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全面进入公司治理阶段

合集下载

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上的讲话

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上的讲话

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大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吹响了新一轮深化提升行动的冲锋号。

刚才,董事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发言,我完全赞同,一会儿,总经理还要作表态发言,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企改革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牢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国有企业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好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布局优化、转型升级等工作;要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优势企业;要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合理确定年度投资计划,推动投资与效益相统一;要抓好成本费用管控,持续降本增效。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国有企业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保就业保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使命任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是压实政治责任。

市国资委必须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全面加强对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各区县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改革进程。

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上阵,积极参与改革工作,以身作则,带头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严格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二、突出提质增效,增强改革动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

公司治理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文/孙岚摘要: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司治理的概念介绍及理论指引,对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作了概括的描述,揭示了公司治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现今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课题。

关键词:公司治理;国有企业;改革随着中国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结构创新被引入中国,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创新成为近年来中国国企改革的突破点。

由此,更广泛的公司治理理念被中国领导层和企业管理层所接受,并身体力行,在进一步的改革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做出如下定义,公司是指全体股东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共同出资设立,可以是实物出资或其他出资类型,有限责公司有最低出资额的规定,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分成等额的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所承担的债务负责的企业法人。

公司是基于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及委托-代理关系等重要理念而成立法人实体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流行的两种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受到《公司法》的限制,不对外发行股票,股权转让依据章程的规定,是一种既具有人合又具有资合的经济组织。

而股份有限公司通常是指公司的资本以公开发行的股票为形式,并可以自由转让的一种企业形式,通常规模较大,是一种典型的资合公司。

股东作为公司实际法定的所有权人,与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是分离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指定公开发布,并要同时公布一些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的自愿或非自愿的信息。

一、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存在于公司管理者、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之间的关系它通过治理结构决定公司目标的制定、达到目标的手段及完成公司目标。

良好的公司治理包括如下因素:(一)有对于风险的管理、意识、评价、减缓基于全面管理考量的定义。

这里包括充分而适当的控制系统。

(二)具有实践指导的监管加强了业绩的完成,并支持上一层大部分的定义。

(三)公司治理对于组织追求有效及道德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使公司远离资源、人权、经济、实物、智力的浪费。

在2023年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题培训会上的讲话

在2023年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题培训会上的讲话
另一方面,国企也需要积极拥抱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与国际市场融合,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下,积极拥抱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是加快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走出去”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深化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加大投资力度与海外市场间的互动和学习,为国内企业发展赢得丰富的资源和先进技术。
首先,国资国企改革要注重打牢制度根基,坚决向深层次方向转型。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大力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质量效益,ຫໍສະໝຸດ 保国企创新持续发展的动力全面爆发。
其次,国资国企改革需要积极推进国企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提高科技的研发应用和销售服务等一系列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推进国企从以过去壮大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确保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国资国企始终承担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国企改革,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特别是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更让国企展现了强大的责任担当和应对能力。但回顾整个改革发展史,也必须看到现状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国企进一步完善的制度、经营格局、多元化经营等方面亟需进一步改革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新一轮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和必要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年基础上,国资国企改革也进入新的探索和发展阶段,要在新的起点上,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实现共同繁荣为目标,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在改革进程中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涉和管理,创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失控和市场主体出现歧义、价格变动等问题。应该尽力打造公平、法治、透明、有竞争和创新的市场经济,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加强“管绿”与“放权”之间的协调。

深化国企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深化国企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深化国企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深化国企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部门积极推进深化国企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将相关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推动产权结构改革。

在产权结构改革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我们深入实施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设立试点,推动“两权分离”改革,通过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划分出资产管理公司、产权管理公司以及国有资本出资经营公司,实现产权与经营的分离,有效推动了国企的市场化运作和资本运作。

而在中央企业改革方面,我们按照“放权、补短板、管市场、提效益”的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国资投资组合优化调整。

通过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探索推动国有资本集中度提高,增强国有资本运营能力。

二、推进企业治理机制改革。

企业治理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我们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制定出台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架构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任和任期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纪律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能力与职责的匹配。

三、加强国资监管。

国资监管是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国资监管法律法规,加强了国资监管体制建设。

制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规程》,明确了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职责和授权范围。

并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计工作,提高了监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四、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

我们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为导向、法治为保障,深入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试点。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优化布局和结构。

