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领域的真善美
艺术的真善美名词解释
艺术的真善美名词解释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行为,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西方文化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词称为“艺术的真善美”。
本文将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探索其内涵及与艺术的关系。
真,作为艺术的一种属性,指的是艺术作品对现实的真实反映。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知,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化为形式化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等。
无论何种形式,艺术作品都需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即在观者眼中能够传达出一种真实感。
这种真实感可以是艺术家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事实上,真实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要忠实地复制现实,而是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将其内心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善,作为艺术的另一种属性,指的是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正面价值观。
艺术家通过创作将自己的美好愿景和价值观传递给观者。
这些价值观可以是社会正义、人道关怀、环境保护等等。
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激发人们对善的追求和反思,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
同时,艺术作品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行为艺术,通过艺术家的行动来传达善的力量。
比如,艺术家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支持慈善事业等方式,用艺术的力量改变社会。
美,作为艺术最为重要的属性,是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源于个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个人的审美情趣融入艺术作品中。
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也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今日之美或许与古人不同,但美的本质却是不变的。
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形式、色彩、音律等元素,唤起观者内心对美的共鸣。
艺术的真善美是一个互补和统一的整体。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真实性,还要将其融入善的价值观,最终呈现给观者一种美的感受。
观者在赏析艺术作品时,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审美情趣,鉴赏作品中所呈现的真善美。
真善美的艺术
真善美的艺术艺术是人类情感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种真善美的表达方式。
它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启迪人们的灵魂。
在我看来,真善美的艺术是生命的修养,是心灵的滋养。
首先,真善美的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艺术作品中的精湛技艺、绚丽色彩和动人旋律都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能够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画家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听一首美妙的音乐作品能够使人的心情愉悦,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心灵享受。
艺术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还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平凡和单调,提升生命品味。
其次,真善美的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
艺术作品往往以一种隐喻和象征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激起一连串的思考。
比如,一幅油画以独特的构图和形象来表达画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思;一首诗歌用抒情的文字和韵律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激发人们对人生和情感的思索。
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深度让观众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从中得到思想的滋养和灵感的启迪。
最后,真善美的艺术能够启发人们的灵魂。
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比如,一本好的文学作品能够让人对人性和人生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人们变得更加宽容和理解;一部动人的电影能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让人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
艺术是灵魂的语言,能够与人的内心进行对话和交流,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满足和慰藉。
