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JY12-4.8-73HB型抽油机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油田抽油机)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油田抽油机)

设计题目——油田抽油机1. 机器的用途及功能要求抽油机是一种采油机械,主要用于当油井不能自喷或自喷能力不能满足采油需要时,从地下抽取石油。

图1是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图。

工作时,抽油机的执行机构通过钢丝绳牵引抽油杆,带动活塞上、下往复运动。

当活塞上移(上冲程)时,抽油泵泵体下部形成负压,使得排出阀关闭,吸入阀打开,油液被吸入泵体内;当活塞下移(下冲程)时,泵体下部压力增大,使得吸入阀关闭,排出阀打开,泵体内的石油被压入活塞体内。

在活塞不断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油液从活塞体内进入抽油泵上部的油管,最后从井口排入集油管线(图1a)。

抽油机在一个运动循环中所受的生产阻力变化很大。

在上冲程中,生产阻力不仅包括抽油杆和活塞以上环形液柱的重量,而且还包括抽油杆和环形液柱的惯性动载荷(悬点E承受了最大载荷);而在下冲程时,抽油杆在其自重作用下克服浮力下行,生产阻力为零。

此外,执行机构的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矩也不平衡。

这些因素使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有害振动,同时造成其速度波动,影响抽油杆和抽油泵的正常工作,影响抽油机的工作寿命。

因此,必须对抽油机进行动平衡。

2. 设计要求和原始数据设计以电动机为原动机的抽油机。

⑴ 抽油机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便于维护,受力好,效率高,执行机构的许用压力角[α]≤40°;⑵ 执行机构具有急回性能,行程速比系数1<k≤1.15;⑶ 抽油杆的冲程长度可调;⑷ 采用曲柄平衡方式对抽油机进行动平衡,平衡重G 作用于B点(图1b);3. 设计内容⑴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传动系统中各传动的类型、传动路线、总传动比和传动比分配;⑵ 选择执行机构的型式,确定各构件尺寸,计算机构自由度;⑶ 用电算法作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求出在一个运动循环中,步长为π/36弧度的抽油杆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抽油杆在一个运动循环中的平均速度Vm、最大速度Vmax、最小速度Vmin和速度不均匀系数δv(此处所说速度均指速度的大小);⑷ 求出原动机所需工作功率Pd,选择电动机;⑸ 对传动系统中各级传动进行工作能力计算;⑹ 进行减速器的结构设计。

游梁式抽油机说明书教材

游梁式抽油机说明书教材
3、基础上平面应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仔细找平,画出基础中心线。基础中心线应正对井口中心,误差不超过3毫米。
4、基础上平面标高,应注意抽油机悬绳器最低点到抽油机底面距离,满足冲程长度的要求。
5、在基础周围培土,保持应有的坡度,防止基础周围积水。
(二)安装
1、将底座放在基础上,使其底座纵向中心线与基础纵向中心线重合。沿基础中心线移动底座,使其前地脚螺栓孔中心到井口的距离符合基础图尺寸要求。
2、停机后,全部螺栓再次紧固。检查减速器各密封处有无渗、漏油,检查各运动副处的发热情况。
3、上述检查合格后,即可投入正常工作。工作24小时和两周时,须各再次紧固各连接螺栓。对曲柄销螺母、平衡块连接螺栓,地脚螺栓尤应注意。
(六)安装注意事项
1、必须满足安装中各项技术要求。
2、设备出厂时,各外露加工面均做过防腐处理,暂不使用的表面请保留防护层,使用表面应清洗后装配。
53
73
73
73
73
89
89



功 率kW①
45
45
45
55
55
55
55
75
转 速r/min
980
980
740
740
740
740
740
740
结构不平衡重kN
1.59
-0.5
3.35
4.97
1.2
0.6
1.2
0.6
胶带型号及规格
1×5ZV15J-6350
1×5ZV15J-5880
1×5ZV15J-7100
刹车安全装置是为抽油机安装和停机作业时的绝对安全而设置的,停机作业后除刹车刹死外,还应用刹车安全钩将刹车轮锁死。

游梁式抽油机说明书

游梁式抽油机说明书
游梁式抽油机使用说明书
一、
抽油机用于油层能量不足以自喷的油井,作为有杆抽油的地面采油设备。
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操作维护方便和能在恶劣自然条件下长期工作等特点,所以在油田开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规机型号为:CYJ×—×—×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是在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的基础上,对四杆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上冲程时间长于下冲程时间,曲柄平衡重重心偏离曲柄对称中心线一个角度τ。在合适的工况下比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有提高机—泵效率,降低能耗的特点,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仍保持了常规机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特点。
注:我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进行局部的改进,因此可能出现说明书与交付产品不尽一致之处。
四、安装与调整
(一)基础
1、基础的方位应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应避免井中漏气、漏液被风吹向抽油机和原动机。同时,还应考虑到井场条件,保证抽油机安装后有足够的空间,便于修井作业。
2、基础必须座落在硬土层和非冻土层以下10~20厘米处。
(三)抽油机安装时各螺栓预紧扭矩参数表
螺栓直径(mm)
M16
M20
M24
M27
M30
M36
M42
扳手扭矩(N.m)
78
156
274
405
539
950
1626
(四)空运转
除平衡块外,其余部件均安装好,检查就绪后,按润滑部位要求加注润滑油,然后进行空运转。
1、点动电机使曲柄旋转1—2周,观察运动部件有无摩擦碰撞。
2、停机后,全部螺栓再次紧固。检查减速器各密封处有无渗、漏油,检查各运动副处的发热情况。
3、上述检查合格后,即可投入正常工作。工作24小时和两周时,须各再次紧固各连接螺栓。对曲柄销螺母、平衡块连接螺栓,地脚螺栓尤应注意。

