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七年级上 语文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往事依依》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往事依依》课件苏教版
02
这些文章不仅回忆了作者的成长 历程,还表达了对往事的感慨和 思考,有助于引导学生珍惜当下 ,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习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感 悟,培养积极的人生 态度。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 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方法建议
01
02
03
04
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分析细 节描写。
0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写作 技巧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析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在《往事依依》中,作者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像一串串美丽的脚印”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描 述的场景和情感。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特征。在《往事依依》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如“那一张张陈旧的相片, 像是在对我诉说往日的情怀”,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单元学习小结
知识点梳理 学习了如何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掌握了如何通过归纳和总结来提炼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本单元学习小结
• 学会了如何结合个人经历和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
本单元学习小结
能力提升 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培养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往事依 依》课件(苏教版)
目 录
• 单元导读 • 《往事依依》课文解析 •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 单元小结与作业布置
01 单元导读
单元主题介绍
01
本单元以“往事”为主题,收录 了五篇回忆性散文,通过描绘个 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生活的多 彩和人生的美好。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与目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涵盖了古代诗词、现代散文、文言文、作文训练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作文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句法结构和文学内涵,作文的深度和创新性。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课时分配与进度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分配每个单元的课时。

按照教学计划逐步推进,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五、学生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测验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鼓励学生使用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参考书等,提高学习效率。

七、特殊需求与支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对于有特殊才能和兴趣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支持他们发挥特长和潜能。

八、复习与考试安排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要全面覆盖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期望能够帮助七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扎实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大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大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大全七年级上册(13)1《次北固山下》2《赤壁》3《浣溪沙》4《十五夜望月》5《水调歌头》6《对联六副》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9《秋词》10《论语八则》11《迢迢牵牛星》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过故人庄》七年级下册(19)14《题破山寺后禅院》15《登岳阳楼》16《蝉》17《孤雁》18《鹧鸪》19《采莲曲》20《莲叶》21《赠荷花》22《白莲》23《莲》24《沁园春雪》25《卜算子咏梅》126《卜算子咏梅》227《木兰诗》28《观刈麦》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0《使至塞上》31《黄鹤楼》32《归园田居 (其三)》八年级上册(12)33《长征》34《春望》35《泊秦淮》3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7《过零丁洋》3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9《己亥杂诗》40《望岳》41《钱塘湖春行》42《登飞来峰》43《雁门太守行》44《别云间》八年级下册(14)45《闻雁》46《池鹤》47《迎雁》4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9《渔家傲》50《天净沙·秋思》5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2《无题》5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54《题红叶》55《山中》56《城东早春》57《夜雨寄北》58《论诗》九年级上册(13)59《塞下曲六首(其一)》60《塞下曲》61《凉州词》6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63《木兰花》64《蝶恋花》65《关雎》66《蒹葭》67《成功》引用68《相见欢》69《浣溪沙》70《龟虽寿》7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年级下册(7)72《饮酒(其一)》73《行路难》74《游山西村》7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观沧海》77《江城子·密州出猎》78《山坡羊潼关怀古》七年级上册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往事依依》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往事依依》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往事依依》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背景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往事依依》,这是一篇描写大众生活、人情世态的优秀散文。

通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优美的文学风格,了解社会、人情和亲情的重要,体会诗意的人生。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习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运用在写作中;4.意识到人情亲情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教师为学生简要介绍《往事依依》的背景和作者,解读文本风格和描写手法比如描写的时间和场景。

2.通读全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理取其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蕴含。

3.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掌握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描写和抒情手法。

4.尝试模仿文章的写作结构并写出类似的故事或事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5.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中所体现的人情亲情和对我们的启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听读、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通过课堂展示、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个性化差异课程设置等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往事依依》的背景和作者,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步:课文阅读(20分钟)全班带读,老师在课文中让学生抓住散文主题,并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分享观点和感受,加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领会。

第四步:写作练习(20分钟)学生尝试模仿文章的写作结构并写出类似的故事或事件,并自己撰写一篇类似书面文章。

第五步:文学欣赏(10分钟)老师现场选读或让学生表演优秀篇章,展示学生自己的文学水准。

第六步:反思总结(5分钟)老师提问并与学生讨论本堂课的收获、体验和不足,为日后教学改进提供反思依据。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集体听读、小组讨论、写作练习和文学欣赏等,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个性化差异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教版语文7上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苏教版语文7上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七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1.文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周代国名。

