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预防与干预

合集下载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干预制度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干预制度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干预制度
一、引言
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易发生疾病的阶段。

为了保障幼儿健康成长,预防和干预幼儿常见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干预制度,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措施。

二、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 呼吸道感染
- 每日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定期消毒儿童生活区域
- 避免接触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员
- 加强儿童日常卫生惯的培养
2. 消化道疾病(如腹泻)
- 注重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 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
- 饮用安全可靠的水源
- 定期洗手,并教育儿童正确洗手方法
3. 传染病(如水痘、麻疹)
- 按时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免疫力
- 避免接触患有传染病的人员
- 加强个人和环境卫生管理
- 及时就医并隔离患病儿童
三、干预措施
1. 儿童体检
-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身体发育、听力、视力等方面-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2. 健康教育
-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随地吐痰
- 提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 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
四、总结
通过建立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干预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在预防措施方面,加强日常卫生习惯的培养、饮食卫生
的注意以及接种疫苗都起着关键作用。

在干预措施方面,定期进行体检和提供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本文提供的指导和措施能为幼儿的健康提供有效支持。

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大力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全体教职工提高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保障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从心理层面上予以疏导和匡助,消除潜在的压力和焦虑,防止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校园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校稳定;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浮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者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者心理咨询,以匡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者消除可能浮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中小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匡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团委学生会、保卫处、心理健康教育等单位负责人担任,中心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精神,更加深入有效的落实好《XXX 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和《XXX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各项工作,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的原则,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危机应对方法,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尤其是更好地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顺利度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条心理危机干预以教育指导为主,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成长。

第四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第五条坚持重在预防的原则,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知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以及危机应对方法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待人生,悦纳自我与他人,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第六条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勉互助,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尤其在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有同情心、有耐心,能彼此支持,克服困难。

第七条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给学校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第三章工作目标第八条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鼓励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第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述 (2)1.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 (2)1.1.1 时间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在网络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其他生活、学习、工作任务无法正常完成。

(3)1.1.2 内容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对特定网络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色情网站等,无法自拔。

(3)1.1.3 交往型网络成瘾:指个体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平台,对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产生排斥,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3)1.1.4 信息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对网络信息的过度关注,导致信息过载,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3)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与危害 (3)1.2.1 现状 (3)1.2.2 危害 (3)1.2.2.1 身心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容易导致视力、颈椎、腰椎等疾病,同时影响个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3)1.2.2.2 学业: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网络中,导致学业成绩下滑,甚至辍学。

(3)1.2.2.3 人际关系:网络成瘾使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3)1.2.2.4 价值观扭曲: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价值观扭曲,甚至诱发犯罪行为。

(3)第二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4)2.1 家庭因素 (4)2.2 社会因素 (4)2.3 个人心理因素 (4)第三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 (5)3.1 家庭预防策略 (5)3.1.1 加强家庭教育 (5)3.1.2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5)3.1.3 规范孩子的网络行为 (5)3.2 学校预防策略 (5)3.2.1 加强网络教育 (5)3.2.2 创设丰富的校园生活 (5)3.2.3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5)3.3 社会预防策略 (6)3.3.1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6)3.3.2 加强网络宣传和引导 (6)3.3.3 建立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体系 (6)第四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识别与评估 (6)4.1 网络成瘾的识别方法 (6)4.1.1 行为表现识别 (6)4.1.2 心理特征识别 (6)4.1.3 家庭环境识别 (7)4.2 网络成瘾的评估工具 (7)4.2.1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7)4.2.2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7)4.2.3 心理咨询师评估 (7)第五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 (7)5.1 心理干预 (7)5.2 行为干预 (8)5.3 家庭干预 (8)第六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康复策略 (8)6.1 康复计划制定 (8)6.2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 (9)6.3 康复后的跟踪与评估 (9)第七章: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10)7.1 网络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10)7.1.1 网络素养的定义 (10)7.1.2 网络素养的重要性 (10)7.2 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0)7.2.1 家庭教育 (10)7.2.2 学校教育 (11)7.2.3 社会教育 (11)第八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 (11)8.1 家庭教育的角色与任务 (11)8.2 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第九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学校教育 (12)9.1 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作用 (12)9.2 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 (13)第十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咨询 (13)10.1 心理咨询在干预中的作用 (13)10.2 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 (14)第十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法律法规 (15)11.1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5)11.2 法律法规在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 (15)第十二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未来展望 (16)12.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趋势 (16)12.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第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述1.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心理防护工作制度

