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让学生了解一些地方特色文化,拓宽视野。

5.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校园礼仪学习基本的校园礼仪,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2. 第二课:家乡情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三课:环保小卫士学习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4. 第四课: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拓宽视野。

5. 第五课:人际沟通与合作学习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讨论等。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讲解、实践、观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上册》2.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实物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

4. 作业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课:我们的社区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包括居民、设施、组织等。

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进行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的资源和服务。

七、第七课:安全常识教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八、第八课:健康生活介绍健康饮食、运动和休息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节: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家乡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

3. 第三节: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业的讲解。

4. 第四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家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讲解。

5. 第五节: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教学难点:家乡民间艺术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地方网站、论坛、新闻等。

六、第六节:家乡的知名人物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讲解。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上课时间什么时候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要掌握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由于学生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征,这也是我们利用的优点。

二、教材分析:地方课程教材主要以探索活动和生命的秘密两书为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我上学了、第二单元良好的习惯,第三单元学校的一天,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的特点是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抓住了小学生兴趣多好奇心理强,设计了富有趣味的探索活动为主题,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儿童生活和空间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有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3、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主题构件模式多样化,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提升,以问题解决为主,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和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教学内容:a. 地理位置: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b. 气候特点: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

c. 水资源: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d. 动植物资源:家乡的常见动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教学内容:a. 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演变、古建筑、历史事件等。

b. 民俗风情: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c. 名人故事: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等。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 教学内容:a. 自然资源:家乡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b. 环境保护:家乡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环保意识等。

c. 可持续发展:家乡的发展战略、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家乡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激发学生探索家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的家乡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第二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

3. 第三课:家乡的风景名胜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旅游资源、特色美食等。

4. 第四课: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内容:介绍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未来规划、产业特色等。

5. 第五课:我为家乡骄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家乡的优点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家乡的特点。

2. 学生热爱家乡,表现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未来出谋划策。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家乡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我的家乡”活动一: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特产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记录下每个小组的发现。

活动三:教师总结,呈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知识。

2. 第二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活动一:观看家乡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教案一:认识家乡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认识家乡”。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b. 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c. 能够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理位置。

2.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貌特征。

3.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3. 学生课桌上的地方地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幅描绘家乡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东西?你认识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你家乡的特色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二、探究(2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a. 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提问:“你的家乡在哪个省份?在哪个城市?在哪个方位?”b. 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或地图找到家乡的位置,让他们找出家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貌特征。

a. 准备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呈现家乡的山川、河流等地貌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或图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a. 准备图片或照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照片,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实践(15分钟)1. 按照小组规模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倾听和提问。

四、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五、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发表感想: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家乡探索活动,例如在周末带家长到家乡的重要地标参观。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社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设施、景点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社区的变化,发现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社区变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社区环境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章:探索家乡的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

2.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

1.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2.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3. 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民俗活动,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熟练掌握传统手工艺。

第三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提出的环保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有创意的环保建议。

第四章: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

2.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底蕴。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3课时:总结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

2. 社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与措施等。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式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1. 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习家乡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与友善。

2. 学习家乡的发展变化,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第2课时: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课时)1. 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第2课时: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3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2课时)1. 第1课时: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进学生对国家丰富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第八章:《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

3. 采用情景教学法,带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计划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第1节:家乡的自然环境第2节:家乡的历史传统第3节:家乡的民俗风情2. 第八章:《祖国的大好河山》第1节:名山大川第2节:风景名胜第3节:保护自然风光六、教学活动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活动一:搜集家乡特色文化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活动二:开展家乡历史传统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活动三: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第八章:《祖国的大好河山》活动一:观看祖国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景点及其特色。

活动三:开展保护自然风光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资源1.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资源一:家乡特色文化资料,如民俗、传统手工艺等。