抽油机课程设计

抽油机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目录1、设计任务 (1)2、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2)3、主要机构设计 (4)4、机构运动分析 (8)5、原动机的选择 (9)6、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9)7、机构循环图 (10)8、设计心得与体会 (10)9、参考文献 (11)10、机构简图 (11)一、设计任务抽油机是将原油从井下举升到地面的主要采油设备之一。

常用的有杆抽油设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面驱动设备即抽油机;二是井下的抽油泵,它悬挂在油井油管的下端;三是抽油杆,它将地面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

抽油机由电动机驱动,经减速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将转动变换为往复移动)带动抽油杆及抽油泵柱塞作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将原油从井下举升到地面的目的。

整体工作原理见图1:图1悬点—执行系统与抽油杆的联结点悬点载荷P(kN)—抽油机工作过程中作用于悬点的载荷抽油杆冲程S(m)—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的最大位移冲次n(次/min)—单位时间内柱塞往复运动的次数图2悬点载荷P的静力示功图(图2)——在柱塞上冲程过程中,由于举升原油,作用于悬点的载荷为P1,它等于原油的重量加上抽油杆和柱塞自身的重量;在柱塞下冲程过程中,原油已释放,此时作用于悬点的载荷为P2,它就等于抽油杆和柱塞自身的重量。

假设电动机作匀速转动,抽油杆(或执行系统)的运动周期为T。

选择油井工况为:1. 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抽油机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确定减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的组成,绘制系统方案示意图;2. 根据设计参数和设计要求,采用优化算法进行执行系统(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优化目标为抽油杆上冲程悬点加速度为最小,并应使执行系统具有较好的传力性能;3. 建立执行系统输入、输出(悬点)之间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关系,并编程进行数值计算,绘制一个周期内悬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取抽油杆最低位置作为机构零位);4. 机构静态分析,通过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给系统加力。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柴油机油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模板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柴油机油泵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模板

通过各专业全套毕业设计目录1.引言 (1)1.1油泵上体加工工艺现状 (1)1.2油泵上体加工工艺发展趋势 (2)2.方案论证 (4)2.1分析油泵上体的结构特点和精度要求 (4)2.1.1结构特点 (4)2.1.2主要技术要求 (4)2.2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 (6)2.2.1确定生产纲领 (6)2.2.2确定泵体毛坯的制造形式 (7)2.2.3毛坯形状及铸造尺寸的确定 (7)2.2.4定位基准的选择 (8)2.2.5确定合理的夹紧方式 (8)2.2.6工艺路线的比较分析 (9)3.油泵上体加工工序设计 (12)4.钻模夹具设计 (38)4.1钻削切削力与夹紧力的计算 (40)4.2钻模板的设计 (40)4.3钻套的选择和设计 (41)4.4支脚的设计 (41)4.5钻床夹具的导向误差分析 (41)4.6夹具的结构设计 (42)5.结论 (43)6.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45)7.致谢 (47)8.参考文献 (48)1.引言1.1油泵上体加工工艺现状我国常用的柴油机喷油泵为:A型泵、B型泵、P型泵、VE型泵等。

前三种属柱塞泵;VE泵系分配式转子泵。

喷油泵总成通常是由喷油泵、调速器等部件安装在一起组成的一个整体。

其中调速器是保障柴油机的低速运转和对最高转速的限制,确保喷射量与转速之间保持一定关系的部件。

而喷油泵则是柴油机最重要的部件,被视为柴油发动机的“心脏”部件,它一旦出问题会使整个柴油机工作失常,因此设计加工中对泵体零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以单缸泵体为例,我国目前中小型柴油机所用的单缸油泵主要来自于专业配套厂,其中有较资深的国有企业,也有新兴的乡镇企业。

它的生产主要采用通用机床加专用夹具以工序分散的组织方式进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质量不稳定,精度低,废品率高;个别关键精度要求普遍难以保证,导致油泵整机性能难以达标,成为困扰行业的一个技术难题。

