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题

合集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32(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1题,根据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

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022山东济南一模)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距纽约大概42千米,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

20世纪初,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放松休闲之地。

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初,格林尼治小镇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B.环境优美C.地价低廉D.设施完善4.目前,仍有大量金融管理机构入驻小镇,其核心目的是获得( )A.集聚优势B.设备技术C.工作人员D.公共服务4.A3题,根据材料推测可知,20世纪初,纽约发展过快,城市问题突出,格林尼治小镇因为环境优美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以此逃避城市生活和放松休闲;交通便利、地价低廉、设施完善都只起到促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小镇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中心,有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6.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8.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

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10.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较适宜②土壤较为肥沃③交通较为便利④经济较为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训练题

选择题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答案】【1】B【2】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1】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2】从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增长减慢,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老,劳动力充足。

选择题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采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 环卫人员B. 中小幼教师C. 工程技术人员D. 建筑设计师【答案】【1】C【2】B【解析】【1】根据表中迁入、迁出人口的年龄段,该地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的数量变化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的数量变化

选择题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

“婴儿潮一代”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图是1970年和2000年美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婴儿潮一代”人口高增长率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B. 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C. 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D. 新时期科学技术革命【2】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A. 快速增长B. 负增长C. 稳定增长D. 零增长【答案】【1】A【2】C【解析】【1】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引起“婴儿湖一代”人口高增长率的最主要原因是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所以A正确。

【2】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稳定增长,所以C正确。

选择题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

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

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A. 1880~1920年B. 1951~1980年C. 1981~2010年D. 2011年以后【2】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A. 养老设施完善B. 教育水平高C. 环境质量优越D. 就业机会多【3】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A. 老龄化加剧B. 儿童数量增加C. 出生率提高D. 劳动力增多【答案】【1】B【2】D【3】C【解析】【1】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由图可知,选项涉及的四个时段中,1951~1980年时间段内儿童人口数多、老年人少,且曲线斜率最高,据此该时段人口增速最快,选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2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容量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2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容量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考点12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容量(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东莞模拟)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自然增长]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答案 D解析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

2.[考向人口的自然增长]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答案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2019·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下图为1953~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儿童人口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的增长]由图可知,我国( )A.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B.儿童总人数持续下降C.儿童人口所占比重下降D.2000年后,总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1953~2015年,我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项错误;儿童人口数先增加后减少,B项错误;儿童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2000年后,总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D项正确。

4.[考向我国的人口政策]根据上图推断,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B.1982年后儿童人口数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C.儿童比重下降,所以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D.青壮年所承担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答案 C解析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目前还不能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C项符合题意。

(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下图是我国2002~2050年人口负担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和劳动人口数量(15~64岁)统计预测图。

专题27 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专题27 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专题27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选题(2021·山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2018·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资源开发D.自然灾害5.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中东C.西欧D.南美(2021·浙江高考真题)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増加了约2千万。

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

完成下面小题。

6.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A.15-19岁比例增加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失衡7.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产业结构升级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2020·全国高考真题)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9.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典例1】读世界及甲、乙、丙、丁四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回答(1)~(3)题。

(1)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2)1995~2000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乙、甲、丙、丁(3)甲、乙、丙、丁依次是()A.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C.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

第(1)题,图中纵坐标是人口出生率,横坐标是人口死亡率,丁死亡率都在1%左右,出生率在1%至2%之间,变化幅度最小。

第(2)题,注意图中斜线表示自然增长率,1995~2000年的数据要比较甲、乙、丙、丁中6代表的数据。

第(3)题,各年份中丁的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最低,应是发达国家,欧洲符合,可排除A、C两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亚洲,所以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要高于亚洲,则甲是非洲。

【参考答案】(1)D(2)C(3)D【变式训练】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甲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775%B.0.675%C.0.885%D.1.333%(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地老年人口比重高【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甲地0~14岁死亡人口数为2 000×0.6%=12,15~59岁死亡人口数为 6 500×0.6%=39,60岁及以上死亡人口数为 1 500×2.5%=37.5;则甲地总死亡人口数为12+39+37.5=88.5,总死亡率为88.5/10 000=0.885%。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以下是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请考生刚好练习。

