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假期的法律规定汇总
HR必知的八大员工假期及法律规定
休假制度是与工时制度相对而言的。
工时制度把工作时间作为劳动立法的内容,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而消耗时间的最长限度。
休假制度则把休息时间作为劳动立法的内容,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最低限度的休息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我国的休假可以分为公休假日、法定休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病事假、产假等等。
公休假日制度又称为周休制度,是法律规定两个相邻的工作周之间应休息的时间。
世界各国一般都规定用人单位每周至少安排劳动者休息1天,相当一部分国家还规定每周2天的休假制度。
我国目前实行的就是每周2天的休假制度。
与标准工时制度相对应,这也是标准的周休制度,对于有特殊的生产经营或运作需要,不能实行每周休假2天的,也可以在法定标准工时范围内灵活安排员工的休假。
例如《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就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002291,股吧)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日。
”一、病假(一)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全额发给。
(二)病假超过两个月不满六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按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90%计发;工作年限满十年的按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全额发给。
(三)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按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70%计发;工作年限满十年的,按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80%计发。
(四)上述人员病假期间,津贴的发放,根据杭人[1996]389号“津贴分配实施意见”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病假的其他待遇规定:1、职工当月病假1—15天,绩效工资按50%计发,病假16天及以上,当月绩效工资停发。
寒暑假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寒暑假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休息、调整和补充学习的机会。
为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寒暑假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寒暑假的定义、法律依据、时间安排、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寒暑假的定义寒暑假是指学校根据国家规定,在每年冬季和夏季为学生安排的休息时间。
冬季寒假期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月至2月,夏季暑假期一般安排在每年的7月至8月。
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调整身心,充实自我。
三、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休息和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休息和活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得占用学生的法定休息时间。
”4.《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寒暑假的规定,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
”四、时间安排1.冬季寒假: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冬季寒假时间一般为1个月,即从1月1日至2月28日。
2.夏季暑假: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夏季暑假时间一般为2个月,即从7月1日至8月31日。
3.义务教育阶段: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寒暑假时间一般为2个月,即从1月1日至2月28日,7月1日至8月31日。
五、权益保障1.学生权益保障(1)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寒暑假的规定,不得随意缩短或延长假期时间。
(2)学校应确保学生在假期期间享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不得占用学生的法定休息时间进行集体补课或组织活动。
雇佣法律指引年假与带薪休假的法律规定
雇佣法律指引年假与带薪休假的法律规定在雇佣关系中,年假和带薪休假是员工享受的福利之一。
了解和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雇主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雇佣法律中关于年假和带薪休假的法律规定。
一、年假年假是指员工在一年工作期内享受的带薪休假。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年假的时长和计算方式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假规定:1.1 年假时长根据劳动法,每个员工一年的年假时长应该是根据实际工作年限来确定的。
常见的年假时长规定是,工作满一年后享有5天年假,每满工作一年增加1天,最大不超过30天。
需要注意的是,年假的累积可能有时间限制,一般是2至5年。
也就是说,员工在获得年假后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否则可能会失去这些假期。
1.2 年假的计算方式年假的计算方式也因国家而异。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式是按照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比例计算,例如每个员工每个月的工作时间的1/12作为年假的计算依据。
另一种计算方式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年假时长进行计算,例如如果员工有10天年假,那么他们每个月可以享受10/12天的年假。
1.3 年假的使用员工在使用年假时,通常需要提前与雇主商定具体的休假日期。
此外,如果员工生病或其他原因无法休假,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可以将未使用的年假转换为经济补偿。
二、带薪休假带薪休假是员工在遇到特定情况下享受的带薪休假,例如因事假、病假、产假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薪休假规定:2.1 事假事假是指员工因私事需要休假的情况。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事假的时长和支付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员工需要提前与雇主请假并获得批准,才能享受带薪事假。
2.2 病假病假是指员工因生病需要休假的情况。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病假的时长和支付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员工需要向雇主提供医生开具的病假证明,才能享受带薪病假。
2.3 产假产假是指女性员工因分娩或流产而享受的带薪休假。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产假的时长和支付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企业职工各种假期的相关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各种假期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企业工作中,职工享有多种假期,这些假期不仅是职工休息和调整的机会,也是法律赋予职工的合法权益。
