,原来表面上的线性缺陷被堵塞;圆形显示:锻造表面的气孔、针孔或疏松产生;小点状显示:气孔、纤维疏松产生的。

3、渗透检测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表面预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将待检测表面任何妨碍渗透剂进入表面开口缺陷、影响渗透剂性能或产生不良本底的零构件表面附着物,如油污、油脂、涂层、腐蚀产物等清除干净。

涂渗透剂的时候,渗透时间不应该超过渗透剂制造商推荐的最长时间。

清除多余的渗透剂时,不要使缺陷中的渗透剂也被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