国企改革 实施方案

国企改革 实施方案

国企改革实施方案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

为了推动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深化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我们将推进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加强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国有企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水平。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水平。

我们将通过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和流转,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我们将加大对国有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五、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我们将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确保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推进,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完善改革举措,努力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 刘春蕾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 索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 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
不断发展,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越发凸 为探索阶段、攻坚阶段、推进阶段以 化,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
显,特别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及全面深化阶段。可以说,从 2015 设作为首要任务,明确了把党的领导
由于我国设立了独立董事和专门委员 会,董事会权利比较大;而日本更多 依赖监事履行监督职能,其监事权利 比我国的监事会要大。二是在董事会 设置上,借鉴英美模式引入独立董事 制度和专门委员会制度。如独资、全 资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人数应占董事会 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上市公司要求 独立董事人数占三分之一以上,并设 立相关专门委员会。三是在监事会成 员构成上,借鉴了德国的“共同决策 制”。我国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监 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
(二)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 求、价值判断和治理理念,保障公司
9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研 究 院 RESEARCH INSTITUTE
①以高水平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②加快区域国资重组整合 打造骨干型产业投资平台 ③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改革困境及对策建议 ④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 到公司决策,容易导致企业追求控股
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 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司价值最大
产生。
化,不能有效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创
造力,甚至出现终极股东对中小股东
三、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 的“隧道挖掘”问题。
的主要问题
(二)董监事会运行不规范、职

落实国企改革情况汇报

落实国企改革情况汇报

落实国企改革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我公司积极落实改革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方案落实情况。

自国务院发布改革方案以来,我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改革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并逐步落实。

在人员调整、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国企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国企治理结构优化情况。

针对国企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公司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调整,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了权责划分和决策流程,提高了公司治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三、国企经营机制改革情况。

在国企经营机制改革方面,我公司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加强了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国企员工激励机制改革情况。

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公司完善了员工激励机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五、国企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作为国有企业,我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了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下阶段工作计划。

在国企改革工作中,我公司将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公司落实国企改革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国企改革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谨此汇报。

此致。

敬礼。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开放的企业运作环境,也让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制度和桎梏,实现了全面的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在现代公司的相关治理要求下,也相应地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但在这一改革的进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即一些企业只是改变了一些形式,但依旧是被传统制度所束缚。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重点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国企;改革;公司治理引言:自从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变革之后,国企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历经数个时期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放权”、“股份化”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公司都摆脱了传统的制度,开始了证券市场的发行,并且建立了内部管理架构。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许多企业的发展变革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究其核心原因,主要是原有的制度依然对它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笔者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

一、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一)三会一层职权界限不清晰,没有明确权责清单指引公司尚未形成规范、明确的权责清单,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分工仍不够明晰,议事清单不齐全,分级授权体系不健全,影响日常事项决策审批和日常工作开展效率。

在现代公司体制中,公司的董事会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总经理的选聘等,但是,在行使其职权时,通常要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或直接由政府部门任命,从而制约了董事行使职权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公司的经理层和董事会之间存在着权力交叉、重叠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人缺失和利益主体的模糊,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以笔者所在区属国有独资一级平台公司为例,在执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过程中,虽然党总支会议事清单已发布,但三重一大事项尚未明晰,议事清单中的“其他应由党总支委前置研究讨论的重要事项”指代不清,造成不需要上会的事项也习惯或偏向于上会讨论现象,导致决策和工作效率下降。

国企改革阶段总结汇报

国企改革阶段总结汇报

国企改革阶段总结汇报国企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推动国有资本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实现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下面对国企改革的阶段进行总结汇报。

第一阶段是“试点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是国企改革的起步阶段,为了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模式,我国从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开始试点探索。

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让国有企业得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化经营权,加速了国企改革的步伐。

第二阶段是“初步改革”阶段。

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我国国企改革进入了初步改革阶段。

在这个阶段,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如低效率、浪费资源、权责不清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例如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股份制改革,引入外资等。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第三阶段是“深化改革”阶段。

在初步改革的基础上,我国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

这个阶段,我国国企改革的重点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等。

通过引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机制,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透明度。

第四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在前三个阶段的改革基础上,我国国企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

这个阶段,我国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加强市场竞争,推动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国际企业的合作,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试点探索、初步改革、深化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等多个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改革,我国国企的效益和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然而,国企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国有资产管理、企业负债问题等,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完善。

