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9d69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0.png)
护理诊断
01
02
03
呼吸困难
患者因喘证导致呼吸不畅 ,表现为气促、胸闷等症 状。
睡眠障碍
喘证患者常因呼吸困难导 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出 现失眠、睡眠浅等问题。 Nhomakorabea焦虑、抑郁
患者因疾病困扰产生负面 情绪,表现为焦虑、抑郁 等症状。
护理目标
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 症状,增强治疗信心 。
喘证的病因与病机
喘证的病因
喘证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饮食不节、情志不 调、久病体虚等。其中,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是导致喘证的主 要原因之一。
喘证的病机
喘证的病机主要与肺、肾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 ,易受外邪侵袭;肾主纳气,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当外邪 侵袭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肾不纳气时,就会引起喘证的发 生。
总结词
长期护理、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针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喘证护理,需要长期持续的关注和管理。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 和环境控制也是关键。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雾和过敏原,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复发。
案例二: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总结词
控制发作、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喘证护理重点在于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再次发作。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应避免诱发 因素,如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等。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预防措施与健康宣教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 原;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喘证的相关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强调早期 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 参与管理和控制。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e0ed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5.png)
喘证的中医护理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评估喘证的病因; +2.评估喘证的病位; +3.评估喘证的病性; +4.评估喘证的病程。
• 喘证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劳欲 等均可致喘。
+喘证的病位在肺、肾,与 肝、脾、心有关。
+ 喘证的病性: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于肺、肾两脏, 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 虚实夹杂,或相互转化。
+ (1)补舒适—喘息不得平卧; + (2)寒热异常—恶寒发热; + (3)清理呼吸道低效; + (4)活动无耐力; + (5)情志异常—忧思; + (6)缺乏自我调护知识; + (7)有压疮发生的危险。
+(1)病室环境 +(2)情志护理 +(3)体位与安全 +(4)清洁护理 +(5)饮食护理 +(6)给药护理 +(7)排泄护理
+ (6)肺气虚:肺气虚,主气无权,气不得入,故 喘促气短;肺虚气弱,发声无力则气怯声低,咳 声低弱;气虚不固则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 (7)肾气虚:肾虚气失摄纳,故见喘促日久,气 息短促,呼多吸少;劳则气耗,故动则喘甚,气 不得续。
+喘证的病程:久喘多为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 等;新喘可见肺部感染等。
1.劝导病人尽早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 气体及灰尘。
2.注意观察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以防止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3.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4.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5.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外感,注射流 感疫苗。可以进行呼吸肌训练、胸部理疗等。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评估喘证的病因; +2.评估喘证的病位; +3.评估喘证的病性; +4.评估喘证的病程。
• 喘证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劳欲 等均可致喘。
+喘证的病位在肺、肾,与 肝、脾、心有关。
+ 喘证的病性: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于肺、肾两脏, 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 虚实夹杂,或相互转化。
+ (1)补舒适—喘息不得平卧; + (2)寒热异常—恶寒发热; + (3)清理呼吸道低效; + (4)活动无耐力; + (5)情志异常—忧思; + (6)缺乏自我调护知识; + (7)有压疮发生的危险。
+(1)病室环境 +(2)情志护理 +(3)体位与安全 +(4)清洁护理 +(5)饮食护理 +(6)给药护理 +(7)排泄护理
+ (6)肺气虚:肺气虚,主气无权,气不得入,故 喘促气短;肺虚气弱,发声无力则气怯声低,咳 声低弱;气虚不固则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 (7)肾气虚:肾虚气失摄纳,故见喘促日久,气 息短促,呼多吸少;劳则气耗,故动则喘甚,气 不得续。
+喘证的病程:久喘多为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 等;新喘可见肺部感染等。
1.劝导病人尽早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 气体及灰尘。
2.注意观察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以防止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3.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4.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5.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外感,注射流 感疫苗。可以进行呼吸肌训练、胸部理疗等。
最新喘病中医护理-PPT文档
![最新喘病中医护理-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a2d8f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e.png)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
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4.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
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生 5.自我保健锻炼
活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运动量
起
由小到大。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中速步行, 以后可采用中速—快速—慢速的程序步行。
居 (2)按摩保健穴位:经常按摩睛明、迎香、
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
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
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喘息气短
•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 气味。
•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列缺、内关、 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 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大椎、肺俞、 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 食辛辣、煎炸之品。
发热
•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
物理治疗
3.有效咳嗽:指导患者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 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 ,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 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 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有效咳嗽注意事项: 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 为宜; ②有效咳嗽时,可让患者怀抱枕头。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fe8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d.png)
详细描述
在喘证的护理中,耳穴压豆可以缓解患者的咳嗽、胸闷、喘 息等症状。通过选择相应的耳穴,如肺、气管、肾上腺等, 贴敷中药豆子,并给予适当的刺激,达到治疗效果。同时, 需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更换频率。
中药泡洗
总结词
中药泡洗是一种将中药药液浸泡在水中,再通过蒸汽熏蒸和泡洗的方法来缓 解症状的护理技术。
劳累。
预防感冒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等呼 吸系统感染。
康复护理
呼吸锻炼
01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锻炼,以增强肺部功能
。
运动康复
02
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适当安排运动康复,如散步、太极拳等
。
中药调理
03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采用中药调理,如中药汤剂、中药膏方等
,以辅助治疗喘证。
03
喘证的具体护理措施
呼吸锻炼
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以增强呼吸 功能。
情志保健
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和过度焦虑,这有助于缓解哮
喘症状。
避免精神刺激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香烟、 花粉等,以避免诱发哮喘。
学会放松
学会放松身心,进行冥想、瑜 伽等放松练习,以缓解哮喘症
状。
起居保健
01
02
03
居室环境
穴位按摩
总结词
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症状的护理技术。
详细描述
在喘证的护理中,穴位按摩可以发挥镇静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按摩的穴位包 括肺俞、定喘、合谷等。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按摩手法和力 度,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耳穴压豆
总结词
耳穴压豆是一种通过在耳廓上贴敷中药豆子来刺激耳穴、缓 解症状的护理技术。
在喘证的护理中,耳穴压豆可以缓解患者的咳嗽、胸闷、喘 息等症状。通过选择相应的耳穴,如肺、气管、肾上腺等, 贴敷中药豆子,并给予适当的刺激,达到治疗效果。同时, 需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更换频率。
中药泡洗
总结词
中药泡洗是一种将中药药液浸泡在水中,再通过蒸汽熏蒸和泡洗的方法来缓 解症状的护理技术。
劳累。
预防感冒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等呼 吸系统感染。
康复护理
呼吸锻炼
01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锻炼,以增强肺部功能
。
运动康复
02
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适当安排运动康复,如散步、太极拳等
。
中药调理
