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1953年底) 背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内容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日内瓦会议(1954)万隆会议(1955) 实践:
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 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
• (1)建国一周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拜会周恩来
1955年4月,周恩来总 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 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 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 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 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 “求同存异”,以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 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 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 隆十项原则的产生。
•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参加日内瓦会议
• (4)参加万隆会议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原因
70 年 代
联合国合法 席位的恢复 恢复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历史性 的握手
中日建交
1.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广泛支持 (2)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想一想: 哪些因素决定着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 国家利益与国际形势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原则 ——四项原则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国际交流与合作 表现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平等互利 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2、表现
(1)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金版学案:
31.(1)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使中美民间交往的大门 被打开,由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2)“乒乓外交”之前,由于国内国际因素的变化,改 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自尼克松入主白宫以来,中 美双方已经有小心翼翼的接触,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和解 的意愿。中美双方的交往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乒乓外 交”的发生,使双方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接触台阶。
2、中美建交的历程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 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2、中美建交的历程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2、中美建交的历程
周恩来:“总
统 先生,你把手伸过 了世界最辽阔的海 洋和我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 感 到很荣幸,终于来 到了你们伟大的国 家。”
目 的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完善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在万隆会议运用实践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对中国: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对世界: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其包 容性与开放性得到国际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看一看,想一想:
理性看待当前中美关系?
基本态势: 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 影响因素: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差异及经济因素 认识: 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 把握合作大趋势,对于破坏合作的思想 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合 则两利,分则两伤
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过中 国入世
“入世槌”收藏在 革命博物馆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提出问题启发思考:从50年代的中美敌对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哪些因素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点拨:国家利益和力量(决定性因素)、 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等
3.简介中日建交
小结: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实现了新突破。
教学设计
课题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与成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观看历史资料、照片等,理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外交成就的原因和史实,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与当时形势之间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活 动ຫໍສະໝຸດ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学生预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可以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到两项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字故事导入:新中国外交成就
创设情境:参观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览
讲授新课
高一学生对知识敢质疑,善发言,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对于本课知识虽比较熟悉,但了解的不是很系统很全面很深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教学难点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1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是: A、罗马尼亚 B、越南 C、南斯拉夫 D、苏联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 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三大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日关系开始正常 化;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苏关 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新中国成立后,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共同倡 导了: A、亚非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运动
5、和平共处原则: ①1953年由我国首次提出;②它成了解决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 的国家;④它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 D、 ②③ 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理解建 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分析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 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2、自主探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主要对手和外交方针的变 化及成就,以提高自己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非 洲 毛里求斯 1972年4月15日 多哥 1972年9月19日 马达加斯加 1972年11月6日 几内亚比绍 1974年3月15日 加蓬 1974年 4月20日 尼日尔 1974年7月20日 博茨瓦纳 1975年1月6日 莫桑比克 1975年6月25日 科摩罗 1975年11月13日 佛得角 1976年4月25日 塞舌尔 1976年6月30日 利比里亚1977年2月17日 利比亚 1978年8月9日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州的飞机上。访问杭州后, 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 《上海公报》)。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3年5月26日,美国科学家代表团在北京参观长城。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越南战争中的美军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69年的珍宝岛
珍宝岛事件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0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夫妇。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1年中重返联合国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 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返 回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导入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历史性的握手
(2)过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 《中日联合声明》。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含解析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含解析一国家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为首的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答案】 B3.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
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1971年11月8日。
A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1972年,D项是在1971年3月,故选B项。
【答案】 B4.“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导学号:24940155】A.毛泽东访问苏联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D.周恩来访问印度【解析】毛泽东访苏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而且不需要绕过日本,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中“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信息不符合,排除;从题干“20世纪70年代”“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可以看出是尼克松访华,故C项正确;周恩来访问印度不需要绕过日本,故D项错误。
【答案】 C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
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导学号:24940156】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解析】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局稳定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内容: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改善(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难以继续;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16张PPT)
就美国方面来讲,其主要原因是
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C
B.要改善中美关系
C.霸权地位日益衰落
D.尼克松总统的个人愿望
能力提升:
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
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
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
此判断( )
