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膜分离.

合集下载

气体膜分离技术

气体膜分离技术
竞争压力
气体膜分离技术面临着来自其他分离技术的竞争压力,如蒸馏、吸附、吸收等。为了在市 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需要不断提高技术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改进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性能和降低成本是市场成功的关键。这包括研发 新型膜材料、优化膜组件的设计和操作参数,以及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新型膜材料的研发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 将有更多新型的膜材料涌现,为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
可能性。
集成化与智能化
未来气体膜分离技术将朝着集成 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多 级分离、能量回收和自动控制等
功能。
应用领域的拓展
随着气体膜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 和成本的降低,其应用领域将进 一步拓展,包括氢气、二氧化碳 等特殊气体的分离,以及生物医
气体膜分离技术
• 气体膜分离技术概述 •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
•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01
气体膜分离技术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气体在压 力驱动下通过高分子膜的选择性渗透 进行混合气体分离的先进技术。
原理
利用不同气体在膜中溶解和扩散速率 的不同实现选择性分离。在压力差的 作用下,渗透速率较快的组分优先透 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膜材料和分离机理,气体膜分离 技术可分为有机膜分离和无机膜分离 两类。
特点
操作简单、能耗低、无相变、无污染、 分离效率高、可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等。
应用领域
工业气体分离
用于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氢气 、氮气、氧气等高纯度气体,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膜分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气体分离技术,它是利用膜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性进行分离的过程。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纯化、空气分离、氢气制备、二氧化碳捕集等领域。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基于气体分子在不同材料膜上的渗透速率差异,其分离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过程:溶解、扩散和脱附。

首先是溶解过程。

在膜分离过程中,气体分子会溶解进入膜材料内部。

溶解过程的速率取决于气体溶解度和膜材料的亲溶性。

当气体分子的溶解度较高时,溶解过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将更加显著。

接着是扩散过程。

溶解在膜材料内部的气体分子会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发生扩散,从而通过膜材料逐渐向另一侧迁移。

扩散过程的速率取决于气体分子在膜材料内部的扩散系数、膜材料的厚度和温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气体分子扩散速率更快。

最后是脱附过程。

气体分子在膜材料另一侧的界面上会脱附,重新进入气相。

脱附过程的速率取决于气体分子在膜材料内部的脱附速率和膜材料与气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膜材料表面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亲和力较低时,脱附过程将变得更加容易。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膜材料实现,如多孔膜、非多孔膜和复合膜等。

多孔膜是由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度的材料制成,通过孔隙内气体分子的溶解、扩散和脱附来实现分离。

非多孔膜则是由透明聚合物制成的非孔隙结构,气体分子通过聚合物链的链隙进行扩散。

而复合膜则是由多层材料组成的,通过不同材料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膜分离气体的分离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膜材料的选择。

不同膜材料对于不同气体的分离效果有所差异,因此在应用中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膜材料。

其次是操作条件的控制,如温度、压力和流速等。

适当的操作条件可以提高膜分离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通过采用多级膜分离和膜组件的组合来提高分离效果。

总的来说,膜分离是一种基于膜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性进行分离的技术。

它的原理涉及到溶解、扩散和脱附三个过程,通过控制这些过程的速率差异实现对气体分子的分离。

气体膜分离

气体膜分离
程向集成工艺发展,集成工艺就是 将膜分离工艺和其他分离工艺,如低温冷凝或精馏、 吸收或变压吸附,化学催化反应等方法相藕合使用, 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集成工艺具有提高设备利用率, 降低热负荷,充分利用能源、节能等方面的优点.如 联碳公司的供氮产品已有23%属于非低温工艺的产 品,推出的膜——低温及膜——PSA2种非低温空分装 臵,以该非低温工艺生产的N:代替液氮,经济效益 可大大提高,目前已有的集成工艺有:低温——膜; 膜——吸收;膜——PSA;膜——化学催化反应;膜——PSA— —催化反应
(1)由于使用TMG膜分离系统,所以没有运动部 件,故障率极低,运行可靠性高,几乎不需维修, 膜组寿命长,使用年限保证在10年以上; (2)完备的控制系统保证氮气的纯度、流量和压 力具有高的稳定性; (3)启动迅速,操作简单,开启3min后即可供氮; (4)系统为模块设计,结构紧凑; (5)气体分离过程无噪音,无污染,并且不产生 任何有害废弃物.经过一级膜分离后,富氮浓度 一般可达99.5%(相对于氧而言,即无氧含量
四、制氮工艺流程
膜分离法制高纯氮的一般工艺流程(以天津 Messer公司产品为例)见图2。 空气经空压机加压后,再经过两级油水分离 器,两级颗粒过滤器以及碳过滤器和加热器, 使得原来含尘、含油、含水分高的空气,变成 含油、含尘、含水低的干净的压缩空气,干净 的压缩空气再在膜组的作用下,实现氧氮分离. 该流程的主要特点为:
2)进一步优化气体膜组件、膜装臵、膜过程 3)气体膜分离装臵向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的方向发 展.目前已能对气体的浓度、温度、压力、露点 等进行自动控制,甚至可以全面实现与计算机 接口.全部操作可在电脑上进行 4)开发简单方便、普遍适用的制备中空纤维超薄 皮层(<5*10—8m)的方法 5)进一步优化气体膜制备生产工艺,以降低膜的 生产成本

