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蔡元培的思想自由

合集下载

略论蔡元培的大学制度思想

略论蔡元培的大学制度思想

略论蔡元培的大学制度思想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蔡元培在大学制度方面的思想研究和实践探索广泛而深入,针对当时中国大学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并坚信推进大学教育改革是推进整个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蔡元培的大学制度思想的基本特点、理念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大学制度思想的基本特点蔡元培的大学制度思想,体现了时代的精神特征和自由民主主义的理念。

其主张实行自由主义大学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认为大学应该实行“三自”,即自由、自治、独立。

他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才,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个性自由的发掘和培养。

蔡元培主张实行“民主分层”的校友会制度,说服学术界完全不插手学校的行政管理。

他提出的这些个性化和民主化的大学制度思想,为当时中国大学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

二、大学制度思想的核心理念蔡元培的大学制度思想的核心是“伦理性与民主性相统一”的理念。

他认为,大学教育是人类伦理性的核心,应该要求学生拥有高度的文化素养、优秀的品质以及异于常人的见识和智慧,强化学生自由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实现“自由、博雅、专业兼备”的大学教育目标。

他主张实行“选择型”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精心搭建音乐、舞蹈、美术、戏剧、体育等各类文体课程和活动。

三、大学制度的具体实践蔡元培的大学制度思想的具体实践主要体现在创办和改革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国立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上。

在南开大学,蔡元培积极倡导和实践他的大学教育理念,如每年固定某一周在湖畔教学与休养相结合、选修制度、沙龙制度、尚书讲演、师生轮座等。

在北京大学,他将根据素质和兴趣的选修课程作为学生培训的组成部分,努力推进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价值及其个人发展的意义。

他还希望建立一个社会科学类研究机构,使学校成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中心。

浅谈蔡元培教育思想

浅谈蔡元培教育思想

浅谈蔡元培教育思想05级课程与教学论李雪华2005164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教育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和倡导者.他的一生,除旧布新,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辛亥革命前,他通过兴办教育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民国成立之初,他以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的未来。

1917年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其五育并举、教授治校、教育独立等思想均流传深远,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主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语)这是对蔡先生的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

从清末的翰林到出国留学,蔡元培不仅具备了坚实的中国文化根底,同时对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他痛切地认识到中国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对人才的扼杀,对科举制的余毒深恶痛绝,提出将教育的目标定为“育国家之良民”,认为新教育“当解放个人之束缚,而一任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在他看来,教育之目的在于健全人格,这也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教育的目标之所在。

他在《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这个思想贯穿到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去。

一、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首倡于蔡元培于1912年2月11日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发表的著名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蔡元培与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针锋相对,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五项教育。

这五项统统不可偏废,并且是相辅相成,相融相通的。

前三者为隶属政治之教育,后两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而蔡元培尤其注重后两者,他曾说惟世界观、美育“鄙人尤所注重”(《蔡元培美学文选》)在我们这里着重谈谈美感教育。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摘要】蔡元培先生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而奋斗,在教育思想上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他在北大改革中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不仅对当时学术的繁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还使北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所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1868 ~1940) ,字鹤卿,号孑民,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其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涉猎广泛,但他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励精图治、除旧布新,把一个封建主义的旧北大改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北大。

在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他厉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并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主张产生的思想基础蔡元培认为办大学要“仿世界各大学通例, 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①在学术上“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在课程设置上融合中西, 择善而从;在教师聘任上, 以学诣为主要标准, 广纳不同学术思想的优秀教师。

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能提出这一具有变革意义的开明主张,是与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信念和博采众长、融贯中西的思想体系密不可分的。

蔡元培追随孙中山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奋斗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信念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的思想基础之一。

蔡元培是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之一。

他在全国教育临时会议上分析了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教育的不同点,首要在于君主时代的教育要剥夺人的个性, 民国教育则要培养人的个体意识。

而“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主张正是为学生接受进步的革命思想、学习新文化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发展个性的良好环境。