总的来说,真善美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灵魂的滋养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获取思考的启示,进而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让真善美的艺术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心灵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因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终究来自于对真善美的艺术的追求和感受。
谈艺术的真善美
谈艺术的真善美
艺术,它是构成复杂生活的必备元素:它既是情感的象征,也是生活的欣喜。
艺术把真善美印在细节中,把人们的情感和想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有别于日常的喧哗。
真善美,意指情感的真实、善良、美好。
艺术家从自身的经历中汲取灵感,创
造出充满内心深处淡淡情焰的作品。
他们用画笔寻找命运、用形式探寻本质、用概念探索真相:把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融入创作中,令作品意气洒脱、洋溢正能量。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集合体。
它唤醒我们感受其中所蕴藏的味道、声音、色彩以
及其他细节,让人们感觉到一股温暖又熟悉的能量,仿佛爱与理解环绕在心灵周围。
真的,善的,美的,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提醒我们点亮灵魂火把,去烘托我们充满灵性的内心世界。
艺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它将真善美变得可以摸查,变得能够被世人欣赏,
也让人们深刻地感悟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艺术无法完美,但它至少能让人保持勇敢,它犹如自由船帆,穿越时空,穿过常规,抵达灵魂最深处。
艺术永恒不变,是人类行走世界之路最宝贵的宝物,柔情而藏心,是生命不可替代的精华,由此看来,只有艺术才有可能让我们永远拥有梦想,无论多么希望、多么诱惑,让「真善美」持续静静的闪耀自己。
艺术中的真善美原则
真善美的原则是艺术中重要的价值观,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艺术的核心。
"真"指的是真实性,即艺术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现实或表达艺术家的真实感受。
艺术作品应该基于真实的观察和体验,而不是虚构或幻想。
通过真实的表达,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观众的心弦,引起共鸣。
"善"强调的是道德和伦理价值,即艺术作品应该传达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艺术可以通过描绘善良、正义、友爱等美好的品质,启发观众思考和反思,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生活。
"美"则关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即作品的形式、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美感。
美可以通过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力来实现,它使作品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给观众带来愉悦和享受。
真善美原则在艺术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同时具备真实性、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真实而美好的表达,艺术作品可以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思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关于真善美的教育理念 [真善美――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关于真善美的教育理念[真善美――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关键词:真善美文学艺术创造人文关怀形式创造摘要:真、善、美是人们生活中所崇尚的道德品质。
由于对生活真实性的遵循,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及抑“恶”扬“善”给读者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影响,使得真、善、美成为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同时,也是文艺理论批评的重要衡量尺度。
本文就真、善、美在文学艺术创造中各自的作用、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予以具体阐述。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其本质在于反映生活的真实。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的核心是尚“善”,表现“人文关怀”。
而形象反映生活的特点,构成文艺作品的特殊品质,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呈显出美的境界。
真善美构成了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也构成了文艺理论批评的标准。
文学艺术需要怎样的“真”?何为文学艺术的“美”?善与“真”、“美”的关系如何?本文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以阐述。
一、真,文学艺术创造的客观标准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家、艺术家、美学家,在文艺实践中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极力提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他认为文词的华美,想象的奇特都不能有损于文艺的真实。
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曾基于创作经验断言:“获得全世界文明的不朽的成功秘密在于真实”,“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
”①俄国杰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别林斯基则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强调,“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多,“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②。
