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
中药药剂学考点总结
![中药药剂学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0a81cdd5bbfd0a795673df.png)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3.制剂preparation: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4.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5.常用的空气洁净技术可分为非层流型空调系统(乱流、紊流)(洁净度10万-1万)和层流洁净系统(洁净度100)。
6.物理灭菌方法:1.干热灭菌法 A火焰灭菌法(适宜不易被火焰损伤的瓷器、玻璃和金属制品)B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制品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和耐高温的粉末材料,不适宜大部分药品及橡皮、塑料制品)。
2 湿热灭菌法A热压灭菌法(凡能耐热压灭菌的药物制剂均可)B流通蒸汽灭菌和煮沸灭菌法(不耐高温的药品和1-2ml的注射剂,不可杀死所有芽孢)C低温间歇法(适用于必须加热灭菌却不耐高温的药品,杀死芽孢不完全,需加抑菌剂)7.滤过除菌法 1微孔薄膜滤器 0.22um以下 2垂熔玻璃滤器(滤球,漏斗,滤棒)。
上海玻璃厂6号:2um以下,长春玻璃的G6:1.5um以下,天津滤器厂IG6:2um以下。
3.砂滤棒:硅藻土滤棒(苏州滤棒)、多孔素瓷滤棒(唐山滤棒)8.防腐剂: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PH4一下防腐作用好 2、对羟基苯甲酸脂类(尼泊金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
吐温(聚山梨脂类表面活性剂)能增溶抑菌剂。
3、山梨酸(对霉菌的抑制力强 PH4.5) 4、乙醇(20%,中性碱性中要达到25% )5、酚类及其衍生物 6、季铵盐类 7、脱水醋酸 8、其他9.粉碎的方法:1干法粉碎A混合粉碎(串料粉碎,串油粉碎:种子类药物桃仁)B单独粉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氧化还原性强的药材,质地坚硬的药材) 2湿法粉碎水飞法:朱砂珍珠炉甘石 3低温粉碎 4超细粉碎10.堆密度bulk density: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11.一般微粉的粒径小于10um可以产生胶黏性,当把小于10um的微粒除去或把小于10um的粒子吸附在你较大的微粒上时,其流动性可以变好。
中药药剂学总结复习(浸出制剂与液体制剂)
![中药药剂学总结复习(浸出制剂与液体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01d60805f5335a8103d22059.png)
中药药剂学第八章浸出制剂一、浸出制剂的主要特点:①具有中药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符合中医药理论;②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降低;③有效成分的浓度提高;④浸出制剂可作为其他制剂的原料;⑤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比纯化学药品为原料的制剂要复杂。
第二节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灌装者也称口服液)1.合剂在生产和储存期间:①含挥发油成分的宜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渣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②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宜超过0.3%;③含蔗糖量应不高于20%(g/ml);④合剂应澄清,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2.合剂制备过程: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注:浓缩至每日服用量30-60ml;经醇沉化处理的,先回收乙醇,再浓缩至每日服用量20-40ml。
第三节糖浆剂和煎膏剂一、糖浆剂1.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弄蔗糖水溶液。
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2.分类:①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或64.72%;②药用糖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如急支糖浆)③芳香糖浆3.糖浆剂的制备工艺: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注:①蔗糖在加热且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称为转化糖,其甜度比蔗糖高;具有氧化性,可以延缓某些易氧化药物的变质。
②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超过0.3%,羟苯酯类不应超过0.05%。
4.配制方法:①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蒸馏水或热药液中。
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稳定、有色糖浆。
②冷溶法:适用于单糖浆、含挥发性成分、受热不稳定的糖浆。
③混合法5.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1)霉败问题: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长霉和发酵。
由于原料不洁净,用具处理不当,车间空气中的霉菌和微生物。
可加适宜的防腐剂。
(2)沉淀问题:①中药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处理不够;②提取液中所含高分子物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沉淀析出;③提取液中有些成分在加热时溶于水,但冷却后逐渐沉淀析出;④糖浆剂的pH值发生改变,某些物质沉淀析出。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cd191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b.png)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中药药剂学复习提纲题型及分值单选25题2分/题共50分多选5题2分/题共10分名词解释5题2分/题共10分填空10题0.5分/题共5分问答5题5分/题共25分重点总结⼀、绪论1.名词解释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等内容的综合性应⽤技术科学。
2.必考可能是问答题剂型选择原则:三⼩三效五⽅便。
三⼩:剂量⼩,毒性⼩,副作⽤⼩;三效:⾼效,速效,长效;五⽅便:服⽤⽅便,携带⽅便,⽣产⽅便,运输⽅便,储存⽅便。
3.《中国药典》版次:最新版为2010版。
药典是最低标准。
4.名词解释中药药剂学常⽤的术语:1)中成药:指以中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和制法⼤量⽣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法⽤量和规格的药品。
2)药品:药品⼀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撑具有⼀定剂型,可直接应⽤的成品。
《药品管理法》中将药品定义为:药品是指⽤于预防、治疗、诊断⼈的疾病,有⽬的地调节⼈的⽣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法和⽤量的物质,包括中药、中药饮⽚、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素、⽣化药品、放射性药品、⾎清、疫苗、⾎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3)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将药物加⼯制成具有⼀定规格,可直接⽤于临床的药品,称为制剂。
4)剂型:将原料药加⼯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辅料:中药炮制过程中为了降低药物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或矫臭矫味等⽽加⼊所需的辅助物料。
⼆、药剂卫⽣1.名词解释药剂卫⽣标准:制药卫⽣是药品⽣产管理的⼀项重要内容,涉及到药品⽣产的全过程,在药品⽣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制药卫⽣管理,落实各项制药卫⽣措施,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段,也是实施《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
?2.课上提到的:填空题⼝服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外⽤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黄⾊葡萄球菌;阴道、创伤、溃疡⽤知⼰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2fd0e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c.png)