浅谈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浅谈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关键词 : 蔡元培 ; 自由教育 ; 教育独立
这种 自便是“ 仁爱 ” 。【
自由是 人 类 永 恒 的 话 题 , 人 类 思 想 史 上 , 许 多 不 同 在 有 意 义 的 自 由。 般 来 说 , 家一 方 面重 视 道 德 的 自由 , 为人 一 儒 认
由此可见 , 蔡元培对 自由的理解不仅仅是中西思想 的简 单组合 , 而是深层次 的思考得 出的精华之论 。他的 自由观里
的 教育 事 业 洒 下 自 由的 种 子 。
福州
30 0 ) 5 0 7
自己 的观 念 或 者 欲 望 凌 驾 于 他 人 之 上 , 味 着 尊 重 他 人 的 自 意 由 的权 利 , 通 于 客 观 。 观 和 客 观 二 者 相 对且 相 成 , 它 主 这是 一 种 不 被 干 涉 的 自由 , 消极 意 义 的 自由 。 是 最后 , 蔡元 培认 为若 自由 只关 乎 自身 , 则失 之 完 整 。 自由 应 当还 有 “ 己欲 立 而 立 人 , 欲 达 而 达 人 ” 极 的道 德 意 义 , 己 积
道家庄子则追求心灵 的绝对 自由, 他认 为 自由是 冲破一 切世俗的纷扰 , 达到“ 鱼相忘于江 湖 , 人相忘 于道术” 的舍弃
世 间 一 切 的 自由之 境 。 西 方哲 人把 自由视 为 人 的权 利 , 这 种 权 利 不 受 外 界 环 且 境 的 侵 犯 。 因此 , 谓 的 自由 的人 便 是 外 界 环 境 能 允 许 人 为 所
人格 , 蔡元 培撰 写的《 对于新教 育之意见》 一文便是对 “ 自由
人 格 ” 好 的解 答 。 最
自身的利益做 自己愿意做 的事情 , 且能够遵从社会道德和社 会契约 , 自主的做他应 当做 的事情 。人不但要有抉择的权 能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10]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

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11]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

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这一办学原则。

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

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实际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教员方面。

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

只要由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

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坚持辞退。

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

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恰恰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的历史功勋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的历史功勋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的历史功勋作者:暂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1年第6期容纳异己的雅量1917年1月,蔡元培莅任北大校长,他给北大制定了崭新的办学方针,他说:“我对各家学说,依各国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他认为大学之大,就在于海纳百川,各种学术思想在这里都应有一个平等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以营造一个多元的思想、学术发展的空间。

在这种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吸纳了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既有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又有政治上保守但确有学术造诣的大家,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崔适、陈汉章等。

当时,很多新潮学生对蔡元培聘用这些人很不以为然,蔡元培就开导他们:“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

”已是文科学长的陈独秀也帮着做学生的工作,他对学生们说:蔡先生是正确的,“他是对于各种学说,无论新旧都有讨论的自由,不妨碍他们个性的发达;至于融合与否,乃听从客观的自然,并不是在主观上强求他们的融合。

我想蔡先生的兼收并蓄主义,大概总是如此。

”蔡元培要把这种清新活跃的空气吹到学生中去,他不主张学生读死书,死读书,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和创办各种学术、社会团体,办报办刊。

校本部就率先创办出版公报性质的《北京大学日刊》和研究学术、自由讨论的《北京大学月刊》。

顾颉刚先生回忆:“北大学生本来毫无组织,蔡先生来后就把每班的班长招来,劝他们每一系成立一个学会。

许多班长退下来踌躇道:‘这件事怎么办呢?’因为同学间太散漫了。

但靠了蔡先生的敦促和指导,以及学校在经费上的帮助,许多会居然组织起来了。

……谁高兴组织什么会就组织什么会,谁有什么技艺就会被拉进什么技艺的会。

平时一个人表现自己能力时有出风头的嫌疑,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虽欲不出风头而不可得了。

”不仅各类学会团体可以在北大安身立命,自由发展,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在当时被视为异端和另类的学问,也可以在北大自由讨论和研究。

蔡元培的思想总结

蔡元培的思想总结

蔡元培的思想总结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汝珍,号舫窗,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教育界的奠基人之一。

蔡元培的思想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启发,致力于教育改革,主张普及教育、推进女子教育、强调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培养等。

以下是对蔡元培思想的总结:首先,蔡元培强调了教育的普及和民主。

他认为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应该被广泛普及。

他主张推广义务教育,提倡为富裕阶层和穷困家庭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民主的,不分贵贱、男女,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蔡元培主张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女子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提倡以崇尚个人独立为主旨的女子教育,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实现性别平等。

他强调女子教育要注重培养女性的理智和自我意识,倡导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为。

他还主张要给予女性与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让她们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决策。