了解这些假期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企业和职工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我国目前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在这些节日里,职工依法享有休假的权利,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接下来是年休假。
年休假是职工工作满一定年限后享有的带薪休假。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 1 年不满 10 年的,年休假 5 天;已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年休假 10 天;已满 20 年的,年休假 15 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需要注意的是,年休假一般由职工提出申请,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 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再来说说病假。
职工因病或非因公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可以请病假。
病假的期限根据职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
一般来说,实际工作年限 10 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 年以下的为 3 个月;5 年以上的为6 个月。
实际工作年限 10 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5 年以下的为 6 个月;5 年以上 10 年以下的为9 个月;10 年以上 15 年以下的为 12 个月;15 年以上 20 年以下的为18 个月;20 年以上的为 24 个月。
病假期间,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病假工资,病假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 80%。
婚假也是职工关注的一个重要假期。
劳动法中的假期都有哪些
劳动法中的假期都有哪些
我国针对劳动者有专门的法律,那么我们对于假期⼀共有哪些种类呢,有哪些假期是劳动者可以休的?接下来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
假期规定:
1、婚假:符合民法典规定的员⼯结婚时,享受3天婚假。
若是晚婚,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7天,加起来共10天假期。
2、丧假:若是员⼯因配偶、⽗母、⼦⼥、岳⽗母或公婆死亡,可享受1~3天的丧假。
若是外地的员⼯涉及路程的,路程假另给,但路费⾃理。
3、探亲假:关于探亲假,针对的对象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作的固定员⼯。
凡是在以上单位⼯作满⼀年以上,夫妻两地分居,或与⽗母亲都不住在⼀起,且不能在公休假⽇团聚的,可以享受探亲假;若能与⽗母亲中的⼀⽅在公休假⽇团聚的,不能享受探亲假。
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探亲假⼀次,假期为30天;探望⽗母,若是未婚原则上每年给假⼀次,假期为20天。
如果因为⼯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愿2年探亲⼀次的,可以2年给假⼀次,假期为45天;若是已婚,每4年给假⼀次,假期为20天。
探亲假与国家规定的其他假期分别计算。
4、病假: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作年限设置,第1年为3个⽉,后每增加1年为1个⽉,但不超过24个⽉,合同约定长于上述期限的从约定。
经鉴定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应当延长医疗期,总计不得低于24⽉(即不受⼯作年限限制)。
假期法律规定
假期法律规定一、法定节假曰依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曰放假方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曰包含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曰,包含:新年(1月1曰,放假1天);春节(阴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曰、2曰、3曰,放假3天);国庆节,(10月1曰、2曰、3曰,放假3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曰及纪念曰,包含:妇女节(3月8曰,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曰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
第三类是少量民族习惯的节曰,详细节曰由各少量民族聚居地域的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曰期。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曰,假如适逢礼拜六、礼拜曰,应当在工作曰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曰,假如适逢礼拜六、礼拜曰,则不补假。
二、带薪年休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详细方法由国务院规定。
”但当前国务院还没有作出规定,所以有专家以为当前的“带薪年休假”还不是法定假,我以为是有道理的。
依据《〈国务院对于员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劳部发[1995]187号)规定:“在国务院没有公布公司员工年休假规定从前,1991年6月15曰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出的《对于员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应持续贯彻执行。
”《对于员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发电[1991]2号)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集体和企事业单位,可依据实质状况适合安排员工休假。
确定员工休假天数时,要依据工作任务和各种人员的资历、岗位等不一样状况,有所差别,最多不得超出两周。
休假时间要注意平衡安排,休假方式一般以就地休假为主,一律禁止搞公费旅行,也不得以不休假为由向员工发放或变相发放钱物。
各级党政机关、人民集体和事业单位员工休假的详细实行方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部门拟订;公司员工休假,由公司依据详细条件和实质状况,参照该《通知》精神自行确定。
劳动法中的年休假与带薪假期规定
劳动法中的年休假与带薪假期规定劳动法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对于劳动者的休假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年休假和带薪假期是两个重要的休假制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法中关于年休假和带薪假期的相关规定。
1. 年休假的定义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年休假是雇主按劳动者工作年限向其提供的休假制度。
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劳动者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也有所不同。
具体规定如下:1.1 服务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员工,享受带薪年休假5天以上10天以下;1.2 服务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员工,享受带薪年休假10天以上15天以下;1.3 服务满二十年的员工,享受带薪年休假15天以上。
