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劳动人事法规政策[1]
九、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4)丌定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 时间。
劳劢部《关二企业实行丌定时工作制和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觃定: 企业对符合下刓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 实行丌定时工作制。 a.企业丨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 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 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b.企业丨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 港口、仏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 需机劢作业的职工;
(3)劳劢者违反劳劢合同的赔偿责仸
《劳劢法》102条觃定,劳劢者违反本法 觃定的条件解除劳劢合同戒者违反劳劢合同 丨的约定的保密亊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 损失的,应弼依法承担赔偿责仸。
劳劢者违反觃定戒劳劢合同约定解除 劳劢合同,应弼赔偿用人单位下刓损失:
用人单位为弽用劳劢者所支付的费用; 用人单位为劳劢者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 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劳劢合同及其附件丨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c.劳劢合同订立时所依捤的客观情冴収生重 大发化,致使劳劢合同无法履行,经弼亊人 协商丌能就发更劳劢合同达成协议的;
d.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戒
者生产绊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员 的,但企业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戒全体职
工说明情况,听取其意见,幵向劳劢部门报告。
(3)丌得辞退职工的情形(《劳劢法》第29条)
《劳劢法》第61、63条觃定:丌得安排 怀孕期间戒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的 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劢。
(5)用人单位违反了工作时间的法律 责仸;
根捤劳劢部1994年収布的《违反〈丨华 人民共和国劳劢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四条 和第五条觃定:违法延长劳劢者工作时间, 劳劢行政部门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幵可 按每名劳劢者每违法延长1小时工作时间, 对用人单位罚款100元以下。
公司劳动人事制度节范本(四篇)

公司劳动人事制度节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保证公司员工的劳动权益,明确劳动纪律,规范公司内部人事管理,确保公司顺利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并严格执行。
第三条公司员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履行劳动纪律,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第四条公司对员工的人事管理实行分层负责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证公司各项人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解释由公司人事部门负责。
第二章入职第六条公司招聘新员工应公开、公正、公平,根据岗位需求,择优录用。
第七条入职前新员工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经公司核实后方可正式入职。
第八条入职前新员工应接受公司的入职培训,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工作内容与要求、福利待遇等。
第九条入职前新员工应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其他相关手续,如办理社保、公积金等。
第十条入职后新员工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报到,并完成入职后的各项手续和培训。
第三章工时第十一条公司员工的工作时间为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天工作8小时。
第十二条对于需要延长工时的情况,员工应提前向主管汇报,并经主管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三条对于需要休息的情况,员工应提前请假,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四条加班工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执行。
第四章薪酬第十五条公司按照员工的岗位、能力、贡献等因素确定薪酬水平,并保持合理的薪酬结构。
第十六条公司实行计件工资、提成工资和年终奖金等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和提高绩效。
第十七条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及时发放员工工资,员工有权查询和了解自己的工资情况。
第十八条员工应准确填写工资单,如有错误应及时向人事部门提出更正。
第五章假期第十九条公司规定员工享有带薪年假、婚假、产假、陪产假、病假、丧假等假期权益。
第二十条员工应提前向主管申请假期,并获得主管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二十一条如员工需要连续休假超过规定时间,应提前向人事部门提出请假申请,经人事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国开电大最新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形考任务答案

《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形考任务一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一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另一方当事人是( B )。
A.工会B.用人单位C.雇主协会D.政府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合同( D )日期的劳动合同。
A.订立B.变更C.解除D.终止3.我国年满( B )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劳动权利能力。
A.14B.16C.18D.204.我国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采用( B )形式。
A.口头B.书面C.公证D.录音5.(C )具有劳动力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A.聘用合同B.录用合同C.劳务派遣合同D.借调合同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自(C )建立。
A.劳动合同订立之日B.劳动合同生效之日C.用工之日D.劳动合同签订之日7.依据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将劳动合同划分为协议解除和(B )。
A.法定解除B.单方解除C.预告解除D.有过错解除8.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D )A.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D.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9.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提前( A )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30日B.15日C.一个月D.3日10.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 C )个人劳动合同。
A.等于B.小于C.高于D.无法比较二、不定项选择题11.劳动关系表现为(ABCD )关系的总和。
A.合作B.冲突C.力量D.权力12.劳动合同具有(BD )的法律特征。
劳动人事法规

劳动人事法规劳动人事法规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和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和谐共处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法规和规章。
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权益平衡的重要法律保障,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的劳动人事法规体系、主要法律法规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相关内容。
一、我国劳动人事法规体系的概述我国的劳动人事法规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构成,涵盖了广泛的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内容。
其中,宪法明确了劳动者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为其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我国劳动人事法规的主要法律法规1. 《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劳动人事法规中的基础法律,于199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历了多次修订。
该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基础。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劳动人事法规中的重要法律之一。
该法律明确了劳动合同的建立、履行和变更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规范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
同时,该法律还对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做出了详细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我国劳动人事法规中的行政法规,于2006年颁布实施。
该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机构设置、职责和行使权限,并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和惩处违法行为,提高了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
另外,还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它们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劳动关系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1. 工资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支付是劳动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工资,并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及时足额地支付加班工资、绩效工资等相应的报酬。
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劳动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狭义的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C.劳动法只调整劳动关系D.劳动法的作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稳定劳动关系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开始实施。
A.1995年1月1日B.2007年6月29日C.2008年1月1日D.2008年9月18日3.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直接的联系,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内容B.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C.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加入用人单位,成为其成员,承担某一工作D.保姆与雇主也属于劳动关系答案:店名4.下列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A.公务员和政府机构B.钟点工与雇主C.雇员与公司D.雇工与个人承包包工头5.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A.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B.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C.我国境内设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D.我国境内设立的个体经济组织6.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A.用人单位B.事业单位C.企业D.用工单位7.下列关于劳动者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法定就业年龄范围内B.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C.只要能提供劳动就是劳动者D.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给付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8.以下能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用人单位主体的是()。
