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d.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用什么体裁写作,写长或者写短,如何表达为好,等等,都要看采访所获得的事实内容来定,这就叫“量体裁衣”。
2.新闻采访写作的共同目标:认识和反映事实。
3.新闻采访写作的不同使命:采访旨在识别新闻和获取素材(新闻采访,旨在认识和把握新闻事实,主要是了解情况、搞清真相、收集素材,为新闻的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写作旨在提炼和表现新闻(新闻写作,旨在反映并表现客观事实,主要是根据采访得来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取舍和组织,接着采取恰当的体裁样式和表现方法,使客观存在的事实成为供作社会传播的新闻)。
第一章 新闻采访综述
(一)采访的性质及特点
1.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2.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使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4.记者在采访中如何自觉地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5.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在采访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几方面的关系:
a、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3.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4.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的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和解决问题。但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这种调查研究的特殊性,也就是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21.不走寻常路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23.懂礼貌,行礼仪二、导语的20种方法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5.拟人修辞6.数字对比7.速写勾画8.巧用背景9.古诗名句10.烘云托月11.抑扬顿挫12.特写镜头13.曲径通幽14.一张一弛15.小中见大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17.拉近时间18.提问作答19.有意重复20.化整为零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3.有细节和背景4.行文像讲故事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6.尽量直接引述7.注意报道平衡8.多分段落“短平快”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六、消息、通讯:文体特征区别:1.通讯事实完整丰富,富于情节,可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容量大,详细,篇幅长;消息短简洁。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含新闻采访专题讲解]
目 录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记者篇第一章 记者的历史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记者的类型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记者的职责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记者的修养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记者的道德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采访意识与原理篇第六章 采访性质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采访意识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采访原则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采访路线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9.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采访作风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采访方式与方法篇第十一章 采访方式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 采访方法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采访重点与环节篇第十三章 采访重点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 新闻线索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 新闻策划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 采前准备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 访问规程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 开座谈会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 善于观察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9.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 追踪采访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二章 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三章 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 隐性采访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五章 积累资料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附录:新闻采访专题篇[视频讲解]绪 论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对象(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专指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新闻采访笔记
一、中国新闻采访学形成于何时?以哪本著作为标志?答:起源于近代报刊时期,以邵飘萍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标志。
二、专业记者怎样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怎样培养专业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此题自己整理,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专业人士补充)答:1)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某一领域的记者。
①首先要非常熟悉所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实际操作才能使研究的问题更深,见解更独到,有更多发言权,且文字更加漂亮。
②专业记者不要局限于所报道的领域。
一方面必须研究全国的政治东线和中央的方针政策,开阔眼界。
另一方面,必须广泛涉猎,从多角度思考,提高理性认识。
2)需要有热爱新闻工作的敬业精神,还需要有勤奋学习的精神,深入采访,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还要新闻单位的用心培养。
三、机动记者的作用答:直接受总编辑部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
完成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参与突发事件的报道。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四、记者的职责答:1.采写新闻报道,这是记者的首要职责;2.反映情况这里所指的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3.做群众工作。
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或报道组、作者积极分子)的工作。
五、对记者反映情况写“内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要及时反映情况;2)要如实反映情况;3)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4)对工作中一些带试验性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5)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供领导机关参阅;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六、记者修养包含哪些基本内容?答: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1. 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2.知识方面的修养:3.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七、记者工作中容易出现道德与法律的边缘问题有哪些?怎样正确对待?答:1.诽谤坚持正当的舆论批评监督,批评报道一定要把事实搞清楚,连细节也不能疏忽,以免授人口实。
新闻采访笔记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一、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新闻的定义陆定一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采访”是新闻材料的“采集”(News gathering)与采访对象的“访问”(News interviewing)的合称。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材料的采集、采访对象的访问都有别于诗人、画家、作家这些人的采风和访问。
新闻采访是特指记者的采集和访问。
目的是为了在媒体上进行披露报道,而并未为了其他目的。
二、新闻采访的四要素:媒体、记者、新闻素材、采访对象媒体以20世纪的标准来看,一份真正的报纸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它必须是定期出版的,每日一期或每周数期它必须诉求读者的普遍兴趣,而不是某种特殊的兴趣它必须提供及时的新闻。
记者(Reporter、Newsman、Journalist)是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录制和新闻作品写作、制作、编辑和报道的专业人员。
新闻记者的分类:专业记者(专版记者)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这类记者一般情况下都有固定的报纸版面,固定的频道或栏目,像娱乐版、IT版、经济版、社会版。
专业记者对自己分管领域的人和事都比较熟悉,长期采访报道这个领域的新闻,自身就成为半个专家,采访报道也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
机动记者(记者部记者)机动记者又称“满天飞”的记者,多是报社记者部的记者,或总编室派遣的记者。
他们的任务不固定,主要担任突发事件的采访;编辑部策划的系列报道;重要的社会调查性采访。
专业记者专业知识强,熟悉业内情况机动记者:宏观把握能力和新闻敏感性强。
地方记者地方记者是媒体长期建立的外埠记者战中的记者。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本部在北京,但在全国各地都有记者站。
一般报社的规模越大,记者站越多,越能全面的反映全国新闻记者站的功能---新闻报道、培养通讯员驻外记者驻外记者是受媒体派遣常驻国外采访报道的记者。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媒体特别派遣的记者,像大型体育运动会、重大国际会议、重大事件等。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采访包括:如何发现新闻(新闻敏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了解索要采访对象的背景)进行采访(提问技巧)写作包括:新闻写作的规律——真实公正新闻体裁消息深度报道通讯推断结论材料的核实第一章:新闻采写概述一·采访的历程1.采访,3000多年前叫“采风”,诗经就是由此汇编而成的2.邸报,写皇帝的言行。
文武百官的动向,也就是采访的开始。
(唐朝)3.16世纪,《威尼斯公报》采访的真正开始也是最早的职业记者的诞生。
中国的新闻采访活动是从19世纪初西方报纸传入中国后开始的。
4.20世纪初,中国人自办的报纸进入高潮。
上海的《大公报》《晨报》都有优秀的记者范长江、胡证之。
二·对新闻采访的认识:新闻采访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采集和访问的专业活动。
1.新闻采访时记者的专业活动(记者为了写新闻才进行的活动)——真实性、权威性、专业性。
2.新闻采访是为了了解掌握客观事实而进行的(以事实说话)想象自己是一张白纸,不要先入为主三·新闻采访的特征1.新闻采访的目的的公众性【还你公众一个真实,绝大数公众的兴趣所在,公众兴趣有公众意识】2.采访对象的新鲜性【时间新——最近事内容新——角度新】如果采访对象不是新鲜的人物,但是有新闻价值也是可以采访的。
3.采访过程的快速性【掌握好时间,在第一时间所报道出来才是媒体取胜的重要因素。
如凤凰网对“911事件的报道”4.采访双方角色的平等自由【记者首先要尊重采访对象,愿意倾听,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态度要是平等的】四·新闻采访的重要性1.新闻活动中的基础环节【完整的新闻作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审稿印刷发行的环节】2.菜饭决定新闻写作【新闻的深度广度决定采访的是否深广扎实,“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五·新闻采访的形式1.个别访问:如面对面的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2.现场观察::用眼睛细微的观察,捕捉瞬息万变却能打动人的细节。
3.开座谈会:就某个专题,邀请专业人员4.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主要通过这个采访方式采写。
传媒新闻采访笔记
事件的联系点上去发现新闻。 (3) 不要局限事件的动态性材料的采集与选用,要注意静态性材料的采
集 (4) 不要按部就班采访,要抓时间,超前工作。
B、 非事件性新闻采访 定义:报道那些没有明显的起止日期,也不是一个相对完整、有形的事
我整理的<新闻采访>与大家共享!!!
