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组卷说明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化学单元1-9单元附答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单元1-9单元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单元精品试题(1-9单元)附答案(一)绪言走进化学世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2×4=48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括号内,答案唯一)()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2、我们平常使用的纸张,一般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纸易被撕破B、纸张能燃烧C、一般为白色D、不能溶于水()3、下列看法错误的是: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保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的发展必将导致生态的恶化 D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4、准确量取20mL蒸馏水,应选择的一组仪器是:A、50mL量筒B、20mL量筒和胶头滴管C、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D、100mL量筒()5、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操作错误的是A.盛装固体高锰酸钾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制氧气;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6、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水B.澄清石灰水C.食盐水D.糖水()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出10.05gB、将试剂瓶盖上瓶塞后,标签向外,放在药品架上C、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洗涤干净D、加热液体时,拇指没有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8、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以下三种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的是()A.氢气、氧气、氮气B.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C.氧气、氮气、二氧化碳D.水蒸气、氧气、氢气()9、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右盘上砝码为3g,游码为0.4g,指针向右偏转,药品的质量一定是:A、3.4gB、大于3.4gC、小于3.4gD、2.6g()10、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震荡后,不能立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①空气②人体呼出气体③氧气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11、对石蜡燃烧时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石蜡硬度小,不溶于水B、蜡烛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C、可以观察到石蜡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产生()12、某学生量取液体,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量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20mLB、无法确定C、等于20mLD、小于20ml二、填空题与简答(每空2分,共36分)13.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横线。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纯碱答案:C2. 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镁 MgOB. 氧化铜 CuOC. 氢氧化钙 Ca(OH)2D. 碳酸钠 Na2CO3答案:D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正确的是:A. 2H2 + O2 → 2H2O,1:8B. 2H2 + O2 → 2H2O,4:32C. 2H2 + O2 → 2H2O,2:16D. 2H2 + O2 → 2H2O,4:36答案:C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 铁B. 铜C. 锌D. 镁答案:B5. 根据燃烧的条件,下列物质中,不能燃烧的是:A. 氧气B. 酒精C. 木炭D. 氢气答案:A6. 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氯化钠C. 硫酸D. 碳酸钙答案:A7.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下列金属中,最活泼的是:A. 钾B. 钠C. 钙D. 镁答案:A8.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A. 碳酸钠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氢氧化钙答案:C9. 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Fe + CuSO4 → FeSO4 + Cu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2H2O → 2H2 + O2答案:B10.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下列溶液中,显酸性的是:A. 纯水B. 碳酸钠溶液C. 硫酸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H2O- 二氧化碳:CO2- 硝酸:HNO3- 氯化铵:NH4Cl12.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1.(10宜昌25.)(8分)右图是物质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⑴我能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填空,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⑵我能写出由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0佛山23)(8分)A-G是初中常见的物质。

其中E为黑色固体。

下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全品中考网(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 ,G 。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

B与水反应时会(“吸收”或“放出”)热量。

(3)实验室不用A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原因是。

(4)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5)可用Cu、O2和H2SO4作原料制得CuSO4,反应的过程是:(用文字表述)。

3.(10江西21)(6分)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是气态单质。

则C的化学式是,E的用途可能是,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4.(10湖北省黄石市21)已知A—G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E、F为单质,A、E为固体,E为产量最大的金属,C、F为气体,反应②为实验室制取C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G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5.(10红河24)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 、Ba (NO 3)2、CuSO 4、Na 2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粉末进行如下实验:(1)固体粉末中一定含 ,一定不含 。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答案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总共50分,每题2分)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实验。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磨杵成针。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潮湿的衣服变干。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放出大量热。

5.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氧气能做燃料。

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医用的生理盐水。

8.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10.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1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2.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

1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

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和发展基础是实验。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其中,主要描述化学变化的是磨杵成针。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潮湿的衣服变干。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放出大量热。

5.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氧气能做燃料。

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医用的生理盐水。

8.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空气C. 蒸馏水D. 冰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有颜色变化D. 有状态变化3.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量是()A. 元素种类B. 原子种类C. 原子数目D. 总质量5.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使用的药品是()A. 过氧化氢B. 高锰酸钾C. 碳酸钠D. 硫酸铜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____和____不变。

7.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____。

8.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____。

9.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____来表示。

10.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____反应生成氢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12. 为什么说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某化合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5,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14. 已知某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求该金属的摩尔质量。

五、实验题(每题20分,共20分)15.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写出实验报告。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D5. B二、填空题6. 种类;质量7.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8. 129. 质量浓度10. 稀酸三、简答题1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包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验满,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12. 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四、计算题13.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14. 该金属的摩尔质量为56g/mol。

化学中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中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中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果汁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需要遵循的守恒定律是:A. 质量守恒定律B. 电荷守恒定律C. 能量守恒定律D. 动量守恒定律3.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A. 氢B. 氧C. 碳D. 氮4.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A.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C. 氢离子和氯离子结合D. 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结合5.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盐?A. 氯化钠B. 硫酸钠C. 碳酸氢钠D. 氢氧化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

7.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8.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具有_________个电子。

9.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10.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12. 请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化学平衡会移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某工厂需要用纯碱(NaOH)来中和酸性废水,已知废水中的HCl 含量为0.5摩尔,求需要多少摩尔的NaOH来中和这些HCl。

14.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6O3,求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五、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15. 描述实验室中制备氧气的实验步骤,并说明注意事项。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4. A5. D二、填空题6. 产生新物质7. 448. 19. Fe2O310. 红色三、简答题1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铁失去了电子被氧化,氧气获得了电子被还原。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其他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或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氢氧化钠干燥O2、N2等B.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C.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变硬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2.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pH范围判断,其中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唾液(6.6~7.1)B.胆汁(7.1~7.3)C.胃液(0.9~1.5)D.血浆(7.35~7.45) 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CaCO3→CaO B.CO2→CO C.H2SO4→H2O D.Cu→Cu(OH)2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C.浓硫酸D.浓盐酸2.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SO2B.H2C.CO2D.HCl3.根据右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盐酸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4.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5.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 pH, 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组合是A.洁厕灵和消毒液B.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C.消毒液和肥皂水D.消毒液和炉具清洁剂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 2SO 4和H 2SO 4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 .由b 点到c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雄方法。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聚沙成塔 B .死灰复燃 C .破釜沉舟D .滴水成冰2.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A .导电性 B .延展性 C .导热性D .抗腐蚀性3.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1个氖原子 Na B .+2价的铁元素 Fe +2C .4个氢分子 4HD .3个硝酸根离子 3NO 3-5.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 .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 .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6.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 .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性的强弱B .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 2+、Mg 2+含量的高低D .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在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7.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