例1 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日的13亿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改变?(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在历史事务中的体现。

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许多,所以其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答案】 (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削减。

(3)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针对训练1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头下半期人口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2)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缘由是()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3)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缘由是()A.人口分布的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解析第(1)题,广东经济发达,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从图中又可以看出,该省区的人口承载水平较低,这说明该省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几个省区中最大的。

第七章 人 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人  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一、选择题(2024·韶关模拟)区域性人口回流是指流动人口由跨省流动转为省内流动,或由省内跨市流动转为市内跨县流动的返迁流动行为。

下图示意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A.全国的省级行政中心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B.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区域性人口回流主要目的地C.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吸引力最强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2.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有()①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②距离大城市更近③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④公共服务更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4·汕头模拟)下图示意2010—2017年我国不同地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

据此完成3~4题。

3.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说明东部地区()A.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外来人口本地化明显C.教育资源供给显著改善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4.为改善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改善生态环境B.健全养老保险体系C.优化产业结构D.增加教育资源投入(2024·汕头三模)有学者基于河南省45个村的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必要参考。

下图示意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与现居住地远近的吸引力统计。

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吸引河南省大部分农民工回流购房的主要原因是()A.乡镇经济发展缓慢B.城乡交通条件改善C.居民家庭婚姻变化D.农民工就地市民化6.结合材料推测,为迎合回流农民工购房需求,未来城镇化重点建设区域是()A.县城B.集镇C.本村D.地级市(2024·湛江模拟)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人口已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并且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已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分化。

下图为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时间与子女随迁概率统计图。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以下图为甲、乙、丙三地的人口增添模式,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地的人口增添模式是A.高-高-高B.高-高-低C.高-低-高D.低-低-低2.据图判断,乙地域最有可能位于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B.中国东部C.北美地域D.欧洲西部3.丙地域易出现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添过快B.就业压力大C.失学小孩增加D.人口老龄化严重以下图是某地域人口数目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当前该地域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添快5.与俄罗斯对比,属于图示人口重生产种类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能源欠缺C.水土流失D.淡水贫乏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进口年纪及性别统计表”。

达成6~7题。

年纪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女性人口(万)6.该市迁入人口的特色有A.与该市原有人口年纪组成相像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D.以中老年人口为主7.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致使的影响有A.致使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C.减少了城市基础设备的压力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场面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添率变化展望图”,回答8~9题。

8.图中信息反应A.2005年从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连续上升,年增添率呈降落趋向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添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C.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添率没关系性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欠缺9.针对当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③推延退休年纪④发展第三家产,增添就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以下图为“2002-2010年我国某地域某城市人口增添率改动”图,读图回答10~11题。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八单元人口变化习题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八单元人口变化习题

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考点 1人口增加模式[2021 河南名校缔盟第一次段考,7 — 8] 我国沿海某地域2000— 2021 年总人口 ( 包括流动人口) 、户籍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以下表所示。

2000 年至 2021 年 , 人口迁入与迁出量大体相当。

据此完成 1— 2 题。

年份200020212021人口 (万人 )总人口502533514户籍人口413442453城市人口2193123651. 推测表中所示时期内, 该地域的人口变化特点是()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2.2021 年今后 , 该地域最可能出现了()A. 经济负增加B. 逆城市化现象C.产业结构调整D.环境容量减小[2021 海南地理卷 ,1 — 2,6 分 ] 据世界人口组织展望 ,2050年 , 世界人口将由2000 年的 60 亿增加到 90 亿。

以以下图表示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3—4 题。

3. 该国可能是 ()A. 中国B. 美国C.印度D.俄罗斯4. 依照展望 , 从 2000 年到 2050 年 , 该国 ()A.人口增加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加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牢固以以下图为某地域劳动人口增加率变化图( 含展望 ) 。

读图完成5—6 题。

年至 2045 年, 该地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年 B.1980 年年 D.2045 年6. 依照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 推测该地域当前的人口增加模式最可能为()A. 原始型B. 传统型C.过渡型D. 现代型考点 2人口问题[2021 福建文综卷 ,5 — 6,8 分]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 — 64 岁 ) 人口数之比。

