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音乐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题型填空题词条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远古、先秦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贾湖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大司乐: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石类:鸣球二、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汉代一、简答题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相和歌:李延年:鼓吹乐:百戏: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二、问答题: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清商乐: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西曲:何承天:《广陵散》: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二、问答题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古代音乐史问答题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古代音乐史问答题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古代音乐史问答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1.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魏书·乐志》载:“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

它所用的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

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

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2.《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么样的《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着,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

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

”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

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

”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嵇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

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

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着,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不同,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一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一1.远古时期的音乐形式及特点如何原始古歌与古乐舞有哪些歌、舞、乐台而为一的原始乐舞是远古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由于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因此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原始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有: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穷古肉字”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乌: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古乐篇.反映了原始农牧生活.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望,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是一首古代祭歌.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咸池——尧时期崇天的乐舞.箫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2.夏商时期音乐发展的情况如何3.2015浙江教师资格暑期夏令营课程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历史从此跨入到了阶级社会.由于夏商时期私有制的社会性质,它的音乐也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夏商时期的乐舞大夏亦称夏yue,读yue、大huo与原始乐舞在性质上有着很大差别.它们反映了私有制确立以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大濩歌颂了商场伐桀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按“以昭其功”的工具.商代的音乐发展亦有其自身的特点.商代“巫风”盛行,人们崇神尚鬼,各种巫术占卜活动极为频繁,而巫、觋是联系人神的桥梁,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在一些重大祭记仪典上表演.“巫乐”的盛行可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验证,如:觋舞求雨,觋读wu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娱乐性乐舞,如:伐舞出征、高跷舞、多老舞、奏舞、众舞等等.商代乐舞绚丽多姿并深含神秘的宗教色彩.3.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依据是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共计18支,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打击乐器有:鼓——是原始时期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属石器时期的产物.编磬——由几个留组成一套编磐.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留,铭文分别为:“水启”、“天余”、“水余”.钟——在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最早的陶钟,还有三门峡庙底沟也出土了陶钟.它们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商代已有青铜铸成的钟,其类型有钟、铙、镛等.编钟——现出土的、由多个不同音高的钟组成一组的编钟有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编钟,是三个为一组.编铙——殷墟妇好妣辛墓出土的五件一组的商代编铙.除此之外尚还有伤、铃等乐器.吹奏乐器有;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骨哨——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了几十支骨苗,它们只是一些小骨管,有三孔和两孔,距今7000年.埙——是用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出土乐器中,坝的数量较多.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出土的是一吹孔的埙,距今6000年以上.商代己发展到五音扎坝.任何时期乐器的制作是与其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比如:原始时期的有些乐器是从生产工具演化来的.夏商时期的乐器是与青铜铸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等等.4.周代的礼乐制度如何建立和实施周朝建立初期,由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这是一种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将上层社会纳入分成许多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规定其生活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其中也包括使用音乐的制度.礼乐制度的实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如乐队、舞队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乐队的排列和规模是:天子四面排列“宫县”,诸侯三面排列“轩县”,卿大夫两面排列“判县”,士一面排列“特县”;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八行八列,佾读yi,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依次向下递减.2在各种典礼仪式上,典礼的每一步骤的进行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逾越.在“郊社”祭天地明神、“尝祭”贵族祭祖、“食祭”宴会、”乡射”贵族们联欢仪式、“王师大献”凯旋庆典、“行军田役”军事演习性质的狩猎等仪式上,使用的乐曲、歌曲等都有详细的规定.5.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有哪些西周乐舞是礼乐中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1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记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它包括:黄帝——云门或称云门大卷,卷读quan尧——大咸或称咸池舜——箫韶或称九韶、大磬、九辩、九歌等夏代——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商代——大濩歌颂商场伐桀的功绩西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2小舞是指规模较小的乐舞.它包括帗舞——彩绸舞帗读fu羽舞——羽毛舞皇舞——五彩羽毛舞旄舞——牛尾舞干舞——盾牌舞人舞——长袖舞3散乐这类是指民间乐舞.4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乐舞、歌曲.5宗教性乐舞指天旱时求雨的羽舞和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舞等.6.什么叫“八音”“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就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类,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类:钟、镛、钲、铙、铎等.石类:磬、鸣球等.土类:埙、缶.革类:鼓、建鼓、鼗、拊等.丝类:琴、瑟、筑等.木类:柷chu、敔yu.匏类:笙、竽等.竹类:箫排箫、篪等.从以上所列举的乐器可以看出,周代乐器在此时期又有了新发展.但打击乐器仍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