2. 带薪假期的定义和规定带薪假期是劳动者享受的有薪休假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享受带薪假期的情况如下:2.1 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可以享受带薪假期;2.2 带薪假期的天数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逐渐增加;2.3 带薪假期的薪资待遇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二倍支付。
3. 年休假与带薪假期的差异年休假和带薪假期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3.1 年休假的性质不同于带薪假期。
年休假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提供的休假,而带薪假期则是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后,可以享受的有薪休假。
3.2 年休假的天数和工作年限相关,而带薪假期的天数则是逐渐增加的。
3.3 带薪假期的薪资待遇是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二倍,而年休假期间的薪资待遇则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支付。
4. 年休假和带薪假期的补偿和计算方式当劳动者离职时,年休假和带薪假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
4.1 年休假的补偿:如果劳动者在年休假计算期间未使用完全部的休假天数,雇主应当按照劳动者离职时的工资水平,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年休假工资;4.2 带薪假期的补偿:如果劳动者未享受带薪假期或者享受的天数不足,雇主应当将未享受的带薪假期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二倍进行支付。
5. 违反年休假和带薪假期规定的处罚根据《劳动法》,雇主违反年休假和带薪假期规定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国家规定产假产前假哺乳假保胎假规定汇总
国家规定产假产前假哺乳假保胎假规定汇总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对于女性员工在怀孕和生育期间,常常有相关的产假、产前假、哺乳假和保胎假等规定。
以下是对这些假期的国家规定进行汇总。
1.中国中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享有产假、产前检查、哺乳假和保胎假等假期。
-产假:中国的产假标准为产前15天和产后98天的假期,共计113天。
-产前假:中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享有按照产假工资待遇的15天产前假期。
-哺乳假:根据法律规定,女职工享有每天1小时的哺乳假,直到孩子满1周岁。
除此之外,女职工还享有每天1小时的休息时间供哺乳。
-保胎假:中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早期妊娠有问题需要休息者,可以享受产假待遇。
2.美国美国劳动法对于产假、产前假、哺乳假和保胎假等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是依赖于《家庭与医疗假法案》以及《孕妇和仁爱保护法案》等法律条款的保护。
-产假:根据《家庭与医疗假法案》,美国的公司在员工数量超过50人时,应该提供12周的产假,其中的妊娠病假时间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产前假:美国法律没有规定产前假的时间,一般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员工的病情来决定是否需要请假。
-哺乳假:根据《孕妇和仁爱保护法案》,美国的雇主要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供员工进行哺乳,并允许员工有必要的工作时间用于哺乳或者提供泵奶的设施。
-保胎假:美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保胎假的时间,但根据《家庭与医疗假法案》,一些州也会提供短期残疾假供个人生病或者伤害时使用,这可能适用于保胎假。
3.德国德国劳动法对于产假、产前假、哺乳假和保胎假等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女性员工在怀孕和生育期间的权益。
-产假:德国劳动法规定女性员工享有14周的产假,分为产前6周和产后8周。
-产前假:德国法律规定女性员工在怀孕的最后6周可以不工作,此时雇主需要支付全薪。
-哺乳假:德国的劳动法规定,哺乳期的女性员工有权获得每天2个40分钟的休息时间用于哺乳,并在工作时间内享受全薪。
-保胎假:德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保胎假的时间,但根据个人病情,员工可以根据需要请病假。
丧假、探亲假的有关法律规定
法律解读:关于丧假、探亲假的法律规定一、关于丧假的法律规定国有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工1-3天的丧假。
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岳父岳母,公公婆婆。
如果职工死亡的直系亲属在外地,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企业应该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
职工在休丧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均应当照常发放职工的工资。
职工在途中的车船费等,由职工本人自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根据以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带薪休丧假的权利。
因此,公司应当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给予员工带薪休丧假。
二、关于探亲假的法律规定(1)基本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假待遇的规定,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和劳动合同制工人,与配偶不住在一起且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母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归侨职工居住在国外的父母已经去世,可享受出国探望亲兄弟姐妹待遇。
(2)境内探亲①假期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未婚职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因工作关系或职工自愿2年探亲一次,假期为45天)。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探亲假期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②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按本人标准工资发给,职工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3)境外探亲①假期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台胞职工,出境探望配偶,4年以上(含4年)一次的,给假半年;不足4年的按每年给假一个月计算。
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
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职工在不同情况下享有多种假期。
以下是对职工假期规定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一、法定节假日的补充说明除了上述提到的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对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如妇女节、青年节等,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确保职工能够享受到法定的假期福利。
二、带薪年休假的实施细则职工在享受带薪年休假时,单位应充分考虑职工的个人意愿和工作安排,确保年休假的合理安排。
对于因工作需要未能休假的职工,单位应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