第三,蔡元培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

他提倡注重学生的品行和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以塑造他们为人处世的品质和能力。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个体的人格完善和社会的和谐进步的基础,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第四,蔡元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应该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充分的自由和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学生应该多进行实践和实验,不拘泥于书本知识,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蔡元培倡导了国际主义和文化交流。

他强调西方文化和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和启发,提倡将中国和西方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人物浅评蔡元培

人物浅评蔡元培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引领者近代中国的学术思想界,是个“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当清朝依旧沿袭着儒学汉风之际,欧美列强用强势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西方的民主人文科学也尾随着炮火逐渐渗入了这个东方古国。

这是一个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思想碰撞的时代,这是一个更新过渡的时代。

而在此期间,也造就出一位又一位的文学巨子,其中,便有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

这位出身于清代的浙江商家子弟,成长生活在素以人文荟萃、国学隆盛而闻名的绍兴古城。

从小的耳濡目染、年幼的父逝,以及母亲对他的慎言教导,潜移默化却又深切地影响了他品行的养成。

凭着博学强记和一手“怪八股”,数年间,蔡奇迹般的由一届布衣寒士跻身于帝都北京翰林文苑,令多少学子羡煞不已。

然而,随着西方近代文明和洋务新政的清新气息的熏染,使他开始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观念,并启动了内心深处某种价值的转换。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是给予他莫大的冲击,使他重新审思自己的人生。

1897年,全国各地喧腾起改良的热潮。

蔡对于维新党人“吾所默许”以及对百日维新的赞同和对仁人志士的同情,无不显示他思想的逐步转变。

宫廷政变,官场昏聩,好友的流放失散,民智的封闭,使他痛心疾首,深感京无可恋。

于是乎,他轻抛功名,挂冠而去。

开始回乡兴办新式教育,研习外文,探求新知,怀抱着“志以教育挽彼沦胥”的信念,决意踏入教育救国的漫漫长路,也便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幅新篇章。

1902年,蔡赴日游历,这是他第一次踏出国门。

归国后,受南洋公学退学风潮影响,蔡兴办起爱国学社,这是他第一次贯彻初衷,将思想落实到教育实体中。

自此,也开始了他“翰林革命”的历程。

几年的沪上革命,让这一介书生奔忙于反清,然而他却未能忘情学术教育救国。

天赐良机,1907,蔡随赴任的孙宝琦由西伯利亚的铁路踏上了欧洲的土地,一展了游学西洋的平生夙愿。

进入莱比锡大学后,蔡学泛众家,尤其热衷于康德的美哲思想。

凭借自己明敏的领悟能力和借鉴能力,他自由地吸收各类学术精华,并超脱功利观念的羁绊。

浅谈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浅谈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浅谈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作者:骆训栩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2期摘要: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都体现出他对自由教育的追求。

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便是要使受教育者养成自由人格,因而他积极争取教育独立,倡导自由教育,学术自由,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洒下自由的种子。

关键词:蔡元培;自由教育;教育独立一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有许多不同意义的自由。

一般来说,儒家一方面重视道德的自由,认为人要实践道德自由必须要能够控制自己的私欲,主宰自己的言行。

只有道德上有所成就,才算是自由人。

另一方面儒家还重视自由抉择的权力,孔子“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孟子舍生取义之说都指的是这种自由。

道家庄子则追求心灵的绝对自由,他认为自由是冲破一切世俗的纷扰,达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的舍弃世间一切的自由之境。

西方哲人把自由视为人的权利,且这种权利不受外界环境的侵犯。

因此,所谓的自由的人便是外界环境能允许人为自身的利益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且能够遵从社会道德和社会契约,能自主的做他应当做的事情。

人不但要有抉择的权力和能力,而且需要自由的政治环境。

[1]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自由观念。

蔡元培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之后又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其大学教育实践始终秉承自由教育精神这一本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自由思想的中西融合蔡元培认为自由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首先,他认为自由等同于“义”。

他结合法国大革命所提倡的“自由、平等、亲爱”精神,用儒家“匹夫不可夺志”,“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观念作诠释,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为“自由”的精神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精神。

在这里,自由意味着个人权利,意味着思想自由、意志自由和人格尊严,这种自由通于主观,是积极意义的自由。

其次,蔡元培认为我欲自由,则应当“尊人之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由意味着“恕”。

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提出了独特的民主教育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以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独立。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理想、道德和创造力的公民。

蔡元培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二、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上,蔡元培提倡互动式教学和学生主导的学习。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迪者,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他强调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他主张将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校管理与治理蔡元培主张将学校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和教师,建立起一种共同管理的模式。