行业内部也一直不断的在进行技术攻关,但见效不大。

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分析及治理措施

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分析及治理措施

三、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P B’ B C
A″ A A'
D'
D S
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2)吸入部分漏失
当吸入阀严重漏失 时,排出阀一直不能打开, 悬点不能卸载。示功图位于 最大理论载荷线附近。因摩 擦力的缘故,示功图成条带 状(如右图所示)。
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3)油管漏失的示功图
油管漏失不是泵本身的 问题,所以示功图形状与理 论示功图形状相近,只是由 于进入油管的液体会从漏失 处漏入油管、套管的环形空 间,使作用于悬点上的液柱 载荷减小,不能达到最大理 A 论载荷值,(如右图所示)。
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 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分析 及治理措施
工艺所综合运行室 于同印
一、抽油机井工况图在生产管理中的意义
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是根据油井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而绘 制的,用于检查抽油机井的工作状况, 制的,用于检查抽油机井的工作状况,它能够宏观地反映地层 供液能力与抽油设备排液能力的匹配情况、 供液能力与抽油设备排液能力的匹配情况、抽油泵的泵效以及 油田的管理水平,指导技术管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地措施, 油田的管理水平,指导技术管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地措施,使油 井在合理地工况下生产,从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井在合理地工况下生产,从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吸入阀漏失,泵内压 力不能及时提高而延缓了卸载过程,使排出阀 不能及时打开。只有当柱塞速度大于漏失速度 后,泵内压力提高到大于液柱压力,将排出阀 打开而卸去液柱载荷(如图中D '点) 。 泵内压力降低使排出阀提前关闭,悬点提前加 载,到达下死点时,悬点载荷已增加到 A″。 悬点以最小载荷继续下行,直到柱塞下 行速度小于漏失速度的瞬间 。(如图中A ‘点) 上冲程,吸入部分漏失不影响泵的工作,示 功图形状与理论示功图形状相近。

采油工题库--初级判断题

采油工题库--初级判断题

876. ( )液态石油中通常溶有相当数量的气态烃和氧化物。

1314. ( )注水井日注量达到或超过20m3,波动为±20%。

1214.()抽油机工作时驴头部位有吱吱声音,是由于驴头销缺油。

1068. ( )油嘴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的产量。

1190.()油井班报表在不同油田和不同类别油井中,格式必须相同,但是总的应含有下列内容:井号、日期、生产时间、油嘴、油压、产量、回压、温度、测气、清蜡、热洗、机采井电流、作业施工、关井维修等。

1261.()采油井分层产量、分层压力、见水层位资料录取标准:定点测压井每半年测试一次,并在压力波动许可范围之内,否则必须重新测试,并找出波动原因。

1130.()游梁式抽油机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常规型、前置型和链条型三种。

1223.()三相异步电动机“JO2-L-41-6H”中的“2”表示2号铁芯。

913.()具有生油条件,并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含油层。

937.()边外注水是指在油田含油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在内含油边界以内布置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

952. ( )九点法面积井网1口注水井给周围8口采油井注水。

962.()吸水指数是指在每一个单位压力差的作用下,地层能吸多少立方米的水量。

986. ( )熔断器可作为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1051.()采油树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生产的辅助设备,它可以用来测取油套压力、测压、清蜡等日常管理。

1086.()螺杆泵采油系统按驱动方式可划分为地面驱动和井下工具两大类。

1091.()注水井结构是在完钻井身结构井筒油管内下入配水管柱与井口装置,即采油树组成的。

1102.()CYJY14-4.8-73HB型抽油机减速器额定扭矩为73kN²m 。

1161.()电动潜油泵井启泵时,如电泵机组发生过载停机或启动一次未成功,进行新的启泵时必须查明原因后在启动,防止强行启泵烧毁机组。

1163.()电动潜油泵井用的变压器是将直流电的电源电压转变为井下电动机所需要的电压,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3常用采油管柱图

3常用采油管柱图
说明:当悬挂尾管超过 下列值时应用使用悬挂泵套, 井深超过2400m(如王广、 西区等)一般使用φ89mm 小外径泵套,该泵套只用于 φ44mm以下抽油泵且不能 带泄油器,其它使用 φ108mm的泵套。
生产层
2 7/8″J55加厚油管 2 7/8″J55平式油管
CYBXXTH(L)-X.X-1.2F1
备注
φ32、φ38、φ44、 φ56、φ70、φ83、 φ95 φ32、φ38、φ44 φ32、φ38、φ44 φ38、φ44 φ32、φ38、φ44、 φ56 φ32、φ38、φ44 φ38 φ38 φ32、φ38
小口径φ32深抽泵 带泵套小口径φ32深 抽泵
CYB32TH6.6-1.2(F2)小口径
2″油管一般为2~3根; 2″油管使用专用接箍和专用 丝堵。
图8
环空测试管柱示意图
2 7/8″N80平式油管
1、上部油管挂短节为环 测专用短节; 2、上部不得使用外加厚 油管和31/2″油管; 3、下部导锥与油层的距 离必须≥10米; 4、70mm的泵用专用小 外径环空测试泵;
CYBXXTH(L)-X.X-1.2F1 筛管 带泄油器
抽油泵规格及标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普通泵 小口径普通泵 等径防砂泵 可挂尾管强耐腐蚀泄油防砂泵 强耐腐蚀倒置式防砂泵 小外圆倒置式防砂泵 测流式深抽泵 杆式防气泵 常规深抽泵 9 深抽泵
名称
标注方法
CYB38TH6.6-1.2(F1) CYB38TH6.6-1.2(F1)小口径 CYB38TH6.6-1.2(S14) CYB38TH1.2-6.6(S13) CYB38TH1.2-6.6(S12) CYB38TH1.2-6.9(S15) CYB38TH6.6-1.2(F3A) CYB38RH6.6-1.2(Q1) CYB38TH6.6-1.2(F2)