03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采用中药调理,如中药汤剂、中药膏方等
,以辅助治疗喘证。
03
喘证的具体护理措施
呼吸锻炼
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以增强呼吸 功能。
情志保健
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和过度焦虑,这有助于缓解哮
喘症状。
避免精神刺激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香烟、 花粉等,以避免诱发哮喘。
学会放松
学会放松身心,进行冥想、瑜 伽等放松练习,以缓解哮喘症
状。
起居保健
01
02
03
居室环境
穴位按摩
总结词
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症状的护理技术。
详细描述
在喘证的护理中,穴位按摩可以发挥镇静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按摩的穴位包 括肺俞、定喘、合谷等。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按摩手法和力 度,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耳穴压豆
总结词
耳穴压豆是一种通过在耳廓上贴敷中药豆子来刺激耳穴、缓 解症状的护理技术。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806f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0b.png)
精选课件ppt
27
有效咳嗽注意事项
❖ 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 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 为宜;②有效咳嗽时, 可让患者怀抱枕头。
精选课件ppt
28
(三)物理治疗
❖ 4.振动排痰: 可采用振动排痰机每日治疗2~4次,每 次15~20分钟。注意事项: ①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 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②叩击头应避开胃肠、 心脏,脊柱等部位。③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制叩击头 罩,避免交叉感染。
精选课件ppt
16
(四)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 避免刺激性气味, 及时 倾倒痰液, 更换污染被褥、衣服, 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 2.保持口腔清洁, 去除口腔异味, 咳痰后及时用温水 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 积极开导, 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精选课件ppt
❖ 8.艾灸疗法: 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 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精选课件ppt
13
(三)发热
❖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 空气清新流通, 温湿度适宜。 ❖ 2.体温37.5℃以上者, 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
❖ (2)按摩保健穴位: 经常按摩睛明、迎香、颊车、 合谷、内关、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
精选课件ppt
37
❖ (3)足底按摩: 取肾、输尿管、膀胱、肺、喉、气 管、肾上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摩3分钟,每 日3次。
❖ (4)叩齿保健: 指导患者叩齿,每日早晚各一次, 每次3分钟左右。叩齿时可用双手指有节律的搓双 侧耳孔,提拉双耳廓直到发热为止。
喘证中医护理课件
![喘证中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23b8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f.png)
脾 胃,导致痰浊内生,阻塞气道
,引发喘证。
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紧张等 情绪问题,导致气机不畅,影
响肺气宣降,引发喘证。
久病体虚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年老体衰 ,导致正气不足,肺肾亏虚,
引发喘证。
02 喘证的症状与诊断
喘证的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喘证患者常感到呼吸急 促、胸闷、气短,甚至
者营养需求。
生活起居护理
环境要求
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烟雾 、灰尘等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温度 和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保持口腔清洁,勤换内衣、勤洗澡, 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鼻腔清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 与活动时间。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呼吸锻炼和身体 锻炼,以增强体质。
出现窒息感。
咳嗽
喘证患者常常伴有咳嗽 ,多为干咳或咳白色泡
沫痰。
咳痰
喘证患者常有咳痰,痰 量或多或少,颜色多为
白色或黄绿色。
喘息
喘息是喘证的典型症状 ,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哮
鸣音或喘鸣声。
喘证的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喘息症状反复发作,多与过敏原 有关,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
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喘息症状持续存在,与季节变化关 系不大,多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等 症状。
情志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心患者情绪变化,给予 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的 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 练等,以缓解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
家属支持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 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康 复环境。
,引发喘证。
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紧张等 情绪问题,导致气机不畅,影
响肺气宣降,引发喘证。
久病体虚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年老体衰 ,导致正气不足,肺肾亏虚,
引发喘证。
02 喘证的症状与诊断
喘证的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喘证患者常感到呼吸急 促、胸闷、气短,甚至
者营养需求。
生活起居护理
环境要求
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烟雾 、灰尘等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温度 和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保持口腔清洁,勤换内衣、勤洗澡, 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鼻腔清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 与活动时间。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呼吸锻炼和身体 锻炼,以增强体质。
出现窒息感。
咳嗽
喘证患者常常伴有咳嗽 ,多为干咳或咳白色泡
沫痰。
咳痰
喘证患者常有咳痰,痰 量或多或少,颜色多为
白色或黄绿色。
喘息
喘息是喘证的典型症状 ,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哮
鸣音或喘鸣声。
喘证的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喘息症状反复发作,多与过敏原 有关,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
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喘息症状持续存在,与季节变化关 系不大,多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等 症状。
情志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心患者情绪变化,给予 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的 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 练等,以缓解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
家属支持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 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康 复环境。
喘症中医护理查房 ppt课件
![喘症中医护理查房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10df045a8102d276a22fa8.png)
ppt课件
12
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患者不能有效咳嗽,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塞 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有关 1、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用化痰药物及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咳出; 2、教会患者拍背的方法,每天为患者拍背2-3 次,拍背由下 向上、由外向内,促进痰液咳出;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勤拖地、使用空调时室内放盆水湿化 空气。 4、患者在身体能耐受时多喝水,减少呼吸道干燥,促进痰液 咳出。 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遵医嘱吸痰。
原因:患者肺气肿形成肺大泡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 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的临床综合征。
ppt课件
23
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脏实质或脏层胸膜在无外源性或 介入性因素的影响下破裂,引起气体在胸膜腔内蓄积。
ppt课件
15
护理问题--睡眠形态紊乱
与患者长期卧床无活动、喘息胸闷、多人病房有关 1、告知患者白天不要睡觉,可以看电视、聊天,利于夜间良 好的睡眠; 2、晚上10点后关灯、关电视,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3、指导患者家属睡前为患者泡脚,增加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患 者能入睡; 4、积极治疗疾病,减轻喘息症状,促进患者能安静入睡; 5、睡前少喝水,减少夜间小便的次数,利于患者睡眠; 6、尽量调整病房合住病人,减少外界因素影响睡眠。
ppt课件
9
病史介绍---中医辩证
患者辩证---肺气虚 中医症候---咳嗽气短、盗汗、胃寒、气短乏力、动则加 重,脸色惨白、脉象比较的细弱,并且容易受到外邪的感染 。 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下病房查体
ppt课件
10
喘证的中医护理查房ppt课件
![喘证的中医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46447d227916888586d701.png)
(一)咳嗽咳痰
❖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 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 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 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三)发热
❖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 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疗 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四)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 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 食欲。
(一)咳嗽咳痰
❖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 腔感染、增进食欲。
❖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 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 等伴随症状。