膜分离氮气

膜分离氮气

膜分离氮气
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氮气生产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膜材料将气体分离为不同组分。

在膜分离氮气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从而产生高纯度的氮气。

膜分离氮气的原理基于气体分子的大小和溶解度差异。

常见的膜材料包括聚酰胺膜(如聚酰胺脂膜、聚酰胺酸膜)、聚醚膜、聚合醚膜等。

这些膜材料具有不同的透气性和选择性,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膜分离氮气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压缩空气供给:将环境空气通过压缩机压缩到一定的压力。

2. 预处理:通过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液态水,保护膜材料。

3. 分离膜模块:将压缩空气引入分离膜模块中,膜模块由多个膜组成,使氮气和其他气体分离。

4. 氮气收集:收集通过膜分离得到的纯净氮气。

5. 控制系统:监控和控制膜分离过程的参数,如压力、温度和流量等。

膜分离氮气具有一些优点,包括操作简单、无需化学物品、节能高效、灵活性高等。

然而,它的纯度和产量受到膜材料的选择和气体进料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膜分离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考虑适合的膜材料和工艺参数。

1 / 1。

气体膜分离技术

气体膜分离技术

• 毛细管凝聚对蒸气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尤其显著
气体膜分离过程的关键是膜材料,目前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种类繁多, 根据结构的差异将其分为2类:多
孔膜和高分子致密膜(也称非多孔膜),它们可由无机膜材料和高分子膜材料组成。膜材料的类型与结构
对气体渗透有着显著影响。例如,氧在硅橡胶中的渗透要比在玻璃态的聚丙烯腈中的渗透大几百万倍。气 体分离用膜材料的选择需要同时兼顾其渗透性与选择性。
高等分离工程
气体膜分离
膜生物反应器
气体膜分离
1 2 3 4
简介 膜材料
原理
设备
应用
5
简介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原料混合气中不同气体对膜材料具有不同渗透 率, 以膜两侧气体的压力差为推动力, 在渗透侧得到渗透率大的气体富 集的物料, 在未渗透侧得到不易渗透气体富集的分离气, 从而达到气体 分离目的。
③高分子-无机复合或杂化材料
采用高分子-陶瓷复合膜,以耐高温高分子材料为分离层,陶瓷膜为支撑层,既发挥了高分子膜高选择性的优势,
又解决了支撑层膜材料耐高温、抗腐蚀的问题,为实现高温、腐蚀环境下的气体分离提供了可能性。 。
根据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不同其原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溶解扩散机理: 吸 着
扩散
一般来说, 所有的高分子膜对一切气体都是可渗透的, 只不过不同气体渗透速度各不相同.人们正是借助它们之间 在渗透速率上的差异, 来实现对某种气体的浓缩和富集。
通常人们把渗透较快的气体叫“快气”, 因为它是优先透过膜并得到富集的渗透气, 而把渗透较慢的气体叫“慢
气”, 因为较多地滞留在原料气侧而成为渗余气。“快气” 和“慢气” 不是绝对的, 而是针对不同的气体组成 而言的, 如对O2和H2体系来说, H2是“快气”,O2是“慢气”;而对O2和N2体系来说,O2则变为“快气”,因为O2比N2 透过得快.因此, 这主要由其所在体系中的相对渗透速率来决定。

气体膜分离

气体膜分离
气体膜分离技术
气体分离膜发展概述
1. 气体膜透过性的研究始于1829年,人类对
气体膜分离过程的研究开发走过了漫长而又 艰辛的历程。 2. 1831年,英国人J. V. Mitchell系统地研究了 天然橡胶的透气性,首先揭示了膜实现气体 分离的可能性。由于未找到合适的膜结构, 从而未能引起重视;
气体分离膜发展概述
(2) 扩散系数(D) 用渗透气体在单位时间内透过膜的气体 体积来表示。它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
(3)分离系数 它标志膜的分离选择性能。
A/B
A组分的浓度 ' [ B组分的浓度 ]透过气 p'A /pB A组分的浓度 = [B组分的浓度] p A/pB 原料气
(4)溶解度系数S 表示膜收拢气体能力的大小。 它与被溶解的气体及高分子种类有关。
气体分离膜的主要特性参数
(1)渗透系数Q 表示气体通过膜的难易程度,是体现膜 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因气体的种类、膜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分 子结构的不同而异。当同一种气体透过不同的气体分离膜时, Q主要取决于气体在膜中的扩散系数;而同一种膜对不同气 体进行透过时,Q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对膜的溶解系数。 单位: cm3(STP) cm/(cm2 s Pa) Q值一般10-8~10-14
膜分离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构型类似于管壳式换 热器的膜分离器,膜分离器内的中空纤维管是一种 高分子聚合物,中空纤维管对氢气有较高的选择性, 靠中空纤维内,外两侧分压差为推动力,通过渗透, 溶解,扩散,解吸等步骤而实现分离。数万根细小 的中空纤维丝浇铸成管束而置于承压管壳内。混合 气体进入分离器后沿纤维的一侧轴向流动,“快气” 不断透过膜壁而在纤维的另外一侧富集,通过渗透 器出口排出,而滞留气则从与气体入口相对的另一 端非渗透气出口排出。