它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音乐史的相关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选择题1. 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的人物是谁?a) 李白b) 杜牧c) 李翔d) 杜丽答案:c) 李翔2. 以下哪个乐器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金属丝”?a) 琵琶b) 古筝c) 笛子d) 葫芦丝答案:a) 琵琶3. 中国古代乐器“揚琴”属于以下哪类乐器?a) 弦鸣乐器b) 舞蹈乐器c) 打击乐器d) 吹奏乐器答案:a) 弦鸣乐器4. 中国早期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哪个朝代?a) 唐朝b) 春秋战国c) 元朝d) 清朝答案:b) 春秋战国5. 著名的中国京剧起源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成都d) 香港答案:a) 北京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乐谱集是《____乐府》。

答案:集庆乐府2. 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是出自哪个朝代?答案:汉朝3.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声”指的是?(用词组形式回答)答案:宫、商、角、羽、徵4.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快板节奏称为____。

答案:快板5. 以下哪个民族音乐并不属于中国音乐?答案:韩国音乐三、解析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宫调”和“徵调”的特点和用途。

答案: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宫调和徵调是两种常见的音阶体系。

宫调由七个音组成,音域较宽,音调高亢磅礴,常用于庄重、壮丽的场合。

而徵调则由五个音组成,音域较窄,音调婉转缠绵,常用于抒情、温柔的场合。

2. 请列举至少三种中国传统乐器,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演奏方式。

答案:三种中国传统乐器如下:a) 古筝: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有十三根弦。

其音色优美、富于表现力,常用于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

演奏时,演奏者用双指、三指或四指弹奏弦上的音符,并用左手控制变音和和弦。

b) 笛子: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有细长的管身和多个音孔。

其音色清澈悦耳,常用于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库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库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库第一题: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中国古代音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民时代。

它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古代祭祀音乐、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阶段:1. 先民时代:先民时代的音乐以原始的奏响方式表达,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例如祭天、祭祖等。

这些音乐以简单的打击乐、口哨和口弦等方式演奏。

2. 古代祭祀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祭祀音乐逐渐形成,成为古代礼仪的一部分。

它通常使用乐器奏响,如钟磬、笙、簫等。

在古代宗教仪式中,音乐被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祈福之意。

3. 宫廷音乐:在古代王朝中,宫廷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统治者向民众展示威严和权威的一种方式。

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代表,源自《诗经》中的雅颂。

雅乐使用编钟和编磬等乐器演奏,音乐节奏庄重、优美,旋律简洁。

4. 民间音乐:与宫廷音乐相对应的是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通常以民间歌谣、民间器乐和民间舞蹈等形式呈现。

它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激和愿望。

5. 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结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戏剧元素,是一种全方位的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流派和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通过以上发展阶段,中国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第二题:中国古代音乐器乐的代表乐器及其演奏方式中国古代音乐器乐有众多的代表乐器,每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声音和演奏方式。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中国古代乐器:1. 钟磬:钟磬是古代礼仪音乐中常用的乐器,通常由青铜制成。

它们具有高亢的音色和持久的音响,在礼仪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演奏方式是用槌轻击乐器,控制力度和频率以达到所需的音响效果。

2. 箫:箫是一种竹制乐器,有多个大小型号。

箫的音色深情悠扬,常常用于表达内心情感和思考。

演奏方式是通过吹奏箫的笛音孔来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乐效果。

3. 琴:琴是古代宫廷音乐和文人墨客喜爱的乐器,有七弦、十三弦和二十五弦等多种型号。

音乐教师试题及答案

音乐教师试题及答案

音乐教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民族乐器“四大名旦”之一?A. 古筝B. 二胡C. 琵琶D. 钹答案:D2. 以下哪位作曲家是“乐圣”?A. 贝多芬B. 莫扎特C. 巴赫D. 海顿答案:A3. 以下哪个是五线谱的高音谱号?A. 降BB. 升CC. 本D答案:C4. 以下哪个音符的时值最长?A. 全音符B. 二分音符C. 四分音符D. 八分音符答案:A5. 以下哪个是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A. 小提琴B. 钢琴C. 长号D. 手风琴答案:A6. 以下哪个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A. 爵士乐B. 民谣C. 摇滚乐D. 蓝调7. 以下哪个是交响乐团的组成部分?A. 弦乐队B. 管乐队C. 打击乐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是音乐的基本要素?A. 音高B. 节奏C. 音色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是音乐理论中的基本概念?A. 音程B. 和弦C. 调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A. 奥尔夫B. 达尔克罗兹C. 科达伊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________、音色、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节奏、力度、速度2. 在五线谱中,高音谱号表示________音,低音谱号表示________音。

答案:G音、F音3. 中国民族乐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答案: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4. 交响乐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组成部分构成。

答案:弦乐队、木管乐队、铜管乐队、打击乐队5. 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力、音乐审美能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音乐的基本功能。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中国音乐史复习题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内容。