❖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 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 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二)喘息气短
❖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 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 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 皮质下等穴位。
(二)喘息气短
❖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 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 白腻,脉弦滑。
护士喘证的中医护理ppt
![护士喘证的中医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46447d227916888586d701.png)
❖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 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 胆等穴位。
(四)腹胀纳呆
❖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 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 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 物的摄入。
❖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 水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 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四)腹胀纳呆
❖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病 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 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 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 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二)特色技术 ❖ (三)物理治疗 ❖ (四)呼吸功能锻炼
(一)咳嗽咳痰
❖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 深呼吸的方法。
❖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
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
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 皮质下等穴位。
(二)喘息气短
❖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 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 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 皮质下等穴位。
(四)腹胀纳呆
❖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 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 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 物的摄入。
❖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 水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 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四)腹胀纳呆
❖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病 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 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 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 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二)特色技术 ❖ (三)物理治疗 ❖ (四)呼吸功能锻炼
(一)咳嗽咳痰
❖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 深呼吸的方法。
❖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
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
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 皮质下等穴位。
(二)喘息气短
❖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 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 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 皮质下等穴位。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课件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c53689be23482fb4da4cf4.png)
•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 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 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喘病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 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 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 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 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 产气食物的摄入。
•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 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 胰、胆等穴位。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
(四)腹胀纳呆
•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 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
(四)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 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 患者食欲。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方案 陈洪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 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 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 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 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 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喘病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 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 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 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 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 产气食物的摄入。
•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 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 胰、胆等穴位。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
(四)腹胀纳呆
•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 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
(四)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 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 患者食欲。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方案 陈洪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副本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 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 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 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 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 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PPT学习交流
14
发热
•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 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ml。
•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鲜水 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 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喘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方案
PPT学习交流
1
相关内容
• 常见证候要点 •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健康指导 • 护理难点 • 护理效果评价
PPT学习交流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 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 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PPT学习交流
8
)咳嗽咳痰
•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 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 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 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PPT学习交流
7
一)咳嗽咳痰
•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 呼吸的方法。
•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 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 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 质下等穴位。
•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 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PPT学习交流
17
)腹胀纳呆
•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病情 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 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 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 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 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 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PPT学习交流
3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 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 白腻,脉弦滑。
