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查正常值及意义

合集下载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医学诊断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检查患者的生物体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的结果通常会提供正常值参考范围,这是通过对正常人群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获得的统计数据。

但是,只有了解正常值的意义,才能正确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以数值的形式呈现,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正常范围是指在正常人群中,其中一指标的统计平均数范围。

通常以百分位数的形式进行表示,如参考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例如,一个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1x10^9/L,表示在正常人群中,大约95%的人的白细胞计数值都在这个范围内。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其中一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是紧密相关的。

在理解正常值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每个指标的生理意义以及与一些疾病之间的关联。

举例来说,肝功能检查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是衡量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受损或死亡,这两个指标的水平就会升高。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水平较低。

因此,当ALT或AST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肝硬化等。

但是,仅仅超过正常范围并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其中一种疾病,因为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生理变异。

因此,在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因素。

只有结合这些因素,才能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诊断。

此外,正常值也会因年龄、性别、季节、地理区域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例如,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x10^12/L,而对于孕妇来说,正常范围稍高一些。

因此,在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正常范围是根据大量健康人群数据统计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正常值的意义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制定治疗计划以及监测治疗效果都至关重要。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由于肌酐是内源性物质,如无外源性大量摄入肉食、剧烈运动或肌肉疾病,它每日的生成量为20mg/kg或1mg/min,血浆中浓度与尿中排出量都较为恒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临床上Ccr的正常值:男性为140±27.2ml/min,女性为112±20.3ml/min;矫正后清除率(即国内以标准体表面积加以矫正)为80~100ml/min。Ccr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每长10岁下降4ml/min。Cc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它的降低程度基本上反映肾实质损害程度。一般认为,当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已有减退,如降至51~70ml/min时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 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引言概述:临床常用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病理变化及身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正常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下被认为正常的某项指标的取值范围。

了解临床常用检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正文内容: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情况,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凝血功能,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判断出血性疾病。

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AST和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健康人的AST和ALT水平相对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胆红素水平表明胆道系统功能较为正常。

三、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正常。

2. 尿酸是检测体内尿酸代谢情况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水平表明尿酸代谢相对平衡。

四、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血液脂质状况及诊断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医院常规检查正常数值和意义

医院常规检查正常数值和意义

医院常规检查正常数值和意义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

【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

【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11.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值】1小时开始收缩,24小时收缩良好。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 19:41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简写RBC)1.正常值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

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1.正常值:男性:12~16克(120—160g/L)女性:11~15克 ( 110—150g/L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简写WBC)1.正常值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2.临床意义:(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

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犬正常参考值
猫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谷草转氨酶
AST
10-50U/L
10-40U/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总胆红质
TBIL
0.1-0.6mg/dl
0.1-0.6mg/dl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1.结核印迹试验
TB-POC
阴性
诊断活动性结核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SACE
20-40Nm/ml/min
结节病,肺结核
3.过敏原检测
IVT
阴性
过敏症状的吸入
(1)吸入组Ⅰ
IVT-Ⅰ

(2)吸入组Ⅱ
IVT-Ⅱ
(3)食物组Ⅲ
IVT-Ⅲ
(4)食物组Ⅳ
IVT-Ⅳ
4.肺炎支原体IgM
阴性
支原体感染
5.肺炎支原体IgG
直接胆红质
DBIL
0.0-0.14mg/dl
0.0-0.15mg/d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间接胆红质
IBIL
0.07-0.60mg/dl
0.09-0.20mg/d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总蛋白
TP
5.0-7.1g/dl
5.0-8.0g/dl
与CKMB的临床意义相似,而特异性稍低。
脂肪酶
Lipase
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相似,持续时间更长些。
胸水
LDH(胸水)

临床常用检验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值及意义
1、丙氨酸转氨酶 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脏等。 正常参考值 5-40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 、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 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 药物等因素致肝损害。
血清酶学检查
2、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肾脏
170-200g/L 6.0-7.0 ×10 12 /L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
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常见于身体缺 氧、严重的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如某些肿瘤或肾 脏疾患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 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及肾盂积水、 多囊肾等。
血清酶学检查
4、乳酸脱氢酶 LDH
正常参考值 95-200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某些恶 性肿瘤 淋巴瘤、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 癌、宫颈癌等 、白血病、肾病综合征、休克 、溶血性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症。
血清酶学检查
5、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 GGT 正常参考值 男性11-50U/L,女性7-32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急慢性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 物性肝炎、其他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 瘤、前列腺肿瘤等 。
3.4血肌酐
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 机体每20g肌肉每天代谢产生1mgCr,产生速 率为1mg/min,每天Cr的生成量相当恒定。血 中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 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 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 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 GFR降低到临界点后 GFR 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 ,血Cr浓度就会明 显上升,故测定血肌酐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 指标。敏感性较血尿素氮好,但并非早期诊断 指标。