真实性对文学艺术创造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特征在于:第一,对生活现象虚构的合理性。
即艺术的真实。
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在根本上受社会现实生活的决定和制约的同时,又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
这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心理意识归根到底都是主体心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产物。
文艺评论真善美
文艺评论真善美
文艺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评论和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体会作品蕴含的真善美意蕴。
真,即真实性。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现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缩影。
作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境遇娓娓道来,让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善,即道德品质。
文艺作品常常传递着人性的温暖和正能量,引导人们追求善良、宽容、勇气等美德。
一些优秀的作品更是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为弱势群体发出呼声,彰显人文关怀。
美,即艺术之美。
无论是文字描写还是视听语言,杰出的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优美的词藻、细腻的刻画、精妙的构思,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审美体验。
文艺评论应当体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引导大众欣赏艺术大师的精神风范和创作理念,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
让我们一起用批判性思维品鉴文艺瑰宝,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
托尔斯泰 《艺术论》
从托尔斯泰《艺术论》看艺术与“真、善、美”学校:山西大学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姓名:***从托尔斯泰《艺术论》看艺术与“真、善、美”摘要: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深究了其对艺术与“真、善、美”的认识,在当时的时代认知里一度引起轰动,但随着时代思想的发展难免会有不足出现。
因此我在这里简单解读以及总结一下托尔斯泰《艺术论》思想,并结合时代例证进行补充分析。
关键词:艺术真、善、美时代解读正文:1、托尔斯泰《艺术论》中对艺术以及真、善、美的理解托尔斯泰《艺术论》写于1883年,止于1898年,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
在这部论著中,他总结了自己将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经验和创作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学以及艺术的全部理解。
他认为,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而艺术是用来交流感情的,将“真、善、美”这三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合为一体更是一种幻想。
托尔斯泰提出:“为了正确地为艺术下定义,首先不应该再把艺术看作享乐的工具,而把它看作人类生活的条件之一。
对艺术采取这样的看法之后,我们就不可能不看出:艺术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交际的手段之一。
”因此在托尔斯泰认为,艺术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人类生活的条件之一。
就像是乡村里的炊烟升起,人们车前马后的身影,都是一幅幅画卷。
甚至在他认为,米勒的《拾穗者》要比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更具有生活艺术性。
语言中可能会有得意忘言而言不尽意,但是在艺术那里反而可以得到弥补。
当然艺术具有其本质,不可能是抽象的,它是以艺术活动来作为依托的。
在我看来,托尔斯泰认为的艺术活动更应该是场景性的。
它可以是音乐现场,也可以是学生刚完成的绘画作业,也可以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刚刚把耳朵里的耳机拔下来,更可以是我们刚刚在《红楼梦》中看到一段话而遐想的一幕。
而这些在用语言选择性表达的时候,都难以完全展现艺术的淋漓尽致。
就像是若将一本经典巨著翻拍成影视剧,我们会担心折杀我们美好的希冀,同样的,若我们看到经典的一幕,我们也会觉得任何语言会变得苍白无力。
通过艺术审美认知功能论述真善美之间的关系800字
通过艺术审美认知功能论述真善美之间的关系800字真善美是人类价值观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关联并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评价体系。
通过艺术审美认知功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真善美之间的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可以通过美的方式传递真实与美好。
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美的画作、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或阅读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真实感和美感。
艺术能够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式,使得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真善美的内涵。
艺术审美认知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判断真善美的特性。
通过观察和思考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传递的真实性、善良性和美感。