一、绪论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制剂..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常用的有40多种..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的制品..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着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着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二、中药调剂1.中药调剂:指根据医师处方将饮片和制剂调配成方剂供应用的操作工程..特点临时调配..1)处方: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狭义地讲;处方是医师诊断患者病情后;为其预防和治疗需要而写给药房的调配和发出药剂的文件..广义地讲;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它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处方在技术上写明了药品名称、数量、制成何种剂型及用法用量等..2)法定处方:系指国家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及各省市地方标准所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3)协定处方:系指医院药房与医师根据经常的医疗需要;互相协商所制定的处方..4)经方与古方:经方系指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中所记载的处方..而古方系泛指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处方..从清代至今出现的处方称为时方..5)医师处方:系指医师对病人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6)单方验方秘方:单方;比较简单的处方;1~2种药..验方;民间积累的经验处方;简单有效..秘方;秘而不传的单方验方..2.医师处方内容:处方前记;处方正文;配制方法;服用方法;医师签名3.中药处方正文1处方正文所拟用的中药以“君臣佐使”及药引子等药味按顺序排列2饮片;中成药;西药分别开写处方3饮片处方药名用正名或惯用名;有特殊炮制或用特殊炮制品需注明炮制类别有特殊煎法也需注明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另煎饮片剂量单位用g饮片处方以单剂量书写一日用量4中成药处方同西药处方4.西药处方:1处方头;以Rp或R起头2处方中各种药物;主药;辅药;矫味药;赋形剂3服用方法;通常以Sig为标志5.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1按处方需要排列: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将药物分为常用药、次常用药和不常用药..2按方剂组成排列3按入药部位排列4按需特殊保管的药物特殊排列:用特殊容器贮存;一般不装药斗..特殊保管药物品类如下:毒性药设专人专柜保管品种见后..易燃药如火硝..硫磺..艾叶炭等宜装在缸.铁箱内..远离火源和电源..贵重细料药如西洋参;红参;鹿茸;羚羊角;麝香及牛黄等..专柜存放;专人保管..6.配伍禁忌药品:相须;相使:协同作用..相畏;相杀:减轻;消除毒副作用..相恶;相反:拮抗作用..十八反: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其含义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党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傅莫相依..其含义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妊娠禁忌药品:有些药物能损害胎儿;造成堕胎;甚至有致畸形作用..妇女在孕期对这些药物应作妊娠禁忌药..大凡毒性药、峻泻药、化瘀药、热性较强药和芳香走窜药;均属妊娠禁忌用药范围..7.并开药物:并开药物系指处方中将2~3种药物合并开在一起..意图:一是疗效基本相同的药物;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都具有养阴、益胃、清心肺作用;二活即指羌活和独活;都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作用;焦三仙即指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药;均有消食健胃作用;所以常并开同用..二是配伍时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其配伍能增强滋阴降火作用..脚注:包括炮制;煎法及服用要求8.调配处方:配方时按处方顺序逐味称量;不称拼盘药;多级处方先称取总量;然后再用递减法退打法使分剂量均匀准确9.配方取药“三三制”药名;与标签;实物三次核对;取药;称准;倒药时各看一次药物与用量..三、药剂卫生10.药剂卫生:药厂、医院制剂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药剂制备过程中加强文明生产;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11.预防污染的主要环节:1药物原料2辅助材料3制药器械4环境条件5操作人员6包装材料12.中药厂建设基本要求:环境、布局、设施、水源13.中药含菌量1胶囊剂:含药材原粉者;细菌数每克不得过5000O个;霉菌数每克不得过5OO个..部分含药材原粉者;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0O个;霉菌数每克不得过5OO个..2茶剂、冲剂:含药材原粉者;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0O个;霉菌数每克不得过5OO个..3胶剂: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0个;霉菌数每克不得过1OO个..4煎膏剂: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OO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克均不得过1OO个..5膜剂:细菌数及霉菌数每lOcm2不得过1OO个..6气雾剂:细菌数及霉菌数每毫升均不得过1OO个..7药酒:细菌数每毫升不得过5OO个;霉菌数每毫升不得过1OO个..8口服兼外用制剂:应分别符合口服及外用药品卫生标准..9用于完整表皮粘膜的不含药材原粉的外用制剂;细菌数每克或每毫升不得过1000个;霉菌数每克或每毫升不得过1OO个..10含药材原粉的制剂;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0O个;霉菌数每克不得过5OO个..11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O个;霉菌数每克不得过10O个14.灭菌方法:概念1无菌:系指物体或任一特定的介质中;没有任何活微生物存在..2灭菌:系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把物体上或介质中所有细菌及其芽胞全部杀死..3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性微生物..4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亦称抑菌..错误!物理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2湿热灭菌法: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3紫外线灭菌法:灭菌力最强的是254nm的紫外线4微波灭菌法:300MHz到300kMHz5辐射灭菌法:β;γ射线错误!滤过除菌法:1微孔薄膜滤器2垂熔玻璃滤器3砂滤棒错误!化学灭菌法:1气体灭菌法2浸泡与表面消毒法15.无菌操作法:指药剂生产的整个过程均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检验方法:试管接种法;薄膜过滤法16.防腐剂又称抑菌剂系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要求:1本身用量小;无毒;刺激性2在药剂中的溶解度能达到抑菌的有效浓度3性质稳定4无特殊气味5能对一切微生物有防腐力17.中药固体类药剂防腐:1原药材处理2辅料处理3包装材料处理4控制生产过程污染5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6建立必要检验制度18.常用防腐剂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2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亦称尼泊金类;在含吐温的药液中不宜选用本类作防腐剂3山梨酸4乙醇四、粉碎与筛析1.粉碎: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粉碎的目的:便于药剂的制备与调配;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出;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粉碎的原理: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2.粉碎方法一1混合粉碎:常用的有串料、串油等方法..串料串研:处方中含有大量黏液质、糖分或树胶等黏性药料;如熟地黄、枸杞、大枣、桂圆肉、山萸肉、黄精、玉竹、天冬、麦冬等..串油:处方中含有大量油脂性药料;如桃仁、柏子仁、酸枣仁、苏子、胡桃仁等..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的皮、肉、筋、骨乌鸡鹿胎及部分需蒸制的植物药何首乌就黄芩熟地酒黄精红参;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2单独粉碎:将一味药物单独进行粉碎的方法..适用于珍贵细料药;如冰片、麝香、牛黄、羚羊角等;毒性药;如马钱子、红粉等;刺激性药;如蟾酥等..二1干法粉碎2湿法粉碎水飞法:如朱砂、炉甘石、珍珠、滑石粉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可用水飞法制得极细粉..但水溶性的矿物药如硼砂、芒硝等则不能采用水飞法.. 加液研磨法:如樟脑、冰片、薄荷脑等的粉碎.. 3.低温粉碎:如乳香、没药等;树脂、树胶类药物;糖分、黏液质、胶质较多的人参、玉竹、牛膝等药物;及中药干浸膏等;通过低温增加脆性;易于粉碎3.粉碎机械 1.小型截切式磨粉机2.锤击式粉碎机3.柴田粉碎机4.万能磨粉机5.球磨机6.流能磨4.筛析:是将固体粉末按粗细不同分离的技术..