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2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的关系。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文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动物的科普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动物的科普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2.难点: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科普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插图。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物科普资料。

4.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结束后,邀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例如:“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课文中有哪些描述松鼠生活的句子?”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松鼠的生活场景。

每组选一位学生扮演松鼠,其他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松鼠的行为。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知道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顺手推舟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1.掌控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知道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自我领会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换法教学准备: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干情形;三十六计;教学课件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掌控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策中,你知道哪几种呢?生尝试回答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杰出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聪明。

二.初读课文,梳理进程: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1)带拼音读(2)去拼音读(3)找生读、正音(4)找易错字词语: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危在旦夕成竹在胸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1)齐读(2)指名读正音(3)齐读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案(含两课时)

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②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 来表现它的警觉;③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④从蹦跳 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⑤从被惹恼时发出的不高兴的叫声来表 现它丰富的感情。
在精读课文 的基础上理清 作者的思路,有 利于让学生把
统领全文的作用。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松鼠的主要特征。 握课文内容,明 明确: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白课文的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交流感受。 问题:①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②松鼠在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习性上分别有什么
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积累。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生词带入课文中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松鼠的特点。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能表现出松鼠的特点的 句子。 (2)学生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 预设:文章第 1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起到了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课题:17.松鼠 授课日期:
1.认识本课“驯、矫、歇”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等 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 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学会观察动物,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说明。
较阅读的方法初步感受本文与《太阳》一文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异。
预设:教师出示卡片内容,指名朗读。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搜
集更多有关松鼠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松鼠建立一个档案,以
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1【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灯塔的可贵品质。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灯塔的可贵品质。

2.了解课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灯塔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灯塔在大海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2.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灯塔有关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1.读通读顺全文,并且积累你觉得精彩的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种?(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三、深入探讨,品读交流。

1.积累词语,说说用得精彩的地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种?(讨论、交流)重点讨论灯塔的形象:A.大海上有一座灯塔,日日夜夜指示着航海的船只,使它们避免了触礁和搁浅的危险,胜利地完成航行的任务。

B.但是灯塔毫无畏惧,毫不动摇,依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冲破黑暗,放射着光芒,指示着航行的方向。

C.灯塔微笑地回答:“因为我做着对人们有益的事,心里踏实得很!”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讨论:应该怎样处理语气、语速,才能读出情感。

2.自由练读,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在你的心目中,灯塔是什么?(小练笔)灯塔,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身边有没有像灯塔这样的人?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他(她)就像灯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1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选自布封的作品。

课文主要描绘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从而使读者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和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描述细腻,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课文的表面意义,但对于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引导。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内心的情感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松鼠的可爱。

同时,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例如:“松鼠的外形特点是什么?”“松鼠的性格特点有哪些?”“松鼠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教学设计

17 松鼠教材分析《松鼠》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有很大不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习作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从编排的内容来看,本单元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这四篇文章都是为写好说明性文章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习作支架。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取信息,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体会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的写法;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明白说明文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此外,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松鼠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语段,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具体特点并融入情感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阅读,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难点: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具体特点并融入情感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1)播放松鼠的视频)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活泼可爱)(2)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动物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2.书写"松鼠"(1).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练写"鼠"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4、独立完成《长江作业本》若干题目,
当堂批改,评价——10分钟左右
五、“一对一”优辅差——3分钟左右
六、总结——2分钟左右
粘贴——《练习册》
导学:切勿“脚踩西瓜皮”
重点抓:基础
着眼:语文素养+应试
记录——
指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四方格生字
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
粘贴——《语文书》课后习题
粘贴——《英才教程》课后题解
课后反思: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程
17、地震中的父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说课稿

17.《松鼠》说课稿一、说教材《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说明文。

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文章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

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四、说学法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重难点,提升学生们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图片导入在导入时,我向同学们展示了大量的关于松鼠的图片,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松鼠形成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是对课文内容和字词的初步把握。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生字词;同时,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上,我引导学生从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性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落的阅读和感悟,把握特点,体会作者对松鼠喜爱的情感。

(四)小结方法、拓展延伸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

所以,我在教完这篇文章之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并改写《白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

17 爬天都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道理。

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理解作了提示,目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踌躇、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级、链、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颤" 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1.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

(板书课题)2.介绍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顺序: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三、认读生字词1.自由读文,认读生字。