到医院日常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到医院日常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到医院日常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近年来,检验医学发展迅速。

本条消息方便体外诊断产业界的同仁们了解和掌握日常检验的中英文名称、正常值参考范围和简要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中文名称:红细胞计数英文名称及缩写:Red Blood Cell (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A.增多:生理性原因:多为缺氧所致,如由平原移至高原生活,胎儿及新生儿。

病理性原因:严重的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因血浆中水分丢失引起的相对性增多。

B.减少:生理性贫血:妊娠中、后期。

病理性贫血:溶贫,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再障,失血性贫血等。

2、血红蛋白测定中文名称:血红蛋白测定英文名称及缩写:Hemoglobin (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 /L女:110~150g /L新生儿:170~200g /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大致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

影响红细胞计数的因素同时也影响血红蛋白,但影响的程度在比例上不一定相称。

A.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B.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

C.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出血。

3、白细胞计数中文名称:白细胞计数英文名称及缩写:white blood cell (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临床意义:A.增多: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急性打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肾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急性发作期。

B.减少: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
糖 尿 病 : 两 次 空 腹 血 糖 均 ≥ 7.8mmol/L ( 此 为 1985年WHO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 会 即 ADA 推 荐 标 准 是 禁 食 8h 的空 腹 血 糖 为 ≥ 7.0 mmol/L ) ; 或 者 服 糖 后 2h 血 糖 值 ≥ 11.1mmol/L , 随 机 血 糖 ≥ 11.1mmol/L , 或 有 临床症状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实质性损伤:如肝硬化及化学药品中毒等 所致的进行性肝细胞性疾病,损害Ⅴ、Ⅶ、 Ⅸ、Ⅹ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合成。
④其他:如血循环中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DIC、恶性贫血、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 口服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凝血酶原时间 也延长。后者必须经常准确测定凝血酶原时 间,以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
新生儿溶血病HDN: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亲的IgG抗体进入婴儿血液致敏红细 胞,发展为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母Rh 阴性、第一次妊娠Rh阳性胎儿,当第二 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
二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缺铁性贫血(IDA):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 的贮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 起的一类贫血;骨髓中幼红细胞的外铁明显 降低甚至消失,内铁阳性率常<10%,甚至阴 性。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病人预后较好,传染性低, 但不能保证体内乙肝病毒全部消失或已无传 染性。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1、常与HBsAg同时出现。在 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中,HBcAb的阳性率可达 50%-100%,慢性HBsAg携带者几乎100%可查出 HBcAb阳性;2、单独出现提示病毒已清除,无 传染性。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空腹葡萄糖检测:[参考值]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1)1型或2型糖尿病;2)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病等;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4)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5)其他: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息等;6)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2、减低见于1)胰岛素过多;2)缺乏抗胰岛素激素;3)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4)其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意义]•诊断糖尿病两次空腹血糖分别≧ 7.0mmol/L,本试验高峰值≧11.1mmol/L,或2小时值≧11.1 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尿糖阳性;或有多尿、口渴、多饮等临床症状者可确诊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指空腹血糖 <7.0 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多见于糖尿病前期、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低血糖现象肝源性低血糖,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高于正常, 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2型糖尿病早期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功能性低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可发生低血糖。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常见于胰岛 B细胞瘤、甲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参考值]RIA法空腹:血胰岛素为10-20mu/L;胰岛素(mu/L) /血糖值(mg/dl)<0.3。

[临床意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减低,呈低平曲线,胰岛素与血糖的比值也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高峰延迟。

•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 B细胞瘤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血糖比值>0.4,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B细胞瘤。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分析是一项常用的化验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血细胞分析中常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的含量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成年人的正常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老年人的正常范围略低。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此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2.红细胞(RBC)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异常可以反映出多种疾病。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数量为男性(~)×10*12/L,女性(~)×10*12/L,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略高。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缺氧状态,如心肺疾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减少则与失血、溶血等有关。

3.白细胞(___)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量为(~)×10*9/L,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白细胞数量较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对于炎症、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血小板(PLT)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凝血状态。

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或放疗后等;血小板增多则与炎症、感染等有关。

5.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是指未成熟的红细胞,其数量的增加可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

正常范围为%%。

6.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男性的正常范围为~0.50L/L,女性的正常范围为~0.48L/L。