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对中国音乐发展的理解,并且激发你对这一领域的兴趣。

1.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了一些古老的乐器遗迹,如骨笛、陶笛等,这些乐器的存在表明古代中国人民在生活中就已经开始使用音乐。

2.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注重和谐与平衡、以及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

古代中国音乐强调音乐与文学、舞蹈、礼仪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音乐被用于祭祀、宴会、军事等各种场合。

3. 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包括《大风歌》、《广陵散》、《阳春白雪》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古代中国音乐的不同风格和流派,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4.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乐器有哪些?答案: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器、管乐器、鼓乐器等。

其中,琵琶、古筝、二胡、笛子、箫等是比较常见的乐器。

5. 中国古代音乐在哪些方面对世界音乐产生了影响?答案:中国古代音乐在音乐理论、乐器制作、音乐演奏技巧等方面对世界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对西方音乐的调性产生了影响,许多乐器制作技术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6. 中国古代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传承和发展如何?答案:中国古代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一方面,许多古代音乐作品被重新演绎和改编,以适应现代音乐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音乐家也在创作中融入了古代音乐的元素,使得现代音乐更加多元化。

7.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有何不同?答案: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在音乐理论、音乐结构、音色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营造,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而西方音乐注重音乐的和声和旋律发展,强调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1.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皇帝时期开始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皇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代时的《大武》。

《大武》是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

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八音分类法周代乐器的分类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

共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三分损益律是我古代最早计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

它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的长度分为3份,去掉它是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

如加上它是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它所生的个律形成一种律制,为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

缺陷是: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3.旋宫转调受影响。

4.乐府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

1)职能:①编写各种宫廷仪式音乐,包括祭祀、宴飨等;②采集、整理、改编曲调和歌词;③编配乐器;④编写军乐;⑤训练军乐队;⑥研究音乐理论;⑦组织演唱或演奏活动2)代表人物:李延年,协律都尉职位;创作《乐府新诗》5.乐记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美学著作。

《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其作者尚无定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乐记》讨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

②《乐记》探讨了音乐的特性问题。

③《乐记》探讨了音乐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

《乐记》强调音乐在教育和政治当中发生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6.李延年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

中国古代音乐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音乐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音乐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乐器?A. 笛子B. 吉他C. 古筝D. 葫芦丝答案:B2.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A. 李白B. 朱熹C. 赵孟頫D. 钟子期答案:D3. 古代中国乐器中,与琵琶最相似的乐器是?A. 古琴B. 竖琴C. 古筝D. 扬琴答案:C4. 以下哪部古代乐曲是中国四大名曲之一?A. 《我爱你中国》B. 《庐山谣》C. 《董小姐》D. 《百鸟朝凤》答案:D5. 古代中国音乐中经常使用的音乐调式是?A. 东方调式B. 爵士调式C. 西方调式D. 律吕调式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______时期。

答案:商朝2.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的作品。

答案:白居易3. 古代中国流传最久、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理论著作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乐府琴谱》4. 古代中国音乐中,最常见的节拍是_____________拍。

答案:四5. 京剧的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_____________的元素。

答案:戏剧三、简答题1.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代、中古代和近现代。

古代音乐主要以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为主,主要表现在商代和周代。

中古代音乐以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为主,主要表现在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近现代音乐则是指近代以来的音乐发展,主要涵盖了中国西方化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有哪些?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和谐平和:古代中国音乐追求和谐平衡,注重音乐与自然、宇宙的统一。

- 手工制作:古代乐器多采用手工制作,工艺精良,每件乐器都有其特定的制作工艺。

- 音色丰富: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是:A.《乐记》B.《诗经》C.《周礼》D.《礼记》2.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A. 嵇康B. 王维C. 蔡文姬D. 李清照3. “高山流水”是以下哪位音乐家的代表作?A. 俞伯牙B. 钟子期C. 王之涣D. 李龟年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民族乐器?A. 琵琶B. 古筝C. 钢琴D. 二胡5.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是: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角、徵、变C. 宫、商、角、徵、清D. 宫、商、角、徵、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唐代著名的宫廷音乐《霓裳羽衣曲》是________创作的。

8. 中国古代音乐的“八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宋代音乐理论家朱熹著有《________》一书。

10.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乐府”是指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12. 描述一下“琴棋书画”中的“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答案一、选择题1. A.《乐记》2. B. 王维(王维是诗人,不是音乐家)3. A. 俞伯牙4. C. 钢琴(西方乐器)5. A. 宫、商、角、徵、羽二、填空题6. 宫、商、角、徵、羽7. 李隆基(唐玄宗)8.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9. 《乐记》10. 古代音乐机构三、简答题11.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 以五声音阶为主,即宫、商、角、徵、羽。