他提倡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和民主的地方,对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四、实践与社会参与蔡元培认为,教育不能仅限于教室,学校应该积极地与社会相结合,将社会实践融入教学中。

他主张学生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和关注,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现代教育的启示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学生们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蔡元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提倡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蔡元培提倡学校的开放和民主,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权利,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这样的理念也可以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借鉴。

浅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倡的“五育并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其高校思想教育的自由人格和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对我国的教育基础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来源分析,着重于分析其教育思想。

关键词:渊源;教育;思想;意义蔡元培是我国的教育家和革命家,蔡元培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探索阶段不断的创新、实践,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教育道路,制定了适合中国当时教育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

蔡元培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渊源与特点蔡元培是一个以文化为己任、以文化革命事业为职志的教育家、革命家,他一生致力于建设现代教育制度,其制度在中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蔡元培陪的教育射击诸多方面,在儿童教育、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又重要贡献,特别在教育实践方面,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理论,他在多方面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理论也被后人借鉴。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具有革命新、民主性、创新性。

蔡元培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

在反清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始终坚持民主主义立场,支持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他都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每一个失误、每一次失败都认真总结,不断的积累,在以后的革命任务中不断实践。

他把教育看作救国、强国的唯一途径,启发民智、提倡教育,教育救国。

他认为:“人类所最需要者,即在克尽其种种责任之能力无可疑。

由是教育家之任务,即在为受教育者,养成此种能力,使能尽完全责任,亦无可疑也。

”①(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具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蔡元培饱读诗书,但不是死读书、也没有完全相信书中所说,他喜欢自由的阅读诗书,喜欢探索书中的生命哲学。

试析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试析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作者: 张平海[1];张国祥[2]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上海262000;[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
出版物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7-90页
主题词: 蔡元培;教育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摘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形成的。

这种思想的产生与蔡元培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纯抱学术主义,对呼种学术思想流派持宽容的态度,提倡他们之间的相互争鸣、自由发展是这种思想的主要内容。

这种思想的实行促进了北京大学的民新思想的 和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根源。

这种思想反映了蔡元培的教育矗政治、功利的思想;反映他想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成分和。

蔡元培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蔡元培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蔡元培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提出了“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这一观点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
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不是被社会、家庭或其他外部因素所束缚。

蔡元培认为,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他认为,只
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时,社会才能真正地
进步和发展。

因此,他主张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
压制和束缚。

在蔡元培看来,教育是实现个人自由和独立的重要手段。

他认为,教
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
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养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度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蔡元培的“个人本位论”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种观点会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泛滥,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但是,蔡元培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
值时,社会才能真正地进步和发展。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并不
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应该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实现。

总之,蔡元培的“个人本位论”观点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财富,它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提倡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观点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10]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

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11]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

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这一办学原则。

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

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实际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教员方面。

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

只要由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

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坚持辞退。

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

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恰恰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

【教育思想论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浅谈

【教育思想论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浅谈

【教育思想论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浅谈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于他早年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及他留学德国期间所接受的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相互融合的基础之上。

在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期间,他认真吸取各国成功教育经验,确立新式教育宗旨,主持制定出各项教育制度。

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大胆改革管理制度,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在学术上打破文理界限,注重基础科学发展。

为北京大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有很多启示。

蔡元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文化基础蔡元培出身于清末翰林,但甲午战争的失败,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腐败和戊戌变法的功败垂成使冲破了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从八股科举狭窄的旧文化死胡同里解放出来,开始注意世界风云变化、放眼西方、学习新学。

二次革命失败后及他主持北大期间,他又多次到西方考察教育,参观了许多有名大学与各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入研究西方教育制度,在认真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的同时,他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注重排除西方教育制度的弊端。

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接受外来优秀文化,从而中西结合,形成了他教育思想的基础。

二、蔡元培教育改革1、废除孔教,确立新式教育制度在如何学习西方教育思想,确立民国教育制度方面,蔡元培先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主持召开全国教育工作期间,对于外国经验,只要认为合适的,不管国家大小,他都主张认真学习。

他提出“分大学区与大学兼管中小学的事,用法国制。

大学可包括各种专门学校如法德等国。

大学不设神学院,学校不得宣传教义,教士不得参与教育,均用法国制。

抽教育税,用美国制”。

对于西方教育思想,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蔡元培先生正确分析,而是取其精华,他认可“法国厉行政教分离之制,凡教士均不得在国立学校为教员,自小学至大学皆然”的做法,反对“欧美政府自法国以外,亦无不承认有宗教课”。