7.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三个指标可以反映出红细胞的大小、含量和浓度。

MCV正常范围为80~100fl,MCH正常范围为27~34pg,MCHC正常范围为320~360g/L。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疾病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并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的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正常值如下:-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病情,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骨髓功能低下或免疫系统缺陷的表现。

-红细胞计数: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

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肾脏疾病或血液病等引起的,而过低则可能是贫血或骨髓功能障碍的表现。

-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30-180g/L,女性12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脏病或血液黏稠度增高的表现,过低则可能是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感染或骨髓抑制等的表现。

2.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正常值如下:- 血糖: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 mmol/L。

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血糖降低可能是胰岛功能不全或胰岛素过量的结果。

-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ST):男性10-40U/L,女性9-32U/L。

AST增高可能是肝细胞损伤的表现,如肝炎、肝硬化等。

-谷草转氨酶(ALT):男性9-50U/L,女性9-35U/L。

ALT增高通常是由肝脏炎症或损伤引起的。

- 总胆红素:3.4-20.5 μmol/L。

胆红素增高可能是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的结果。

-肾功能指标:- 尿素氮(BUN):2.5-7.1 mmol/L。

BUN增高可能是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 肌酐(Cr):男性60-110 μmol/L,女性45-90 μmol/L。

各项检验值的正常数值与临床意义

各项检验值的正常数值与临床意义

各项检验值的正常数值与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各项检验值的正常范围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

这些正常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器官功能是否正常。

不同的检验指标具有不同的正常范围,下面将介绍常见检验指标的正常数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感染、炎症、骨髓问题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4-5.5×10^12/L。

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供氧能力。

异常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提示贫血、失血、骨髓问题等。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范围为12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机体的贫血程度。

异常的血红蛋白浓度可能提示贫血、出血、水化问题等。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止血能力。

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提示出血倾向、骨髓问题等。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范围为8-40U/L。

ALT是诊断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异常的ALT值可能提示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范围为8-40U/L。

AST是肝功能检测的另一个指标,异常的AST值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肝炎等。

- 总胆红素(TBIL):正常范围为3-17 μmol/L。

总胆红素可以反映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异常的总胆红素值可能提示胆管梗阻、肝功能异常等。

-白蛋白(ALB):正常范围为35-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异常的白蛋白值可能提示肝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

3.肾功能指标:- 尿素氮(BUN):正常范围为2.5-7.5 mmol/L。

BUN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异常的BUN值可能提示肾功能损害、脱水等。

- 肌酐(Cr):正常范围为53-115 μmol/L(男性)和44-97μmol/L(女性)。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尿常规
缩写
GLU BIL
项目
葡萄糖 胆红素
参考范围
NEGATIUE(-) NEGATIUE(-)
临床意义
阳性:糖尿病、慢性肾炎和肾 病综合症、甲亢、垂体前叶机 能亢进等。 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 胞性黄疸。 阳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 染性疾病、严重腹泻、呕吐、 饥饿、禁食过久、以及妊娠妇 女,中毒(如氯仿、乙醚麻醉 后、磷中毒等),服用双胍类 降糖药后 ↑: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 高热、脱水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 等。
TT
凝血酶 时间
15-19秒
延长:见于肝素增加或者类似肝素物 质的存在,FDP增多细血管扩张症等。 缩短: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 血栓形成。
延长:①因子Ⅷ、Ⅸ、Ⅺ和Ⅶ血浆水 活化部 男:31.5~ 平减低,如血友病A、B等。②严重 APTT 分凝血 的凝血酶原、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 43.5秒 活酶时 女: 32~43 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 间 儿出血病、口服抗凝剂等;③纤溶活 秒 性增强;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脑脊液 (蛋白定性)
(-)
阳性:脑膜脑实质炎症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 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 同上
凝血四项
PT
凝血酶原 时间
11-15秒
延长: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 Ⅱ、Ⅴ、Ⅶ、Ⅹ缺乏②后天 性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 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 DIC后期,口服抗凝剂等。 缩短:口服避孕药、高凝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PTR
凝血酶原 时间比值 国际标准 化比值
0.82-1.15
增加或减少意义同PT
HB
血红蛋白
相对增多:呕吐、 腹泻出汗过多等脱 水原因导致相对增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多。绝对增多:慢 性肺心病、某些肿 新生儿: 170-200g/L 瘤、某些紫绀型先 天性心脏病及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妊娠期、各 类贫血。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和评估病情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查不同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是否异常、病理生理变化等信息,从而提供重要的临床诊疗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在120-160g/L之间,红细胞计数在4-5.5×10^12/L之间,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之间。