- 重视音乐与道德、政治的结合,如“乐教”思想。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五音指的是哪五个音?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角、徵、变C. 宫、商、徵、羽、变D. 宫、商、徵、羽、清答案:A2. 下列哪位音乐家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A. 华彦钧B. 刘天华C. 聂耳D. 冼星海答案:B3.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八音”分类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金B. 石C. 丝D. 竹答案:D二、填空题4. 中国古代音乐有“____”之称,其中“雅”指的是宫廷音乐,“风”指的是民间音乐。

答案:雅乐、风乐5. “高山流水”是一则与古代音乐家______有关的故事。

答案:伯牙6.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腔”指的是戏曲中的______。

答案:曲调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上古时期以原始的歌舞和祭祀音乐为主;周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宫廷音乐体系,出现了“六代乐舞”;秦汉时期,音乐与政治、宗教、文化生活紧密相连,出现了《乐府诗集》等音乐文献;唐宋时期,音乐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明清时期,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地方戏曲音乐风格。

8. 描述一下“琴棋书画”中的“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答案:“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也是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载体。

古琴音乐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高雅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国乐之魂”。

古琴艺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与棋、书、画并称为“四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挑战。

答案: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保护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音乐风格和流行文化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巨大冲击。

然而,中国民族音乐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各种方式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一、音乐史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指从中国古代远古时期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历程。

它见证了中国音乐从最初的原始形式发展为成熟、丰富的艺术形态。

以下是一些古代音乐史中常见名词的解释和相关问答。

二、名词解释与问答1. 乐府解释:乐府是古代乐舞的一种形式,广泛流传于汉朝以及隋唐时期。

乐府是一种大型的、集音乐文学舞蹈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

问:乐府在古代音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乐府通过音乐、诗词和舞蹈等艺术元素的融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情感和思考,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内涵。

2. 琴解释: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有丰富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法。

古代的琴分为七弦(古琴)和十三弦(琵琶)等多种类型。

问:古代琴的特点是什么?答:古代琴以其悠扬的音色和它独特的表达力而著名。

它不仅可作为独奏乐器演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产生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3. 韶乐解释:韶乐是古代中国音乐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商朝。

它是最早的宫廷音乐,被用于祭祀和庆典等场合。

问:韶乐有哪些特点?答:韶乐的曲调优美动人,气氛庄重。

它有固定的曲式结构,且曲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变化,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 曲解释:曲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基本形式,各时期有不同的曲调类型。

问:古代曲有哪些种类?答:古代曲主要包括雅乐、宫廷乐、庙堂乐、农乐、民乐等多种类型。

每种曲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方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音乐的不同需求。

5. 声乐解释:古代音乐中的声乐是指通过人声来演唱音乐作品,常伴随乐器的伴奏。

问:中国古代声乐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声乐非常丰富多样,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古代声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准确传达,使得音乐与诗词融为一体。

6. 音律解释:音律是指在古代音乐理论中用来规定音高的尺度。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音律的构建有许多不同的系统。

问: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音律体系?答:中国古代著名的音律体系有十二律、五声调式等。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指的是哪五个音?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徵、羽、变宫C. 宫、商、角、徵、变徵D. 宫、商、角、变徵、羽答案:A2. 下列哪位音乐家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A. 冼星海B. 聂耳C. 王洛宾D. 黄自答案:A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著名乐种?A. 京剧B. 昆曲C. 越剧D. 评剧答案:B二、填空题4.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变宫”和“变徵”是_________音。

答案:半音5.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是_________。

答案:白居易6. 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分类法中,包括了金、石、丝、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匏、土、革、木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1) 重视音乐与道德的结合,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2) 音乐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3) 音乐理论体系完善,如五音、八音分类法等;4) 乐器种类丰富,如琴、瑟、笛、箫等。

8. 描述一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

答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1) 远古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2) 周代,音乐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礼乐”文化;3) 秦汉时期,音乐开始走向民间,出现了多种地方音乐形式;4) 唐宋时期,音乐艺术达到鼎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5) 明清时期,音乐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戏曲音乐;6) 近现代,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其独特的音乐理论和演奏形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中国音乐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再次,中国音乐在乐器制造、音乐教育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对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古代“十大古曲”之一?A. 《高山流水》B. 《广陵散》C. 《十面埋伏》D. 《梅花三弄》答案:C2. 以下哪个是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A. 钢琴B. 小提琴C. 长笛D. 定音鼓答案:B3. 以下哪个音乐家是“乐圣”?A. 贝多芬B. 莫扎特C. 巴赫答案:A4. 以下哪个是五线谱的组成部分?A. 高音谱号B. 低音谱号C. 谱表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个是民族音乐中的“戏曲”?A. 越剧B. 京剧C. 黄梅戏D. 评剧答案:B6. 以下哪个是交响乐队的组成部分?A. 弦乐组B. 木管乐组C. 铜管乐组D. 以上都是7. 以下哪个是音乐的基本要素?A. 音高B. 音长C. 音量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是音乐术语“强弱”的英文缩写?A. FFB. MFC. SFD. DP答案:C9. 以下哪个是音乐教育中的“三部教学法”?A. 听、唱、奏B. 听、读、写C. 唱、奏、创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音乐教学中的“集体教学”?A. 小组课B. 大班课C. 个别课D. 家庭课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音乐的基本属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响性、时间性、情感性2.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______、音乐______、音乐______是关键。