资源二:家乡历史传统文献资料,如地方志、历史照片等。

资源三:家乡自然环境资料,如地理、气候等数据。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地方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名人故事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景观的传承与发扬意识。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丰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业、工业、特色产业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物产的珍惜和推广意识。

4. 第四课时:家乡的人民生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民生活的关爱和改善意识。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战略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保护与发展的参与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典型事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意识的培养。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地域认同感的增强。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上册。

2. 课件: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产丰富、人民生活、保护与发展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4. 调查问卷: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情况。

5. 网络资源:查阅家乡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背景知识]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脏了,手脏了,就需要洗了。

看看自己的手,看似不脏,但看看洗过手的水就知道了,看似干净的手其实并不干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活动中,我们的手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手是很容易弄脏的。

所以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用肥皂仔细地洗,用流动的水洗,把肥皂也洗干净三个方面。

教材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认识、学习洗手的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进行的。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教学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展开的。

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取得成果的前提。

要求课前能为每个小组准备洗手的水盆和水、肥皂等物品,擦手的毛巾以及最后用流动的水洗手的场地。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活动二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活动三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第二课: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传承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

4. 第四课: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先贤的品质。

5. 第五课: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的图片、视频、报纸文章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内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底蕴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2. 第二周:家乡的美食教学内容: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实践活动:制作家乡特色美食3. 第三周: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民间艺术形式、制作技巧、文化内涵实践活动:学习民间艺术制作4. 第四周: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贡献实践活动:讲述家乡历史名人故事5. 第五周: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3. 分析地方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其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美食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糕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美食的魅力。

3. 分析地方美食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品尝法: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特色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3. 展示: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品尝: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以及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的历史、民间传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讲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农业产品、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公园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5. 家乡的人物故事: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杰出贡献者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热爱之情以及地方文化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文字资源。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等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我眼中的家乡”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拍摄或收集的家乡图片,并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

2.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节”,让学生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

3. 组织“家乡文化之旅”,参观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习俗3. 家乡的特色美食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艺术3. 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四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1. 家乡的经济发展2. 家乡的社会事业3.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五课时:我为家乡骄傲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报道等。

六、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土地资源2. 家乡的水资源3.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程度。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介绍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程:详细讲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展示家乡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风景名胜:有名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自然地理特点:详细讲解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3. 展示风景名胜图片: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第三章:家乡的历史底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们的家乡学习地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文化特色:认识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2.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资源学习生态环境:了解家乡的植被、动物资源。

保护意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3. 第三课:家乡的人物历史人物: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贡献。

身边榜样:认识家乡的劳动模范、优秀代表。

4. 第四课:家乡的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状况。

社会事业:认识家乡的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5. 第五课:家乡的变化与未来发展历程:回顾家乡的发展变化。

未来展望:展望家乡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2. 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

3. 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包括地理、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通过观察报告、作文、绘画等形式体现。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上册》。

2. 教辅资料: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网站、文章、论坛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六、第六课:家乡的传统文化1. 学习内容:传统艺术: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传统手工艺:学习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刺绣、编织等。

2.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欣赏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第七课:家乡的美食文化1. 学习内容:特色美食:了解家乡的特色菜肴、小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翁下小学:叶志明一、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有学生15人。

因为地处边远地区,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储备及少。

而且又是一年级新生,有很多知识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的能力,对于这类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

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二、学期教学目标: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从中体会其友情和乐趣。

2、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

3、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

4、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

5、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

6、懂得垃圾应仍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7、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懂得在不同才,场合要注意说话声音,学会轻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8、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养成不说谎的习惯。

9、培养与同学合作的精神,以及练习身体的反映能力。

平时能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期教学措施: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认识新同学(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2、能简单地向别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同学之间的交往,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初步学会同学之间的交往,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教学过程:1、我们来打电话:(1)你会打电话吗?谁来试试?如果别人打电话来,你怎么介绍自己呢?学生讨论,反馈。