有采访注意事项\核实\,广播\电视特点要求没找到,望与大家交 流.
新闻采访 一、新闻采访的内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
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 1、采访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与变化 2、采访的发展与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分不开 3、采访的发展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社会阶级性
(二)对象专业归属分类 1.政治类新闻采访
含义:指对有关国家、政党、社团以及人民群众日常政治生活 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 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讲究“时机”,注重“宣传”效果。
访的面十分宽泛,但重点又很明确 2.经济类新闻采访 含义:
指对有关国民经济、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以及人民群众日常 经济生活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 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
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件的新闻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1、采访对象的新闻价值在于其社会的启迪于警示意义上。2、新
闻的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 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样式及运作要求: 1、告知型的非事件性新闻采访(注意: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注意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四、新闻采访的涵义: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
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
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笔记
新闻采写的第一次作业(10月25日)一,采访一位记者,谈谈他们的采访报道技巧基于条件限制,我采访的是校内校园媒体的记者,虽然他们是业余的校园记者,但是丰富的采访实践也给了他们很多深刻的感受。
我参与了很多校内媒体,也做了很多校园采访,对他们的采访感受也是有所体会。
就日常的采访量考虑,我选择的是学校红帆网的日常新闻记者,红帆网作为我校学生处的官方网站,承担着第一时间反映西大的任务,而校园资讯栏目又是最贴近地气,最能真实反映校园生活,任务量最多的栏目,所以他们的采访机会更多,经验也更为丰富。
梁子倩是网站的一名普通记者,也是我采访的对象。
她曾经参加了不止一个校园媒体,并且侧重点不同。
后来她又在红帆网站做了组长,在第一线采访的基础上,承担了编辑和采访安排的任务,日常审稿改稿和采访活动安排以及上传稿件都一力但当,而新年还要带新生,非常忙碌。
虽然忙碌,虽然辛苦,但工作依旧做的有声有色,并十分乐于这个工作,稿件也做的十分精致,因此我就专门采访了她关于这一年多来记者实践的种种感受和收获。
她说自己当初是怀着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加入这个网站并成为一份子的。
可以看得出来,这是用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喜欢挑战和未知的女生,也是一个心思缜密满腹才华的女生,而最终要的是,她的负责和认真,让我深深感动。
她说一个记者如果不认真的去采访报道,不用事实说话,那一切都是贫瘠的,空洞的。
的确,这是她给我的第一个信息,却也是我能体会到的,最重要的。
做了一年多的稿采访,她提到了最初的胆怯和陌生。
刚开始稿子经常写得问题百出,要点不全,信息也没有提供多少,更没有体会到采访的乐趣,只是个不自信和浅显。
经过一年的体验,每周都要经历的采访给了她十分丰富的资源以提升自己。
她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校园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总的经验有三条,一是提前做好和活动组织者和主体的联系,了解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要办什么样的活动,是为了什么。
从而判断这个新闻有没有价值,而这就牵扯到一个新闻敏锐度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文史要览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文史要览?考研复习笔记考研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综合考试的参考书只有一本,确实是根基王振业老师等编写的?文史要览?。
书比立后,内容知识点比立多,因此复习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刻。
然而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的题量是有限的,而且重点比立突出,有些东西大可不可面面俱到,白费贵重的复习时刻。
因此考研教育网依据历年考试真题,专门整理?文史要览?中频繁出现的重点内容,做成复习笔记供宽广考生参考。
注重:关于内容的重要程度,我们进行了划分,大伙儿能够依据括号中的重点、了解、掌握等进行相关复习。
第一局部:中国古代历史1.元谋人:最早的竖立人;北京人:华北地区最早的竖立人;山顶洞人:我国最早发现的墓地。
2.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繁华的代表,黄河中游;河姆渡文化: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位于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陶器,代表中国社会差不多进进父系氏族,后来开展成龙山文化;红山文化:从事原始农业为主,还有畜牧业;马家窑文化:彩陶兴盛;北方农耕文化〔名词解释/3个时期〕;南方农耕文化〔3个时期〕。
3.传奇时期:五六千年前直到夏商周4.三皇五帝〔掌握几种不同的讲法〕5.三代:夏商周〔西周的四个时期,东周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6.春秋五霸〔重要〕:两种讲法7.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8.统一的封建王朝〔特不重要〕9.分裂的封建王朝〔特不重要〕十六国分为前后两期/南朝根基上建都南京〔建康〕/北朝的统治者都来自于鲜卑族/辽金西夏所对应的民族10.李悝变法:取有余而补缺乏;以法治国?法经?。
11.商鞅变法:掌握其措施12.三家分晋〔特别重要〕:掌握过程13.初税亩〔重要〕16.蒙恬监修长城〔了解一下〕17.楚汉之争、文景之治18.吴楚七国之乱〔简单了解〕20.盐铁之议:?盐铁论?作者桓宽21.D锢事件〔了解〕22.赤壁之战〔比立重要〕23.八王之乱〔一般了解〕24.淝水之战〔重要〕:以弱胜强25.魏孝文帝改制〔特不重要〕:改革内容26.贞瞧之治〔重要〕/开元之治27.安史之乱〔特不重要〕:转折点28.永贞革新〔了解〕29.藩镇割据〔了解〕30.宋代中心集权〔比立重要〕32.王安石变法〔比立重要〕33.元朝及四汗国〔了解四汗国是谁〕34.厂卫/靖难之役〔了解〕35.张居正吏治改革〔特不重要〕36.阉D\东林D\文字狱\民变〔一般了解〕37.三藩之乱\康熙平定准葛尔〔一般了解〕38.收复台湾\统一台湾〔比立重要〕39.改土回流〔一般了解〕政策〔简单了解〕41.农民起义〔记住首领名字、朝代、提出口号〕:陈胜吴广、赤眉绿林、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王小波吕顺、方腊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比立重要〕42.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刘彻、宋太祖、成吉思汗〔幅员最大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特不重要,高度中心集权〕、康熙〔尼布楚〕大臣:萧何曹参、诸葛亮、魏征、范仲淹、岳飞、文天祥、戚继光43.屯田〔注重〕:分为军屯和民屯44.均田制〔重要〕:具体内容45.常平仓、盐法、漕运、茶法、户籍——一般了解46.井田制〔比立重要〕47.铜铁器、藕耕、牛耕、钞票布、灵渠、白渠、都江堰、秦汉田租、曹魏屯田、占田课田制、户调——了解48.租庸调制〔比立重要〕49.两税法〔特不重要〕人丁为主向财产土地为主转变50.隋唐钞票币、榷场〔了解〕51.交子、会子、关子〔比立重要〕52.鱼鳞图册〔重要〕、黄册制度53.元代海运、徽商〔了解〕54.一条鞭法、摊丁进亩〔特不重要〕55.郡县制、分封制〔比立重要〕56.三省六部〔特不重要〕57.御史台、翰林院、察举、九品中正制〔了解〕太学、国子监、书院〔注重一下〕58.科举制〔特不重要〕59.一系列法典〔了解〕60.八旗制度〔明白是哪八旗〕61.军机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了解〕62.民族:蛮\夷\狄\戎\D项\匈奴\鲜卑\突厥\色目人\鞑靼\氐63.中外文化、经济交流〔多注重〕——特别关注魏晋南北朝时期65.几大宗教〔了解〕66.张骞和班超〔要明白〕67.遣唐使、遣隋使68.郑和下西洋〔特别重要〕69.荷兰侵占台湾、倭寇、马可波罗、利玛窦〔了解〕70.先秦学校:学习的是哪六艺71.稷下学宫〔了解〕72.孔子和儒家/先秦诸子〔孟子比立重要,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74.玄学、理学、乾嘉学派〔一般了解〕75.今文经学〔给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预备〕76.九章算术、祖冲之圆周率77.犯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伤冷论〕、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衡、李春78.四大制造〔特别重要〕81.天一阁〔重要〕82.二十四史〔记住其中最有名的〕83.中国古代历史体裁〔十分重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会要体/通史/断代史84.左丘明和?左传?/刘知己与?史通?