采油工判断错题

采油工判断错题

876.正确答案:液态石油中通常溶有相当数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877.878.正确答案:地层水状态在岩石(油层)孔隙中呈自由状态;油藏边水和底水呈自由状态。

880.正确答案:稠油的粘度高,相对密度大,主要是原油中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

881.正确答案:随着原油中溶解气的增加,其粘度减小。

883.正确答案:石油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

887.正确答案:在地层原始状况下,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叫原始气油比。

888.正确答案: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作为生油的原始物质。

891.正确答案:有利生油的地区应该具备地壳长期稳定下沉,而沉积速度又与地壳下降速度适应,且沉积物来源充足。

893.正确答案:使有机物转化成油气的物理化学条件有细菌作用、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

895.正确答案:凝析气也属于天然气。

896.正确答案:天然气中的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及其他重质气态烃是天然气中主要可燃烧成分。

899.正确答案:天然气有的是从独立的气藏中采出,有的是伴生在石油中。

903.正确答案:天然气的组成成分中,一般都含有二氧化碳。

904.正确答案:天然气在油层条件下所占的体积与在标准状况(20℃和0.101MPa)下所占体积的比值叫体积系数。

905. 906.正确答案:初期生油阶段,沉积物埋藏不深时,细菌比较发育,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生成大量气态物质。

907. 908. 909.正确答案:油气运移的动力因素有:地静压力、构造动力力、水动力、浮力、毛细管力。

910. 911.正确答案:二次运移包括单一储集层内的运移和从这一储集层向另一储集层运移的两种情况。

912. 913.正确答案:具有生油条件,并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914.正确答案:油气藏就是在同一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915. 916. 917. 正确答案:仅具备良好的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尚不能形成油气藏。

采油模拟试题集 6

采油模拟试题集 6
B、错
63.【PB376】水平仪是一种常用的精度较高的平面测量仪器。
A、对
B、错
64.【PA475】由于含水上升井筒中液柱密度增大,流压也要下降。
A、对
B、错
65.【PC405】在Excel中,单元格中的文字和数字都是左对齐,时间是右对齐。
A、对
A、对
B、错
19.【PC270】如抽油机井流压较高时,在确认之后,首先要降低冲速,不见效再调小冲程,如再不行就只好更换小泵了。
A、对
B、错
20.【PC378】在计算机键盘上有些常用的特殊键,Delet为返回键。
A、对
B、错
21.【PB135】在生产井结构中,套管的下入深度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整,但油管却不能。
A、对
B、错
59.【PB043】分区、分层试油,求得油层产能参数,是油田开发程序的重要环节。
A、对
B、错
60.【PB117】MF2型灭火器的技术规范:质量为4.0kg,误差为0.04kg;压力为1.20~1.35MPa(氮气);有效距离≥5.5m;电绝缘性为500V。
.【PC277】动态控制图是利用产液量和泵效的相关性,从各角度反映抽油机井的生产动态。
A、对
B、错
2.【PC162】矿场多年实践证明,简单砂锚分砂效果很好。
A、对
B、错
3.【PB308】抽油机内胀式刹车有自锁机构。
A、对
B、错
4.【PC404】Excel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搜索的信息可以用星号(*)代替任意单个字符,用问号(?)代替任意字符串。
A、对
B、错
31.【PA295】螺杆泵投产五天内,每天测量动液面和产液量一次,同时记录井口油压、套压、电流、电压等数据,并根据动液面深度调整工作转速,直到沉没度稳定在300~500m范围内为止。

毕业设计(含cad图)

毕业设计(含cad图)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PASSIM-8K 572762 烟改项目中第二分离鼓轮组件的设计姓名 xxx学号 xxxxxxxxxxxx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年级 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2014年5月20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绪论 (3)1.1 设计的背景意义及新平科简介 (3)1.1.1 选题背景 (3)1.1.2 设计意义 (3)1.1.3 xxx简介 (4)1.2国内外卷烟机械发展概况分析 (4)1.2.1 国外卷烟机发展 (4)1.2.2 国内卷烟机发展与现状 (6)第2章 PASSIM8K组成与其工作简介 (7)2.1 PASSIM8K烟机设备简介 (7)2.2 烟机设备组成 (7)2.2.1 YJ19卷烟机机组组成与工作简介 (8)2.2.2 YJ19烟机主要技术参数 (8)2.2.3 YJ29接装机组成与工作简介 (9)2.2.4 YJ29接装机主要参数 (12)第3章第二分离鼓轮组件改动分析 (13)3.1 本次烟改项目中需改动的设计课题 (13)3.2 第二分离鼓轮组件分析 (13)3.2.1烟支分离分析 (13)3.2.2 烟支分离鼓轮 (14)3.3 组件改动参数计算 (15)3.3.1 设计分析 (15)3.3.2 计算过程 (16)第4章solidworks三维建模 (19)4.1 solidworks软件介绍 (19)4.2 第二分离鼓轮组件改动件三维建模 (19)4.2.1香蕉轴的三维建模 (19)4.2.2其他相关改动件的三维建模 (23)第5章设计总结与展望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0)摘要第二分离鼓轮组件是PASSIM-8K的一个重要组件。