学校心理防护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教职工以及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学校心理防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教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心理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心理防护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问题;(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四)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第六条各班级设立心理辅导员,负责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第三章预防与干预第七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第八条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一)对轻微心理问题,由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二)对较严重心理问题,由心理辅导员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心理治疗;(三)对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第九条对心理问题学生,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改善心理状态;(二)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三)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章教师职责第十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第十一条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甲医院肥胖管理制度范本

三甲医院肥胖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职工及就诊患者。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干预、个体化指导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医院肥胖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第五条肥胖管理工作小组职责:(一)制定肥胖预防与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二)组织开展肥胖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定期对肥胖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干预效果;(四)加强与临床、营养、运动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五)宣传肥胖危害,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第六条临床科室职责:(一)对肥胖患者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二)定期监测患者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评估干预效果;(三)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四)对合并症进行综合管理。

第三章干预措施第七条生活方式干预:(一)合理膳食: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控制总能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二)增加运动: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三)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第八条药物干预:(一)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减肥药物;(二)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调整用药方案。

第九条外科干预:(一)对肥胖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确定手术指征;(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三)术后加强患者管理,预防并发症。

第四章随访与评估第十条对肥胖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干预效果。

第十一条随访内容包括:(一)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监测;(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评估;(三)心理状态评估;(四)药物干预效果评估。

第十二条对肥胖干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第五章宣传教育第十三条开展肥胖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肥胖危害的认识。

学校危机干预制度范文(4篇)

学校危机干预制度范文(4篇)

学校危机干预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做好学校危机事件的及时干预和处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师生以及相关人员在校期间发生的所有危机事件,并注重危机事件的预防、应对和干预工作。

第三条学校危机干预制度的核心理念是“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即强调对危机事件的预防性干预工作,并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综合施策,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

第二章危机事件分类及级别第四条学校危机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自然灾害类:如地震、火灾、洪涝、台风等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二)公共安全类:如恶意炸弹威胁、枪击事件、火灾、爆炸等公共安全事件。

(三)个人安全类:如自杀、伤害他人、被恶意侵犯等个人安全事件。

(四)突发疫情类:如传染病暴发、食品中毒、流行病等突发疫情事件。

第五条危机事件的级别划分如下:(一)特别重大级:危害极大,影响广泛,后果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地震、大规模火灾等。

(二)重大级:危害较大,影响广泛,后果较为严重,需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如校园枪击事件、重大交通事故等。

(三)较大级:危害一般,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后果可控制,需要可靠措施以保障师生安全,如个别学生自杀等。

(四)一般级:危害较小,影响范围局限,后果可以控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突发疫情等。

第三章危机事件的预防和预警第六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使师生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八条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安保人员、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学校内外环境的安全。

第九条学校应与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学校周边及校内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学校应设立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学校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以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第四章危机事件的应对和处置第十一条各级学校应根据学校特点和危机事件的类别和级别,建立相应的应对与处置方案。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XX联合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大力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XX联合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

它能够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危机,并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恢复其心理功能,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和提高自助能力。

其目的一是避免自伤和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当事人心理平衡的动力。

第二章工作网络第三条学校成立“XX联合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朱爱憎院长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学生处、保卫处、校医院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学生处、教务处、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各院系、保卫处、校团委、校医院、后勤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第四条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负责全校有关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面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班委干部)、宿管人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各班室长)等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增强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警觉,掌握基本的危机处理知识和技能;对院系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给予指导和督导;对在心理普查中筛选出的有严重心理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学生进行跟踪随访,给予密切关注;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处理意见或建议;在危机事件突发时,配合领导小组对当事人及时实施救助;对危机的当事人进行后期干预。

儿童学习困难的 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研究

儿童学习困难的 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研究

儿童学习困难的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童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儿童遇到困难或障碍,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这种困难可能涉及语言、阅读、写作、数学、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困难不仅会给儿童带来学习上的挫折,还会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干预儿童学习困难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重点。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学习困难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实现良好的学习成果。

第二章:儿童学习困难的类型和原因2.1 学习困难的类型学习困难可以分为语言学习困难、阅读困难、写作困难、数学困难等不同类型。

每一种学习困难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原因,了解这些类型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更好地进行预防和干预。

2.2 学习困难的原因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习方法不当等。

本章将对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三章:预防儿童学习困难的策略3.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儿童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

提供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空间,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专注于学习任务。

3.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儿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鼓励儿童定期复习、制定学习计划、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等习惯,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3 个性化教育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了解儿童的学习风格、喜好和兴趣,给予适当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学习困难。