对于封建教育的不合理之处,他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其排除在新式教育制度之外。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教育家、书画家、财经家、革命家”。

他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人”的观点,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人蔡元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人,使人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建立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蔡元培在他的《论教育》中强调,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情,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人”,如果一位学生只关注于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个人品格的培养,那么即使他有再多的知识,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人”。

蔡元培认为,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个性,给与学生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以达到最终目的“造就人的全面素质”。

二、教育的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蔡元培主张启发式教学法,即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通过启示、引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积极地探索和创新。

蔡元培还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他主张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和批判性思考,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育的精神是独立精神蔡元培强调,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独立精神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具备了独立精神,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思考和创新。

蔡元培还主张,学生应该培养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他认为,独立思考和主人翁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四、教育的环境是学术自由环境蔡元培主张教学自由和学术自由,认为教育应该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下开展。

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

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

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之北大校长蔡元培蔡元培先生在清同治丁卯年(1868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

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

在留学期间,主张勤工俭学。

1916年回国,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提到蔡元培,人人都会肃然起敬。

恐怕没有人不会不知道,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治学主张。

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是开一代的新风的。

蔡元培既是一名民主革命家,也是一名科学家,但是更加是一名教育家。

可以说,蔡元培是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

早年的他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而德国的教育是主张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的,这已经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学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

蔡元培先生就深受这种学术自由思想的影响。

这给他后来进行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蔡元培早年留学德国、法国,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接受西方新思想的学者。

而在德、法的大学却都是十分主张学校的自由自主的,所以蔡元培先生受到了德、法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就不难想到。

他提倡大学的实质是进行高深学问的研究的阵地。

不错的,大学,非有高楼,且有大师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大学。

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场所,是进行先进的文化传播的源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的发源地。

对于学术,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应该分开,教授和学生应该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主体。

并且主张文、理相容相通,反对把文、理分开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当蔡元培还没有出任北大校长时,北大的教学、治学、管理是很混乱的,原因当然和北大处于动荡的首都北平因而沿袭封建思想太重有很大关系。

但是,经过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进而实行包括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教学自由的治学思想之后,北大便由一潭死水,转而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呈现出活跃和朝气,并且成为北方的民主思想的摇篮、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肖川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崇尚有尊严的多样性、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的批判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或者说,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提倡完全人格教育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

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

‚人格‛是一个内涵非常歧义的概念。

不同的学术领域对人格的定义、人格的描述、人格的区分、人格的内涵以及人格的评判标准也就不同。

例如:心理学的观察角度和侧重点是人们自然的生理活动和生命活动。

所以,它总是从人的生存上或是人的发展上或是精神上来描述人格,把人格分成正常与异常,并试图纠正异常人格以归于正常人格;法学的观察角度的侧重点是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

所以,它常常从社会等级和财产隶属关系上描述人格,并将人格分为自由的不自由的,目的在于实现自由人格;而伦理学的观察角度和侧重点则是人们的道德关系和道德实践活动。

所以,它常常从人性的规定和文明的发展上来描述人格,并将人格区分为道德和不道德的、高尚的与卑下的,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卑下的人格,弘扬高尚的人格。

各领域对人格的区分,虽然反映了各自领域对人格研究的特点,但又不是泾渭分明的,相互间的关系是交叉而又复杂的。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语‚Persona‛一词,是面具的意思,它是个体用来向社会显露自己。

换句话说,向世界显示的就是我们的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

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初探

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初探

蔡元培⾃由教育思想初探蔡元培⾃由教育思想初探 论⽂关键词:蔡元培 ⾃由教育思想 初探 论⽂摘要:蔡元培对⾃由教育的追求贯穿于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

他认为教育的⽬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完全的⼈格,成为⼀个⾃由的⼈;⽽这种教育本⾝也须是⾃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由,争取教育独⽴,⽬的在于为教育争⾃由。

本⽂从四个⽅⾯对蔡元培⾃由教育思想进⾏了初探:(1)⾃由的理想;(2)⾃由的⼈格;(3)⾃由的学术;(4)⾃由的教育。

蔡元培的⾃由教育思想蕴含着中西⽂化教育融合的精髓,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超越国界、超越现实的,是⾃由和独⽴的,是充满⼈⽂主义精神的终极关怀。