以以下图表示1980— 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答复7—8 题。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一、单选题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整体气候逐渐变干旱,降水减少。

各盟(市)人口分布和城镇化空间差异大,其中,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省会,包头是内蒙古著名的钢铁城市,乌海市是内蒙古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下图为2020年内蒙古各盟(市)区域图以及各盟(市)人口数量和占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内蒙古乌海市人口密度最大是因为( )A.人口数量多B.人口迁入多C.土地面积小D.水资源丰富2.呼和浩特城镇化较包头的主要优势是( )A.城市等级高B.钢铁工业发达C.能源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3.从环境承载力角度来看,人口数量会减少的是( )A.鄂尔多斯市B.赤峰市C.兴安盟D.阿拉善盟在当代中国,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正在并且将持续重塑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的因素正日益成为人口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

下图示意2005—2010年\2015—2020年各区域人口迁移比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4.与2005—2010年相比,2015—2020年四个地区人口回流现象最明显的是( )A.东北地区B.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5.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其原因在于( )A.人口分布趋向均衡B.人口年龄结构优化C.迁移人口素质提升D.自然出生人口减少6.驱动省际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 .公共服务水平 C.环境舒适度 D.落户门槛落户意愿是指流动人口如果符合流入地的落户条件,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地。

我国不同城市落户意愿差异较大。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我国流动人口总体落户意愿明显降低。

下面为我国部分城市落户意愿与城市规模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题。

A.经济增长水平 B.城市人口规模C.户籍价值变化D.落户政策变化8.在超大城市中,重庆落户意愿最低,这会导致( )A.城镇人口规模持续减小B.人口流动频率更加频繁C.城乡经济差异不断增加D.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升9.克拉玛依等西部小城市落户意愿较高的直接因素是( )A.资源丰富B.环境优美C.经济发达D.交通便捷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 1.A 2.C 3.C 第1题,读图可知,2019—2019年人口总量变化趋势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第2题,2019—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明显增加,对资源和社会的压力加大,社会抚养负担加重。

2019—2030年,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新增的大部分人口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对劳动力供给和就业压力影响不大。

第3题,青藏地区主要为藏族聚居区,我国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问题有适当的政策,故青藏地区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表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有关情况(单位:%)。

读图回答4~5题。

死亡率4.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将图中各点按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乙、甲、丙、丁D.乙、甲、丁、丙5.丁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①出生率上升②人口负增长③人口老龄化④国外人口迁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 4.A 5.C 第4题,由图可知,甲出生率最高,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也较高,为原始型。

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低,为现代型。

乙和丙为传统型。

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是由原始型到传统型再到现代型,因此,按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为甲、乙、丙、丁。

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为现代型,出生率低导致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所以死亡率上升。

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 4.3倍,预计到2050年中国和美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4.03亿。

下图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人口)数量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019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B.2019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远大于美国C.205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D.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7.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④引进外籍务工人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 6.C 7.A 第6题,根据图示曲线判断,2019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约10亿人,美国约2亿人,中国与美国不相等。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口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四个大洲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其正确的排序是( )A.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B.拉丁美洲、欧洲、非洲、北美洲C.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D.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2.关于下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4.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B.韩国C.澳大利亚D.美国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5~6题。

5.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可以说明( )A.出生率较低B.死亡率较高C.自然增长率较低D.生产力水平较低6.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该图为联合国统计的“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读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劳动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B.我国人口数量的最高峰与劳动力数量的最高峰出现的年份大致相同C.在2020年前后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D.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8.人口的变化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B.从长期来看,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C.我国在现阶段就应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以提高劳动人口增长率D.目前,由于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我国劳动力已经实现充分就业下图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题下图为N市2019年—2019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甲——老年人口比例B.乙——出生率C.丙——人口自然增长率D.丁——死亡率2.据图中信息可知,N市A.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阶段B.2019年以来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C.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D.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婴儿潮一代”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图是1970年和2019年美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统计图,据此回答3—4题。

3.引起“婴儿潮一代”人口增长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B.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C.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D.新时期科学技术革命4.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A.快速增长B.负增长C.稳定增长D.零增长日本人口数量自2019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