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 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骼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 20H 30O 。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其他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C.化学反应的快慢D.参加反应的分子、原子的相对数目3.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A.N2O B.NO2C.N2O5D.NO4.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和b是反应物B. x=3.2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d一定是催化剂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图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C.图3验证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 D.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8.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 .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 .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10.6.4g 某物质R 完全燃烧生成8.8gCO 2,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 2===2CO 2+4H 2O 则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R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②R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③6.4gR 燃烧还生成了7.2gH 2O ④R 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 A .① 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二、信息分析题1.从H 、O 、Mn 、Fe 、Ca 、S 、K 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1个氢分子:____; (2)亚铁离子____;(3)+2价的钙元素____;(4)实验室用一种液体制取氧气:____;(5)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化学反应:____;(6)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反应:____; (7)用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制取氧气:____。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其他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纯净的空气C.氯酸钾D.澄清石灰水3.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空气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硫粉燃烧B.燃放烟花C.植物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5.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医疗上用纯氧进行急救B.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C.液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D.液氧制成炸药,用来开山采矿6.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伸入集气瓶底部B.伸入集气瓶中部C.伸入集气瓶口内D.伸到集气瓶口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8.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D.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9.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10.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11.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12.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D.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氦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伽德罗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是()A.溶液B.纯净物C.乳浊液D.悬浊液2.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3.下列去污方式中,不是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4.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C.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D.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5.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活性炭B.氯化钠C.硝酸铵D.氢氧化钠6.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二、填空题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如图:氯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2.溶于水后放热的物质有、;温度降低的物质有.3.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4.氯化钠放入水中消失了的微观解释.5.悬浊液和浊液也有广泛的用途.用X射线检测胃肠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是的悬浊液.6.在表格中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和溶剂的化学式.序号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溶剂的化学式)所得到的溶液名称为,颜色为色.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色.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是()A.溶液B.纯净物C.乳浊液D.悬浊液【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是难溶性的碳酸钙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D.2.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答案】A【解析】A、铁船长期沉没在水下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铁合金铸造铁狮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沐浴露洗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鱼池将水喷向空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3.下列去污方式中,不是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答案】A【解析】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A不是利用乳化作用;B、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B是乳化作用;C、肥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C是乳化作用;D、沐浴露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D是乳化作用;故选A.4.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C.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D.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答案】D【解析】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因此内壁有CaCO的试管可用稀盐酸清洗,故A可行;3B、碘能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因此内壁有碘的试管可用酒精清洗,故B可行;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故C可行;D、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内壁有铜粉的试管不能用稀硫酸清洗,故D不可行.故选:D.5.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活性炭B.氯化钠C.硝酸铵D.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A、活性炭放入水中,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错误.故选:C.6.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答案】C【解析】A、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A错误;B、碘能溶解于酒精,能用于清洗碘,但是速度不是最快,故B错误;C、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快速除去碘污,故C正确;D、碘可溶于苯,但是苯挥发有毒,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如图:氯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答案】几乎不变;降低;升高.【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2.溶于水后放热的物质有、;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答案】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解析】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CaO 固体与水反应放热;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3.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答案】乳化作用.【解析】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4.氯化钠放入水中消失了的微观解释.【答案】氯化钠在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了离子,以离子的形式不断运动到水中去,造成氯化钠放入水中会“消失”的现象.【解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氯化钠在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了离子,以离子的形式不断运动到水中去,造成氯化钠放入水中会“消失”的现象;5.悬浊液和浊液也有广泛的用途.用X射线检测胃肠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是的悬浊液.【答案】乳,硫酸钡.【解析】悬浊液和乳浊液有广泛的用途.让病人服用的钡餐是硫酸钡的悬浊液,故填:乳,硫酸钡.6.在表格中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和溶剂的化学式.)所得到的溶液名称为,颜色为色.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色.【解析】(1)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填:I 2;C 2H 5OH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故填:Ca (OH )2;H 2O ; (3)95%的医用酒精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C 2H 5OH ;H 2O ;(4)铁和稀盐酸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亚铁,溶剂是水,溶液名称为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为浅绿色,故填:FeCl 2;H 2O ;(5)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故填:Na 2CO 3;H 2O .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福建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可形成溶液的是A.石灰水与CO2B.KMnO4与水C.豆浆与水D.面粉与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B.洗涤剂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C.100g10%食盐水和100g10%食盐水混合,可得200g20%食盐水D.5%的食盐水温度升高(水不蒸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5%3.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4.下列方法可使硝酸钾溶解度增大的是A.增加溶质B.增加溶剂C.升高温度D.搅拌5.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则20℃时食盐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36%B.27%C.10%D.30%6.20℃时:A的溶解度为15g,1gB溶解在10g水里成为饱和溶液,50gC的饱和溶液中含10gC.则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A>B>C B.C>A>B C.C>B>A D.B>A>C7.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8.欲使5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2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22.5g水B.蒸发25g水C.加入5gKNO3D.加入10gKNO39.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根据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质减少B.溶解度减少C.溶剂不变D.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10.有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2%的KCl溶液,当蒸发掉1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4%,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2克B.14.4克C.24克D.28.8克11.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 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A .硝酸铵固体B .氢氧化钠固体C .食盐固体D .氧化钙固体12.70℃时的m g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 )的关系的示意图是A .B .C .D .13.现有20°C 时的硝酸钾钾饱和溶液200克,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温度不变加入10克硝酸钾 B .温度不变加10克水 C .温度不变蒸发掉10克水 D .将此饱和溶液升温14.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有t 1℃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 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B .b 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C .c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D .a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 .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二、填空题1.填空题2.用“>”、“<”或“=”填空:(1)50毫升的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后的体积 100毫升.(2)20℃时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0℃时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5%的食盐溶液100克,取出50克,剩下溶液质量分数 5%(4)常温下10克水溶解食用油的质量 10克汽油溶解食用油的质量(5)20℃时将硝酸钠溶液恒温第一次蒸发10克水分析出晶体1克,再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2克,则第三次蒸发10克水后析出晶体的质量 1.5克.3.一木块漂浮于3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如图所示.(1)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发现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由此推测出温度的变化是,同时可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2)若要在不用外力和另加溶液的情况下使木块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①;②.4.提纯或分离混合物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降温结晶等操作方法.请选择适当的操作序号按操作顺序填空:(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2)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的氯化钠.(3)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4)提纯含泥沙的食盐.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2)N点是30℃A物质的溶液,M点的意义:,该温度下3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克;(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的方法进行;(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5)除以上内容,根据此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6.通电分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小明同学用150克溶质质量分数8%的稀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2%,则被分解的水的质量是.7.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现提供25g质量分数为40%的食盐溶液、20g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及足够多的固体食盐和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不同的配制方案填入下表: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8.为监测某厂排放污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④(2)A操作中的错误.(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4)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填“10”“50”或“500”)毫升.(5)E操作的作用.(6)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序号)①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③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9.实验室中有纯碱溶液(碳酸钠)和蒸馏水各一杯,请你用至少五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三、计算题1.某电瓶车中使用的铅蓄电池中用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1.84克/毫升)2000毫升来稀释,求可配制成28%的稀硫酸多少克?同时需加水多少克?2.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某研究学习小组取用6克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不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50克,分四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不损耗),有关物质质量见下表:3.A和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现要用结晶法从A、B的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于溶液中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取得6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应在什么范围?福建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可形成溶液的是A.石灰水与CO2B.KMnO4与水C.豆浆与水D.面粉与水【答案】B【解析】A、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豆浆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否溶于水,如果能够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如果不能够溶于水,就不能形成溶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B.