/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三通〞〔明白是哪三通〕/谈迁和?国榷?第二局部:中国近现代史〔与日本\台湾有关的要格外注重〕1.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2.?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太平天国起义〔了解〕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了解〕5.洋务运动〔特别重要〕6.甲午战争〔比立重要〕7.戊戌变法〔比立重要〕8.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同盟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日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一般了解〕9.八国联军——明白是哪八国10.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11.五四运动〔重要〕12.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一般了解〕13.红军长征〔重要〕14.一二九运动〔了解〕15.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比立重要〕16.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解放战争〔了解〕第三局部:外国历史1.四大文明古国\三大宗教〔哪四个国家/哪三个宗教〕2.玛雅文明\印加文明〔一般了解〕3.古罗马〔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度的终结〕4.地理大发现〔特别重要〕5.非洲奴隶贸易〔损失了2.1亿人〕6.文艺复兴〔特别重要〕:突出特点时候反封建,尤其要注重最后一段话文艺复兴的意义7.启蒙运动〔比立重要〕:第二次思想解放8.欧洲工业革命〔比立重要〕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重要〕: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0.英国殖民扩张\东印度公司〔了解〕11.法国大革命〔比立重要〕12.普法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一般了解〕13.巴黎公社〔比立重要〕14.俄国十月革命〔比立重要〕15.北美独立战争〔比立重要〕16.美国1787年宪法〔特别重要〕17.门罗主义〔充分注重〕18.东京审判〔略微留意〕19.日本明治维新〔了解〕第四局部:中国古代文学1、散文〔重要〕:什么是散文,跟它相对的是什么2.古代散文开展脉络〔重要〕3.语录体〔明白一下〕4.古体诗\近体诗\尽句\词\赋\律诗\乐府〔了解到文体的程度就能够了〕5.古代小讲开展脉络和小讲的三要素〔重要〕7.古谣谚\神话\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了解8.?尚书?: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开始、9.战国策国语春秋左传——瞧一下10.诸子的代表作——了解11.先秦寓言〔注重一下〕12.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明白主人公喊什么〕——了解一下13.枚乘和?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了解14.贾谊/晁错〔特不重要,明白其重要著作和写作风格〕15.司马迁?史记?〔特别重要〕16.桓宽和?盐铁论?/王充和?论衡?/班固和?汉书?——了解一下17.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比立重要〕18.竹林七贤〔记住要紧人物及其要紧作品〕19.陈寿?三国志?/鲁褒?钞票神论?/李康?运命论?/陶渊明/范晔和?后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玄之?洛阳枷蓝记?20.曹丕?典论·论文?〔特别重要〕/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无论?/葛洪21.文心雕龙〔特别重要〕22.箫统?文选?〔注重〕23.干宝和?搜神论?/?世讲新语?.24.唐诗简单了解一下李白、杜甫、白居易、初唐四杰〔名字、韩柳指的是谁〕25.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人物和提出口号〕26.唐宋八大伙儿〔明白是哪八个人〕27.唐代传奇〔好好瞧瞧〕28.敦煌变文〔好好瞧〕/敦煌歌辞〔了解〕29.欧阳修/三苏:苏轼〔比立重要〕30.宋代笔记文〔了解〕31.宋元话本〔特别重要〕33.前后七子〔了解〕34.唐宋派/公安派的三袁〔比立重要〕36.八股文〔瞧瞧〕37.张岱/徐霞客游记〔了解〕38.章回小讲〔重点〕/四大小讲39.拟话本/三言二拍〔重点〕40.桐城派和方苞〔重点〕/阳湖派〔了解〕41.黄宗熙?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日知录?42.?聊斋志异?〔了解其作者和特色〕/?儒林外史?43.?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东周列国志?/纪昀/李渔/王夫之/袁枚〔一般了解〕44.金圣叹/毛宗岗〔注重〕第五局部:中国近现代文学1.曾国藩和湘乡派〔留意一下〕2.梁启超和新民体〔了解〕3.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官场现行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五四新文学运动〔特别重要〕5.白话文学/乡土文学/左翼文学〔注重一下〕6.文艺群众化/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区文学〔了解诞生的代表作〕/孤岛文学〔了解〕7.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特别重要〕8.文学研究会〔特别重要〕/制造社〔重要〕9.语丝社/新月社/鸳鸯蝴蝶派/太阳社〔一般了解〕10.鲁迅〔重中之重:散文/小讲/杂文/两部著作〕11.茅盾/巴金/郭沫假设/沈从文/老舍/朱自清〔简单了解〕12.各民族的史诗〔一般了解〕第六局部:外国文学〔顶多考4分〕日本:源氏物语/夏目漱石俄国〔重点〕:普希金〔特别重要〕/列夫·托尔斯泰〔特别重要〕/屠格涅夫/?罪与罚? /莱蒙托夫/契柯夫/高尔基〔特别重要〕/法捷耶夫/肖洛霍夫德国:歌德〔特别重要〕/海涅/格林兄弟/狂飙突进运动〔重要〕英国:莎士比亚〔重要〕/迪福/司各特/狄更斯/萧伯纳/伏尼契法国〔重点〕:卢梭/莫里哀/巴尔扎克〔特不重要〕/雨果〔重要〕/梅里美/乔治桑/福楼拜/左拉〔特别重要〕/罗曼·罗兰意大利:薄迦丘?十日谈?〔重点〕/但丁?神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重点〕希腊:荷马史诗/三大悲剧作家美国:马克吐温〔比立重要〕/杰克伦敦/海明威/?一千零一夜?〔注重一下〕其他的都简单了解第七局部:现代汉语汉语标准化〔多注重〕/六书第八局部:古文读后感:200字,一般同学得分为4分,写得好的给5分。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新闻采访与写作——北印新传专硕笔记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诠释有一定道理但较为片面,因为新闻采访确实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但是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有人主观认识客观共性,不仅仅只是新闻采访。
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类诠释除了将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活动放在同一概念里看待,还因为新闻工作是个大方面,它不仅仅包含采访。
“在新闻工作中”这几个字眼过于宏观。
(必背)准确定义: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将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将比较而得出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全过程。
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争分夺秒的采集新闻素材。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的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广泛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型应用科学,又与很多其他学科相关联,所以要就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
(6)、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是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采访项目每次不一,性格千差万别;对时间的要求高。
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十种:(1)、个别访问(主要访问形式),对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士的“一对一”访问形式,好处:谈的具体、深入,且记者易把握主动权。
新闻采访笔记
第一章新闻采访综述一、采访的定义▪采,就是搜集、采录;访,就是访问、调查。
采访,从某种意义讲,也是一种调查研究。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新闻性或称为专业性。
采访是不同于其他调查研究的,是专为获取新闻、写作稿件而进行的工作。
▪2、时间的限制性▪或称为及时性。
迅速及时,是保证新闻时效的前提,没有时间要求,就不称其为新闻,新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新闻是“易碎品”,报纸有截稿时间限制,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把新闻传播出去,否则新闻就失去了价值。
▪3、突发性▪或称为突发性。
有些采访项目和内容事先不可预知。
记者大部分的采访是带有突发性的,记者往往毫无准备,所以不可能象一般的调查一样有充分的准备,这个时候记者就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4、广泛性▪或称为广泛性。
这是受大众传播面广量大,分布广泛的特点决定的,受众需求、口味不同,采访活动也因此涉及方方面面。