他以教育总长的⾝份,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针,向往脱离政治的超越现象世界的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追求完全⾃由的教育理想,并以他的才能和魄⼒在中国创⽴了以⾃由、民主为真正理念,充满⼈⽂终极关怀的⼤学精神。

蔡元培的⾃由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领先于世界潮流,⾄今仍值得我们领会和揣摩。

笔者认为,蔡元培的⾃由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

⼀、⾃由的理想 ⼀般来说,可以从两⽅⾯理解⾃由的涵义:⼀是向外的⾃由,这种⾃由是以理性为基础和根据的,强调在理性⾯前个体都是平等、⾃由的,反对任何⼈为的压制。

这种⾃由观⽐较重视权利的观念,把⾃由视为⼀种不可侵犯的个⼈权利,如强调政治⾃由、学术⾃由、⾔论⾃由是⼈的基本权利等。

⼈要争得外在的⾃由,必须寻求建⽴种种制度来保护每个⼈的⾃由不受外部的侵犯。

⼆是向内的⾃由,主要是指⼀种意志的⾃由或伦理的⾃由。

此类⾃由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是指向⼀种精神状态或精神境界,像中国古⼈所描写的理想境界:“⽇出⽽作,⽇落⽽息……,帝⼒于我何有哉?”“上下与天地同流”等,这种天⼈合⼀的境界就是⼀个不受⼲扰的⾃由境界。

蔡元培认为,不同的⽂化应该互相接触.取长补短,从⽽产⽣⼀种更具“⽣命⼒”的⽂化。

就中国⽂化⽽⾔,学习西⽅⽂化的根本⽬的是要“吸收⽽消化之,尽为‘为我’之⼀部,⽽不为其所同化”,“吸收其优点,且发达我特性”[1],其良苦⽤⼼就是在不牺牲中国传统⽂化的优秀品格的同时吸收西⽅⽂化的精华,以期创造中国的新⽂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自由、兼容并蓄”
是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办学方针,观而今,中学历史学界亦如此,作为一名历史学师范生,可以说是生正逢时、荣幸之至。

上大学以来,认识了全国各地很多历史教学界的前辈师长,可以说每一人对我都有知遇之恩,从他们这些优秀的精英的教导关怀中,我也在历史学中成长了很多。

首先要感谢的是历史风云网站长、广东惠州博罗中学的周建定老师。

虽然我与周老师素未谋面,但是我却跟他学到了很多。

记得与周老师相识是在去年的秋天,周老师破格把我列为历史风云网栏目编辑之一,分管“史学教育批判”和“第一节课”两个栏目。

据我所知,目前的中学历史教育网站的编辑都是在职教师甚至是名师,我一个乳臭未干的还未毕业的一个大学生,竟然得到如此待遇是天大的恩赐。

从此,我开始了对中学历史网络资源管理。

在历史风云网我认识了各省的很多老师,并且从中学习了很多。

后来周老师还教会了我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网络技术”,使我对网络管理更加熟练。

渐渐地,我又变成历史风云网的超级管理员,权限增加了很多几乎等同于站长,周老师对我的信任可见一斑。

在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完成了对初高中现行各版本历史教材电子课本在线阅读的制作,工程量很大,花了将近两个月才全部完成,这其中少不了的我的辛勤,更少不了周老师的诲人不倦的精神付出。

到了今年高考前夕,历史风云网又筹备了高考研究院的成立工作,我也是其中一员。

高考刚结束,在我们风云网所有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下,抢先首发了很多省的高考历史试题。

学期末,周老师给我发了精美的聘书,还给我寄来书籍。

亦师亦友,便是周老师。

历史风云网中的很多同事也给我很多帮助关怀如山东胡希老师、河北林强老师、安徽季长征老师等。

其次,我要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频道的郑旭东、王金芳和《半亩历史》的主编王宗彬老师。

再次,我要感谢我们高中的吴云驾老师、中学历史报高考编辑王小雨老师。

另外,我要感谢历史课程网站长蒋国化老师。

我在阅读七年级历史教材的时候,发现了小问题于是撰文留言,蒋老师很快回复我并立刻转达我的文章至历史教材编写组。

近日,蒋老师又给我发来信件说采纳了我的意见并感谢我。

我看到了川教社历史课程网上致我的回复信,到那个我看到对我称呼老师时,我对蒋老师说我还是学生,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听后,甚是敬佩。

中学历史为什么不断进步、不断争鸣,就是因为有一大批谦虚谨慎、待人宽厚的历史老师。

为中学历史欢呼,为中学历史教师欢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