洗涤剂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C.100g10%食盐水和100g10%食盐水混合,可得200g20%食盐水D.5%的食盐水温度升高(水不蒸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5%【答案】D【解析】A、溶液是指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液体却不一定是混合物,如水;B、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而不是溶解;C、溶液具有均一性,同浓度同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应仍为10%而不是20%;D、温度升高,食盐的溶解度增大,5%的食盐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仍为5%;故选D【点评】溶剂量不变时,升高溶液的温度,食盐溶液的组成不变.3.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答案】D【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方法可使硝酸钾溶解度增大的是A.增加溶质B.增加溶剂C.升高温度D.搅拌【答案】C【解析】溶解度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是否溶解,是否饱和无关,只受到温度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影响.A、增加溶质能够改变溶液是否饱和状态,但是不能改变溶解度大小.错误B、增加溶剂,会使饱和变成不饱和,而不饱和的则更不饱和,却无法改变溶解度.错误C、升高温度,温度无论升高还是降低都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正确D、搅拌能够加速溶质的溶解但是无法改变溶液是否饱和的状态,更不会改变溶质的溶解度.错误故选C.【点评】溶解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是否饱和无关,受到温度以及溶质、溶剂的性质的共同影响.5.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则20℃时食盐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36%B.27%C.10%D.30%【答案】C【解析】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则20℃时食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6.5%,因此,20℃时食盐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小于26.5%;故选C.【点评】一定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6.20℃时:A的溶解度为15g,1gB溶解在10g水里成为饱和溶液,50gC的饱和溶液中含10gC.则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A>B>C B.C>A>B C.C>B>A D.B>A>C【答案】B【解析】20℃时:A的溶解度为15g;1gB溶解在10g水里成为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溶解B物质10g,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为10g;50gC的饱和溶液中含10gC,即40g水中最多溶解C物质10g,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C,所以C物质的溶解度为25g,所以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A>B,故选B【点评】会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7.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答案】C【解析】因是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不会用到托盘天平;不用过滤操作,不会用到漏斗.A中不用托盘天平,故A错误.B中不用漏斗,故B错误.C中量取用量筒,溶解用烧杯和玻璃棒,定容用胶头滴管,故C正确.D中不用托盘天平,故D错误.故选C.【点评】要熟悉实验的步骤及相关的仪器.8.欲使5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2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22.5g水B.蒸发25g水C.加入5gKNO3D.加入10gKNO3【答案】B【解析】(1)若使用蒸发水的方法,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有×100%=20%,解得y=25g,故A错误,B正确;(2)若使用增加溶质的方法,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100%=20%,解得x=6.25g,故C、D都不对;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溶液浓缩的问题,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9.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根据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质减少B.溶解度减少C.溶剂不变D.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原来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一部分二氧化碳逸出,逸出后的二氧化碳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有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2%的KCl溶液,当蒸发掉1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4%,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2克B.14.4克C.24克D.28.8克【答案】D【解析】设12%的溶液的质量为x,则蒸发120g水后溶液质量为(x﹣120)gx×12%=(x﹣120)g×24%x=240g2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40g×12%=28.8g由以上计算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蒸发溶液质量一半的水时,蒸发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2倍.11.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A.硝酸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C.食盐固体D.氧化钙固体【答案】C【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降温后收缩体积变小,使U型管右侧水面下降,故A错;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侧水面上升,故B错;C、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也就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C正确;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侧水面上升,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掌握常见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情况是解题的关键.12.70℃时的m g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 )的关系的示意图是A .B .C .D .【答案】C【解析】70℃时的m g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溶液随外界条件变化的一个全面考察,能很好训练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是一道较为全面的总和题型.13.现有20°C 时的硝酸钾钾饱和溶液200克,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温度不变加入10克硝酸钾 B .温度不变加10克水 C .温度不变蒸发掉10克水 D .将此饱和溶液升温【答案】B【解析】A 、若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再继续溶解溶质,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 、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 、温度不变蒸发水,因溶解度不变,所以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值没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 、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溶液的状态变为不饱和溶液,而溶质和溶剂没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B【点评】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所以在改变温度时,若没有改变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若溶质和溶剂的改变的比例相同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也不变.14.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有t 1℃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 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B .b 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C .c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D .a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答案】D【解析】A 、由于c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t 1℃时一定质量c 饱和溶液升温t 2℃,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B 、由于b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 1℃时一定质量b 饱和溶液升温t 2℃,b 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 、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 >c >a ,即在t 1℃时,三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c >a ;由于a 和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给它们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a 和b 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 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由于t 2℃时c 的溶解度小于t 1℃时a 的溶解度,因此升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 >a >c .故选项说法正确;℃时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C的选项分析可知,t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答案】A【解析】A、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判断正确;B、乙的饱和溶液继续溶解固体溶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判断不正确;C、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判断不正确;D、乙的饱和溶液继续溶解固体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未溶解的固体将逐渐减少.判断不正确.故选A【点评】实验现象与溶解度曲线的结合,体现出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填空题【解析】①生理盐水,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一种溶液,溶质为氯化钠.故答:NaCl ; ②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溶质为高锰酸钾.故答:KMnO 4; ③碘酒,碘酒的酒精溶液,碘溶于酒精所得的溶液,溶质为碘.故答:I 2;④稀盐酸,HCl 溶液的俗名,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溶质为氯化氢气体.故答:HCl ; ⑤生石灰遇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故选Ca (OH )2;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溶质为氯化亚铁.故答:FeCl 2. 答案:在.2.用“>”、“<”或“=”填空:(1)50毫升的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后的体积 100毫升.(2)20℃时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0℃时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5%的食盐溶液100克,取出50克,剩下溶液质量分数 5%(4)常温下10克水溶解食用油的质量 10克汽油溶解食用油的质量(5)20℃时将硝酸钠溶液恒温第一次蒸发10克水分析出晶体1克,再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2克,则第三次蒸发10克水后析出晶体的质量 1.5克. 【答案】(1)<(2)>(3)5% (4)<(5)>【解析】(1)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是有空隙的,因此50毫升的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总体积会小于100毫升,故答案为:<(2)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要比60℃时的溶解度要大,即2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6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答案为:>(3)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这100克溶液无论是取走的50克,还是剩余的5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5%,故答案为:5%(4)由于食用油不易溶于水,却能够溶于汽油,所以10克汽油溶解的食用油的质量比10克水溶解的食用油的质量大,故答案为:<(5)20℃时第一次给硝酸钠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1克晶体,溶液达到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2克晶体,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的,由于第三次和第二次一样蒸发的都是饱和溶液,因此也应该析出2克晶体.故答案为:>【点评】主要考查了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及有关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一木块漂浮于3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如图所示.(1)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发现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由此推测出温度的变化是,同时可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2)若要在不用外力和另加溶液的情况下使木块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①;②.【答案】(1)下降增多(2)升高温度加入其它的溶质【解析】(1)木块下沉说明溶液的密度变小,也就是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即硝酸钾溶解度变小温度下降,杯底硝酸钾增多.(2)如要使其上浮则必须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溶解度升高,方法可是升温或加入其它的溶质.【点评】此题考查了溶液的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正比关系,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通过改变温度或其它方式进行.4.提纯或分离混合物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降温结晶等操作方法.请选择适当的操作序号按操作顺序填空:(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2)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的氯化钠.(3)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4)提纯含泥沙的食盐.【答案】(1)②;(2)①④②;(3)③;(4)①,②,③.【解析】(1)石灰水是液体,碳酸钙是不溶性的固体,固体与液体分开,应选过滤操作;(2)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提纯硝酸钾,就要让它成为晶体析出,所以先溶解,然后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然后过滤得到硝酸钾;(3)蒸发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会变为蒸气,所以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可采取蒸发的操作;(4)食盐可溶,而泥沙不溶,提纯含泥沙的食盐,要先溶解制成溶液,再过滤去掉泥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食盐.【点评】理解掌握几种分离和提纯混合物操作原理,是解该题的关键.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2)N点是30℃A物质的溶液,M点的意义:,该温度下3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克;(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的方法进行;(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5)除以上内容,根据此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答案】(1)B>C>A;(2)不饱和溶液;在20℃时,A与B溶解度相等为20克;5;(3)降温结晶;(4)C;(5)B中含少量A,可用蒸发溶剂法结晶提纯B.【解析】(1)从图中看,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B>A>C;(2)N点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M点为A、B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20℃时,B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B,设30gB的饱和溶液中含B的质量为x,则,x=5g;(3)A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大,B物质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4)只有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故温度升高会有C物质析出;(5)从溶解度曲线上能获得的信息很多,如20℃时,A、B溶解度相等,都为20g;低于20℃,溶解度A<B;高于20℃,溶解度A>B;B中含产量A,可用蒸发溶剂法结晶提纯B等等;【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的有(2)(3),很多同学不理解溶解度曲线上方和下方点的含义;提纯物质有两种方法:降温结晶和冷却热饱和溶液,要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选择正确的提纯方法;(5)为开放题,较简单.。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泥土C.蔗糖D.汽油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3.下列选项中图示是利用NaCl固体配制生理盐水的主要操作,其中错误的是4.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6.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7.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C.冰块D.硝酸钾8.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B.30℃时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D.20℃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20℃时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9.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C.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1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3℃时将a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D.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11.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200.0 g 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 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 g12.依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B .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C .45℃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二、填空题1.用“>”“<”或“=”符号填空.(1)V 1 mL 水和V 2 mL 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V 1+V 2) mL .(2)t ℃时,NaCl 的溶解度为5g ,则t ℃时,10g NaCl 饱和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 5%.