▪5、持续性▪客观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变化的,事物的矛盾总是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
▪6、活动的艰辛性(防火防盗防记者)▪或称为艰辛性。
新闻界行话:“铁腿,马眼,神仙肚”。
新闻采访的活动艰辛异常,记者英年早逝。
三、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1、迅速了解并正确认识采访对象2、收集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四、材料的基本要求1、材料的准确度:材料不仅应是真实的,而且应准确无误。
2、材料的深刻性:反映事物的本质、内涵的深浅度、典型程度, 还要注意挖掘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
3、材料的全面性:材料的多、全、整。
4、材料的细微程度:细微——具体、生动、有细节、有人物语言五、第一手材料:记者亲自感知,不经过任何中介转换而获取的材料。
第二手材料:记者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获得的材料。
第二章新闻记者六、新闻记者的定义从对记者这一词语的定义来看,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新闻采访(保持冷静又充满关切)重点:材料准备提问观察采访提纲采访思路新闻价值、敏感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一.何谓新闻采访学(一)新闻采访学在新闻学体系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学是整个新闻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沿2.采访是整个新闻活动的开端3.新闻采访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的基础(二)新闻采访学的定义1.以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采访规律、新闻采访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2.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二.如何认识记者(一)记者与公众之间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协议(二)记者的素质要求1.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长(业务专长)*宽(知识面)*高(思想境界)业务专长: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特殊的新闻敏感;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知识面:记者的知识结构是“专”上的“杂”。
第一层:基础层知识(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与普及教育知识)第二层:以社会科学知识为主的百科常识。
第三层: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
第四层:与担负报道任务相关的专门知识思想和精神境界1.人格境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道德修养:要严格地、自觉地遵守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规范3.社会责任:敢于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充当社会公理的代言人。
4.思想理论: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优秀记者的必备素质坚持不懈的品质、进取心、勇敢、富有同情心等品质。
三.如何学习新闻采访(一)学科性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二)学习方法:理论+实践,尤其要重视实践。
新闻采访的基础性知识一.新闻采访的地位与意义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惟一桥梁;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新闻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二.新闻采访的性质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向大众传播新闻;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既要排斥不是事实的“新闻”,又要排斥不是新闻的事实;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新闻采访学(课堂笔记整理)
新闻学课程新闻采访学——课堂笔记整理(仅供交流)新闻采访概述一、什么事新闻采访1.该说2.“采访”该说二、新闻采访要素1.媒体分平面媒体(传统)和立体媒体(现代)报纸的条件:(1)定期出版(2)固定名称(3)读者规模较大(4)及时新闻2.记者(泛指新闻从业人员,即编辑、记者、主笔、主编、发行人的总称)(也指专跑外勤的新闻记者,即新闻事业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分内勤和外勤,梁启超为首人,被称作是无冕之王分类(方式一):(1)专业记者(专领域,固定,频道,栏目)(2)机动记者(随时待命)(3)地方记者(记者站记者,驻地,中央大报)(4)驻外记者(中央大报)(5)特派记者(本单位)(6)特约记者(临时,邀请,临时聘任,非本单位)(7)通讯员(临时供稿,成本低,非本单位)分类(方式二):(1)新闻型记者(写“豆腐块”记者)(2)学者型记者(3)文学型记者(4)技术型记者讨论——优秀记者的标准1.写作:(1)对公众负责的心(2)准确信息:普利策——“准确,准确,在准确”(一要核实,核实,再核实人名、地名、职务等名称类信息,年龄、百分比、价格等数字类信息,各类术语和专业名称,二要溯源)(3)简介文字(4)公正态度2.公正的态度(1)中立(①不含本人情感②事实——能够证明出真假③意见——个人看法无真假之分,仅有有效与否只说;有致,权威,可行)(2)平衡(各方平等陈述事实、发表意见的权利)3.简洁的蚊子(不意味着信息量少)4.朴实的文风(非华丽,从读者角度,人情味瞬间)5.其他:(1)正义感(李大钊——肩膀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使命感(记录今天,书写历史——灾害类)(3)责任心(舆论监督为己任;反映问题,做群众工作)寻找新闻线索一、开掘“会议富矿”二、拼抢“第二落点”潜在重点,再做报道1.更好的方法2.被淹没的主题更具价值丰实3.非重点和侧面可为重点4.结局、角度、方式偏颇,倾向性,不公正5.反常性6.答案不值商榷看报比较新闻“五法”(1)将原稿与见报成品比较(编辑环节;为什么;经验)(2)将自己报道与名媒体同一事实报道比较(特色;差异;角度;经验)(3)当某事自己未报,他人报道了(比较;寻近路径、方法)(4)将中央与地方——角度(专业报与综合报比较——各眼光不同)三、留心日常生活四、注意民间传播什么是合适的消息源:1.知名度高的人2.名人3.新闻发言人等4.权威人士5.观察、知识强者五、简报六、“内参”藏有公开报道七、首长行不厌其烦八、参加社会活动九、关注“读者接待窗口”新闻来源(1.个人观察;2.与他人交流;3.阅读)一、多问为什么二、换角度三、换角色四、拓展、联想五、社会趋势个案化,个案综合化六、全国新闻地方化,地方新闻全国化七、按公众设置议程八、炒冷饭1.随时记录想法2.收集感兴趣话题3.“信息中介”保持联系4.了解受众新闻敏感一、好奇心1.来自于探索事物本身的欲望2.来自对生活、生命的热爱3.来自对自己无知的自知之明二、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新闻1.新闻在哪里?故事在哪里?2.发生了什么事?谁负责?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什么促使他这么做寻找新闻点的思维套路一、意外二、反常三、各人效应四、关键词——最、第一个、最后一个五、具体——一般六、价值词语(开始、开张、批准、增多、太多、计划、公布、成功、对比、关闭、结束)信源一、新闻源(新闻就是“他说”)提供消息的人或物1.培养信源(人脉)(1)尊重对方(2)建立长期关系网(3)陌生人——名片、联络方式(4)建立自己的通讯录2.什么是信源(1)眼线(2)人物(对象)(3)评论员(赋予意义)二、信源级别:(注:真实、客观、公正)事实性:(谁?发生什么?时间、地点、怎样)一级——当事人,目击者二级——调查者,直接相关的机构组织和政府部门评论性:(态度,如何看待事件、人物)一级——权威调查机构,政府主管二级——专家学者三级——普通人分析性:(为什么发生?意义?)一级——第三方专家学者二级——新闻评论员三、引用信源注意事项1.最好指名道姓——不要神秘,不要据……2.以下需指出(来历背景)(1)不是名人的言论——指责、控诉、赞扬等,要指出头衔等(2)无法判断对方的话真假(3)言论巨大冲击性,让人吃惊、愤怒3.告知采访对象其姓名身份被报道4.无法指出信源姓名就不能引用5.匿名信源只能提供引索,不可引用6.只有受法律保护、道德保护的人——可匿名(即使信源不介意)(1)犯罪受害者,未成年受害者、疑犯、罪犯(2)一些疾病感染者、患者、家属,自杀者及其家属(3)同性恋及其家属(4)国家安全人采访方法、技巧一、有关采访的“为什么”1.记者为什么要采访?2.人们为什么要接受采访?(客观原因、心理原因、隐蔽原因)3.人们为什么拒绝采访?(1)不了解,不感兴趣(不可控)(2)不信任记者(可控不可控之间)(3)不信任媒体(可控不可控之间)(4)太忙(可控)(5)怕说错话(可控不可控之间)(6)不喜欢记者(可控不可控之间)(7)过分紧张(可控)二、进入采访天地1.是沟通的过程(记者、采访对象、信息、反馈、渠道、噪音、环境)2.好采访者画像(强烈的好奇心,移情能力-换位思考,礼貌友好人情味,控制采访局面)三、采访前1.策划,确定目的——准备一道菜2.文献研究,搜集背景信息(对象、背景、特点、性格)3.争取机会(1)给对方一个接收你采访的充分理由(2)尽早联系(3)自报家门、姓名、目的、时常(4)不一定提“采访”二字(5)多尝试(6)亦可熟人介绍(7)保持自己良好的信誉4.策划全过程(1)时间、地点①非(吃饭、马上上下班、马上开会、午后欲睡-可深度报道)②1小时左右(可多次,但需不同地点)③地点——对方应熟悉④可揭示性地点——了解性格,例如农业专家在田地采访⑤避免外界干扰⑥不要有对象亲友在场(2)交流方式①审问自己有无偏见②提醒自己哪些方面注意重点倾听③思考如何聊天,而不是审犯人④第一次,如何缓解僵局(热场)⑤微笑、诚实、谦卑(3)采访内容1.按信息块来设计问题——分解为几个方面(简单 6要素)信息块——假设对方在,知道,做了,怎样了2.从简单问起,从简单到复杂(凭记忆)3.