A.XX市人民法院B.XX民办大学C.XX会计师事务所D.以上都是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B.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表明劳动者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不就业C.用人单位的劳动奖惩权表明用人单位可以随意奖惩员工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10.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标志是()。
A.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参加劳动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C.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发放劳动报酬D.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交社会保险费11.《劳动法》规定除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依照国家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外,一般最低就业年龄为()周岁。
九、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九、劳动人事法规政策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就业原则:任何人不受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因素的歧视,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劳动合同自由原则:劳动双方自愿协商确定劳动合同内容,平等自由地签订和解除合同。
•劳动者权益至上原则: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劳动条件、报酬等得到合理保障。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原则:规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时限,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
•工资保障原则:确保劳动者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安全卫生保护原则: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劳动法的适用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工伤保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
以下为劳动法适用的相关内容:2.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石,是雇佣双方确定劳动条件和权益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和要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应符合法律规定,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2.2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用人单位的权益和义务,以及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解除应符合法律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3 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成果给予经济报酬的行为。
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保证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工资有关的信息,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2.4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的保险,用于赔付因工作造成的工伤和职业病的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丧失劳动能力补偿金等。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购买工伤保险,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的权益。
2.5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社会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劳动人事法律法规政策资料

劳动管理
四、劳动合同的管理
3.工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 工会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的职责主要是: (1).对员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员工的劳动法制观念. (2).监督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3). 参与劳动合同争议的调解、仲裁工作. 工会在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工会代表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人,应由他主持调解工作,对解工作负主要责任.
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劳动关系
二、.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产权关系日益明晰,劳动关系日趋复杂 管理基础薄弱,法制不健全 劳动争议增多,潜在问题严重
三、.改善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保障企业与职工的互择权,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保障企业内各方面的正当权益,调动各方面对的积极性 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护安定团结
四、劳动合同的管理
1.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管理 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和地方各劳动行政部门,是法律规定的统一管理劳动合同的机关.在劳动合同管理中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管理劳动合同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有关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3).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规,进行劳动合同法制教育,是劳动合同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劳动管理
五、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
1.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是劳动者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生产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标准工作时间. (2).缩短工作时间. (3). 计件工作时间. (4).不定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3.劳动合同的性质 4.劳动合同的内容 法定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不具备上述条款,合同不成立. 约定条款指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约定的权利、义务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密事项、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劳动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狭义的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C. 劳动法只调整劳动关系D. 劳动法的作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稳立劳动关系2.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开始实施。
A. 1995年1月1日B. 2007年6月29日C. 2008年1月1日D. 2008年9月18日3. 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劳动关系与劳动有宜接的联系,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内容B.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C. 劳动关系的一方一一劳动者,要加入用人单位,成为英成员,承担某一工作D. 保姆与雇主也属于劳动关系答案:店名4. 下列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A. 公务员和政府机构B.钟点工与雇主C.雇员与公司D.雇工与个人承包包工头5.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A.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B. 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C. 我国境内设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D. 我国境内设立的个体经济组织6.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A. 用人单位B.事业单位C.企业D.用工单位7. 下列关于劳动者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法泄就业年龄范围内B. 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C. 只要能提供劳动就是劳动者D. 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给付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8. 以下能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用人单位主体的是()。
A. XX市人民法院B. XX民办大学C. XX会计师事务所D.以上都是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左的义务B. 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表明劳动者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不就业C. 用人单位的劳动奖惩权表明用人单位可以随意奖惩员工D.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10. 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标志是()。
国开(河北)02790-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形成性考核1-参考资料答案