答案: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3. 以下音乐家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______ - 《月光奏鸣曲》、______ - 《蓝色多瑙河》、______ - 《梁祝》。

答案: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陈钢4. 以下乐器分别属于哪个乐器家族:小提琴 - ____、钢琴 - ____、长号 - ____。

答案:弦乐器、键盘乐器、铜管乐器5. 以下音乐术语分别表示:FF - ____、MF - ____、SF - ____。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2015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1.宋代器乐合奏有哪些新发展?其特点是什么?由于宋代音乐文化处于转型时期,即宫廷音乐逐步走向民间,使民间器乐合奏和宫廷器乐合奏一样兴盛起来,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器乐组合形式。

宫廷和民间的合奏既有相互融合、影响的一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宫廷合奏形式人数多,规模大,注重气势;而民间合奏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在瓦子、勾栏等场所流行的器乐形式。

为了便于流动演出,合奏以小型组合为主。

1)民间合奏形式有:细乐——是用箫管、笙、蓁(即轧筝,读zheng)、稽琴、方响等乐器合奏。

清乐——是笙、笛、荜篥、方响、小提鼓、拍板、轧子等乐器合奏。

民间还有专门的组织——清乐社,专门演奏清乐。

小乐器——是由一、二人合奏的器乐形式,如双韵合阮咸,稽琴合箫管,稽琴合葫芦琴等。

鼓板——是由拍板、鼓和笛等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也加轧子、水盏、锣等打击乐器。

2)宫廷合奏形式有:教坊大乐——是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所用乐器有荜篥、龙笛、笙、箫、埙、篪、琵琶、箜篌、方响、拍板、杖鼓、大鼓、羯鼓,共13种。

整个乐队最多时达300人左右。

随军番部大乐——用于宫廷仪仗,人数达50余人。

2.为什么说宋元说唱音乐已由发展走向成熟?宋元时期,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得以继续发展。

首先,在唐代原本只是在寺院中表演的说唱艺术,到宋元已能在城乡的各个角落进行表演,比如城市的瓦子勾栏、茶楼、酒肆、歌馆等处是表演说唱的重要场所。

其次,这种音乐形式变得越来越普及,从城镇到乡村、从官府到宫廷、从普通市民到文人士大夫,说唱艺术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许多大型的长篇说唱以其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宋元说唱由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主要的几种形式是:鼓子词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由于用鼓来伴奏而得名。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题型填空题词条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远古、先秦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贾湖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大司乐: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石类:鸣球二、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汉代一、简答题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相和歌:李延年:鼓吹乐:百戏: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二、问答题: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清商乐: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西曲:何承天:《广陵散》: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二、问答题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