艺术作品往往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情感,使人们对真实、善良和美的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艺术审美认知功能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评判真善美的方法,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探索、理解和感受真善美之间的关系。
艺术审美认知功能可以促进真善美的共同发展。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媒介,可以激发人们对真实、善良和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不断追求的过程,而观赏艺术作品则能够启发我们对真善美的思考和行动。
艺术审美认知功能的运用,使得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
通过艺术审美认知功能,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真善美之间的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可以通过美的方式传递真实与美好,帮助我们理解并判断真善美的特性,并促进真善美的共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艺术审美认知功能,将使我们更加敏感和理解真善美的重要性,进而塑造更加美好的人生和社会。
(完整word版)黑格尔艺术美学思想中的真善美
黑格尔艺术美的功能——真善美黑格尔提出,以认识功能为中心的真、善、美的统一是艺术美的功用和目的。
这一艺术目的说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些片面观点而言的。
黑格尔说:“艺术有它自己的目的,这目的就是这里所说的显现和表现”,也即“绝对本身的感性表现”,“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
对此的解释是,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既是绝对理性的感性显现,,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把“供直接观照”感性显现“还原”到绝对理念,即帮助人们通过对感性形象的观照去认识形象背后的真理和真实。
这个认识真实的功能是艺术的根本作用。
这一艺术目的说,强调了艺术的真,强调了真善美的统一。
他说“真正美的东西”“就是绝对心灵,也就是真实本身”。
所以,在他看来,真决定了美,美由真而生,又为认识真而服务。
在艺术的真(认识)、善(伦理)、美(审美)三功能中,认识功能是最根本的,三者统一于真。
下面就三者的的关系进行辨析:黑格尔在肯定艺术认识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否定艺术的伦理教育作用与审美娱乐作用。
他否认将艺术作为单纯的愉悦工具,也不认为艺术的“快感、娱乐、消遣”作用是本身无关重要的东西,而认为这种审美作用是与道德教益相并列的艺术功用之一。
同时,他认为艺术在原则上不应该追求不道德和提倡不道德的内容,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的伦理功用。
黑格尔关于艺术的伦理教益和审美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论言,主要体现在他论戏剧艺术时的观念。
他在讲到从阿里斯托芬到伏尔泰、莱辛、歌德等大师都曾有意识把戏剧作为传播、宣扬他们的伦理观念、政治主张的工具之后说:“如果诗人自己个人的观念确实是站在一个较高的立场上,而不是越出所写动作情节之外的独立意图,即不是把动作情节降低为工具,这对于艺术就没有什么损害。
但是诗的自由如果受到损害,他所表现的倾向本身尽管是正确的,但是与艺术作品毫不相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艺术的伦理功用要通过审美作用、结合着审美作用显现出来,要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
美术教学中的真善美德
美术教学中的“真、善、美、德”教育真:诚实,善:善良,美:具有艺术美, 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
人类追求真善美,就是追求快乐、美好的人生。
真、善、美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真像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美是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能被称作美。
美,是内涵美。
当你做到了真与善的时候,自然就是美的了。
而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
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真、善、美的心。
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真、善、美、德的素质培养,就可以使美术教学较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特有的功能。
一、真,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儿童学美术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
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
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
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
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也是儿童对事物从真实到表现的过程。
艺术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
在美术教学中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漫谈艺术创作的“真”、“善”、“美”
漫谈艺术创作的“真”、“善”、“美”艺术创作与文学、哲学、美学是分不开的。
”真”、”善”、”美”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作品的诞生不能少了”真”、”善”、”美”,这篇文章我就艺术创作过程中对真如何认识,对善如何理解,对美如何反映在作品当中得到表现,进行阐述和分析,与艺术创作的同仁进行交流,力求达到有利于创作水平的相互提高。
一、对“真”的认识我个人认为,“真”是朴实无华的,“真”是艺术作品的根本,好的作品首先应该是纯真的,是作者朴实心态的表达,它既能打动人,又能陶冶人,是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好作品。