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形成性考核1-1-辅导资料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 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劳动争议主要发生在雇主和国家之间。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2题劳动争议的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平等且独立。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3题利益争议是当事人的权力义务已经由劳动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事先确定的。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4题利益争议不属于法律争议。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5题权力争议不属于法律争议。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6题2007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通过审议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7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不适用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者。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8题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人身依附关系。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9题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10题《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11题劳动者违法或者违约不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赔偿费用。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12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包括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13题劳动争议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个体的合法权益。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14题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一裁,一调,两审”制。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标准版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第24条)
c.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和条件(《劳动 法》第25条) d.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 重大损害;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 法》第25条)
(2)提前三十日书面告知后可解雇职员旳 情形(《劳动法》第26、27条)
原则,拟定劳动者日或周旳劳动定额。
(4)不定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 时间。
劳动部《有关企业实施不定时工作制和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旳审批方法》要求: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旳职员,能够 实施不定时工作制。 a.企业中旳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 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原 则工作时间衡量旳职员;
2.职员旳招聘与解雇
1)企业在招聘职员时必须依法遵照下述原则
(1)平等就业原则 (2)相互选择旳原则 (3)公开竞争就业旳原则 (4)照顾特殊群体旳就业原则 (5)禁止未成年人就业旳原则 (6)先培训、后就业旳原则
2)在解聘职员时应遵照旳法律法规
(1)正当立即解聘职员旳情形 a.劳动协议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旳劳动协议
5.改善劳动关系旳途径
1)立法。 2)发挥工会及企业党组织旳作用。 3)培训主管人员。 4)提升职员旳工作生活质量,这是改善劳动关 系旳根本途径。 5)职员参加民主管理。
(二)劳动管理
1.劳动管理概述
劳动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 人力资源旳开发和使用上旳管理工作,主要涉及 职员旳聘任与解雇、劳动协议旳签订与推行、职 业培训、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劳动纪律与奖惩、 劳动酬劳与福利等。
c.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旳其他情形。
国务院《〈有关职员工作时间旳要求〉 旳实施方法》第7条要求:下列情况可安 排职员加班加点:
劳动人事制度及其政策

劳动人事制度及其政策劳动人事制度是指国家、组织或企事业单位为规范劳动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
劳动人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关系的公平、和谐和稳定。
劳动人事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劳动监督制度等。
其中,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人事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劳动合同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双方约定。
劳动合同制度规定了双方的权益义务,为双方提供了明确的权利保障。
劳动保护制度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安全保护制度、劳动卫生保护制度、劳动伤害保险制度等。
劳动保护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是指国家为解决劳动争议而设立的法律法规和机构,旨在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劳动争议解决制度主要包括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三个层次。
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提供了多种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公正公平的争端解决机制。
劳动监督制度是指国家为监督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而设立的制度和机构。
劳动监督制度主要包括劳动检查、劳动监察、劳动违法行为处罚等内容。
劳动监督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和公平性,惩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劳动人事制度的政策措施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劳动人事制度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鼓励、引导和监督,对劳动保护的要求和补贴,对劳动争议解决的支持和监督等。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制度,促进劳动关系的平衡和谐。
总之,劳动人事制度及其政策是国家为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
劳动人事制度及其政策的健全和完善对于实现公平、和谐和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开(河北)《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河北)《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形考任务3答案试题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交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A. 用工单位B. 国家C. 用人单位D. 社会正确答案是:用人单位试题 2《社会保险法》指出,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
A. 一次性支取个人账户,终止养老保险关系B. 转入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C. 转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D. 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养老金正确答案是: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养老金, 转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转入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题 3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负有以下义务()。
A. 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保存5年以上备查B. 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盒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C. 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D. 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正确答案是: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盒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试题 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的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A. 15日B. 20日C. 10日D. 30日正确答案是:15日试题 5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
A. 违约金B. 保守商业秘密C. 试用期D. 劳动报酬正确答案是:劳动报酬试题 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应符合的条件包括()。
A. 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B. 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掌握合法的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掌握合法的劳动人事法规政策合法的劳动人事法规政策对于雇主和雇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雇主而言,了解和遵守劳动法规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护一个公平、健康和稳定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权益,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
对于雇员而言,熟悉劳动法规可以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一、合法的劳动契约劳动契约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方面的书面文件。
在签订劳动契约之前,雇主和雇员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平衡和保障。
劳动契约应该明确规定工作职责和要求,合理确定工作时间和加班制度,明确薪资待遇和福利制度。
同时,劳动契约也应该包括雇佣期限和解雇条件等重要条款,以保障雇员的就业权益。
二、合法的工时管理合法的劳动法规对工时管理也有一系列细则。
根据劳动法规定,一般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天,每周不超过40小时。
超过规定工时的加班应该得到加班工资或调休的补偿。
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员工的休息时间,以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雇主应该合理规划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和长时间工作给员工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三、合法的劳动保护劳动法规规定了一系列的劳动保护措施,旨在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安全。
雇主应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此外,雇主还需要购买劳动保险,以应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和岗位,雇主还需要提供相关的劳动防护设备,确保员工工作时的安全。
四、合法的劳动报酬合法的劳动报酬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雇主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经验和工作表现合理确定员工的薪资待遇。
同时,薪资发放也应该按时足额,不得擅自扣款或延迟发放。
在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工时之外的工作时间要得到加班工资或调休的相应补偿。