(3)同一温度下,分别将100g KCl 饱和溶液和200g KCl 饱和溶液蒸发掉10g 水,析出晶体质量分别为m g 和n g ,则m n .(4)5g 食盐完全溶解于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5%.2.如图所示,依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用>、<或=表示).(2)t 3℃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比).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 的方法.(4)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 ,分别降温到t 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用>、<或=表示).3.根据图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A 、B 、C 三种物质有可能为气体的是 .(2)t 1℃时,将等质量的A 和B 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 .(3)要在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t 2℃时B 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4)现要配制t 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90g ,需要A 物质的质量为 . 4.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温度/℃10203040(1)依据上表,绘制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 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3)40℃时,把50g A 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生活在盐湖(湖水中溶解有较多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 ),冬天捞碱(Na 2CO 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 .5.下表是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102030405060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只写一种).(2)要使实验2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是 . (3)由实验可知,40℃时KCl 的溶解度x 为 g .(4)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KCl 溶液100g ,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 .6.如图甲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甲图中,t 2℃时,A 、B 、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 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2)①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 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 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 可能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3)t 1℃时,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写两种方法)7.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 的仪器是 ;(3)称量NaCl 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 质量为 g ; (4)NaCl 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 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三、计算题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49t (H 2SO 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泥土 C .蔗糖D .汽油【答案】C【解析】A 、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A 错; B 、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 错;C 、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 正确;D 、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 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D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答案】D【解析】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 、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氨水中的溶质是氨气是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选项中图示是利用NaCl 固体配制生理盐水的主要操作,其中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A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 、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配制溶液的步骤、方法、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NH 4NO 3固体 B .NaOH 固体 C .NaCl 固体 D .浓H 2SO 4【答案】A【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 、NH 4NO 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B 、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C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D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答案】D【解析】A 、由于碘易溶解在汽油中.所以,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故A 说法正确;B 、由碘易溶解在汽油、酒精中,不易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易溶解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说明了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B 说法正确;C 、由于水、汽油、酒精都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所以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C 说法正确;D 、溶液有的是有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 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的定义、组成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6.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 .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答案】A【解析】A、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B、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正确;D、根据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A【点评】此题是物质饱和溶液降温的问题,是对这一过程中各种成分变化的分析,抓住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C.冰块D.硝酸钾【答案】B【解析】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使其溶解应升温,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使其析出需要也要升温,因此要达到效果需要加入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在提供的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B是正确选项.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溶解度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要知道硝酸钾及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并结合某些物质溶于水时的放热现象进行解题.8.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B.30℃时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D.20℃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20℃时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答案】D【解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错误;B、30℃时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错误;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故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故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小于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错误;D、20℃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20℃时硝酸铵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前者一定大于后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有关知识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C.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答案】D【解析】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使所称得食盐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高;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忽略了纸的质量而使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低,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C 、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此时水的质量变大,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D 、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此操作对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已无影响,只是不符合操作规范.所以,对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故选D【点评】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混合时,先把固体药品放入容器,然后再倒入液体.1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 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 3℃时将ag 甲完全溶于100g 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D .将乙的溶液由t 3℃降低到t 2℃,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答案】B【解析】A 、t 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甲大于乙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B 、t 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故选项正确;C 、t 3℃时将ag 甲完全溶于100g 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应该是乙的;故选项错误;D 、将乙的溶液由t 3℃降低到t 2℃,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结晶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1.物质M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20℃时,M 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 .若要配制200.0 g 20.0%的M 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D .80℃时,M 的饱和溶液138.2 g 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 g 【答案】C【解析】A 、0℃时,M 物质的溶解度是12.6g ,则150g 水中最多溶解M 的质量为:×150g=18.9g ,故加入15.9gM 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A 错误; B 、20℃时,M 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3.1%,故B 错误;C 、配制200.0g20.0%的M 的饱和溶液,60℃时M 的溶解度是25.0g ,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温度高于60℃则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C 正确;D 、80℃时,M 的饱和溶液138.2g 含有溶质是38.2g ,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8.2g ﹣20.0g=18.2g <20.0g ,故D 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数据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12.依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B .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C .45℃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答案】B【解析】A .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来转化为饱和溶液,故A 正确;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硫酸钠的溶解度在温度高于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 错误;C.45℃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 正确;D .在40℃~60℃之间,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在60℃时,将饱和的硫酸钠溶液降温至40℃,无晶体析出,故D 正确.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用“>”“<”或“=”符号填空.(1)V 1 mL 水和V 2 mL 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V 1+V 2) mL .(2)t ℃时,NaCl 的溶解度为5g ,则t ℃时,10g NaCl 饱和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 5%.(3)同一温度下,分别将100g KCl 饱和溶液和200g KCl 饱和溶液蒸发掉10g 水,析出晶体质量分别为m g 和n g ,则m n .(4)5g 食盐完全溶解于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5%. 【答案】(1)<;(2)<;(3)=;(4)=.【解析】(1)由于构成水和酒精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因此,V 1mL 水和V 2mL 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V 1+V 2) mL ;(2)t ℃时NaCl 的溶解度为5g ,所以,t ℃时,10g NaCl 饱和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100%≈4.7%<5%;(3)同一温度下,分别将100g KCl 饱和溶液和200g KCl 饱和溶液蒸发掉10g 水,由于蒸发掉水的质量相等,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4)5g CuSO 4完全溶于95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00%=5%;【点评】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利用该算法可以方便地解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类问题.2.如图所示,依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用>、<或=表示).(2)t 3℃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比).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 的方法.(4)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 ,分别降温到t 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用>、<或=表示).【答案】(1)乙>甲=丙(或甲=丙<乙);(2)1:2:3;(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4)丙>乙>甲(或甲<乙<丙).【解析】(1)从t 1℃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 1℃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或甲=丙<乙);(2)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即100g 水中最多溶解50g 甲,所以t 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50g :100g :150g=1:2:3;(3)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4)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后溶解度变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所以仍然是100g ,从t 2℃降到t 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大,所以甲析出的晶体比乙析出的晶体多,所以降温后甲溶液的质量最小,乙次之,丙溶液质量最大.【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根据溶解度定义解决一些问题,知道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熟悉物质提纯的方法.3.根据图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A 、B 、C 三种物质有可能为气体的是 .(2)t 1℃时,将等质量的A 和B 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 .(3)要在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t 2℃时B 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4)现要配制t 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90g ,需要A 物质的质量为 . 【答案】(1)C ;(2)A ;(3)升温;(4)30g .【解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示中只有C 物质可能是气体;(2)由A 、B 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1℃时,B 的溶解温度大于A 的溶解度,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 1℃时,将等质量的A 和B 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A .(3)由于B 的溶解度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在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t 2℃时B 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4)由A 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3℃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现要配制t 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90g ,需要A 物质的质量为30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4.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1)依据上表,绘制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 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3)40℃时,把50g A 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生活在盐湖(湖水中溶解有较多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 ),冬天捞碱(Na 2CO 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 .【答案】(1)A ;(2)t 2℃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饱和;(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冬天温度较低,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钠会结晶析出.