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气体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气体分子在多孔膜中传递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效应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

通过气体在膜材料中的传递过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气体分子被分离出来,实现了气体纯化、浓缩、脱水和回收等目的。

由于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1.气体分离与纯化: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组分分离出来,实现气体的纯化。

常见的应用包括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分离、天然气中的甲烷和乙烷的分离等。

2.气体浓缩: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将稀薄气体中的目标气体浓缩起来。

例如,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缩并用于工业化学反应、碳酸饮料制造等。

3.气体脱水: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通过控制膜材料的选择和操作条件来去除气体中的水分。

这在天然气处理和乙醇生产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气体回收: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将废气中的有用气体回收利用。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可以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废气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利用。

1.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是膜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方法,以及对膜分离过程的理论研究。

2.中期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气体膜分离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工业实践。

膜的制备方法和分离设备得到了改进,并且开始有了商业化的应用。

3.现代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研究重点逐渐从传统膜材料向新型材料的研发转变。

例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

4.未来发展: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能源和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发展的重点将在提高气体分离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能耗等方面进行研究。

总之,气体膜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新型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气体膜分离技术将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气体分离膜的研究

气体分离膜的研究

气体分离膜的研究气体分离膜是一种利用膜过滤技术实现气体分离的新型分离技术。

它采用特定的材料制成薄膜,通过膜的微孔作用,实现对某种气体分子的选择性透过和排除,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纯化。

气体分离膜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气体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食品等领域。

一、气体分离膜的原理气体分离膜是利用”筛分作用“实现气体分离的。

所谓筛分作用,就是通过膜材料的微孔和孔径选择性地让某种分子在膜内透过,而不让其他分子透过,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具体应用中,单位面积膜材料的透气量即气体分离的效率。

二、气体分离膜的种类气体分离膜主要分为两大类:1.多孔性平膜分离气体。

多孔性平膜的优点在于孔径比较大,并且分布比较均匀,适合于分离小分子气体。

缺点是需要膜面面积比较大,单膜分离效率不高。

2.非孔径性流动膜分离气体。

非孔径性流动膜的优点在于通透性好,透气量较大。

这种膜适合于分离大分子气体,但分离效率较低。

三、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有两种:1.浸渍法。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常用材料是聚酰胺、聚亚麻醇酯等。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浸渍到膜载体上制成膜。

2.拉伸法。

这种方法利用弹性膜材料,在拉伸时原本的孔隙会拉长变小,这样可以让大分子气体被过滤掉,从而实现分离。

四、气体分离膜的应用领域气体分离膜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石油化工:气态分离、C2裂解、重烃分离等领域2.食品饮料:浓缩果汁、果汁的澄清等领域3.电子:纯化氨气、光学膜、液晶显示器等领域4.环保:二氧化碳的除去、废气治理等领域五、气体分离膜的发展趋势目前,气体分离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而且分离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气体分离膜将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新材料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气体分离膜材料已经满足不了某些特定的需求。

因此,未来需要开发新的气体分离膜材料,例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材料等。

2.提高进料气体的纯度。

随着气体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气体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气体分离膜将会更注重进料气体的纯化和分离效率的提高。

气体膜分离技术应用

气体膜分离技术应用

膜组件设计与制造
中空纤维膜组件
采用中空纤维膜丝束作为 分离元件,具有高装填密 度、低压降等优点。
卷式膜组件
将膜片卷绕在多孔支撑材 料上,形成多层分离结构 ,适用于大规模气体处理 。
板框式膜组件
由平板膜和框架组成,具 有易于清洗、更换方便等 特点。
膜性能评价与优化
渗透性能
评价膜对气体的渗透速率和选 择性,优化膜材料和结构以提
前景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能源结构的转变,气体膜分 离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气体 膜分离技术回收工业废气中的有用组分,减少环境污染 ;在新能源领域,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等领域,利用气 体膜分离技术提纯氢气等燃料气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气体膜分离 技术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为未来的气体分 离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进料系统
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气按一定压力 、温度和流量要求送入膜分离器 。
膜分离操作过程
膜的选择
渗透气和滞留气的收集
根据原料气的组成和分离要求,选择 合适的膜材料和结构。
渗透气(通过膜的气体)和滞留气( 未通过膜的气体)分别收集,以供后 续处理或应用。
膜分离器操作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如压力差、温 度等,原料气在膜分离器中实现组分 分离。
后处理及回收系统
渗透气和滞留气的后处理
根据应用需求,对渗透气和滞留气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干燥、 压缩等。
回收系统
对于有价值的组分,可通过回收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生 产成本。
安全与环保措施
确保整个工艺流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和 污染的发生。
04
CATALOGUE