三、病假与医疗期的关联职工因病请假时,用人单位应根据职工的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给予相应的医疗期。
在医疗期内,职工的工资待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四、社会活动假的执行职工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时,用人单位应保证职工的工资权益不受影响。
社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选举、出席会议、出任法庭证人等。
五、事假的申请与审批职工因私事需要请假时,应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并说明请假事由和期限。
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明确请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六、探亲假的具体规定职工享受探亲假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
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和路费待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七、婚假与丧假的特别说明职工结婚或直系亲属去世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婚假或丧假,并保证职工在假期内的工资待遇。
八、女职工产假的补充规定女职工在产假期间,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应享有相应的生育津贴。
对于晚育的女职工,应按照地方规定享受额外的奖励产假。
九、节育假与节育护理假的实施职工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时,应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节育假。
节育护理假的申请和审批,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十、哺乳假的详细规定对于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给予必要的哺乳时间,并保证哺乳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对于体弱儿的哺乳假,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长期限。
以上假期规定旨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要求用人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理安排职工的假期。
关于节假日的规定
关于节假日的规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节假日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为了保障节假日的顺利进行,我国也对节假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我国关于节假日的规定。
第一部分:节假日的种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节假日分为三大类:国家法定节假日、习俗性节日和单位规定的节假日。
国家法定节假日包括1月1日的元旦、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习俗性节日则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依据产生和推崇的节日,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庆祝。
另外,各个单位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规定一些节假日,比如国际公司可能会规定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为假期。
第二部分:节假日的假期安排对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假期安排,根据《放假条例》的规定,它们是全国性的统一假期,具体的安排如下:1.春节:一般情况下放假7天,分别是前三天和后四天。
2.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放假3天,不调休。
3.端午节和中秋节:放假3天,如果节日与周末重合,可以通过调休合并成假期,但是年度总假期不能超过3天。
对于习俗性节日和单位规定的节假日,一般都是由各个单位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的,但是假期的天数一般不会超过3天。
除此之外,对于各级干部和特殊人员,还有一个特殊的假期,即春节放假前和清明节、国庆节放假后的工作日作为假期,但是这个假期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第三部分:节假日的工资待遇在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给予员工相应的工资待遇。
具体规定如下:1.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工资待遇:根据国家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员工平时工资的200%支付。
2.习俗性节日和单位规定的节假日的工资待遇: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但是需要保证员工的正常工资待遇。
对于加班的情况,同样要按照加班的标准进行计算并支付加班费。
第四部分:节假日的注意事项1.遵守法律规定:各个单位和个人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放假时间安排,不得擅自调休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的放假时间。
国家关于假期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提高国家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职工带薪年休假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第三条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保障职工享有法定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权利。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假期的规定,合理安排职工休息、学习和工作时间,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第五条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在遵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职工意愿,自主制定内部假期管理规定。
第二章假期种类第六条国家规定的假期种类包括:(一)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二)公休假日:每周休息两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前后调休的公休假日。
(三)带薪年休假: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享有带薪年休假。
(四)探亲假:职工与配偶、父母、子女分别在外地工作或居住,每年给予一定时间的探亲假。
(五)婚丧假: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给予一定时间的婚丧假。
(六)产假:女职工生育,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七)陪产假:职工配偶生育,给予一定时间的陪产假。
(八)护理假:职工患病或因工负伤,给予一定时间的护理假。
(九)事假:职工因私事需要请假,经批准给予的事假。
第三章假期时长第七条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第八条公休假日:每周休息两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前后调休的公休假日,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九条带薪年休假: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享有10天的带薪年休假。