异常的血常规结果可能反映贫血、感染、出血和骨髓功能异常等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正常尿液的常规指标包括尿比重、尿酸、尿胆原、尿蛋白、尿糖、尿潜血等。

正常尿比重范围为1.005-1.030,尿蛋白、尿糖和尿潜血应该为阴性。

异常的尿常规结果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糖尿病等疾病。

3.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可以评估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常见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等)、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等)、电解质(钠、钾、钙、镁等)等。

异常的血生化结果可能提示肝炎、肾炎、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4.血糖检查血糖检查是评估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

异常的血糖结果可能提示糖尿病、胰岛功能异常等情况。

5.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脂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正常总胆固醇水平应该低于5.2mmol/L,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高于1.0mmol/L,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低于3.4mmol/L,正常甘油三酯水平应该低于1.7mmol/L。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异常意义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异常意义

一、血常规(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表6—1)【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慢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表6-2)。

3.红细胞形态改变(表6-3)球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泪滴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内出现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

卡-波环见于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及白血病等。

有核红细胞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等。

(二)白细胞【参考值】(表6-4)成人(4~10)×109/L。

【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化验单常用参数值及临床意义

化验单常用参数值及临床意义

化验单常用参数值及临床意义化验单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化验单中包含了各项检验项目的结果及参考范围。

以下是化验单中常见的参数值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解释。

1.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成分,低血红蛋白可能表明贫血的存在,可能由于失血、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引起。

2.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的贫血状况,用来评估贫血的程度。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4-10×10^9/L白细胞计数是评估炎症和感染程度的指标,高白细胞计数可能代表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

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指标,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

5.血糖(GLU):正常范围: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血糖检测用于评估糖尿病和血糖波动的程度。

6.尿素氮(BUN):正常范围:2.5-6.4 mmol/L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高尿素氮可能表明肾功能异常。

7.肌酐(CREA):正常范围:男性:62-115 μmol/L;女性:53-97 μmol/L肌酐是评估肾脏健康和功能的指标,肌酐水平高可能代表肾功能异常。

8.尿素(UA):正常范围:男性:142-416 μmol/L;女性:89-357 μmol/L尿素是在体内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高尿素可能代表肾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

9.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范围:男性:10-40U/L;女性:7-35U/L谷丙转氨酶是评估肝功能和肝脏损伤的指标,高谷丙转氨酶可能代表肝脏疾病。

10.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范围:男性:15-40U/L;女性:13-35U/L谷草转氨酶也是评估肝功能和肝脏损伤的指标,与谷丙转氨酶一同使用可以评估肝脏疾病。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血电解质测定

K
3.5~5.5mmol/L

Na
135~145mmol/L

CL
96~108mmol/L

Ca
2~3mmol/L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高钙血症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症、低钙血症等。

P
0.8~1.5mmol/L

Mg
0.66~1.07mmol/L
水样便见于腹泻;绿色稀便见于消化不良;黏液脓血便见于痢疾、结肠炎;柏油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钡餐造影;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细条样便见于直肠癌、直肠或肛门狭窄,球形硬便见于便秘。
气味
粪臭味
恶臭味见于慢性胰腺炎、肠道吸收不良、直肠癌溃烂等。
寄生虫