筛;即过筛;系指通过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工具使粗粉和细粉分离的操作过程;析;即离析;系指粉碎后的药物粉末借助空气或液体流动或离心力;使粗粉与细粉分离的操作..筛析的目的:将粉碎好的颗粒或粉末分等;以满足制备各种剂型的需要;起混合作用;保证组成的均匀性;及时将合格粉末筛出;提高粉碎效率5.筛:以目数表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多以每英寸2.54cm有多少孔表示分为冲眼筛和编织筛6.筛的类型:一号、10筛目孔/英寸二号、24三号、50四号、65五号、80六号100七号、120八号、150九号、2007.根据药粉细度;粉末分等如下:最粗粉: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8.微分:或称粉体;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五、散剂1.散剂: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1)散剂的特点:优点是散剂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制法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运输携带方便;缺点是其臭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减;挥发性成分易散失;一些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2)散剂的质量要求:药物均为粉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六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七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九号筛..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及眼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3)按医疗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内服散如乌贝散、益元散等;外用散如金黄散、冰硼散等..按药物组成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方散剂..前者系由一种药物组成;如蔻仁散、川贝散等..后者系由两种以上药物组成;如婴儿散、活血止痛散等..按药物性质不同;可分为含毒性药散剂如九分散、九一散等;含液体成分散剂如蛇胆川贝散、紫雪等;含共熔组分散剂如白避瘟散、痱子粉等..按剂量型可分为分剂量散剂与非剂量散剂..前者系将散剂分成单独剂量由患者按包服用;如多数的内服散剂;后者系以总剂量形式发出;由患者按医嘱自己分取剂量;如多数的外用散剂..4)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5)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含毒性药物的散剂:由于其应用剂量小;常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或称倍散或用倍散法稀释后使用..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低共熔物:两种或更多药物混合后有时会出现润湿或者液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含液体药物的制剂④眼用散剂过九号筛;药物多水飞;无菌条件下进行6)注意倍散法:倍散的稀释比例可按药物的剂量而定;如剂量在0.01g-0.1g者;可配制成10倍散;如剂量在0.01g以下;则应配成100或1000倍散..配制倍散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稀释混匀后备用..7)混合的原理:切变混合;对流混合;扩散混合..1分剂量方法:目测法估分法;重量法;容量法2.包装与贮存:注意防湿3.常用的混合方法:打底套色、等量递增1)打底套色法:系指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既是“打底”再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粉刺加入研钵中;轻研混匀既是“套色”..2)等量递增法配研法: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使用3)酌情处理比例量;密度;色泽4.质量检查:1混合均匀度检查肉眼检查法;含量测定法2粉末细度测定3水分测定4散剂的装量差异及检查方法六、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1. 中药成分与疗效: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不起药效组织物质2. 浸提是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3. 浸提常用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目的是提取中药材中有效成分..1)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中药..2)浸渍法: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重浸渍法..3)渗漉法:分为单渗漉法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和逆流渗漉法..4)回流法:分为回流热浸法和回流冷浸法5)水蒸气蒸馏法 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CO21.常用的分离方法:沉降分离法重力、离心分离法离心力、滤过分离法常压;减压;加压;薄膜2.精制目的:提高疗效..减少用量;增加制剂稳定性3.精制方法:1水提醇沉淀法:水提醇沉淀法是先以水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去除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2醇提水沉法:先以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中药成分;再用水出去提取液中杂质..适于蛋白质;粘液质;多糖等杂质多的药材..3透析法4盐析法4.浓缩:浓缩与蒸馏皆是在沸腾状态下;经传热过程;将挥发性大小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但浓缩只能把不挥发或难挥发性的物质与在该温度下具挥发性的溶剂乙醇或水分离至某种程度;得到浓缩液;不以收集挥散的蒸汽为目的;而蒸馏是把挥发性不同的物质尽可能彻底分离;并以生成的气体再凝结成液体为目的的;即必须收集挥散的蒸汽..5.浓缩的方法: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多效蒸发顺流式;逆流式;平流式;错流式6.中药浸提的过程: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7.常用浸提溶剂: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石油醚;脂肪油;甘油与丙二醇8.浸提辅助剂:酸;碱;甘油;表面活性剂9.影响浸提因素:中药粒度;中药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pH;浸提压力;新技术的应用10.干燥:是利用热能除去含湿的固体物质或膏状物中所含的水分或其他溶剂;获得干燥物品的工艺操作..11.结晶水:化学结合水;一般风化去除药剂学中不视为干燥过程..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结合水系指存在于物料细小毛细管中和细胞中的水分..结合水难以从物料中完全除去..非结合水系指存在于物料表面的润湿水及物料孔隙中和粗大毛细管中的水分;易除去..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物料与一定温度、湿度的空气相接触时;将会发生排除水分或吸收水分的过程;直至物料表面水分所产生的蒸汽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等;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中的水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止..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中所含的总水分等于自由水分与平衡水分之和..12.影响干燥的因素:被干燥物料的性质;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压力、干燥速度和方法13.干燥方法:烘干法;鼓式干燥法;吸湿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沸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微波干燥法七、浸出药剂1.浸出药剂含义:系指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酒剂、酊剂、糖浆剂、煎膏剂、中药合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2.浸出药剂的特点:1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2减少服用量3部分浸出药剂可作为其他制剂的原料3.剂型种类:1水浸出剂型2含醇浸出剂型3含糖浸出剂型4无菌浸出剂型5其他浸出剂型4.汤剂汤液:汤剂系指以中药饮片或粗颗粒为原料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制剂 ..药材粗粒与水煮;去渣取汁称“煮散”..沸水浸药称“饮”5.煎器的选择:搪瓷器皿和不锈钢锅多用;铝、铁、铜、锡器具不宜..6.溶剂水:水质讲究;须饮用水;水量适当;一般药材量的5~8倍或浸过药面2·10cm7.煎煮方法:加热方法先武火;后文火;煎煮次数;一般2~3次;煎煮时间依药性而定;一般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特殊处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榨汁8.