在烟支总体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香烟滤嘴部分的长度,减小卷烟长,对第二分离鼓轮组件进行改造。

第二分离鼓轮组件的作用是把被切割鼓轮切割开的双倍长烟支经由第二分离鼓轮,被拉开一定距离,以便完成整只烟支的组装。

抽油机图片及参数

抽油机图片及参数

冲次 减速箱型号
减速箱额定扭矩 减速箱传动比 减速箱油量 平衡方式 曲柄重量 曲柄重心半径 游梁前臂长 游梁后臂长
外型尺寸(长×宽×高)
三厂CYJ10-3-53HB抽油机 抽油机 三厂
100kN 3、2.5、2.1 m 12、9、6 min-1 ZLH-1000A 53kN.m 30.1875 290 L 曲柄平衡 1730kg 625mm 3m 2.5m 8440×2204×7000 3.2m 逆时针 997.5mm C-5600 8 Y250M-6 37kW 980r/min 72A 380/660V 20188kg
外型尺寸(长×宽×高)
三厂CYJ12-3.66-74HB抽油机 抽油机 三厂
悬点额定载荷 光杆冲程 冲次 减速箱型号 减速箱额定扭矩 减速箱传动比 减速箱油量 平衡方式 曲柄重量 曲柄重心半径 游梁前臂长 120kN 3.66、3、2.5 m 12、9、6 min-1 ZLH-1000 74kN.m 31.73 290 L 曲柄平衡 1517.5kg 1200mm 3.8m 连杆长 曲柄转向(井口在右) 大皮带轮直径 皮带型号 皮带根(组)数 电机型号 电机功率 额定转速 额定电流 额定电压 整机质量 3.4m 逆时针 1120mm D-7100 8 YQ280M2-8 55kW 740r/min 110.2A 380/660V 27315kg
悬点额定载荷 光杆冲程 冲次 减速箱型号 减速箱额定扭矩 减速箱传动比 减速箱油量 平衡方式 曲柄重量 曲柄重心半径 游梁前臂长 游梁后臂长
连杆长 曲柄转向(井口在右) 大皮带轮直径 皮带型号 皮带根(组)数 电机型号 电机功率 额定转速 额定电流 额定电压 整机质量
外型尺寸(长×宽×高)
三厂CYJY10-3-53HB抽油机 抽油机 三厂

毕业设计-液压抽油机设计

毕业设计-液压抽油机设计

液压抽油机设计摘要一种液压传动式石油开采抽油机,由包括液压泵、马达、控制阀、管路辅件在内的液压元件及相关机械零件装配组连为一个整体构成液压传动部件,通过其中的液压传动部件中的液压马达传动轮的轮面式或者齿式或者槽式传动结构与相对应的一端与采油油井的抽油泵连接杆相接的带式或者链式或者绳索式柔性传动件相配合,构成该机的往复工作机构。

通过由机、电、液元器件装配组连所构成的工作冲程和冲次调整控制系统来调整和控制该机往复工作机构,牵引石油油井的抽油泵按设定的冲程和冲次连续往复工作。

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端与液压泵的转子轴端直接或者经由连轴构件实现配合连接,经由液压控制阀、工作液过滤器、管路、附件将工作液容箱和液压泵之间组连成液压控制和工作回路,构成该液压传动部件的液压动力源部分。

一种滑块式盘传动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传动盘的外周直接装配轮面备有与绳或者带或者链式柔性传动件相对应配合的传动结构的传动轮,即构成该部件的动力转换和传动部分。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使用、维护成本低,明显节能。