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

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5—7题。

5.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A.1880~1920年B.1951~1980年C.1981~2019年D.2019年以后6.2019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A.养老设施完善B.教育水平高C.环境质量优越D.就业机会多7.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A.老龄化加剧B.儿童数量增加C.出生率提高D.劳动力增多2019年是我国放开二胎的第二个年头,国家××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9年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又有12.43‰。

下图示意我国1974年到1994牟的人口增长率与20年后1994年到2019年的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人口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变化B.经济发展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C.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人口变化20年D.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呈负相关9.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年龄构成B.人口性别构成C.就业人口年龄D.老年人口比重10.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A.大力发展经济B.调整生育政策C.实行晚婚晚育D.禁止人口迁移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根据国际惯例划分,一般为15~64岁的人口。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称抚养比。

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总量在2019年达到顶峰B.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C.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时间是2019年D.人口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比重正相关12.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主要目的不包括A.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B.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C.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D.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

下图为1980—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

(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答案】1.B2.D【解析】1.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观察图可知,图中乙线和甲线差值为丁线,说明三者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故选B。

2. 从上题判断可知,该地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低,为现代型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负值,说明人口总量一直在减少;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和政策关系不大;该地人口呈负增长,且老年人口比重(丙线)呈上升趋势,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故选D。

【答案】3.A4.C【解析】3.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引起“婴儿湖一代”人口高增长率的最主要原因是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故选A。

4.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稳定增长。

故选C。

【答案】5.B6.D7.C【解析】5.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由图可知,选项涉及的四个时段中,1951~1980年时间段内儿童人口数多、老年人少,且曲线斜率最高,据此该时段人口增速最快,选B。

6.现代人口迁移多是因为经济因素,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且越发达地区,一般出生率越低,但2019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人口迁移因素导致,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人口的流入,据此选D。

7.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减弱,劳动力人口比重也即适龄婚育人口占比增多,可能会导致出生率的增加,选C。

儿童人口占比增加不等于数量增加,同样道理,劳动力占比增加不等于劳动力增多,实际上,根据预测,该时段日本总人口数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即使占比在增加,也不一定总人数会增加。

【答案】8.C9.C10.B【解析】8.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两条曲线基本平行,呈正相关关系,B、D错误;但需注意此图横坐标是1974—1994年,根据材料信息仅对应人口自然增长率,GDP增长率参照的时间段应是20年后的1994—2019年,所以这两条曲线并非同步变化,A错误;20年后的GDP增长率与20年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特点相同,但有时间差异,反映出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于人口变化20年,C对。

故选C。

9.图示关系表现出GDP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滞后20年的正相关关系,创造社会财富,为GDP增长做出贡献的是就业人口。

20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反映出净增加的新出生人口的变化情况,20年后这些人口陆续年满20岁成长为可以从事劳动就业的人口,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变化,C正确。

与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和老年人口比重不具有正相关关系,A、B、D错误。

故选C。

10.材料用数据说明了我国出生人口减少,出生率处于低水平的同时还在继续降低,因GDP 增长变化滞后于人口变化且具有相关性,将可能使得未来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减小,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现象凸显等人口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所以应调整生育政策,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通过适当提高出生率来解决此人口问题,B正确。

大力发展经济治标不治本,A错误;实行晚婚晚育,出生率低、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更严峻,C错误;禁止人口迁移会使得劳动力空间分配不均的现象更严重,不利于区域发展,D错误。

故选B。

【答案】11.B12.D【解析】11.我国人口始终在增加,因此人口总量在2019年没有达到顶峰,A错误;据右图可知,自2019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B正确;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时候劳动人口负担最轻,即右图可知为2019年左右,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口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即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有关,但不是呈正相关关系,D错误。

故选B。

12.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主要是针对我国国情而言。

目前我国即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也存在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有效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同时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ABC均正确;而人口政策不能够影响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D错误。

故选D。

13.【答案】(1)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980—2019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増高的趋势;2019—2019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19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选择性别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

(3)可能导致婚姻困难;就业困难;犯罪现象増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

【解析】(1)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

(2)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等均有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増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4)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保障事业等多方面落实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