见于蛔虫病、蛲虫病等寄生虫病。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0~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柯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单核细胞
百分比
MONO%
3~8%
增多见于疟疾、活动性肺结核、单核细胞白血病、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淋巴细胞
百分比
LYMPM%
抗链“O”试验
ASO
阴性
阳性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类风湿因子试验
RF
阴性
阳性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结核菌素试验
OT
阴性
阳性表示曾感染过结核;
强阳性表示正患结核病,可能为活动性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妥英钠→粒细胞缺乏症 卡马西平→再生障碍性贫血 丙戊酸钠→肝损害、血小板减少 氯霉素 →主要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 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 贫血虽少见,但难逆转,常可致死;滴 眼液也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血清电解质测定
体内的电解质可分为无机电解质和 有机电解质,形成有机电解质的主要 是蛋白质,形成无机电解质的有Na+、 K+、Ca2+、Cl-、HCO3-、HPO42等,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电解质的分布有 所不同。
6. 【临床意义】:红细胞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血红蛋白的减少,可 反映贫血的程度。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 109/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 109/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 109/L 170~200g/L
神经外科常用检查及意义
N3/6
一.血液一般检查
血细胞主要成分
红细胞
意义
1.红细胞形态
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3.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存在于细胞膜 里面,对氧具有亲和力,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 红蛋白,因此红细胞才能运送氧气到细胞内。
4.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
5.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红 蛋白量的数值大致呈相对的平行关系。
1.血清钠测定
•钠离子占细胞外液阳离子的90%,是细胞外液 渗透压的主要形成因素。
•正常值:135~145 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及水 丢失 (如:发热、呼吸道感染、糖尿病、 尿崩、大量出汗)
降低见于钠缺失、摄钠不足以及体 钠水平被稀释等
1.血清钠测定
临床表现: 高钠血症 口渴、发热、黏膜干燥、心神不安 等,最重要的变化是抽搐和肺水肿 低钠血症 昏睡、意识模糊、昏迷、血容量减 少、低血压、心动过速、尿量减少等
2.血清氯化物测定
氯离子是细胞外液主要的阴离子,参与 维持溶液的电中性,其跨膜运输通常继 发于钠离子的主动转运,是被动的。氯 的增加或减少与钠的变化成比例 正常值:95~105 mmol/L 血氯化物增高和降低的临床意义与血钠 相同
3.血清钾测定
钾是细胞内主要的电解质且参与许多重要的 细胞功能。
数目增多表示机体有炎症
3.单核细胞 3%~8%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对抗细菌入侵的第二条防线
单核—吞噬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在血液中为单核细胞, 游走至组织即成为强有力的巨噬细胞,吞噬外来的胶状及 颗粒状物(包括微生物),消化死的细菌、受伤的粒细胞 和大量蛋白质碎屑,为组织愈合和修补做准备
在慢性炎症的情况下,细胞数目会增多。
功能:参与糖原在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内形 成,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参与神经冲动的 传导、正常心脏节律的维持及骨骼肌和平滑 肌的收缩等
正常值:3.5~5.5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尿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心力 衰竭及补钾过多;降低见于丢失过多(呕吐、 腹泻、大量利尿)、摄取不足及应用胰岛素 时。
(二)白细胞 4.0~10.0 ×109/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
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1.粒细胞
由骨髓产生,寿命12h
包括:
(1)中性粒细胞:身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有炎 症发生时,首先聚集于炎症发生部位。数目增多见于细菌化脓 性感染。占51%~75%
(2)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肝素和组织胺,释放肝素可 以预防血液凝集,并可加速清除血液中的脂肪颗粒。占0~1%
(三)血小板
•正常值:100~300×109/L
•由巨核细胞分化,生存期约7至10天
•能释放凝血因子而引发凝血反应。
•临床意义
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 进、化学药物中毒等;
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ຫໍສະໝຸດ 神经科常用药对血象的副作用
动脉氧分压(PaO2) 1. 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
的张力
2. 动脉氧分压正常约为80~100mmHg,取 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
3. 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
1. SB:
①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38°C、血红蛋白 完全氧合、用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 后)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②反映代谢因素对酸碱平衡影响的指标;
3.血清钾测定
临床表现:
低钾血症:①肌肉无力或麻痹 ②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T波低平、
U波增高和ST段压低等。可加重洋地黄中 毒的危险性。
③中枢神经:精神萎靡
④肾功能障碍:肾脏浓缩功能下降
⑤代谢功能变化:糖代谢异常
3.血清钾测定
临床表现: 高钾血症: ①肌肉收缩无力、肌张力丧失和
麻痹 ②对心脏的影响:严重时可由于
严重传导阻滞和心肌兴奋性消失而导致心 室纤颤和心跳停止。
三.血气分析常用值
PH 1. PH指的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H+]) 2. 动脉血PH的正常值是7.40,PH值改变则说
明血液[H+]发生了变化。 3. PH小于7.35时称为酸血症;PH大于7.45则
称为碱血症。
二氧化碳分压 1.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血
(3)嗜酸粒细胞:是组织抗原—抗体反应中最重要的白细胞, 过敏反应时,细胞计数大量增加,寄生虫感染时,血液中也会 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二)白细胞 4.0~10.0 ×109/L
2.淋巴细胞 20%~40%
T淋巴细胞(胸腺淋巴细胞):负责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又称抗体形成细胞,与抗原接触时能够产生 并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产生体液免疫反 应,对抵抗细菌和某些病毒非常有效
③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值为24mmol/L
浆它中代呈表物了理血溶浆解中状H2态CO的3的CO浓2产度生。的张力, 2. P为a4C0Om2m的H正g。常值为33~46mmHg,平均 3. PaCO2升高,说明肺通气不足,有CO2
潴留,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 4. PaCO2降低,说明肺通气过度,可见于
呼吸性碱中毒 PaCO2是反映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影 响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