煎煮对药效的影响:①成分增溶而增效②成分挥发或沉淀而失效③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④产生新化合物9.煮散:将中药材粉碎成粗颗粒或粗末与水共同煎煮后;滤取药液或连同药渣服用的液体剂型..特点:既具有汤剂的特点;又比汤剂节省药材;能短时间内煎出成分;节约能源、人力物力..10.茶剂定义: 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用沸水泡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类型茶块;袋装茶;煎煮茶1)酒剂含义:药酒又名酒剂;系指中要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特点:多供内服;并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制备方法: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热浸法..质量要求:酒剂所用白酒应符合蒸馏酒的质量标准;内服药酒应以谷类酒为原料..酒剂应澄清;但在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酒剂要求具有一定的pH、含醇量和总固体量..2)酊剂含义: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特点:多供内服;少数供外用..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药物的酊剂;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制备方法: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质量要求:酊剂应为澄清液体..久贮后如产生沉淀;先测定乙醇含量;并调整至规定浓度;若仍有沉淀;可将沉淀滤除;在测定有效成分;并调整至规定标准..酊剂与酒剂的区别:看上面特点..3)糖浆剂含义: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中药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特点: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应不低于45%g/ml制备方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质量要求:糖浆剂的质量要求: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4)煎膏剂含义:煎膏剂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特点: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主要以滋补为主;多用于慢性疾病..制备方法:煎煮;浓缩;收膏;分装..质量要求:煎膏剂外观应质地细腻;稠度适宜;有光泽;无浮沫;无焦臭、异。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考点知识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考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6bb54abe1e650e52ea9971.png)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分值:1~2分大纲要求——9大考点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2.10大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1.概念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对象:中药制剂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综合性技术科学2.中药制剂的基本特点与要求(1)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并能联系组方药物的成分与药理进行相关解析;(2)制剂工艺应关注组方药物尤其君药、臣药中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的转移率;(3)质量标准制定,除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要求外,应首选君、臣药中的有效或活性成分作为定性鉴别和含量控制指标,同时尽量考虑以多成分作为指标;(4)药效学研究应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药动学研究宜应用药理或毒理效应法;(5)临床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粉碎、提取、混合机组3.现代药剂学分支学科☆(1)工业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及制剂理论与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学科。
(2)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3)物理药剂学: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述药剂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进而指导剂型和制剂设计的学科。
(4)临床药学:阐明药物在治疗中的作用与药物相互作用,指导患者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学科。
(5)药动学:采用数学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与量变规律,为合理用药、剂型设计提供量化指标的学科。
4.中药药剂学包括中药调剂学和中药制剂学。
中药制剂学:(1)中药剂型的基本理论、特点与应用,以及剂型和药物传递系统设计;(2)中药制剂的工艺与方法、操作技术与辅料选用;(3)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法和质量控制及新产品的研发等配伍选择题:A.中药制剂学B.物理药剂学C.临床药学D.中药药剂学E.生物药剂学1.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科学是[答疑编号50123010110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老考题,现行教材概念如下: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中药药剂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剂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ac07306edb6f1aff001fc5.png)
1.试述水提醇沉工艺流程,纯化过程中除去何种杂质,保留何种成分?答:先将中药材饮片用水提取,再将提取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2g,冷却,加入适量乙醇,静置冷藏适当时间,分离出去杂质,回收乙醇,最后得到澄清的液体。
当含醇量达到50-60%,可除去淀粉等杂质,含醇量达到75%以上时可除去蛋白质,多糖鞣制,水溶性色素等,其余大部分杂质均可沉淀除去。
保留成分为生物碱盐类、苷类、氨基酸、有机酸等。
2.什么是渗漉法?试述单渗漉法制备流浸膏剂的工艺流程。
答:渗漉法是指将药材粗粉至于渗漉器皿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先将药材粉碎为粗粉,加入适量溶媒浸润密封一段时间后装入渗漉筒中加入适量溶媒,并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一定速度进行渗漉,渗漉时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低温浓缩成稠膏,再与初漉液合并搅匀,然后进行含量测定,或含醇量测定3.试述湿颗粒法压片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
答:①原料、辅料的前处理②混合③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④挤压或其他方法制粒⑤湿颗粒的干燥⑥干颗粒的整粒⑦加入崩解剂、润滑剂、总混⑧压片4.试述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答:(中药提取物、原料+辅料+溶剂)配液,滤过,(半成品检验)(安瓿瓶洗涤干燥灭菌)灌装,封口,灭菌,质检,包装问答题1.影响药剂湿热灭菌的因素有哪些。
射线灭菌法包括哪些?化学灭菌法包括哪些?答:①细菌种类,不同发育期与数量:不同细菌,同一细菌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热的抵抗力不同,繁殖期抵抗力大,芽孢耐热性更强,数量越少,灭菌效果越好②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灭菌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但温度越高药物分解速度也加快,低温长时间也增加分解量。
③蒸汽的性质:蒸汽有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和过饱和蒸汽。
饱和热含量高,穿透力大,效果最好;湿饱和带水分,热含量低穿透力产效果较差;过饱和温度最高,但穿透力差,效果差。
④介质的性质制剂中有营养物质增强细菌抗热性,细菌中性环境耐热最好,碱性次之,酸性不利于细菌发育。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剂学考试每章总结及题目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剂学考试每章总结及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59ad6a019e8b8f67c1cb96d.png)