2015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九1、什么是“大曲”和“法曲”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是汉魏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发展;它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是大曲的重要特点;大曲的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这种音乐形式在唐代的各种音乐中都可见到,如立部伎中的破阵乐、清乐中的玉树后庭花、胡乐中的凉州等;霓裳羽衣舞是唐代着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是一部较具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它是由唐玄宗创作的,又叫“法曲”;“法曲”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霓裳羽衣曲即是法曲之中着名的一首;原作已失传;现存的霓裳中序第一是宋代音乐家姜夔从故纸维中发现的商调霓裳曲十八阕,并对其中的一段加以填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2、唐代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唐代音乐机构的规模是空前的;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教坊和梨园则隶属于宫廷管辖;1大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乐工要经严格的训练,学习标准极高;通常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大乐署的人数最多时达11447人;2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是卤lu薄和军乐的官署;3教坊是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材,由皇帝直接派专人来管理;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材;4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只有300多人,,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唐代音乐机构的建立都是为了适应当时音乐发展的需要,尽管它们的规模、职能各不相同,但却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材,促进了唐代音乐曲发展;3、唐代民间俗乐中,“曲子”和“变文”是怎样的两种音乐形式由于唐代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在社会的下层,民间俗乐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曲子”和“变文”是当时民间俗乐的主要形式;“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它是前代长期积累下来的汉民族传统音乐与从西域传人的音乐在社会上的遗留;它一经流入都市,很快得到市民和文人的喜爱;尤其是到了唐代,曲子更为兴盛,它那朗朗上口的特点使市民百唱不厌,使文人们纷纷填写曲子词,使民间歌手、乐工对其选择、加工、定型;因此,这种新颖的长短句形式逐步向更高的艺术形式发展;敦煌歌辞总编共收入唐、五代的曲子词约1300多首;曲子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当时人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子佛教语汇;佛教中“转换旧形名‘变’”,所以佛教塑像、画图均称为“变”;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就称为“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变文所讲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1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思想等佛教经义的变文,如昭莲变文、维摩诘经变文、地狱变文等;2讲说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世俗性变文,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李陵变文、董永变文等;目前在敦煌藏经洞仍保存着我国最早的说唱本子;但更重要的是唐代变文在我国民间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4、什么是“八十四调”、“二十八调“和“十八律”“八十四调”是由隋代的万宝常、郑译根据苏袛婆“五旦七调”理论发展而来的;“五旦七调”是龟兹乐调,“旦”意为“均”,是指一个音列的定位;以何律为宫的音阶即称为何均;如以黄钟为宫的音阶称为“黄钟均”或“黄钟宫”;“五旦”是指以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为宫音构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调式音阶;“七调”是指以七声音阶中任何一音作主音,又可构成七种不同的调式;“八十四调”理论是以“七声”与“十二律”旋相为宫;用十二律构成十二均,每均可构成七种调式,所得八十四调,它的提出建立了我国古代官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俗乐二十八调”,与隋代八十四调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由于各代乐律音高标准不同,对“二十八调”的解释有“为调式”和“之调式”两种体系;宋人肯定了“七均四调”的说法,即七均有七种调高,每种调高又有宫、商、角、羽四种调式;清人凌廷堪燕乐考源一书认为,“二十八调”应是四均七调,即四均为四种调高,七调为七种调式;现今的一些古老乐种,如西安鼓乐、福建南音、智化寺音乐等多强调四宫的传统;“十八律”理论是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正律之后,继续计算出六律这六律被称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十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十八律理论在律学方面的突破,使三分损益律的理论更趋于完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5、曲子在宋代的发展如何流传至今的宋代歌曲集是哪一部,作者是谁宋代曲子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继承了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大曲、法曲中的部分音乐,在宋代盛极一时,成为一种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音乐形式;其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多为长短句;宋代曲子的体裁形式主要来源于唐大曲中的某一部分,如令、慢、引、近、序、歌头等;曲子的创作手法主要是依乐填词,还有一些常用的技法:“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白石道人歌曲是流传至今的较为珍贵的歌曲集,是南宋词坛上着名词人姜爱1155一l 221,因号为白石道人,故世称姜白石所集;其中收入词曲17首自度曲14首,古曲填词2首,为范成大曲填词l首,旁注宋俗字谱;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缀律吕字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另有圣宋铙歌鼓吹曲歌词14首;姜白石不仅一身文采,还擅长自度曲,其代表作是扬州慢、杏花天影;他一生在游历飘零中度过,又时逢战乱,因此,他的作品多带有惆怅、伤感的色彩,慨叹其身世的凋零,也流露出淡淡的爱国情思;6、宋代市民音乐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如何宋代自建立之日起,社会逐渐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都市发展尤为迅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市民文化层出不穷;琳琅满目、世俗情趣浓厚的音乐形式,活跃在城镇中的瓦子勾栏、艺场酒楼等娱乐场所之中;以娱乐为主的商业集中点“瓦子”又称“瓦舍”、“瓦肆”和瓦子中民间艺人表演的场子“勾栏”,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容纳人数之广,在宋代笔记东京梦华录中可略窥一班;在汴京,“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可容数干人;”除了瓦子勾栏之外,茶坊、酒肆、歌馆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极为活跃;它们为各种技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在瓦子勾栏中,民间艺人的表演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技艺精熟;主要形式有:小唱、嘌唱、诸官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活、杂扮、叫果子等;其中,宋杂剧在瓦舍勾栏的社会艺术活动中吸收各种技艺而发展自身,成为一门颇具特色、遍布城乡的戏曲艺术;另外,勾栏中也汇聚了很多优秀的艺人,如小唱艺人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等人;他们日益娴熟的技艺使得众多市民为此着迷,往往“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东京梦华录;还有一些流浪艺人“路歧人”,在街头巷尾表演技艺,表演一些器乐合奏或类似鼓词、道情这样的说唱形式;南宋民间还出现了一些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书会是指专门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其成员主要由一些失意文人组成;他们常被称为“书会先生”或“书会才人”;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术组成的行会组织;比如绯绿社杂剧社、遏云社唱赚、同文社耍词、清音社清音、绘革社影戏、律华社吟叫;这些行会组织对提高当时民间艺术的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宋代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居,促使音乐的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戏曲艺术得以确立和发展,从而替代了原来的歌舞艺术;各类丰富多姿的音乐艺术形式争奇斗艳,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宋代音乐文化向着普及面更广、综合性更强的艺术形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1.宋代器乐合奏有哪些新发展?其特点是什么?由于宋代音乐文化处于转型时期,即宫廷音乐逐步走向民间,使民间器乐合奏和宫廷器乐合奏一样兴盛起来,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器乐组合形式。