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创新改革举措,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在当前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权力分配、职责划分和管理决策过程等的组织形式和机制。

在国企改革中,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既可提升国企的管理效能,也可促进国企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环境发生了巨变,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制度转型和管理变革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化、法制化的新发展阶段,提高国企管理效能,加快国企结构优化和布局战略调整,需要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和完善。

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模式,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市场机制与制度约束的结合,以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发展韧性。

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需解决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 权力关系的处理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权力关系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权力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协作的良好程度。

在国企改革中,需要明确权力关系,规范权力的行使,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 决策机制的建立决策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公司运作正常的核心。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中央化决策、分权决策双重决策机制,即对集团总体战略和重大问题由中央决策,对具体业务由分权机制负责决策。

3. 监管机制的建立监管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和标准。

在国企改革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完善内部监管机构,增强监管的有效性,避免公司管理中的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

三、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实现。

具体建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 公司治理指南的出台指导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指南文件,明确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和目标,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者:万山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7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系列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提升,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企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为基本出发点,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体制的变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呈现出较强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国有企业股权单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粗放,法人治理结构和管控体系不够完善,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的严峻外部经济形势下,表现得尤为突出。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到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的关键阶段,产业分布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及企业内部配套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核心点,只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才能激发企业发展新动力,有效实现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变。

深化国企改革的三个坚持

深化国企改革的三个坚持

深化国企改革的三个坚持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盘活国有资本、夯实国家经济命脉、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呼之欲出,深化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机遇期和加速期。

面对新情况新任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市场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创新,以“三个坚持”为着力点,推动国有企业中流击水砥砺前行。

坚持党的领导,着力从严管党治党。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是确保国有企业永葆全民福祉性质、秉持国民经济中流砥柱责任担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国企改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国企改革全过程,以拨清国企改革路线迷雾,减少对改革方向的误读错判,确保国有企业始终姓“公”,始终为民;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对本单位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把政治方向关、选任干部关、监管监督关,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健全组织制度、机构设置、程序机制、工作规范,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法定职责,确保党的建设和公司治理同部署同落实;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选干部强班子,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意识,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做好深化改革的带头人。

坚持市场主体地位,着力完善企业经营治理模式。

尊重市场规律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遵循。

国企改革要尊重市场规律,要致力于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适应市场、发现市场、培育市场、放活市场为导向,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向市场要效益,向体制机制要活力,着力增强国有企业的内在动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导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着力消除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政务服务,逐步剥离企业社会职能,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职责,为国企改革发展松绑、减负、护航;优化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企业组织架构,建立协调配合、运转高效、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经营效益评估、风险责任追究、薪酬激励措施等与市场机制相适应;加强对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多元主体的全方位监督,防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国企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改革环节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尊重市场规律,注重避免市场盲目性,以战略规划引领国企发展方向,完善市场风险研判和预警机制,增强国有经济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国企公司治理方案

国企公司治理方案

国企公司治理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方案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项工作不仅可以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效益,更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公司治理方案的意义国企公司治理方案是一种指导国企经营决策、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企业效益、确保管理者职责履行的制度框架。

其意义在于:1.规范管理行为:国企管理者必须在严格的公司治理框架下行使职责,从而避免管理权的滥用。

公司治理方案明确了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与权限,以及相应权利限制和必要的制约约束,从而规范其管理行为,以保证其职责履行。

2.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国有企业是中国国家重要的财富,资产安全是国有企业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国企公司治理方案可以防止各级管理者侵吞公款及其他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维护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3.提高企业效益:国企公司治理方案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提升国企的生产效率、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国企公司治理方案的制定国企公司治理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制定公司治理方案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尊重监管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的规范要求,确保公司治理方案合法合规,有效稳定。

2.全面系统:制定公司治理方案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类资源、业务、阶段、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制定出全面系统、科学合理、有效稳定的治理方案。

3.适应性强:公司治理方案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市场需求、经营环境等因素,使治理方案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决策。

4.风险控制:制定公司治理方案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风险,确保公司治理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5.长期稳定:公司治理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长期性和稳定性,使公司治理方案能够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具有可持续性。

公司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国企公司治理方案包括机构设置、管理流程、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内控制度、监督机制、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解读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解读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解读国企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国企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一、提升市场竞争力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国有企业内部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通过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促使国企提高决策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

其次,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此外,政府还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联合组建合资公司,提升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衔接度。