这一点在电影、戏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中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过去拍过不少照片,凡是我和大家喜欢的,大都是真实的,生动的,富有内涵和情趣的。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真情,作品就将显得苍白无力。
悲情的作品应该催人泪下,欢喜的作品应该使人欣喜若狂。
平淡如白开水的作品,充其量只能说是一张照片,而照片与作品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称之为作品的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能引人遐思,使人入迷。
因此,当你进行创作的时候,你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作品里面那些平常人难以发现的东西,深入挖掘进去,使它能够教育人,启发人,能量扩大化,让人真正感到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绘画作品也是如此,如果你想选某一个题材,首先一点你要热爱它,或者说你要有爱憎分明心境,而不是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
比如:我非常喜欢动物,在我的情感当中,我认为一切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它是上天的造物,它的精神与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有母爱,无论丑陋的鳄鱼、令人生厌的蛇、蟾蜍等,它们都是上天赋予了生命的精灵,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它独到的一席之地。
它也同人类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
因此,伟大的艺术家齐白石用其一生真诚地去画它;潘天寿大师也是如此,在他的笔下,蟾蜍活泼生动,使人看了那么可爱。
他要是不热爱动物,不细心观察的话,是断然画不出这样感人的作品来的。
艺术的真善美
艺术的真善美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艺术的真善美艺术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世代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
艺术始终凝结着时代文明、人类智慧和人性深度的最新成果,形象的记载并深化着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正如美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塞尔曾经说过的那样:“正是艺术告诉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是艺术使我们认识了自己。
艺术提供娱乐,同时,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揭示真理。
数百年来,在对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影响上,艺术发挥的作用大于其他一切。
它揭示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之真理,它包罗了整个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比自己更加聪明的人们在想些什么,它讲述人人都想听的故事,并永远固定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多次关键性时刻。
”从拉塞尔的话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艺术所包含的真善美。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只能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所以它能够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时代中。
这就是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真”。
直接描写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是十分明显的。
那某些只抒发内心感情的作品,如抒情诗、抒情音乐和抒情舞蹈等,它们往往并不能使我们看到具体的生活情景,又该怎样解释这类艺术作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呢?这是因为作者的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对现实生活感受。
由此看来,艺术中的“真”,是对现实生活反映,但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是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因此,艺术要表达某种感情,必须有所依据,感情不能是无由而来,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境、景、事而触发的,只有三者结合,才能达到情境交融,真实感人。
当然,艺术的真实性除了情真、志真、景真、境真、事真以外,还要理真、意真。
其次,艺术,它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为我们揭示真理,这表现出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即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善”。
真善美的追求
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是人类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之一。
无论是在艺术领域、道德准则或个人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努力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本文将讨论真善美的含义、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真善美。
一、真善美的含义真、善、美是人类价值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维度。