第一章剂型是指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制剂是指根据药典、局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调剂是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著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称为调剂;成药是指按照规定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的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物,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中成药是以中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定的药品。
既包含非处方药又有处方药;中成药也要进行稳定性的研究,预测有效期;中成药作为成药制剂是不可随意加减处方的。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调配理论属于中药调剂学研究范畴,而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则是生物药剂学研究范畴。
现代药剂学主要有这样几个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临床药学等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不同,通常: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药物剂型选择时需遵守“五方便”的原则,即服用、生产、携带、贮存、运输。
汤剂既包括真溶液、胶体溶液(蛋白质等形成)分散系统,又包含乳浊液(油类等形成)、混悬液的分散体系《新修本草》(又称《唐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由我国当时政府组织编纂并颁布施行的,具有药典的性质,因此是最早的一部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元时期由官方编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制剂规范,具有药典的性质。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但是不具有药典性质。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均不具有药典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3年版是建国后才有,非最早,有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年共七版。
中药药剂学大题整理
![中药药剂学大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d8f3c110661ed9ac51f3eb.png)
1.简述物理灭菌的含义,并写出5种常用的物理灭菌法。
答:含义:利用温度、干燥、辐射、声波等物理因素杀灭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常用方法:(1)干热灭菌法:包括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2)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流通蒸汽灭菌、煮沸灭菌和低温间歇灭菌(3)紫外线灭菌法(4)微波灭菌法(5)辐射灭菌法2.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答:(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药物与介质的性质(3)蒸汽的性质(4)灭菌时间3.药材粉碎的目的答:(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便于调剂和服用(3)加速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4)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如片剂4.片剂中药物制粒的目的答:(1)细粉流动性差,制成颗粒可改善其流动性(2)多组分药物制颗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3)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及(4)在片剂生产中可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5.影响浸提的因素答:(1)中药粒度(2)中药成分(3)浸提温度(4)浸提时间(5)浓度梯度(6)溶剂的PH(7)浸提压力6.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按照其水中解离性可分哪几类?答: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分类: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的种类又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7.试述有些表面活性剂的起昙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答:起昙是指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溶液突然浑浊,冷后又澄明。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于水呈氢键结合,开始可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而温度升高达到昙点后,氢键受到破坏,分子水化力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故出现混浊或沉淀。
8.简述热原的含义、组成及基本性质答: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是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具有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在水溶液中带有电荷等特性。
医学药剂学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医学药剂学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e353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5.png)
医学药剂学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药物学基础知识
1. 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和副作用
4. 药物与生理过程的关系
二、医药化学
1. 药物化学基础知识
2. 药物合成原理和方法
3. 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4. 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分析
三、生药学
1. 中药和西药常用药材的产地、性状及质量要求
2. 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
3. 药材的炮制和制剂工艺
4. 中药制剂的性状、质量要求和药理作用
四、药剂学
1. 药物剂型的分类和制备工艺
2. 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保存
3. 药剂的质量控制和药剂分析
4. 药学实验室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五、临床药学
1.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评价方法
2.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3. 运用临床药学知识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4. 药物与食物、药物与疾病的相互作用
六、药事管理
1. 药物流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药物合理使用的政策和措施
3. 药物信息的管理和药物监测
4. 药物卫生和药事安全的管理
以上是医学药剂学专业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和复有所帮助。
中药药剂学 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 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1929c8d4d8d15abe234e61.png)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
制剂: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调剂: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中成药:指以中瑶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处方和制法大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注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实行批文号管理的药品。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3.根据常规要求选择剂型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毒性、副作用五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储存中药制剂剂型的重要性:1 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性质冰片入丸剂口服,发挥开窍醒神作用以治疗闭证之神昏2 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起效速度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3 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强度4 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汤液经》,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了汤、丸、散、膏、酒。