【解析】(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A 曲线表示的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 点,表示在t 2℃时AB 的溶解度相等;(3)A 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 ,即100g 水中最多溶解50g 的A 恰好饱和,所以把50gA 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4)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冬天温度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冬天捞碱;【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5.下表是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102030405060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只写一种).(2)要使实验2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是 . (3)由实验可知,40℃时KCl 的溶解度x 为 g .(4)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KCl 溶液100g ,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 . 【答案】(1)烧杯;(2)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3)40; (4)水的温度升高至50℃以上,称取30gKCl 固体溶于70g 水中.【解析】(1)进行溶解实验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等,故填:烧杯;(2)根据表1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要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是蒸发溶剂的方法,故填: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3)根据表2提供的数据,所取水的质量为50g ,当加入氯化钾25g 和35g 时,溶液的质量都是70g ,说明4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20g ,即100g 水中最多溶解40g 故填:40;(4)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KCl 溶液100g ,则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100g×30%=30g ,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 ﹣30g=70g ,此时100g 水中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2.9g ,根据表1溶解度,可知温度需要升高到50℃以上,故填:水的温度升高至50℃以上,称取30gKCl 固体溶于70g 水中.【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提供的信息进行.6.如图甲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将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食醋C.蔗糖D.芝麻油2.小明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纯碱C.食盐D.白酒3.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4.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A.乳浊液、溶液B.溶液、乳浊液C.悬浊液、乳浊液D.溶液、悬浊液5.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液体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A.NaOH B.浓H2SO4C.NaCl D.NH4NO37.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在寒冷的冬天最容易结冰的是()A.食醋B.蒸馏水C.酱油D.自来水8.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A.品尝味道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蒸馏水C.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D.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9.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A.氯化钠、氯化钙B.氯化钠、氯化镁C.氯化钠、醋酸钙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10.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1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二、填空题1.一瓶体积为250mL,质量为250g 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含葡萄糖12.5g,则该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g•cm﹣3,从其中取出100mL后,剩余溶液的密度是g•cm﹣3.2.请你各举一个事例,以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3.用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室温下,加快块状食盐溶解的方法是;(2)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3)菜刀用过后防止生锈的方法是.4.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快,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溶解得快,这是因为.(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是.5.小明同学在家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家中备有: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食醋、酒精溶液、糖水,其它器材均取于日常生活用品或废弃物,小明这次家庭小实验做的非常成功.请你回答:(1)小明做实验用的器材是;(2)小明得出的结论是.三、简答题1.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到生理盐水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1)该注射液里存在的粒子是.(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2.用集合图示来表示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图所示:请用类似的集合图表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者之间的关系.(2)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之间的关系.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将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食醋C.蔗糖D.芝麻油【答案】D【解析】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芝麻油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D正确.故选D.2.小明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纯碱C.食盐D.白酒【答案】A【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A、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B、碳酸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C、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D、酒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故选A.3.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答案】C【解析】A、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经剂,通过乳化作用去除餐具的油污.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B、不溶于水的油渍却可以溶解于汽油,通过溶解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C、瓷砖上的水锈是由附着瓷砖上水蒸发后形成的,主要为碳酸钙等,这些物质不能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发生反应,所以,用酒精能洗去水锈的说法没科学道理,说法错误,故选;D、血渍属于蛋白质,可以被某些专用酶分解.衣服上的血渍用加酶洗衣粉除去即是利用洗衣粉中的酶把血渍分解而除去.去污说法正确,故不选.故选C4.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A.乳浊液、溶液B.溶液、乳浊液C.悬浊液、乳浊液D.溶液、悬浊液【答案】D【解析】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是生成的氯化锌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形成悬浊液.故选D.5.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答案】C【解析】A、自来水能洗手,形成的是溶液.故A错;B、油污能溶于汽油,形成的是溶液.故B错;C、洗洁精使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D、盐酸能与水垢反应,生成了氯化钙的溶液.故D错.故选C.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液体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A.NaOH B.浓H2SO4C.NaCl D.NH4NO3【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放于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B、浓硫酸倒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C、加入食盐,食盐溶于水无明显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D、若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故选C7.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在寒冷的冬天最容易结冰的是()A.食醋B.蒸馏水C.酱油D.自来水【答案】B【解析】当水中溶解了较少量的物质后,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蒸馏水是纯净的水,与其它几种物质相比,凝固点最高.最容易结冰.故选B.8.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A.品尝味道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蒸馏水C.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D.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答案】D【解析】A、蔗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品尝味道可以区分,故A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大量的浮渣产生,与蒸馏水混合有大量的泡沫产生,故使用肥皂水可以鉴别,故B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现象不同,所以用水可以鉴别,故C正确;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D.9.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A.氯化钠、氯化钙B.氯化钠、氯化镁C.氯化钠、醋酸钙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答案】D【解析】解题的突破口在于对树木起到施肥养护的作用,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含有常用的化肥尿素,而其它选项均未找的可以作为树木肥料的物质.故选D10.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答案】D【解析】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即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故选D.1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该项解释是合理的.B、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成元素是相同的,分子结构是不同的;故该项解释是不合理的.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一些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该项解释是合理的.D、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的机会比在固体中接触的机会多,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比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快.故该项解释是合理的.故选:B.二、填空题1.一瓶体积为250mL,质量为250g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含葡萄糖12.5g,则该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g•cm﹣3,从其中取出100mL后,剩余溶液的密度是g•cm﹣3.【答案】1;1.【解析】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1g/mL=1g•cm﹣3,溶液具有均一性,也就是各部分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因此剩余溶液的密度没有变化,从其中取出100mL后,剩余溶液的密度是1 g•cm﹣3.2.请你各举一个事例,以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答案】(1)硫酸铜(或氯化铁等);(2)水.(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3.用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室温下,加快块状食盐溶解的方法是;(2)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3)菜刀用过后防止生锈的方法是.【答案】(1)用玻璃棒搅拌(或将食盐研碎);(2)煮沸;(3)擦干后放在干燥处.【解析】(1)室温下,加快块状食盐溶解的方法是用玻璃棒搅拌或将食盐研碎等;(2)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煮沸,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蒸馏;(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氧气和水同时存在,因此防止菜刀生锈的方法是把刀擦干净放在干燥处;4.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快,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溶解得快,这是因为.(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是.【答案】(1)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粉碎后的蔗糖,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3)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等体积、同温度的水,加入等质量的块状蔗糖,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搅拌,一个静置,观察现象.【解析】(1)蔗糖溶于水的过程,实际上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因此,将蔗糖放在热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蔗糖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致;(2)粉碎后的蔗糖放在水中,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因此溶解速率会加快;(3)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要注意变量的控制问题,即需要在同体积同温度的水中和相同质量的块状蔗糖,这些变量控制不好,所探究的实验结果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设计的实验是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等体积、同温度的水,加入等质量的块状蔗糖,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搅拌,一个静置,观察现象5.小明同学在家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家中备有: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食醋、酒精溶液、糖水,其它器材均取于日常生活用品或废弃物,小明这次家庭小实验做的非常成功.请你回答:(1)小明做实验用的器材是;(2)小明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小灯泡、干电池、导线、废电池碳棒;(2)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能导电,酒精溶液、糖水不导电.【解析】(1)为形成电流,需要几节干电池作为电源;为观察到电路中形成电流,需要在电路中连接一个小灯泡,灯泡发光说明溶液导电;还需要一些连接用导线和两个插入溶液的电极.故答:小灯泡、干电池、导线、废电池碳棒;(2)通过测定,可以观察到食盐溶液、纯碱溶液都能使小灯泡发亮,这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而酒精溶液、糖水中小灯泡则不会亮,原因是这两种物质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的,不能得到自由移动的离子.得到结论:食盐溶液、纯碱溶液能导电;酒精溶液、糖水不导电.故答: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能导电,酒精溶液、糖水不导电.三、简答题1.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到生理盐水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1)该注射液里存在的粒子是.(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答案】(1)Na+、Cl﹣、HO;2(2)不会.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解析】(1)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形成的,故粒子有:Na+、Cl﹣、HO2(2)若外界条件不变,在溶液中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出来.2.用集合图示来表示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图所示:请用类似的集合图表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者之间的关系.(2)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之间的关系.【答案】【解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之间没有交集;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都是纯净物,其中单质和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A.红色B.紫色C.无色D.蓝色2.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 pH 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3.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4.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二、其他1.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内,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表所示: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硫酸铜,你认为它应存放在药品柜( )A. 甲B. 乙C. 丙D. 丁2.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 pH>7一定是碱溶液C. pH=7一定是盐溶液D. pH<7一定是酸溶液3.某城市水质硬度较大,容易产生水垢(细小的碳酸钙颗粒),长期使用的毛巾很容易变滑腻,你觉得可以选用厨房中哪一种物品将水垢除去( )A.食盐B.花生油C.蔗糖D.食醋4.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丙可能为()A.碳酸钙B.氧化钙C.氢氧化钙D.碳酸钠三、信息分析题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石灰水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________;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________(填“>”“<”或“=”)7;(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2.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A.离子B.原子C.分子D.元素3.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4.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是()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B.气体热胀冷缩C.真金不怕火烧D.墙内开花墙外香5.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