关键词:液压泵1,液容箱2,控制阀3,传动轮4Hydraulic pumping unit designABSTRACTA hydraulic drive type oil pumping unit, by including hydraulic pumps, motors, control valves, piping accessories, including hydraulic components and mechanical parts associated with the assembly as a whole constitutes a group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through which the hydraulic parts of the hydraulic motor drive wheel or gear wheel surface, or trough-type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mission side and the oil wells pump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the belt or chain or rope-style flexible transmission parts matched to form reciprocating machine working bodies.Through the mechanical, electrical, hydraulic components, the assembly constituted by the work group with stroke and rushed revision control system to adjust and control the aircraft reciprocating body traction pump oil wells set by the stroke and the rushing back and forth consecutive working . Motor power output shaft and the pump rotor shaft directly or through a coupling component to achieve with the connection, via the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the working fluid filters, piping, accessories will be the working fluid between the tank and pump together into groups and work-loop hydraulic control, hydraulic components that make up the hydraulic power source part.One kind of slider-style disk drive low speed high torque hydraulic motor drive plate assembly wheel peripheral surface with a direct and flexible rope or belt or chain drive transmission parts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drive wheel, which constitute the components of the power conversion and transmission parts. It features: simple structure, manufacture, use, maintenance costs low, clear energy.KEY WORDS:hydraulic pump 1, the tank liquid 2, the control valve 3, wheel drive 4目录前言 (7)第1章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和应用 (10)§1.1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10)§1.2液压传动的特点及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11)第2章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2)§2.1工作原理 (12)§2.2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 (12)第3章液压系统工况分析 (13)§3.1运动分析、负载分析、负载计算 (13)§3.2液压缸的确定 (14)§3.2.1 液压缸工作负载的计算 (15)§3.2.2 确定缸的内径和活塞杆的直径 (15)§3.2.3 计算液压缸在工作循环中各个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的实际值 (16)第4章拟定液压系统图 (17)§4.1选择液压泵型式和液压回路 (17)§4.2选择液压回路和液压系统的合成 (17)第5章液压元件的选择 (20)§5.1选择液压泵和电机 (20)§5.1.1 确定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流量 (20)§5.1.2 液压泵的确定 (21)§5.2辅助元件的选择 (21)§5.3确定管道尺寸 (22)§5.4确定油箱容积 (22)第6章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22)§6.1管路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22)§6.1.1 判断液流类型 (22)§6.1.2沿程压力损失 (22)§6.2液压系统的发热与温升验算 (23)第7章抽油机—深井泵抽油装置及基础理论计算 (24)§7.1抽油机—深井泵抽油装置 (24)§7.1.1 抽油机 (24)§7.1.2抽油泵 (26)§7.1.3 抽油杆 (28)§7.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28)§7.2.1 泵的抽汲过程 (28)§7.2.2 泵的理论排量 (29)§7.3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 (29)§7.3.1 悬点承受的载荷 (30)§7.3.2 悬点最大、最小载荷 (36)§7.4抽油机平衡、扭矩与功率计算 (39)§7.4.1 抽油机平衡计算 (39)§7.4.2 电机的选择与功率计算 (42)§7.5泵效的计算 (44)§7.5.1 柱塞冲程 (46)§7.5.2 泵的充满程度 (48)§7.5.3 提高泵效的措施 (50)第8章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及节能技术 (52)§8.1系统效率 (52)§8.1.1 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 (55)§8.1.2 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 (57)§8.2抽油机井节能技术 (58)§8.2.1 抽油机的电能消耗的特点 (58)§8.2.2 节能技术 (59)附表 (64)前言一种液压传动式石油开采抽油机,由包括液压泵、马达、控制阀、管路辅件在内的液压元件及相关机械零件装配组连为一个整体构成液压传动部件,该部件与底座、支架及其连接构件装配组合构成的机架部分一道构成该机的主体结构,通过其中的液压传动部件中的液压马达传动轮的轮面式或者齿式或者槽式传动结构与相对应的一端与采油油井的抽油泵连接杆相接的带式或者链式或者绳索式柔性传动件相配合,构成该机的往复工作机构,通过由机、电、液元器件装配组连所构成的工作冲程和冲次调整控制系统来调整和控制该机往复工作机构牵引石油油井的抽油泵按设定的冲程和冲次连续往复工作,其特征是:通过连接底座将一种滑块式具有变排量、变流向结构和功能的液压泵与相匹配的动力电动机装配组合,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端与液压泵的转子轴端直接或者经由连轴构件实现配合连接,工作液容箱安装于连接底座的上部,经由液压控制阀、工作液过滤器、管路、附件将工作液容箱和液压泵之间组连成液压控制和工作回路,构成该液压传动部件的液压动力源部分;于一种滑块式盘传动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传动盘的外周直接装配轮面制备有与绳或者带或者链式柔性传动件相对应配合的传动结构的传动轮,即构成该部件的动力转换和传动部分;将此两个部分安装于装配有升降导向轮、配置有用于安放由数块配重块叠加组合构成的组合体托架的架体之上,通过液压管路沟通这两部分之间的液压回路,即构成该传动部件的完整结构;在其内部结构中,所采用的液压泵是一个由变量、换向液压泵与组合配流阀一体化的泵、阀组合体,其组合配流阀的具体结构是,于泵的壳体的体内沿壳体内腔轴心线方向平行设置有两阀腔,两阀腔的中部,各有一径向通液孔与壳体内腔沟通,与工作液进、回液管路相接的进、回油口沿水平方向、平行、并列、垂直于两阀腔轴线的方向设置于阀腔壁的外部,两油口的底孔分别将两阀腔垂直交汇贯通,阀腔的内置件的构成及由内向外的装配顺序依次是,由内阀体、内阀芯、内压缩弹簧、内腔依次装配中心阀芯和外压缩弹簧再由限位卡环限定的中间阀体和外端部设置有液压管路接口的外阀体构成;该组7合配流阀在泵的工作过程中的配流规律是,当一阀腔的径向通液孔沟通的是泵的吸液工作腔,则该阀腔的内阀芯被吸外移,开通进液油口与该吸液工作腔的液流通道,中间阀体连同内腔处于关闭状态的中心阀芯一道整体被吸内移,开通回液油口经由外阀体的径向通液孔和外端管路接口与所连接管路之间的通道;与此同步,另一阀腔的径向通液孔沟通的必定是泵的排液工作腔,此时该阀腔的内阀芯关闭、中间阀体封闭外阀体的径向通液孔,即进、回液油口与泵工作腔的通路同时关闭,中间阀体内腔的中心阀芯被工作液推动外移,开通泵的排液工作腔与外阀体外端的管路接口所连接管路之间的通路;该泵的工作液排量和流向的变换是通过其体内变位定子零件的轴心线相对于转子回转轴线的径向位移量的变化实现的,即,径向位移量增大,则排量增大,径向位移量减小,则排量减小,径向位移由转子回转轴线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则该泵改变工作液流向;变位定子的径向位移是通过径向相对装配于该泵的壳体上的两只平衡液缸的活塞杆受到控制液交替往复推动实现的,位移量值的确定,即泵工作排量的调定是通过调整液缸盖上的限位螺钉限定活塞复位位置来实现的,平衡液缸的液压动力是由液压系统中的控制回路提供的;在总体上,液压传动部件的整个液压系统是一个开式泵控马达容积调速及换向的液压系统,由液压动力传动工作回路和液压控制回路两部分构成;液压动力传动工作回路的基本构成是,工作液自工作液容箱经由供液管路、进液油口、组合配流阀进入液压泵的工作腔加压后,再经由组合配流阀、液压管路进入液压马达的工作腔,驱动马达旋转后,再经由液压管路、组合配流阀、工作液回液油口、工作液回液管路、回液过滤器过滤后返回工作液容箱,完成整个工作循环;液压控制回路的基本构成是,于泵的端盖上装配有工作液压力继电器、手动节流阀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端盖的体内设置有阀腔、装配有梭阀芯、预制有相关通液孔道、设置有两端和中间这三个油口构成梭阀结构,经由控制管路将组合配流阀的两只外阀体外端管路接口处分别与梭阀两端油口接通,梭阀的中间油口经由端盖的体内孔道分别与压力继电器的控制液接口和电磁换向阀进液口接通,该换向阀的两控制液油口经由盖体体内孔道、控制管路分别与径向相对装配于泵的壳体上的两平衡液缸的8油路接口接通,该换向阀的回液口经由端盖体内孔道与节流阀的一端口接通,该节流阀的另一端口经由端盖的体内孔道与泵的工作泄漏液容腔接通,由此构成本系统的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在工作状态下的适时控制状态是,分别自液压动力传动工作回路中与液压马达进、排油口相通的液压管路引入的工作液至梭阀的两端接口,经梭阀调控后,由梭阀中间接口输出压力控制液,该控制液一路至压力继电器,根据该控制液的实际工作压力相对于压力继电器设定的工作液压力额定值的超、欠状况自动控制动力电动机的运转或者停止;该控制液另一路至电磁换向阀,当电磁换向阀受电控换向,则与该阀相通的两平衡液缸中的工作液压力状态同时转换,即高压变低压、低压变高压,变为高液压力平衡液缸的活塞杆推动泵的变位定子向变为低液压力状态下的平衡液缸的方向移动,直到变为低液压平衡液缸的活塞受到限位螺钉的限制停止,移动的速度取决于节流阀对变为低压的平衡液缸的工作液回流施行节流强度的大小,当节流强度大,则移动速度小,与之相应的是液压马达的转换旋转方向的过程平滑缓慢,当节流强度小,则移动速度大,与之相应的是液压马达的转换旋转方向的过程相对迅速。

