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课件 (1)
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 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 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96÷[(12+4)×2] =96÷[ 16×2]
=96÷ 3 2
=3 算式里有中括号,第一步计算小括号里的,第 二步计算中括号里的;没有参与的运算部分要 照抄下来。
中括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96÷(12+4)×2 =96÷16×2 =6×2 =12
96÷[(12+4)×2] =96÷[16×2] =96÷32 =3
第一单元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四年级 下册
1.这组算式有哪些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12+23-16 7×23÷6
2.这组算式有哪些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6×4+28
24×3+30÷5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 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8+4×2 =8+8 =16
=96÷16×2 =6×2 =12
=96÷[16×2] =96÷32 =3
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没有括号: 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 法,再算加、减法。 ②只含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③既含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7+29×3)÷4
=(37+87)÷4 = 124÷4 = 31
42×[169-(78+35)]
=42×[169-113] =42×56 =2352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谈话:同学们,四(1)中队不仅关心福利院儿童的学习,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不,周六他们相约来到了超市(课件出示情境图)。
2.梳理信息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问题1: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问题2: 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志愿者为福利院儿童购买食品的情境,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问题导入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结合起来读一下吗?预设生: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独立试做谈话: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索方法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思路是什么?预设生: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第【1】篇〗第3课时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59-22×11-207+1151200÷400×30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新的内容——括号。
二、教学新知1、课件展示例4:96÷12+4×2从题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学生试着解决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过程。
96÷12+4×2=8+8=164、在这个算式里如果加上小括号,我们可以怎样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口述教师板演计算过程。
96÷(12+4)×2=96÷16×2=6×2=12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出示中括号,如果在上面的算式里加上中括号,使这个算式里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该怎么加呢?96÷[(12+4)×2]=96÷[16×2]=96÷32=3总结:在一个算是里,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括号——即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方法说课稿 2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课件)
布置作业
作业: 第11页练习三,第1题、第3题
640÷8=80(千米)
1600÷2=800(千米) 800÷80=10 答:飞机速度是汽车的10倍。
课堂练习—填写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75 11
3520 320×[(128+147)÷25]=3520 926 31484 6
(920+438÷73)×34=31484
课堂练习—药到病除 12×(360-260÷20) = 12× (100÷20)
牛刀小试—计算,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0÷(70-4×16) =360÷(70-64) 158-[(27+54)÷9] =158-[81÷9] =158-9 =149 加法—除法—减法
=360÷6
=60 乘法—减法—除法
牛刀小试—按要求加括号 80-24+54÷2 (1)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 80-[(24+54)÷2]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80-24)+54]÷2
探究新知——括号的应用 例4、(1)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12+4的和,96÷和再×2
96÷(12+4)×2
=96 ÷ 16 ×2 =6 ×2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 =12 面的。
探究新知——括号的应用 例4、(2)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12+4的和,和×2的积,在除96。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80-(24+54)]÷2
典题精讲 2、小明看一本10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15页, 如果剩下的每天看9页,还要几天能看完?
小学四年级四则运算: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讲义
四则运算第 2 节 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知识梳理】1.运算的分级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减法被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被称为第二级运算,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主要以一二级运算为主。
2.同级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含加减或只含有乘除的运算称为同级运算,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不含括号的算式,先计算第二级运算,再计算第一级运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含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中的算式,在计算小括号中的算式的时候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3)计算含有多重括号的算式的时候,要先计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4)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简记为“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括号。
”4.脱式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按照运算顺序逐步逐级地运算,每计算一步写出一个等式,直至最后求出得数。
这些表示运算顺序的一个接一个的等式称为递等式,在四则运算中,用递等式一步一步地计算或一级一级地计算称为脱式计算。
5.“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分别表示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在文字叙述中往往含有优先计算的意思,列算式时需要添加括号。
例如:13与5的差乘以12,列综合算式为:()12×5-13【诊断自测】1.脱式计算下列各题(1))(15+4-46 (2))4×25(÷500(3) 6×9-540 (4)())3÷45(÷6+84(5))]30-45(÷165[+225 (6)215-175÷7(7)870-13×(6+54)【考点突破】类型一: 四则运算与括号例1.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顺序(1)在96÷基础上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的运算顺序怎样?(2)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答案:96÷12+4×2=8+8=16(1) 算式96÷(12+4)×2中含有小括号,小括号的功能是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12+4,然后根据乘法、除法是同级运算的原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PPT
2.比一比,算一算。 54÷3+6×2 =30
48-18÷6+3 =48
54÷(3+6)×2 =12
48-(18÷6+3) =42
54÷[(3+6)×2] =3
48-18÷(6+3) =46
3.先口述运算顺序,再计算。 307+180÷(34-22) =322 (247-25×4)÷7 =21 [186-(42+74)]×85 =5950 [312÷(75-36)]×75 =600 (口述运算顺序略)
易错辨析
4.方老师和吴老师带领48名同学一起去划船。大船:6 人/条,租金是45元,小船:4人/条,租金是32元。怎 样租船最省钱?最少需要多少钱? 48+2=6×7+4×2 45×7+32×2=379(元) 答:租7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最少需要379元。 辨析:租船时尽量不要留空位。
提升点 对比练习
探究点 2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96÷[(12+4)×2] 1. 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
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2.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易错提示:一个算式里,要先有小括号,再有中括号。
96÷[(12+4)×2] =96÷[16×2] =3
方法提示: 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小括号里面的
(2)要想使租金最少,第一要尽量租( 大 )船,第二要 尽量没有空座位。
(3)租( 3 )条大船和( 2 )条小船刚好可以坐26人,此时 租金最少。 列式解答:30×3+24×2=138(元) 答:最少需要138元。
2.有40名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限坐6人,租金是36元; 小船每条限坐4人,租金是28元。应怎样租船最省钱? 最少要付多少元租船费?
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二
本节课的内容是有括号(主要是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是在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有关的四则运算顺序(包括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有了初步的掌握。但从我这节课之前让学生试做《学案》第5页的有关练习所反馈的情况来看,发觉孩子们对四则运算的顺序(特别是含有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并没掌握,所以我在复习这一环节里,分三种情况复习了有关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式多变的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合作探究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孩子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由于比较详细地复习了,所以孩子们课堂上的反馈还是比较好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积极性比较高,练习正确率比较高。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板书:96÷[(12+4)×2]
①
②
③
3、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4、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池塘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共需要篱笆多少根?(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二)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⑶(12+4)×2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一)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0÷100=等。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80-42+12480÷60×2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计算。
⑵75-15×440÷4+6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不足之处:
由于复习时间用得过长,导致练习的时间稍微少了些,练习的形式、题形等不够多样。这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有括号(主要是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是在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有关的四则运算顺序(包括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有了初步的掌握。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四、拓展提高: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⑷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xx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和()。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