气体膜分离技术简介

气体膜分离技术简介
2021/8/18
1
•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具有特殊选择分离性的高分子聚合纤维材料作为分离元件,在一定驱 动力作用下,使双元或多元组份因透过膜的速率不同而达到分离或特定组份富集的目的。 当混合气体在一定的驱动力(膜两侧的压力差或压力比)作用下,渗透速率相当快的气 体如水汽、氧气、氢气、氦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透过膜后,在膜的渗透侧被富集,而渗 透速率相对慢的气体如氮气、氩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被滞留在膜的滞留侧被富集从而达 到混合气体分离的目的。
6
• 出来。气体的溶解-扩散是在膜上没有连续通道的的情况下,靠聚合物母体上链段的热扰动
产生瞬变渗透通道进行的,从膜的上表面扩散到下表面。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就何物的化学相知来调节自由产生的公道大小和分布,以延
缓一种组分的运动,而让另一种组分更多地通过,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这就是所说的流
动选择性机理。 但是,研究发现流动选择性机理不是决定膜选择性的唯一因素,决定膜选择性的另一
8
膜分离器
核心部件
原料气进入膜分离器后,中空纤维膜对氢气有较高的选择 性。中空纤维膜内侧形成富氢区气流,而外侧形成了惰性气 9 流。前者称为渗透气,后者称尾气。渗透气经压缩机重返合 成系统,尾气供燃烧。

膜分离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构型类似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膜分离器,膜分离器内的中空
纤维管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中空纤维管对氢气有较高的选择性,靠中空纤维膜内、外两侧
4
5
• 气体透过膜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使用的材质不同,其分离的机理也不相同, 如当气体透过多孔膜是,有可能出现分子流、黏性流、毛细管凝聚
• 和分子筛筛分等现象。 • 不过当气体透过非多孔膜时, • 比较一致的说法为溶解扩散 • 机理,即气体分子首先呗吸 • 附并溶解于膜的高压侧表面 • 然后借助浓度梯度在膜中扩 • 散,最好从膜的低压侧解析

第六章 气体膜分离

第六章 气体膜分离

多孔膜的透过扩散机理
用多孔膜分离混合气体,是借助于各种气体流 过膜中细孔时产生的速度差来进行的。 图6-3. 气体分离膜孔径一般小于5~30nm,由于多孔介 质孔径及内孔表面性质的差异,使得气体分 子与多孔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有些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传递特征。
多孔膜的透过扩散机理
气体在膜内的传递机理
气体分离膜材料
此外,富氧膜大部分可作为CO2分离膜使用, 若在膜材料中引入亲CO2的基团,如醚键、苯环 等,可大大提高CO2的透过性。同样,若在膜材料 中引入亲SO2的亚砜基团(如二甲亚砜、环丁砜 等),则能够大大提高SO2分离膜的渗透性能和分 离性能。具有亲水基团的芳香族聚酰亚胺和磺化聚 苯醚等对H2O有较好的分离作用。
2.气体膜分离机理 3.气体膜材料与组件 4.气体膜分离的应用
气体膜分离历程

理论阶段 1831年:氢气和混合气的渗透实验(提出膜分离的可能性) 1866年:天然橡胶膜(气体扩散行为) 1920年:研究气体通过膜的非稳定传递行为 应用阶段 1940s:铀235的浓缩(第一个大规模应用) 1950年:富氧空气浓缩 1954年:气体浓缩膜材料的改进 普及阶段 1979年:Prism气体分离膜装置的成功
1 1 1 T 1 DM ( ) DKP 48.5d P ( ) 2 DAB DKP Mi
Knudsen扩散

气体的渗透速度q:
4 2RT p1 p2 q r 3 M LRT
1/ 2
气体透过膜孔的速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 成反比。
扩散系数D和溶解度系数S与物质的扩散活化能 ED和渗透活化能Ep有关,而ED 和Ep又直接与分子大 小和膜的性能有关。分子越小, E p 也越小,就越易 扩散。这就是膜具有选择性分离作用的理论依据。 高分子膜在其Tg(玻璃态转化温度)以上时,存在 链段运动(当分子链中某一个单键发生内旋转时,它的运

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气体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的一种高新技术,其中1979年Monsanto公司Prism 中空纤维氮氢分离系统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支柱。

[1]由于其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电子、医药、食品领域。

[2]如空气制富氧、富氮、合成气CO和H2的比例调节,合成氨厂驰放气和炼厂气中氢的回收或提浓、气体除湿、有机蒸汽的回收、提氦以及二氧化碳、硫化氢、酸性气体的脱除等方面[3] [4][5]。

1 气体膜分离的原理。

气体膜分离技术主要是利用特殊制造的膜与原料气接触,在膜两侧压力差的驱动下使气体分子透过膜。

所有的高分子膜对一切气体都是可渗透的,只不过不同气体渗透速度各不相同。

人们正是借助它们之间在渗透速率上的差异,来实现对某种气体的浓缩和富集。

渗透速率快的气体在渗透侧富集,面渗透速率慢的气体则在原料侧富集,从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4] [6][1]对不同结构的膜,气体通过膜的传递扩散方式不同,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