如果雇主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来说,掌握合法的劳动人事法规政策对于雇主和雇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上海劳动人事相关政策法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劳动人事相关政策法规篇一:劳动人事主要法律法规汇编(主要适用于上海地区)劳动人事主要法律法规汇编(主要适用于上海地区)一、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二、行政法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残疾人就业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失业保险条例信访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意见的通知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企业法人登记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三、部门规章(主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集体合同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就业训练规定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动仲裁员聘任管理办法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技工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暂行规定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工伤认定办法因工死亡职工供养家属范围规定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最低工资规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办学管理办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废止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两个复函的通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国内发生并由外方支付赔偿的工伤事故待遇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劳服企业与其主办(扶持)单位之间劳动管理关系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后待遇享受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跨省市的中直单位职工失业保险能否实行集中管理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离休人员按正常调整机制增加的基本养老金是否作为计发生活补贴基数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童工的处罚是否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在转制过程中因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未签劳动合同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企业在租赁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如何划分事故单位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已撤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可以再受理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工伤确认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卖淫嫖娼人员被收容教育期间工资福利待遇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应征入伍后与企业劳动关系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定伤残程度五级和六级有关待遇发放渠道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定伤残程序五级和六级有关待遇发放渠道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私出境定居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被错判宣告无罪释放后,是否应恢复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超过退休年龄的职工能否开除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取保候审的原固定工不签定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对企业做出的行政处分不服能否通过劳动监察途径解决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劳部发〔1996〕354号文件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职工因抢占住房能否开除公职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司机工伤认定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企业以自己名义为无照个人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条件发生伤亡事故后有关问题如何处理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贯彻国务院国发〔1994〕59号文件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临时工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被公安机关“收容教育”企业能否与之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于关于如何理解“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和“本单位工作年限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执行劳部发〔1994〕481号和劳部发〔1995〕223号文件有关规定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定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职工发生劳动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关劳动政策执行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工作时间发病是否可比照工伤处理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对劳部发(1995)309号文件第42条如何执行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适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十九条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贯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有关连续工龄如何解释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建设部所属企业实行新工时制度有关问题的意见的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仲裁裁决生效前企业能否对职工再行处理的复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厅、劳动部办公厅、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和“企业办社会”转制问题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农民合同制工人续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理解无效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从事业余兼职劳动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处理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劳动行政调配工作中有关问题的答复的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招工考核时发生伤亡事故问题的批复劳动部办公厅、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对“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支付退休退职费用适用法规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除名职工重新参加工作后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退休人员追索医疗费争议是否受理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确定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生活补助费发放标准等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确定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转发北京市劳动局等单位《关于做好转岗、转业培训工作,促进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的通知》的通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私人包工负责人工伤待遇支付问题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方面请示程序的通知篇二:上海人事相关政策收集一、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执法依据一、行政执法主体1、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管理中心3、上海市外地劳动力就业管理中心4、上海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二、主要行政执法事项(一)行政许可事项1、社会保险费缓缴许可2、企业实行其他工作时间许可3、外国人来沪就业许可4、台港澳人员来沪就业许可(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集体合同审核(三)行政处罚事项1、对用人单位违反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女职工及未成年工保护等行为的处罚2、对用人单位违反城镇社会保险费、小城镇社会保险费、农村养老保险费、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征收与缴纳规定等行为的处罚3、对介绍、使用童工等行为的处罚4、对用人单位抗拒、阻挠劳动保障监察,拒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等行为的处罚5、对用人单位违反招、退工管理规定等行为的处罚6、对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等行为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7、对用人单位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等行为的处罚8、对企业未按规定缴纳欠薪保障费的处罚(四)行政给付事项1、城镇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2、生育保险待遇的给付3、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4、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待遇的给付5、小城镇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6、对企业欠薪款项的垫付(五)行政征收事项1、对城镇养老保险费的征收2、对生育保险费的征收3、对工伤保险费的征收4、对城镇医疗保险费的征收5、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6、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7、对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的征收8、对欠薪保障费的征收(六)其他执法事项1、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及处理2、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以及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的监督检查和处理三.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一)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合同法》(二)行政法规1、《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失业保险条例》3、《禁止使用童工规定》4、《工伤保险条例》5、《劳动保障监察条例》6、《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7、《残疾人就业条例》(三)地方性法规1、《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征缴若干规定》3、《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4、《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四)部门规章1、《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2、《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3、《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4、《社会保险登记暂行办法》5、《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6、《集体合同规定》7、《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五)市政府规章1、《上海市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办法》2、《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3、《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4、《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5、《上海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施办法》6、《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7、《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8、《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9、《上海市企业欠薪保障金筹集和垫付的若干规定》二、上海人事相关政策收集一、最低工资从20XX年4月1日起,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840元调整为960元。