履,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韩非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扁鹊治病、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

2.文章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

秦王嬴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执政时,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

后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

二、重点字词1.字音遽.( ) 契.( ) 涉.( ) 惑.( )履.( ) 遂.( ) 宁.( )信度.( ) 自度.( )其足 2.词语解释3.一词多义度:自度其足 量长短 而:而置之其坐 连词,表承接 吾忘持度 尺码 而忘操之 连词,表转折 宁信度 尺码 而剑不行 连词,表转折之:置之其坐 代量好的尺码 其:自度其足 代词,自己的 至之市 去,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代词,他的 忘操之 代量好的尺码 置之其坐 代词,他的 反归取之 代量好尺码 遽契其舟 代词,那 试之以足 代鞋子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他 入水求之 代剑 自:自度其足 自己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履:鞋。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乃:才。

及:到,等到。

罢:散了。

宁:宁可。

无:不。

涉:搭船渡过。

遽:立即。

契:雕刻。

是:这儿。

若:像。

或:迷惑,糊涂。

吾剑之所从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自舟中坠于水从取消句子独立性4.通假字•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三、重点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和反思《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和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

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

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学情分析1、本班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且语文底子最薄弱,尖子生少,差生面大,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

但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在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培养下,学生逐步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上课还能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2、诗歌是文学的精华,语言精炼含蓄,意境优美。

本文为现代格律诗,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学习体验,本课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新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往事依依》基础字词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往事依依》基础字词

《往事依依》基础字词
1.注音
于漪(yī)徜徉(cháng yáng)浩淼(miǎo)
素娥(é)婵娟(chán)雕镂(lòu)
镌刻(juān)谆谆教导(zhūn)铭刻(míng)
2.解释词语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淼:形容水大。

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

雕镂:雕刻。

镌刻:雕刻。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也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或事业繁荣兴旺。

心旷神怡:性情舒畅,精神愉快。

谆谆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寓言二则》译文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寓言二则》译文

《寓言二则》译文
《郑人买履》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这不是很糊涂吗?。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课后达标训练一、双基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lào()饼。

(2)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liàng()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2.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1)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红运:,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2)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感。

本命年:(3)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发烧:3.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

B.这是当地人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奶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

D.这是奶奶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

4.综合性学习。

(1)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携手结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2)你们当地过年的习俗是什么?答:(3)过年时,人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寄托着自己最美好的愿望。

相互见面时喜欢说吉利话、祝福的话,你听到过哪些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祝福语:生意人、官员、学生、工人、老人……)答: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5~9题。

5.“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是(正面/侧面)描写,表现了“我”大吃大嚼的情景。

6.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能承上启下的句子。

答:7.腊月初一炒的年货和平日相比,有什么不同?答:8.“花生、瓜子、玉米花儿”在现在看来并不足为奇,为什么要“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答:9.父老乡亲们如此重视过年,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 4《三峡》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 8《狼》七年级下册: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15《晏子使楚》 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20《马说》 21《陋室铭》22《活板》 23《核舟记》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27《陈涉世家》 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 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文言文是七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1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

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⑶《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
则不动矣。”

完毕,了事 动词,用钉子钉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遵照
于是,就
翻译:没有办法,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 子,拿着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塔动的原因。喻皓 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 就不会晃动了”。工匠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于是就稳定 了。
4、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因为
更加紧密相束
互相 好象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
动词,走,踩踏
连接
人皆伏其精练。
同“服”,佩服
翻译: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 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楼板上, 上下及其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 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那座塔晃动。工匠说:“木 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用瓦片 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 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把金钗送给她, (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 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 了。”工匠遵照喻皓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 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 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 (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布:铺、排。 故如此:所以这样。 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把金钗送给她。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 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但,只。 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 人皆伏其精炼:人们都佩服他的高明。伏,通 “服”,佩服。其,他。

2024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生字词和短语,能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本学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和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阅读理解题目。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等方法,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字词和短语的掌握。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相关话题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学生利用字典或手机APP等工具自学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记录在笔记本上,为后续的讨论和讲解做好准备。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对生字词和课文的理解。