第十条探亲假:职工与配偶、父母、子女分别在外地工作或居住,每年给予20天的探亲假。
第十一条婚丧假:职工本人结婚,给予3天的婚丧假;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给予3天的婚丧假。
第十二条产假:女职工生育,给予90天的产假。
国家法定假期管理条例
国家法定假期管理条例国家法定假期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法定假期的管理,明确法定假期的设立和使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法定假期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第三条国家法定假期是劳动者享受带薪休假的权益,用以休息、调养身体、放松心情,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第四条国家法定假期的具体安排由国务院规定,并及时公布于全国。
第五条国家法定假期享受的主体为在职劳动者,包括全职员工和非全职员工。
自由职业者、合同工等其他劳动形式的从业人员可参照本条例享受国家法定假期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法定假期的具体安排与利用第六条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为期7天。
春节放假期间,除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外,劳动者一律停工、停业。
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应由雇主按规定安排轮休、补休或者给予相应的加班工资。
第七条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每年4月4日至6日。
清明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八条劳动节为了表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贡献,每年的5月1日至3日,劳动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九条端午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十条中秋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十一条国庆节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每年的10月1日至7日。
国庆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7天带薪休假。
第三章假期的补偿与延期第十二条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休假。
如遇特殊工作需要不能休假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劳动法规规定给予加班工资。
同时,应根据工作的特殊性提供相应的调休措施。
第十三条劳动者应提前向雇主提出希望调休的请求,雇主应尽量满足劳动者的合理要求。
第十四条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国家法定假期期间的休假安排无法实施的,应延期安排假期的时间,并及时向劳动者做出通知。
假期权益了解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的法律规定
假期权益了解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的法律规定假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放松身心的机会,更是法律给予我们的权益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的法律规定,让我们对自己的权益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法定假日法定假日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全体公民都有休息的一天。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共有11个法定假日,分别是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国庆前后连休的两天、法定节假日加班调休的一天。
在这些法定假日中,劳动者有权享受连续休假,雇主不得安排劳动者工作,同时,如果劳动者在法定假日工作,应当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支付加班费。
2. 带薪休假带薪休假是指在劳动者工作期间,根据劳动合同及相关法律规定,享受带薪休息的权益。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带薪年假的天数根据劳动者在同一雇主处工作的年限而定,一般为5天至15天不等。
在享受带薪年假期间,雇主应当按劳动者正常工资支付工资。
此外,劳动者还有权享受其他特殊带薪休假,如婚假、丧假和产假等。
婚假一般为3至30天不等,取决于劳动者的具体婚姻状况;丧假和产假根据劳动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丧假和产假的期限一般比较长,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
3. 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的关系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关联。
首先,在法定假日中,劳动者有权享受连续休假,这些休假是不计入带薪休假的。
即使劳动者在法定假日期间工作,也没有权利要求雇主支付带薪休假的工资。
其次,带薪休假可以包括法定假日在内。
在享受带薪休假期间,即使有法定假日,劳动者也仍然享受带薪休假。
最后,劳动者在带薪休假期间(不包括法定假日),如果需要加班,雇主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总结起来,法定假日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休息的一天,劳动者在此期间有权享受连续休假,但不计入带薪休假。
带薪休假是劳动者工作期间享受带薪休息的权益,其中包括法定假日在内。
法定节假日的假期长度及调休规定
法定节假日的假期长度及调休规定法定节假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和公休日,是全国性的休假日。
在中国,法定节假日的假期长度及调休规定是由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规定的。
下面将对法定节假日的假期长度和调休规定进行介绍。
一、春节假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节假日中假期最长的节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节假日的决定》,春节假期从农历除夕开始,持续至农历正月初五,共计7天。
如果春节和周末相连,可能会进行调休,使得假期延长。
二、清明节假期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法定节假日之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节假日放假日期安排的通知》,清明节假期一般为3天,具体安排由国家规定。
三、劳动节假期劳动节是为了表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设立的节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节假日的通知》,劳动节假期原本为5天,自2019年起改为调整为1天,以彰显劳动的价值。
四、端午节假期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法定节假日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端午节假期为3天,具体日期由国家规定。
五、中秋节假期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法定节假日之一。
中秋节假期一般为3天,具体日期由国家规定。
六、国庆节假期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庆日,也是法定节假日中假期最长的节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节假日的通知》,国庆节假期从10月1日开始,持续至10月7日,共计7天。