二、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国企改革还致力于推进公司治理的现代化。

通过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透明度。

政府鼓励国有企业引入独立董事,建立健全的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

同时,国有企业还需注重信息披露,确保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

三、深化资源配置改革资源配置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如鼓励国企参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推进国有资本的多元化运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实现资本和经营权的分离,引入市场机制来决定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

为了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化人才。

同时,政府还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奖励力度,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五、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国企改革必须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政府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加强财务监管和风险控制,防范各类经营风险。

同时,政府还鼓励国有企业成立独立的监事会和监察机构,加强对国企管理的监督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国企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推进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推进国企改革

国企改⾰:如何全⾯深化推进国企改⾰全⾯深化国企改⾰的必要性1、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柱。

在资产总额⽅⾯,根据国资委统计数据显⽰,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10.4万亿元,约占全国资产总额的五分之⼀。

在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国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3万亿,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超过五分之⼀。

国有企业是国家收⼊的重要来源。

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2019年,国有企业应交税费为4.61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的29.18%;2020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应交税费为2.16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的26.38%。

2020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在全⼒抗击疫情、有序复⼯复产中发挥了⼤国重器的“顶梁柱”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产业链、供应链遭受较⼤冲击,国内经济⾦融运⾏挑战加⼤。

国有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确保⼝罩、防护服、熔喷布等关键物资的及时供应;确保雷神⼭、⽕神⼭医院的按时完⼯;维持能源、粮油、医药等关键资源价格稳定等。

国有企业成为“复⼯复产的主⼒军、⽣⼒军。

”同时,国有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降低社会运⾏成本中发挥了重要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国有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累积降低全社会运⾏成本超过1200亿元,全⼒⽀撑社会复⼯复产,缓解中⼩企业资⾦压⼒,如央企路桥公司为中⼩微企业降本减负,减免路桥费⽤50亿元;央企房地产企业减免中⼩企业租⾦累积超过40亿元。

2、国企改⾰发展历程⾃1978年⾸次提出国企改⾰的概念以来,我国国企改⾰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阶段(1978-1992年),以国务院颁布《关于扩⼤国营⼯业企业经营⾃主权的若⼲规定》等五个⽂件为标志,国企从完全计划经济模式转向了⾃主经营、⾃负盈亏。

第⼆阶段(1993-2002年),以1993年中共⼗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问题的决定》为标志,国企通过兼并重组、下岗分流和债转股等措施,提⾼了盈利能⼒,建⽴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改制是为了加强企业治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改制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入外部资源和管理经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分配权力和责任,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各种经营风险。

1.明确权力和责任分配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对企业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

各级管理层要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正,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各级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内部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公司董事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隐患。

3.促进信息的畅通流动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流动。

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作出准确的决策。

三、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设计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合理: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规模、性质、行业特点等因素,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权责对等: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应当相互对等,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或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发生。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完整版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完整版

(一)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法人制度 有限责任制度 经营管理制度
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 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 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 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 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 完整版
2020/6/7

一、关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五、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指导意见》的组成部分及大致内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 见被认为是我国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顶层设计性的文 件,也是社会各方面盼望已久的文件。《指导意见》 的发布再一次使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 的热点、焦点。 《指导意见》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 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是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 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
➢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 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
(四)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
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 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 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 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这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 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 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 业参与经营。
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 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 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 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 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 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 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资委将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两大方面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

国务院国资委对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分解,抓紧提出具体实施措施。

今后,国资委主要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两大方面来抓好贯彻落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国务院国资委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抓紧修改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这个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第三,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重点落实好两项任务。

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委将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来抓。

国资委将按照六个原则推进实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第一,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第二,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将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

第三,大力支持各种非公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中。

第四,国有企业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

我们不仅仅是要吸引社会资本来发展,更要把着力点放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上。

第五,在具体实施中,实行一企一策,分类进行研究,分类提出措施,不搞一刀切。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行动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二)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行动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二)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行动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二)- 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深化国企改革行动- 实施深化国企改革的成果与进展- 接下来的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和任务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多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国企改革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和效益,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深化国企改革行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深化国企改革行动。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公司治理,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创新驱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实施深化国企改革的成果与进展: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

首先,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公司的决策机制、内部管理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

其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最后,公司的效益得到了提高,公司的利润、营业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的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尽管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但是深化国企改革仍然需要不断地推进和完善。