采访提纲计划(步骤,方式,部门,人,顺序)纲目(大体信息块)(1)采访目的(2)采访目的(3)采访对象(4)采访提纲(问题)(5)采访步骤(顺序)(6)可能——问题(7)设想解决方法(8)采访——器材备注4.采访笔记(现场笔记)四、采访中1.感谢接受2.再次解释目的3.名片4.询问是否指名道姓5.弄清对方名字念法,准确职务6.如对方还紧张,可先聊一两句7.轻松气氛——心里话8.倾听——对方愿意说9.精心——对方觉得值10.设计好问题——引出11.回答不全——重新组织问12.问题越简越好13.一次一个问题14.原材料——事实、轶事、例子、引语(情节)五、采访的类型(一)按渠道分有面对面、视频、电话(不可长,核实情况)、电子邮件、短信(QQ)、传统书信(二)按记者对回答问题的控制程度高控制采访(随即拦截采访);低控制(人物专访)(三)按目的、态度1.显性:(1)中性采访(事实型、求证型、平衡型)(2)正面采访——正面宣传,将好的(3)负面采访——不友好,有攻击性的态度2.隐蔽采访:暗访、秘密采访、私访、偷拍偷录*不公开记者身份;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采访*观察式、体验式、诱导式*存在的理由:(1)媒体的职责要求(2)新闻本身,市场竞争(3)受众好奇,探究心理(4)微服私访,传统文化*隐形采访的危险(1)客观危险——对象或背后组织,自然危险(2)心理危险——强制性的精神压迫,软性的精神压迫*道德困惑:(1)带着镣铐的舞蹈(2)吸着鸦片的戒烟者——恶性循环(不愿走但又相当依赖的路)(3)不知不觉的老师和不健康信息的传播者*三公原则(暗访,偷拍)(1)公共场所(除了医院、学校、法院)(2)公务员*四原则条件(1)明显侵犯公众的利益(2)除此以为的无他途径(3)暴露身份难以了解真实情况(4)经制片人、编辑同意提问一、准备提问(记者以提问为生)■提问时注意1.不要让对方紧张2.问题让对方感到公正(中立)3.让对方感到一些荣誉感(适当恭维)■为题通常具有1.与目的、主题有关2.有针对性,有意义3.读者、公众关心4.对方有资格、能够回答■不问的问题1.浪费时间,无意义的2.可轻易获取答案的3.有成见偏见的4.在提问中就含有答案或暗示答案的5.太复杂,无关信息太多的■准备1.调整态度(偏见)2.列出你想问的3.判断每个问题值不值得问,删除无用无意义的4.把问题根据采访内容和性质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5.设计转换问题的过渡6.检查语言是否清晰、准确、偏见7.预测可能的回答并做好相应准备二、问题的组成1.假设(隐含在问题中没说出来,但有暗示的意思)——问题本身的假设——提问者抱有的假设(态度)2.问题(1)词语(敏感的人)越抽象,涵盖可能性越多,离真相越远——要尽量用具体的词,用抽象的词,必须确保对方理解(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和记者采访的出发点、态度密切相关如:你们村今年小学失业率多少?——我们村今年有多少孩子没上小学?3.回应与回答(1)回应:采访对象沉默或拒绝回答(2)非回答回应:采访对象对提问有反应但没有回答问题;通过开玩笑恐吓或反问等转移话题(3)回答回应:正面回答、直接回答,回避关键信息,质疑动机,问题复杂化三、问题的类型1.按信息分类的类型基本信息问题(基本事实,除了为什么之外的五个要素)深度信息问题(本质、发展)背景信息问题(大环境)意义信息问题(事件影响)个人信息问题(采访对象、报道人物)2.回忆型问题与思考型问题*简单会议,索取事实*进行一定逻辑思考,索取观点3.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预先设定回答的框架,不许思考易出新闻;回答者易说谎。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二、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1)直接转载信息2)组织网络调查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4)查阅资料真实性性质上分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策划一、缘起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年11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三、作用3“是”、2“标志”、3“有利于”三个“是”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四、分类两类: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五、流程(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3.人物典型报道注意: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③谨防过度介入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⑤必须符合实际(三)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1.目标锁定2.制定方案3.落实措施4.目标校正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新闻采访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立足全局看问题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事实广博助敏感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一、含义: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二、新闻价值的诸要素1.重要性2.显着性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一、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二者辩证同一;我国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一、重要作用: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二、获取主要渠道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4.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三、注意事项: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3.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4.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一、平时准备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的准备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情况4.知识的准备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二、临时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二、访前心理分类性质内容: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表现形式:1.积极配合型2.一般协作型3.蓄意应付型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条件: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约定、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普通群众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以诚相处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提问: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一、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1.正面提2.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3.反面激激问错问二、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一、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二、技能1.事先通知对方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4.不轻易下结论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一、原因:1.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依靠感觉开始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二、具体功能:1.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2.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5.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三、注意事项:1.明目的2.多请教3.抓特点4.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5.善用脑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注意:1.悉心闻取线索2.适时调节音强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一、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二、主要范围:有所侧重和选择1.记要点2.记易忘点3.记疑问点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5.记观察所得6.记记者的联想三、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字迹工整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一、悉心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顺序比较法对照比较法3.选择角度抓特点二、悉心抓本质1.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三、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具体有:1.