常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汇总

常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索引目录第一部分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国家主席令第2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令第65号,于2012年12月28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家主席令第35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国家主席令第80号第二部分法规1、《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令第535号2、《工商保险条例》——2010年12月20日修订国务院令第586号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令第423号4、《山西省劳动合同条例》——2009年9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5、《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2007年6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6、《山西省职工权益保障条例》——2004年6月5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7、《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5月15日公布国务院令第652号8、《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1990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号9、《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9号10、《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8号11、《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88号12、《职工带薪休假条例》——2007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13、《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14、《山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2015年7月30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2016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7号第三部分规章1、《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2015修订)》——2004年12月31日劳动保障部令第24号公布2015年4月30日修订2、《劳动人事仲裁办案规则》——2009年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2号令3、《工伤认定办法》——2010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4、《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10修订)》——2010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5、《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2011年2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令第11号2015年4月30日修订6、《实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2011年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13号令7、《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2011年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15号令8、《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2011年11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17号令9、《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12年8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第18号令10、《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2013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11、《劳务派遣暂行规定》——2013年12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22号令12、《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1号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15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14、《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7号15、《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9号16、《山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250号省人民政府令第四部分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的通知——1981年4月6日国发【1981】52号2、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通知——1981年3月6日国务院国发【1981】36号3、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1981年3月26日国家劳动总局劳总险字【81】12号4、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1994年12月1日劳部发【1994】479号5、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1995年5月23日劳部发【1994】481号6、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1995年5月23日劳部发【1995】236号7、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劳部发【1995】309号8、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2003年12月10日国人部发【2003】61号9、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2004年7月12日国人部发【2004】63号10、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劳社部发【2005】2号11、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06年7月4日国人部发【2006】70号12、关于职工全年月均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008年1月3日劳社部发【2008】3号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2009年10月30日人社部发【2009】124号14、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劳动用工备案办法》——2011年9月1日晋人社厅发【2011】130号15、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2011年11月22日晋人社厅发【2011】167号16、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登记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2月24日晋人社厅发【2012】14号17、省高院等四部门《关于转发<关于加强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工作的通知>的通知》——2012年1月20日晋人社厅发【2012】3号18、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罚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1月20日晋人社厅发【2012】69号19、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2012年5月3日财税【2012】40号20、省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2013年8月7日晋人社厅发【2013】71号2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年4月25日人社部发【2013】34号22、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2014年2月21日国发【2014】8号2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的通知——2014年6月27日人社部发【2014】45号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4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3次会议通过25、《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2015年1月14日国发【2015】2号2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2015年4月8日中法【2015】10号27、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2016年3月28日人社部发【2016】29号2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的通知——2016年7月25日人社部规【2016】1号29、关于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有关问题的通知——2016年8月1日晋人社厅函【2016】505号30、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企业“五证合一”社会保险登记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22日人社厅发【2016】130号3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32、人力资源办公厅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五部分司法解释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最高院法释【2001】14号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最高院法释【2006】6号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0年9月13日最高院法释【2010】12号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2年12月31日最高院法释【20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