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有两种,即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和气体通过非多孔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6]1.1 微孔扩散机理当气体通过多孔膜时,由于多孔介质孔径及内孔表面性质的差异使得气体分子与多孔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传递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气体在多孔膜中的渗透机理其传递机理可分为分子流、黏性流、表面扩散流、分子筛筛分机理、毛细管凝聚机理等。

[4][2]1.2 溶解-扩散机理气体通过非多孔膜的传递过程一般用溶解-扩散机理来解释,其过程可分为三步,即吸着过程:气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吸附溶解;扩散过程:吸附溶解在膜上游侧表面的气体在浓度差的推动下扩散透过膜;解吸过程:膜下游侧表面的气体解吸 [2][4]不同种类的气体溶解-扩散的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可以通过改变膜的化学成分改变气体在膜中的溶解扩散速率。

《气体膜分离技术》课件

《气体膜分离技术》课件

03
气体膜分离技术分类
根据驱动力的分类
压差驱动
利用不同气体在膜上的溶解-扩散 差异,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实现混 合气体的分离。
浓度差驱动
利用不同气体在膜上的吸附-脱附 性能差异,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实 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电场驱动
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不同气体 在膜上的电离或吸附性能差异, 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01
03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提 高膜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
叉合作,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04
气体膜分离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的结合将为工业气体 分离和净化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工 艺流程的需求。
THANKS感谢观看应用领域工业气体分离
用于分离空气、氮气、氧气等工业气体,提 高产品质量和纯度。
氢气回收与纯化
用于从各种原料气体中回收和纯化氢气,满 足氢能产业的需求。
有机蒸气回收
用于从有机废气中回收有价值组分,实现资 源化利用和环保减排。
天然气处理
用于脱除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杂 质,提高天然气的品质。
发展历程与趋势
根据膜材料的分类
01
02
03
高分子膜
利用高分子材料的透过性 和选择性,制备成气体分 离膜。
无机膜
利用无机材料的稳定性、 耐高温性和高透过性,制 备成气体分离膜。
复合膜
将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复合,制备成具有优异性 能的气体分离膜。
根据应用领域的分类
工业气体分离
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各种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如氢气、氮气、氧气等 。
拓展气体膜分离技术在氢气、二氧化碳、 甲烷等气体分离领域的应用,推动其在环 保、能源和化工等领域的发展。

气体膜分离

气体膜分离

气体膜分离概述气体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用于分离混合气体中的不同组分。

该技术基于气体分子在薄膜上的渗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气体膜分离广泛应用于气体纯化、气体分离、气体浓缩等领域,具有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

原理气体膜分离的原理是基于不同气体分子在膜材料上的渗透性差异。

膜材料常用的有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等。

当混合气体与膜接触时,其中的不同组分气体会因为渗透速率的不同而在膜的两侧产生浓度差。

这样,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如压力、温度等,就可以实现对不同组分气体的分离。

膜材料聚合物膜聚合物膜是气体膜分离中常用的一种膜材料。

聚合物膜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来实现对不同气体的选择性吸附和渗透。

常用的聚合物膜材料包括聚丙烯、聚氨酯、聚醚酯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膜形态稳定性和气体分离性能。

无机材料膜除了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也被广泛应用于气体膜分离。

无机材料膜通常具有更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适用于处理高温、高压气体。

常见的无机材料膜包括硅膜、石墨烯膜、陶瓷膜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气体分离性能和长寿命。

操作条件气体膜分离的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压力压力是气体膜分离中重要的操作参数。

增加进料气体的压力可以增加分离效果,因为压力差会促进气体分子渗透膜的速率。

温度温度对气体分子的扩散速率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提高温度可以促进气体分子在膜上的扩散和渗透,从而增强分离效果。

但是,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膜材料的性能衰减。

膜面积膜面积也对气体膜分离的效果有影响。

增加膜面积可以增加分离效率和处理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膜片数量或增大膜的尺寸来增加膜面积。

应用领域气体膜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气体纯化气体膜分离可以用于气体纯化过程,将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气体。

例如,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氮气。

这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应用。

气体分离气体分离是气体膜分离的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膜材料的选择,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组分的分离。