宫廷和民间的合奏既有相互融合、影响的一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宫廷合奏形式人数多,规模大,注重气势;而民间合奏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在瓦子、勾栏等场所流行的器乐形式。

为了便于流动演出,合奏以小型组合为主。

1)民间合奏形式有:细乐——是用箫管、笙、蓁(即轧筝,读zheng)、稽琴、方响等乐器合奏。

清乐——是笙、笛、荜篥、方响、小提鼓、拍板、轧子等乐器合奏。

民间还有专门的组织——清乐社,专门演奏清乐。

小乐器——是由一、二人合奏的器乐形式,如双韵合阮咸,稽琴合箫管,稽琴合葫芦琴等。

鼓板——是由拍板、鼓和笛等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也加轧子、水盏、锣等打击乐器。

2)宫廷合奏形式有:教坊大乐——是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所用乐器有荜篥、龙笛、笙、箫、埙、篪、琵琶、箜篌、方响、拍板、杖鼓、大鼓、羯鼓,共13种。

整个乐队最多时达300人左右。

随军番部大乐——用于宫廷仪仗,人数达50余人。

2.为什么说宋元说唱音乐已由发展走向成熟?宋元时期,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得以继续发展。

首先,在唐代原本只是在寺院中表演的说唱艺术,到宋元已能在城乡的各个角落进行表演,比如城市的瓦子勾栏、茶楼、酒肆、歌馆等处是表演说唱的重要场所。

其次,这种音乐形式变得越来越普及,从城镇到乡村、从官府到宫廷、从普通市民到文人士大夫,说唱艺术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许多大型的长篇说唱以其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宋元说唱由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主要的几种形式是:鼓子词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由于用鼓来伴奏而得名。

往往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

其音乐待点是反复使用同一曲牌。

其形式有两种:一为有说有唱、说唱相间,音乐部分不断重复同一曲牌。

如北宋赵德璘《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共十章,另有序和尾。

每段先有说白,后唱《蝶恋花》曲牌。

二为只唱不说,以同一曲牌歌唱多段曲词。

如北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共12首,各首分别叙述其中某一个月的景色。

诸宫调这种说唱形式是由北宋时期汴京瓦子勾栏中的民间艺人孔三传创立的,是一种新的大型说唱形式,把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了新的水平。

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使用了多种宫调,它是—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体制宏大的体裁,曲调丰富,适于表现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

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套曲其宫调也各不相同。

这种多套曲、多宫调的运用,不仅造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还大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宋代诸宫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

金元时期诸宫调依然很流行.其伴奏乐器是:锣、拍板、笛等。

诸宫调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它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俗乐。

但大部分诸宫调在流传过程中已佚失,现今所能见到的有《刘智远诸宫调》(金人所作,原书佚失,现存有歌词残本)、《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作品,全部的文字和三分之一的乐谱现存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天宝遗事诸宫调》(元王伯成作,原书佚失,部分歌词残存在明代戏曲选本《雍熙乐府》等书中)。

《酉厢记诸宫调》是由金章宗时期(公元l190—l 208)的董解元创作,故又称《董解元酉厢记》,简称《董西厢》。

其内容根据唐代元稹《莺莺传》改编。

全本运用了14个官调,151个基本曲牌,连变体在内共计444个。

这种长篇说唱音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说唱音乐已达到高度成熟。

陶真是在农村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

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金元。

它的题材和歌词较为通俗,多为七字句。

宋代,“路歧人”是陶真的主要表演者。

陶真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

货郎儿是民间流行的又一说唱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名称。

宋元时期城乡间流动叫卖杂物的小商贩,常摇串鼓招揽顾客,他们的叫卖声逐渐发展成为民间曲牌(最初的歌曲形式),其曲牌亦称[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

它是当时城乡商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货郎儿]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货郎儿们的加工.艺术性越来越高,其较高级的形式是[转调货郎儿],它以说唱长篇故事见长。

就是将[货郎儿]曲牌的乐句,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在其间插入了另一个或另几个曲牌。

“转调”是指本曲中间夹用别的曲调。

[转调货郎儿]这种音乐结构形式.一方面借[货郎儿]的前后呼应保持了音乐结构上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中间任意穿插曲牌,开拓了音乐变化上的极大可能性。