第四章:干预儿童学习困难的策略4.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克服儿童学习困难非常重要。

及早发现学习困难的迹象,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4.2 个别化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个别化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干预策略。

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根据他们的具体困难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新版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新版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2-31(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2012年11月23日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防治、科学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指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整合防治资源,实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

根据需要制定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性病目录,决定并公布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性病病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性病防治队伍建设,负责安排性病防治所需经费,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等活动。

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研等相关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性病防治公益活动。

境外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制度

境外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境外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境外工作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商务人员等。

第三条境外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二)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干预;(三)科学管理,提高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四)结合实际,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司成立境外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应设立心理健康管理专员,负责本部门员工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公司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意识。

第三章预防与干预第七条公司应定期对境外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

第九条针对境外员工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风险,公司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心理健康素养;(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沙龙等活动,增强员工心理抗压能力;(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员工解决心理困扰;(四)关注员工工作、生活压力,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第十条针对境外员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公司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处理员工心理危机事件;(二)邀请专业心理医生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三)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调整心态,恢复正常生活;(四)加强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需求,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

第四章培训与咨询第十一条公司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心理健康素养,包括心理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

第十二条公司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包括线上咨询、线下咨询等形式,为员工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五章责任与考核第十三条各部门负责人应负责本部门员工心理健康工作的落实,确保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20〕41号)《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2020〕77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业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指个体或群体无法应对超出自身资源和应对能力的事件或境遇而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预防指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调适、危机识别和应对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下的个体或群体极其相关人员采取及时、专业、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恢复心理状态平衡,实现个体或群体成长。

第三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科学干预的原则。

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强化危机预防意识;要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增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与有效性;要保证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信息通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工作到位和协调配合;要通过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危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研究生院、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团委、校医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具体负责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做好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工作指导等工作,指导学院及有关部门按程序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上报、转介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干预与跟踪工作。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是指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和干预的过程。

通过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旨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

第三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条医院成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一)医疗设备风险: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药品风险: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使用和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变质或误用。

(三)医疗操作风险:对医疗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操作安全。

(四)医疗环境风险:对医疗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环境安全。

(五)人力资源风险: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应当定期组织风险评估会议,对医疗技术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

第三章风险预警与干预第七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明确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和预警措施。

第八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个级别:(一)一级预警:风险较高,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二)二级预警:风险中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害,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三)三级预警:风险较低,对患者损害较小,需加强监测和预防。

第九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一)一级预警:立即停止相关医疗活动,对患者进行救治和干预,同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艾滋病防治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发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业,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本条例规定以及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捐赠,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怀和救助。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艾滋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有关的科学研究,提高艾滋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开展传统医药以及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防治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或者因执行公务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及因此致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规章制度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规章制度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加强精神心理科青少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 本规章制度所称精神心理科青少年,是指年龄在6周岁至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
教育机构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五条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工作应当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第六条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工作应当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精神心理科青少年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减免贫困未成年人的诊疗费用。
第十三条 教育机构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保障心理健康教师的待遇和权益。
第十四条 家庭应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配合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开展精神心理科青少年工作。
第五பைடு நூலகம் 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章制度,侵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权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条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工作应当建立保密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第三章 预防与干预
第八条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工作应当重点预防下列心理问题:
(一)焦虑症;
(二)抑郁症;
(三)强迫症;
(四)恐怖症;
(五)人格障碍;
(六)其他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心理问题。
第九条 发现青少年有精神心理问题,应当及时干预,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二)开展心理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病


