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TXT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如下: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者,仁之本与!”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能信其言,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圣也乎?” 子贡曰:“固天纵之圣,又何疑焉?” 子禽曰:“然则夫子何以为之?”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道反是。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非和也。
礼来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小宗,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义若何?”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1.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时常温习、练习。
•说(yuè):通“悦”,愉快。
论语的学而第一全部解释

《论语》之“学而第一”篇,乃孔子及其弟子之初论学也。
今以文言释之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且时常温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此章言学习之乐、交友之乐及君子之量。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此章言孝悌为仁之本,人当务此以为道之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此章言仁者必诚,巧言令色者非真仁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此章言自省之道,当以忠信为本,学而时习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此章言治国之道,在于敬事、信人、节用、爱民、使民以时。
以上乃“学而第一”之部分解释,全篇皆论学之要道、为人之本,学者当深体而力行之。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原文】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注释】①习:温习。
②说:通“悦”,愉快。
③愠:恼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原文】有子曰:“其①为人也孝悌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③本④,本立而道⑤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①其:应该。
②孝:孝顺父母,悌:顺从兄长。
③务:专心致力于某事。
④本:根本、基础。
⑤道:规范、秩序。
【译文】有子说:“如果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
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规范、秩序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应该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①色,鲜矣仁!”【注释】①令:美善。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讨好的表情,(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注释】①省:反省。
②身:自身。
③忠:尽心竭力。
④信:诚实。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原文】子曰:“道①千乘之国,敬②事而信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④。
”【注释】①道:治理。
②敬:慎重、严肃。
③信:守信。
④以时:根据时节。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办事而且(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而且爱护官吏,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①而信,泛爱众,而亲②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③。
”【注释】①谨:谨慎。
②亲:亲近。
③文:文献、知识。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朋:通凤,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
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
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翻译及自我赏析————————————————————————————————【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另译】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自我赏析】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自我赏析】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 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学而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这是《学而第一》的开篇。
这里有这么一个语境:孔子在传播“道”,即仁道。
学仁道,要经常复习,经常和人探讨,哪怕说得不很准确,也不要责怪。
后人可以将道理延伸开,无论学什么,都要勤于复习,乐于交流和表达。
孩子对问题见解比较肤浅,我们要以鼓励为主。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通“悌”,尊敬兄长为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长辈仁的根本啊!”这段话一言以蔽之,就是百善孝为先。
有了孝,就有了家庭秩序;有了家庭秩序,就有了社会秩序。
母慈子孝,至今仍然是文明和谐家庭关系的象征。
【原文】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前一句教我们有言必行,喜欢说好话、轻易许诺人的,不是个有仁德的人。
比如有人喜欢说“改天请你吃饭”,几年下来也没请过,你信任这样的人吗?第二句话是让我们多反思自身,是否真诚待人?是否坚持学习?【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篇之学而第一 原文与翻译

《论语》篇之学而第一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3.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慈是很少的。
”4.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呢?”5.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言而有信,节约用度,关爱百姓,不在农忙时节役使百姓。
”6.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7.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
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说话诚实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8.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63300148eff9aef8941e0650.png)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朋:通凤,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
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
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f27cf847227916888586d701.png)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朋:通凤,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
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心的一种愉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心的愉悦!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
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1.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乎h ū?”【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上sh àng,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ú!”【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论语《学而》 第1-16章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 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 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学而》第十二章
1•12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 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 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厚矣。”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②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
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注: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
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
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
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学而》第二章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 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孝弟: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 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 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 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 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啊!”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 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 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 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 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38c3aefec850ad02df804113.png)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朋:通凤,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