盲目自满2.忽略质量3.怕苦畏难4.先入为主5.轻视理论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 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步骤: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写作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一、原则:1.一篇新闻一个主题2.在采访同时将主题确定好;或是边采访变选择、提炼主题处理不当: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二、选择主题:1.来源于生活2.有强烈倾向性: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三、提炼主题:1.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2.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新闻材料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的材料..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提倡记者抓第一手材料;但绝对不忽略第二、第三手材料的价值..采访阶段:材料多多益善..写作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以少胜多..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比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二、小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三、异为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主要特征:准确、通俗、简洁一、准确1.叙述信息尽量量化2.语言要有分寸感3.新词使用要讲规范二、通俗1.多动词;少形容词2.多细节;少议论3.多比喻;少笼统4.多解释;少晦涩5.多白话;少文言6.多具体;少抽象三、简洁新闻结构新闻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队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常见四种: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一、倒金字塔式结构含义: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主要特点:1.打破叙事常规2.呈“头重脚轻”之势二、时间顺序结构含义: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通常称为编年体式结构..三、悬念式结构含义: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四、并列式结构含义:指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一、导语的特征与作用特征: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作用:导读、导听二、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1.第一代导语: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19世纪60年代并延续20世纪40年代..2.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式导语..20世纪30年代至今3.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或延缓式导语..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得最佳报道效果..三、导语的主要类型1.叙述型导语直叙式概括式2.描写型导语运用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件最具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3.议论型导语概述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四、导语写作的主要要求实、简、活1.实1)事实2)记者写新闻、写导语的态度要扎实、朴实2.简3.活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中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一、新闻背景的作用与类型1.衬托性2.解释性3.启示性运用时;只需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要精炼;点到为止..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一、结尾若好;当然需要好的结尾要求:1、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2、寓意深刻;回味无穷..二、结尾不好;宁可不要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一般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消息含义: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报道的主角..两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报道二、通讯含义: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到时间的新闻常用体裁..特点: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和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主要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三、二者异同1.新闻属性相同;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表现手法共同遵循..2.表现对象不同3.表现手法不同4.人称不同消息:三人称通讯:一三并用5.结构布局不同消息:倒金字塔通讯:自由灵活创新6.篇幅长短不同新闻编辑新闻编辑第一节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1.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2.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3.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三、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全程性、综合性、终审性..第二节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二、编辑取向优质化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三、编辑工具电子化电脑辅助新闻学: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报道思想和灵感..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第三节新闻的确认一、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1.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2.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3.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二、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双重评价论”:具有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的新闻..“八看说”:八个“是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具体要求:社会规范:遵守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实事求是;清正廉洁1)受众需要A.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B.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三、注意事项1.要有全面的观点2.要有平衡的观点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第四节新闻的梳理一、新闻梳理的下限新闻的梳理: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 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1.纠正各种差错1)事实性差错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2)政治性差错3)知识性差错4)文字性差错2.避免各种不当1)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2)用词不当二、新闻梳理的优化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1.凝聚主题1)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2)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3)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4)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5)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2.凸现精华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3)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三、新闻梳理的准则1.