•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 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 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 悸。苔薄,脉弦。
PPT学习交流
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咳嗽咳痰 • (二)喘息气短 • (三)发热 • (四)腹胀纳呆
PPT学习交流
5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咳嗽咳痰 •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
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 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 体等。 •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 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 部的刺激。
• 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 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PPT学习交流
13
发热
•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 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 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PPT学习交流
15
)发热
•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 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疗法, 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6
)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 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 欲。
PPT学习交流
10
二)喘息气短
•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 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 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 困难。
•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 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观察有无 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 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PPT学习交流
9
二)喘息气短
•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 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 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 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 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 胆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8
)腹胀纳呆
•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中脘、气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1
)喘息气短
•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 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 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 皮质下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2
)喘息气短
•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6
)咳嗽咳痰
•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 腔感染、增进食欲。
•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 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 伴随症状。
•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 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 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PPT学习交流
14
发热
•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 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ml。
•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鲜水 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 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喘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方案
PPT学习交流
1
相关内容
• 常见证候要点 •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健康指导 • 护理难点 • 护理效果评价
PPT学习交流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 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 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PPT学习交流
8
)咳嗽咳痰
•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 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 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 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PPT学习交流
7
一)咳嗽咳痰
•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 呼吸的方法。
•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 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 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 质下等穴位。
•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 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PPT学习交流
17
)腹胀纳呆
•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病情 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 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 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 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 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 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PPT学习交流
3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 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 白腻,脉弦滑。
•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 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 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 悸。苔薄,脉弦。
PPT学习交流
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咳嗽咳痰 • (二)喘息气短 • (三)发热 • (四)腹胀纳呆
PPT学习交流
5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咳嗽咳痰 •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
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 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 体等。 •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 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 部的刺激。
• 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 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PPT学习交流
13
发热
•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 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 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PPT学习交流
15
)发热
•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 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疗法, 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6
)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 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 欲。
PPT学习交流
10
二)喘息气短
•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 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 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 困难。
•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 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观察有无 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 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PPT学习交流
9
二)喘息气短
•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 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 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 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 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 胆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8
)腹胀纳呆
•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中脘、气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1
)喘息气短
•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 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 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 皮质下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12
)喘息气短
•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PPT学习交流
6
)咳嗽咳痰
•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 腔感染、增进食欲。
•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 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 伴随症状。
•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 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 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