C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 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 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 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 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 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 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 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 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 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 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 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 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 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 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 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 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 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82、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83、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8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 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8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8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87、读一本好书,就 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88、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89、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9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9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9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9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94、抛弃时间的人,时 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9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9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7、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拉罗什夫科98、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历史必修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探究理解
中国
苏
联
美国
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不承认; 1950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 全面禁运;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 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
材料三 建国伊始,新中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 军队残留同当地反动势力相勾结,进行捣乱破坏,妄图卷 土重来,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上,国民党给我们 留下的是一个全面崩溃的烂摊子。
自主识记
(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
护世界和平。 成就 1.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2.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4.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总结提升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背景
背景 国际:1.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2.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3.苏联支持新中国 国内:新中国要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美国 海外 驻军 和军 事基 地
阅读材料, 概括“求同存异”的“同”与“异”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 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 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 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我们这两类国家都 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 立而奋斗。……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 或是文化上都很落后。……”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2009北京卷.4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 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 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 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序 时间 号
1 1949年
外交成就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新中国外交
意义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 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美国的阻挠
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 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二、七十年代的外交 ——使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 周恩来 中印谈判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互不侵犯 和平共处
提出
内容
实践及 1954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提高了国际声誉 1955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坚持“求同存异” 影响 促进了团结合作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况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新中国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培养用发展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理解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这一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外交政策的调整应该而且必须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中国的外交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由僵化教条走向实用灵活。
通过学习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外交要以国际利益为导向,同时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重难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代百年,中国落后挨打,形成了一系列屈辱的外交关系。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如何改变历史上形成的不利外交局面,处理千头万绪的对外关系呢?二、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阅读教材,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学生: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新 中 国 外 交
建国初期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新中国的外交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 3.较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
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 十一条”
了西 华 议方 潇 会媒 洒 中 大体 而 国 厦描 豪 代 的述 放 表 玻为 的 团 璃: 大 团 !“ 笑 长 ”震 , 乔 碎被冠
二、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A、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中国内政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影响因素: ①政治方面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差异;领 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历史 问题和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②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 发展,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 ③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示意图
新中国的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 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 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同: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
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 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
异: 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 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 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国内局势(1)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版。
(2)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选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3)靳德行、秦英君、李占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年7月,第1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孙友葵、王玉贵《试析新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论述:孙友葵、王玉贵《试析新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2)吴慧芳、慕生懋《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论述:版),1989年,第1期。
(3)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中的论述: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3、日内瓦国际会议(1)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选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档案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2)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中的论述: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3)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选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4、亚非会议(1)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2001)》中的论述:选自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2001)》,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程秀龙、石锐东、杜贤松著《走向辉煌》中的论述:选自程秀龙、石锐东、杜贤松著《走向辉煌》,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3)李植枬主编《20世纪世界史(下卷)》中的论述月,第1版。
5、中美正式建交(1)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2)张也白《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纪念中美建交10周年》中的论述:选自张也白《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纪念中美建交10周年》,《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9年,第1期。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①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底,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倡导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 成就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新中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 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声誉 ④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 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949年12月毛泽东斯大林合影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
周恩来总理会见尼赫鲁总理
周恩来与尼赫鲁总理会谈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周恩来总理出席亚非会议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原因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 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挥更大作用第三世界作用越来越大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新中国外交
太原五中 岳占斌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 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 做出的努力。
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精品PPT课件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____成_熟____ b.它超越了_意__识_形__态__和__社__会_制__度___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 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 ①时间:____1_9_5_4__ ②影响: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 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_国__际__声__誉__ (4)参加亚非会议 ①时间:1955 ②成果:提出“求__同__存_异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结束。
六、重点难点突破
(一)请阅读P119阅读与思考的材料: 1、 如何理解建国初“三大政策”的内涵?