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8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6.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7.按下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B .第二周期的Li 、Be 和B 均为金属元素C .Mg 2+、H +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D .Na +和Al 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二、其他1.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 2H 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 .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 .盒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 .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纯净物B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1 个氖原子 Na B .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 3+ C .4个氢分子 4HD .3个硝酸根离子 3NO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 .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5.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2O 、H 2CO 3中均含有氢分子B .H 2O 和H 2O 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 .Na +、Mg 2+、Al 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6.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B .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7.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8.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如用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A.A B.B C.C D.D9.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②⑥10.在某粒子失去电子后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不可能带负电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13.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2.人体内几种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A.血浆显碱性 B.胃液和胆汁显酸性C.胰液比血浆的碱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碳酸饮料3.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4.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正确B.方法错误,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C.方法错误,结果偏大,结论错误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错误5.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A.①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D.③④⑤6.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溶液的pH等于7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逻辑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用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8.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型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生石灰和水B.铁粉和稀盐酸C.硝酸铵和水D.纯碱和稀盐酸9.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二、其他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Fe B.CuO C.Na2CO3D.H2SO42.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A.BaCl2B.NaOH C.CuO D.Zn3.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A.偏低B.偏高C.不变D.无法判定4.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CO2===CaCO3↓+H2O B.MgO+2HCl===MgCl2+H2OC.H2SO4+2KOH===K2SO4+2H2O D.HCl+AgNO3===AgCl↓+HNO35.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颐色如表。