青年男女在结婚前,应提倡进行身体检查,通过婚 前检查可以明确: 不宜结婚者: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 间;双方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患有麻风病未经治愈 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 暂缓结婚者:包括性病未治愈者;精神分裂症发病 期间;各种法定传染隔离期。 可以结婚但不允许生育者:指男女一方有严重的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婚配双方患有相同的严重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任何一方为多基因病的高发家 族患者。
愤怒
协商
沮丧
接受
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是残疾人群体面临的是艰
难的社会、经济、住房、环境等诸多困难,主 页社工及服务组织给他们提供逐步完善的社会 福利系统,以帮助他们融入艰难的社会环境。
社工须知
在中国8300万残疾人,有先天性残疾人近2000万
其中智力残疾者超过500万人,还有许多先天的盲、 聋哑和肢体 残疾人。在20世纪末,我国每年出生 的2000万新生儿中,因窒息、早产和心理社会因素 而导致的智力低下儿童达到60多万,他们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应用。处于人力物力有限、案例多、时间紧、 部门管理经营上对工作谅解不够等原因,多数 社会工作者把为残疾人及其家庭制定长期干预 计划视为一种奢侈行为,而是经济实用、无可 非议的方案。有计划的干预能够防止出现损失 重大的危机,或者减少费用。在残疾人晚期危 机干预中更是如此,例如有些有多种硬化症的 人,中年死在膳宿关怀处,不是由于病情发展, 而只是由于互理关系中断。有计划的、长期一 致干预计划,能够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另一项社会科学研究指出,在生命周期的某些
特定时期,可能预示某种事变将要发生。例如, 在退休前后,家庭抚养幼儿很可能使家庭经济 情况恶化;一个人在青春期前后,将开始活跃 的个人生活,在青年时期失业对一个人有严重 的影响;早婚、早育可能使家庭出现危机。
现在,有必要介绍这个表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
从个体型干预的角度看,社会工作主要集中在
第一、二级水准,以及对孕妇进行产前指导和 确定康复服务层面,这是出于优生学观点得到 “正常”,例如对受损胎儿采取流产的方式以 预防残疾;从社会性干预角度看,是受损胎儿 生存的社会对其所持有的态度造成了残疾。
对残疾的态度: 库伯勒----罗斯五阶段模式 否认
经历需与“生命周期事件”联系:每个人的一
生都有几个关键转变时期,如诞生、入学、离 校、青春期、开始工作、结婚、退休和死亡。 残疾人也将经历关键的生命周期事件,只是残 疾人只涉及的有些问题可能使情况恶化,因此 需要专业人员的干预。如焦虑的父母,可能寻 求对儿童时期残疾子女的很好的帮助直至其成 人。
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任务
从医药治疗方面的事实推论到其他方面,也很
重要。病人是否看得见、病情是稳定的还是进 行性的、损伤时先天的还是后天发生的、是感 觉器官方面的损伤还是身体损伤,这些特定损 伤,其后果对残疾人还有重要的
干预的构架——家庭生命周期

残疾经历:从遭遇与致残有关的问题或产生残疾的事 件开始,残疾人整个一生的发展过程。一个人的发展 进程可能受他所从事工作的影响,而不受他的家庭生 活或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反过来也如此——但 这可能只发生于少数残疾人,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 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发展进程可能受实际 生活,也可能受到思想的影响。经历是一个极为综合 的概念,意味着个人积极地、反复地思考着他自己的 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与其他人的经历一样,包括对 他物质和社会等周围环境发生一系列的互相作用。当 涉及身体损伤的全部问题得到解决时,一个人的残疾 经历在原则上已经结束。但是,在经受残疾的情况下, 随时可能新问题。所以,明智的做法是 ,设想从损 伤致残开始到他的生命结束都是同一经历(残疾)
预防与干预
干预工作的定义和范围
专业工作干预 医药工作、卫生保健、教育 个体型 损伤 社会型 预防形式
损伤(医疗和互理) 第一级
互理人员、康复人员
残疾
残障
伤残
第二级
第三级
社会工作者、政治家、压力集团 残障
预防与干预
从表中可以看出,医药工作者、保健工作者和
教育工作者在第一级预防中负很大的责任,如: 减少残障婴儿的出生率,提供在工作中预防事 故的知识等等。第二级预防,即减少社会强加 给有损伤的人的限制,这项工作落在康复工作 人员身上。第三级预防,即减少社会强加给有 损伤的人的限制,使为残疾人而工作的社会工 作成为社会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 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 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各地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 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 病、克山病等,其中,重病区大多集中在西部 偏远贫困地区。
职业伤害
教育,尤其是农民工的教育最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从各地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逐
年增加,他们大多从事技术要求低、靠体力进 行简单劳动的工作。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农民工在劳动中意外受伤的时间频频发生。 由于缺乏现场科学急救知识,很多伤员被好心 的工友七手八脚地拖、拉、抱、抬等不正确方 式送往医院。结果,有些伤员原本受伤较轻, 但有由于抢救、搬运的方式 不当,伤情反而加 重了,成为残疾。
第三章 预防与干预
预防与干预
医学预防:现在致死和致病的主要原因——心
脏疾病、癌症、中风、糖尿病和事故——能从 改善环境及生活方式方面取得部分预防效果。 总要有:不要吸烟、控制体重、不饮酒、保证 睡眠时间、规律饮食……..
预防与干预
罗纳德将预防分为三级: 第一级,在于防止产生事件的某些原因的出现; 第二级,在于防止产生事件的某些原因的出现; 第一级,在于防止事件后果的形成。
中毒、人口迁移等,(脊髓灰质炎是导致儿童 神经麻痹、下肢残疾的重要因素;流行性脑膜 炎等造成残疾) 还包括局部的建筑物倒塌(如因质量问题或年 久失修所致桥梁、高楼、隧道灯坍塌)、火灾、 公共场所密集拥挤踩踏、飞行器失事坠落并在 城市住宅区爆炸等等。
Hale Waihona Puke 灾害 环境灾害 因人为的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各种环
运动伤残
三在一些工矿企业尤其是各地农村,由于场地
有限、器材年久失修或自制器材质量低劣,使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损伤率大幅提升。 另外,社会工作者在参与残疾人体育活动中, 还注意避免运动员在运动中损伤。
职业伤害