气体膜分离

气体膜分离

(2)、无机材料 无机膜的主要优点有:物理、化学和机械稳
定性好,耐有机溶剂、氯化物和强酸、强碱溶液, 并且不被微生物降解;操作简单、迅速、便宜。
受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无机膜的缺点为:制 造成本相对较高,大约是相同膜面积高分子膜的10 倍;质地脆,需要特殊的形状和支撑系统;制造大面 积稳 定的且具有良好性能的膜比较困难;膜组件 的安装、密封(尤其是在高温下)比较困难;表面活 性较高。
④ 温度 温度对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度与扩散系数均 有影响,一般说来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而扩散系数增大。但比 较而言,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更大,所以,渗透 通量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
3、气体膜分离流程及设备
气体膜分离流程可分为单级的、多级的。当过程的分 离系数不高,原料气的浓度低或要求产品较纯时,单级膜分 离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因此,采用多级膜分离,即将若干膜器串 联使用,组成级联。常用的气体膜分离级联有以下三种类型。
膜法进行气体的分离最早用于氢气的回收。典型的 例子是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在合成氨生产过程 中每天将有大量氢气的高压段被混在弛放气中白白地烧 掉,如果不加以回收,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1)、简单级联 简单级联流程见下图,每一级的渗透气作 为下一级的进料气,每级分别排出渗余气,物料在级间无循 环,进料气量逐级下降,末级的渗透气是级联的产品。
(2)精馏级联 精馏级联的流程见下图,每一级的渗透 气作为下一级的进料气,将末级的渗透气作为级联的易渗 产品,其余各级的渗余气入前一级的进料气中,还将部分易 渗产品作为回流返回本级的进料气中,整个级联只有两种 产品。其优点是易渗产品的产量与纯度比简单级联有所 提高。
1、气体分离膜
常用的气体分离膜可分为多孔膜和致密膜两种,它们 可由无机膜材料和高分子膜材料组成。膜材料的类型与 结构对气体渗透有着显著影响。例如,氧在硅橡胶中的渗 透要比在玻璃态的聚丙烯腈中的渗透大几百万倍。气体 分离用膜材料的选择需要同时兼顾其渗透性与选择性。

气体膜分离概述、分离机理和装置组件

气体膜分离概述、分离机理和装置组件

存在的问题
• 深冷分离技术在费用上有一定的优势; • 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很快。
气体膜分离机理
气体膜分离机理
• 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合气体 中各组分在压力推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 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两种机理: 1. 气体通过微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 2. 气体通过致密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气体膜分离定义
• 分离原理
• (a) (b) (c) (d) (e) (f) (g)
致密膜气体分离与蒸汽渗透
分离机理
进料
蒸汽渗透
致密膜气体 分离
依赖于膜材 料与分离组 分的相互作

依赖于气体 在膜内的传
递速率
蒸汽形式 气体
微孔扩散机理
1. 努森扩散:
2.
微孔直径(dp)远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λ)
• 气体在膜内的扩散过程可用费克定律来描 述,稳态时,气体透过膜的渗透流率可用 下式来表达:
J p1 p2 Q QD(c)S(c)
l
溶解-扩散机理
QD(c)S(c)
c2 D(c)dc
D(c) c1 c1 c2
S(c) c1 c2 p1 p2
2.非多孔膜内的扩散
• 对橡胶态膜, 气体渗透通过致密膜的传递方程可由
1
从渗透系数的因次可以看出它与膜面积、 膜厚及推动力无关,是个归一化的参数。 对于相互作用体系,Henry定律不再适用, P也就不在是常数,与推动力有关。
微孔扩散机理
• 对混合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分离过程,为了 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要求混合气体通过 多孔膜的传递过程应以分子流为主。基于 此,分离过程应尽可能地满足下列条件: ①多孔膜的微孔径必须小于混合气体中各 组分的平均自由程,一般要求多孔膜的孔 径在(50~300) ×10-10m;②混合气体的温 度应足够高,压力应尽可能低。高温、低 压都可能提高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同 时还可避免表面流动和吸咐现象发生。

气体膜分离

气体膜分离

第九章气体分离膜第一节概述气体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分离过程,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差的驱动下,不同气体分子透过膜的速率不同,渗透速率快的气体在渗透侧富集,而渗透速率慢的气体则在原料侧富集。

气体膜分离正是利用分子的渗透速率差使不同气体在膜两侧富集实现分离的。

1831年,J.V.Mitchell系统地研究了天然橡胶的透气性,用高聚物膜进行了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的渗透实验,发现了不同种类气体分子透过膜的速率不同的现象,首先提出了用膜实现气体分离的可能性。

1866年,T.Craham研究了橡胶膜对气体的渗透性能,并提出了现在广为人知的溶解—扩散机理。

虽然在100多年前就发现了利用膜实现气体分离的可能性,但由于当时的膜渗透速率很低,膜分离难以与传统的分离技术如深冷分离法、吸附分离法等竞争,未能引起产业界的足够重视。

从20世纪50年代起,科研工作者开始进行气体分离膜的应用研究。

1950年S.Weller和W.A.Steier用乙基纤维素平板膜进行空气分离,得到氧浓度为32%~36%的富氧空气。

1954年 D.W.Bubaker和K.Kammermeyer发现硅橡胶膜对气体的渗透速率比乙基纤维素大500倍,具有优越的渗透性。

1965年S.A.Stern等为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氦进行了含氟高分子膜的试验,并进行了工业规模的设计,采用三级膜分离从天然气中浓缩氦气。

同年美国Du Pont公司首创了中空纤维膜及其分离装置并申请了从混合气体中分离氢气、氦气的专利。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真正突破是在70年代末,1979年美国的Monsanto公司研制出“Prism”气体膜分离裝置,“Prism”装置采用聚砜-硅橡胶复合膜,以聚砜非对称膜中空纤维作为底膜,在其中空纤维外表面真空涂覆一层致密的硅橡胶膜。