符合音乐的逻辑发展,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转调货郎儿]还可以联套使用,比如[九转货郎儿]是一个[货郎儿]本调和八个在[货郎儿]曲牌中间插入其它曲牌的[转调货郎儿]联成的套曲形式。

[货郎儿]的表演通常是由演唱者一手摇动串鼓,一手打板演唱。

普遍受到下层人民的欢迎。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无论是在演出场所、流传范围的扩大上,还是从各种体裁形式的多样性上,它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前代无法企及的。

同时它又对宋元时期的戏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3.宋杂剧与元杂剧有何区别?南戏与杂剧有什么区别?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宋杂剧在剧本结构、表演、音乐等方面与元杂剧有着明显的不同。

1)宋杂剧的结构是由艳段(表演情节较简单的寻常熟事)、正杂剧(表演较复杂的故事)、散段(又称“杂扮”,是一种滑稽表演)三部分组成。

宋杂剧已有固定的角色:副净(装傻发呆)、副末(专与副净打趣逗乐)、孤(扮官吏)、旦(扮女性)等。

宋杂剧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音乐部分很少,一类是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以音乐贯串全剧。

杂剧音乐吸收了唐宋大曲、法曲、唱赚、诸富调以及各种流行词曲的曲调。

2)元杂剧的结构是一本四折(幕),有时加一个楔子。

如果内容庞大,可将几本串联起来表演。

每折用相同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本有四个不同的宫调,每折形成较为固定的曲脾联缀形式。

其表演是由曲(歌唱部分)、宾白(语言部分)、科(动作表情)三部分组成。

是一种以唱曲为主的戏曲,往往一人主唱。

其音乐又称北曲,属曲牌体形式。

曲牌来源于大曲、诸宫调、词调等。

其音乐结构严密,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柏板和锣等。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在于其结构、音乐等方面表现出的灵活性。

南戏约产生于北宋末年浙江温州一带,原名为“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后来又称“南戏”、“戏文”,用以区别北方杂剧。

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是宋元时期影响最大的戏曲形式。

南戏的灵活特点如下:a.宫调的使用不受限制,可以随时换韵。

b.演唱上突破杂剧一人主唱的程式,剧中的所有角色都可以演唱,增添了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c.音乐风格婉转细腻,常采用五声音阶。

d.音乐曲牌的运用使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联缀形式。

南宋时期代表性的南戏剧目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等。

元代代表性剧目有:《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

因南戏在元代被称为“传奇”,故这四剧又称“四大传奇”,加《琵琶记》并称“五大传奇”。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基础上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它的兴盛与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元朝统一中国之后,蒙古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

充满各种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社会生活,便成为当时杂剧艺术作品的重要主题,并以其进一步戏剧化的发展来适应特定时代的需要。

2)元统治者对财富的掠夺和挥霍,造成了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

繁荣的城市经济为元杂剧提供了物质条件。

很多文人墨客、出色的民间艺人汇集于当时的都城一—大都。

3)元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文人地位之低下,使得众多的文人纷纷投入到杂剧的创作中去,出现了一个作家群体。

他们更贴近下层人民,熟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他们的作品题材多种多样,刻画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尖锐的社会矛盾。

他们善于把握戏曲创作的内在规律,掌握较高的创作技巧,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剧目,为元杂剧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杂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马致远的《汉宫秋》、《岳阳楼》等。

郑光祖的《情女离魂》等。

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等。

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4. 宋元时期主要的乐器有哪些?宋元时期,除了一些前代乐器被继承下来之外,还不断有一些新的乐器出现。

这些乐器不仅种类繁多,还显示出各自的独特个性。

较有特色的乐器如下:稽琴—一—又称“奚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北宋时在民间广泛流传。

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中记载了宋熙宁年间,教坊乐工徐衍在宫宴上演奏稽琴时,突然一弦断,但他仍能完整地演奏,显示其非凡的技艺,同时也可看出稽琴这件乐器已被用于教坊大乐。

“秦”——唐代出现的新乐器,名叫“轧筝”,宋时逐渐流行起来,更名为“秦”,是一种弓弦乐器。

其演奏方法是:“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新唐书·音乐志》)。

琵琶——宋元时在制作上已出现“品”,富于表现力。

元代已出现了一首流行较广的独奏曲《海青拿天鹅》,此曲发挥了琵琶弹奏的多种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弦一—元代较为流行,属于弹拨乐器。

云璈——元代出现的新乐器,今名“云锣”。

火不思——又名“浑不似”、“胡拨四”,是西域传来的一种弹拨乐器。

其形制为四弦、长柄、无品,梨形音箱。

兴隆笙——是元代经中亚地区传入我国的西洋早期管风琴,仅用于宫廷宴会。

宋元时期的乐器发展顺应了整个时代音乐生活的需要,在制作上愈来愈趋于简化,在使用上愈来愈趋于便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