2.各种形式读词语。

3.多音字讲解。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头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3.书写提示。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5.解释词语。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7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一、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 ?学生讨论后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唯一的听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唯一的听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预备: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文题目,导入新课1.文中的“唯独的听众”指的是谁?什么缘故称她为“唯独的听众”?2.你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摸索这两个问题。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大吃一惊、全力以赴、忐忑不安、潜滋暗长、蹑手蹑脚。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1)“唯独的听众”是指谁?生:老妇人。

(板书:老妇人)这是一个如何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扫瞄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2)“唯独的听众”做了什么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在音乐方面发生变化的缘故。

3.概括课文的要紧内容。

四、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1.我们应该如何样学习写人的文章?2.学生默读,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要紧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3.读一读句子,抄写生字词。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同音字yōu ()久()静()愁()美yí()式()留怀()转()qiàn()款道()镶()拉()附答案:悠久寂静忧愁优美仪式遗留怀疑转移欠款道歉镶嵌拉纤二、字组词沮()租()赴()赶()镊()蹑()聋()茸()附答案:沮丧出租奔赴赶忙镊子蹑手蹑脚耳聋毛茸茸字词积存练三、选词填空。

收藏珍爱1.我一直()着那个隐秘,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2.我们要()时刻,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熟练熟悉3.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地拉许多曲子。

4.我差不多专门( )小提琴的特点了。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17 松鼠 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17 松鼠 教案

17松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和特点。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多媒体展示有关松鼠的图片和资料信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种小动物。

3.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总起句,梳理课文结构,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懂得人与自然万物应自由共生、和谐相处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习性和特点。

2.抓住文章的总起句,梳理课文结构,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像鼠却又尾巴大,家里从来没有它,机敏矫健又乖巧,爬树摘果本领大。

这就是森林里的小精灵——松鼠。

松鼠漂亮乖巧,聪明伶俐,还很爱干净,你一定会喜欢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了解更多的关于松鼠的知识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鼠”,后鼻音“玲、珑”。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鼠”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滑、狭”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玲、珑”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对比识字示例:玲(玲珑)—冷(冷水)—铃(风铃)珑(玲珑)—拢(合拢)—胧(朦胧)(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鼠”上部“臼”要写得略扁,下部间隔均匀,斜钩舒展。

“玲”左部末笔的斜提与右部撇画注意迎让,捺画舒展,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方。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松鼠 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松鼠  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17 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 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松鼠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4)(1)读词句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出示课件5)晃 huǎng()huàng()组完词同桌订正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的松鼠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全班交流,总结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出示课件8)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外形特征,详细描写了松鼠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和尾巴上翘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出示课件9)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恰当的使用形容词,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

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17《慈母情深》教案3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17《慈母情深》教案3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17《慈母情深》教案3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课文讲述了一个慈祥的母亲,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支持“我”读课外书的感人故事。

通过描述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慈母情深的特点,从而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学会感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慈母情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父母的爱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情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学会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情深。

2.难点:通过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学会感恩。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相关慈母情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慈母情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然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件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慈母情深。

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课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父母的爱有何感受,如何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学会感恩。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出发,体会父母的辛勤付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课文讲述了一个母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儿子读课外书的感人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热爱母亲、尊敬母亲、感恩母亲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母亲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可能理解不深。

此阶段的学生富有同情心,容易被感人的故事所打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感恩母亲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理解母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支持儿子读课外书的决定,感受母爱的深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相关图片或课件3.学习任务单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母亲的认识,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慈母情深》。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或观看课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如:母亲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让儿子读课外书?母亲是如何省吃俭用支持儿子读课外书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爱。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你觉得母爱是什么?你如何回报母爱?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母亲。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优秀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

首先,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其次,这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

课文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层次清晰。

另外,课文的语言堪称经典。

无论是对其外形的形象逼真的描写,还是对搭窝时系列动作的连贯描述,都是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无疑对学生以后的习作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

【作者介绍】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1.他的这套说辞,彻底rě nǎo()了爸爸,于是,爸爸就惩罚他,让他去面壁思过。

2.他一不小心huá()了一下,摔倒了。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敏锐—————()锐利—————()通常—————()暖和—————()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松鼠有时也捕捉鸟雀。