如果国庆节和周末相连,可能会进行调休,使得假期延长。
七、调休规定为了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假期长度,国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休安排。
一般情况下,如果法定节假日和周末相连,会进行调休,使得假期延长;如果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不相连,不会进行调休。
调休安排一般是通过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来公布的,具体日期和规定由相应部门制定和发布。
根据调休规定,员工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休假时间,享受更长的假期。
在节假日期间,各行各业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节假日休假安排和调休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员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休假时间,同时遵守单位的休假制度,确保假期的有效利用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法定节假日的法律法规与行政执行
法定节假日的法律法规与行政执行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的休息日,每年可以享受的休假日有固定的日期。
这些假期的安排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同时也有严格的行政执行来保障员工的休假权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定节假日的法律法规及其行政执行情况。
一、法定节假日的法律法规法定节假日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做好节日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法律最基础的劳动法规之一,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每年的具体日期由国务院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也对法定节假日做出了相关规定。
根据该法,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享受带薪休假,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工资的三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3.《国务院关于做好节日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做好节日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通知》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发布的关于节日期间劳动保障的通知文件。
该通知要求用人单位不能强制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工作,同时也要求用人单位要足额支付节假日加班工资。
二、法定节假日的行政执行法定节假日的行政执行主要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并且相关法律法规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具体行政责任。
1.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劳动行政部门在节日期间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用人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安排员工休假,并且支付相应的休假工资。
对于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罚。
2.法律援助工作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法律援助机构会在节日期间加强对劳动案件的处理,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权益。
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节假日的要求安排休假或支付工资,他们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与限制
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与限制节假日是人们期盼已久的休息和放松时间,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规定的特殊假期。
在许多国家中,法定节假日是由政府依据法律规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定节假日及其在法律上的规定和限制。
1. 元旦节元旦节是世界各国普遍庆祝的节日,它标志着新年的开始。
根据法律规定,在元旦节这一天,雇主必须给予全体劳动者放假,并支付正常工资。
同时,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劳动者享有根据其工龄和劳动者权益法所规定的特殊补贴。
2.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根据法律规定,春节放假时间通常为七天,同时雇主也需要支付员工正常工资。
然而,由于春节是一个长假期,很多人选择出游或回家探亲,因此在春节期间交通、住宿等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雇主也需要提醒员工在假期结束后按时返回工作岗位。
3. 国际劳动节国际劳动节是为纪念工人阶级的劳动权益而设立的节日。
根据法律规定,在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劳动者享有全天的休息时间,并且雇主需要支付正常工资。
此外,国际劳动节还常常伴有各种庆祝活动和集会,雇主应为员工提供参加活动的便利条件。
4. 国庆节国庆节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通常放假时间为七天。
根据法律规定,国庆节这一天,劳动者享有放假并支付正常工资的权益。
然而,由于国庆节是一个长假期,正常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雇主需要提前做好安排,确保生产和服务的持续进行。
除了上述提到的节日,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各种其他的法定节假日,如劳动节、复活节、圣诞节等。
每个法定节假日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和限制,雇主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总之,法定节假日是劳动者合法享受休息和放松的重要时刻。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必须给予劳动者放假并支付正常工资,同时劳动者也有责任按时返回工作岗位。
遵守法定节假日的相关规定和限制,将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不仅要留意到我们不仅要关注春节的放假情况,也应该了解其他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和限制。
各种假期放假依据
各种假期放假依据劳动法中关于婚假、产假、工伤假、病假、工伤假等假期期间的工资,有没有详细的规定,跪求高人解答!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各1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二、带薪年休假《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关于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事假、病假: (2)年假: (2)婚假: (2)产假: (3)丧假: (4)工伤假: (4)旷工: (6)加班及倒休 (6)事假、病假:我国劳动法规对事假工资无具体规定;《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二十二条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工资。