东汉时期,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论及制药理论、制备方法。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八卷,首次提出“成药剂”概念。
唐代,由政府组织编撰颁布的《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宋元时期,由太医院颁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制剂规范。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它的重要特点是它的法定性和体例的规范化。
性质: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撰,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部《中国药典》 1953 年版只有一部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两部2005年、2010年三部,分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卷2015年四部凡例(具有通用性、指导作用)、正文(主要内容)、索引、通则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单味制剂。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efcee8f705cc1755270950.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中药药剂学的任务归纳为: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均一”的制剂,符合:“三小、三效、三定、五方便”的原则。
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定:定时、定位、定速(恒速)。
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贮存、运输方便。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称为药物。
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直接应用的成品。
2、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制剂。
制剂的生产一般在药厂或医院制剂室中进行,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学科,称为制剂学。
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
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5、处方药(简称PD)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6、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简称OTC)。
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乙类更安全,消费者选择更有经验和把握的药品。
非处方药有其专有标识,为椭圆形背景下的OTC三个英文字母,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
7、新药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8、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
包括:法定处方,协议处方,医师处方经方、古方、时方、单方、验方、秘方等。
中药药剂学复习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0be8f259eef8c75ebfb352.png)
一、绪论1.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包括中药制剂、中药调剂。
2.特色(特点):①中药制剂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效学、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均体现中医药理论的指②中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与各门课程密切相联;③与制药生产和临床用药紧密相关;3.研究重点:如何将中药原料制成适宜药物剂型的工艺、质量的技术与理论研究。
4.形成基础:中药调剂—前堂后坊(丸散膏丹、饮片);临床药学—问病卖药;制剂学—中药生产5.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①继承中医药学中有关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②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设备和方法,以推进中药药剂现代化③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④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⑤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6.中药药剂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①研究中药剂型和制剂的一门学科;剂型和制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救人的速度和质量,又涉及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
②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纽带和桥梁。
③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明显标志④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及工业生产水平7.中药药剂学常用名词术语:①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
天然药物(中药),人工合成(西药);原料药与药品②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剂型,成品)③剂型:一般指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如片剂④制剂: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应用的药品。
⑤制剂学: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学科称为制剂学⑥方剂:个别病人使用的制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配制而成,表明具体使用的对象,用法和用量的制品。
⑦成药:指经上级药政部门批准大量生产,公开销售的药品。
⑧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应用,生产中药成药。
⑨中成药学:研究,论述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学科⑩中草药:一般指我国民间根据经验所用的有效植物药材,大多是天然物质而没有收载于经典著作中的物质⑾中药:指我国医药经典著作收载,中医传统使用的天然药材⑿新药: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过的药品。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考点知识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考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e879e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3.png)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考点知识总结第⼀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分值:1~2分⼤纲要求——9⼤考点第⼀节概述学习要点: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2.10⼤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制剂、饮⽚、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药、⾮处⽅药、新药、GMP⼀、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1.概念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等内容的⼀门综合性应⽤技术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对象:中药制剂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设计)、⽣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综合性技术科学2.中药制剂的基本特点与要求(1)组⽅符合中医药理论,并能联系组⽅药物的成分与药理进⾏相关解析;(2)制剂⼯艺应关注组⽅药物尤其君药、⾂药中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的转移率;(3)质量标准制定,除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要求外,应⾸选君、⾂药中的有效或活性成分作为定性鉴别和含量控制指标,同时尽量考虑以多成分作为指标;(4)药效学研究应建⽴符合中医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药动学研究宜应⽤药理或毒理效应法;(5)临床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药。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粉碎、提取、混合机组3.现代药剂学分⽀学科☆(1)⼯业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及制剂理论与技术、⽣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学科。