其中,真指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准确反映和认知,追求真理是人类智慧的基石;善意味着以道义为准则,做正确的事,为他人和社会尽到应尽的责任;美则涉及审美和艺术的领域,通过艺术品、自然景观等方式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二、真善美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1. 艺术领域艺术是真善美的典型体现之一。
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都以表达美的感受为目标。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追求真实感受的传递、善意情感的呈现以及美的审美享受的创造。
例如,莫奈的《睡莲》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给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2. 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善意、正直、仁慈等是道德准则中的美好品质。
通过追求道德正义和善良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够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例如,通过帮助他人、尽责任,个人可以获得善意的回报。
3. 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中,追求真善美可以体现在对自我追求的过程中。
追求真理意味着不断学习、科学探索,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追求善意则包括积极的人际关系、尽到自己的责任等;而追求美可以体现在自己的形象、品味以及生活环境的营造等方面。
三、如何追求真善美1. 追求真理追求真理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同时,保持怀疑精神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也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关键。
2. 追求善意追求善意需要培养良好的品格和道德准则。
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心尽责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都是实现善意的方式。
3. 追求美好追求美好可以从自我形象、生活环境以及审美享受等多个方面展开。
论艺术领域的真善美
论艺术领域的真善美赵英辉潘文礼(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摘要:本文指出真善美的正负价值可在各自的坐标上进行分析判断和量化的评估,阐述了真善美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引申到艺术领域,论述了艺术美与真和善的关系。
最后,专门对艺术同丑和恶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阐释了现代艺术反传统流派以丑为美的本质。
关键词:艺术;真善美;艺术的真;艺术的善;艺术美的复杂性;艺术的丑一、真善美的价值判断真善美皆在人类的认知的价值坐标之中。
在各自的价值坐标上,真,就是依凭理性的价值判断,也称真伪判断,在坐标中为正值,其负值为假;善,就是依凭伦理的价值判断,在坐标中为正值,其负值为恶;也称正义判断;美,就是依凭直觉或情感的价值判断,在坐标中为正值,其负值为丑,也称情感判断。
一瓶价值很高的优质名酒,因其质量无懈可击,具有了真的品质;又因适度饮用,对身体有益,具有了善的品质;还因其色香味俱全,口感好,引起了愉悦的情感,具有了美的品质。
如果加上实用美术的精美包装,增加了外观美,在市场上可以达到更高的价位。
然而,一旦真酒变成假酒,再漂亮的包装也毫无价值了。
二、真善美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真,因其所包含的善和美而增值;善,因其所包含的真和美而增值;美,也因其所包含的真和善而增值。
人类在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不仅体验到天地万物实实在在的真,还从大自然慷慨无私的赐予中处处感受到造物的善。
不仅如此,造物还专门赋予人类一种美感的能力。
人类发现造物给他们安排的世界到处呈现着多种多样的美(指自然属性的美):树木因根深而枝繁叶茂;花朵因娇艳的花瓣簇拥着花蕊而诱人;蝴蝶因双翅花纹的缤纷对称而美丽;健康的少女因其红润的气色、婀娜的身姿而动人;就连高空的水滴低温下凝结的一片片雪花,都是一个个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正六角形,平凡中透出造物的神奇。
而天才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又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艺术之美与真和善的关系1、艺术美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讲究生活美的同时,也强烈地追求着艺术美。
试论舞蹈艺术教育中的真善美
试论舞蹈艺术教育中的真善美摘要:舞蹈艺术不仅是生命情调的综合性和节律性的展现,更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
作为美育的舞蹈教育,提倡的是一种与陶冶人的情操和弘扬人的天性的最高境界的美,即自然纯真的美。
舞蹈教育是以情启真、以情扬善、以情唤美的,具有美育功能的艺术。
关键词:舞蹈教育艺术美育现代舞的先驱伊莎多拉、邓肯以自然舞蹈冲破了古典芭蕾舞僵化的罗网,带来了一种“美即自然的审美观”。
她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舞蹈美育观――通过舞蹈,把孩子们培养成活泼、可爱,自然高雅的小天使。
她认为凡要孩子做的动作就必须是自然的,必须是孩子自己深切理解的动作。
她觉得孩子们所跳的动作与步法中应“融入自己天真纯洁的情感和孩子们欢愉之心”,“动作和那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童心是如此和谐,如此交融为一”的舞蹈才是最美的。
邓肯说的多明了啊!舞蹈教育以陶冶情操,提升人的素质为目的,它不是为了把孩子们教成小艺人,而是要把她们培养成晶莹剔透的小天使。
“真善美”不仅是美的最高境界,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
因此摒弃矫揉造作的模仿,解脱狭隘的审美观的束缚,倡导用自然和谐的舞蹈来开展舞蹈教育。
舞蹈作为一种人本语言,自从诞生以来,就以独特的风韵描述着人间世事沧桑;同时,也在不断叙述着自身漫漫岁月,吮吸数千年的智慧之乳后方炼成今日引人注目的形象。
他稍纵即逝的流动性,高于生活的抽象性,远离现实的历史性(历史舞剧)跨越时空的民族性(民族民间舞),正是显示了舞蹈的丰富多彩。