聚砜底膜起分离作用,底膜的皮层仅有0.2μm左右,远比均质膜薄,因此其渗透速率大大提高;硅橡胶涂层起到修补底膜皮层上的孔缺陷的作用,以保证气体分离膜的高选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由于使用TMG膜分离系统,没有运动部件,故障率极 低,运行可靠性高,几乎不需维修;膜组件寿命长,性能保证 在10年以上。
2)完备的控制系统保证氮气的纯度,流量和压力具有 高稳定性。
3)启动迅速,操作简单,开启3分钟后即可供氮。 4)系统为模块设计,结构紧凑。 5)气体分离过程无噪声,无污染,并且不产生任何有害 废弃物。经过一级膜分离后,富氮浓度一般可达99.5%。
膜材料的类型与结构对气体渗透有着显著影响。气体 分离用膜材料的选择需要同时兼顾其渗透性和选择性。
按材料的性质区分,气体分离膜材料主要有高分子材 料、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其中高分子材料 又分橡胶态膜材料和玻璃态膜材料两大类。 高分子材料 和无机材料各有优缺点,采用复合材料可以较好地利用高 分子和无机材料的优点,以实现分离要求。
由上式可知,扩散系数反比于分子大小。从这一点也 可以看出氧的渗透性比氮要高。
此外,气体对给定聚合物的亲合性是有差别的,有时 甚至可以高达6个数量级。聚合物的选择性对气体的渗透 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具体到氧、氮来说,取膜质为聚二甲 基硅氧烷,氮气的渗透系数 QN 2 为280Barrer,而氧气的渗透 系数QO2为600Barrer,选择性因子为QO2/QN 2 = 600/280≈ 2.14。由于理想的聚合物膜必须具有高的选择性和通量, 因此,开发具有高的选择性的膜对制氧、制氮也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课题。
1). 在膜高压侧,气体混合物中的渗透组分溶解在膜的表 面上;(吸着)
2). 从膜的高压侧通过分子扩散传递到膜低压侧;(扩散) 3). 在低压侧解吸到气相。(解吸)
一般而言,吸附和解吸过程比较快,气体在膜内的扩散较
慢,是气体透过膜的控制步骤。
纯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平衡可以用Henry定律的形
式表示,即 c=Hp
2)完备的控制系统保证氮气的纯度、流量和压力具有 高的稳定性;
3)启动迅速,操作简单,开启3min后即可供氮; 4)系统为模块设计,结构紧凑, 5)气体分离过程无噪音,无污染,并且不产生任何有害 废弃物. 经过一级膜分离后,富氮浓度一般可达99.5%(相对于氧 而言,即无氧含量)
经济性分析比较 A/GTechnology对同一种浓度的氮气产品(95%),用膜法与PSA 法进行分析比较,比较结果见下表:
4.应用
气体膜分离的主要特点:过程无相变产生,能耗低, 装置规模根据处理量的要求可大可小,而且设备简单,操 作方便安全,启动快,运行可靠性高,不污染环境,投资 少,用途广。
由于拥有以上特点,目前气体膜分离已广泛应用于合 成氨工业、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工中氢的回收;富氧、富氮; 工业气体脱湿技术;有机蒸汽的净化和回收;酸性气体脱 除等。
(4)膜分离法制氮与PSA法经济性比较 A/GTechnology对制取同一种浓度的氮气产(95%),
用膜法与用PSA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比较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制备富氮的费用大致相等, 但基本投资项膜法比PSA法(变压吸附法)少25%。此外, 膜法相对来说移动部分较少,预处理部分相对简单,启动 快,不需要冷却水,这是PSA法所无法比拟的。
展望:气体膜分离过程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加上膜材 料的种类日益增加并且分离性能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促进, 预计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5.实例
5.1 合成氨工业 (1)氧、氮的动力学直径 由于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是由渗透系数Q决定的,而
渗透系数Q又是溶解度S和扩散系数D的乘积,而溶解度S与 扩散系数D均与分子的动力学直径有关,因此,氧、氮的动 力学直径影响着氧、氮的分离。
工艺流程
富氧浓度与火焰温度的关系
(4)富氧空调
富氧空调可以通过专用制氧设备产生 氧气以增加空调环境中的氧含量,从而降低 空调的能耗,在国内外许多专利中都提出了 采用膜法制氧的富氧空调"如日本发明专利 JP599457A, 中国发明专利 03126160.4, 97234786.0,98237222.1,03121202等。
发简单方便且普遍适用的制备无缺陷超薄膜( 5108 m)
的方法;开发具有高性能同时又易形成无缺陷超薄皮层的 O2/N2分离膜材料;耐高温的有机和无机膜的开发等等。
我国的气体膜分离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与国外 差距相对不大,某些方面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但也应看到, 我国气体分离膜产品单一,产业规模小,应用还没有全面展 开。故我国今后要尽快建立无机膜示范工程及技术中心,对 国际上新兴的研究课题,如膜催化、膜反应器等新膜过程, 以及集成过程、杂化膜过程要加大开发力度。争取产生自主 创新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5.2 富氧富氮
5.2.1 膜法富氧 膜法富氧中透过气为富氧空气,尾气为富氮
空气,富氮空气的压力与原料气体的压力相近, 而富氧空气的压力要比原料气的压力低得多。原 料为空气,组成恒定,对膜无污染。典型的富氧 膜材料为硅橡胶,氧氮的分离系数α=2.0。大多 数的富氧材料的α=2~3,其富氧浓度为28%~40%。 主要用于医疗呼吸和助燃。
1)溶解度S主要取决于冷凝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大 分子更容易冷凝。由于氮的动力学直径为0.364nm,氧的 动力学直径为0.346nm,因此,氮分子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 比氧分子要大。
2)扩散系数D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气体渗透物分子 的大小及聚合物的种类。分子越小,气体扩散系数越高, 尽管氧的分子量比氮大,但氧分子的体积比氮小,从扩散 系数来看,氧的渗透性比氮高。事实上,根据stocks定律, 扩散系数:
颗粒过滤器以及碳过滤器和加热器,使得原来含尘、含油、 含水分高的空气,变成含油、含尘、含水低的干净的压缩 空气,干净的压缩空气再在膜组的作用下,实现氧氮分离. 该流程的主要特点为:
1)由于使用TMG膜分离系统,所以没有运动部件,故障 率极低,运行可靠性高,几乎不需维修,膜组寿命长,使用 年限保证在10年以上;
气体膜分离
组长:何正武 组员:郭莉莉、李亚娟、武俊、李向阳 班级:化工1002班
目录
1
简介
2
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3膜材料4
应用
5
实例
1.简介
主要是根据混合原料
概 气中各组分在压力的 念 推动下,通过膜的相
对传递速率不同而实 现分离。
速率分离
发 展
普里森(Prism) 中空纤维膜氮 氢分离器问世。