“另”:强调与旧中国决裂。 “打”:强调清除列强在华特权及残余势力。 “一”:强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制定这些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利益 国际形势
[巩固练习]
(2009·广东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a.改善和发展同__世_界__大__国__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面向__2_l_世_纪____的
b.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2001年成立了 __上_海__合__作__组__织__
.c 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d.积极支持___联__合_国___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 项工作。
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
a.70年代,美国____霸__权___ b._亚__非__拉__发_展__中__国__家__ c.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成就显著,__国__际_地__位__ ②标志:___1_9_7_1___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 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和__国____
26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 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 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 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 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 来总理进行了会谈。
请思考: (1)中美关系为什么能恢复正常? (2)中美关系恢复正常有什么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 交正常化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主题一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思考】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后制定了 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 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 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 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 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提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过程
①“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②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④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周恩来:“总统先生, 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 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 往了啊。”尼克松:“我感 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 伟大的国家。” 周恩来迎接来访 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 动会议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促 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2014
4、中美、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
(1)彻底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 国外交的新局面。 (2)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国际上掀起同中 国建交的热潮。
对国际:
(1)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 平与稳定。 (2)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新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1.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3.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 (1)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 (4)参加万隆会议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为什么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旧中国的外交
《南京条约》签订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较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马关条约》
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 “二十一条”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 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 落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 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 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②旋风之旅1978 ---基辛格秘密访华 年12月发表《 (1971年7月) 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 正式建交
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5年没交往了啊!”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3. 中日关系正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内容: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改善(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难以继续;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1)原因: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推动。
(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4.主要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1.国际交流与合作(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成就:①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④2002年,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外交政策:80年代以来,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外交成就:①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②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③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等,积极开展“反恐”外交,维护世界和平。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并不矛盾。
前者保证了外交的自主地位,后者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殊条件下为维护独立自主而产生的,两者相辅相成。
2.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生了激烈争论,周恩来作了补充发言。
会后美国《时代》周刊上评价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指什么?周恩来是如何改变会议航向的?亚非国际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3.如图为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图片。
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含义是什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星期。
”“改变历史”指的是什么?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对抗与冲突后,走到了合作的起点。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中美建交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史料探究]材料一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
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
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同165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达程度的所有国家改善和发展互利合作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温家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周年》讲话(1)材料一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政策?概括在这些政策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2)据材料二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外交有何影响?提示:(1)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2)内向性: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3)过渡性: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对点训练]1.《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中最能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A.奉行“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D.支持不结盟运动解析:选B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的是和谐的发展观,体现在外交上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故选B。
[史料探究]材料一材料二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乒乓外交”谱写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简述“乒乓外交”发生的背景和意义。
(2)结合材料探究分析,《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相比《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有何重大发展?提示:(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意义: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
[归纳总结]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认识(1)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两国间的交往和合作开辟了道路。
(2)30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
(3)中美保持了领导人的互访和高级官员的磋商,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对点训练]2.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日记中写道:“在我和邓小平的笔下,两国关系走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这里“崭新”的含义是()A.中美打开了交往的大门B.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D.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解析:选D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故A项不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C两项不正确;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使两国关系走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故选D项。
命题角度: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典题例析][例1]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D.文化传统[解题思路][答案] C[题组冲关]1.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解析:选B把握材料中的1954年、缅甸、周恩来等即可判断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D项“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C项多边外交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
故选B。
2.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 760人,比1954年增加64%。
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解析:选B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55年一年”及与中国进行交往的国家和范围,遍布五大洲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
这显然和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阐发的“求同存异”方针关系密切。
命题角度:1.70年代的外交突破2.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典题例析][例2]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题思路][答案] C[题组冲关]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该公报()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解析:选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