我从舞蹈艺术教育的功能中分析其真善美的意义,以求舞蹈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美育作用。
一、舞蹈教育是以情启真的艺术人作为一个实体与价值的统一体,就使教育具有二位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任务。
从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来说,是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人作为一个价值存在来说,又要求真善美和谐的人格。
学校教育应该紧紧围绕这二位一体的目标展开有效的育人活动。
在“真”教育中包含善与美,在“善”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含有真和美,在“美”的教育中必须以真和善为基础,否则美就会变丑,成为邪恶被人们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领域的真善美赵英辉潘文礼(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摘要:本文指出真善美的正负价值可在各自的坐标上进行分析判断和量化的评估,阐述了真善美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引申到艺术领域,论述了艺术美与真和善的关系。
最后,专门对艺术同丑和恶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阐释了现代艺术反传统流派以丑为美的本质。
关键词:艺术;真善美;艺术的真;艺术的善;艺术美的复杂性;艺术的丑一、真善美的价值判断真善美皆在人类的认知的价值坐标之中。
在各自的价值坐标上,真,就是依凭理性的价值判断,也称真伪判断,在坐标中为正值,其负值为假;善,就是依凭伦理的价值判断,在坐标中为正值,其负值为恶;也称正义判断;美,就是依凭直觉或情感的价值判断,在坐标中为正值,其负值为丑,也称情感判断。
一瓶价值很高的优质名酒,因其质量无懈可击,具有了真的品质;又因适度饮用,对身体有益,具有了善的品质;还因其色香味俱全,口感好,引起了愉悦的情感,具有了美的品质。
如果加上实用美术的精美包装,增加了外观美,在市场上可以达到更高的价位。
然而,一旦真酒变成假酒,再漂亮的包装也毫无价值了。
二、真善美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真,因其所包含的善和美而增值;善,因其所包含的真和美而增值;美,也因其所包含的真和善而增值。
人类在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不仅体验到天地万物实实在在的真,还从大自然慷慨无私的赐予中处处感受到造物的善。
不仅如此,造物还专门赋予人类一种美感的能力。
人类发现造物给他们安排的世界到处呈现着多种多样的美(指自然属性的美):树木因根深而枝繁叶茂;花朵因娇艳的花瓣簇拥着花蕊而诱人;蝴蝶因双翅花纹的缤纷对称而美丽;健康的少女因其红润的气色、婀娜的身姿而动人;就连高空的水滴低温下凝结的一片片雪花,都是一个个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正六角形,平凡中透出造物的神奇。
而天才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又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艺术之美与真和善的关系1、艺术美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讲究生活美的同时,也强烈地追求着艺术美。
这是因为艺术美集中体现了美的特性,具有生活美所无法替代的特殊的审美价值。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引导人,鼓舞人,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文化艺术修养。
在生活中如果缺少艺术美,社会的审美需要就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生活将变得单调而枯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艺术美的创造历来受到特别的重视。
艺术美存在于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之中。
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主要是由艺术家的本质力量显现为审美意象所决定的。
这种本质力量的显现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物态化的过程,即艺术美创造的过程。
生活是艺术美创造的源泉,而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贯穿性的决定作用。
正是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艺术家建构了物化形态的艺术作品(文学和音乐的物化形态,体现在独特的声学符号系统和文字符号系统中)。
2、艺术美与真的关系——艺术的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艺术和生活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艺术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艺术作品通过某个特定侧面反映人生和社会,但它毕竟不是人生单纯的如实记录,不可能也没必要像录像机那样详细记录现实生活的种种细节。
所以,艺术的真,实际上介乎生活的真实与艺术创作的虚构之间,是虚实的交融与结合。
也就是说,艺术家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构思,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将选取的素材依照个人的审美理想加以提炼、加工,并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诞生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并通过心灵的体验去感悟他周围的生活现象,才有可能成功塑造他心目中的审美意象,创造出符合艺术之真尺度的艺术作品来。
《红楼梦》里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都具备艺术的真,因此读者觉得他们就生活在当时的现实中,因此同情他(她)们的遭遇,关怀他(她)们的命运。
当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土改运动时热演的戏剧《白毛女》,感动了无数被压迫民众,甚至发生个别农民观众冲上舞台痛打黄世仁的事件。
3、艺术与善的关系——艺术的善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具有突出的、撼动人心的精神美和人格魅力,成为读者、观众的偶像,甚至出现向其学习模仿的热潮,起到净化人的灵魂的作用,有益于社会风气的改良。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无畏的英雄。
