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名词及简答(正确)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1、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2、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3、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4、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5、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6、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7、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P31 8、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有三个特点: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资产,可以与其他外币自由兑换,其债权可以得到偿付。

外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外汇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9、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0、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11、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

亦称应收标价法。

12、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13、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在长期的物物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商品。

2、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3、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计算其他商品的价值时,便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4、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5、货币流通:指在商品交换中,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从一个所有者手里转到另外一个所有者手里的不断运动。

6、货币流通规律: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用公式表示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水平*待实现的商品总量/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7、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并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

8、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9、世界货币:货币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就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10、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它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

如果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都称为实物货币。

11、代用货币:指作为货币的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价值。

12、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13、部分储备制:银行体系只需保留部分现金准备即可,其余存款可运用于放款或投资用途。

14、铸币:是经过国家证明,具有一定形状、质量、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15、无限法偿:在支付行为中,只要付出本位币,偿付行为即告结束,对方无权要求改用其他货币,否则被视为违法。

16、有限法偿: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当支付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17、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的用途:第一,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第二,作为扩大和收缩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18、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特点: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地兑换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2、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3、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4、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5、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

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6、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主要形式有商业票据、银行券等。

7、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8、金融工具: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9、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0、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1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12、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13、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4、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5、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6、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经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经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金融学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货币制度:各国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的种种法令。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2、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特征: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的货币金平价应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形成了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只能的货币。

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②双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比价,金、银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1)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汇率的稳定 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布雷顿森林体系①核心内容:(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2)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中央银行可按规定官价用美元向美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逐渐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②体系作用: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4、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5、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6、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7、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8、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1、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复习试题

货币银行学复习试题

货币银行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3、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5、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6、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7、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8、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本位币、辅币、其他货币符号的流通和组织程序及准备金制度。

9、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

10.回购协议 (1)指商业银行通过卖出资产组合中的证券来筹措资金,(2)与此同时又与买入者签订回购的协议,(3)即日后重新购回证券的协议。

11.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12.纸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二、单项选择题1.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B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2、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D )作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3、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6、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7、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8、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9、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借贷资本商品的价格,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率: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带来这个利息量的资本量之间的比率。

10、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11、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业务,该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12、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13、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14、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即证券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保险基金等。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25个)1、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本位币所具有的无限制偿付能力。

2、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对价值的借贷行为,体现为经济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4、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

5、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是根据已知的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算知的结果,反映实际获利的水平)6、固定汇率制度: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

7、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种汇率的变动主要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因而不受任何指标限制的汇率制度。

8、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9、商业票据:指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

商业票据主要指汇票与本票两种。

10、金融衍生工具:指在原生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工具,其价值取决于原生金融工具预期价格的变化。

原生金融工具一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

衍生工具在形式上都表现为一种合约,在合约上载明交易双方约定的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内容。

11、互换合约: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合约。

12、信托投资公司:指专门办理各种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

在我国,其证券业务正逐渐分离出去。

13、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14、投资基金:指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把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成一定规模进行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

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

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

P483-484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银行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六、论述题1.简述货币形式的演化过程。

答:货币的形态从其诞生之日开始,便不断经历着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几千年来,货币大体经历了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的这几种形式。

(1)实物货币:最原始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早期的实物货币形态多种多样,随着交换的发展,金属开始固定地充当货币;(2)代用货币:代替金、银行使货币职能的纸币,通常由政府或银行发行,持有者可以随时向政府或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属铸币或金、银,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又被称为兑现纸币;(3)信用货币:不兑现货币,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这种货币形式;(4)电子货币:采用电子形式的货币,包括电子资金转帐和电子现金两种形式。

2.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是如何划分的?答:世界各国的货币当局都必须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对整个经济进程的干预和调节,这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比较精确的计量。

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而化之的货币理论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统计的要求,对货币进行精确定义,从而可以确认哪些资产可以作为货币统计起来,哪些资产还不能纳入货币的口径。

此外,还要对纳入货币统计范畴的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便于货币政策的操作。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的是迅速转换成现实购买力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第一,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

一般认为,如果一项资产变现比较困难,那么该资产的流动性就比较差。

第二,变现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大小。

交易成本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差。

第三,该资产价格的稳定性。

资产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差。

流动性程度实际上反映了资产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流动性程度较高,在流通中周转起来就比较便利,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比较强;流动性程度较低,在流通中周转起来就不太方便,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会比较弱。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第一篇:《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的银行存款等。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现代各国采用的货币形式。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二是汇率制度的安排;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和要点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和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一、概念: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代用货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又称为债务货币。