有稿必检2.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3.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第五节新闻的标题一、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1.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两导”1)导受作用..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2)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2.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报纸: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广播: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电视: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2)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二、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1.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2.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三、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1.主体类标题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两种类型:1)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2)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2.从属类标题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1)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2)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3.整合类标题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1)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2)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四、表现方法1.态度层面的方法1)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2)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2.修辞层面的方法1)形象方法..2)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3)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4)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5)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6)简练方法..炼意、炼句、炼字第六节报道的配置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
新闻采访笔记2
上篇新闻采访第一章新闻采访综述第一节采访的性质及特点一、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说他是学问,是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如何通过调查和访问活动采集事实进行新闻报道的学问;说它是艺术,是因为新闻是我们时代的记录,是传播信息的手段,引导舆论的工具。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三、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共同点:1.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2.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务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3.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特殊性:1.新闻性:也称专业性,记者采访的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并有其明显的公开性和普遍意义。
2.突击性:要求快采快写,迅速传播。
3.广泛性: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
4.灵活性:通常只是集中一点,致力于发觉精彩的新闻素材,不必拘泥事情的全过程,也不必一味追求材料的系统化。
5.持续性:反应准确,把握时机,讲究社会效果,注意引导舆论。
第二节采访的目的、任务和作用一、采访的目的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
二、新闻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一次比较完整的采访,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全面情况;2.主要事实;3.有关背景;4.典型实例和细节三、采访的作用1、发现和落实线索;2.获取第一手材料;3.增加感性认识;4.核对新闻事实。
第三节采访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8 公布性;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第二章新闻记者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三记者的类型: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
(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
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
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四记者的工作任务:1 采写新闻;2 反映情形;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1 记者的认识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
2 记者的工作路线是,依靠党委,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六记者的采访作风:1 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2 雷厉风行的灵敏作风;3 不畏艰险的斗争作风;4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七记者工作的差不多要求:1 严格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b 具体要求:1)明显的事实材料(新闻的六要素)一定要真实;2)非明显的事实材料也一定要真实(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思想认识的描写、对事实的评判、讲明和讲明)3)记者要注意把被采访的事物放在全局中加以观看,不要因为个不事例的真实而以偏概全,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4)背景材料一定要真实。
c 新闻失实的缘故及表现(#能够出论述题):1)个不记者的动机不纯,出于私心,或追求“轰动效应”,虚构、捏造事实;2)过于强调新闻的宣传性,强扭角度;言过事实上,夸大拔高;3)个不记者的工作作风有咨询题,不肯花费精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捕风捉影,粗枝大叶。
关于一些事实数据不加以核实。
4)某些记者由于采访体会不足,轻信不人的介绍,上当受骗;或是由于自身知识缺乏,违抗常识,闹出见笑。
2 广泛、深入的挖掘新闻事实材料;a 新闻事实材料的要求:1)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2)具体的、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材料;3)生动的现场情形和感人的细节材料;4)能表达记者的立场、观点、倾向的材料;5)富有生活乐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材料。
3 速战速决,力求新闻报道的时效。
第三章记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一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1 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进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党的差不多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2 知识方面的修养:3 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二记者的职业道德:指记者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集中表现:a 有偿新闻;b 收受礼金;c 贪图享乐;d 报道失真;e 导向错误2 记者职业道德的内容: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介误导表现:1)盲目追逐“热点”;2)大量刊播暴力新闻、犯罪新闻;3)缺乏对社会生活主流的关注和把握;4)背离办报宗旨,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盲目跟风、“炒作”;5)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新闻宣传政策把握不准,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甚至直截了当阻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