(2)⽣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药对象的⽣物因素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3)物理药剂学:应⽤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法,研究和阐述药剂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进⽽指导剂型和制剂设计的学科。
(4)临床药学:阐明药物在治疗中的作⽤与药物相互作⽤,指导患者合理、有效与安全⽤药的学科。
(5)药动学:采⽤数学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为与量变规律,为合理⽤药、剂型设计提供量化指标的学科。
4.中药药剂学包括中药调剂学和中药制剂学。
中药制剂学:(1)中药剂型的基本理论、特点与应⽤,以及剂型和药物传递系统设计;(2)中药制剂的⼯艺与⽅法、操作技术与辅料选⽤;(3)中药常⽤剂型的概念、特点、制法和质量控制及新产品的研发等配伍选择题:A.中药制剂学B.物理药剂学C.临床药学D.中药药剂学E.⽣物药剂学1.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药对象的⽣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科学是[答疑编号50123010110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考题,现⾏教材概念如下:⽣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药对象的⽣物因素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c5a2aa284ac850ad024208.png)
题型及分值名词解释5*2填空20*0.5单选20*1不定选10*1简答5*5制备流程[实验] 2?*5计算题6分+9分重点总结一、绪论名词解释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名词解释常用术语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4.中成药及中成药学: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既可经医生诊治后处方配给,也可由患者直接自行购用的药品。
研究中成药的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品研发和临床应用等内容的科学,称为中成药学。
5.处方:系指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药剂制备的书面文件6.非处方药:系指无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也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s,简称OTC)。
7.新药系指未在我国国内上市销售过的药品。
第三节药物剂型的分类一、按物态分类按物理状态,可将剂型分为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二、按制备方法分类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三、按药物(分散相)在溶剂(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特性,可将剂型分为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状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
四、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按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可将剂型分为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中药药剂学得性质与任务(一)中药药剂学得性质中药药剂学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得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得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中药药剂学得任务归纳为: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均一”得制剂,符合:“三小、三效、三定、五方便”得原则。
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定:定时、定位、定速(恒速)。
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贮存、运输方便。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预防、治疗与诊断疾病得药物称为药物。
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就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直接应用得成品。
2、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得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得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得药品,称为制剂。
制剂得生产一般在药厂或医院制剂室中进行,研究制剂得生产工艺与理论得学科,称为制剂学。
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得处方与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与规格得药品。
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5、处方药(简称PD)就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她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得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6、非处方药就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与使用得药品。
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简称OTC)。
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乙类更安全,消费者选择更有经验与把握得药品。
非处方药有其专有标识,为椭圆形背景下得OTC三个英文字母,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
7、新药新药就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得药品。
8、处方就是医疗与药剂配制得重要书面文件。
包括:法定处方,协议处方,医师处方经方、古方、时方、单方、验方、秘方等。
第二节中药药剂学得发展一、药物制剂发展得四代产品第一代制剂(普通制剂、常规制剂)特点就是:给药次数多,血药浓度起伏很大,有“峰谷”现象。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长效制剂)特点就是:作用时间长,减少了服药次数,血药浓度较平稳,克服了普通制剂“峰谷”现象。
第三代制剂(控释制剂)比缓释制剂更精确:定时、定位、定速。
第四代制剂(靶向制剂)属于控释制剂范畴。
针对靶器官或靶组织作用强如:癌细胞、肿瘤细胞。
二、中药剂型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传统剂型:丸、膏、汤、散等。
2、改进剂型(现代剂型):口服液、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
3、新剂型:微丸、脂质体、气雾剂、靶向制剂等第三节药物剂型得分类1、按形态分类:将剂型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与气体等类型。
2、按制备方法分类: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得剂型列为一类。
3、按分散系统分类:便于应用物理化学原理说明各类剂型得特点。
4、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得剂型与不经胃肠道给药得剂型。
第四节药物剂型选择得基本原则一、根据防治疾病得需要选择剂型二、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得性质选择剂型三、根据原方不同剂型得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四、根据生产条件与五方便得要求选择剂型第五节国家药品标准1、药典药典就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得法典。
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符颁布施行,具有法律得约束力。