他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又不乏浓郁的人情味。
他英勇、机智,有胆识,火眼金睛,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畏强权,百折不挠,充满正义感和乐观主义精神,对其师傅唐僧和西天取经事业表现出无限的忠诚,对师弟八戒、沙僧也充满了兄弟情谊。
所有这些品质都可归纳为善。
正因孙悟空具备了如此大善的品质,读者、观众才觉得这个艺术形象具有无穷的魅力,这正是艺术美所具有的无穷的审美价值。
英国柯南道尔笔下智勇双全的私人侦探福尔摩斯,南美民间广为流传的义侠佐罗都拥有大量的崇拜者,也证明了这一点。
4、艺术与丑的关系——艺术美的复杂性在美学中,丑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
主要有四种虽有联系却又不尽相同的涵义。
第一,把丑视为美的对立面,定为美的负价值,这是对丑的最抽象的哲学概括。
第二,文学艺术中的丑(指丑的人、事、物)在艺术作品中不是作为美的陪衬,而是因艺术家颠覆性的审美评价而发生了质的变化,称为对丑的异化的肯定,使之具有了审美的正价值,如《巴黎圣母院》里的撞钟人加西莫多(丑而善良,见义勇为),法国比才的歌剧《卡门》里的吉普赛女郎卡门(美而桀骜不驯),《水浒》里的潘金莲(美而淫乱杀夫),《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美而狡诈,机关算尽),《雷雨》里的周繁漪(美而乱伦,病态心理),都成为中外文学著名的艺术典型。
第三,艺术作品中一切有异于常态的形式和表现,都被视为丑,如喜剧里出现的滑稽人物或可笑的言行,他(她)们往往被剧作家加以夸张、扭曲、变形,如《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严贡生,《红楼梦》里的薛蟠,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阿巴公,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丑角等等。
第四,近代,特别是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一些美学家、艺术家认为,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表现已经过滥过时,他们在丑中发现美,进而呼唤丑,把丑看成美的特定形态。
随着审美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许多艺术家意识到丑、怪、奇、朴等艺术形式往往比纯粹美的形式更富表现力。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她(诗神)会感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之美;她会觉得,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善与恶并列,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果发出了对丑的呼唤:“某一种缺陷只可能是某一种美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后果。
这种不协调的笔法,虽然对人有些刺激,但它使效果更完全,使整体更突出,如果删掉了丑,也就删掉了美。
”在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中,同善与美的化身冉阿让处处对立的巴黎警长沙威,是一个旧制度的坚定维护者,他不仅忠于职守,而且在故事的结尾,因承受不住私放冉阿让的自责而投河自杀。
同样,在直接表现1793年法国大革命的小说《九三年》里,焚烧村庄、屠戮无辜的反动封建贵族朗德纳克侯爵,竟在听到一个母亲呼天喊地的悲号声时,毅然从地道中出来,返回大火熊熊的堡垒,救出了三个孩子,并且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头颅献给了革命军。
显然,作家赋予反面人物沙威和朗德纳克这些品质,是以往文学作品中罕见的,然而同雨果的关于丑恶的看法和态度是一致的。
这给后起的“现代派”、“后现代派”带了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象征主义诗歌为发端,现代派美学理论与文艺思潮,把丑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1857年法国象征主义始祖波德莱尔出版了他的诗集《恶之花》,力求在丑与恶中绽放出绚丽的艺术之花,以显现诗意的美。
其美学观点集中反映在他的一首名诗《献给美的颂歌》里。
如果说在传统的美学中,丑不过是一种否定性的对象,是美的附加值,那么在现代派、后现代派的美学和艺术里,丑竟成了审美理想的标志,这在《献给美的颂歌》中得到了生动而充分的表达。
附:《献给美的颂歌》你来自深邃的天空还是地狱,美啊?你的目光既可怕又神圣,一股脑地倾斜着罪恶和善举,因此可以把你和酒相提并论。
你的眼睛里含着落日和黎明;你像雷雨的黄昏把芳香播放;你的吻是春药,你的嘴是药瓶,能使英雄怯懦,能使孩童胆壮。
你来自黑暗的深渊还是来自星辰?命运迷恋你,像狗盯住你的衬裙;你随意的播种着灾祸和欢欣,你统治一切,却不负任何责任。
美,你踏着尸体前进,还加以嘲弄;你的首饰中最有魅力的是恐怖,凶杀夹在你珍爱的饰物当中,在你傲慢的肚皮上淫荡起舞。
蜉蝣花了眼,朝你这蜡烛飞去,咝的一声烧着,还说火焰有福!倒在美人身上的情郎气喘吁吁,好像垂死者抚爱着自己的棺木。
美啊,你这恐怖而又淳朴的巨魔!你来自天上还是地狱,这又何碍?只要你的眼睛、微笑、秀足为我,把爱而不识的无限之门打开!是魔王或天主派遣,是海妖还是天神,这又何妨?眼神温柔的仙女啊,你是韵律、香气、光明,是至尊女王——只要你能减少世界的丑恶和时间的重负!参考文献:[1] 李泽厚. 美学三书[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波德莱尔. 恶之花[M].作者简介:赵英辉:1973年生于深州市,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现任教于河北传媒学院,基础绘画教研室主任,多幅作品获全国及省市级展览奖项,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美术观察》、《美术》等核心刊物。
潘文礼:1945年生于上海,副教授。
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语系,长期在河北财经学院国贸系英语教研室主任,后任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主任。
退休后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翻译和西方美学。
曾在《燕山大学学报》教育专刊用英文发表过论文,并在台湾淡江大学国际学刊Future Studies(未来学)上发表过论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