对病假工资在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根据以上相关规定,事假一般按照假期的天数扣除相应的日工资,即:月工资÷21.75×事假天数=应扣除的事假工资病假期间应支付的工资: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0.8÷21.75×病假天数=病假期间应支付的工资年假:国务院2007年颁布,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婚假:在法律层面的规定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行政法规方面的规定:[1980]劳总薪字29号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该《通知》仍然适用,所以正常情况下,婚假1-3天,不在一地工作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北京: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3年7月18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二十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
产假:产假,是指职业女性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的休假权利,从产前到产后,一般有98天。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社保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津贴;职业女性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按目前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所有女性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都享受产假待遇。
[3]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删除了“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的条文,意味着职业女性有未婚生育、超生等违反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也不剥夺其享受产假的权利,但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单位工作的职业女性除外。
法条:第六条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根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
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所以,由以上可知,北京产假天数的规定是:符合规定的女职工生育可以享受归家规定的98天产假,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如果是晚育的还可以享受奖励假30天,奖励假可以由男方享受。
晚育假包括双休日,但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必须享受的假期:北京产假天数=98天+30(晚育)+15天(难产)+15N(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期间领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1.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2.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产前检查产前工间休息: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授乳时间: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可以申请的假期:产前假: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保胎假:医生开证明,按病假待遇。
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丧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丧假,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但享有丧假人员的范围和天数,未见相应的明确规定。
参考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法律规定: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营企业职工休婚丧假作出具体规定。
工伤假:工伤假是指发生工伤事故后,治疗和休养所需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工资照发。
因此工伤假期就是指员工发生工伤,需要停工进行治疗并保留薪资的期限。
(一)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工伤主要有以下类型: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这里,要理解和把握“事故”的本质是“意外的损失或灾祸”,有渐进性(比如慢性中毒、血吸虫感染等)和突发性(比如工架垮塌、高空坠物伤及等)两种,不可拘泥于突发性一种情况;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1.4患职业病的;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交通轨道、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2.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三)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3.1故意犯罪的;3.2醉酒或者吸毒的;3.3自残或者自杀的。
工伤假的核定1、工伤员工的伤害程度、伤害的部位;2、就诊医院出具的有关治疗和休息以及门诊治疗时间的建议;3、实际住院治疗的时间;4、工伤职工所在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的性质;5、工伤员工所在部门主管的意见;6、工伤职工本人的意见;7、对工伤员工的治疗和工作有影响的其他因素。
8、工伤假期的期限不少于住院的期限,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少于医生建议休息的期限。
9、员工发生工伤申请工伤假期时,应当以所在事业体医院(其中球场员工为主题医院)核定的假期为准。
10、医院应该根据工伤职工是否需要住院分别核定其工伤假期。
如果不需要住院的,由医院予以核定;如果需要住院的,其工伤假期包括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休息和治疗期间。
其中出院后的休息和治疗期间由医院根据就诊医院的建议和员工伤害程度以及伤害部位并结合其工作内容等因素合理确定。
11、员工对医院核定的工伤假期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核定。
伤势严重的以及治疗期间较长的,员工不服从医院核定的工伤假期的,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核定工伤假期。
12、员工在核定的工伤假期内其薪资继续发放,核定的工伤假期结束后,员工应当及时回公司上班,如因伤势影响其从事原工作的,可由所在部门主管合理安排其他工作,但其原薪资不变,上班期间如仍需要门诊治疗的,医院和所在部门应当予以适当照顾,保证其在上班期间不影响治疗。
13、工伤员工超过核定的工伤假期不回公司上班的,应当申请事假,不申请事假者,以旷工论处。
申请事假期间,其工资不再发放。
14、员工发生工伤,其本人或者所在部门应当在3天内填写《员工意外事故报告书》,注明属于工伤,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会签各部门和公司主管,公司认为属于工伤即可按照上述规定享受一定的工伤假期和其他工伤待遇。
停工留薪期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