小组内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向全班提问。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着重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形成知识体系。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链接: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疑引导: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词义。

标注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为后续的讨论和讲解做准备。

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相互交流,寻求解决方案。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教师释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难点,教师进行解答和澄清,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4. 深入探究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结构布局、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和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归纳: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升拓展: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堂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借鉴。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1.汉字与拼音:o巩固汉语拼音的掌握,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o学习并书写常用汉字,注意笔顺、结构。

o积累常用词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

2.语法与修辞:o初步了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如词性、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

o学习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o阅读不同类型的现代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o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大意及细节信息。

o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古诗文阅读:o学习并背诵简单的古诗词,理解其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o初步接触浅易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积累文言词汇。

三、写作技巧1.写作基础:o掌握日记、书信、通知等常见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o学习如何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构建文章框架。

2.记叙文写作:o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o强调叙述的条理性、生动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3.作文修改与润色:o学习如何修改作文,包括错别字、病句的纠正,以及语句的通顺和连贯。

o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表达效果。

四、文学欣赏1.文学作品鉴赏:o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o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2.名著导读:o简要介绍一些文学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o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

五、综合实践1.语文综合活动:o组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语文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o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板报、校刊的编辑工作,锻炼其写作和编辑能力。

2.跨学科整合:o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学作品,或利用美术知识设计文学作品插图等。

o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信息技术应用:o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查找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学生,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注重利用资源。 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有效的利用能事半功倍。
说学法
文言文距离现在年代较远,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学生 的合作、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要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的 内容,视频、资料的插入是必不可少的。
说教学程序
说导入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 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 分特别是有关学习及个人修养的内容依然指导人们去学习去做 人。引出对《〈论语〉四则》的复习。
话说说你的见解Biblioteka 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想修养:
孔子及《论语》
孔子的时代、地位及影响
(播放孔子生平视频)
《论语》的特点、内容及价值
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读经典书,做有根人。
巩固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掌握孔子及《论语》知识) 2、解释重点实词。 3、翻译重点句子。 4、学会分类练习。(掌握文章内容) 5、理解《论语》的价值。
复习课文
疏通文意 教师指导:
复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特别 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其次要正确翻 译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先齐读、齐背第一则,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 句子。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它三则。
概括内容 谈谈对这四则语录的理解,或者就你最有体会的一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默写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3)理解课文,了解孔子的成就及《论语》价值。
教学重难点 默写、翻译、理解课文。
说教法
注重合作、探究。 这一点体现了阅读教学理念中的阅读互动理念。所以在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检测题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对高山喊:周总理--(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B.一个矮小而结实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好个国民党政府"友邦人士"!(引号表示讽刺、否定)
D.带着他的师跨"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

(引号表示引用)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
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公路被护栏剖成两条河,车辆在各自的河道上奔驰疾驰,川流不息。

B.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D.本次冬奥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未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C、张成同志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一些不法商贩在早已过期食品的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出售,必须狠狠打击这种不法行为。

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8.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9、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10、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2分)
物花天宝()阴晴园缺()天崖海角()水声孱孱()陈词烂调()火烧火缭()自明得意()不曲不挠()奇貌不扬()指手划脚()恰然自得()走头无路()小心冀冀()摇摇欲堕()危言悚听()惊慌失错()
三、默写。

(38分)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3、,铜雀春深。

《赤壁》
4、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5、淡黑起伏的连山,,。

6、中庭地白,。

今夜月明,?
7、不应有恨,?人有,月有,
8、a、四面湖山归眼底,。

b、青山有幸埋忠骨,。

9、a、路漫漫其修远兮,。

b、他山之石,。

C、人生自古谁无死,。

D、日出江花红胜火,。

10、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1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12、看吧,,,好像日本看护妇。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微露出点粉色。

13、春天像,,。

春天像,。

春天像,,。

1、A 2.D 3、c 4.D 5.b 6.D 7.B 8、A(B“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C“列宁过去所用过的”移到“各式各样”前面。

D“引起了”移到“广泛的”前面。


9、D(A“无不使人”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

B“节奏”“让人看得”主谓不搭配。

C“文字”放在“即使”后面。


1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