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
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 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8547ccf752d380eb63946d17.png)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气氛朋:通凤,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
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心的一种愉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气氛。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心的愉悦!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
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那么,根本的原那么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那么来和自己的行为进展较对!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篇译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第一1、子z ǐ曰yu ē①:“学xu é而ér 时sh í习x í②之zh ī,不b ù亦y ì说yu è③乎h ū?有y ǒu 朋p én ɡ自z ì远yu ǎn 方f ān ɡ来l ái ,不b ù亦y ì乐l è④乎h ū?人r én 不b ù知zh ī而ér 不b ù愠y ùn ⑤,不b ù亦y ì君j ūn 子z ǐ⑥乎h ū?注释:(1) 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
《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2) 习:“习”字的本意是鸟儿练习飞翔,在这里是温习和练习的意思。
(3) 说(yu è):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4) 乐(l è):快乐。
(5) 愠(y ùn ):怒,怨恨,不满。
(6) 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
这里指“有德者”。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2、有y ǒu 子z ǐ①曰yu ē:“其q í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孝xi ào 弟t ì②而ér 好h ǎo 犯f àn 上sh àn ɡ者zh ě,鲜xi ǎn ③矣y ǐ;不b ù好h ǎo 犯f àn 上sh àn ɡ而ér 好h ǎo 作zu ò乱lu àn 者zh ě,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④。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诵读讲解 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诵读讲解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原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子贡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告诸往而知来”,能够举一反三地领会教师的意思。
所以孔子认为可以和他讨论《诗经》这样较为深奥的学问了。
撇开孔子对子贡的赞扬不谈,我们来看看子贡所说的“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与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区别。
其实,无论是“贫而无诌,富而无骄”,还是“贫而乐,富而好礼”,都做了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但二者又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虽然倒霉了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骄奢淫逸。
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是很不错的了,但严格说来,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
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学而》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
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
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的重要。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解读是否有道理。
钱穆老先生评价《论语》时说,“是孔门师弟子教训皆主为青年发”。
“《论语》即一部青年宝训也。
”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低位和价值之高。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译文】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
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的人,是很少有仁慈的。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行政要严肃认真,恭敬而守信用,节约使用财力、爱护人民,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节”。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说明】强调做人是第一要务,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在其次。
这一点对现今的教育单纯强调知识忽视做人有着很大的启示。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为父母做事,能够竭尽全力;为领导做事,能豁出性命;和朋友交往,说了要做到。
即使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说明】子夏说的是学习的本质问题,也是讲识人、择人的问题。
学习的根本还是学做人,所以子夏说做人好的人,即便是没有读书也认为他学习了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样说过的话才能去认真实行;恭敬别人的时候要符合于礼, 这样可以避免随意乱恭敬而带来耻辱。(因为言行方面经过以上层层的过虑,而让自己成为 ‘言有宗,事有旨’的人。) 因为接触的都是有修养的人,自己也就成为受人尊敬有修养的人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包管中料拒试含路调试绝验线敷试卷动方槽设技作案、技术,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 的目标而乐在其中! 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 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 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君王做事的态度要谨慎而有信用,节约每一项开支,关爱他 人,役使百姓时,应在农闲的季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学人弟子们回到家里,对长辈要孝顺,出来在社会上行走要尊重年长于自己的同 仁,言行谨慎而守信用,以广大的爱心去爱护其他人,要亲近有仁德的贤人。以上几条如果 能够做到,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则应该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 44 岁,生于公元前 507 年。孔子死后, 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指贤男,第二个贤指贤妇。易色:和悦的态度。 贤夫贤妇持以和悦的态度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身心; 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刻意学习过为人处事之道,我确认为 他是一定学习过的。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 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 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 31 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 520 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 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 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 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先生到了一个国家,必定闻听这个国家的内政,这种权力是先生自己要求 得来的,还是国君主动给予先生的呢?”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礼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如果是夫子要求来的,或者先生要 求的方法与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君子不持重自尊,则失去威信。所学即鄙陋识浅。注重忠义礼信的培养,没有任何一个朋友 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也不要惧怕过错,要勇于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慎重的对待自己身后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影响,看看以前的先辈圣贤给后人留下了 些什么。经常这样的去提醒,比较,效仿,人民的道德修养可以自然笃厚。”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 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朋:通凤,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 以为朋党字。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 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 译文:
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 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 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 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TXT.txt 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 定不出死因。。。。。。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 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 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包管中料拒试含路调试绝验线敷试卷动方槽设技作案、技术,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父亲在世时,要观察这个人的志向是否随顺父意;父亲去世了以后,观 察这个人的行为是否脱离了原来父亲在世时的行为;如果父亲去世三年来,并没有改变于父 亲在世时的志向,这个人就是个真正的孝子。”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包管中料拒试含路调试绝验线敷试卷动方槽设技作案、技术,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