(2)如果时你给别人打电话,你怎么介绍自己?学生讨论,反馈。

2、分小组做打电话的游戏。

3、两个小朋友在玩球,你想和他们一起玩吗?那么你准备怎么和这两位同学说呢?在小组内试一试,表演。

4、游戏:两个原来不认识的小朋友,现在都要到我们班来学习了,他们要认识一下,应该怎么自我介绍?同桌表演。

5、路上碰到一位老师,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们应该怎么回答?我不认识这位老师,不敢回答。

我很快跑掉,不回答。

我停下来,看着老师回答。

请你说说,你会怎么做?6、除了姓名,我还可以介绍自己的什么特点?说说自己有什么特点?希望知道同学的什么特点?7、我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

认识新同学(第二课时)(2)教学目标:1、利用游戏来寻人。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同学之间的交往,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初步学会同学之间的交往,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课前准备:“寻人信息卡”、笔教学过程:主题活动:寻人游戏活动道具:“寻人信息卡”、笔。

活动程序:注意事项:1、本游戏可以在陌生群体中进行,通过游戏学会主动交往与沟通。

也可以在同班学生中进行,通过“寻人”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进一步了解。

2、在一个栏目中可以签不止一个人的名字,看看谁签的名字多。

主持人要对签名人进行核实,进行防止假、乱信息。

3、符合同一特征的学生相互交流后,派一名代表做全班分享。

4、“寻人信息卡”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增减。

我们做玩游戏(3)教学目标:1、会玩“石头、剪子、布”,知道玩这个游戏的几种玩法。

2、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了解游戏规则:1、玩过“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吗?2、用什么手势分别表示“石头、剪子、布”3、还可以用什么脚步分别表示“石头、剪子、布”4、“石头、剪子、布”之间的关系怎样?石头赢剪子,剪子赢布,布赢石头二、玩游戏:1、老师与一学生玩:三局两胜制2、分四人小组玩,(1)先和同桌玩,(2)再先后同学玩,(3)最后交叉同学玩3、统计玩得结果,知道四人小组最多一人赢三次,也有可能每人赢三次。

4、让赢的同学再用脚表示,玩一玩。

5、再请胜者比赛,逐一淘汰。

决出胜者。

6、最后赢者当点金人。

点到的腿缩进。

玩小棒(4)教学目标:1、会玩小棒,知道玩小棒的几种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做事情时细心的习惯。

3、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1、出示小棒:会玩小棒吗?说说你们都是怎么玩的?2、讲解玩小棒的方法:(2—4人一组)先用“石头、剪刀、布”决定顺序,撒棒时小棒落地或取棒时时移动小棒者失败,取棒多者为胜。

或以小棒的不同颜色记分,总分相加多者胜:红色10分,黄色8分,白色5分,蓝色3分。

3、请2个小组的小朋友分别示范两种玩法。

4、小小组合作任选一种方法玩小棒,小小组长记录成绩。

5、全班小结评比:(1)小小组长汇报小小组内同学的成绩,评选出“最会玩的小朋友”和“最守规则的小朋友”(2)全班评选出“最守规则的小小组”若干。

跳房子(5)教学目标:1、这是一个单脚跳和双脚跳的活动,可以锻炼与发展孩子们的腿、脚步的肌肉以及跳跃与身体平衡的能力,2、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方面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弄清游戏规则并遵守课前准备:蓝色通道处画上画上四组格子教学过程:活动(一)踢方格1、我们来玩踢石子的游戏。

这个游戏又叫造房子。

2、老师把大家带到跳方格的场所。

3、老师或请事先指导过的学生示范怎样玩踢石子的游戏和规定。

(1)仍石子时不能仍出目标方格外。

否则就失去本轮继续下去的资格。

(2)跳方格时不能踩线。

否则也失去本轮继续下去的资格。

(3)踢石子回来时,只要求不踢出两条边线之外就可以了。

4、请几个同学试一试,看看有什么问题?5、分小组活动活动(二)踢圆圈。

1、踢石子还有不同的玩法。

2、我们来看看“踢圆圈”是怎样的。

教师示范踢圆圈的方法。

3、让看懂得学生试试玩玩。

挑花线(6)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尝试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尝试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编中国结的线。