格雷欣法则: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法定比价上被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而法定比较被高估的货币则独占货币流通市场,这种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二、问题(一)货币职能:1.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2价值标准职能: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3货币价值贮藏职能: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4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二)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1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2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3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4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三)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金属本位和信用货币本位。

金属本位又可以分为三类: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细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细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四)掌握货币层次划分:1按货币的最基本只能划分货币狭义货币M1=通货+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2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划分货币层次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情况M0=通货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高品质商业票据等)3货币结构货币机构也叫货币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考察货币结构的主要指标是M0/M2和M1/M2。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答案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现金,它是信用货币创造的源头。

2,货币层次: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我国的货币层次分为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现金2.M1=M0+ 活期存款3.M2=M1+ 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3,流动性偏好:也被称为货币需求,是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之一,流动性偏好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根据该理论,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构成。

4, 收益的资本化:由于利息已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于是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不是真正有一笔实实在在的资本存在,也可以通过收益和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这被习惯地称为收益“资本化”。

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名义利率包括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赠贬值的影响。

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为实际利率。

6,基准利率:它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7,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证券的收益状况。

能偶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这全所能得到多少收益的指标是收益率。

8,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

也指货币市场上的利率。

长期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对称。

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

9,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1861-1957年近100年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货币工资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货币工资提高的比率;相关曲线救市“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银行学填空题与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填空题与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填空题与名词解释以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为基础的货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电子货币)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欧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英国)香港地区的发钞银行包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汇丰银行)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具有有限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辅币)信用可分为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

发行公司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直接信用)消费信用利率比普通的银行工商贷款利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高)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流通条件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内在价值,可以通过储蓄手段自动调节(),因此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流通中的货币量)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一致)影响实际利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平均利润率)我国企业之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三角债,从本质上看,这属于()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商业)由于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跨国企业未来收益发生变化的风险是外汇风险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经济风险)某公司与银行签订美元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该公司30天后以$1=¥6.5232的汇率水平向银行出售100万美元,此汇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远期汇率)假定某日英国外汇交易市场外汇牌价为100英镑等于145.5美元,这种表示外汇汇率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间接标价法)金本位制下的汇率波动不是无限制上涨或下跌的,而是以铸币平价为中心,被界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3、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4、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5、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6、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7、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8、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9、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

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10、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Ms11、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12、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3、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是指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1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15、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16、泡沫经济——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某种资产或商品地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地下跌,先暴涨然后是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回复到基本价值1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8、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19、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问答题:1.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答: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自己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即必须都是金融机构或中央银行指定的某些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

2.融资期限较短。

最初多为已入或几日的自己临时调剂,是为了解决头寸临时不足过头寸临时多余所进行的自己融通。

3.交易额较大,而起一笔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自己借贷式交易。

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

2.什么是通货膨胀?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 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标准。

(2)、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3.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答: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积极意义:(1)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3)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不足之处: (1)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2)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4、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1)、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将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

金融将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应该是促成简历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市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具体监管目标各国有差异。

(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已发监管原则;“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3)、金融监管的内容包括: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5、何为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6、简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取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作用过于巨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政策小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7、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1、不以盈利为目标。

中央银行应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和经济稳定为己任,不能以盈利为目标。

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一旦出新商业银行资金紧张而出现整体的银行流动性危机或者政府需要立即之处大笔款项时,中央银行应该能够立即用够并付出相当数量的可用资金。

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

4、业务活动须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业务只能在其法定范围内进行,对法律许可以外的业务中央银行不得经营,入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劵投资业务等。

8、简述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

1、基础货币又称为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工作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包括: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

对政府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

对金融机构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债务的增加,主要通过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的业务。

9、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1、回购交易的对象是经货币当局批准的具有最高资信等级的有价证券。

我国回购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1)、流动性强。

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最长的回购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2)、安全性高。

这是由市场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3)、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4)、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自己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

10.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其次,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

迫使国内经济紧缩,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

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11、 何为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1、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上述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2、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因为在相对自由交易的市场上,面对众多分散而又自主经营的市场参与者,只有用统一的、严格、公开并具有相对确定性的法律才能协调各种市场关系,规范参与者行为,建立并维持有序的良性运作。

12、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得。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制和调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13、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矛盾。

3.正是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不能偏废。

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14.简述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2.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

3.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15.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得资本的跨国流动。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跨国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