20世纪70年代末
Heins 发明了 阻力复合膜。
80年代
成为现代成熟 的化工分离单 元。
目前
2.原理
根据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不同其原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溶解扩散机理:吸着
扩散
解吸
机 理
微孔扩散机理
1、分子扩散 2、粘性流动机制 3、(努森)Knudsen 扩散
4、表面扩散机制
2.1.1粘性流机制:
微孔直径
一个分子与其它分 子相继两次碰撞之 间,经过的直线路 程。
理论分离系数的计算 α=JA/JB
查表得出硅橡胶的氧氮的渗透系数分别为605和 300,
α=605/300=2.01
实测的分离系数的计算 α=y A x B/y B x A
当富氧浓度为28%时,α=1.46 当富氧浓度为40%时,α=2.5
(1)膜法富氧的操作方式
(2)医疗用富氧机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肺部疾病的方法之一是
当dp >> 时,气体分子与孔壁之间的碰撞几率远远小于分子 之间的碰撞,此时气体通过微孔的传递过程属于粘性流机制,又 称为Poiseuille流。 当 dp ≈ 时,以上两种流动并存,属于平滑流机制。
2.1.2 表面扩散流机制 气体分子与膜表
面发生相互作用,即 吸附于表面并沿表 面运动(扩散),扩方 向为表面浓度递减 的方向。
此外,气体膜技术还可从合成氨弛放气分离回收H 2 。 膜分离回收氢气,是当前应用面广,装置销售量最大的一种。 广泛用于合成氨厂、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用这方法回 收尾气中的氢气,循环于系统中,方法有效又安全,提高系 统的生产能力,最早用于合成氨驰放气中氢气的回收。我 国中型氨厂的合成系统弛放气,长期以来均作为燃料烧掉。 这部份气量相当于合成新鲜气的5一7%,如将其有效成分 回收利用,则对降低合成氨能耗、提高氨产量,增加工厂 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分离装置回收其中有效成 份后可使氨增产3一5%,每吨氨能耗降低1.8一3%。。

ai , j Q1
Q2
即两组分的分离因子等于两组分在膜中的渗透率之比 。
3.膜材料
常用的气体膜分离可分为多孔膜和致密膜两种,他们 可由无机膜材料和高分子膜材料组成。其中,无机材料主 要有多孔玻璃、陶瓷、金属(多孔质)和离子导电型固体、 钯合金等(致密膜);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烯烃类、醋酸 纤维素类(多孔质)和均质醋酸纤维素类、合成高分子 (致密膜)
(5)小结:
气体膜分离制氮技术是一项高效且非常经 济的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关键分离技术之一, 深受人们的重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应该指出,空气中氧、氮分离膜的分离性能 远末达到极限,膜过程与其他过程的藕合集成 工艺也未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组 织跨学科、跨行业的科技人员进行合作,使我 国的气体膜分离技术得到更加长远和迅猛的发 展。
气体在膜内的扩散可以用Fick定律描述:
如果膜两侧温度相等,则有 J=(p1–p2)·Q /δ
式中:
p1 ,p2 —— 分别为膜的高压侧和低压侧气体的压力;
J —— 气体的渗透速率
δ —— 为膜的厚度;
Q —— 气体组分通过膜的渗透率,它是气体组分
扩散系数与Henry系数的乘积。
当膜低压侧的压力比高压侧小得多是,即p2/p1=0,则
从表2可以看出,2种方法制备富氮的费用大致相等,但就基 本投资项而言膜法比PSA法少25%;此外,采用膜法移动部分 较少,预处理部分相对简单,启动快,不需要冷却水,这是PSA 法无法比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