作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得依据。
2005版药典简介: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与三部。
一部: 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与提取物、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等;二部: 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三部: 收载生物制品, 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本版药典在凡例、品种得标准要求、附录得制剂通则与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得变化与进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实验方法得基础上, 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得方法与技术基本一致;在力争实现“使用安全、疗效可靠、工艺合理、质量可控、标准完善”原则得前提下,收载得品种也基本反映了我国临床用药得实际情况、2、(局) 部颁药品标准(一)部颁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由卫生部药典会编纂并颁布执行,其性质与中国药典相似,亦具有法律得约束力,作为药物生产、供应、使用、监督等部门检验质量得法定依据。
(二)部颁药品卫生标准(三)国家药品监督局药品标准:如《炮制规范》等。
第六节药品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系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规范得条件与方法保证生产优良药品得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
GMP得实施,确保了制剂生产,管理得规范性。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系指对从事实验研究得规划设计、执行措施、管理监督、记录报告、实验室得组织管理,工作方法与有关条件提出得法规性文件。
GLP主要应用于药品得安全性实验中。
药品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CP):我国得药品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CP)共13章,66条,3个附录。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共10章,60条。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一、制药卫生得意义药品就是一类特殊商品,其卫生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与生命得安危。
制药卫生就是药品生产管理得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药品生产得全过程。
在药品生产得各个环节,应强化制药卫生得管理,实施《GMP》得具体要求。
药剂卫生主要论述药剂微生物学方面得要求及达到要求所采取得措施与方法。
药剂不仅要具有确切得疗效,而且必须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二、中药制剂得卫生标准㈠致病菌中药制剂不得检出致病菌(个/g/ml)口服药品: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得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杆菌;外用药品: 不得检出铜绿甲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深部组织、阴道、创伤、溃疡、止血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㈡细菌、霉菌、酵母菌不同得剂型与给药方式有不同得标准与要求。
㈢活螨用于口服、创伤、黏膜与腔道得药品,不得检出活螨。
三、预防中药制剂污染得措施㈠原、辅料与包装得选择与处理㈡生产过程与贮藏过程得控制1、环境卫生与空气得净化2、制药设备与用具得处理3、操作人员得卫生管理第二节制药环境得卫生管理一、中药制药环境得基本要求㈠生产厂区得环境㈡厂区得合理布局㈢厂房设计与设施装备要求二、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1、含义:空气洁净技术就是指以创造净化空气为目得得空气调节措施得总称。
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一、概述1 、定义灭菌法就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与芽胞得技术。
灭菌就是制剂生产中得主要过程,对于注射剂尤为重要。
2 、相关名词灭菌: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得繁殖体与芽胞,使之完全无菌;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使之不成为传染源;抑菌:抑制微生物繁殖体得生长及繁殖;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得生长繁殖;无菌:指没有任何活得微生物存在;3 、药剂学对灭菌法得选择原则不仅要达到完全杀灭或除去微生物得目得,而且要保证药剂中药物得稳定性。
二、F与Fo值在灭菌中得意义与应用F值与Fo值问题得提出:①灭菌温度多系测量灭菌器内得温度,不就是灭菌物体内得温度;②现行得无菌检验法存在局限性,难以检出微量得微生物。
由于F 、Fo值能随产品温度(T)变化而呈指数得变化,故温度即使很小得差别也对F 、Fo 值产生显著得影响。
故F 、Fo值得设置,可作为灭菌过程得比较参数。
1、D值: 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90%所需得时间;即降低微生物一个对数值(如log100降低到log10)所需得时间。
2、Z值: 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得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得1/10时所需升高得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得微生物所需要提高得温度。
3、F值:在一定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得干热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T0)给定Z值所产生得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得时间,以分为单位。
4、F0值: 在一定灭菌温度T (整个灭菌过程中所经历得各种温度)、Z值为10℃所产生得湿热灭菌效果与121℃, Z值为10℃所产生得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得时间(min)。
即将各种灭菌温度使微生物得致死力转换为灭菌物品完全暴露于121℃使微生物致死效力。
F0= t 10(T-121)/Z在热压灭菌过程中,只要记录被灭菌物品得T、t,即可用上计算出F0值。
Fo值得意义:Fo值作为灭菌参数,对于灭菌过程得设计及验证灭菌效果有重要作用,它将温度与时间对灭菌得效果统一在Fo值中,可确保灭菌效果。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一般规定:Fo值≥8、0min,为增加安全系数,实际控制时应增加50%,以Fo≥12min为宜。
影响F0值得因素:①容器大小、形状及热得穿透性等。
②灭菌产品溶液得性质、填充量等。
③容器在灭菌器中得数量及分布等。
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技术1.灭菌法分类物理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滤过除菌法化学灭菌法包括:气体灭菌法浸泡与表面消毒法无菌操作法常用得物理灭菌法适用范围归纳如下表:利用饱与水蒸气或沸水来杀灭微生物得方法。
水蒸气穿透力强,易使微生物中蛋白质凝固变性。
(1)热压灭菌法定义:利用高压饱与水蒸气杀死(灭)细菌得方法。
应用:耐热制品、注射器具、敷料等影响湿热灭菌得因素①微生物得种类与数量②药物与介质得性质:注射液若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对微生物可能有一种保护作用,能增强其抗热性。
③蒸汽得性质:蒸气有饱与、湿饱与、过热三种,应采用饱与蒸汽④灭菌时间一般注射剂流通蒸汽100℃,30分3.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就是使用化学药品杀灭或抑制微生物,达到灭菌目得得方法。
(1)气体灭菌法就是通过使用能行成气体或蒸汽得化学药品达到灭菌目得得方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2、甲醛蒸汽熏蒸灭菌法3、其她蒸汽熏蒸灭菌法(2)浸泡与表面消毒法本法就是以化学药品作为消毒剂,配成有效浓度得液体,采用喷雾、涂沫或浸泡得方法达到消毒得目得。
常用得有:①醇类②酚类③表面活性剂④氧化剂⑤其她菌法4.滤过除菌法(注射剂中讲述)5、无菌操作法无菌操作法:就是指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得一种操作方法。
本法制备得注射剂, 大多要加入抑菌剂。
适用于:热敏药物或不宜采用其她方法灭菌得无菌制剂得制备(注射剂、眼用制剂、海绵剂与创伤制剂及生物技术药物)。
第四节防腐与防虫一、防腐与防虫措施(一)防腐得意义:以水为分散媒得液体药剂,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发霉变质,尤其就是含中药糖类,蛋白质得液体剂。
防腐具有预防造成不应有得经济损失,危害人体健康。
二、常用得防腐剂(重点)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一般pH4以下时防腐作用较好,pH超过5时,用量不得少于0、5%。
2、羟苯酯类(尼泊金类) 有甲酯、乙酯、丙酯与丁酯,就是一种优良得防腐剂,无毒,无味,无臭,不挥发,化学性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