职业伤害包括职业病和工伤两种情况。 在造成残疾的职业病中,生产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 的浓度过高往往会引起职业中毒。如急性一氧化碳 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严重时都可以导致脑缺氧、 脑水肿,引起中枢性神经的残疾;急性氨中毒除了 损害呼吸系统外,还可损伤眼睛的角膜。 工伤,一般指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如高处坠落受 伤、挤压受伤、撞击受伤、电击伤、摔伤、重物砸 伤等。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 工业化进程而发生并日趋严重的。
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如大气和水的污染、 各种射线的辐射作用以及噪声等。
愚昧与陋习
就先天性致残因素而言,近亲结婚的危害十分
严重。在陕西省安康地区的秦岭山区和大巴山 区,甘肃定西地区、安徽大别山大区、皖南山 区、辽宁省西北部贫困区。 愚昧和落后还表现在生活习惯上。例如,我国 北方部分地区农村的“灶连炕”就经常造成对 婴幼儿生命与健康的威胁。
灾害
自然灾害 主要有地震、飓风、洪水、沙尘暴、山体滑坡、
暴风雪、雷电等各种各样的灾害,这种自然灾 害是人类很难抗拒的;同时,也有一些虽可预 料和抵御但防不胜防的自然灾害,如大规模的 河湖决堤、干旱、蝗灾等导致疫病和人口伤亡 的灾害
灾害
社会灾害 主要包括战争、饥饿、流行病及大规模的人口
交通事故
伤害分为故意和非故意两大类,其中对我国人
民危害最大的是车辆、自杀、溺水、中毒和跌 落。我国的车祸死亡率为居各国之首,而且每 年正以10%的速度递增。
交通事故



社会工作者需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筑部门 和一切工矿企业,大力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包括限 制行车速度、严禁酒后驾车、系安全带以及安装儿 童安全设备等。 协助医疗卫生和政府民政部门、社区机构共同制定 出对各种事故受伤人员运送、抢救的有关规定,如 运送方法、抢救治疗程序、资金担保办法、最总结 算等,以减少伤员致死、致残的危险。 另外,由于农村人口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较差,急 救知识也少,在农忙季节和节假日的集市贸易时容 易发生车祸造成伤残,农民是残疾预防工作不可忽 视的人群
意外伤害-----儿童伤害
原因: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及缺乏自我保护的
经验,很容易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外出活 动中收到伤害。 儿童的社会型残疾预防,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 的主要社会性因素包括生活环境障碍、玩具伤 害、歧视和虐待、游戏活动损伤等。
意外伤害-----儿童伤害


康复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寄养家 庭和社会工作在儿童残疾预防方面的工作: 为残疾儿童日常生活提供无障碍设施。 避免使用容易造成光、电伤害的玩具和有尖角、锐棱等 容易碰伤儿童的玩具;儿童玩具要经常消毒、修理和更 新;教育并防范健全儿童在各种活动中伤害残疾儿童。 关心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防止因孤独、自卑、妒忌等 因素造成的自残或故意伤害其他儿童的行为。 组织社区内、机构内或户外集体活动时,要做好各项准 备工作,活动过程中药加强纪律,防止意外事故放发生。
运动伤残




众所周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受到不同部 位、不同程度的损伤时司空见惯的事。 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在参加各种比赛前一定要搞好技术训练,包括身 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技术规范等,以使运动员在比 赛过程中能灵活判断和自由应付各种情况,避免和 减少身体损伤。 二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及时发现骨损伤的早期 症状,这是预防疲劳骨折的重要方面。同时,当发 生急性损伤后应及时治疗,并调整训练计划,分析 受伤原因,防止别人继续发生同样的事故,在以后 的训练中进了去除不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