海南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初三初中化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为纯净物B.含碳量不同C.机械强度不同D.铸造性不同2.某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不产生气泡,该金属可能是()A.Mg B.Al C.Zn D.Ag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矿泉水B.糖水C.冰水D.食盐水4.下列关于回收铝饮料罐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收铝饮料罐可以节约金属资源B.回收铝饮料罐可以节约能源C.回收铝饮料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回收一个铝饮料罐比制造一个铝饮料罐要贵5.在面盆、痰盂等铁制品表面烧制搪瓷的目的是()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B.增大厚度防止磨损C.防止铁生锈且美观D.美观和杀菌消毒作用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 )A.面粉B.植物油C.高锰酸钾D.蔗糖7.要想把4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5%,需要加水()A.40g B.400 g C.4 g D.0.4 g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其中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溶剂质量减少D.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10.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后,则()A.晶体质量减少B.晶体质量不变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硝酸钾溶解度增大11.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A.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B.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C.相应温度下,100 g溶剂里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D .相应温度下,100 g 溶剂里最多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12.X 、Y 、Z 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 XCl 2="=" X+YCl 2 Z+XCl 2="==X+"ZCl 2 Y+2HCl===YCl 2+H 2↑ Z+HCl 不反应则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 >Y >XB .X >Y >ZC .Y >X >ZD .Y >Z >X13.下列几种情况下,容易生锈的顺序是( )A .① ② ③ ④B .① ④ ③ ②C .① ③ ② ④D .② ③ ① ④14.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 .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B .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C .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D .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二、填空题1.金属具有很多的共同的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C.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2.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则。