接下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继续推进深化国企改革,重点是加强公司治理,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创新驱动,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将加强与国家政策的对接,推进国企改革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

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自评报告

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自评报告

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自评报告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自评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三年前,我们XXX集团公司站在国企改革的历史节点上,踏出了深化国企改革的步伐。

三年来,我们在充分认识改革大势、确立改革思路、实施改革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坚定信心、创新发展、持续改进,使XXX公司逐渐成为行业标杆企业。

现就我公司三年来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进行自评,以促进公司自身改革的深入落实,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健康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制定了多项治理规定,引进公司外部董事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官风建设等制度。

目前,在公司治理方面已达到了中国国有管理特别监督管理公司的指导思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制度,提高了公司治理效能。

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广大股民广泛宣传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案,提高了股民在公司决策中的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公司治理效果。

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公司运营效益XXX公司一直在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号召广大员工提高市场素质和竞争意识,通过增强市场预判能力、推动经济分析,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开拓市场渠道。

同时,我们还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思路和方式,提高经营效率,提高公司运营效益。

三、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从三年前开始,XXX公司就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外部专家,组建多个科研团队,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同时,我们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成果,使公司的科技创新与业务深度融合,提高企业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幸福感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XXX公司把人才培养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在企业内部推行太极拳等健身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幸福感,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国企改革:全面进入公司治理阶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将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的中央“企业”全部改制为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公司”。

标志着国资委监管的全部央企将全面进入公司时代。

从“企业”到“公司”的历史转变,再次完证了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从企业治理模式向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型,以加快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因此深化国企改革就是要全面进入公司治理新阶段。

深化国企改革总逻辑: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变全民所有制企业是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形态,企业受到政府的直接管理,行政型治理是其典型的治理模式,该模式的三大内涵是资源配置行政化、经营目标行政化和高管任免行政化。

行政型治理下公司治理行为的行政化问题严重,突出表现为“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即本来应该由内部治理履行的决策职能,如薪酬制定、股权激励等却由外部治理主体决定;而外部治理的很多职能,如“企业办社会”职能,却由内部治理承担。

而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则需要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型治理与之匹配,需要市场化配置资源、经济化经营目标,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前提下完
善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并实现由“权力制衡”向“决策科学”的转变。

中国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由政府计划管控下的行政型治理向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经济
型治理转型。

在计划经济时代,“低效率”、“预算软约束”、“吃大锅饭”等曾是贴在国企身上的标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导入后的一段时期内,行政干预过重、经营活力不足等仍导致大量国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至上世纪末1.68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严重亏损的竟有0.66万家,以至于要通过“三年脱困”这样“壮士断腕”的方式来渡过难关。

正是基于此,我国开始进行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治理改革,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从而催生出近百家“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成就了中国航天、核电、高铁产业等的崛起,也支撑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治理改革取得成就的背后,我们还要看到,这种“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走到今日,积累了大量问题。

据统计,央企子公司仅有6%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而母公司层面却有近70%。

一方面,大量国企子公司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境内外的上市公司,导入了经济型治理模式;另一方面,母公司层面作为全民制企业却依旧贯彻计划思维下的行政型治理安排,并对子公司施
加行政干预,由此导致在治理改革上“子比母快”的怪象,也使得资本市场上“一股独大”、“掏空”、“关联交易”等治理问题难以治本。

这种治理的双轨模式使得我们在分析改革取得成就的原因时存在不同认识,一种认为是子公司通过改制上市、导入经济型治理的结果;另一种则认为是集团等层面保留行政型治理的结果,从而导致了两种对立的深化改革的治理逻辑。

显然,这次央企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体现的就是经济型治理的改革思路。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在集团层面完成深化企业改革的任务,有利于清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也是再次重申了我国企业治理改革的逻辑在于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
型治理转型,更是对将企业改革的成就视为沿着计划经济道路发展“必然结果”、而要重回计划经济体制等错误认识的否定。

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对改革方向认识不清,就可能使改革功败垂成。

如果要按照行政型治理的改革逻辑,即使集团进行了改制,也只能是造就一批“换汤不换药”的翻牌公司。

因此,有必要再次明确深化国企改革的这一治理逻辑。

深化国企改革突破口:发展混合所有制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
资改革领域的一大亮点。

混合所有制不是新话题,十五大报告便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时隔十六年,混合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