机械毕业设计124API偏置抽油机设计(含答辩课件)正文

机械毕业设计124API偏置抽油机设计(含答辩课件)正文

前言API偏置抽油机设计:RM912D-427-144前言目前,采油方法有自喷采油法和机械采油法。

自喷采油法的特点是利用地层本身的能量来举升原油。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能量逐渐消耗。

为了保证原油的稳产、高产,这些油井不能继续用自喷法开采。

同时,有一些油井一开始就不能自喷。

对于上述这些不能自喷的油井,就必须用机械采油法进行开采。

机械采油法又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种。

气举法的特点是利用压缩气体的能量,把原油提升到地面;而抽油法的特点是将各种结构的泵放到井下抽油,所以抽油法又叫泵法。

从国外石油最发达的国家来看,用抽油法开采的井数占绝对多数,约80%左右,而抽油法所开采的原油占半数以上。

由于我国油田的发展特点(处于开发初期和中期,采用注水措施),目前,无论在生产井数方面还是在原油总产量方面,自喷法都占相当大的比重。

但从原油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机械采油法,特别是使用抽油法的井数和产量都在增加,在一些老油井,几乎全用抽油法采油。

用抽油法开采,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抽油设备是游梁式抽油机或称作有杆抽油设备。

API(美国石油协会)抽油机规范(API SPEC 11E)中游梁式抽油机的种类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常规型抽油机、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前置式曲柄平衡抽油机。

它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方便。

游梁式抽油机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电动机、减速箱、四连杆机构。

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传动带动减速箱。

减速后,由四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游梁、横梁)把减速箱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为游梁驴头的往复运动。

抽油机在油田的开采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成“三抽”即: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的一部分。

抽油机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全天候常年野外连续运转,而且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因此要求抽油机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耐久性;同时还要具有性能领域宽、调节范围大、能源消耗低、易损件少、维护保养方便,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