学生准备:每人一根粗长线。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来挑花线。

1、导入:会玩“挑花线的游戏吗?2、请一位会挑花线的学生挑给大家看。

3、老师师范一次挑花线。

活动二:在手上挑一个简单的花线。

1、把粗线或细线接成圈,套在两只手上。

2、跟着老师做挑花线的动作。

3、自己在手上挑一个简单的花线。

活动三:两人合作挑花线。

1、请一位学生用粗带在手上挑一个活动二的花线。

2、老师演示从别人手上挑出新花样的花线的过程。

3、请两个学生模仿做一次。

4、分成两人小组,做两人合作挑花线的游戏。

活动四:学习更多的挑花线的花样。

1、两人合作学习新的挑花样的花线。

踢毽子(7)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自己做简单的毽子。

2、基本掌握踢毽子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基本掌握踢毽子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做毽子的材料教学过程:1、做毽子:将彩带剪成13厘米左右长短的一条,大约四五十条,用一根长线系住中段,做成球形。

一个简单的毽子就做成了。

2、踢毽子:教师示范或学生示范。

(不会踢的学生可先用一根长线系住毽子踢,等熟练之后再去掉长线。

)3、学生练踢毽子,教师指导。

4、学生分组练习踢毽子,每组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踢。

5、分小组踢毽子比赛:2分钟时间,小组内小朋友踢的毽子踢相加,多者为胜。

我们一样吗?(8)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身体的各个部分。

2、知道人和人之间有很多区别。

3、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水彩笔、铅画纸、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活动:1、分队活动:小朋友们,请你数一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把男女同学分成两个队。

2、两人一组,伸出右手,仔细比较,两个人的手一样吗?3、找一找,两只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交流:1、教师板书:相同点:有手指五个有手掌有指甲2、找两只手又有什么不同点。

(1)同组两个人把手贴在一起比较,你发现什么?板书:大小、长短不一样。

(2)人把手掌画在纸上,进行比较。

3、继续比较(1)同桌比较,我们的声音一样吗?(2)小组游戏,这是谁说话的声音?三、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要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身体的特征。

男孩和女孩(9)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进行初步的性的教育。

2、通过观察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初步的性的教育。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水彩笔、铅画纸、教学过程:一、引入:1、说说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你是怎么知道的?2、女孩一起说:我们是女孩!男孩一起说:我们是男孩!3、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二、活动:1、我们一起来画一个男孩。

我们画的是男孩吗?男孩是怎么样的呢?讨论,反馈。

2、我们一起来画一个女孩。

我们画的是女孩吗?女孩是怎么样的呢?讨论,反馈。

3、男、女厕所的标志,问:这是什么标志?男孩和女孩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我很聪明(10)教学目标:1、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不同用处,能合理利用各器官。

2、善于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善于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一个布袋、文具盒等教学过程:一、亮眼睛:1、出示幻灯图片,请小朋友看看,这里有几种颜色的花?出示幻灯图片2,仔细观察这两张画一样吗?2、同桌两人合作,找找画上的不同点。

3、交流汇报:说说我饿眼睛能看清写在黑板上的字吗?我的眼睛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吗?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二、顺风耳:1、说说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处?2、游戏:小组游戏,一个人把眼睛蒙上,其他人拿文具等东西敲打,发出不同的声音,让蒙上眼睛的同学猜猜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三、神奇的小手:1、互动游戏:用手摸一摸,猜猜不袋里面有什么。

(用手摸,不准看,只能用手感觉)2、教师出示一个信封,既看不见用手也摸不着,猜猜里面是什么?想一想,我还有什么办法吗?四、小结: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

小朋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也要不断的向别人学习他人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