它不是肉食动物。

(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先后介绍了松鼠的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体现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五、重点段落品析。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ún xùn)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xiǎng xiàng)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松鼠》-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松鼠》-人教部编版
研讨第一自然段质疑:
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因为“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
自主质疑:
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它们”,各代表什么?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出示:标注文中能够反应作者对松鼠喜爱的句子,并反复品读,尝试读出感情。
集体交流:
1.生两两交流,互为补充。
2.生互读,师巡回指导
3.汇报句子——提炼关键词——谈感受——读出体会。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1)我是怎么区分读音的?。
(2)我还可以根据读音组词。。
3.趣味识字:
(1)我用方法记住了字。(猜字谜、顺口溜等)
4.易写错的字:
(1)在结构上应注意:
(2)在关键笔画上应注意:
(3)我还可以找出形近字并组词:。
(三)词句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四、你认为本课语言与《鲸》一文有何异同?
五、仿写: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松鼠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生概括每段的内容--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2.我们知道了每段话的中心,那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知道了吗?
展示某位同学概括的主要内容:例:本文通过介绍松鼠的外形、性格、行为三方面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展示了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
说说谁概括得好--由这位同学介绍概括方法
3.积累: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在文中标出来并分类写在下面。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松鼠》word版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松鼠》word版教案

17松鼠教学目标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产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产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驯”引导学生结合文中“驯良”一词,理解“驯”有“善良、温顺”的意思,可以通过编儿歌、换部首的方法帮助记忆,如“土旁念深圳,马儿性温驯。

加页事顺心,出言留家训”。

“藓”结合文中“苔藓”一词帮助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歇、锥”可以与其他形近字作比较帮助识记,如,“歇”与“渴、喝”,“锥”与“椎、堆、推”进行字形辨析。

本课有几个见面字“缨、翘、蛰、敞、褐”,可能会影响学生理解课文。

“帽缨形”“褐色”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蛰”字可以让学生根据“蛰伏不动”一词,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

“翘、敞”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或者生活经验理解字义。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可以集中指导。

“玲、珑、滑、拾、狭、梳”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玲、珑”提醒学生要处理好穿插避让的关系,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掉。

“歇”需要注意左半部分的下面与“匈”字的区别。

“鼠”字笔画较多,注意笔顺,强调第二笔为短竖,第三笔为短横。

“秀、窝”是上下结构,“秀”下半部分“乃”要写得小一些;“窝”字下半部分的“内”不要写成“肉”。

“勉”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七笔竖弯钩要宽,能包围里面的“力”。

阅读理解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方面与《太阳》有很大的不同。

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本文主要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写松鼠吃东西,“像人们用手一样”;写松鼠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十七课 松鼠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十七课 松鼠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松鼠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课文以生动的描述,从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搭窝、繁殖)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松鼠这种小动物,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文章语言生动,对松鼠的描写细致入微,将松鼠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来,很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学习,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说明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正确读写“驯、矫”等11个生字,理解“乖巧、驯良”等15个词语。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圈点批注等方式,找出文中描写松鼠特点的关键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性说明文在表达上的不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松鼠的可爱,培养热爱小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掌握文中说明松鼠特点的方法。

-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描述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 区分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性说明文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含松鼠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练习题等。

五、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文字课件六、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展示七、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读写“驯、矫”等11个生字,理解“乖巧、驯良”等15个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 初步感受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1. 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松鼠活动的视频(课件:松鼠视频),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动物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松鼠)- 提问:你们对松鼠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松鼠的知识或自己与松鼠有关的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
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四方格生字
记录——
指名——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2,见《练习册》;
3,见手机或其它
●预习(正式讲读之前1-2天)
任务、要求:读书——求正确、流利
查工具书——求断词断句基本正确、重点词义略知一二
做《练习册》——求自觉主动认真
(选择T1/2/3……)
⏹课前观看“大地震视频”
⏹播放360浏览器“收藏夹”之“五年级课文朗读”
正课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左右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读课文——5分钟左右
以中等生、差生为主
三、学习生字新词——5分钟左右
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粘贴——《语文书》课后习题()
()
()
()
()
()
()
()
()
()
()
()
()
()
()
()
重点:普遍有理解困难的
四、讲读课文——22分钟左右
听-说-读-写,注重“双基”,精讲精练
(视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重点训练项目:指导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机介绍作者、背景
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相机学习课后习题、《练习册》(不少于5~8分钟)
五、练习——5分钟左右
内容:随机选择
正课第二课时
一、回顾,检查,纠正,导入——5分钟左右
二、再读课文——5分钟左右
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讲课文——15分钟左右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随机作业,提高拓展
选择《练习册》、《长江作业本》重要的讲解
四、独立完成《长江作业本》若干题目,
粘贴——《英才教程》课后题解
课后反思:
导学:切勿“脚踩西瓜皮”
重点抓:基础
着眼:语文素养+应试
当堂批改,评价——10分钟左右
五、“一对一”优辅差——3分钟左右
六、总结——2分钟左右粘贴——《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