近年来抽油机正在向低能耗、长冲程、高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采油机械复习题

采油机械复习题

采油机械复习题一、选择题1.抽油机按照平衡方式可分为机械平衡抽油机和(B气动平衡)抽油机。

2.抽油机按照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C无游梁式)抽油机。

3.游梁式抽油机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个绕支架轴承上下摆动的(B游梁)。

4.第一代抽油机分为常规型、变型、退化有游梁和(A斜直井)四种类型。

5.第二代抽油机分为高架曲柄型、电动机换向型、(D机械换向型)和其他无游梁型四种类型。

6.第三代抽油机分为单柄型、直驱多功能型和(B高架作业型)三种类型。

7.抽油机主机和辅机中不包括(A水泥基础)。

8.抽油机主机部分不包括(D电动机)。

9.抽油机主要是由底座、减速箱、曲柄、平衡块、连杆、横梁、支架、游梁、驴头、悬绳器、(A刹车装置)和各种连接轴承组成。

10.常规型抽油机的代号( D、CYJ)。

11.异相形抽油机的代号(A、CYJY )。

12.前置型抽油机的代号(B、CYJQ )。

13.游梁式抽油机游梁平衡的平衡方式的代号为(D、Y )。

14.游梁式抽油机减速器点啮合双圆弧型齿轮齿形代号为(A、H )。

15目前应用广泛的抽油机动力机是电动机和(A天然气发动机)。

16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将动力机的旋转运动变成驴头的(B往复运动)。

17.抽油机是一种地面采油设备,它和抽油杆、抽油泵配合使用能将井下的(C液体)抽到地面。

18.抽油机的工作原理是(C电动机)将其高速旋转运动传给减速箱的输出轴。

19.抽油机输出轴带动(D曲柄)做低速旋转运动。

20.抽油机曲柄通过(D连杆)、横梁拉着游梁后臂上下摆动。

21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表明该机驴头悬点最大负荷为(A、10)22、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该机光杆最大冲程为(C 3)m。

23、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表明该机减速箱曲柄最大允许扭矩为(C53)kN/m。

24、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其中(D B)表示的是平衡方式。

错误判断

错误判断

(×)1. AA001液态石油中通常溶有相当数量的气态烃和氧化物。

【气态烃和固态烃】(×)6. AA005【在地层原始状况下,】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称为原始气油比。

(×)7. AA006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它们在<相>【不】同程度上都可以作为生油的原始物质。

(×)9. AA008使有机物转化成油气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地质>【细菌】作用、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

(×)12. AA011天然气一定伴生在石油中.【天然气有的是从独立的气藏中采出,有的是伴生在石油中。

】(×)17. AA013初期生油阶段,沉积物埋藏<很>【不】深时,细菌比较发育,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生成大量气态物质。

(×)18. AA014油气运移的<自然>【动力】因素有:地静压力、构造动力、水动力、浮力、毛细管力。

(×)28. AA021地层水状态在岩石〔油层)孔隙中呈自由状态;油藏边水和底水呈<油水(气)混合>【自由】状态。

(×)29. AA021地层水粘度一般比纯水<低>【高】;温度对其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30. AA022油田水的深度、压力及含<水>【盐】等,对钻井过程中的工程措施和钻井液保护都是重要的资料。

小等。

(×)34. AB004边<外>【内】注水是指在油田含油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在内含油边界以内布置(×)45. AB014采用四点法面积注水,这样的井网<油井>【注水井】负担较重。

()46. AB0015地层压力一定时,生产压差增大,井底流压将减小,油井产量将升高。

(×)47. AB015静压是指<原始>【目前】地层压力。

(×)48. AB016吸水指数是指在每一个单位压力差的作用下,【每日】地层能吸多少立方米的水量(×)49. AB017累计气油比表示油田开发以来天然能量消耗的<总和>【总的情况】(×)56. AC009电源内部的通路称为外电路。

抽油机动态控制图

抽油机动态控制图
内 容 提 要
一、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定义 二、各线及区域的意义 三、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的分析 四、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的应用
动态控制图定义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是在 直角坐标系中以流饱比(井底流 压、沉没度等)为纵坐标,以泵 效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幅(简称工 况图)。
内 容 提 要
一、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定义
断脱漏失区
参数偏小区
动态控制图分析
0 0.1 0.2 10 20 30 40 50
η,% 60 70 80
0.3
P流/P饱 0.4 0.5 0.6 0.7 0.8 0.9
相应入口压力下泵效偏 b 高,流压、泵效不协调。 a e 原因分析: 理论分析 f 合理区 是不应出现的,主要是液 量或动液面资料不准导致 c 的。 治理措施:进一步核 d 实液量、液面资料,如液 断脱漏失区 面是否有泡沫段的影响。
1406.4 1003.66 801.37 1597.76 1404.4 1599.5 1598.9 907.34 1748.33 1796.89 1696.24 916.64 1603.1 1600.78 800.36 1597.09 1793.82 1005.61 1197.08
23.6 31.5 44.7 9.4 10.9 21 15.4 21.6 4.1 3.3 7.3 34 3 7.8 6.7 31.4 18.9 47.6 19.6
答案
1、计算泵效η、 P入口 ρ液= ρ水×含水+ ρ油×含油=1 000×0.935+925 ×(1-0.935) =995kg/m3 ; Q理=F×S×N×t× ρ液/1000=(0.056/2)× (0.056/2) ×3.14 ×4.2 ×5 ×24 ×60 ×995/1000= 74.1t/d; 泵效η= Q实/ Q理×100%=63.4/74.1 ×100%=8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