3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4 爱护新闻的真实性5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 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第二编采访过程-新闻采访活动、采访确定、采访预备一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与采访环节:1 新闻采访的大体过程:记者在一定报道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闻线索,有所预备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运用各种各样的采访方式和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和挖掘新闻事实材料,并提炼新闻报道主题,考虑采写的安排。
2 新闻采访的环节:指新闻采访活动中要通过的若干道工序。
a 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指新闻单位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具体实施方法。
从新闻采访上来讲,报道思想为记者指明了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宣传报道的目的、内容、范畴、重点、步骤和要求,指明工作中要注意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咨询题以及报道中要把握和注意的具体咨询题。
b 确定新闻线索:c 做好采访预备:d 开展采访活动:这是采访环节中的核心环节。
e 考虑采写安排:采访中对写作的考虑要紧有以下两个方面:1)依照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和要求来展开相应的采访活动。
2)在采访中摸索、提炼新闻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采访和补充采访。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1)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来看,采访先于写作,采访时写作的前提和基础;2)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是采访的完成和目的。
3)尽管二者在工作顺序上有大体的先后之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透、统一的过程。
二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1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其表现出来的形式。
2 个不采访:a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b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能够进行采访,时刻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能够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刻紧急的情形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能够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能够依照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看,了解被采访对象,把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不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形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
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c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咨询题d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预备工作3 现场观看:a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过观看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个不采访要紧通过口头提咨询,现场采访则要紧依靠眼睛观看。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躯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不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看,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4 召开座谈会:a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形,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b 优点:1)能够在有限的时刻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
2)能够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
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晰。
c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1)依照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预备,拟好座谈的提纲。
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
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不采访结合起来。
4 蹲点调查:a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刻的定点采访。
5 交叉采访:a 概念:指记者在一段时刻里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的活动方式。
b 优点:有利于记者充分、合理的利用安排时刻,四面出击,多处新闻、快出新闻的有效方法。
适应于大型运动会和重要会议的采访。
6 立体采访:a 概念:也称全方位采访,指记者围绕某个事物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的采访。
b 优点:突破了一点一线的平面采访模式,对事物进行上下左右古今前后的多方面的挖掘,从而能够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材料,从中互相参照印证,寻根究底,能比较全面、深刻、准确的反映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
适应于重大题材的采访。
c 立体采访方法的综合运用:1)上下结合;2)点面结合;3)今昔结合;4)横向采访;5)纵横结合;6 多面挖掘。
7 #隐性采访:a 概念:是相关于显性采访而言的。
显性采访确实是公布采访,指记者找到被采访对象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布记者身份,讲明采访意图,谋求对方支持与合作。
隐性采访指由于专门缘故而不公布记者身份,不讲明采访的目的采访活动。
b 优点:真实可信,可不能由于记者的采访改变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
c 缺点:靠记者本人的独立活动,得不到采访对象的支持和协作,有时受记者视野所限,可能把某些事实弄错。
e 进行隐性采访须注意的几个咨询题:1)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判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甚至要深入到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之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与协助。
2)对一些有争议的敏锐咨询题或事件进行暗访时,假如条件许可,记者能够进行笔记或用隐藏的微型录音机进行记录,以防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
3 隐性采访不暴露身份,没有热情接待,没有前呼后拥,全靠记者采取单兵作战的战术,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因此记者要有吃苦的精神。
4)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争取采访对象的支持。
8 突击采访:a 概念:指对那些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的采访。
b 要求:1)对突发事件的采访要求记者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快速作战的能力。
2)记者进入现场后要保持头脑平复,不要心慌意乱,在现场面前手足无措。
3)采访突发事件,记者要注意依照事件的性质,判定是作公布报道依旧做内参反映,如不能公布,就要遵守规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4)记者对事件的进展过程要进行追踪报道,给读者完整印象。
9 集体采访:a 概念:指一家新闻单位两名以上记者或两家以上新闻单位的多名记者对某人、某事、某单位的共同采访。
b 类型:1)合成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派出多名记者组成记者组(团),围绕某个咨询题或事件分头采访。
2)联合采访:指多家新闻单位联合组成一个记者组,围绕某个重大咨询题或事件分头进行采访。
3)新闻公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指新闻公布者在同一场合,统一时刻里同意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