下列节约行为中合理可行的是 ( )A.直接用工厂排除的废水灌溉农田 B.吃经高温蒸煮的霉变大米C.把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用淘菜、洗衣服的水冲厕所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酒、食物霉变 B.汽油挥发、胆矾研碎C.美酒飘香、铁锅生锈 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4.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

地震灾害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种是 ( )A.山体滑坡 B.油库爆炸 C.房屋倒塌 D.铁轨扭曲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6.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中B.用100mL的量筒量取8.5mL的水C.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5.85g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7.完成给液体加热的任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②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液体③将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④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为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所以可用它人工降雨B.酒精做燃料是因为它具有可燃性C.石墨做铅笔芯,是因为它质软D.用铝、铜做导线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热性9.现有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塑料直尺、2B铅笔、食盐水、眼镜片、橡皮,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

他是按照物质的哪种属性进行分类的 ( )A.状态 B.颜色 C.硬度 D.导电性10.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各种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C.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 D.铁片和铜片——看颜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1.(8分)将下列实验操作选用的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 ____;(2)实验室收集气体时通常用_________ __盛装气体;(3)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_______ ___;(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__ ______;(5)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 _____;第2页,总10页(6)多量液体反应需要使用。

(7)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8)量取8ml液体时用。

12.(4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用途和要求,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再。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填两种);(3)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13.(5分)指出下图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1)移走蒸发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鼻孔凑到容器吕闻气体药品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 mL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竖直的试管中加固体锌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

14.(5分)回答下列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1)图A中试管夹的作用是.(2)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是.(3)图C、D是某同学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时,在称量和量取两个操作步骤中出现的情况.①如图C所示:在称量17.4g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至天平平衡.作是另一同学将所称量的药品放在了右盘,左盘上的砝码还是15 g,游码位置如上图所示,则所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

②如图D所示,需量取一定体积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水的体积与标准值相比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5.(3分)常穿球鞋的脚容易得脚气,这是因为球鞋透气性差,又热又潮湿,是霉菌生长的好地方。

在临睡前,把盛有生石灰的小布袋塞进球鞋内,可以保持鞋内干燥。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固体,它容易吸收水分并和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以作干燥剂,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1)生石灰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能使鞋保持干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石灰不可食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6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4页,总10页【查阅资料】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4)生日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呈现多种颜色呢?小刚查询资料后得知:生日蜡烛中掺入微量其他物质后,燃烧时发生焰色反应而使火焰呈五颜六色,如掺入食盐火焰呈黄色,掺入氯化铜火焰呈绿色等。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普通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不会呈现多种颜色?①提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分析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4分)白糖和食盐是家庭厨房常见的物质,白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

白糖熔点较低,为150 ℃,当温度达到500 ℃白糖变黑,生成了炭;食盐熔点为801 ℃,沸点为1411 ℃,一般不易发生分解。

结合题给材料请你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白糖和食盐。

18.(3分)家里洗碗及玻璃茶杯时,怎么知道已经洗干净了?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与制法的,符合上述要求的只有B,故选B。

考点:化学研究的对象。

2.D【解析】试题分析:工厂排除的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灌溉农田,所以不合理;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有毒,且耐高温,所以高温蒸煮后仍不能食用;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用淘菜、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是节约用水,所以合理,选D。

考点:废水、剩余药品及霉变食物的处理3.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选项中都为化学变化;B选项都为物理变化;C选项前为物理变化,后为化学变化,答案选择C;D选项前为化学变化,后为物理变化.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B【解析】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第6页,总10页5.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错误,液体太多,且手握短柄;B选项倾倒液体是正确的操作,答案选择B;C选项是错误的操作,仰视读数偏小;D选项是错误的操作,点燃酒精灯用火柴.考点:基本操作6.D【解析】试题分析:A.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此项错误。

B.根据接近的原则,应用10mL的量筒量取8.5mL 的水。

此项错误。

C.托盘天平只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g。

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5.85g是错误的。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此项正确。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7.B考点:物质加热8.D【解析】试题分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是物理性质;酒精做燃料是利用其可燃性;石墨可做笔芯是因为它质较软,在纸上划时可留下痕迹。

D、用铝做导线,是利用铝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故选D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9.D【解析】试题分析:金属小刀 2B铅笔食盐水均能导电,而塑料直尺眼镜片橡皮均不能导电,所以两类物质的分类是按导电性分的,所以选D。

考点:物质的分类。

10.C考点:物质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11.(1)滴管(2)集气瓶(3)坩埚钳(4)玻璃棒(5)镊子(6)烧杯(7)酒精灯(8)量筒、滴管12.(1)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外壁(2)试管、燃烧匙(3)凹液面的最低处13.(1)烫伤手(2)刺激鼻粘膜,使实验者受到伤害(3)误差大(4)损坏试管(5)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帽14.(1)夹持试管(2)瓶塞正放(或瓶塞没有倒放)(3)①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12.6g ②偏大【解析】试题分析:(1)熟悉在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试管夹的用途是用来夹持试管的,故答案为:夹持试管;(2)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以免化学试剂腐蚀桌面或将杂质带入试剂瓶中使试剂不纯,故答案为:瓶塞正放(或瓶塞没有倒放);(3)①指针偏右说明右盘质量大,左盘质量小,要想使天平平衡,应该向左盘添加氯化钠,故答案为:向左盘添加氯化钠;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液体的体积大于实际所需液体的体积,即试剂的量偏多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8页,总10页15.(1)白色固体,易吸水(2)易吸水并和水化合(3)生石灰与水化合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16(1)气态(2)沸点有(3)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合理即可)。

(4)①普通蜡烛中不含微量食盐、氯化铜等使火焰呈不同颜色的物质。

②取三段相同的蜡烛分别点燃,在分别撒上少量食盐与氯化铜在第1、2根蜡烛火焰上,观察现象。

③第1根火焰呈黄色、第2根呈绿色、第3根呈白色。

④猜想正确,普通蜡烛中因不含微量食盐、氯化铜等物质,所以其燃烧时,火焰不会呈现不同颜色。

【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发现能够燃烧,说明从金属导管导出的是气体,所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据表中数据蜡烛燃烧有火焰,燃烧所需的温度约600大于石蜡的沸点300∽550,而铁燃烧没有火焰,燃烧时温度约1800,大于熔点1535,却小于沸点2750,所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沸点有关,结合钠燃烧时温度约1400大于沸点883,所以可判断:钠在燃烧时,有火焰产生(4)结合上面的结论:物质燃烧产生火焰是由于气体燃烧形成的,所以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4)有关对比探究方法的应用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